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学手册(第三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静电场 7.静电的利用和防护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静电场 7.静电的利用和防护

典例剖析
【例题1】 (2024江西宜春高二检测)(多选)如图所示,静电除尘是通过电离 空气后使空气中的粉尘微粒带电,从而被电极吸附的空气净化技术。图中 虚线为一带电粉尘(不计重力)在静电除尘管道内的运动轨迹,实线为电场 线(未标方向),则(BC ) A.带电粉尘带正电 B.带电粉尘带负电 C.带电粉尘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D.带电粉尘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的加速度
解析 给汽车加油前要触摸一下静电释放器,其目的是导走人身上的静电, A错误;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会产生感应电荷,尖端放电,逐渐中 和云层中的电荷,同时将云层中的电荷通过导线导入大地,使建筑物避免遭 到雷击,B正确;静电除尘器里带电粉尘被吸附到极板上,最后在重力作用下 被收集,C正确;金属网能产生静电屏蔽作用,话筒线外围包裹着金属网应用 了静电屏蔽的原理,D错误。
二、静电的利用 1.静电喷漆:设法使雾化的油漆液滴或固体涂料的细小颗粒飞离喷嘴时带 上同种电荷,在 电场力 作用下飞向作为电极的工件,由于同种电荷的 排斥作用,就能够比较均匀地沉积于工件表面。 2.静电除尘:气体分子被强电场 电离 ,形成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在向正极 运动的过程中,使烟尘中的颗粒带上负电。这些带电颗粒在 静电力 作 用下被吸附到正极上,最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漏斗中。
对点演练
(多选)静电喷漆是利用静电现象制造的,其喷涂原理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AC ) A.在喷枪喷嘴与被喷涂工件之间有一强电场 B.涂料微粒一定带正电 C.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 D.涂料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解析 静电喷漆的原理就是让带电的涂料微粒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吸附到 工件上,由正电荷对涂料的吸引作用可得出涂料带负电荷,故A、C正确。
【学习任务与素养目标】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静电场 专题提升一 静电力的求解及其作用下的力平衡问题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静电场 专题提升一 静电力的求解及其作用下的力平衡问题
B.绝缘杆对B的弹力小于细线对A的拉力
C.绝缘杆对 B
D.细线对 A

的弹力大小为
cos

的拉力大小为
sin
解析 取A为研究对象,A受重力、细线的拉力以及B对A的静电力而处于平
衡状态,而A、B等高,则A要平衡,B对A的静电力一定水平向右,A、B一定带
同种电荷,要么同为正电荷,要么同为负电荷,故A错误;分别作出A、B的受
设C的电荷量为Q,C所在位置到B的距离为r,则C所在位置到A的距离为
L+r,要能处于平衡状态,则有
则k

(+)
2 =k

故 C 正确。
1 2 3 4

2


k
2 =k 2 ,解得
(+)
r=L。对点电荷 A,其受力平衡,
,解得 Q=4q,即 C 带正电,电荷量为 4q,在 B 右侧距 B 为 L 处,
2
F=
4
4
,方向由球心指向小圆孔中心。
2

,其中 Q'=

2 πr

2
=
2
2 ,得出
4
学习任务二
三个共线自由电荷的平衡问题
规律总结
1.两个电荷固定,第三个电荷平衡问题只需要确定第三个电荷位置即可,对
其电性和所带电荷量没有要求。
2.三个共线自由电荷的四点平衡规律
(1)“三点共线”——三个点电荷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电力常量为k)
答案 k

2 ,由
(2π-)
ab 中心指向 O 点
解析 由对称性知,O点处的点电荷受到的静电力就是与ab缺口相对称的一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粤教版)教学课件1.1静电现象

2024-2025学年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粤教版)教学课件1.1静电现象
【解析】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A、C错,B对;正、负电子接触 是电荷的中和,整体不再显示电性,并不是电荷消失,D错。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第一节 静电现象
3.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给我
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
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哪个数值( B )
A.6.2×10-19 C
B.6.4×10-19 C
C.6.6×10-19 C
D.6.8×10-19 C
【解析】任何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即是1.6×10-19 C的整数倍,由计算可知,只有B选 项中的数值是1.6×10-19 C的整数倍,故B正确。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第一节 静电现象
【实验与探究】 实验3:如图所示,取两个由绝缘体柱支撑着的空心铝罐A和B,起
初它们彼此接触且不带电,铝罐A的左端和铝罐B的右端各自安装有两 片金属箔。
(2)金属小球C和铝罐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手持铝罐B的绝缘体, 将其移开,观察铝罐A、B各自的两片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第一节 静电现象
【实验与探究】 实验1:如图所示,拿一把塑料直尺在头发上来
回摩擦几下,然后将塑料直尺移近碎纸屑堆,观 察发生的现象,探究其中的原因。
现象:经摩擦的塑料直尺会吸引碎纸屑。
原因:经摩擦的塑料直尺带上了电而对碎纸屑有了吸引力。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第一节 静电现象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三册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第一节 静电现象

2022-2023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教案

2022-2023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教案

2022-2023学年鲁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1.1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教案知识点一、静电的产生1、两种电荷及作用(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2)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1)定义: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常用符号Q或q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库仑,符号:C。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 C=106μC=109 nC。

(3)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是电荷的最小单元,记作:e=1.6×10-19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3、“中性”与“中和”(1)中性:物体内有电荷存在,但正、负电荷的绝对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2)中和:两个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相接触达到电中性的过程。

4、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用途(1)构造(2)原理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应用①检验物体是否带电;②估测物体带电的多少。

【典例精析】例1、(多选)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元电荷实质上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10-19 C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答案】BCD。

例2、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哪一个()A、6.2×10-19 CB、6.4×10-19 CC、6.6×10-19 CD、6.8×10-19 C【答案】B。

例3、(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引d,c排斥a,b排斥c,d吸引b,则()A、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B、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C、c、d小球带同种电荷D、c、d小球带异种电荷【答案】BD例4、有一质量较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吊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先相互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净电荷D、接触后,A球一定带负电荷【答案】B。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4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4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特点
球壳外电场对球壳内不产生影响,球壳内 电场对球壳外产生影响
球壳内、外电场互不产生影响
本质
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
续表
A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向上偏转的曲线运动 D.向下偏转的曲线运动
[解析] 空心导体腔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重力可忽略不计的负电荷进入后不受电场力作用,可知该电荷在空心导体腔内做匀速直线运动,A正确,B、C、D错误。
B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 B.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负电荷 C.电场方向由放电极指向集尘板 D.放电极与集尘极之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
对点演练4 [2023泰州高一期中]关于静电的防止和应用的事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D
A.静电除尘器是利用静电把灰尘吸附在电极上的装置 B.地毯编织时,在地毯中夹进一些导电纤维,防止静电积累 C.飞机飞行时与空气摩擦,机身会带静电,着陆时导电橡胶轮胎会把静电导走 D.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会带静电,为避免电荷越积越多,油罐车应与地面绝缘
避雷针
光滑
三、静电屏蔽
1.静电屏蔽 静电平衡时,空腔导体内表面没有电荷,导体壳内空腔里的电场强度处处为___。外电场 对壳(网)内的仪器不会产生影响,金属壳的这种作用叫作__________。
2.应用:电学仪器外面有金属壳,以使壳外电场对壳内仪器不会产生影响;野外高压输电线上方还有两条导线与大地相连,形成一个稀疏的金属“网”,把高压线屏蔽起来,使其免遭雷击。
0
静电屏蔽
四、静电吸附
1.原理:在电场中,带电粒子受到______力的作用,向着______运动,最后会被______在电极上。 2.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漆、__________。
静电
电极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静电力与电场强度 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1章 静电力与电场强度 第5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

针对训练
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杆 MN,如图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 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a、Eb、Ec,三者相比( ) A.Ea最大 B.Eb最大 C.Ec最大 D.Ea=Eb=Ec
答案 C 解析 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故a、b、c三点的电场 强度都为零。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电场强度为零是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 与外电场叠加的结果,所以感应电荷在球内某点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与 MN在这一点形成的电场的电场强度等大反向,比较a、b、c三点感应电场 的电场强度,实质上是比较MN的电场在这三点的电场强度,由于c点离MN 最近,故MN的电场在c点的电场强度最大,感应电荷电场在c点的电场强度 也最大,故C正确。
异种电荷 ,这些感应电荷更多分布在高大建筑物、大树等突出的物体 上。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这些物体与云层间形成很强的 电场 ,使 空气电离,在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的火花放电。 2.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之一,是尽快把静电 导入地下 。
3.避雷针
(1)人们通常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尖端
导体——避雷针(接闪杆),并用符合规
规律方法 求解感应电荷的电场强度的方法——转化为外电场的电场 强度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即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外电场 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为零。即在导体内任一点,感应电荷的电场强度与外 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据此,只要求出外电场的电场强度, 也就求出了感应电荷的电场强度。
[应用体验] 典例1 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 枕形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枕形导体内部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感应电荷在A、B两点产生的附加电场强度EA=EB C.感应电荷在A、B两点产生的附加电场强度EA<EB D.当开关S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向枕形导体移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4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4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2.(多选)口罩的核心材料是中间一层熔喷无纺布。为了提 高过滤效果必须在熔喷无纺布上进行重要的驻极处理,就是 在熔喷无纺布上加入静电荷。利用电荷的静电力作用捕集尘 粒,称为静电吸引沉积,静电吸附效果直接影响着口罩的使用 寿命。根据这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用一次性口罩可以进行高温蒸汽消毒再使用效果会更 好
2.处于静电平衡时的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特点。 (1)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内部没有净电荷。 (2)感应电荷分布于导体两端,电性相反,电荷量相等,近异远 同,如图甲所示。 (3)净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一般越是尖锐的地方 电荷的分布越密集,如图乙所示。


(4)静电平衡的导体表面电场线分布:尖端电荷集中,电场线 密集,如图丙所示。
学以致用 2.下图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M、N间有两 个等高的金属柱A、B,A为尖头,B为圆头。将金属板M、N接 在高压电源上,逐渐升高电源电压,首先观察到( )
A.A放电 C.A、B一起放电 答案:A
B.B放电 D.A、B之间放电
解析:根据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与尖锐程度有关可知,A金属柱 尖端电荷密集,容易发生尖端放电现象,故选项A正确。
2.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的强电场使附近的空气电离,电离后的异 种带电离子与尖端的电荷 中和 ,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 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应用与防止。 (1)应用: 避雷针 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 (2)防止:高压设备中导体的表面尽量 光滑 ,减少电能的损 失。
三、静电屏蔽 1.静电屏蔽:静电平衡时,导体壳内空腔里的电场 处处为零 , 外电场对壳内不会产生影响。 2.静电屏蔽的应用。 (1)把电学仪器放在封闭的金属壳里。 (2)户外三条输电线上方架设两条导线,与大地相连,把输电 线屏蔽起来。

粤教版(2019)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章 第1节静电现象

粤教版(2019)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章 第1节静电现象
第一章 静电场的描述
第一节 静电现象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物体起电的三种方式。理解其微观 解释。 2.[物理观念]熟记电荷守恒定律。 3.[物理观念]记住元电荷 的概念。 4.[科学思维]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问题。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各种起电方式 1.两种电荷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
BC [元电荷的数值为 e=1.6×10-19 C,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 是 e 的整数倍,所以物体带的电荷量不能是连续的数值,更不能是任 意的,所以 BC 正确。]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对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
(1)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 A 和 B,使它们彼此 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
(3)接触起电时电子转移的规律 ①带负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中性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体 转移到中性物体上。 ②带正电的物体与不带电的中性物体接触,电子由中性物体转移 到带正电的物体上。 ③带正电的物体与带负电的物体接触,电子由带负电的物体转移 到带正电的物体上。
【例 1】 (多选)如图所示,A、B 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撑 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 是带 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二、元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量的多少叫作电荷量,常用符号 Q 或 q 表示,其国际单位是 库仑 ,符号为 C 。 2.元电荷:科学实验发现 电子 所带的电荷量最小,且其他 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电子或质子电荷量的 整数倍 ,人们把一个
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用 e 表示,在计算中通常取 e= 1.60×10-19 C。

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三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

物理必修第三册-第三节 静电的利用与防护

3.下列哪些现象属于静电的应用( ) A.油罐车上有一根拖地的链条 B.家用电器上的插头使用三头的,其中一头用于接地 C.空气静电净化器 D.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 解析:选项 A、D 均是防止静电,选项 B 是防止漏 电,一般不是防止静电的,选项 C 才是静电的应用. 答案:C
学 习 1 .通过实验了解尖端放电现象. 小 2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静电现象 结
③静电接地,增加湿度,非导电材料的抗静电处理(在 非导电材料中添加导电材料,制成抗静电材料).
例如:油罐车上常拖有一根铁链,它一端与油罐相 连,一端拖在地上.在油罐车中因摩擦产生的静电就通 过这根铁链及时导入大地,从而避免静电的积累.飞机 的轮胎煤粉上,使煤粉带上负 电荷,煤粉若能吸附在管壁上,说明管壁带 正电,N 接电源正极,将金属棒与金属管壁 看作电容器,则其内电场线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金属棒附近的 m 点电场线较密,故 Em>En.
答案:AC
【典例 2】 在印染车间,为了保证花布的印染质量, 通常是使车间内的湿度大一些,为什么?
3.静电复印. 静电复印是利用正、负电荷的吸引力进行油墨转移 的印刷方式. 4.静电植绒. 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 质,通过使绒毛带上负电荷,令绒毛被吸引到带正电的 被植体表面上.
知识点二 尖端放电 1.电离. 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电场很强,空气 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剧烈的运动,把 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撞散,并使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离,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空气的电离. 2.尖端放电. 两根放电针附近形成的强电场使空气发生了电离,电 离后的电荷各自在奔向与它自身带异种电荷的放电针,与 尖端上的电荷中和,在这个过程中尖端电量减少,这种现 象叫作尖端放电.

静电学手册

静电学手册
接触带电 ··································································································· I-3
I-2 真实生活中静电的产生 ··································································· I-4
电 荷 的 数 量
分离速度 电荷的量由分离速度决定。当分离较快时, 电荷的数量增加;然而电荷最后会达到饱 和。
[图1-2-3]感应带电
带电物体A 导体B
带电物体A 导体B
带电物体A 导体B
当带电的物体A靠近导体B时,面向A的导体B表面就会带与A相反极性的电荷。 当导体B接地的时候,与A相同极性的电荷就会传入地面。当此时与地面分离时,导体B就会带与 A相反极性的电荷。 图1-2-4: 当导体接地时电子的移动 [提供]
I-3
静电学手册
I.静电学基础 因此,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电荷的分离就会出现,导致产生静电。 接触带电产生的电荷要比摩擦带电产生的电荷要小的多。然而在现实中,接触 产生的电荷还是会造成一些静电的问题。 例如,在塑料产品的注塑成形过程中,产品与模具的接触会产生大量电荷,在 他们与模具分离是会在瞬间释放静电。如果成形的产品发生静电释放,就会在 表面上留下释放的痕迹。这是由于在静电释放的过程中表面吸引了空气中的灰 尘所致。 这种接触带电可能会发展为摩擦带电或分离带电,从而引起更大的静电释放。
如果两个物体接触并产生摩擦或分离时,
一个电子从原子中跳出。因此,原子中有 5个质子和4个电子。由于质子的数量更 多,原子带正电。
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内部的原子核由带正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的电子和质子的数量是相同的,保持一种电平衡,稳定的 状态(0V)。 接触带电是一种由物体之间接近,进而接触而带正负电荷的现象。换句话说, 原子内的电子由于接触而开始移动。当负电子离开物体时,物体就带正电。这 些电子遇到其他物体,其他物体就带负电。这就是静电产生的原因。 在这期间,电子从约束力小的物体转移到约束力大的物体上,导致了电子随着 接触界面而分离,如图1-1-2所示。 对于电子的移动方式没有绝对的定义,一般认为决定物体带正电还是负电根据 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电子能量的优先级决定。之后描述的静电特性表格就是用 来说明这种优先级的规则的。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共29张ppt)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9.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共29张ppt)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没有 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如 果放入静电场的是一个空腔导体,电荷 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
作者编号:43999
新知学习
03 静电屏蔽
1.静电屏蔽现象
视 频 演 示
作者编号:43999
新知学习
罩上金属网罩
导体球壳内(或金属网罩)达到静电平衡后,内部场强 处处为0,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内部的仪器不会受到外电 场的影响,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屏蔽。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第4节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作者编号:43999
新知导入
自然界到处有静电。生产中的搅拌、 挤压、切割等活动,生活中的穿衣、脱 衣、运动等过程都可能产生静电。
在加油站加油前,为什么必须用手 要触摸一下静电释放器?
作者编号:43999
学习目标
1.能理解静电平衡状态的形成过程,认识和理解静电平衡 及其特征。 2.能了解尖端放电、静电屏蔽现象,了解静电的防止原理。 3.能知道静电吸附原理,了解静电吸附在静电除尘等技术 中的应用。
作者编号:43999
新知学习
04 静电吸附
1.静电除尘 设法使空气中的尘埃带电,在
静电力作用下,尘埃到达电极而被 收集起来,这就是静电除尘。
作者编号:43999
静电除尘原理
新知学习
2.静电喷漆 接负高压的涂料雾化器喷出的油漆微
粒带负电,在静电力作用下,这些微粒向 着作为正极的工件运动,并沉积在工件的 表面,完成喷漆工作。
作者编号:43999
新知学习
01 静电平衡
思考1: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
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思考2:把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CD放到电场强度为E0的电场自 由电子如何移动? 导体中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将发生定向移动.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讲义第1章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练习(含答案)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讲义第1章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练习(含答案)

第1节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两种电荷、电荷量的概念及其单位,知道三种起电方式及电荷守恒定律,能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科学思维]掌握三种起电的实质,理解电荷守恒定律,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3.[科学探究]会做探究感应起电的实验,会分析静电感应现象。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三种起电方式的学习和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养成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良好的科学态度。

一、静电的产生1.三种起电方式(如图所示)(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2.电荷的性质(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静电感应:导体因受到附近带电体的影响而使其所带的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说明:三种起电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

二、静电产生的微观解释1.原子结构: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组成。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呈电中性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

原子的电子数与质子数相等,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3.物体带电(1)实质:电荷发生转移,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2)结果: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注意:“电荷的中和”是指电荷的种类和数量达到异号、等量,这时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0。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一导体靠近带正电的物体,其靠近端带负电。

(√)(3)带电体靠近导体,导体感应起电,拿走带电体,导体仍然带电。

(×)(4)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

高中物理必修3(第三册)精品课件:9.4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高中物理必修3(第三册)精品课件:9.4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的本质是外电场E0和感应电荷 产生的电场E′的合场强为0,即E0=-E′. 2.孤立的带电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内部场强为0的本质是分布在导体 外表面的电荷在导体内部的合场强为0.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其外表面任一点的场强方向跟该点的表面 垂直. 4.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其内部没有净电荷, 且净电荷在导体外表面的分布不均匀,越是尖锐的地方电荷的分布越密集.
即学即用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外加电场与附加电场的矢量和为
零,即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 )
(2)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表现为电中性,电荷都分布在外表面,导体
内部没有净剩电荷.( √ )
(3)一个孤立的带电体,在自身所带电荷的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不具有静电平衡的特点.( × )
二、尖端放电 1.空气的电离: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尖端电荷 密度 很大,导体尖端周围 的强电场使空气中残留的带电粒子发生剧烈运动,并与空气分子碰撞从 而使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 分离 的现象. 2.尖端放电:所带电荷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由于被 吸引 , 而与尖端上的电荷 中和 ,相当于导体从尖端 失去电荷 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应用与防止: (1)应用: 避雷针 是利用尖端放电避免雷击的一种设施. (2)防止:高压设备中导体的表面尽量 光滑 会减少电能的损失.
例1 如图2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点电荷形成 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导体内部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感应电荷在A、B两点产生的附加电场强度EA=EB C.感应电荷在A、B两点产生的附加电场强度EA<EB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类别 导体外部电场不影响导体内部 接地导体内部的电场不影响导体外部 最终
导体内空腔不受外界电荷影响 接地导体空腔外部不受内部电荷影响 结论
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所以做静电屏蔽的材料只能是导体,不能是绝 本质
缘体
【应用体验】 例题2 下列实验中,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D中不会张开,金属网可以屏蔽外电场。B中会张开,因为金属网 未接地,网内的带电体可以对外界产生影响。C中不会张开,因为金属网已 接地,网内的带电体对网外无影响。
【应用体验】 例题1 (2021河北衡水中学月考)矩形金属导体处于正点电荷Q产生的电 场中,静电平衡时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导体内的电场线分布情况正确的 是( )
答案 A 解析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0,感应电荷在导 体内部某处产生的电场与场源电荷Q在此处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A正确。
【应用体验】 例题3 下列做法中,属于预防静电危害的是( ) A.用静电吸附粉尘 B.用静电喷涂油漆 C.复印机对碳粉的静电吸附 D.运输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拖条铁链在地上 答案 D 解析 用静电吸附粉尘、用静电喷涂油漆、复印机对碳粉的静电吸附等是静 电的应用。汽车行驶时,油罐中的汽油随车的振动摩擦起电,如果不及时地将 这些静电导走,一旦出现放电现象,就会发生爆炸事故。铁链使油罐表面与大 地相连,使油罐罐体中的电荷不断被导走,这是预防静电的危害,D正确。
(6)油罐车车尾拖在地上的铁链,它的作用是避免静电造成的危害。( √ ) (7)燃气灶和燃气热水器中安装了电子点火器,点火器的放电电极是钉尖形, 这是利用了尖端放电现象。( √ ) (8)运送精密的电学仪器时,常常将它放在密封的金属壳内,这是利用了静 电屏蔽的作用。( √ )

新教材2023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三册:静电现象课件

新教材2023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三册:静电现象课件

探究一 三种起电方法
1.摩擦起电.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 能力不一样,束缚能力强的物质在摩擦中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能 力弱的物质在摩擦中失去电子带正电.如毛皮摩擦硬橡胶棒,硬橡 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 电.其本质都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解析:对于A、B选项,感应起电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电 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导体A的左端会感应出负电荷,导体B的 右端会感应出正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金属箔片都张开,且左端带 负电,右端带正电,此时把A和B分开,A带负电,B带正电,金属箔 仍张开,故A、B正确;对于C选项,先把C移走,A、B不再带电, 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不会张开,故C不正确;对于D选 项,先把A、B分开,再把C移走,A、B仍带电,但重新让A、B接触 后,A、B上的感应电荷完全中和,A、B上的金属箔片都不会张开, 故D错误.
知识点三 电荷守恒定律 静电现象的解释 1.物质的微观结构:构成物质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组 成.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 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 分.在任何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3.静电现象的解释. (1)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静电感应的实质:在带电体上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上的正负电 荷重新分布,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1.如图所示,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小球P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 MN时,M处将(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新教材鲁科版必修第三册 第1章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32张)

新教材鲁科版必修第三册 第1章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32张)

-8-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1.正误判断。 (1)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 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 解析: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由于摩擦力做功,玻璃棒中的电子 获得能量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获得 电子带等量的负电,因此摩擦没有创造电荷。
自我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一、静电的产生 1.电荷 (1)种类: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规定:用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 电荷为负电荷。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常用符号Q或q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 量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答案:×
(4)甲物体带有+1 C电荷,乙物体带有-3 C电荷,甲的电荷量大于乙 的电荷量。( ) 解析:正负号表示电荷的电性,比较电荷量多少时只能看带电荷量 的数量,与正负无关。
答案:×
-10-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5)感应起电过程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 解析:感应起电的过程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外界带电体的电荷 作用,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对整个导体,电荷的总量不 变。 答案:√
答案:×
(2)不带电的物体一定没有电荷。( ) 解析:呈电中性的物体内,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所带电荷 量数值相同,因而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答案:×
-9-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1-4: 各种防时,绝缘体 内的静电似乎消失了,电位也有所下降。
图 3-1-3: 防静电腕带的配置
导线
电阻
防静电腕带 护腕
电阻
根据配置或用途有各种防静电腕带。 为了有效使用防静电腕带,选择一种可 紧固在手腕上的腕带,这样就能与皮肤充分接触,同时佩戴者也不会有不适 感。 您还应考虑人员安全、可操作性及质量控制。
III-7
静电实用手册
III. 静电消除方法基础
III-2
绝缘体的静电消除方法
让物体具有导电性 由于电流无法穿过绝缘体,因此将绝缘体接地不能消除静电。 但是,如果带有静电的绝缘体具有导电性,将该物体的一端接地就能很轻松地 消除电荷。 有两种方法可使绝缘体带有导电性: 一种是在表面覆上导电材 料,另一种是将导电材料混入绝缘体。 提供表面导电性 提供表面导电性就是只使物体表面具有导电性。 这是一种针对绝缘体的典型 静电消除方法,因为这样既可以阻止绝缘体内产生电荷,同时也不会损害物体 的原有特性。 通常会使用抗静电剂。 实际范例有: 在聚合材料的表面上覆上一层具有高度电感应性的金属薄膜。 这样就可以 通过金属层的导电性加大电荷的释放量。 涂上一层含有碳黑或银粒等导电材料的导电涂层。 使物体表面具有亲水性。 这样就可以通过物体表面上吸收的湿气加大电荷 的释放量。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会因清洁表面或表面老化而失去抗静电作用。 提供体积导电性 提供体积导电性就是通过混入导电材料(例如将碳纤维混入聚合材料)使物体 本身具有导电性。 由于这种方式可确实使聚合材料具有导电性,因此可通过接地轻松地消除静 电。 由于物体自身获得导电性,因此与表面导电性相比,即使反复清洁表 面,效果也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而缺点在于混入导电材料会损害物体的原有特性。 当把碳黑混入聚合材料 后,聚合材料变黑且不透明,应用范围也因此受到限制。 该方法主要用于包装袋,以保护带有电路的 PC 板等静电敏感产品或其它电子 元件。
静电实用手册
III-6
III. 静电消除方法基础 涂有抗静电剂的地板 有三种抗静电剂可用作地板涂层: 导电涂料、涂布型抗静电剂以及地板专用 抗静电剂。 导电涂料是一种包含导电碳纤维或金属纤维的地板材料。 由于它的易用性及 良好的抗静电性能,可在整个工厂内作为抗静电方法实施。 但是,由于产生 灰尘及耐久性等问题,导电涂料不适合干净的房间。 涂布型抗静电剂最初的设计目的不是用在地板上。 因此,它存在着耐久性及 再使用周期(寿命)等问题。 低成本是它的优势。 主要类型的地板专用抗静电剂使用以下三类解决办法: 一是除掉地板表面上 的蜡或残屑,二是清洁表面,三是使用抗静电剂。 它的一大优势就是只需相 对较低的成本却可在首次使用时提供出色的性能。 而问题在于,一些产品的 有效期要取决于湿度和其它外部因素,并且在借助专业人士再度使用时要花费 比预期更多的成本。 抗静电地板 有两种抗静电地板可供选择: 一种是由导电乙烯基材料制成的砖状/薄片状地 板,另一种是包含金属纤维的地毯式地板。 砖状/薄片状地板中包含导电材 料,均匀分布在整个表面。 因此,这种地板能够提供极高的抗静电性能及耐 久性,非常适合用于静电控制。 然而,其成本却十分高昂。 抗静电鞋 要防止静电电荷在鞋中积聚,可以在普通的鞋子上系上脚腕带或踝扎以形成接 地,或穿上附有导电特性的抗静电安全鞋。 这些方式的导电性取决于结构和 材料。 在静电控制区域中,地板和鞋都是重点。 抗静电衣物 人体与衣物在静电方面互无联系或互相绝缘。 因此,即使人体接地,也无法 消除衣物上的电荷。 有各种各样的衣物可以防止静电积聚。 然而,这些衣物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 要取决于衣物内的温度和湿度,两者产生的根据是内层衣物的类型,工人的汗 水或其它因素。 当工人在静电控制区内身着没有经过抗静电处理的衣物时,需要测量所产生 的静电的电压。 当工人在该区内身着普通的抗静电衣物时,需要测量由摩擦 产生的电量及其衰减特性,以及衣物表面的电阻。 然后根据这些特性考虑对 策。
III-5
静电实用手册
III. 静电消除方法基础 抗静电地板材料 在静电控制过程中,由某个区域中的地板所产生的电荷是造成机械中或走动的 人体中产生静电的巨大因素。 针对地板的抗静电控制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限制因工人接触而造成的电荷积聚”来遏制电荷,另一种是通过 接地来“平稳地消除产生的电荷”。 本章的研究内容是针对地毯、地垫以及瓷砖等主要地板材料的抗静电方法。 表格 3-1-5 列出了抗静电地板材料的结构特征及优点。
接地
静电实用手册
III-4
III. 静电消除方法基础 以下是选择防静电腕带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1. 耐溶剂性 确认所有在工作区中可能用到的溶剂都不会损伤防静电腕带的材质或改变其性 质。 由于防静电腕带是包在手腕上,护腕或导线部分可能会因意外而溅上溶 剂。 2. 耐汗性 确认防静电腕带的金属部分能够抵御身上的汗水而不生锈或腐蚀。 若使用纤 维或塑料制成的护腕,汗水中的盐分或污垢会因吸收而积聚起来,可能造成 污染或使电阻变大。 防静电腕带必须针对生锈、腐蚀以及污染等情况进行测 试。 3. 佩戴简易性 检查防静电腕带是否可以方便地戴上及取下。 防静电腕带必须可以方便地戴上及取下,同时要非常牢固,这样才不会在工作 时发生腕带滑落的情况。 连接部分(护腕与导线,导线与接地端)必须具有 一定的牢固度,因为如果防静电腕带容易滑落,就会减弱静电消除的效果。 另一方面,防静电腕带必须能够在超额电流流过或发生机械危险时立即取下。 4. 导线的强度 确认导线的强度高于戴上/取下测试中得出的参考值。 5. 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测试器确定防静电腕带的更换周期。 但是,防静电腕带的结构或故 障模式不同,其使用寿命也不同。 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接口是否松开、代 码是否损坏以及护腕与皮肤之间是否均匀接触。 6. 临界电流耐性 临界电流耐性的值从根本上被设定为小于高压电源的某个水平段上的电流值。 通常,这个值在 1 MΩ 到 800 kΩ 之间(耐性值较低的防静电腕带可用于某 些范围)。 要检测该耐性,将腕带绕在不锈钢圆柱体上,然后测量圆柱体与 地面之间的耐性。 7. 使用舒适性 确认工人在佩戴腕带时感到舒适。 由于腕带是直接戴在身体上,佩带者通常会感到一些不适。 最近,由于设计 上的改进,这种不适感有所缓解,但是仍有各种问题,例如佩戴/取下过程繁 琐或腕部压力过大等。 选择合适的腕带可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因腕带无法清 洗而产生的污秽感,或因护腕上的金属按钮的印记留在手腕上而产生的不适 感。 必须尽可能的改进腕带,以免降低工作效率。 总之,尽管佩戴腕带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积聚在人体内的静电,但选择一种在设 计上不会降低操作性,不会造成污染,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对工人造成压力的 腕带也至关重要。
成本 约 105Ω 在现有设施中铺设
地毯 地毯因其良好的外观及舒适性而被用在电脑房或其它设施中。 但是,地毯不 适用于对抗静电控制有严格要求的场所,例如 IC 生产场所。 地垫 地垫适用于在有限的区域内控制静电。 它们主要用于实验室中的工作台周围 或特定区域内,在那里不使用抗静电地板材料。 大部分地垫都是双层结构, 由橡胶、乙烯基或聚烯烃材料加上导电碳化合物与腈聚合物组成。 至于地垫的特点,就是铺设相对简单;但是仍有问题存在,例如地垫变脏,抗 静电材料老化以及地垫容易卷起等。
III. 静电消除方法基础
III. 静电消除方法基础
III-1 导体的静电消除方法
如前章所述,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会发生电荷分离,从而产生静电。 防止由静电产生问题的最佳方法是防止产生静电。 然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 能的。 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静电的产生或快速释放电荷。 具体来说, 一种是使用静电消除器(例如电离器)通过产生与带电物体相反极性的电荷来 中和物体中的电荷,从而消除静电。 另一种是通过增湿或接地从物体中释放 静电。 必须将两种手段结合起来以设计出一种合适的方法。 抗静电方法要求充分了解目标物的电性能以及有利于消除静电的环境。 例如,在电子业中需要应对各种静电,从影响 IC 和 LSI 等静电高度敏感元 件的静电一直到释放大量能量造成灰尘吸附在包装材料上的静电。 这类包装材料通常不要求像 IC 一样采取严格的抗静电控制。 但是,如果 IC 有接近包装材料的可能,则需要此类严格控制。 本章说明带电物体为导体时的抗静电方法。 接地/防静电腕带 当带电物体是金属之类的导体时,典型的抗静电方法就是“接地”。 接地法 是利用地球是一个表面电位为零的大导体,从而将积聚的静电完全释放给“地 面”。 也就是说,地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静电吸收器”。 当把带电物体接 地时,它的电荷立即流入地面,该物体也就不再带电。 图 3-1-1 显示电荷释放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电荷衰减的时间常数表示 为 τ=RC,其中接地电阻为 R [Ω],导体电容为 C [F]。 C 的值取决于导体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 假设 C=1 x 10-9 F(1000 pF, 约为人体电容的 5 倍)且 R=1 [MΩ](M=106),则 τ=1/1000s。 根据规定,1 [MΩ] 或以下的接地电阻为合格,不再需要纳入其它考虑因素。 接地法是一种轻松有效的抗静电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应用。 另一方面,由于接地法过于常见,人们可能会忘记将机器接地。 有时接地法 会因为机器不经意间产生腐蚀而失去作用。 接地法只有在带电物体是导体是方才有效。 它无法用于玻璃或塑料之类的绝 缘体。 即使将带电绝缘体接地,电荷也不会流出而是留在绝缘体内,因而无法消除静 电。
图 3-1-1: 接地电阻与释放时间
电荷衰减的时间常数[秒]
接地电阻[Ω] 释放时间常数
τ
是导体电容 C 和接地电
阻 R 的乘积。 无论接地电阻是 10 Ω 或 100 Ω 电荷都可以立即释放。
III-3
静电实用手册
III. 静电消除方法基础
图 3-1-2: 背面贴在接地导电板上的绝 缘薄膜 静电传感器(SK 系 列)
当带电绝缘体与接地导体接触时,绝缘体内的静电似乎消失了。 如果测量该 绝缘体的电位,电位值确实比接触前要低。 这就造成误解,以为对于绝缘体 接地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静电消除手段(图 3-1-2)。 电位之所以降低的原因如下: 当导体接地时,电荷可自由移动。 当带电绝缘 体与该导体接触时,带有与绝缘体相反极性的导体电荷被吸到导体的表面。 于是,在带电绝缘体与接地导体的接触面上,正负电荷中和,两者的静电似乎 都被消除了。 然而,绝缘体中的电荷实际上并未被消除。 当绝缘体与导体分 离时,可以发现表面上已消失的静电依然存在于绝缘体中。 因此,即使将绝缘体接地,积聚在绝缘体中的电荷也不会漏出。 如果该绝缘 体带有一些导体特性,则电荷可能会通过接地逐渐消失。 要消除极易带电的人体中的静电,可以使用接地法,因为人体和导体很相似。 用于将人体接地的一种途径是“防静电腕带”。 防静电腕带能够通过将工人 的皮肤接地从而降低人体的电位,这样由人体产生的静电就不会影响其它物 体。 处理静电敏感物体的工人必须佩戴防静电腕带,以免产生静电问题。 图 3-1-3 显示防静电腕带的配置。 它的组成部分包括:包在手腕上的护腕、 护腕接头、导线以及接地连线。 图 3-1-4 列出各种防静电腕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