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林带
45
46
47
绿化减噪效果示意
48
五、增加空气负离子 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七、吸收放射性物质
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光合作用效应比较
类型 公园绿地
吸收CO2量 (kgd-1m-2)
0.09
阔叶林(生长季)
0.10
(生长良好的)草坪
0.036
49
第四节 风与园林植物
一、城市的风
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园艺学院
1
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
一、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 1、氧气
呼吸作用 动植物残体分解 臭氧
2、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3、氮气
固氮微生物
2
二、城市大气污染
1、污染源 (1)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
点源污染:集中在一点的小范围内向空气 排放污染物,如工厂。
叶片受害与叶龄的关系: 先幼叶受害,再老叶 受害。
24
对HF敏感的植物:鸢尾、菖蒲、郁金香、杏、 葡萄、榆叶梅、雪松、复叶槭等。
对HF抗性强的植物:夹竹桃、龙柏、罗汉松、 小叶女贞、桑、构树、无花果、丁香、木 芙蓉、黄连木、竹叶椒、葱兰等。
较强者:大叶黄杨、珊瑚树、蚊母树、海桐、 杜仲、胡颓子、石榴、柿、枣等。
较强者: 温州蜜柑、广玉兰、香樟、棕榈、海桐、 蚊母、珊瑚树、龙柏、罗汉松、梧桐、石榴、白 蜡、泡桐、白杨、八仙花、美人蕉、蜀葵。
23
(2) HF 当植物吸进HF后,常在叶片尖端和 边缘积累,到足够浓度时,使叶肉细胞产生质 壁分离而死亡。故它引起的伤斑大多是在 叶尖、叶缘,少脉间。其伤斑成环带分布,然 后逐渐向内扩展,颜色呈暗红色。严重时叶 片枯焦脱落。
40
以较为稀疏的高大乔木 形成上层或背景,下层 或前景为稀疏的小型球 状灌木或球状灌木的组 合。 群落结构虽然有利于污 染气体的扩散,但从群 落的生态功能上和景观 效果上都显得不够。从 区域生态健康和生态安 全的角度上说,此类绿 化设计模式也是低效的。
41
如果能较好地控 制行道树的树冠, 不会形成对污染 气体的富集作用。
面源污染:数量大,范围广,如家用煤炉 灶具等。 (2)固定源污染与流动源污染
固定源污染:工矿企业 流动源污染:各种交通工具
3
大气污染
4
汽车尾气
5
6
2、污染物
(1)气体污染物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CO 碳氢化合物
清洁空气与污染空气污染物含量对比(ppm)
污染物 清洁空气 SO2 10-3~10-2 CO2 310-330
垂直方向:气温垂直递减率
17
2、 逆温现象
无风的冬来自百度文库夜间最易发生大气污染
我国东南临海地区,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城南,
夏季在西北
18
3、地形 (1) 海陆位置 白天:海区陆地 夜间:陆地海区 (2)山谷与山坡 白天:谷风 夜间:山风
19
20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一、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三、防风林带
1.林带的结构 (1)紧密结构 透风系数0.3以下,疏透度20%以下
53
(2)疏透结构 透风系数0.4-0.5,疏透度30-50%
54
(3)透风结构 林带稀疏,透风系数0.6以上,疏透度也在
60%
55
2、防风林带的高度 一般防风距离与林带树高成正相关 3、防风林带的宽度 紧密结构:防风效能随林带宽度减少而增
30
对O3 敏感的植物:悬铃木、连翘等。 对O3 抗性强的植物:圆柏、侧柏、刺槐、旱
柳、紫穗槐、桑树、毛白杨、栾树、白榆、 五角枫、垂柳、加拿大杨、核桃等。 较强者:苹果、泡桐、金银木、油松、复叶 槭等。
31
(6)NH3 当空气中的NH3 达到一定浓度 时,植物叶片首先会受到伤害。其部位大多 为叶脉间,伤斑点、块状,颜色为黑色或黑褐 色,与正常组织之间界限明显。另外,症状一 般出现较早,稳定的也快。
形成对流,扩散稀释有害气体
37
三、减少细菌
降尘减尘 杀菌 植物:松、冷杉、侧柏、雪松、柳杉、黄
栌、盐肤木、锦熟黄杨、大叶黄杨、刺槐、 紫薇、广玉兰、木槿、楝树、丁香、悬铃 木、石榴、枣树、枇杷、石楠、火棘、麻 叶绣球、栾树、臭椿等
38
街道污染与道路绿化
群落配置具有明显的 层次性,中景和前景 配置密集,郁闭度高。 由于其群落结构较密 实,容易形成污染气 体的富集作用,阻挡 了气体的扩散,导致 污染气体的积累。
污染空气 0.02-2 350-700
CO <1
5-200
NO2 10-3~10-2 10-2~10-1
CxHx <1
1~2
7
(2)颗粒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00微米的所有颗
粒 烟、雾、尘、降尘、飘尘
8
(3)伦敦型空气污染与洛杉矶型空气污染
特征 气温(oC) 最常出现时间 主要燃料 烟雾主要成分
34
北方:刺槐、沙枣、国槐、榆树、核桃、 构树、侧柏、圆柏、梧桐等
中部:榆树、朴树、木槿、梧桐、悬铃木、 女贞、广玉兰、臭椿、龙柏、圆柏、楸树、 刺槐、构树、桑树、夹竹桃、丝棉木、紫 微、乌桕等
南部:构树、桑树、鸡蛋花、黄槿、黄槐。 夹竹桃等。
35
36
二、吸收有害气体
一般老叶、成熟叶对硫、氯的吸收能力高 于嫩叶
25
(3) Cl2 Cl2 对叶肉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进 入叶肉细胞后很快破坏叶绿素,产生点、块 状褪色伤斑,叶缘反卷;严重时,叶片严 重失绿,甚至全叶漂白脱落。其伤斑部位大 多在脉间,伤斑与健康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界 限。
氯气的毒害症状多出现在生理活动旺盛的 叶片,下部枝的老叶和枝顶端的新叶很少 受害。
III级 90一120dB(A):显著
损害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 的听觉器官损伤。
(4)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
(5)对动物的影响
(6)对建筑物的损害
44
2、植物减噪 (1)重叠排列的、大的、健壮的、叶子坚
硬的树种减噪效果好 (2)分枝低,树冠低的乔木比分枝高,树
冠高的乔木减噪效果好 (3)成片树林的排列:按一定距离分为几
26
对Cl2 敏感的植物: 圆柏、垂柳、加拿大杨、 油松、栾树等。
对Cl2 抗性强的植物:樱花、丝棉木、臭椿、 小叶女贞、接骨木、木槿、乌桕、龙柏等。
较强者:海桐、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女贞、 棕榈、丝兰、香樟、枇杷、石榴、构树、 泡桐、刺槐、葡萄、天竺葵等。
27
(4)NO2 它所引起的主要症状为黄化现象。 主要发生在叶脉间或叶缘处,成条状或斑状 不一,幼叶在黄化现象产生之前就可能先脱 落。但与其他原因所产生的黄化现象较难 区分开。
28
对NO2 敏感的植物:榆叶梅、连翘、复叶槭 等。
对NO2 抗性强的植物:圆柏、侧柏、刺槐、 臭椿、旱柳、紫穗槐、桑树、毛白杨、银 杏、栾树、白榆、五角枫等。
较强者:加拿大杨、核桃、泡桐、油松、北 京杨、白蜡树、杜仲等。
29
5)O3 它由气孔进入叶子,与叶肉细胞接触 后首先破坏其细胞膜,因而造成细胞死亡。 其伤斑大多数叶面,少脉间。黄化斑点及白 色斑纹是最常见的病症,也可能出现叶面完 全漂白者。其受害叶最先为中龄叶。
(1)城市的平均风速比同等高度的空旷郊 区小。
(2)局部地区风场复杂:湍流、街道风 (3)热岛环流
50
51
二、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蒸腾失水、树冠畸形
2、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
风媒植物、 风播种子
3、风对植物的机械损害
折断枝干,拔根
52
39
高大乔木形成背景树, 以中型灌木在前景形成 一个个群落斑块组合, 群落斑块之间具有一定 的其群落结构一方面虽 然短时间可滞纳一部分 污染气体,但是由于其 斑块群落间的疏透结构, 又可以是部分污染气体 较快地扩散掉,不产生 大量的滞留,是一种可 以把绿化景观与不影响 气体扩散的较好的绿化 模式。
形成类型 反应类型 每天集中时间 对人体危害
伦敦型 1-4 oC 12-1月 煤+石油 SO2,煤烟,CO
热力 还原型 早晨、晚间 刺激呼吸
洛杉矶型 24-32 oC 8-9月 石油产品 NOx,CxHx,CO,O3, PAN 光化学+热力 氧化型 中午 刺激眼睛结膜
9
(4)酸雨
酸雨是空气污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指含有一 定数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pH值小于5.6的降水,
强,但同时防风距离相应减少。 疏透结构:多条窄林带的防风效果明显好
于一条宽林带
56
4、与风向的交角 垂直于风向降低风速效果好 平行于风向风速可能加大
57
End
58
对NH3 敏感的植物:悬铃木、杜仲、龙柏、 旱柳等。
对NH3 抗生强的植物:臭椿、银杏、紫薇、 女贞、木槿等。
32
7)光化学烟雾 它使叶片下表皮细胞及叶肉中海 绵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并破坏其叶绿素,从而使叶片 背面变成褐色、红棕色或白色小点,斑点较细, 一般分散在整个叶片。叶片正面还会出现一道横 贯全叶的坏死带,受害严重时会使整片叶变色,很少 发生点块状伤斑。
43
四、减弱噪声
1.噪声的危害
(1)干扰睡眠 (2)损伤听力 (3)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Tips :噪声等级 I级 30—59dB(A):可以忍
受,但已有不舒适感,达到 40dB(A)时开始困扰睡眠。 II级 60一89dB(A):对植物
神经系统的干扰增加,听话 困难,85dB(A)是保护听力的 一般要求。
目前,主要采用观察植物外观伤害症状(通常 观察植物叶片)来判断植物的受害程度。伤 害因伤斑的部位、形状、颜色和受害叶龄 等特征的不同而相互区别。
21
(1) SO2 当植物吸收SO2 后,叶脉间出现黄白色点 状“烟斑”,轻者只在叶背气孔附近,重者从叶背到 叶面均出现“烟斑”。随着时间推移,“烟斑”由点 扩展成面。危害严重时,叶片萎缩,叶脉褪色变白,植 株萎蔫,甚至死亡。
对光化学烟雾敏感的植物:紫薇、连翘、白蜡树、 复叶槭等。
对光化学烟雾抗性强的植物:圆柏、侧柏、刺槐、 臭椿、旱柳、紫穗槐、桑树、毛白杨、银杏、栾 树、白榆、五角枫等。
33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一、降尘减尘
降低风速 叶表吸附:一般叶片宽大、平展、硬挺不
懂、叶面粗糙的植物能细致大量的粉尘 疏林强于密林
42
上层配以稀疏的乔木, 下层主要为低矮的小灌 木,如瓜子黄杨、金叶 女贞等密植的形式形成 模纹花境开敞的空间。 模纹花境式为小灌木密 集组成.由于大多数机动 车排气管高度为30~40。 m,尾气由此高度排出 并向周围扩散。 模纹花境式绿化较低矮, 故其污染物很快地扩散, 进人灌木林中的污染气 体较少。这类绿化景观 效果较好,但群落自身 的生态功能较为低下。
包括雨、雪、雹、雾各种形式。
我国酸雨灾害特点:南方比北方严重;冬春季 比秋夏季严重;逐年加重。
10
11
被酸雨灼烧后的树枝
12
13
酸雨对雕塑的影响
14
15
江苏省13个省辖城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对比图
16
四、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1、风与湍流
水平方向: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 送方向;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 散稀释速度。
叶片受害与叶龄的关系:在一定浓度的SO2 范围内, 叶片的受害与叶龄有关。其受害的先后顺序是成 熟叶,然后是老叶,最后是幼叶。这是因为幼叶的抗 性最强,成熟叶最敏感,老叶介于两者之间。
22
对SO2 敏感的植物:落叶松、向日葵、梨、雪松、 苹果、复叶槭等。
对SO2 抗性强的植物:大叶黄杨、夹竹桃、女贞、 臭桐、凤仙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金盏菊、 石竹、青蒿等。
45
46
47
绿化减噪效果示意
48
五、增加空气负离子 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七、吸收放射性物质
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光合作用效应比较
类型 公园绿地
吸收CO2量 (kgd-1m-2)
0.09
阔叶林(生长季)
0.10
(生长良好的)草坪
0.036
49
第四节 风与园林植物
一、城市的风
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园艺学院
1
第一节 城市大气环境
一、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 1、氧气
呼吸作用 动植物残体分解 臭氧
2、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3、氮气
固氮微生物
2
二、城市大气污染
1、污染源 (1)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
点源污染:集中在一点的小范围内向空气 排放污染物,如工厂。
叶片受害与叶龄的关系: 先幼叶受害,再老叶 受害。
24
对HF敏感的植物:鸢尾、菖蒲、郁金香、杏、 葡萄、榆叶梅、雪松、复叶槭等。
对HF抗性强的植物:夹竹桃、龙柏、罗汉松、 小叶女贞、桑、构树、无花果、丁香、木 芙蓉、黄连木、竹叶椒、葱兰等。
较强者:大叶黄杨、珊瑚树、蚊母树、海桐、 杜仲、胡颓子、石榴、柿、枣等。
较强者: 温州蜜柑、广玉兰、香樟、棕榈、海桐、 蚊母、珊瑚树、龙柏、罗汉松、梧桐、石榴、白 蜡、泡桐、白杨、八仙花、美人蕉、蜀葵。
23
(2) HF 当植物吸进HF后,常在叶片尖端和 边缘积累,到足够浓度时,使叶肉细胞产生质 壁分离而死亡。故它引起的伤斑大多是在 叶尖、叶缘,少脉间。其伤斑成环带分布,然 后逐渐向内扩展,颜色呈暗红色。严重时叶 片枯焦脱落。
40
以较为稀疏的高大乔木 形成上层或背景,下层 或前景为稀疏的小型球 状灌木或球状灌木的组 合。 群落结构虽然有利于污 染气体的扩散,但从群 落的生态功能上和景观 效果上都显得不够。从 区域生态健康和生态安 全的角度上说,此类绿 化设计模式也是低效的。
41
如果能较好地控 制行道树的树冠, 不会形成对污染 气体的富集作用。
面源污染:数量大,范围广,如家用煤炉 灶具等。 (2)固定源污染与流动源污染
固定源污染:工矿企业 流动源污染:各种交通工具
3
大气污染
4
汽车尾气
5
6
2、污染物
(1)气体污染物
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 CO 碳氢化合物
清洁空气与污染空气污染物含量对比(ppm)
污染物 清洁空气 SO2 10-3~10-2 CO2 310-330
垂直方向:气温垂直递减率
17
2、 逆温现象
无风的冬来自百度文库夜间最易发生大气污染
我国东南临海地区,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城南,
夏季在西北
18
3、地形 (1) 海陆位置 白天:海区陆地 夜间:陆地海区 (2)山谷与山坡 白天:谷风 夜间:山风
19
20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
一、大气污染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三、防风林带
1.林带的结构 (1)紧密结构 透风系数0.3以下,疏透度20%以下
53
(2)疏透结构 透风系数0.4-0.5,疏透度30-50%
54
(3)透风结构 林带稀疏,透风系数0.6以上,疏透度也在
60%
55
2、防风林带的高度 一般防风距离与林带树高成正相关 3、防风林带的宽度 紧密结构:防风效能随林带宽度减少而增
30
对O3 敏感的植物:悬铃木、连翘等。 对O3 抗性强的植物:圆柏、侧柏、刺槐、旱
柳、紫穗槐、桑树、毛白杨、栾树、白榆、 五角枫、垂柳、加拿大杨、核桃等。 较强者:苹果、泡桐、金银木、油松、复叶 槭等。
31
(6)NH3 当空气中的NH3 达到一定浓度 时,植物叶片首先会受到伤害。其部位大多 为叶脉间,伤斑点、块状,颜色为黑色或黑褐 色,与正常组织之间界限明显。另外,症状一 般出现较早,稳定的也快。
形成对流,扩散稀释有害气体
37
三、减少细菌
降尘减尘 杀菌 植物:松、冷杉、侧柏、雪松、柳杉、黄
栌、盐肤木、锦熟黄杨、大叶黄杨、刺槐、 紫薇、广玉兰、木槿、楝树、丁香、悬铃 木、石榴、枣树、枇杷、石楠、火棘、麻 叶绣球、栾树、臭椿等
38
街道污染与道路绿化
群落配置具有明显的 层次性,中景和前景 配置密集,郁闭度高。 由于其群落结构较密 实,容易形成污染气 体的富集作用,阻挡 了气体的扩散,导致 污染气体的积累。
污染空气 0.02-2 350-700
CO <1
5-200
NO2 10-3~10-2 10-2~10-1
CxHx <1
1~2
7
(2)颗粒污染物 总悬浮颗粒:粒径小于100微米的所有颗
粒 烟、雾、尘、降尘、飘尘
8
(3)伦敦型空气污染与洛杉矶型空气污染
特征 气温(oC) 最常出现时间 主要燃料 烟雾主要成分
34
北方:刺槐、沙枣、国槐、榆树、核桃、 构树、侧柏、圆柏、梧桐等
中部:榆树、朴树、木槿、梧桐、悬铃木、 女贞、广玉兰、臭椿、龙柏、圆柏、楸树、 刺槐、构树、桑树、夹竹桃、丝棉木、紫 微、乌桕等
南部:构树、桑树、鸡蛋花、黄槿、黄槐。 夹竹桃等。
35
36
二、吸收有害气体
一般老叶、成熟叶对硫、氯的吸收能力高 于嫩叶
25
(3) Cl2 Cl2 对叶肉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进 入叶肉细胞后很快破坏叶绿素,产生点、块 状褪色伤斑,叶缘反卷;严重时,叶片严 重失绿,甚至全叶漂白脱落。其伤斑部位大 多在脉间,伤斑与健康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界 限。
氯气的毒害症状多出现在生理活动旺盛的 叶片,下部枝的老叶和枝顶端的新叶很少 受害。
III级 90一120dB(A):显著
损害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 的听觉器官损伤。
(4)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
(5)对动物的影响
(6)对建筑物的损害
44
2、植物减噪 (1)重叠排列的、大的、健壮的、叶子坚
硬的树种减噪效果好 (2)分枝低,树冠低的乔木比分枝高,树
冠高的乔木减噪效果好 (3)成片树林的排列:按一定距离分为几
26
对Cl2 敏感的植物: 圆柏、垂柳、加拿大杨、 油松、栾树等。
对Cl2 抗性强的植物:樱花、丝棉木、臭椿、 小叶女贞、接骨木、木槿、乌桕、龙柏等。
较强者:海桐、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女贞、 棕榈、丝兰、香樟、枇杷、石榴、构树、 泡桐、刺槐、葡萄、天竺葵等。
27
(4)NO2 它所引起的主要症状为黄化现象。 主要发生在叶脉间或叶缘处,成条状或斑状 不一,幼叶在黄化现象产生之前就可能先脱 落。但与其他原因所产生的黄化现象较难 区分开。
28
对NO2 敏感的植物:榆叶梅、连翘、复叶槭 等。
对NO2 抗性强的植物:圆柏、侧柏、刺槐、 臭椿、旱柳、紫穗槐、桑树、毛白杨、银 杏、栾树、白榆、五角枫等。
较强者:加拿大杨、核桃、泡桐、油松、北 京杨、白蜡树、杜仲等。
29
5)O3 它由气孔进入叶子,与叶肉细胞接触 后首先破坏其细胞膜,因而造成细胞死亡。 其伤斑大多数叶面,少脉间。黄化斑点及白 色斑纹是最常见的病症,也可能出现叶面完 全漂白者。其受害叶最先为中龄叶。
(1)城市的平均风速比同等高度的空旷郊 区小。
(2)局部地区风场复杂:湍流、街道风 (3)热岛环流
50
51
二、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1.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蒸腾失水、树冠畸形
2、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
风媒植物、 风播种子
3、风对植物的机械损害
折断枝干,拔根
52
39
高大乔木形成背景树, 以中型灌木在前景形成 一个个群落斑块组合, 群落斑块之间具有一定 的其群落结构一方面虽 然短时间可滞纳一部分 污染气体,但是由于其 斑块群落间的疏透结构, 又可以是部分污染气体 较快地扩散掉,不产生 大量的滞留,是一种可 以把绿化景观与不影响 气体扩散的较好的绿化 模式。
形成类型 反应类型 每天集中时间 对人体危害
伦敦型 1-4 oC 12-1月 煤+石油 SO2,煤烟,CO
热力 还原型 早晨、晚间 刺激呼吸
洛杉矶型 24-32 oC 8-9月 石油产品 NOx,CxHx,CO,O3, PAN 光化学+热力 氧化型 中午 刺激眼睛结膜
9
(4)酸雨
酸雨是空气污染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指含有一 定数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pH值小于5.6的降水,
强,但同时防风距离相应减少。 疏透结构:多条窄林带的防风效果明显好
于一条宽林带
56
4、与风向的交角 垂直于风向降低风速效果好 平行于风向风速可能加大
57
End
58
对NH3 敏感的植物:悬铃木、杜仲、龙柏、 旱柳等。
对NH3 抗生强的植物:臭椿、银杏、紫薇、 女贞、木槿等。
32
7)光化学烟雾 它使叶片下表皮细胞及叶肉中海 绵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并破坏其叶绿素,从而使叶片 背面变成褐色、红棕色或白色小点,斑点较细, 一般分散在整个叶片。叶片正面还会出现一道横 贯全叶的坏死带,受害严重时会使整片叶变色,很少 发生点块状伤斑。
43
四、减弱噪声
1.噪声的危害
(1)干扰睡眠 (2)损伤听力 (3)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Tips :噪声等级 I级 30—59dB(A):可以忍
受,但已有不舒适感,达到 40dB(A)时开始困扰睡眠。 II级 60一89dB(A):对植物
神经系统的干扰增加,听话 困难,85dB(A)是保护听力的 一般要求。
目前,主要采用观察植物外观伤害症状(通常 观察植物叶片)来判断植物的受害程度。伤 害因伤斑的部位、形状、颜色和受害叶龄 等特征的不同而相互区别。
21
(1) SO2 当植物吸收SO2 后,叶脉间出现黄白色点 状“烟斑”,轻者只在叶背气孔附近,重者从叶背到 叶面均出现“烟斑”。随着时间推移,“烟斑”由点 扩展成面。危害严重时,叶片萎缩,叶脉褪色变白,植 株萎蔫,甚至死亡。
对光化学烟雾敏感的植物:紫薇、连翘、白蜡树、 复叶槭等。
对光化学烟雾抗性强的植物:圆柏、侧柏、刺槐、 臭椿、旱柳、紫穗槐、桑树、毛白杨、银杏、栾 树、白榆、五角枫等。
33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一、降尘减尘
降低风速 叶表吸附:一般叶片宽大、平展、硬挺不
懂、叶面粗糙的植物能细致大量的粉尘 疏林强于密林
42
上层配以稀疏的乔木, 下层主要为低矮的小灌 木,如瓜子黄杨、金叶 女贞等密植的形式形成 模纹花境开敞的空间。 模纹花境式为小灌木密 集组成.由于大多数机动 车排气管高度为30~40。 m,尾气由此高度排出 并向周围扩散。 模纹花境式绿化较低矮, 故其污染物很快地扩散, 进人灌木林中的污染气 体较少。这类绿化景观 效果较好,但群落自身 的生态功能较为低下。
包括雨、雪、雹、雾各种形式。
我国酸雨灾害特点:南方比北方严重;冬春季 比秋夏季严重;逐年加重。
10
11
被酸雨灼烧后的树枝
12
13
酸雨对雕塑的影响
14
15
江苏省13个省辖城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对比图
16
四、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1、风与湍流
水平方向: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 送方向;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 散稀释速度。
叶片受害与叶龄的关系:在一定浓度的SO2 范围内, 叶片的受害与叶龄有关。其受害的先后顺序是成 熟叶,然后是老叶,最后是幼叶。这是因为幼叶的抗 性最强,成熟叶最敏感,老叶介于两者之间。
22
对SO2 敏感的植物:落叶松、向日葵、梨、雪松、 苹果、复叶槭等。
对SO2 抗性强的植物:大叶黄杨、夹竹桃、女贞、 臭桐、凤仙花、菊花、一串红、牵牛花、金盏菊、 石竹、青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