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原文_翻译与赏析

合集下载

《泊秦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泊秦淮唐·杜牧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杜牧《泊秦淮》鉴赏《泊秦淮》译文及赏析答案

杜牧《泊秦淮》鉴赏《泊秦淮》译文及赏析答案

杜牧《泊秦淮》鉴赏《泊秦淮》译文及赏析答案《泊秦淮》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二《泊秦淮》译文迷离的月色下,轻烟笼罩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好似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然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泊秦淮》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

《泊秦淮》译文及注释

泊秦淮
杜牧[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犹:副词。

还,仍然。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古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翻译赏析

古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翻译赏析

古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翻译赏析《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牧《泊秦淮》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以祖居长安南樊川,世称“杜樊川”。

文宗大(太)和二年(828)进士,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旋应沈传师之辟,为江西、宣州幕吏。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掌书记,世称“杜书记”。

入朝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复出为黄、池、睦三州刺史。

再入为司勋员外郎,因称“杜司勋”。

出为湖州刺史。

官终中书舍人,故世称“杜舍人”。

因中书舍人尝称紫微舍人,故又称“杜紫微”。

两《唐书》有传。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诗学杜甫,时称“小杜”。

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古体诗风格跌宕豪雄,近体诗更富独创性,特别是绝句,能于拗折峭健之中,兼寓风华掩映之美,充溢着一种俊爽清丽而又明快自然的情韵。

与李商隐齐名,而风格各有特色。

为别于李白、杜甫,时号“小李杜”。

明人杨慎曰:“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

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信然。

”(《升庵诗话》卷五)现存诗五百余首,有《樊川文集》行世。

【原文】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1]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2] ,隔江犹唱《后庭花》 [3] 。

【注释】[1]笼:笼罩。

[2]商女:歌女,或指商人妇。

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

”白居易《盐商妇》:“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

”[3]《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属乐府吴声歌曲,为陈后主所作。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亦云:“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解读】秦淮,即秦淮河,流经今南京市区西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时所凿,向为游览胜地。

陈寅恪说:“牧之此诗所谓‘隔江’者,指金陵(即今南京)与扬州二地而言。

《泊秦淮》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泊秦淮》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泊秦淮》的原文翻译和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泊秦淮》原文翻译和赏析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一庭花。

【注释】笼:笼罩。

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秦淮:秦淮河。

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

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

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后一庭花:即《玉树后一庭花》,系南朝陈后主之作。

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

三四句意谓: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一庭花》。

当年陈后主每日寻一欢作东,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于是诗人不胜感慨。

尽管此时距离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是国家行将衰亡的-阴-影已经进入诗人的心田。

【古诗今译】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

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一庭花》。

【简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诗中第一句的两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四种事物,用两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

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一个很厚实的铺垫。

《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

《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

《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泊秦淮》杜牧古诗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原文】泊秦淮⑴作者:唐·杜牧烟⑵笼寒水月笼沙,夜泊⑶秦淮近酒家。

商女⑷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⑸。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白话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下一句为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文解释】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词语解释】笼:笼罩。

商女:卖唱的女子。

【诗文赏析】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在秦淮河畔又听到此曲,不禁又发忧世之情: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怎能不使人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赏析二: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杜牧《泊秦淮》古诗翻译赏析 杜牧《泊秦淮》商⼥不知亡国恨下⼀句为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原⽂赏析及翻译注释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解释】 如烟的⽔汽笼罩在秦淮河上,⽉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在唱《⽟树后庭花》。

【词语解释】 笼:笼罩。

商⼥:卖唱的⼥⼦。

【诗⽂赏析】 建康是六朝时的都城,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夫享乐游宴的地⽅。

唐朝的都城虽然不在建康,然⽽秦淮河的景象却⼀如既往。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其奢靡荒淫,最终丢失了江⼭,因此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

如今诗⼈在秦淮河畔⼜听到此曲,不禁⼜发忧世之情: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寻欢作乐,怎能不使⼈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 这是⼀⾸即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长江,两岸酒家林⽴,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如既往。

有⼈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沧浪诗话》)。

这⾸诗中的第⼀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注⽬。

烟、⽔、⽉、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起,绘成⼀幅极其淡雅的⽔边夜⾊。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隐含着微微浮动流⾛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氛⼜是那么浓。

杜牧《泊秦淮》古诗译文及注释

杜牧《泊秦淮》古诗译文及注释

杜牧《泊秦淮》古诗译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
迷离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huái)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品注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作品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品赏析: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忧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泊秦淮》的翻译

《泊秦淮》的翻译

《泊秦淮》的翻译
1、原文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翻译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
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4、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泊秦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泊秦淮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秦淮河,古之金陵名川也。

其水清澈,两岸翠绿,烟柳垂丝,景色宜人。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阑珊,歌声悠扬,舞影婆娑,游子泊舟于此,心旷神怡,宛如置身仙境。

夜泊秦淮近酒家,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深归客无眠处,满船清梦压星河。

翻译:秦淮河,古时金陵城中的著名河流。

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意盎然,烟柳垂下柔丝,景色十分迷人。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闪烁,歌声悠扬,舞影婆娑,远行的游子在此泊船,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的酒家附近,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河水,月光也笼罩着河边的沙滩。

夜深了,归来的客人无处安眠,满船的清梦仿佛压低了星河。

译文:秦淮河,古称金陵的著名河流。

河水清澈透明,两岸郁郁葱葱,烟柳垂下柔丝,景色非常迷人。

每当夜幕降临,灯火点点,歌声悠扬,舞姿翩翩,远行的旅人泊舟于此,心旷神怡,宛如身临仙境。

夜晚停泊在秦淮河边的酒家附近,烟雾弥漫在寒冷的河面上,月光也笼罩着河边的沙滩。

夜深了,归来的客人无法入眠,船上的清梦似乎压低了满天星河。

原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伤心秦淮水,生恨西子湖。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南朝时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在烟雨中隐现。

令人伤心的是秦淮河的水,生出了对西子湖的怨恨。

这份情感无法消除,刚刚从眉间落下,却又涌上心头。

译文:南朝时期建造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多少楼台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令人感到伤心的是秦淮河的水,竟然生出了对西子湖的怨恨。

这份情感无法消解,刚刚从眉间散去,却又涌上心头。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

《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泊秦淮》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秦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泊秦淮》注释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

诗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泊秦淮》赏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杜牧《泊秦淮》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杜牧《泊秦淮》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杜牧《泊秦淮》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字词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烟:烟雾。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词释义如下: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诗词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淮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篇。

《泊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淮》。

整体《泊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师大学文学院教授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淮河穿过城中流入,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淮)。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

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朝寿终正寝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赏析二作者:佚名淮,即淮河,发源于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入长江。

六朝至唐代,金陵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涵启动思古之幽情,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

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

借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这样丰富的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

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人夜泊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德潜称之为绝唱。

名家点评《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国已亡矣,时靡靡之音深入人心,孤泊骤闻,自然兴慨。

《批点唐诗正声》:写景命意俱妙,绝处怨体反言,与诸作异。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周云: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弼为用事体。

何仲德为熔意体。

《唐诗绎》: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国恨钩魂摄魄。

三四推原亡国之故,妙就现在所闻犹是亡国之音感叹,索性用不知二字,将亡国恨三字扫空,文心幻曲。

《而庵说唐诗》: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

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

下字极斟酌。

夜泊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

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那知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唐诗别裁》:绝唱。

《网师园唐诗笺》:后之咏淮者,更从何处措词?《诗法易简录》:首句写淮夜景。

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

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

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归愚叹为绝唱。

《唐诗笺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

千里枫树烟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读房唐诗序例》:王阮亭司寇删定洪氏《唐人万首绝句》,以王维之《渭城》、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远上为压卷,韪于前人之举蒲萄美酒、时明月者矣。

近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

今按其所举,惟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角。

《唐绝诗钞注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

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诗式》:首句状景起。

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淮景色也。

次句点泊淮。

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

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牧听隔江歌声。

知《后庭花》曲系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诗境浅说续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堪重听耳。

《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

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

六朝之局,以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