园林植物与大气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ab3ae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8.png)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
部分园林植物被发现具有较强的吸收大气污染物的能力,对净化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绿色植物是最常见的一类。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并吸收
大量的废气,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氧气,
还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除了绿色植物,还有一些特殊的园林植物也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
常绿植物可以在冬
季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保持较高的氧气产量;藤蔓植物有着较大的叶面积,能够有效吸
附和吸收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大型叶片的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的还能够吸附颗粒物
和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
并非所有园林植物都具有较强的吸收净化能力。
一些树种如银杏树和松树等,虽然能
够净化空气,但是它们本身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
还有一些树种,如铁索连环和香椿树等,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效果并不理想。
这些植物的吸收净化能力有赖于它们的形态特征、叶片表面的毛细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效率等因素。
各地区的环境条件也会对园林植物的吸收净化能力产生影响。
城市中的高温、干燥和
光照不足等因素会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其净化能力。
在选择园林植物进行
净化空气的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通过研究园林植物
的吸收净化能力,可以为城市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绿色植物在城市设计
和建设中的应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966e243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2.png)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地球表面大气圈,能维持地球稳定的温度,减弱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下部16km对流层中的水汽、粉尘等在热量的作用下,形成风、雨、霜、雪、露、雾和冰雹等,调节地球环境的水热平衡,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工业化发展造成城市大气污染,危害人类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园林植物具有净化城市空气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城市大气环境(一)O2的生态作用大气中的氧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少部分来自于大气层的光解作用,即紫外线分解大气外层的水汽放出氧。
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物质。
种子萌发,参与氧化过程,与氧原子结合。
作用:呼吸,分解动植物残体来源:光合作用、大气层的光解作用臭氧的形成:光解作用,雷击产生植物与氧植物与动物一样呼吸消耗氧,但植物是大气中氧的主要生产者。
植物光合作用中,每呼吸44g CO2,能产生32g O2。
白天,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大20倍。
据估算,每公顷森林每日吸收1吨CO2,呼出0.73吨氧;每公顷生长良好的草坪每日可吸收0.2吨CO2,释放0.15吨O2。
如果成年人每人每天消耗0.75 kg氧,释放0.9 kg CO2,则城市每人需要10 m2森林或50 m2草坪才能满足呼吸需要。
因此植树造林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美化环境,更主要的是给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净化的空气环境。
(二)CO2的生态作用CO2与植物植物在光能作用下,同化CO2与水,制造出有机物。
在高产植物中,生物产量的90—95%是取自空气中的CO2,仅有5—10%是来自土壤。
因此, CO2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各种植物利用CO2的效率不同,C3植物(水稻、小麦、大豆等)对CO2的利用效率低于C4植物(甘蔗、玉米、高粱等)。
空气中CO2浓度虽为0.032%,但仍是高产作物的限制因素。
这是因为CO2进入叶绿体内的速度慢,效率低。
在强光照下,作物生长盛期,CO2不足是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能直接增加作物产量。
园林植物与大气2
![园林植物与大气2](https://img.taocdn.com/s3/m/219384b769dc5022aaea0075.png)
——透风系数<0.3,疏透度<20%。
——大部分风从林带上越过,动能消耗少。 ——背风面近林缘平静弱风区,距15倍树高处风达 80%,20倍树高处风速>100%,20-30倍处高风 速区。 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0—15倍(相对风速80%)
紧密结构
疏透结构:
结构:由主要树、辅佐树种或灌木组成的3层 或2层林冠。
一、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适度的风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因素 适度的风可以保持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 适度的风促进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温,提 高植物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效率。 风有助于花粉或种子扩散 风能保持植物群落内,枝叶间适宜的相对湿度, 抑制病虫害发生。
风播 松 杉 榆 槭 杨 柳 桦
二、吸收有害气体
1、园林植物吸收有害气体途径
以气态的形式在植物本身的气体交换过程中通过
叶片上的气孔等进入植物体;
以液态的形式进入,即大气中的污染物遇到水分
或叶面上的湿气后溶解再以渗透等形式被叶片、
枝条等吸收。
植物类型
常绿针叶种
植物吸收SO2能力比较
植物名称
华山松 云 杉 侧 柏 构 树 合 欢 黄 杨
透风系数>0.6,疏透度>60%。
一部分从下层通过,一部分从林带上面绕行。 下层风速有时比旷野还大。 最小弱风区出现在背风面3—5倍树高处。防风 效能不强。
通风结构
总的来说: 防风林带的结构以稀疏结构为最佳
林带上下均匀,能使大部分气流穿过,使气流 的能量大量消耗掉。 过密和过稀时,气流受到阻力小,防风效能 低。
126.3
0
1.0 0.5
小片树林
零星树木 小片树林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c2b280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e.png)
● 阔叶树,脉间出现褐色斑,扩展及全叶,模糊 一片与健康组织间界限不清,叶缘卷缩。
*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1.1 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3)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症 状
(3)氟化氢
● HF的毒性强。浓度在0.003mol/L时就可使植 物受到毒害。
*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1.1 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3)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症状 (5)酸雨 ● pH值低于5.6的降雨为酸雨。 ● 酸雨是由于空气中SO2、NO2和Cl等有害气体溶解在雨
水中形成的 ●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常使植物叶片、嫩枝受害,会造成
枯萎、落叶,严重时会引起大面积树木死亡。
3)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症 状
(1)二氧化硫:浓度超过0.3mol/L植物就表现出伤 害症状。
● 针叶树:针叶叶色褪绿变浅,针叶顶部出现黄色坏 死斑或褐色环状斑并逐渐向叶基部扩展至整个针叶, 最后针叶枯萎脱落。
● 阔叶树,在叶片的脉间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坏 死斑,受害部分与健康组织之间的界限明显,主脉 和侧脉的两侧不受影响。
*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光化学烟雾
*
*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1.1 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3)几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症 状
(5)氮氧化物
● 主要是NO和NO2。
● NO不会引起植物叶片斑害,但能抑制植物 的光合作用。
● NO进人大气后可缓慢地氧化成NO2,NO2 的毒性约为NO的5倍,植物叶片气孔吸收 溶解的NO2会造成叶脉坏死,如果长期处 于2~3mol/L的高浓度下,就会使植物产生 急性伤害症状。
园林生态学--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园林生态学--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c38c8acfbb4cf7ec4afed0cf.png)
22
对SO2 敏感的植物:落叶松、向日葵、梨、雪松、 苹果、复叶槭等。
对SO2 抗性强的植物:大叶黄杨、夹竹桃、女贞、 臭桐、凤仙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金盏菊、 石竹、青蒿等。
较强者: 温州蜜柑、广玉兰、香樟、棕榈、海桐、 蚊母、珊瑚树、龙柏、罗汉松、梧桐、石榴、白 蜡、泡桐、白杨、八仙花、美人蕉、蜀葵。
23
(2) HF 当植物吸进HF后,常在叶片尖端和 边缘积累,到足够浓度时,使叶肉细胞产生质 壁分离而死亡。故它引起的伤斑大多是在 叶尖、叶缘,少脉间。其伤斑成环带分布,然 后逐渐向内扩展,颜色呈暗红色。严重时叶 片枯焦脱落。
42
上层配以稀疏的乔木, 下层主要为低矮的小灌 木,如瓜子黄杨、金叶 女贞等密植的形式形成 模纹花境开敞的空间。 模纹花境式为小灌木密 集组成.由于大多数机动 车排气管高度为30~40。 m,尾气由此高度排出 并向周围扩散。 模纹花境式绿化较低矮, 故其污染物很快地扩散, 进人灌木林中的污染气 体较少。这类绿化景观 效果较好,但群落自身 的生态功能较为低下。
包括雨、雪、雹、雾各种形式。
我国酸雨灾害特点:南方比北方严重;冬春季 比秋夏季严重;逐年加重。
10
11
被酸雨灼烧后的树枝
12
13
酸雨对雕塑的影响
14
15
江苏省13个省辖城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对比图
16
四、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1、风与湍流
水平方向: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 送方向;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 散稀释速度。
大气与园林植物ppt课件
![大气与园林植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e37f8ea98271fe900ef9d5.png)
园林植物添加氧气作用
• 植物光协作用,固定CO2,释放O2 • 落叶阔叶林:固定CO2 14 t,释放O2 10 t / hm2年 • 常绿阔叶林:固定CO2 29 t,释放O2 22 t / hm2年 • 针叶林:固定CO2 22 t,释放O2 16 t / hm2年 • 人呼吸量:耗氧气 0.75 kg,排CO2气 0.9 kg • 每人平均需求:150 – 200 m2的叶面积 • 大量植树,添加氧气,提高空气质量。
• 早期运用生物监测法 • 监测指示植物——种植污染敏感植物 • 污染区植物调查——调查受损情况,比较 • 地衣苔藓监测——地衣苔藓,高度敏感 • 如今运用仪器自动监测 • 日常监测、重点监测、污染区监测 • 联网监测、分散监测、来源监测、滞留监测。
安康学院
园林植物降尘作用
• 降低风速,吸滞粉尘 • 密林降尘效果明显,疏林较差 • 林带降尘效果明显,单株降尘效果差 • 迎风面降尘效果好,背风面效果差 • 阔叶林降尘效果好,针叶林效果差 • 叶外表多茸毛、分泌油脂、粘液吸滞粉尘 • 疏密适当,高矮搭配,阔叶为主,茸毛脂液。
安康学院
污染物的变化
• 工业革命前: • 自然污染、生活污染,冰川时代,火山作用 • 工业革命后: •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碳排放 • 二氧化硫的酸雨效应,粉尘、逆温、脱硫煤炭 • 石油制品的光化学效应,光化学合成物,绿能 • 氟化物的臭氧层效应,臭氧空洞,紫外线 • 核微粒的辐射效应,生物变异,空城,死地。
安康学院
园林植物的抗性规范
• 三级规范制度: • 抗性弱——易受污染损伤,受害后难以恢复 • 抗性中等——可以接受一定污染损伤,恢复慢 • 抗性强——只受细微损伤,污染停顿后易恢复 • 常见园林植物抗性表 • 抗二氧化硫SO2、抗氯气Cl2、抗氟化氢气HF • 抗臭氧O3。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7a655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1.png)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地净化大气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修复能力。
通过对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园林植物能够有效地净化城市的空气,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研究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有助于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用于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一、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机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是通过生物吸收和生理代谢过程来实现的。
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进入植物体内后,通过叶片表面气孔吸收,或者直接通过叶片表面附着,然后通过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进行转化,最终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
二、园林植物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1. 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研究发现,有些园林植物对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如银杏、槐树、法桐等树种,它们的叶片能够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并将其转化为硫代谢产物排放到大气中。
通过对以上园林植物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能力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的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各有差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在进行城市绿化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种类,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三、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生态效应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不仅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对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园林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减少了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园林植物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增强城市的生态环境稳定性。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2bf8570ca300a6c30c229fa5.png)
造成叶子细胞中毒直到坏死,引起蒸发、蒸腾作用增强, 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敏感性增大 ;改变土壤酸碱度,使土壤 酸化,土壤酸中和能力下降。土壤酸化的结果是使土攘中 的活性AL3+大量溶出。大量铝离于积累到一定程度,植物 根系会受到严重伤害,根的吸收水分及养分的能力下降, 不利于生长发育;
23
第三节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21
光化学烟雾
来源:由汽车和工厂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 化氢,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一 种蓝色烟雾。 危害:破坏叶片栅栏组织、细胞壁和表皮 细胞。使叶片失绿,叶表出现褐色、红棕 色或白色斑点
22
酸雨
通常将PH<5.6的大气降水(雪、霜、雾、雨水等)称为酸雨。 来源:主要是工业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 氧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酸性的物质的过程。 危害:酸雨会损伤植物叶片表皮结构,损害保卫细胞,使 植物光合效率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功能下降,影响生态系 统的生产者的生产,最后是整个系统功能的降低。
总量。应按城市主要树种的(尽量全面一些)吸碳
放氧量的平均值来估算城市合理的绿化面积。
32
(二)滞尘效应 1、滞尘效应的概念收、阻滞、 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限 从而 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3
2、机理
第一、园林植被覆盖自然地表,可减少空气中灰尘
的出现和移动,有效地杜绝二次扬尘。 第二、由于园林植物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 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大颗粒灰尘便下降到树木的
24
固体颗粒物布满叶片,堵塞气孔,妨碍光合作
用、呼吸作用和蒸藤作用,从而危害植物。
如: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方如道路两侧的行道树、工矿 企业附近。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74c9ca61be23482fb4da4c49.png)
自然污染
森林火灾
火山爆发
人为污染
工业废气
汽车尾气废气
(二)空气污染源与污染物
空气污染源 点源与面源:
点源: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多数 工业污染源; 面源: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居民普遍 使用的炉灶,农田等。 面源污染分布范围广,数量大,一般较难控制。
(3)二氧化氮
使植物受害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棕色或褐色斑点,并且首先出现在叶缘处。
(4)氯
化学活性不如氟。使植物受害的症状主要是叶尖、叶缘或叶脉间出现不规 则的黄白色或浅褐色坏死斑点
(二)园林植物的抗性
植物抗性是指植物在污染物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损害,或者受
害后能很快恢复生长,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的特征。
(二)减弱噪声作用
1、一般树木减声作用首先决定于树木枝、叶、干的特性,其次是树木的组 合与配置情况。
• 2、一般在防噪声林带的配置时,应选用常绿灌木结合常绿乔木,总宽度为 10~15m,其中灌木绿篱宽度与高度不低于1m,树木带中心的树行高度大于 10m,株间距以不影响树木生长成熟后树冠的展开为度,若不设常绿灌木绿 篱,则应配置小乔木,使枝叶尽量靠近地面,以形成整体的绿墙。
大气中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与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有关。
白天,植物的气孔张开,有毒气体容易进入植物体内;夜间则气孔关 闭,有毒气体不容易进入。
(三)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
受害的症状通常是在叶脉间出现 点状或块状的伤斑。
对SO2 敏感的植物:落叶松、向日葵、梨、雪松、苹果、 复叶槭等。 对SO2 抗性强的植物:大叶黄杨、夹竹桃、女贞、臭桐、 凤仙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金盏菊、石竹、青蒿 等。 较强者: 温州蜜柑、广玉兰、香樟、棕榈、海桐、蚊母、 珊瑚树、龙柏、罗汉松、梧桐、石榴、白蜡、泡桐、白 杨、八仙花、美人蕉、蜀葵。
园林生态学 第六章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园林生态学 第六章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9224f51804d2b160b4ec01c.png)
二、城市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适度的风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因素
保持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促进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提高植物对养份和水分的 吸收效率。 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帮助花粉和种子的扩散
2、风对植物的危害
风能传播一些病原菌,造成植物受害。 风速过大会对植物的形态、发育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 响,同时会导致茎叶枯损等 形态:树干偏冠、树木矮化、长势衰弱、等。 机械损伤:枝折叶损、树干断裂、拨根等。 复合伤害:其它环境因子与强风重叠,造成复合伤害, 例如干热风与沙尘暴。
在污染物的影响下,植物能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特性。 • 影响因素: 取决于叶片的形态结构以及叶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 植物类型: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针叶树; 植物生长发育阶段:与植物和大气污染物种类有关;
2、影响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危害程度的外在因素
剂量与临界剂量: 污染物类型、浓度、持续时间 同一种污染物: 浓度越大,使园林植物受害的时间越短。 -急性伤害 - 慢性伤害
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
一、大气组分及其生态作用 1、大气组分 组分
恒定部分 氧气20.95%、氮气78.08% 稀有气体
可变部分
不定部分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0.02-0.04%
尘埃等一些杂质或大气污染 物
2、大气的生态作用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氮气
二、大气污染及形成原因 1、概念:
•
• •
四、减菌效应
• 空气中的尘埃是细菌等的生活载体,园林植物的 滞尘效应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总量; • 许多园林植物分泌的杀菌素,能有效地杀灭细菌、 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大气因子与园林植物
![大气因子与园林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e7d28f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a.png)
大气因子与园林植物引言园林植物作为绿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大气因子是指影响大气环境的各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
本文将探讨大气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以及园林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大气环境。
大气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温度温度是大气因子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与其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一些植物对低温和高温较为敏感,而另一些植物则具有较强的耐寒或耐热能力。
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园林植物对湿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一些植物对湿度较低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如沙漠植物;而一些植物则需要高湿度的环境才能生长良好,如热带雨林植物。
湿度的变化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气体。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氧气的含量过低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受到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因此对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园林植物的适应性园林植物通过进化适应了各种不同的大气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适应特征。
温度适应性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生长周期和耐寒性上。
一些温带植物能够在低温环境下进入休眠状态,以适应寒冷的冬季;而一些热带植物则通过快速生长来适应炎热的气候。
此外,一些植物还通过调整叶片的形态和结构,以减少蒸腾和水分损失,从而适应高温环境。
湿度适应性园林植物对湿度变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根系结构和气孔调节上。
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下,植物的根系会更加发达,以增加吸收水分的能力。
同时,植物会通过调节气孔大小和开闭来减少蒸腾损失,并防止水分过度流失。
氧气和二氧化碳适应性园林植物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适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城市绿地生态学: 大气与园林植物
![城市绿地生态学: 大气与园林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eda21ec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5.png)
3
二、大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
1、O2与生物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少部分
来自于大气层的光解作用,即紫外线分解大气 外层的水汽放出氧。 •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物质。种子萌发,参与 氧化过程,与氧原子结合。
——生物固氮、雷电、火山爆发、生物分解等自然 途径 ——工业固氮:
6
生态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素能促进植物的生 长。
——氮过多,大量氮沉积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 统中,散失到空气中。促进全球变暖、增加大 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7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一、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大 气 中 的 污 染 物 主 要 通 过 气 孔 进 入 叶 片 并 溶 解 在 叶 汁液中,通过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产生毒害, 故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出现在叶片。 ➢不同的污染物对植物病害的症状有差异。
13
2、城市绿化的碳氧平衡效应分析
➢ 据统计:1hm2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 叶林每年可分别释放氧气22t、10t和16t。
➢ 一成年人每天吸入0.75kg氧气,排出0.9kg 二氧化碳。则需10m2的森林面积,或25m2 的草坪。
➢ 城应按城市主要树种的(尽量全面一些)
20
(五)减噪效应
1、噪声:一种特殊的空气污染 ➢被认为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对人们生活和生 产有妨碍的声音。 ➢影响身心健康如头痛、耳、多梦、失眠、心慌, 记忆力衰退等。
21
3、园林植物减噪原理
➢ 噪声遇到重叠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 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 噪声
➢ 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 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 弱噪声。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ffdd35e227916888486d769.png)
b、氟化氢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最高容许:0.003mol/L,毒性比SO2大30~300倍
坏死斑与健康组织间界限明显,有一深褐色波纹形线带
4、其它常见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a、臭氧对植物的危害 最高容许:0.05mol/L.叶出现褐色、红棕色或白色等 较细斑点,后加重。
第六单元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第一节 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一、大气组成
思考:大气组成部分及各自的生态作用?
恒定成分:N2、O2、稀有气体;含量几乎不变 可变成分:CO2、水蒸气;含量随季节、气象的变化及人类 活动等因素而变化 不定成分: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盐类等大气污染物
二、大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 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形成有自然原因和 人为原因。
二、大气污染物及大气污染类型
(一)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
气并对环境和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b、氯气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叶脉失绿变黄,叶缘现褐色坏死斑 针叶树:叶色褪绿变浅,叶顶端现黄色或棕褐色伤斑,
症状向基部扩展,后叶枯萎脱落 阔叶树:症最重视枝下部老叶及发育完全、生理活动
旺盛的功能叶。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3mol/L
3、氟化氢的来源及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a、氟化氢的来源 :冶金工业的电解铝、炼钢,化学工业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二、吸收有害气体
(一)园林植物吸收有害气体的机理及途径 吸收机理: 两个途径:1、气态形式进入 2、液态形式进入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a43e4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a.png)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研究如何利用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吸收和净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和净化能力的研究。
很多研究表明,园林植物对大气中的颗粒物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灰尘、烟尘、颗粒状污染物等。
研究发现,园林植物的叶片和树皮表面可以吸附这些颗粒物,将其从空气中吸收下来。
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园林树种,如白杨、槐树等,表现出较好的吸附颗粒物的能力。
这些园林植物具有广泛的分布、较大的叶面积和粗糙的表面特征,使得其表面更有利于颗粒物的吸附。
园林植物对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臭氧、氮氧化物等。
研究发现,园林植物的叶片上含有丰富的气孔,这些气孔可以吸收和转化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
植物的叶片表面也含有一定的粉末状物质,可以吸附和转化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
一些常见的园林植物,如银杏、法桐等,被发现具有较强的吸附气态污染物的能力。
园林植物还可以通过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研究表明,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这些园林植物通过根系对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进而减少了这些物质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浓度,起到了净化作用。
一些树种,如银杏、杨树等,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中,其根系的吸附能力被认为是其在净化空气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和净化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植物的生理和形态特征、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园林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为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b6f2f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2.png)
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吸收、降解、转化大气污染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部分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园林植物吸收大气污染物的机理具有复杂性和差异性。
一般而言,园林植物吸附大气污染物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类:1.生理性吸附:指园林植物内部组织对污染物质的生理作用,如植物叶片表皮、毛孔及根系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吸附作用,尤其是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是通过气体交换来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和排放的。
2.物理性吸附:指污染物颗粒在植物表面受到静电力和引力,使其吸附在植物表面上。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转化和降解能力与植物品种、光照强度、养分状况、生长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因此,在选择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植物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理生态特性,选择适合当前气候条件的植物,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1.蝴蝶兰蝴蝶兰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栽培和管理简单,易于保存和繁殖,在城市花坛和大厦绿化中广泛使用。
研究发现,蝴蝶兰可以吸收NO2和SO2等大气污染物质,其中NO2的吸附途径主要是叶片上气孔的化学反应,SO2则是通过叶片表面的黑色素吸附作用。
2.金龙鱼金龙鱼又称篮苞菜,是一种速生且容易栽培的观赏植物,因其快速生长、防病虫害、耐寒、耐阴等优点,在城市中被广泛使用。
研究发现,金龙鱼具有一定的吸附、降解大气污染物能力,可以吸附NO、NO2、SO2等污染物质,降解率达到60%以上,且其吸附功能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有关。
3.银杏银杏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树冠形态优美,能在城市中形成优美的绿化景观。
研究发现,银杏能吸附和转化NO2、SO2等污染物质,其中银杏树叶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吸附率可达90%以上。
同时,银杏还能有效地对抗氧化应激,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三、结论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大气污染物质的吸附、降解和转化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课题六、园林植物与大气教案
![课题六、园林植物与大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2c9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13.png)
风的观测
课外思考、练
习及作业题
课后习题少细菌
6、增加空气负离子
7、降低风速改变风向
四、风的生态作用
风是园林植物的一个环境因子,它既可以直接影响植物,又能通过改变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大气污染状况等间接影响植物,具体表现在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形态等多方面的作用。
1、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风对植物蒸腾作用影响非常显著,风速为0.2~0.3m/s能使蒸腾作用增加3倍,当风速过大时,蒸腾作用过大,植物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叶片气孔便会关闭,抑制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就减弱;微风能把叶片表面二氧化碳浓度小的空气吹走,带来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空气,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因此适当速度的风能促进植物生长。
对氯及氯化氢的监测
光化学气体
三、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
园林植物是园林生态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尘粒、杀菌、调节气候、吸声降噪、防风固沙等,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维持环境的良性运转,对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2、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
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播”和“风媒”上,有许多植物主要靠风来传播花粉称为“风媒”,如松科植物,还有许多植物靠风把它们的种子传播到远方,被称为“风播”。
3、风的破坏作用
大风还常常对植物造成机械损伤。风速过大,浅根树会被连根拔起,强风会引起植物倒伏,吹断植物枝干,使植物叶片受到损伤,吹落花果,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特别是对受病虫危害,生长衰弱、老龄过熟木的危害更加严重。不同树木对大风的抵抗力不同。
课程章节名称
课题六、园林植物与大气
教学目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污染
森林火灾
火山爆发
人为污染
工业废气
汽车尾气废气
(二)空气污染源与污染物
空气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面源:指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居民普遍 使用的炉灶,农田等。 面源污染分布范围广,数量大,一般较难控制。
点源与面源:
点源:指集中在一点或小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多数
对SO2 敏感的植物:落叶松、向日葵、梨、雪松、苹果、 复叶槭等。 对SO2 抗性强的植物:大叶黄杨、夹竹桃、女贞、臭桐、 凤仙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金盏菊、石竹、青蒿 等。 较强者: 温州蜜柑、广玉兰、香樟、棕榈、海桐、蚊母、 珊瑚树、龙柏、罗汉松、梧桐、石榴、白蜡、泡桐、白 杨、八仙花、美人蕉、蜀葵。
①抗性强
能较正常地长期生活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基本不受
伤害或受害轻微。
②抗性中等 能较长时间生活在有害气体环境中,受污染后,
生长恢复较慢。
③抗性弱 不能长时间生活在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中,受污染时受
害后生长难以恢复。 确定植物对大气污染抗性强弱, 主要有: ⑴野外调查 ⑵定点对比栽培法 ⑶人工熏气法
(三)园林植物的环境监测作用
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目前引起人们注意的有100多 种,概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颗粒状污染物
降尘 飘尘 粉尘 烟尘 烟雾 烟气
第二类:气态污染物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碳氧化物 碳氢化物 微粒 3,4-苯并芘(BP)
二、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一)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3)二氧化氮
使植物受害的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棕色或褐色斑点,并且首先出现在叶缘处。
(4)氯
化学活性不如氟。使植物受害的症状主要是叶尖、叶缘或叶脉间出现不规 则的黄白色或浅褐色坏死斑点
(二)园林植物的抗性
植物抗性是指植物在污染物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损害,或者受
害后能很快恢复生长,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的特征。 抗性分三个等级:
大气负离子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浓度分布如下: 单位:每立方厘米 环境场所 森林瀑布 高山海边 乡村田野 公园 旷野郊区 浓度分布 10000-20000 5000-10000 1000-5000 400-1000 100-1000 环境场所 城市公园 浓度分布 200-1000
街道绿化地带 400-600 楼宇办公室 城市房间 工业开发区 100-400 40-50 0
显影响。
(4) 各类林地和草地减菌作用有所不同,例:玫瑰、桂花、紫罗兰、茉莉、
柠檬、蔷薇等
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放出二氧化碳。但是由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 碳多出20倍,因此总的来说是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了大量的氧气。
硫 华 菊
一 串 红
(4)光化学气体 监测植物有:烟草、秋海棠、矮牵牛、蔷薇、丁香、樟树、皂荚等。
秋 海 棠
丁 香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 一、吸收有毒气体
植物通过叶片吸收大气中的有毒物资,减少大气中的有毒含量,同时还能使 某些有毒物资在体内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资,自行解毒。 目前,已初步认识到对室内空气净化有效的植物主要有:
动物和植物残体的分解离不开氧气。
大气中氧气的来源与消耗,大气层中氧气含量保持 不变; 大气圈中的臭氧层,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有特别 重要的意义,它能吸收大量的紫外辐射,保护地球 生物免受伤害。
(四)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也相应 提高。 正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320μg/g,在设施园艺中,可 以通过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 的生产力; 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植物根系窒息或者 中毒死亡
较强者:大叶黄杨、珊瑚树、蚊母树、海桐、杜仲、胡颓子、 石榴、柿、枣等。
3、光化学烟雾
受害叶片背面变为银白色或古铜色,叶片腹面受害部分与正常部分之间 有一明显的横带。
(1)臭氧
主要破坏栅栏组织细胞壁和表皮细胞,常常导致叶片枯死。
(2)PAN(过氧乙酰硝酸酯)
通过气孔进入叶内,使叶片失水收缩,然后充以空气。
(1)对二氧化碳的监测
监测植物有:地衣、紫花苜 蓿、凤仙花、翠菊、四季海 棠、天竺兰、锦葵、含羞草 等。 地衣 紫 花 苜 蓿
(2)对氟及氟化氢的监测 监测植物有:唐菖蒲、玉簪、 郁金香、万年青、萱草、榆 叶梅、葡萄、杜鹃、樱桃、 玉簪
月季等。
唐 菖 蒲
(3)对氯及氯化氢的监测 监测植物有:波斯菊、金盏菊、凤仙花、天竺葵、蛇目菊、硫华菊、一串红、落叶 松、油松等。
43、44、49、50号
第一节:城市大气环境 第二节: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 用
一、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
(一)大气组成:自然状况下的大气是由干洁的空气、
水蒸气和各种杂质组成。
液化的 水蒸气: 固体杂质
20.95%
在标准状态下(0℃, 1.01325×105Pa,干 78.08% 燥),大气组成:
2、氟化物
氟是卤素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元 素,生物很容易受到它的伤害。大气中
的氟化物主要是氟化氢(HF)、四氟化硅 等。
使光合作用长时间地受到抑制,或使 磷酸化酶、烯醇化酶和淀粉酵钝化。
对HF敏感的植物:鸢尾、菖蒲、郁金香、杏、葡萄、榆叶梅、 雪松、复叶槭等。
对HF抗性强的植物:夹竹桃、龙柏、罗汉松、小叶女贞、桑、 构树、无花果、丁香、木芙蓉、黄连木、竹叶椒、葱兰等。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与污染物的溶度和危害时间密切相关。
急性伤害 慢性伤害
大气中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程度与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有关。
白天,植物的气孔张开,有毒气体容易进入植物体内;夜间则气孔关 闭,有毒气体不容易进入。
(三)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
1、二氧化硫(SO2)
SO2是危害植物的主要气体。
SO2使叶片受害的症状通常是在叶脉间出现 点状或块状的伤斑。
七、降低风速,改变风向
• 1、森林里树木密集,枝叶繁茂,因此能控制气团的流动,削弱风速,改变 风向,使风力变小
2、城市树木冬季约能降低风速20%,可减缓冷空气的侵袭。减少居室热量 的散失,对起居起保暖作用
•
(1)洋绣球、秋海棠、文竹等在夜间可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吊兰、非洲菊、金绿萝、芦荟可吸收空气中的甲醛 (3)铁树、菊花、常青藤可吸收笨苯的挥发性气体 (4)龟背竹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5)扶郎花可吸收空气中的苯 (6)月季能吸收氟化氢、苯、硫化氢、乙苯酚等气体 (7)红颧花能吸收二甲苯、甲苯和存在于化纤、溶剂及油漆中的氨 (8)、龙血树、雏菊、万年青、可清除来源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和存在于洗涤剂和粘合剂中的三
六、增加空气负离子
• • • • • 1、空气负离子的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4)负离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
2、园林植物增加负离子的效应 (1)绿地和森林里的新鲜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在森林里每立方米空气 中高达2万个以上,而在城市室内空气中只有40~50个。负氧离子能给人以清 新的感觉,对肺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据调查,优美的环境能极大地激发人 的创造创作灵感
(五)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及其作用
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随着时间、地点和气象条件等不同 有较大的变化; 可以导致大气中的热能的传送和交换; 大气中的杂质对辐射有吸收和散射作用,对大气中的各 种光学现象及大气污染具有重要影响。
二、城市大气污染
定义: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是指在空气的正常成分 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者原有成分大量增加而 对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包括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在城市地区,大气污染程度普遍比郊区严重;大气中 污染物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 。 大气污染有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组成。
(二)减弱噪声作用 1、一般树木减声作用首先决定于树木枝、叶、干的特性,其次是树木的组 合与配置情况。 • 2、一般在防噪声林带的配置时,应选用常绿灌木结合常绿乔木,总宽度为 10~15m,其中灌木绿篱宽度与高度不低于1m,树木带中心的树行高度大于 10m,株间距以不影响树木生长成熟后树冠的展开为度,若不设常绿灌木绿 篱,则应配置小乔木,使枝叶尽量靠近地面,以形成整体的绿墙。
氯乙烯 (9)米兰、腊梅等能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 二、吸尘
1、园林植物降尘的途径
(1)树木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减慢,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也会 随之下降。 (2)植物叶表面不平,多茸毛,且能分泌黏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
2、影响园林植物降尘的因素
(1)植物滞尘量大小与叶片形态结构、叶面粗糙程度、叶片着生角度以及树冠 大小、疏密度等因素有关; (2)树木对粉尘的阻滞作用因季节不同而有变化;
4、对细胞和细胞器的影响 细胞膜系统的适应性被破坏,引起水分和离子平衡失调,光合作用下降。
5、对酶系统的影响 污染物通过酶系统的作用而影响生化反应,导致代谢破坏。
出现伤斑 失 绿 发 黄
(二)大气污染物进入植物的途径和影响污染危害的因素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溶解在叶汁液中,通过一系列的生 物化学反应对植物产生毒害。
(3)林带能有效地降低风速,从而使尘埃沉降下来,这种作的机制
•
• (一)减弱噪声的机制 1、一般噪音高过50分贝时,会对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产生有害影响,在城市 地 区普遍存在着噪声污染; 2、园林植物具有较明显的减弱噪声作用: (1)噪声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 (2)噪声波造成树叶枝条微振而使声音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