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大气与园林植物

合集下载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

第五章_大气与园林植物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地球表面大气圈,能维持地球稳定的温度,减弱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下部16km对流层中的水汽、粉尘等在热量的作用下,形成风、雨、霜、雪、露、雾和冰雹等,调节地球环境的水热平衡,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工业化发展造成城市大气污染,危害人类和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而园林植物具有净化城市空气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城市大气环境(一)O2的生态作用大气中的氧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少部分来自于大气层的光解作用,即紫外线分解大气外层的水汽放出氧。

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物质。

种子萌发,参与氧化过程,与氧原子结合。

作用:呼吸,分解动植物残体来源:光合作用、大气层的光解作用臭氧的形成:光解作用,雷击产生植物与氧植物与动物一样呼吸消耗氧,但植物是大气中氧的主要生产者。

植物光合作用中,每呼吸44g CO2,能产生32g O2。

白天,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比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氧气大20倍。

据估算,每公顷森林每日吸收1吨CO2,呼出0.73吨氧;每公顷生长良好的草坪每日可吸收0.2吨CO2,释放0.15吨O2。

如果成年人每人每天消耗0.75 kg氧,释放0.9 kg CO2,则城市每人需要10 m2森林或50 m2草坪才能满足呼吸需要。

因此植树造林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美化环境,更主要的是给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净化的空气环境。

(二)CO2的生态作用CO2与植物植物在光能作用下,同化CO2与水,制造出有机物。

在高产植物中,生物产量的90—95%是取自空气中的CO2,仅有5—10%是来自土壤。

因此, CO2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各种植物利用CO2的效率不同,C3植物(水稻、小麦、大豆等)对CO2的利用效率低于C4植物(甘蔗、玉米、高粱等)。

空气中CO2浓度虽为0.032%,但仍是高产作物的限制因素。

这是因为CO2进入叶绿体内的速度慢,效率低。

在强光照下,作物生长盛期,CO2不足是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加CO2浓度能直接增加作物产量。

园林植物与大气2

园林植物与大气2

——透风系数<0.3,疏透度<20%。
——大部分风从林带上越过,动能消耗少。 ——背风面近林缘平静弱风区,距15倍树高处风达 80%,20倍树高处风速>100%,20-30倍处高风 速区。 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0—15倍(相对风速80%)
紧密结构
疏透结构:
结构:由主要树、辅佐树种或灌木组成的3层 或2层林冠。
一、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适度的风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因素 适度的风可以保持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 作用 适度的风促进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降温,提 高植物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效率。 风有助于花粉或种子扩散 风能保持植物群落内,枝叶间适宜的相对湿度, 抑制病虫害发生。
风播 松 杉 榆 槭 杨 柳 桦
二、吸收有害气体
1、园林植物吸收有害气体途径
以气态的形式在植物本身的气体交换过程中通过
叶片上的气孔等进入植物体;
以液态的形式进入,即大气中的污染物遇到水分
或叶面上的湿气后溶解再以渗透等形式被叶片、
枝条等吸收。
植物类型
常绿针叶种
植物吸收SO2能力比较
植物名称
华山松 云 杉 侧 柏 构 树 合 欢 黄 杨
透风系数>0.6,疏透度>60%。
一部分从下层通过,一部分从林带上面绕行。 下层风速有时比旷野还大。 最小弱风区出现在背风面3—5倍树高处。防风 效能不强。
通风结构
总的来说: 防风林带的结构以稀疏结构为最佳
林带上下均匀,能使大部分气流穿过,使气流 的能量大量消耗掉。 过密和过稀时,气流受到阻力小,防风效能 低。
126.3
0
1.0 0.5
小片树林
零星树木 小片树林

园林生态学--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园林生态学--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叶片受害与叶龄的关系:在一定浓度的SO2 范围内, 叶片的受害与叶龄有关。其受害的先后顺序是成 熟叶,然后是老叶,最后是幼叶。这是因为幼叶的抗 性最强,成熟叶最敏感,老叶介于两者之间。
22

对SO2 敏感的植物:落叶松、向日葵、梨、雪松、 苹果、复叶槭等。
对SO2 抗性强的植物:大叶黄杨、夹竹桃、女贞、 臭桐、凤仙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金盏菊、 石竹、青蒿等。
较强者: 温州蜜柑、广玉兰、香樟、棕榈、海桐、 蚊母、珊瑚树、龙柏、罗汉松、梧桐、石榴、白 蜡、泡桐、白杨、八仙花、美人蕉、蜀葵。
23
(2) HF 当植物吸进HF后,常在叶片尖端和 边缘积累,到足够浓度时,使叶肉细胞产生质 壁分离而死亡。故它引起的伤斑大多是在 叶尖、叶缘,少脉间。其伤斑成环带分布,然 后逐渐向内扩展,颜色呈暗红色。严重时叶 片枯焦脱落。
42
上层配以稀疏的乔木, 下层主要为低矮的小灌 木,如瓜子黄杨、金叶 女贞等密植的形式形成 模纹花境开敞的空间。 模纹花境式为小灌木密 集组成.由于大多数机动 车排气管高度为30~40。 m,尾气由此高度排出 并向周围扩散。 模纹花境式绿化较低矮, 故其污染物很快地扩散, 进人灌木林中的污染气 体较少。这类绿化景观 效果较好,但群落自身 的生态功能较为低下。
包括雨、雪、雹、雾各种形式。
我国酸雨灾害特点:南方比北方严重;冬春季 比秋夏季严重;逐年加重。
10
11
被酸雨灼烧后的树枝
12
13
酸雨对雕塑的影响
14
15
江苏省13个省辖城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对比图
16
四、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1、风与湍流
水平方向: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 送方向;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 散稀释速度。

景观园艺植物的识别与分类(景观园艺)

景观园艺植物的识别与分类(景观园艺)

春季景观
代表景观:杭州太子湾公园
代表植物:迎春、丁香、牡丹、刺 槐、紫藤、油菜花、二月兰等
夏季景观
代表景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
代表植物:荷花、石榴、香蒲、萱 草、紫薇、合欢等
秋季景观
代表景观:北京香山公园
代表植物:元宝枫、山楂、菊 花、银杏、桂花、香橼等
冬季景观
代表景观:吉林雾淞岛
代表植物:红瑞木、腊梅、火 棘、山茶、金橘、大王椰子等
观赏植物识别与分类
分类 方式

一 根据形态特征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按园林植 物习性及形态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02 灌木
03 藤本
01 乔木
04 花卉04
花卉
05 草坪及 地被植物
01 乔木
• 树体高大的木本植物, • 通常高度在5m以上 • 具有明显高大的主干
01 乔木的分类
01
依成熟期的高度: 大乔木(20m) 中乔木(11~20m) 小乔木(5~10m)
提供生态支持
乔木可以为其他植物生长提供 生态上的支持。如耐荫植物、 附生植物。
02 灌木
• 树体矮小 • 主干低矮或无明显主干 • 分枝点低的树木 • 通常高5m以下
02 灌木的功能
• 大灌木可构成闭合空间或屏蔽视线,也可用于构图 中心和视线焦点,作为主景或引导视线之用。
• 中灌木能围合空间或作为高大灌木与小乔木、矮小 灌木之间的视线过渡。同时,中灌木高度与视平线 平齐或更低,在空间设计上形成矮墙、篱笆及护栏 的功能。
鸢尾、芍药等
宿根花卉
2
球根花卉也是多年生,地 下茎或根膨大呈球状或块 状,如百合、郁金香、水
仙、大丽花等
球根花卉

第四章大气与园林植物PPT课件

第四章大气与园林植物PPT课件

➢ 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光能
CO2+H20
CH2O+O2 叶绿素
➢ CO2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温度。
14
(3)N2的生态作用
➢ N是构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最基本成分。
植物N来源:硝态氮、氨态氮
——生物固氮、雷电、火山爆发、生物分解等自 然途径
——工业固氮:
15
生态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氮过多,大量氮沉积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
工业生产(46)和交通运输(51),汽车尾气 是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 ➢ 危害: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危害不大,但当它转 化为二氧化氮时就具有和二氧化硫相似的腐蚀与 生理刺激作用。
7
碳氧化物:
➢ 主要成分:CO和CO2在自然情况下浓度很小,
在污染地区浓度可高达数倍。
➢ 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所致。 ➢ 危害:CO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氧化强200倍。
21
硫酸烟雾也称为伦敦烟雾,因为其最早发生在英国伦敦。它主要是由于燃煤 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 气污染现象。 从化学上看是还原型烟雾, 这种污染一般发生在冬季、气温低、湿度高和日光弱的天气条件下。 硫酸烟雾形成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氧化反应主要靠雾滴中锰、 铁、氨的催化氧化过程。
➢ 气溶胶:粒径<1um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当 其悬浮在气体中时。——烟
➢ 雾:粒径1~100um的液滴
➢ 霾:
10
➢颗粒状污染物在空中散射和吸收阳光,使能见 度降低,夏季达1/3,冬季达2/3;并使地面 的阳光辐射减少,城市接受的阳光辐射平均少于 农村15-20%。 ➢ 粉尘颗粒是水分和有毒气体凝结的核心,形成城 市雾,影响呼吸,引发加剧支气管和肺部疾病。 ➢ 飘尘表面带有致癌性很强的化合物。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1118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4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4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主要授课内容是园林植物与城市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关系;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动态;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生态系统概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生态评价与管理。

2、地位和任务:课程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将城市环境特点、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及生态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知识,使其在园林生产实际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3、总体要求: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对园林植物和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有较深印象;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系统内能量的循环流动规律;掌握植物群落的类型、植物群落的演替成因和演替类型及群落分布规律;初步认识景观生态学中的各景观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从事园林园艺工作中的生态意识,把生态学作为一个方面来考虑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相关课程有《森林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田生态学》等。

5、修订依据:本教学大纲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写。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掌握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介绍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2、教学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生态学分之(3)生态学几个发展时期(4)城市化与现代园林的发展(5)园林生态学概况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生态学几个基本概念及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几个发展时期及现代园林的发展,初步认识园林生态学。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

04大气与园林植物

04大气与园林植物
安康学院
34
第一阶段 书面作业
• 24页,第 2 题,第 3 题 • 43页,第 1 题,第 6 题 • 86页,第 4 题
• 117页,第 5 题 • 下周上课时,交作业。
安康学院
课间休息
2019年3月26,28日
安康学院
安康学院
16
园林植物减弱噪音作用
• 城市噪音标准: • 居住小区:白天55分贝,夜晚45分贝 • 城市干线:白天70分贝,夜晚55分贝 • 高大树冠、分枝多、叶茂密与低树冠植物相配 • 乔木+灌木10 – 15 m,间隔10 m,林带10 m • 交替林带与空地配置,减弱效果好 • 汽车胎噪、震动噪音,配常绿灌木 + 乔木。
04大气与园林植物
2
太阳热能
大气圈的构成
平流层
紫外线
对流层
生物圈
安康学院
3
大气的组成分
• 氮气:78.08%,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分 • 固氮——植物营养的主要来源,硝态、铵态氮 • 氧气:20.1%,生命能量代谢的主要物质 • 造氧——植物光合代谢产物,氧气来源 • 二氧化碳气:0.035% • 碳——植物的碳源,大气保温层。
• 三级标准制度: • 抗性弱——易受污染伤害,受害后难以恢复 •抗性中等——能够承受一定污染伤害,恢复慢 • 抗性强——只受轻微伤害,污染停止后易恢复 • 常见园林植物抗性表 • 抗二氧化硫SO2、抗氯气Cl2、抗氟化氢气HF • 抗臭氧O3。
安康学院
13
园林植物大气污染监测法
• 早期使用生物监测法 • 监测指示植物——种植污染敏感植物 • 污染区植物调查——调查受损状况,比较 • 地衣苔藓监测——地衣苔藓,高度敏感 • 现在使用仪器自动监测 • 日常监测、重点监测、污染区监测 • 联网监测、扩散监测、来源监测、滞留监测。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二、适用专业园林绿化(011600)、园林技术(011500)、设施农业生产技术(010100)、现代农艺技术(010200)、休闲农业经营(010300)、循环农业与再生资源利用(010400)、植物保护(010600)、现代园艺技术(010700)、现代林业技术(011300)、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011400)三、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绿化、园林技术、现代园艺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对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园林植物基本的繁殖方法、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培肥、科学用水、合理施肥,光能利用、温度调控、苗木繁殖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在生产实践中能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对露地、保护地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栽培管护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客观求实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互助合作的工作作风,具备服务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等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园林植物识别》,后续或者同期开设的课程有《花卉生产技术》《园林制图》等核心课程,以及《盆景制作》《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方向课程,为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提供学习支撑。

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成如下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目标:(一)素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2.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3.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协作、沟通、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4.具有根据项目或工作任务,制定目标、计划,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5.具有收集、检索、信息查询和整理资料获取资源、自主学习、迁移创新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了解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的关系的基本要求;2.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与技术;3.了解园林植物栽培与科学用水、温度调控、农业气象等相关技术;4.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光能利用等技能;5.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土壤培肥等技术、原理与方法;6.掌握不同类型土壤的调节方法和肥料的鉴定。

生态学复习概括

生态学复习概括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尺度: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的因子。

生境:具体的植物个体和种群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城市环境: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区域环境:指占有某一特定区域空间的自然环境,由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五个自然圈层相互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

2)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存因子对植物的作用各具其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可由另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4)阶段性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5)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对分析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布的原因是很重要的配合而形成。

生子作用特征:综合作用;非等价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阶段性;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德国李比希1840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的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的影响。

耐受性定律:美国谢尔福德1913生物对每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的上限和下限。

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

例如氧气对水生生物来说是限制因子。

他使人们掌握了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钥匙,一旦找到了限制因子就意味着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

城市环境的特征:高度人工化;空间特征;地域层次特征;污染特征。

第二章光与园林环境光补偿点:低光照,光合作用较弱时,光合产物恰好抵偿呼吸消耗时,此时的光照强度。

课题六、园林植物与大气教案

课题六、园林植物与大气教案
知识应用
风的观测
课外思考、练
习及作业题
课后习题少细菌
6、增加空气负离子
7、降低风速改变风向
四、风的生态作用
风是园林植物的一个环境因子,它既可以直接影响植物,又能通过改变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大气污染状况等间接影响植物,具体表现在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形态等多方面的作用。
1、风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风对植物蒸腾作用影响非常显著,风速为0.2~0.3m/s能使蒸腾作用增加3倍,当风速过大时,蒸腾作用过大,植物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叶片气孔便会关闭,抑制光合作用,植物生长就减弱;微风能把叶片表面二氧化碳浓度小的空气吹走,带来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空气,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因此适当速度的风能促进植物生长。
对氯及氯化氢的监测
光化学气体
三、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
园林植物是园林生态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尘粒、杀菌、调节气候、吸声降噪、防风固沙等,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维持环境的良性运转,对城市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2、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
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播”和“风媒”上,有许多植物主要靠风来传播花粉称为“风媒”,如松科植物,还有许多植物靠风把它们的种子传播到远方,被称为“风播”。
3、风的破坏作用
大风还常常对植物造成机械损伤。风速过大,浅根树会被连根拔起,强风会引起植物倒伏,吹断植物枝干,使植物叶片受到损伤,吹落花果,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特别是对受病虫危害,生长衰弱、老龄过熟木的危害更加严重。不同树木对大风的抵抗力不同。
课程章节名称
课题六、园林植物与大气
教学目的、要求

园林生态学 第六章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园林生态学 第六章 园林植物与大气的生态关系
园林植物个体的形态大小、枝叶茂盛程度、 以及园林植物的群落结构影响降风速度。 防风林
二、城市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适度的风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因素
保持园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促进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提高植物对养份和水分的 吸收效率。 有助于植物的繁殖,帮助花粉和种子的扩散
2、风对植物的危害
风能传播一些病原菌,造成植物受害。 风速过大会对植物的形态、发育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 响,同时会导致茎叶枯损等 形态:树干偏冠、树木矮化、长势衰弱、等。 机械损伤:枝折叶损、树干断裂、拨根等。 复合伤害:其它环境因子与强风重叠,造成复合伤害, 例如干热风与沙尘暴。
在污染物的影响下,植物能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特性。 • 影响因素: 取决于叶片的形态结构以及叶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 植物类型: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针叶树; 植物生长发育阶段:与植物和大气污染物种类有关;
2、影响大气污染物对植物危害程度的外在因素
剂量与临界剂量: 污染物类型、浓度、持续时间 同一种污染物: 浓度越大,使园林植物受害的时间越短。 -急性伤害 - 慢性伤害
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
一、大气组分及其生态作用 1、大气组分 组分
恒定部分 氧气20.95%、氮气78.08% 稀有气体
可变部分
不定部分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0.02-0.04%
尘埃等一些杂质或大气污染 物
2、大气的生态作用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氮气
二、大气污染及形成原因 1、概念:

• •
四、减菌效应
• 空气中的尘埃是细菌等的生活载体,园林植物的 滞尘效应可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总量; • 许多园林植物分泌的杀菌素,能有效地杀灭细菌、 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园林植物与空气

园林植物与空气

年前要薄百分之三。这
种变化足以使皮肤癌的 病例增加。
二氧化碳(CO2): 来源: 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质的燃烧和分 解、火山喷发作用等。
时空变化: 时间变化: 白天、晴天、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黑夜、阴 天、冬季。 空间变化: 城市大于农村;
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使 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
危 害
1 大气污染的种类及危害方式
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 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 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
燃料的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
在大气污染物浓度过植物的忍耐限度,会使植物的细胞和组
织器官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产
三、大气中的杂质
在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包括气溶胶粒子
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气溶胶粒子:
定义:
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4μm到100μm之间
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分类:液体质粒、固体质粒
固体质粒的来源:
有机质数量较少,大多为植物花粉、微生物和细菌等;
无机质数量较多,主要来源于:尘粒、烟粒、海洋中浪
花飞溅的盐粒,流星飞逝后留下的灰烬,火山尘埃等。
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也削弱了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
缓冲地面辐射冷却,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
失去的热量;
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
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 定义: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较强者:大叶黄杨、珊瑚树、蚊母树、海桐、杜仲、胡颓子、 石榴、柿、枣等。
3、光化学烟雾
受害叶片背面变为银白色或古铜色,叶片腹面受害部分与正常部分之间 有一明显的横带。
(1)臭氧
主要破坏栅栏组织细胞壁和表皮细胞,常常导致叶片枯死。
(2)PAN(过氧乙酰硝酸酯)
43、44、49、50号
第一节:城市大气环境
第二节:大气污染与园植物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 用
一、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
(一)大气组成:自然状况下的大气是由干洁的空气、
水蒸气和各种杂质组成。
液化的 水蒸气:
固体杂质
20.95%
在标准状态下(0℃,
1.01325×105Pa,干 燥),大气组成: 78.08%
自然污染源与人为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除小部分来自火山爆发、沙尘暴等自然污染之外,主要 来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人为污染。
• 固定源与流动源:
– 固定源指污染物从固定地点排出,固定源排出的污染 物主要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以及生产过程中 排放的废气。
– 流动源主要指汽车、火车、轮船等各种交通工具,它 们与工厂相比,虽然排放量小而分散,但数目庞大, 活动频繁,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也是不容忽视的,排放 的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植物群落种类中的敏感种类减少或消失,抗性强的种类保存下来,甚至发 展,与生态环境基本相同的植物群落组成相比较,种类组成和最小面积减少。
2、对个体的影响 个体生长缓慢、发育受阻、失绿发黄和早衰等症状。
3、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使叶组织坏死、出现伤斑,而且不同气体使叶片出现不同的伤斑。
4、对细胞和细胞器的影响 细胞膜系统的适应性被破坏,引起水分和离子平衡失调,光合作用下降。

2园林植物与气象要素

2园林植物与气象要素
2.4园林植物与空气
大气层是指地球表面到高空1100km或1400范围内的空气层。
2.4.1大气组成及其生态意义
1)大气的成分
地球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混合组成。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氧、氩、二氧化碳组成。
2)水汽及其生态作用
大气中的水汽是由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蒸发,植物的蒸腾及湿土的蒸发而来的。
3)氧气及其生态作用
4)二氧化碳及其生态作用
5)氮气及其生态作用
6)臭氧及其生态作用
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4.2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1)大气污染的种类及其危害方式
植物遭受污染后根据其表现的症状可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隐蔽性3种。
2)主要污染物的危害
2.4.3风
风是空气的水平流动,它是园林植物的一个环境因子。
1)风的概念
空气的水平流动称为风。用风向和风速表示风的特征。通常风力分为13个等级。
2)风的类型
(1)季风
季风是指以一年为周期,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风。
(2)地方②山谷风
③焚风
秋天的焚风有利于植物果实成熟。但强大持久的焚风会造成干旱及高温危害。
植物的水环境包括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
2.3.1.水分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水是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水是某些代谢过程的原料
水是植物体内代谢过程的介质
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水的理化性质有利于植物生命活动
2.3.2园林植物对水分的要求和适应
1)植物体的水分平衡
要使植物维持良好的水分平衡,必须使吸水,疏导和蒸腾三方面的比例适当。影响植物体水分平衡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温度,湿度,光照,风力等。
植物在不同季节里出现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等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