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微视频资源在小学科学教学上的有效运用策略
科学探究近年来,“互联网+”、“慕课”“微视频”等全新的学习方式走进了课堂,使课堂教学更为便捷高效。
其中微视频更是以其知识的强化性、画面的直观性以及学习的灵活性等优势而成为当下最主要的课堂教辅手段之一。
一、微视频资源的优点与不足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其资源常以单独文件的形式出现在各类存储介质上。
近年来微视频风生水起,主要因其立体动态的信息输出方式拓展了思维空间,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
然而由于使用不当,导致微视频的利用成了一把双刃剑。
如:微视频授课方式代替了学生常规实验活动,学生从“做”实验变成了“看”实验;使学生无法“自拔”,没有及时从微视频中收心到课堂上,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等负面效应;同时其使用对教师素养要求较高。
二、微视频资源的使用策略本文将在如何对微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上做出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包括课前的制作策略、课堂中的应用策略、课后预留问题的提问策略,改进不足,发挥作用。
1.制作策略将微视频资源合理高效地利用在科学课堂上,少不了前期的精心制作。
制作策略中涵盖了素材的搜集与选取,对原始视频材料的排序与整合,微视频资源的剪切与拼接,以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课堂流程将微视频资源片段化,进行分段展示,择优组合,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情。
例如《多种多样的动物》一课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区分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那么在制作微视频时,就要注意微视频取材的涵盖面,不仅要动物繁多,而且要具有概括性、区分性、代表性,着重突出“多种”的特点,让学生在总结规律的时候,有迹可循,有点可抓。
2.应用策略与传统的板书相比,微视频资源展示信息较为快捷,然而其应用需要一定的策略,才能扬长避短。
应用策略涵盖导入新课的情境设置、课堂中知识点或概念性问题的总结与过渡、如何在学生的认知空白点与思维迷茫点进行微视频的有效补充等,使微视频资源物尽其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形成课堂的大容量与高密度。
微课,让小学科学课堂更精彩
微课,让小学科学课堂更精彩作者:邓永刚来源:《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1年第02期微课是最近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生儿”,是以短视频为主要媒介,并使用多媒体为手段来发展围绕特定知识点或课程教育联系的直观教育活动。
小学是培养年轻一代科学素养的重要时期,而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基础科学教育问题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关键课题。
探索学生的学习潜力,将微课整合到基础科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
一、课前导入中运用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科学学科的这种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微课的主要特征是图片和文本的组合,音频的组合以及声音和形状的组合。
这种视听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视频可以迅速吸引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因此,科学教师可以使用微型班级进行课前介绍,进行科学教学的引入,并用微视频代替枯燥而僵硬的文本。
这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能够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并且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科学教科书统编版中的《今天天气怎么样》这一课为例。
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某些类型的天气,并掌握了一些天氣特征,例如雨天和晴天,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完全记住天气及其符号。
基于此,理科教师可以为所有类型的天气创建微型视频,并以直观的图像向学生展示,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印象。
例如,“晴天”的天气符号是“圆形太阳”,教师可以使用“太阳照亮地球”图片来表示这种现象。
“飞雪花”图形对应于另一个“雪花符号”。
“雾”的符号是“三条水平线”,可以使用灰色图片来抵消。
这种超小型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小学生学情的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并渴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探索,使他们可以专注于课堂学习。
浅谈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助学方法253浅谈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国华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终端设备的进步,微课开始崛起。
微课对于义务阶段的教学而言,可以说是锦上添花,不进减轻了师生负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
而且微课呈现出的特征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的教学特征能够有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本文重点分析了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应用策略。
微课的形式和内容比较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师可借助微课对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进行拓展,也可以对某个实验的操作流程进行讲解。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是以观察、探索、创新等为内容的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因此,将微课引入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着重以解决问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点,也要对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错误进行梳理。
一、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特点1、时长短但但内容丰富一般微课的录制时长通常是五至八分钟,不会超过十分钟,过长或过短的微课都不利于学生对微课内容的掌握。
对微课的时长做到准确把控能够有效集中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注意力。
由于微课涵盖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突出了教学内容的主体,也有利于学生对小学科学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把握。
另外,微课的时间比较短,容量较小,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或是电脑等设备及时进行复习。
2、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分离学生课前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后,教师再利用微课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统一集中起来给学生进行讲解,可以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向分离。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平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整体的了解,了解学生对新课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微课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借助视频或是动图等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在情境的触动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形象思维,但是逻辑思维的发展尚不完善,将微课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不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热情,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视频
论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视频作者:段媚来源:《启迪·下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微视频相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来说,更具凝聚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可以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让学生在微视频的引领下,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有助于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理解科学原理,形成科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微视频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多彩起来,学生可以借助微视频来了解不同地方的科学现象,能够获得充足的科学素材,掌握丰富的科学探索的技巧。
一、借助微视频反映生活现象——唤起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合理使用微视频,就要懂得结合学生的生活,通过将微视频与生活连接在一起,借助微视频反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来唤起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微视频让教师的教学变得简短、直接起来,学生接受知识也变得更为便捷。
教师将微视频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观察,让学生在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所收获。
在学习“土壤与生命”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周围的土壤,熟悉土壤中的生命,掌握土壤中的主要成分,能够利用土壤来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形成探索生活的好习惯,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了土壤采集的微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来了解土壤采集的注意事项。
学生观看微视频后,对如何采集土壤有了大致的认识。
接着,学生对周围的土壤进行了采集,并对土壤进行了观察,发现了土壤中存在石块、落叶、蚯蚓等物体,看到了土壤与生命之间的关联。
为了加深学生对土壤的印象,笔者还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对土壤进行观察,使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土样,接触土样,对土样的成分进行了讨论和思考,将它们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总结了土壤的基本性质,知道了土壤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这样,笔者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微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视频来了解土壤在生活中的作用,唤起了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
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李其贵来源:《小学科学》2022年第10期〔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传播媒介日渐发展,教学工具、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在发生着种种变化,不同学习科目的特殊性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微视频的应用在教学内容、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补充,促进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微视频;教学;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2) 10-084-02小學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其主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为计算机。
对于小学生而言,计算机类课程在学习中往往较难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就教师而言,课堂教授的内容较多,因此,应用微视频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学生讲解课堂内容,以图片、视频等等动态信息传播的方式教学,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相关概念概述(一)微视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社交平台等的强烈需要,微视频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日益发展。
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视频,主要以播放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图片、视频为主,通过播放这类文件内容的方式开展教学。
与以往普遍所见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与创新。
课堂教学的主体发生了改变。
从原本单一的由本校教师教学,可以转换为以名校的名师进行授课。
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够接触和领略到名校、名师的精彩教学和教学风范,另一方面,也让本校教师有了能够学习、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机会。
课堂教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从原本由教师亲自面授的方式转变为视频教学,其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图、文、动漫、视频齐全,课堂教学效果更为立体生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结合微视频的内容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做到“精而准”,有效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
(二)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主要指的是电脑系统、编码等等内容的结合。
但是,本文中所提到的信息技术将主要以小学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等等。
视频教案:利用视频资源提升科学教学质量
视频教案:利用视频资源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利用视频资源提升科学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如今,学生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而视频资源的丰富和便捷性更是不言而喻。
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视频资源来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利用视频资源提升科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和实践。
一、视频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兴趣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教学中运用视频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点。
视频能够以直观生动、形象鲜明的方式展示科学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
2.拓展课程内容科学课程中涉及的内容繁多,而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案例和实验视频却难以通过书面材料呈现。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资源可以补充教材内容,开拓课程思路,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
3.提高教学效果视频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和思考能力。
科学知识的展示和实验演示能够通过视频多次观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进而掌握理论原理和实际应用。
此外,视频还能够使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从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二、如何利用视频资源提升科学教学质量1.精心挑选视频挑选适合的视频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根据课程的内容选取与之相符的视频,不要盲目随意选择。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背景,选择内容容易理解的视频,避免因视频过于晦涩难懂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教学过程中妙用视频在利用视频资源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善于妙用视频。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视频内容与实物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提问、视频观察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学习。
3.合理安排视频时间合理安排视频时间也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
科学知识内容繁多,教师在安排视频时间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时间。
视频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视频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视频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视频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分享一些视频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在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上,老师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来引入课堂。
这个视频生动有趣,画面精美,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接着,老师利用这个视频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来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视频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
除了语文课,视频教学在数学课堂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通过播放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游戏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个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音乐,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视频播放完毕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视频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视频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除了语文和数学,视频教学在其他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一节五年级的科学课上,老师通过播放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实验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个视频通过展示实际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在视频播放完毕后,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神奇。
通过视频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除了学科知识的学习,视频教学还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在一节六年级的美术课上,老师通过播放一段与绘画技巧相关的视频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个视频通过展示专业画家的绘画过程和技巧,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绘画的艺术之美。
巧用微课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巧用微课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近些年来,关于教学的“微视频” “微课”的资源的建设与运用逐渐成为了广大师生关注的焦点。
因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的科学讲堂上利用微视频的资源,并且发挥微视频资源的作用,提高小学科学的讲课效率,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通过微视频资源的利用提高课后的拓展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理解科学的能力。
一、利用微课教学,巧妙突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小学科学实验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科学知识,但每次实验都需要准备很多实验器材,再加上实验器材比较小巧,在人数多的班级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而利用微课不仅能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实验器材,还能使其清晰、完整的观看实验步骤与过程,从而节省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小学科学知识。
另外,对于小学科学知识中的重点难点, 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将这些小学科学知识(如小学科学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以及结论等)制成微视频供学生学习与复习,这样一来,不仅不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以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日食和月食》为例,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视频,若有学生不是很明白的,教师可以反复让其多看几遍,从而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画日食和月食成因的示意图,待其充分理解之后,适当增加难度,并反复练习,最后在准备下课前,利用微课让学生们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巧妙利用微课,吸引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思想与身体还不够成熟,上课时,难免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大部分因素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上。
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容易导致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无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短视频在科普教育中的创意应用
短视频在科普教育中的创意应用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短视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传统的文字和图片相比,短视频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
在教育领域中,短视频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短视频在科普教育中的创意应用,包括科普知识的展示、实验演示、故事讲解等方面。
一、科普知识的展示短视频可以用来传递和展示科普知识,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使得抽象的科学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化。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短视频向大众解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利用动画和音效,展示星系的运动和行星的形成过程。
这样,在短短几分钟的视频中,观众就可以快速了解宇宙的奥秘。
二、实验演示短视频可以用于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向观众展示科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用短视频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这样的短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故事讲解故事化的讲解方式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普知识。
通过短视频,我们可以将学术知识与故事情节相结合,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例如,通过讲解人类进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用短视频展示古代人类的生活场景,帮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四、互动参与短视频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和互动环节,引导观众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在短视频中插入一些问题,鼓励观众思考并给出答案。
这种互动参与的方式可以增强观众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社交分享短视频具有易传播和易分享的特点,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将科普知识传播给更广大的观众群体。
观众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短视频分享给朋友、家人和同事,从而扩大科普教育的影响力。
此外,观众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科学问题,促进科学思维的培养。
六、个性化定制不同的观众对科普教育的需求和兴趣有所差异,通过短视频的个性化定制,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科普视频,比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不同领域的科普视频。
关于微视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微视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生动直观:微视频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手段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2. 知识点精准:微视频可以精准地呈现数学知识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强化记忆:微视频能够通过重复、慢放等手段对知识点进行强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
4. 提高趣味性:微视频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表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微视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 利用微视频进行新知识导入:老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将新的数学知识引入到课堂中,通过直观的图像和讲解,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
3. 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后辅导:老师可以将微视频作为课后辅导资源,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强化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让学生制作微视频:老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课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制作微视频,通过制作微视频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1. 微视频个性化定制: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视频将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2. 微视频智能化应用:未来微视频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智能监控和分析,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建议。
3. 微视频互动性增强:未来微视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学生与微视频内容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微视频多元化应用:未来微视频将更多地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外拓展活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利用微视频教学,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利用微视频教学,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作者:董雪梅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35期摘要:时下微视频正在小学课堂流行,微视频对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小学生年龄小,对科学实验还没有储备一定的知识,对实验操作更是陌生。
而且有的科学实验具有危险性,实验器材的使用也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造成了小学科学实验课不好上的局面。
而微视频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微视频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与探究。
微视频不仅可以节约时间,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微视频;实验操作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与一般的课程学习方法不同,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对问题进行讨论与探究,并通过全程参与知识获取过程的方式,让学生的收获更多,参与感更强,也将给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争取更多的机会。
一、微视频可让实践性教学的课前教学更加丰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后,学校与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更为明显,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与探究力。
教师将微视频的播放放置在探究性学习课堂的前半节或是开头,可让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效果更强。
对课堂上即将开启的实践性教学来说,这些课前视频具备相当强的辅助作用。
这些微视频可以包括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实验原理等基础知识,不仅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秋季星空”部分的课程内容时,就可以在主体课程开展之前就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制作一些关于星座的基础知识小视频。
因为当代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时间较早,因此对一些有趣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如星座,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星座相关知识的普及,从星座的种类、位置、星等值等层面入手,营造翻转课堂的谈论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实践性的探究活动当中,与教师一起认识与学习各种关于星空的知识。
浅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微视频的使用策略
浅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微视频的使用策略作者:蔡斌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33期蔡斌(西南大学附属小学重庆 400700)【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迎来了“微时代”,伴随着可汗学院、TEDed等微视频引入我国,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学习模式受到学习者的欢迎,也带给教育工作者们全新的教学理念。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课堂常见的教学问题,分析如何合理利用微视频进行解决,落实完成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通过查阅大量教学案例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实际教学中微视频的使用策略。
【关键词】微视频灵活实验效率【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3-0063-02一、微视频的含义及作用(一)什么是微视频微视频泛指很短的视频短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 短片、视频剪辑等,可通过 PC、手机、摄像头、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
(二)微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以探究活动为重要学习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在实际科学课堂中,学生经常受空间限制或时间限制难以对某些现象进行探究,为了课堂的顺利进行,此时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身边资源完成相关内容,最常用的就是微视频,它能为学生提供大量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再现真实的情景,拓宽学生的求知领域,并且视频资源能牢牢吸引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二、微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使用策略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上教学资源繁杂多样,教师可以简单、便捷地获取到微视频资源,但视频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服务于科学课堂教学,既不能完全代替教学,也不能代替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合理地使用微视频,才能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妙用微视频,提高教学效果精品文档4页
妙用微视频,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应运而生的便是动画、短片等“微视频”在教学中的使用。
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说,“微视频”可以简洁明了的将枯燥的知识点准确的表达出来,增强趣味性,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和吸收。
“微视频”的应用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1.“微视频”创设良好课堂环境小学科学课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以教师辅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科学知识技巧。
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来讲课的话就会便可枯燥无味。
这样,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看到实验演示,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中亲自做实验演示,但是,由于班级容量较大、一些学生不能清楚的看到实验全过程、部分实验仪器不方便挪到等原因,导致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不好,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若在讲课当中适当运用一些“微视频”,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看,都能看的到,再加上教师在一旁做适当的讲解,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时,涉及到将物品放入水中,会有部分学生不能很清楚的观察现象,教师可以录制视频授课。
准备一些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比如树叶、泡沫、乒乓球等;会沉在水底的,比如玻璃球、铅笔等;会溶于水的物体,比如盐、砂糖等。
在制作视频时,首先介绍实验所需物品和工具,可以选用一个口径大的玻璃烧杯,然后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将物品放入水中,然后镜头对准烧杯内的物品,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的位置。
通过“微视频”授课的班级,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要比教师在课堂现场试验的班级要好许多。
许多学生愿意主动去观察和探索,课堂氛围会更加活跃,吸引更多学生认真听课,提高授课效率。
2.“微视频”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微视频”授课打破了传统的授课理念和模式,最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视频”不仅可以满足教师循环授课,极大地缩短时间、消除地域、材料成本等缺陷,还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需求。
小学实验教学微视频制作与运用分析
-089-2023年第26期(总第366期)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实验被当作副科,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新课改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小学实验教学越发受到重视。
但是,目前的小学实验教学仍存在缺乏实践性、互动性和创新性的问题,这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一、小学实验教学的现存问题(一)缺乏实践性小学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基础阶段,小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部分教师对于小学实验教学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局限于对操作知识的讲授,忽视了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思想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局限,部分教师很少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而以教师操作演示为主,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
如此一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受到限制,其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难以得到锻炼。
目前,小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综合性较强,不仅包含物质科学、生物科学,还包含地球与环境科学。
在缺乏实践机会的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复杂抽象的知识,难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热情,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缺乏互动性目前,我国各地区小学课堂设备虽然呈越来越完善的趋势,但是城乡学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部分农村小学受教学环境限制,尚未配备充足的教学设备,导致教师只能通过单纯讲解教材来传授知识,不能借助先进的设备和学生开展良好的互动,这不仅难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直观形象地呈现一些相对复杂的知识。
部分科学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在教授学科知识时,无法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讲解。
部分教师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维持课堂纪律上,对学生相对严厉,导致师生关系比较紧张,课堂互动不足,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缺乏创新性信息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相结合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部分教师对微视频的运用存在误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认为微视频教学就是将网络上的视频资源下载下来,而后在实验课堂上播放,欠缺对视频资源内容和作用的分析;二是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微视频,将实验课堂的全部知识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三是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习惯运用现有视频资源,没有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对微视频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导致微视频的教学价值尚未发挥出来。
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精选教育文档
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妙用一、课堂教学向课前转移,提高课堂效率以往,我们在新课教学之前,都会让学生回家对新课进行预习,由于学生学习或认知能力不足,造成学习没有针对性、目的性,更没有深层次的思考。
而微课程能够改变这种家庭学习的缺陷。
微视频都是由任课老师制作,是针对下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课堂当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样就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家的学习更加明确。
再加上与微视频相对应的学习单,学生的学习也就更具实效性了。
所以说,课堂教学向课前转移,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在课前观看老师针对教学重难点而制作的微视频,并完成与微视频相对应的学习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不断使学生深入学习,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还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改变了以往粗糙的预习要求。
比如,我在教学《清平乐 ?村居》一课时,微视频与学习单的使用让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能够自主地达到了会读这首词、读懂这首词的目标。
而在课堂上,老师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互相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自主学习的目标,帮助小组同学弄清楚他们不懂的问题,实现学生检查学生、学生教会学生的目的。
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课堂效率,更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针对课堂教学重难点,满足学习需要微视频是针对于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而制作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或者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学习单之后,肯定还有一些疑问、难点,甚至是对有些问题根本就不会。
那么老师在课堂上所要解决的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而不是学生会的,老师在课堂上重复地讲,这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浪费学生的生命。
在《七律 ?长征》一课的微视频中,我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作为解读重点,“暖”与“寒”的对比描写,“为什么是暖?”“为什么又是寒?”所要表达作者毛泽东怎样的情感呢?在微视频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从写法上学习了这首诗,又从作者的情感角度赏析了这首诗,解决他们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微课在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微课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在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以及方便学生观看。
在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中,微课也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一、排除学科限制在一年级的科学课程中,学生接触到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简单的科学概念如天气、物体、生长等。
但是,很多小学老师并非都具有扎实的科学背景,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微课的出现可以为老师提供很好的帮助,让老师能够通过观看所制作的微课来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从而较好的排除了学科限制。
二、增强视觉训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年龄较小,而年龄较小的学生大多数还缺乏一定的视觉认识能力。
因此,制作一些简单生动的微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说,制作一段关于天气变化的微课,可以利用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提高他们的视觉训练能力。
三、提高学习兴趣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学习兴趣的影响。
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
而微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接触科学知识,如声音、图片、视频等,从而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观察、探索和发现的体验,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提高交互性在一般教学环节中,老师主张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动交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或举手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但是,现实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时候老师并不可能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互动,而微课的形式则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追寻新知的同时也能展现他们自己的观点,提高交互性。
五、丰富课堂内容微课程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并能面对学科限制,同时,也可以通过丰富的展示形式,帮助教师更好的精选授课内容,从而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观察、探索和发现机会。
综上所述,微课对于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实践探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实践探究1. 增强学习兴趣:微视频能够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习植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辅助教师讲解:微视频可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帮助教师更加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和解释复杂的概念和现象。
在学习火种传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视频展示火种传递的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火的传递原理。
3. 提供实验示范:微视频可以模拟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实验示范,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条件所带来的困难。
在学习溶解现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微视频展示溶解的实际过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溶解的过程和条件。
1. 效果2. 问题微视频的制作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制作微视频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技术问题和时间压力。
微视频的应用需要配备适当的设备和网络,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备可能存在差异。
微视频的时长和内容选择也需要教师仔细把握,避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
三、有效应对微视频应用中的问题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微视频制作和应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技术和应用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2. 优化设备和网络条件: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学设备和网络的投入,提供更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保证微视频的制作和应用顺利进行。
3. 合理安排微视频的时长和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微视频的时长和内容,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视频”以直观形象、动态逼真等优势成为最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
本文从课堂出发,分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视频的几种典型的类型,指出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应能起到助学作用,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
本人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指出能促进学生思考的微视频,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微视频;能力发展;思维发展;助学课堂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30-0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育手段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整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中,“微视频”以直观形象、动态逼真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成为最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录像片段、三维动画等。
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学习知识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动手实践的操作平台。
观察科学课堂中使用微视频的案例,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师都使用微视频来达到某一教学目标。
然而,教师在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时,往往呈现以下几种:1.“告知型”微视频这种类型的视频将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探究而获得学习的内容,直接在视频里全盘出示,直接告知学生科学概念,而缺乏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阻碍学生探究学习的产生。
比如四季的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等视频。
比如,教师在执教《空气和水》单元时,会把地球上空气或水的资料做成微视频以讲解、介绍的形式出示。
2.“拓展型”微视频。
这种类型的微视频属于课堂所学知识的延伸,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补充。
比如,月相变化的原因在课堂学习中是略过不深入探究的,但有老师将此视频给学生学习,作为本课内容的拓展和补充。
这些类型的微视频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其作用。
目前,微视频在知识讲解方面比较突出,但是用微视频教学却难以呈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与碰撞、互动与分享、预设与生成等部分,难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那么,如何运用微视频真正有效地助学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呢?一、“镜头”聚焦,促能力发展1.聚焦实验,提高操作能力小学科学是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的学科,其中科学实验的规范性对实验的成败、特别是科学概念的建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岛版小学科学《雨量器的制作》微视频使用观课报告
《雨量器的制作》微视频使用观课报告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欲望,让孩子动脑动手,在感受和体验中进行科学探究。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堂,谈点体会。
一、播放微视频,对接生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课堂伊始,我先给学生们观看降水的图片。
使学生回忆起和本节课有关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借机抛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我们怎样判断降水量的多少?”
二、播放微视屏使操作更加的具体形象。
根据往年的经验,做雨量器并不复杂,并且课本中也配有图片,试图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清楚雨量器的制作过程。
但是每到这里学生的思路总会打断所有的语言就乱做一团,不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做雨量器的过程。
这次播放了视频,通过学生的反应和制作的雨量器来看学生都能清楚的知道怎样操作。
说明微视频的使用要比传统的上课讲解更加的具体形象。
总之微视频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语言更加的具挺形象,更符合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所以学生的参与率明显的提高!微视频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小学科学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张栋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材教学》
【年(卷),期】2024()1
【摘要】在信息技术不断融入教育教学实践的背景下,微视频资源逐渐成为辅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
小学科学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应遵循科学性、适用性、激发性三项原则,采取整合课堂环节、细化探究实践步骤、使复杂知识直观化三条应用策略。
未来,可从优化教学方案、开展系统化建设、搭建立体化平台、打造微视频品牌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小学科学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张栋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视频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视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2.基于录屏技术的视频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
3.基于实训拍摄的视频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
4.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视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5.小学六年级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课制作的心得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微视频教学是新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学短视频的形式展现小学科学知识和教学过程。
通过微视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是某个教学环节,将教学资源有机组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谈谈微视频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微视频是指长度在30秒至20分钟,视频形态多样,内容广泛,涵盖纪录片、小电影、视频剪辑、短片、广告片断等,可通过手机、、、摄像头、4、等多种视频终端录制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
把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将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微视频,使其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使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更加清晰,学生对科学概念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课外科学知识的拓展延伸。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都大有好处。
一、微视频让演示实验呈现得更清晰小学科学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能否亲身参与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的实验更有效,熟练掌握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教师的演示和步骤指导就尤其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效果不佳,如所教班级人数较多,坐在后面的学生距离讲台较远,对操作步骤看不清楚;或者是操作器材体积太小,看不清器材上的刻度
等等,这样的演示效果就大打折扣,不能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
这时,如果能提前录制把教师的演示实验用微视频的方式呈现,就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教学盐和水的分离演示实验里,学生对酒精灯的使用及在盐的提炼时,加热到什么程度里才可以把酒精灯撤离,坐在后面的学生就会看得不清楚,如果把演示步骤近距离拍摄下来,再以视频的形式放出来,全班的学生都会很清楚地看到每个细节,老师还可以适时补充说明。
又比如,在学习温度计的结构和使用、天平的结构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使用时,也可以用录像机把实验器材拍摄放大,便于清楚看到测量仪器的结构和刻度值,利于学生正确读数。
接着在微视频中分步骤、有条理地讲解操作步骤,全班学生都能详细、全面地观察到老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的方法等,提高了实验可见度,增强了实验效果。
在小学科学课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一些实验操作,都可以用微视频的形式,嵌入到教学过程中,达到理想效果。
二、微视频让科学概念知识更形象科学教学中除了科学实验获得的知识外,教材也有很多概念性的科学知识。
如果以教学微视频的呈现,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六年级下册《杠杆》一课中,对支点、阻力点和用力点这几个科学概念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在微视频中,以实物、图片、画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