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教学设计例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教学设计例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情况,包括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南宋抗金斗争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史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
但学生对于金与南宋对峙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和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讲解和引导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和过程。
2.南宋抗金斗争的相关史实和人物。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宋抗金斗争的原因和影响。
3.教师讲解:教师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资料:教师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用于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的主题——金与南宋的对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呈现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
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找资料,掌握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过程和影响。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金与南宋的对峙》,是中学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金与南宋的对峙,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关系及社会经济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金与南宋的建立、两国之间的战争与和议、以及对峙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了解到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北宋的统一等。
但他们对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相关知识。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对历史人物、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所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过程,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如政权更迭、战争与和议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金与南宋的对峙过程及其原因、结果。
2.两国战争与和议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对峙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金与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认识两国之间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素材等。
3.参考书籍、论文等学术资料。
4.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简要介绍金与南宋的对峙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金与南宋的建立过程,呈现两国之间的战争与和议,让学生了解对峙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 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1教课解析【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女真族兴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宋金对峙等史实观察图片《女真人像》,认识女真族的活动地区和生活特色;识读《金、南宋、西夏对峙图 (1142 年 ) 》,认识金与南宋对峙的形势;在此基础上,采集过程与方法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些民风民俗和宋代军民抗金的故事,试试对这一期间的历史事件进行解析和谈论认识我国各族人民亲近交往、互相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格局;感情态度领悟国家一致、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岳飞严正治军、与价值观精忠报国的精神和清廉正直的品行【要点难点】教课要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课难点:如何谈论岳飞。
2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岳飞《满江红》朗诵音频)怒气冲天,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整理旧河山,朝天阙。
岳飞 20 岁从军,到 39 岁遇害,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一般的士兵成长为一员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将。
他领导的“岳家军”也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抗金战争中的一支劲旅。
郾城大战后,面对大好的抗金形势,岳飞不由自主地对手下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表现了他异常豪迈的英豪魄力。
今日我们来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学习岳飞伤时感事的崇敬情操。
二、新课解说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兴起1.仔细观察图片,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示: (1) 女真人头戴兽皮帽,身穿窄袖长袍,束腰带,穿长靴;(2) 女真人生活的环境比较严寒;(3)图片中,女真人腰挂箭筒,肩挂长弓。
他们英勇勤劳,善于骑射。
11完颜部的领袖阿骨打逐渐一致女真各部。
今后,女真族的力量不停加强。
2.阅读教材“女真族的兴起”一目,概括关于女真族的发展壮大过程。
提示:第一步:完颜阿骨打完成女真各部的一致;第二步:1115 年,完颜阿骨打在抗辽的过程中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第三步:金太祖仿汉制,改革女真军政系统,发展农牧生产。
初一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和北宋;知道金和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知道岳飞抗金、宋金对峙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岳飞;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宋金议和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女真族对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的重大贡献。
了解岳飞的事迹,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认识到本时期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依然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2、教学难点:南宋的偏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辛弃疾诗词导入(二)讲授新课一、女真族的崛起教师出示图片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和PPT,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女真族的居住地及生活方式。
(2)辽宋时期,女真族受到哪一个政权的控制和压迫?(3)女真族各部是如何完成统一的,其时间是多少?(4)金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所属民族。
(5)金太祖的贡献有哪些?学生看书回答,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1、女真族的兴起(1)居住地: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生活方式:游牧和渔猎。
教师出示材料2、女真族的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完颜阿骨打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
教师出示完颜阿骨打的图片3、金国的建立时间:1115年(12世纪初)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民族:女真族都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金太祖的贡献: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女真政权,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族文字,发展生产。
教师过渡语:当女真族不断强大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日益腐朽衰落,人民起义不断发生。
不久,他们就先后被金国所灭。
二、金灭辽及北宋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金国灭辽和北宋的时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的史事;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二、内容分析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存。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主动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接受中原文化,同时各民族之间不断争战,民族交融的进程加快。
女真族建立的金,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并和占据江南的南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此后,南宋偏安江南,为大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创造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女真族的崛起与金太祖的改革等史实,理解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和地图,直观了解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灭辽、北宋的进程。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了解南宋偏安、不思进取的概况。
历史解释:通过教材“人物扫描”的文字材料,分析人们尊崇和怀念岳飞的原因。
家国情怀:学习岳飞严明治军、精忠报国的精神和廉洁正直的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难点:南宋的偏安。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 年)和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观察两幅地图在政权名称、疆域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二)讲授新课1.女真族的崛起(1)教师活动观察图片《女真人像》,了解女真族的活动区域和生活特点;识读《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形势。
(2)学生活动了解历史发展的额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初步掌握计算历史事件和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
(3)教师活动材料一: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斜也、宗干当国,劝太祖改女直旧制,用宋官制度。
——脱脱等《金史》材料二: 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太宗入汴州,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
——庄仲方《金文雅序》(4)学生活动政治上: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经济上:发展生产文化上:颁行女真文字2.金灭辽及北宋(1)教师活动比较《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与《北宋形势图(1111年)》,观察两幅地图在政权名称、疆域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了解金灭辽、北宋的史实。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金与南宋的对峙》这一课主要讲述了金灭北宋和南宋建立的历史事件。
内容包括金灭北宋的过程和南宋的建立,以及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北宋的相关知识,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灭北宋的过程,掌握南宋的建立和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金灭北宋的过程,南宋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2.难点:金灭北宋的原因,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金灭北宋的过程,南宋的建立。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金灭北宋和南宋建立的相关图片、地图等。
3.资料:关于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文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灭北宋和南宋建立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金灭北宋的过程,南宋的建立。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金灭北宋和南宋建立的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影响。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金朝和南宋的基本情况;2.能够阐述金朝和南宋的对峙之争及其背景;3.能够考察金朝和南宋的文化成就。
教学重点1.了解金朝和南宋的基本情况;2.理解金朝和南宋的对峙之争及其背景;3.熟悉金朝和南宋的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1.理解金朝和南宋的对峙之争及其背景;2.熟悉金朝和南宋的文化成就。
教学内容一、金朝和南宋的基本情况1.金朝的基本情况:–时间:1115年-1234年;–创建者:完颜阿骨打;–首都:中都(今北京市);–统治地区:中国北部。
2.南宋的基本情况:–时间:1127年-1279年;–创建者:赵构;–首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统治地区:中国南部。
二、金朝和南宋的对峙之争及其背景1.对峙背景:–金朝统治者采取了定川之策,即在北方筑长城,防御南方侵略;–南宋吸收了北方的文化成就,在文化上成就颇高,兴办书院,积极推动科技研发。
2.对峙过程:–刘豫自称为宋的皇帝,发起抗金战争,得到南方的支持;–蒙古入侵金朝,金朝调兵遣将,全力抵御蒙古入侵;–金朝和南宋开始对峙,南宋推行理藩院体制,加强对外政策,积极向西南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进行外交,并组建大规模的军队参加直接的军事行动,直到南宋被元灭亡。
3.对峙结果:–金朝发动了西北战争和南侵战争;–南宋对外关系较密切,积极向外拓展势力范围;–金朝和南宋维持了长达数十年的的对峙状态,直到南宋被元灭亡。
三、金朝和南宋的文化成就1.金朝的文化成就:–金朝皇室主持翻译了许多佛经;–开创了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平;–科技水平较高,建造了许多大型工程,如金上京遗址。
2.南宋的文化成就:–工商业发展,制瓷、泉州木雕等工艺成为代表;–美术、书法成就稍显不足,但为科技研究和发明提供了支持;–学术成就高,出现了程朱理学和宋学文化。
教学方法1.讲授法: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金朝和南宋的基本情况,并讲解对峙之争及其背景和文化成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南宋与金对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女真的兴起和女真的统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金灭辽和北宋;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宋金议和||。
通过对金与辽、金与宋关系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岳飞事迹的了解||,感受他身上所体现的崇髙爱国热情和高尚的个人品质||,学习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各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促进了他们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岳飞抗金、如何正确看待宋金对峙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评价岳飞抗金的性质及意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示意图.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与北宋并立的另一少数民族政权---金||。
讲授新课(一)、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女真族的崛起||。
以《大金得胜陀颂碑》为起点||,介绍女真族发展情况||。
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结合P37图片《女真人像》和《相关史事》了解女真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介绍女真建立政权的时间、人物等||。
(二)金灭辽及北宋师:当女真族在阿骨打的带领下建立大金||,崛起后||,首先要解决的对象是谁呢?生:辽师:金是如何灭辽||,是不是需要慎重考虑||,既不能损失自己的实力||,又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呢?生:完成自主学习||,并展示||。
师:同学们完成的很好||。
分析灭辽的原因?生:辽的腐朽||。
师:出示板书||,完成此时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那些?师:金灭辽过程中发现了北宋的什么事呢?于是有了什么军事行动呢?生:北宋军队没有战斗力;军心涣散;统治腐败||,于是发生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主要讲述了金灭北宋后,南宋的建立以及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教材通过介绍南宋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对峙、岳飞抗金等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矛盾,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北宋的建立和灭亡,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南宋与金的对峙,以及岳飞抗金等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矛盾,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宋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对峙、岳飞抗金等历史事件,掌握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矛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宋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对峙、岳飞抗金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矛盾,岳飞抗金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矛盾,掌握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
2.史料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岳飞抗金等历史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影响。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史料。
4.投影仪: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北宋的建立和灭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史料,介绍南宋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对峙、岳飞抗金等历史事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的教材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的《金与南宋的对峙》。
在本章中,主要介绍了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以及金朝和南宋之间的对峙和战争。
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金朝和南宋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引发的战争,以及影响。
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南宋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南宋和金朝之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战争。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金与南宋的对峙。
这一章节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南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南宋时期,宋朝的灭亡使得北方的民族政权兴起。
而南方则成为这些政权的攻击目标。
南宋是在混乱的背景下,由赵构领导创立的。
虽然赵构同样是宋朝的王族,但他在处理政治问题上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治理南宋的过程中,他提倡以文治代替武治,并推行科举制度。
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源进行呈现,便于学生理解。
第二部分:金与南宋的对峙本部分主要介绍北方的金朝和南方的南宋之间的对峙。
金朝的入侵,使得南宋的边界和社会秩序遭到了破坏。
南宋政府为了保卫边疆,进行了多次防御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南宋的军队表现了出色的战斗力,但最终因战争导致的社会危机,使得南宋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出现了大的动荡。
本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源进行呈现,便于学生理解。
第三部分:金与南宋的战争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和南宋之间的战争。
在战争中,南宋的军队表现了出色的战斗力,但是最终还是败北了。
学习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影响。
第四部分:金侵略对南宋社会的影响金色政权的侵略对南宋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这种影响。
在战争中,南宋的社会结构出现了大的变化。
破坏的城市需要重建,广泛的社会移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展示:《金灭辽和北宋》示意图 学生:了解金灭辽和北宋的情况。
教师:简单介绍“靖康之变”,引出《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来源。
⑶南宋的建立
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基础知识点:金
辽
北宋
1127年
解释“对峙”的含义,即政权并存而相对独立之意,双方敌对状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就把都城迁到燕京,并改名为中都。
淮水大散关金南宋
感悟一:少数民族的历史
贡献
感悟二:什么样的民族关
系最理想
感悟三:岳飞是人民心目
中的英雄
教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对《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颇多的收获,纵观历史,我们思考一下,少数民族对我国有什么历史贡献?
学生:促进了民族融合。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单元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金与南宋的对峙设计说明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周边民族先后建立起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
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江南,与金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但同时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
此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1.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政权的建立和统治。
2.把握金灭辽及北宋的史实。
3.知道南宋的建立,了解岳飞抗金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岳飞抗金的事迹,增强对岳飞等抗金英雄的崇敬之情。
4.正确评价宋金议和。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女真族的崛起和金灭辽及北宋的相关史实。
难点:理解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两宋风云》《岳飞传》。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借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和杨康二人引入课题,郭靖和杨康这两个人的名字合起来是“靖康”,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教师进行总结,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是道长丘处机为让后人铭记“靖康之耻”而起的。
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金和宋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内容。
二、预习检查1.说出金政权建立的相关史实。
2.说出金灭辽及北宋的史实。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女真族对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为发展和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金与南宋的对峙,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舞台上复杂的政治格局,还使我们认识到祖国大家庭的形成是建立在各民族不断融合和发展之上的。
我们在了解宋金并立的政局之时,也要永远记住岳飞的抗金事迹,树立起强烈的报国之志和爱国之心,正确认识民族政权并立现象,树立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正确民族观。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南宋与金的军事、政治、经济对峙的情况;2.理解南宋抵抗金的薪火传承;3.细读文本,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文献解读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分析金与南宋的军事对峙;2.了解南宋的文化发展。
三、教学难点1.读懂南宋的文化和政治背景;2.对十三朝诗歌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师生共同探讨,交流讨论;2.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金、南宋的形势背景及军事情况等信息。
2.由老师观点启发学生,引出本课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情况。
(二)讲授(35分钟)1.分析金与南宋的军事对峙,了解两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2.对南宋抵御外敌的薪火传承进行详细介绍;3.分析十三朝的诗歌,让学生理解文学革命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
(三)总结(10分钟)1.对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总结;2.带着问题回顾教学内容,扩展知识。
(四)作业(5分钟)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个人的思考,并写出学习感受。
六、板书设计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1.金朝与南宋的军事对峙2.南宋的文化发展七、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分析金与南宋的军事对峙以及南宋的文化发展情况。
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师生交流、讨论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教学,学生们对南宋的文化和政治背景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历史时期的文学革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是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还是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继续补充教学和讲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历史领域的综合思考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岳飞的《满江红》,欣赏朗读《满江红》)岳飞20岁从军,到39岁遇害,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员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将。
他领导的“岳家军”也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抗金战争中一支劲旅。
郾城大战后,面对这样大好的抗金形势,岳飞情不自禁地对部下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表现了异常豪迈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来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学习岳飞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1.(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女真崛起的基本情况。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读教材,总结金太祖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目标导学二金灭辽及北宋(一)灭辽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宋金对峙形势图)2.提出问题:图中金灭辽的基本概况?教师指出:女真崛起之时,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遣使与金相约夹攻辽朝。
1125年,辽被金灭亡。
(二)灭北宋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2.(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背景)教师鼓励学生讲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提示: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3.(多媒出示问题: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叙述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原因;
技能目标:知道金国兴起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了解南宋偏安的历史原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灭亡的历史原因吗?南宋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金与南宋的对峙》;
二、北宋的灭亡:
师:课件出示金国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会灭亡?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主要讲述了金与南宋的对峙情况。
教材通过讲述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金与南宋之间的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并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掌握了历史的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金与南宋对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金与南宋对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金与南宋对峙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了解金与南宋对峙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事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金与南宋对峙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详细讲述金与南宋对峙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金与南宋对峙的原因是什么?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事件?这场对峙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对金与南宋对峙的知识进行巩固。
七年级历史下册《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扩张以及与南宋的对峙过程;
2.掌握南宋的建立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抗击金朝的英勇事迹;
3.分析金与南宋对峙时期的历史背景、军事政治状况,以及这一时期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金与南宋的对峙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政治制度:介绍金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猛安谋克制、行省制等。
-军事扩张:金朝的军事扩张过程,以及与南宋的战争。
-与南宋对峙:金与南宋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对峙情况。
2.讲解南宋的建立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抗击金朝的英勇事迹。
-南宋的建立:北宋灭亡后,赵构南逃,建立南宋。
-政治制度:南宋的政治制度特点,如科举制、宰相制等。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与金与南宋对峙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献,拓展,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将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教材,与教学目标相符,力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与南宋对峙时期的历史特点。
2.强调金与南宋对峙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3.提醒学生注意掌握重点知识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拓展知识面。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承接北宋、开启元朝的重要角色。
金与南宋的对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民族冲突,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五代十国、北宋建立、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等历史知识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金与南宋的对峙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与南宋的对峙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与南宋的对峙过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金与南宋的对峙原因和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北宋建立、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等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金与南宋的对峙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事件的过程和原因。
3.操练(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金与南宋的对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记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与南宋的对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金的建立、金灭辽与北宋以及南宋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岳飞抗金的英勇事迹,知道宋金议和的内容及影响;认识岳飞抗金的正义性,正确看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岳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南宋高宗和秦桧的所作所为中得出正确的人生观;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岳飞《满江红》朗诵音频。
岳飞20岁从军,到39岁遇害,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员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将。
他领导的“岳家军”也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抗金战争中的一支劲旅。
郾城大战后,面对大好的抗金形势,岳飞情不自禁地对部下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表现了他异常豪迈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来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学习岳飞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
1.教师讲述:女真崛起的基本情况。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
2.读教材,总结金太祖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答案提示: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目标导学二:金灭辽及北宋
1.提出问题:说说金灭辽的概况。
答案提示:女真崛起、金军攻占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遣使与金相约夹攻辽朝。
1125年,辽被金灭亡。
2.史料解读。
材料: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3.教师鼓励学生讲述为什么金会在灭辽之后对北宋动手。
答案提示:金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4.引导学生叙述金灭北宋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目标导学三:南宋的偏安
1.图片展示。
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2.教师讲述:南宋建立的基本情况。
(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
3.图片展示。
岳飞
4.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岳飞抗金的成果。
答案提示:(1)收复失地: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2)郾城大捷: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5.分组讨论宋金议和的历史背景与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1)背景: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2)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6.教师总结:宋金议和的最终结果。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
三、课堂总结
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评价岳飞抗金,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要对民族战争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评价时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应该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在评价岳飞时也要注意角度,不能以民族英雄称呼之,可以称呼其为抗金英雄。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