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评述

合集下载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7页word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7页word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教师资格证书是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资格和任用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我国,教师行业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同时,在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例如,部分师范教育类毕业生虽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教育教学的能力却非常欠缺;同样,部分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人,也仅仅是具备了应试能力。

一、问题呈现《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文件对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标准过低导致了以下问题。

[1]1.教师资格证的准入门槛过低对于师范教育类毕业生,无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学面试就可直接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这一认定缺乏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测试,无疑“门槛”过低;对于其他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虽然要经过教师资格考试,但都是各省自行组织,缺乏全国统一的考试标准,难免造成教师资格标准的参差不齐,考试的公信力不足。

2.教师资格证的“终身制”我国的教师资格证没有有效期的限制,一旦取得,便终生都具有教师资格,这使得老师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会严重妨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学包含“教”和“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双方都需要不断地学习。

从教师来讲,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知识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教育内容的变化日新月异、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也与时俱进,再加上学生身心特点的发展变化,这些也都要求教师能够跟上学生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反思。

因此,教师资格证也应该规定有效期,期满后,必须重新学习、重新考证、重新申请认定[2]。

基于此,国家要开展新一轮的教师资格制度改革。

了解教师资格证的最新政策和变化

了解教师资格证的最新政策和变化

了解教师资格证的最新政策和变化教师资格证作为评价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证件,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教师资格证政策和变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最新的教师资格证政策和变化,帮助您深入了解并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一、教师资格证政策的背景教师资格证政策的制定是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政策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师职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持续调整和完善。

二、最新教师资格证政策1. 考试内容调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根据不同级别和不同学科进行调整,更加贴合实际教学需求。

2. 资格证有效期延长:根据最新政策,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由原先的五年延长至十年,减少教师的频繁办证压力。

3. 证书电子化:教师资格证的证书已经实现电子化,方便教师查询和使用,减少证书的丢失和损坏风险。

4. 注册制度改变:教师资格证的注册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更加注重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评估。

三、教师资格证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新的教师资格证政策将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 增加教师培训需求:随着政策的调整,教师将需要参加更多的培训和考试以达到资格证标准,增加了教师培训的需求。

3. 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教师资格证的更新政策将为教师赋予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荣誉感。

四、教师资格证政策的启示与建议1. 及时了解政策变化:教师应该密切关注教师资格证政策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政策变化,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 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适应新政策的要求。

3. 积极参与职业评估: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师资格证的注册和职业评估,提升职业认同感和个人素质。

4. 加强教师培训机制建设: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机制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资源,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

综上所述,了解教师资格证的最新政策和变化对于教师和教育机构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资格证的政策变化有哪些

教师资格证的政策变化有哪些

教师资格证的政策变化有哪些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师资格证的相关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

这些政策变化对于想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梳理一下教师资格证的政策变化。

首先,考试报名条件有所调整。

过去,对于报考者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为宽松,但现在逐步提高了标准。

比如,申请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参加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其次,考试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教师资格证考试由过去的省考转变为全国统考,考试科目和内容都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和调整。

统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以及学科专业知识。

考试形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增加了面试环节,通过试讲、答辩等方式,全面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再者,教师资格认定的流程和要求也有所改变。

过去,教师资格认定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和相关材料,而现在更加注重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和能力。

部分地区要求申请人提供实习或教学工作的证明材料,并进行现场考察和试讲。

另外,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和定期注册制度也逐渐完善。

教师资格证不再是终身有效,而是需要定期注册。

一般来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 5 年注册一次。

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关于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方式。

过去,师范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但现在师范生也需要参加统一的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

这一变化旨在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

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

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

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摘要:I.引言- 介绍2025 年教师资格证新规的背景和重要性II.2025 年教师资格证新规的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 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 非师范生报考限制取消- 西藏教师资格考试实行一III.2025 年教师资格证新规的影响- 对师范生的影响- 对非师范生的影响- 对教育行业的整体影响IV.结论- 总结2025 年教师资格证新规的意义和作用正文:2025 年教师资格证新规的出台,对于广大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

新规中涉及到的改革内容,不仅对师范生产生影响,也对非师范生带来了新的机会。

接下来,我们将从新规的内容和影响两个方面,来详细解读2025 年教师资格证新规。

首先,新规中涉及到的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是此次新规的核心内容。

改革后,师范生将不再需要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而是通过教育教学能力考核,来获得教师资格。

这一改革,对于师范生来说,无疑减轻了考试压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教育行业的竞争力。

而对于非师范生来说,虽然失去了报考限制,但是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将更加多元化,这也将使得非师范生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在教育行业中脱颖而出。

其次,新规中提到的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是此次新规的亮点之一。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提高了师范生的就业率,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师范生通过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这无疑将激励师范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再次,新规中取消非师范生报考限制,这意味着非师范生也将有机会进入教育行业。

这一改革,不仅扩大了教育行业的人才库,也为非师范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职业选择。

但是,这也意味着非师范生需要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他们需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在教育行业中立足。

最后,新规中提到的西藏教师资格考试实行一,这将有助于提高西藏地区教育质量,同时也为西藏地区的师范生和非师范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024年小学教师述评制度范文

2024年小学教师述评制度范文

2024年小学教师述评制度范文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述评制度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2024年,我国的小学教师述评制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制度背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2024年小学教师述评制度进行述评。

一、制度背景小学教师述评制度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自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以来,我国小学教师述评制度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发展现状1. 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小学教师述评制度实施细则,明确了评价指标、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内容。

2. 评价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学生成绩、教师论文等评价方式逐渐被综合评价所取代,涵盖教育教学、师德师风、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3. 教师参与度提高。

在述评过程中,教师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积极参与,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4. 评价结果运用更加科学。

述评结果不仅用于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还与教师培训、职务晋升等挂钩,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三、存在问题1. 评价标准不够细化。

部分地区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难以对教师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2. 评价过程不够透明。

个别学校在评价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现象,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

3. 教师负担加重。

部分教师反映,过多的评价指标和要求增加了工作负担。

4. 评价结果运用不当。

个别学校将评价结果作为惩罚教师的手段,忽视了激励作用。

四、未来展望1. 完善评价标准。

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使之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 加强评价过程监管。

规范评价程序,确保评价过程的透明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3. 减轻教师负担。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研究调研报告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研究调研报告

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研究调研报告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教师评价制度作为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改革路径,我们进行了此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研究调研。

一、调研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单一,难以全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因此,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方案提供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1、了解教师对当前评价制度的看法和满意度。

2、探究当前评价制度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3、收集教师对评价制度改革的建议和期望。

三、调研对象与方法(一)调研对象本次调研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作为调研对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学校等。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详细的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对当前评价制度的认知、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评价方式的科学性、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

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_____份。

2、访谈调查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评价制度的感受和体会。

访谈内容进行了详细记录和整理。

3、案例分析选取了几所已经进行教师评价制度改革试点的学校,对其改革方案和实施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一)教师对当前评价制度的看法和满意度1、大部分教师认为当前评价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满意度较低。

其中,认为评价指标不合理的教师占_____,认为评价方式不科学的占_____,认为评价结果运用不当的占_____。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

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变革引发了对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日益重视。

为了确保教育从业者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的背景、目标以及对教师培养的影响。

一、背景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的背景可追溯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学生对于优秀教师的需求日益增长。

同时,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要求。

因此,加强教师培养与管理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

二、目标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的目标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具体目标包括:1. 设置教师资格证考试,筛选优秀人才。

2. 加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提高培养质量。

3.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激励优秀教师。

三、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作为教育法规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筛选并评估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师。

该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主要测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面试则着重考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及教育教学观念。

通过该考试,可以初步确保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在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中,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是关键环节。

师范院校应当根据新的教育法规,重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对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教学。

同时,师范院校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教师培训机制除了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外,教师培训机制也是教育法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培训应当侧重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增强他们的教学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育新政策、新技术和新教材的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

六、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资格证教育法规改革还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给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给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3 —1 3
许 多师范 院校很重视 专业课程 的教育教 学 , 但
作者简介 : 陈秋红 , 女, 湖北 通山人 , 武汉城市职业学 院教师 , 教育学硕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课 程与教学论。

5 4 ・
第2 7卷 第 4期 2 0 1 4年 4月
陈秋 红
( 武 汉城 市 职 业 学 院 酒店 管理 学 院 , 武 汉 4 3 0 0 6 4 ) 摘 要: 近 年来 , 教 师资格 考试 制度 逐 步从“ 省考 ” 走 向“ 国考 ” , 这 对小 学教 师 的职 前 培 养 来说 , 既是 挑 战 , 也
是机遇。挑战主要在于 目前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综合素质能力短板, 相关专业的学生难以通过考试 , 顺利 拿到教 师资格证。机遇则在于师范培养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 , 探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最佳途径, 诸如加强
教 师教 育 论 坛
Te a c h e r Ed uc a t i o n Fo r u m
Vo 1 . 2 7 No . 0 4 Ap r .2 01 4
● 制 度 管理 ●
教 师 资格 考试 制 度改 革 给 小 学 教 师 职 前 培 养带 来 的挑 战 与机 遇
教 师职 业标准 能力 研 究 , 优 化课 程设 置 , 强化教 育 实 习环节 , 提高教 育教 学质 量 , 从 而走 出一条可 持 续发 展之 路 。
关键词 : 教 师资格考试制度 ;职前培养 ; 机遇 ;挑战 中图分 类号 : G 6 5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2 0 9 5 —5 9 9 5 ( 2 0 1 4 ) 0 4 -0 0 5 4 -0 3

教师资格证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教师资格证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教师资格证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优劣。

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各国普遍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的国内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了解各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异同,并为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定义及作用教师资格证制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考试和评估,对申请者的教育背景、教育能力和教育技能进行认证和评价,从而获得教师资格的证明。

教师资格证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国内教师资格证制度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在推行过程中逐渐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地大人多,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导致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标准和内容不够统一。

其次,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训和考核,却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考核不够重视。

此外,我国的教师资格证制度还存在一些管理和监督上的问题,比如一些中小学教师虽然持有教师资格证,却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三、国外教师资格证制度的现状分析在国外,许多国家也实行了教师资格证制度,但具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美国实行50个州各自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其中一些州对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要求较高,而另一些州则注重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评价标准。

英国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则面向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其中包括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领域。

澳大利亚则实行国家统一的教师注册和认证制度,教师资格证可用于不同州和领域的教师就业。

四、国内外教师资格证制度之比较分析从国内外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比较来看,可以发现各国在推行教师资格证制度时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首先是标准和内容的统一性问题,不同地区或州在教师资格证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上存在差异。

其次是对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的评估不足,注重理论知识培训而忽视实践能力的问题。

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教师资格证(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是一种国家或地区教育部门颁发的,用于评估教师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重要证书。

它在教育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确保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教师资格证的起源教师资格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国家和美国。

当时,面对教育质量不稳定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许多国家开始思考如何确保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背景。

因此,出现了对教师进行考试和评估的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并逐渐完善。

这些教师资格证的内容包括教育背景、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等方面。

通过考试和评估,只有达到一定标准的人才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具备教育教学的资格。

二、中国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中国教师资格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

当时,中国面临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决定引入教师资格证制度。

1988年,国家教委发布了《教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正式建立。

根据该办法,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包括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的考察,通过考试后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教师资格证制度逐渐完善和发展。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和标准。

此后,教师资格证制度在各省份陆续实行,并逐步扩大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

三、教师资格证的现状目前,教师资格证已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证书,对保证教师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数百万名教师获得了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的现状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专业化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师资格证的考试标准不断提高。

目前,教师资格证的考试科目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要求教师全面掌握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

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的思考

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的思考

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的思考作者:***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03期[摘要] 教师资格证由发证到考证的变化,使师范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优势转瞬即逝。

通过调研发现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对报考教师资格证的态度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对非师范生的吸引力逐渐加强。

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促进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国考;教师资格证;师范课程;教师职业吸引力[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040-02随着教师资格证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热衷于參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那么对于非师范生而言,当他们顺利通过考试后是否意味着他们已经具备成为一名教师的素质?他们拿到教师资格证后是否能胜任教师工作,仍然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非师范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育教学专业的学习,甚至没有进行与教学相关的实践训练,他们从教会面临许多考验。

因此,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改革后从非师范生角度以及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报考教师资格证的考生面临的问题。

一、考证挑战:由发证到考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我国教师行业打破了原有的“唯师范”的任用壁垒。

面对教育行业尤其是农村教育方面师资力量的巨大缺口,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为这一缺口做出了贡献,吸引了不少人才涌入教师的行列中来,可同时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通过教师资格的考试就真正具备了从教的素质了吗?仅仅通过考前突击的复习而考取的资格证书真的有意义吗?如果“应试考试”获得的教师资格证只是一块敲门砖的话,那它的分量究竟有多大?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之前,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的差异较大,且师范类院校是学生高考报志愿时的热门院校。

可现如今,国考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成为师范类院校的一把“双刃剑”,它使师范生和非师范生从某种角度来讲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国考教师资格制度无论是对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来说都有很大影响,师范生通过统一考试来获取教师资格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所在师范类院校本质上的优势,与此同时在考试内容中,师范生的专业课程内容知识的学习成为师范生的优势。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浅析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浅析

基金 项 目 : 云南 省教 育 厅科 学研 究基金 项 目“ 南 省 实施 教 师 资格 制度 现 状调 查及 存在 问题 对策研 究”cY 16) 云 (r 467 7
作者简介 : 李金芬 , 云南师范大学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教育学及教 师教 育研究。

6 ・
李金 芬 , 晓 字 :我 国教 师 资格 制 度 发 展 浅 析 史
中 图 分 类 号 : 60 G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9 8920 )5 O6 4 10 —87 (080 一OO —0

百多 年来 , 立教师 资格 制度 已经 成 为世 建
《 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 、( 实施办法》 , 等
逐步形成 了教师 资格 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 19 年 3月 1 95 8日颁 布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教育 法》 次 以 国家法 律 形 式 , 确 规定 国家 实 首 明
一பைடு நூலகம்

我 国教 师 资格 制 度 的 确 立
二、 教师资格制度 的特点
教师资格制度确立 了从业者的行业准人标
准 , 护 了行 业 的严 肃 性 。实 施 教 师 资 格 制 度 维
教师资格制度是 国家对 教师 实行 的职业许 可 制度 , 教师 资格是 国家对 专 门从 事 教 育教学 人 员 的基本要求 , 是公 民获得教 师 岗位 的法 定前 提 条
证; 非师范教育类毕业人员在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时 , 参加《 育 学》 教 育 心 理 学》 除 教 《 的笔 试外 , 还
需 要参 加教 育教 学 基 本 素 质 和 能力 测试 。这 种 认证教 师机制 , 以说 是 国家在谋 求 建立 开放 式 可

我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建设:问题与对策

我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建设:问题与对策作者:孙婷婷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6期摘要: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对推动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国外发达国家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而我国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还存在注册对象范围较窄、定期注册时间间隔单一、考核内容不够完善、考核主体权威性差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提出合理扩大注册对象范围、灵活设计注册时间间隔、完善教师资格考核标准以及建立健全定期注册管理体制等措施,从而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教师专业化教师资格考核标准中图分类号: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1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教兴国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专业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

因此,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发展对于打破以往教师资格终身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意义重大。

一、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内涵及发展脉络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获得国家颁发的、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书以后,通过学习与实践,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有关部门对其教育教学状况作出相应的考核评价与认定。

通过考核后,延长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以此类推进行考核的一种制度。

我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以下简称“定期注册制度”)的建立历程较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这是国家首次为建立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发声。

2012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2013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文中重点强调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

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

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

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摘要:1.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概述2.改革内容详解a.报名条件b.考试科目c.考试形式d.成绩有效期3.对考生影响a.利好方面b.挑战方面4.应对策略和建议正文: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带来了我国教育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

新规涉及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考试形式和成绩有效期等多个方面,对广大考生及未来教师队伍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新规对报名条件进行了调整。

原先的报名门槛较低,导致一些不具备教师潜力和资质的人进入教师队伍。

2025年新规提高了报名门槛,增设了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考试,以确保选拔出更加优秀的教师。

其次,考试科目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新规将考试分为面试和笔试两个环节,笔试涵盖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面试则侧重于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种形式更能全面评估考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新规对成绩有效期进行了调整。

原先的成绩有效期为两年,新规后将成绩有效期延长至五年,有利于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和复习,减轻了考试压力。

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对考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利好方面,新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

同时,新规使考生有更多时间准备,减轻了考试压力。

挑战方面,报名门槛的提高使得部分考生可能面临困难。

此外,新规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考生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面对新规,考生应采取以下策略和建议:1.认真研究新规,了解考试科目、报名条件等要求,为自己的备考制定合理计划。

2.重视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加强沟通能力培养,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充分利用成绩有效期,分阶段进行复习和准备。

总之,2025年教师资格证新规对我国教育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发展的推动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研究-

教师发展的推动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研究-

教师发展的推动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研究*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推动环节。

目前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

我们在对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以及未来教师(自下而上)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建议性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框架,旨在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以及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一、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的迫切性分析从国际范围来看,教师资格制度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对于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有着明确的规定,并要求有效期满后必须更换证书,进行教师资格的再认证。

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取消了永久性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要求教师每5年必须接受教师能力测验。

德国、日本、韩国等也都对本国的各级别教师资格限定了有效期限。

在世界多国逐渐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终身制”而实行教师资格阶段性定期认证的发展趋势下,我国近年也在积极进行改革思考和试点。

2005年4月8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中国首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从国际惯例和教师队伍的现实需要考虑,应对教师资格的有效期做出规定,一定年限之后重新审核认定教师资格”,“将实行教师资格临时证书、有期限证书、终身证书的分类管理”。

2006年9月6日,在教育部2006年第19次新闻发布会上,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表示,教育部已在考虑对教师资格实行定期认证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教育部在2011年工作要点第三部分《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中,明确提到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工作,提出试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

在教师资格定期认证的试点改革工作逐步展开的同时,相关研究却远远没有跟上实践发展的步伐和教育改革的进程。

据我们在CNKI 上以“教师资格+定期”关键词检索,近五年来仅有三篇文献讨论教师资格定期认证问题。

研究的薄弱将无助于改革实践工作健康良性的发展,因此,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和认证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教师资格证改革新方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改革新方案解析

教师资格证改革新方案解析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资格证改革新方案介绍,欢迎大家参考。

教师资格证改革新方案师范生也要考教师资格教育部昨天公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办法规定,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

“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的教师资格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后的统考将增设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此外,目前的考试以知识性考题为主,试点后则以实践能力题为主,同时邀请大量一线优秀教师参加命题,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

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师范生进入教师资格考试范围,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能够促进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想当老师不仅要参加全国统考,教师资格也不再终身拥有,而是定期注册。

教育部昨天同时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201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率先在浙江、湖北两省启动,2012年增加了河北、上海等4个试点省份,今年又新增山西、安徽等4个省份。

据教育部统计,在前两年的试点工作中,共组织4次全国性考试,6省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人,通过7.72万人,通过率27.5%。

而试点前,各试点省考试通过率一般在70%以上。

同时,6个试点省分别选取1到2个地级市开展了定期注册试点,18.9万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2%,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近五年来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评述

近五年来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评述

近五年来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评述摘要: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入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石,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助力器。

近五年研究多集中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研究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教育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探讨,尝试健全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入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石,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助力器。

以“教师资格制度”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共有相关文献292篇,其中核心期刊124 篇;以“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发现相关文献92篇,硕士论文13篇,期刊文献76篇,核心期刊39篇。

根据相关性原则,选择了2007—2012年的25篇来自核心期刊的文章进行研究,以期把握我国关于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的现状。

一、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路径近些年学者们也详细阐述了这三方面的路径,陈向明认为正确处理好教育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三者的关系,扎实将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在真实、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上,并且从务实的、多方参与的、协商形成的研究成果因地适宜的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才能建立一种更具开放性、情境性和发展性的教师资格制度。

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调整教师资格制度与现代教育的适应性是去除资格制度历史局限性的必要举措。

蒋亦华也认为研究教师资格制度必须明确其功能定位,处理好比较借鉴与凸显本国特点的关系,同时也要坚持认定标准的统一性。

总结来说,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者们必须坚持制度和法律休戚相关、借鉴与融合相辅相成、统一与开放弹性应对。

二、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改革方向学历方面:由于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教师法》中对各级教师的学历要求显然偏低,之前规定没有反映随着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对于教师职业要求的变化。

教师职业要求有待完善和提高。

对此刘慧芳、王森等学者认为借鉴国外标准,提高教师的入职学历标准,是各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采取的措施之一,可以把最优秀的人才,纳入到教师队伍中。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研究《教育大辞典》中界定,教师证书制度(teachers’certificatesystem)即国家或地方政府审核教师资格的制度。

一般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设专门机构,主持一年或几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评定工作,发给考试合格者证书。

西方各个国家在20世纪相继建立教师证书制度并逐渐完善。

我国在1995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并于2000年9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正式推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2011年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指出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确立五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2012年8月20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修订《教师资格条例》,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

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正逐步走向全国统考常态化和定期注册化。

早在2011年,国家就在湖北和浙江试点推行全国统考,并逐渐向全国推广,截至2014年春,已有6个省份加入统考队伍。

两年多的试点推行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但也衍生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改正。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进入平稳期,2011年开始试点推行全国统考以及定期注册制度,这为教师资格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笔者通过对比前后两种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要求,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出发,总结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从纵向维度出发1.统一化管理改变乱象丛生的局面改革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由各省单独组织,主要内容为笔试和面试。

在各省独立命题的前提下,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标准、方式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制定,考试也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行组织安排;其中师范院校或者高校师范专业的学生无须参加统考,毕业就能直接拿到教师资格证。

教师资格证书的改革建议

教师资格证书的改革建议

教师资格证书的改革建议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而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从业的重要准入标准,也日益受到关注。

然而,当前的教师资格证书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革与完善。

本文将探讨教师资格证书改革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适应多元化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因此,教师资格证书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例如,在评价中应注重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和教学能力的实践性。

同时,还应根据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建立持续的职业发展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进修和学术研究。

二、注重素质培养与综合评价目前,教师资格证书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方式为主,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考查。

然而,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素质。

因此,教师资格证书改革应注重对教师的综合评价。

可以增加面试环节或实际教学观摩,以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职业操守。

三、开放、透明的评价体系教师资格证书的评价应建立开放、透明的体系。

首先,应明确评价标准和程序,使教师和学校能够清楚了解评价的依据和流程。

其次,应公开评价结果,让社会公众了解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的教师资格证书评价经验,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四、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资格证书改革应与教师培训与发展相结合。

一方面,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培训,让教师熟悉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成果,促进其持续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在评价和认证中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培训经历和成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并实现个人成长。

五、建立激励机制教师资格证书改革旨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因此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可以设立教师资格证书级别,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给予不同级别的认定,并通过加薪、晋升等方式来激励和鼓励教师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来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评述摘要: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入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石,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助力器。

近五年研究多集中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研究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教育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探讨,尝试健全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47-02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入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基石,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助力器。

以“教师资格制度”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共有相关文献292篇,其中核心期刊 124 篇;以“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为篇名进行精确检索,发现相关文献92篇,硕士论文13篇,期刊文献76篇,核心期刊39篇。

根据相关性原则,选择了2007—2012年的25篇来自核心期刊的文章进行研究,以期把握我国关于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研究的现状。

一、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路径近些年学者们也详细阐述了这三方面的路径,陈向明认为正确处理好教育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三者的关系,扎实将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在真实、恰当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上,并且从务实的、多方参与的、协商形成的研究成果因地适宜的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才能建立一种更具开放性、情境性和发展性的教师资格制度。

教育部师范司管培俊调整教师资格制度与现代教育的适应性是去除资格制度历史局限性的必要举措。

蒋亦华也认为研究教师资格制度必须明确其功能定位,处理好比较借鉴与凸显本国特点的关系,同时也要坚持认定标准的统一性。

总结来说,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者们必须坚持制度和法律休戚相关、借鉴与融合相辅相成、统一与开放弹性应对。

二、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改革方向(一)教师资格制度的认定标准学历方面:由于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教师法》中对各级教师的学历要求显然偏低,之前规定没有反映随着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对于教师职业要求的变化。

教师职业要求有待完善和提高。

对此刘慧芳、王森等学者认为借鉴国外标准,提高教师的入职学历标准,是各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采取的措施之一,可以把最优秀的人才,纳入到教师队伍中。

然而另一方面蒋亦华等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层次教育质量的下降,局部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低以及中专毕业生专业情感和专业技能的见长,提高学历层次是发达国家教育的主要趋势,但对于我国的学历规定的改变应当持谨慎态度,盲目提高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规定,容易导致实际水平和能力整体下降。

因此,不同学历应当考取不同等级程度的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在现有纵向划分的基础上应当注重横向程度的分类。

教师教学能力方面:近五年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呈全面和多元化发展。

就像王奇写道《实施办法》中未对教学能力做出具体规定,目前教师资格认定的考试的做法很难体现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考察。

常正霞等学者认为,对教学能力设定一个纵向的分级标准,在从横向上对教师实际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潜质考核才能更好地选择合格教师。

另一方面程伟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这三方面可决定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

再加上变更教学实践的在场性和不确定性,申请者更应有过硬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二)教师资格制度的认定程序师范生自然准入:学历、非学历考生以及师范生、非师范生的差别认定,直接导致目前教师资格制度认定程序的混乱。

近年来学者们认为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应一视同仁。

例如胡芳等学者认为要完善教师资格考试要严把教师“入口关”,取消对师范类专业毕业生自个的自然认定,都必须参见国家或地方举行的教师资格考试。

测验方式方面:徐邦兴,史海山认为教师资格的认定应当结果认证和过程认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动态认证和静态认证相结合。

注重申请人的考试结果也要注重他已有事实性材料的分析鉴别。

另外,程伟认为对于教学实践能力的认定要注重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实践教学经验的区别。

刘慧芳,丛英姿结合各国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程序认为我国需严格控制认定程序,除必修课程外还需多元考察其教育实际操作和教育学科品质等素质,以确保新教师质量。

由此,利用多种检测手段,多角度检测教师的品质,比如学分认定、知识技能考试资格获得和教学能力实践考核等手段,才能加快我国教师教育由定向向综合化、开放化培养模式转变。

(三)教师资格的有效性终生制准入与定期考核认证:现行教师资格是终身制即一旦获得,终身有效。

多数学者认为,应当取消终身制。

教师资格的定期考核更好地形成教师与不断变动的教育实践的动态适应关系。

另外,陈向明认为教育实践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具有动态性,同样教师工作的对象也充满了个体差异和成长性,随之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不断进行。

由此李子江等学者认为我国应建议证书资格的定期考察更新制度,教师资格在考虑硬性入门的标准时还要兼顾甄选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潜质,建议教师资格定期复审制度,可以弥补教师资格制度的缺陷。

由此,定期复审制度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现有教师准入和管理的资源。

资格制度认证机构和系统:我国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的办法和标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有学者认为,实际操作中受限于不同主体和能力的差异,自己的有效性地区区分明显。

刘慧芳和丛英姿认为我国缺乏教师教育培训的认可制度、教师教育课程鉴定制度、教师教育水平等级评估制度,也缺乏一个教室教育认定机构来统一教师专业标准。

胡芳认为设置由国家和地方有双重认定模式的资格认定标准,能更好地有利于教师资格认定的客观和公平性。

常正霞等人则认为应当建立教师资格的三级认证,三方联席会议,根据测评结论和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意见,才颁发资格证。

三、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评述与展望(一)关注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受众群体——教师在研究视角上换位思考,研究者多从教育学和管理学角度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探讨。

原来的研究多集中在教师资格制度的宏观层面,对于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者多从这个制度本身的维度思考,多集中于对教师资格的认定条件、认定方法和有效期的完善等进行研究,而忽略了从教师这个受众群体的角度研究教师资格制度的适用性。

这个标准制度的受众群体的教师,教育标准和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对在职教师和准备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又有多大不得而知。

我们乐观的发现对于教师资格证的研究从对教师资格制度大系统的宏观研究开始逐渐转向资格制度各方面的详细的中观研究,转变研究视角势在必行。

(二)进一步深化对教师专业情意量化标准研究现阶段对与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业素质的关系中偏重完善建立一个关于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教师资格认证中的详细考察和分类标准。

教师专业情意仅在2000年颁布的《实施办法》中规定“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育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这个标准笼统难以量化,现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对评定考察专业情意方面仍未做出一个系统的考察标准。

如何以在现有教育现实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化情意量化的研究,从而加快完善教师资格证,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关注的方向。

纵观当今世界,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资格制度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提高教师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举措。

考虑到我国教师教学的不同文化、经济、民族背景下的工作环境,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由此,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教师资格制度才是发展教师教育,激励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性基准。

参考文献:[1]刘慧芳,丛英姿.国外部分发达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8).[2]胡芳.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存在的四大问题及其完善[j].当代教育科学,2011,(7).[3]蒋亦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阐释与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08,(9).[4]王奇.对于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2).[5]程伟.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出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4).[6]王森.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7]常正霞,徐邦兴,史海山.教师资格认证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2).[8]朱旭东.教师资格制度相关问题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9]陈向明.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和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z4).[10]查吉德.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矛盾探析[j].教育导刊,2011,(1).[11]陈韶峰.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若干问题及其完善[j].教育科学研究,2008,(12).[12]查吉德.国外职教教师制度研究述评—制度有效性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1,(3).[13]周兴国.教师资格的制度完善:从“终身制”到定期复审[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14]唐如前.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反思[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9,(3).[15]张雪萍.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7,(16).[16]楼世洲,徐莉亚.完善中的中国教师资格制度——中国首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师,2005,(12).[17]阮来民.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刍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18]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8,(10).[19]洪秀敏.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20]楼世洲.教师资格制度中建立教育实习评鉴标准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8,(3).(责任编辑:田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