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视角下的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研究

合集下载

海上搜救与救援分析与措施探讨

海上搜救与救援分析与措施探讨

海上搜救与救援分析与措施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海洋运输的迅速发展,船舶航行密度不断增加,相应的船舶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加,海洋救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海洋航行中,船舶航行的特殊情况使其在发生意外事件时难以进行有效的救援,而复杂多变的海洋状况又会对救援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由于海上环境的恶劣,救援工作很困难,常常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进行搜索,因此造成了大量的人员死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救援装备、人员素质、配合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不良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当前救援工作的开展。

本文将就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提高救援工作的效能和减少灾害发生造成的严重损失。

关键词:海上搜救、救援分析、措施策略前言:海洋救援是一种以降低生命、财产损害、以挽救海洋经济发展为宗旨的社会性活动。

但是,在海上救援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救援工作的效果难以通过人力来进行有效的管控,以此达到目的。

这是因为海洋存在着各种复杂且多变的状况,这些不良的状况会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在救护期间,还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如果不能保证搜救的效果,很容易出现更多的伤亡。

为此,必须加强对海洋救援的投资,提高海洋救援工作的整体效能,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海上搜救工作存在的现状问题事实上,按照其工作任务划分,可以分为海洋搜索和海洋救援。

海上搜索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准确的对出现事故船、遭遇事故的人数等基本资料进行核实的工作,而海上救援是对遇难人员、船只、财物进行救援的一种工作形式。

从过去的救援经验来看,救援设备的先进和工作人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到搜救的工作效率。

从国外开展的海上搜救工作来分析,由于其装备和装备比较齐全,而且救护队伍的工作能力也比较强。

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能有效地减少救援和救援的耗时,提高救援工作的成功率,然而根据目前国内海洋救援工作的状况,无论是装备、装备还是人力配备,都与世界先进国家有很大的距离。

应急技术与管理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研究

应急技术与管理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研究

应急技术与管理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海上搜救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面对突发海上事故,如何高效地进行搜救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应急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则能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组织管理,使海上搜救工作更加科学和安全。

本文旨在研究应急技术与管理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海上搜救工作的重要性。

一、海上搜救概述和挑战海上搜救是指在海上发生紧急情况时,对遇险船舶及其人员进行搜救的行动。

海域广阔、海况复杂、目标难以确认等特点给海上搜救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同时,时间紧迫、人员安全、资源有限等问题也对搜救工作提出了高要求。

因此,不能简单依赖人工经验和个体的努力,而需要应急技术与管理的有力支持。

二、应急技术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应急技术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船舶定位和导航技术海上搜救的第一步是确定遇险船舶的位置,而现代船舶定位和导航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如GPS、GLONASS等,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帮助搜救人员准确锁定目标,为后续的搜救行动提供基础数据。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海上遇险船舶的影像信息,从而帮助搜救人员更好地了解搜救目标。

通过红外探测和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检测船只的热量分布、油污等信息,从而判断是否有人员遇险或燃料泄漏。

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全面的视角,辅助搜救行动的决策和展开。

3.通信技术海上搜救需要实时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而现代通信技术能够提供稳定、快速的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等技术能够保持搜救人员和遇险船舶之间的实时沟通,对于遇险人员的安全和搜救行动的协调至关重要。

三、应急管理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应急管理在海上搜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和资源协调两方面:1.组织管理海上搜救行动需要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应急管理的机制和方法能够帮助搜救指挥部门合理组织人力和物力资源,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搜救行动的高效、科学进行。

国内外海上搜救体系比较分析

国内外海上搜救体系比较分析
门内设立搜救协调中心,协调海上救助工作。 1.5 德国和澳大利亚,搜救协调中心的设置比较特殊。德国搜救协调中
心是设在作为民间机构的德国救生艇协会;澳大利亚的搜救中心设在海
事局,海事局不设分支机构也不拥有任何搜救力量,搜救中心也不设分 中心。
2、搜救力量的发展模式
2.1 发展政府和军队搜救力量 -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加强海事和海上防卫装备的建设,这些公务船、 舰艇和飞行器是海上搜救的主要力量; 2.2 政府购买私人搜救力量 - 欧洲许多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搜救机构主要通过租用私营飞
2004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我国海上搜 救应急工作的实际,交通部开展《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的编制工作,该预案于2005年5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并由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 害,新的形势为我们的应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国务 院同意,2009年3月9日,修订后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 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
1、美国
管 第一区 第五区 第七区 第八区 第九区 第十一区 第十三区 第十四区 第十七区 区 地区 大西洋 大西洋 大西洋 大西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太平洋 太平洋 太平洋 指挥部所在地 波士顿, 马萨诸塞州 朴茨茅斯, 维吉尼亚州 迈阿密, 佛罗里达州 新奥尔良, 路易斯安那 克里夫兰, 俄亥俄州 阿拉米达, 加利福尼亚州 西雅图, 华盛顿州 檀香山, 夏威夷州 朱诺, 阿拉斯加州 责任区域 新英格兰州、纽约、新泽西州北部 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南部、德拉瓦州、马 里兰、维吉尼亚和北卡罗莱那州 南卡罗莱那州、格鲁吉亚州和佛罗里达东部 美国的内陆水域 大湖区 加利福尼亚州、亚历桑那州、内华达州和犹他 州 奥勒冈州、华盛顿、爱达荷和怀俄明州 夏威夷 阿拉斯加州

海事应急管理制度

海事应急管理制度

海事应急管理制度一、引言海事应急管理是指针对海上突发事件或灾难,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做出有效应对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制度。

在海事领域,应急管理十分重要,因为海上环境复杂多变,船舶、港口和海域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对环境、财产和人员安全都会造成损害。

因此,建立健全的海事应急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海上安全和防范海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海事应急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海事应急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帮助。

二、海事应急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 海上环境的复杂性海上的环境非常复杂,涉及到船舶、港口、海域等多个方面。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天气、海况、船舶自身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而港口则是船舶进出港必经之地,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船舶进出,一旦出现事故,将会对港口周边的人员和设施造成威胁。

同时,海域中还存在着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作业和航行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也会对海上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海上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海事应急管理制度必不可少。

2. 海事事故可能带来的损失海事事故可能会对环境、财产和人员安全造成损害。

一旦发生油污染、货物丢失或者人员伤亡等事故,将对海域和周边地区的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导致长期的生态破坏。

同时,海事事故还可能导致巨额的财产损失,例如船舶、港口和货物的损失都可能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更为重要的是,海事事故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给家属造成不可挽回的痛苦。

因此,建立健全的海事应急管理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海事事故带来的损失。

3. 国际海事安全要求国际社会对海事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对海事安全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例如,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和规范,要求各国建立健全的海事应急管理制度,并对船舶和港口进行严格管理。

因此,建立健全的海事应急管理制度不仅是保障国内海事安全的需要,也是满足国际社会对海事安全的要求的需要。

我国海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考

我国海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考

我国海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考
第一段:海上搜救应急事件的发生及我国面临的挑战
海上搜救应急事件,是指当船只、航空器、人员等在海上发生意外、灾难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救助、抢救的应急事件。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迅速增长,航行在海上的船只和航空器数量也在大幅度增长,同时,跨国贸易、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活动也导致海上航行人数大幅攀升。

为了确保海上人员的安全,针对这些海上搜救应急事件,我国面临着设立和完善海上搜救应急体系的挑战。

第二段:为完善我国海上搜救应急体系提出的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海上搜救应急体系的投资力度。

对于海上搜救应急体系,要建立统一的标准。

为此,我国要加大投入,改善海上搜救设施,提高搜救设备的质量和功能;招募和培训更多的搜救专业人才,使其具备正确的知识和技能;调整海上搜救执法机构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搜救计划机制。

为确保海上搜救应急体系能够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完善的搜救计划机制,推行搜救计划的编写、审核、执行和监督等程序,使搜救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第三段:加强海上搜救应急体系文化建设
另外,还要强化海上搜救应急体系的文化建设。

海上应急救援调研报告

海上应急救援调研报告

海上应急救援调研报告海上应急救援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海上应急救援是指在海上发生突发事件或灾难时进行的紧急救援行动。

近年来,随着海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事故频发,海上应急救援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提升海上应急救援能力,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海上应急救援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内容1. 海上应急救援体系概况:了解中国海上应急救援体系的构成、职责分工、协同机制等情况。

2.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调研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处置流程等。

3. 救援力量及装备:了解海上救援队伍和装备现状,包括人员编制、培训水平,救援船艇、设备等。

4. 国际合作:调研国际海上应急救援机构和合作情况,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通过搜集相关文献、报告、政策法规等,了解海上应急救援的基本情况。

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海上应急救援基地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救援队伍、装备的情况。

3. 专家访谈:与海上救援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海上应急救援工作的见解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 海上应急救援体系构建较为完善,但协同机制不够顺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有待加强。

2.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应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

3. 救援力量和装备方面,虽然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短板。

海上救援队伍需要加强专业化培训,装备方面需要不断更新换代。

4. 国际合作方面,合作水平较高,与国际海上救援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但在共同演练和信息共享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五、调研建议1. 完善海上应急救援协同机制,建立更加高效的指挥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

2. 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更好的救援装备和设备。

3. 加强与国际海上救援机构的合作,增加共同演练的频率,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4.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前做好预案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效率。

浅谈美国海上搜救体系和装备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浅谈美国海上搜救体系和装备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百科论丛浅谈美国海上搜救体系和装备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陈军民 杨银奇 浙江海事局 浙江杭州 310000【摘 要】文中介绍了美国海上搜救体系和装备情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提高我国海上搜救能力的一些设想和对策。

【关键词】美国 海上 搜救 对策一、美国海上搜救体系的模式美国海上搜救机构由国家搜救委员会(N S A R C)和美国海岸警卫队(U S C G)二级体系组成。

国家搜救委员会不承担实际搜救事务,主要负责制定美国国家搜救政策、协调国家各联邦机构的搜救事务,美国《国家搜救计划》将搜救责任区域分海上搜救区域和内河两类。

美国海岸警卫队是海上搜救政策的实施机构,负责海上搜救的协调指挥。

美国的海上搜救体系通过分级来实施的,美国海岸警卫队制定了“海事搜救搜救政策(M S A P)”,搜救任务协调中心(S M C)首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依据遇险位置、气象条件、海况、遇险人员状况、遇险船舶状况和潜在危险等相关标准,将搜救事件的级别分为:不确定状态、警戒状态和危难状态三个等级。

此后,随着事态的发展,搜救任务协调员将搜救事件重新进行分级,并对搜救反应行动作出相应的调整,搜救任务协调中心在对搜救事件分级完成后,会根据搜救事件的等级采取相应的搜救协调行动,并根据事件的等级、范围,由协调中心决定商业搜救公司等社会资源是否参与救援行动。

二、美国海上搜救的目标美国海岸警卫队的搜救范围为海岸线外200海里以内海域,重点是距海岸线25海里以内海域。

在海岸警卫队管辖水域内,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经常出事地点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最大限度地挽救海上人员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将易出事地点应该注意的事项编成册子,将各个海域的天气、风浪、冰山等情况通过广播、网络、媒体等通告公众,使得将要通过这些海域的船只提前做好准备。

因此,海岸警卫队的搜救公众既有积极预防的一面,也有事故后积极搜救的一面。

以下是美国海岸警卫队最近几年的搜救情况:2001~2006年美国海岸警卫队搜救情况年度发生险情次数搜救行动次数获救人数遇难人数U S C G收到通知后U S C G收到通知前总计200139,45759,0154,010********* 200236,76354,6093,661236399635 200331,56236,4715,104246409655 200432,51133,1076,530183502685 200529,78529,8416,294129521650 200628,28829,0474,403207452659三、美国海上搜救力量配备的基本情况1.空中搜救力量的基本情况。

基于DEMATEL-ANP 的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DEMATEL-ANP 的水上大规模人命救助能力评价研究
Marine Technology 航海技术
基于 DEMATEL-ANP 的水上大规模人命 救助能力评价研究
张晓雷 1 隋忠义 2 (1.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上海 200090;2.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水上大规模救助关系到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水上人命安全的重要防线。国际海事组织将大规模救 助行动定义为需要对大量遇险人员做出快速反应的行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搜救力量已经满足不了救助行动。 文章基于 DEMATEL—ANP 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上大规模救助能力的评价方法,利用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 室技术(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计算评价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将 DEMATEL 与网络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P) 方法相结合,利用 ANP 方法获得评价指标的权重, 消除了 DEMATEL 方法将各评价指标权重视为相同的弊端。通过建立基于 DEMATEL—ANP 与模糊综合评价方 法的上大规模救助能力评价模型,从评价指标 ANP 权重排序、混合权重的评价指标关联度排序以及因果图等三 个方面寻找影响大规模救助能力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水上大规模救助能力提供分析依据。 关键词:大规模人命救助;决策实验和评价实验室技术;网络分析法;混合权重
参考文献 [1] 庄瑜 . 引航员登离轮的安全风险及对策 [J]. 舶物资与市场, 2019(6):75-76+79.
[2] 李佑兴、邱勇 . 长江口深水航道大风浪作业区引航员登离 轮的操作方法 [J]. 港口经济,2015(1):59-61. [3] 周弘文 . 引航创新工作室 . 上海港引航操纵汇编 [Z]. 上海 港引航站 ,2018.

我国深远海搜救体系建设问题探析

我国深远海搜救体系建设问题探析

我国深远海搜救体系建设问题探析摘要:本文梳理总结了不同行业对于深远海的定义范围,从组织架构、规划布局、搜救能力、科研创新、区域合作等5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深远海搜救体系建设的现状,并立足当前短板弱项,着眼长远建设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关键词:深远海搜救体系引言深远海搜救体系建设是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履行国际搜救公约的重要内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洋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海空兵力作战领域的延伸拓展,加快我国深远海搜救能力建设已成为支撑国家安全、推动科技进步、建设远洋海军的紧迫课题与必然要求。

我国具备深远海搜救能力的机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和海军,其中交通运输部作为海上搜救责任部门,专业致力于应急搜救工作的研究和建设;自然资源部基于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的需求,研发制造了一定规模的声光学海底测绘装备和潜水器;海军基于援潜救生的需要,具备了一定深度的救援能力,并且在饱和潜水试验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

1深远海的定义范围不同的行业领域对于深远海的定义范围有着不同的标准,目前并没有统一界定,通常由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做出界定。

1.1 深海的定义范围从地球科学角度,200米~1000米水深范围被称为海洋光层,1000米~4000米水深范围被称为深海,超过4000米水深被称为深海洋槽;从海洋资源开发角度,我国定义为300米以深的海域,欧美国家则定义为500米以深的海域;从海军作战角度,我国定义为300米以深的海域,美军则定义为900米以深的海域;从海上搜救角度,定义为300米以深的海域。

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面积分别为7.7万、38万、77万、350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分别为85米、140米、2717米和5576米,300米以深的海域主要集中在东海和南海。

1.2 远海的定义范围从航区划分角度,我国定义为渤海、黄海及东海离岸200海里以远,南海离岸120海里以远(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东南岸50海里以远)超过Ⅱ类航区以外的海域;从海洋资源开发角度,定义为离岸200海里以远海域;从海军作战角度,定义为沿海离岸600海里以远的海域;从海上搜救角度,定义为沿海离岸100海里以远的海域,主要依据我国沿海救助基地的救助能力而定。

我国海上搜救情况浅析

我国海上搜救情况浅析
关键 词 : 海上搜救
1 中国海上 搜救 工作 的历史 沿革
2 1 中 国海 上搜 救现 有体 系 . 我 国海 上搜救 工作 , 由国务 院相关部 委、 队有 军 关部 门组成 的 “ 国家 海上 搜 救 部 级 联席 会 议 ” 负责 协调 , 其办 事 机 构 为 中 国海 上搜 救 中心 ( h r T eMa— l
由国家参加 的一种国际协作 。17 99年 4月政府问 国际海事协商组织在汉堡会议上通过了《9 9 国 17 年 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 从而使各 国救助机构与救 , 援 的船 舶有 了共 同遵 守 的行 动准 则 和实施 搜救 的具 体程序。 17 93年 , 为使 在 我 国沿 海 遇 险 的人 员 、 船舶 得 到及时的救助 , 国务院、 中央军委成立了全国海上安 全指挥部, 其办事机构设在交通部 。全国海上安全 指挥部主要负责统一部署和指挥海上船舶防台风 , 防止船 舶污染海 域 , 以及 海难 救助 工作 。
我 国海上搜救情况浅析
王焕
5 9
我 国海 上 搜 救情 况 浅 析
王 焕
( 中国航 海 图书 出版社 天津 30 5 ) 04 0

要: 文章通过对我 国海上搜救工作发展历 史的回顾和现状的分析 , 以及对国外海上
安全 借鉴 发展
搜救体制 的介 绍 , 阐明我 国搜救 工作 e t f hn ) 主要 负责 海 i Sac me ec eC ne o ia , r C
海上搜 救 ( aim erhadrsu ) m riesac n ce 是使用 营 t e 救 队伍 和设备 寻找 和 营 救海 上 遇 难人 员 的活 动 , 是
门和军 队配合 “ 国海 上 搜 救 中心 ” 好 海 上 搜 救 中 做 工作 。 20 05年 , 为加 强我 国应对 海 上 突 发事 件应 急 工

加强我国海上大数据搜救指挥控制能力的思考

加强我国海上大数据搜救指挥控制能力的思考

加强我国海上大数据搜救指挥控制能力的思考摘要:针对现海上搜救指挥控制系统发展需要及当前海上搜索救援面临的问题,文章结合来海上大数据指挥发展趋势,从应急预案智能化、建设云交互平台的应急管理机制、升级救援资源,更新救援队伍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海上大数据搜救指挥控制能力的应对措施,为提升我国海上指挥能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海上搜救大数据指挥控制能力建设1.引言大数据是人类活动以互联网的发展创新至现今阶段的时代特征,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

在指挥控制领域,21世纪初美国海外作战中心和国土防卫部门已经开始聚焦于核心大数据中心。

随着网络电磁空间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电空间权和制信息权将上升为世界海洋行动和军事行动的主要竞争领域。

我国海上搜救仍处于发展阶段,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

作为一个应用于海上搜救的关键技术,大数据与将越来越多的作用于决策与指挥控制方面。

通过对于大数据指挥控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针对海上应急搜救发展难点提出相关对策,来为未来海上搜救发展提供依据。

2.大数据指挥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2.1大数据将成为指挥控制与决策的主体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将越来越多的决定作战与救援行动的成败。

数据的数量与质量、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数据主导的决策能力将是决定作战行动的关键和核心要素[7]。

客观世界的大数据将成为指挥与控制决策的主体。

2.2 真正的智能化指挥与控制智能化作战是高阶段的信息化作战。

智能化指挥控制对指挥与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智能技术的自主分析、自主协调需求。

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

大数据赋予了互联网以智商,这才使得互联网的作用从简单的数据交流和信息传递,上升到了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智能信息融合[8]。

在将来,建立不同作战环境件的数据共享为基础的自主式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根据专家知识形成可供人工干预的决策、计划和对策;能够进行智能计算、智能指挥、快速推演,预估计作战行动和结果,在推演和评估的基础上形成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摘要】海上搜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而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引入为海上搜救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首先对当前海上搜救技术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系统架构设计部分,我们介绍了一个完整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设计方案。

关键技术及算法应用部分提供了系统所需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结论部分验证了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整篇文章将为海上搜救工作提供更加高效、快速、准确的技术支持,为搜救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构建、应用、技术、系统架构、算法、案例分析、有效性验证、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 引言1.1 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集成应用系统,旨在提高海上搜救行动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整合先进的传感技术、数据处理算法和决策支持系统,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能够实现更快速、更精准地确定遇险船舶的位置,有效指导搜救人员展开救援行动。

在海上搜救工作中,时间是生命,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导致搜救行动的失败。

传统的海上搜救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判断和排查,存在着信息获取不及时、准确性不高和反应速度慢等问题。

而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这些不足,提高搜救行动的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为海上搜救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海上搜救行动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为保障海上人员生命安全和航行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海上搜救技术现状分析海上搜救技术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海上搜救行动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上搜救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目前,海上搜救技术主要包括卫星通信、遥感技术、自动识别系统、潜水器等多种技术手段。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一、前言海上搜救是指在海上发生遭遇险情或事故时,及时展开救援行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紧急措施。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是国家根据国际法和相关国际公约,结合本国特点,制定的一套针对海上搜救应急的操作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各级搜救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海上搜救行动。

本文将从应急预案的制定背景、基本原则、组织结构和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制定背景海上搜救是具有国际性质的救灾活动,涉及国境线以外的海域,因此需要通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来提高搜救工作效能。

中国是联合国海上搜救协调机构(IMO)的成员国之一,根据其要求,我国需要制定一套符合标准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搜救机构进行合作和协调。

另外,中国自身的海上搜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上活动的增多,使得海上搜救的需求和难度都在不断提高。

因此,制定一套规范、科学、高效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十分必要。

三、基本原则1. 生命至上:保障被救助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海上搜救工作的首要任务,一切行动都应围绕此目标展开。

2. 协同合作:与相关管理部门、救援机构以及国际搜救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应对海上搜救事件,提高搜救能力。

3. 快速行动:海上搜救是一项时间紧迫的任务,各级搜救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迅速行动,精确判断,及时救援。

4. 规范流程:制定和执行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确保海上搜救行动有序进行。

5. 公开透明:加强对海上搜救工作的宣传和信息共享,提高社会公众对搜救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四、组织结构1. 国家海上搜救指挥部:由国家海洋局牵头组建,承担全国范围内的海上搜救指挥与协调工作。

2. 前沿搜救基地:设立在主要海上交通要冲附近,负责前沿海域的搜救行动,并向国家海上搜救指挥部提供情报和数据支持。

3. 地方海上搜救中心:由沿海省级政府设立,负责本地区海上搜救行动的组织和协调。

4. 监督部门:负责对各级搜救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搜救行动的质量和效果。

提升我国海上搜救能力建议

提升我国海上搜救能力建议
《 9 4年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17
国际民航 组织缔约 国在其领土之 内和公海上的搜寻与援救服务的设立 、 维持和运 主要 目的是为 了迅速找到和援救航 空器事故的幸存者

17 94

O 5 2 1
O —5 52

每一缔约 国确保 对其所 负责 的搜救 责任 区作 出遇 险通信和协调 的必要 安排及每 缔约 国向 I MO提供该 国搜救设施 、 划以及 随后 任何 变化的信息等要求 计
公 约要 求 履 约 概 况
具 备 海 上 搜 救 法律 框 架
未形 成 完善 的 法律 框 架
( ) 上 搜 救 中远 期 规划 有 待 细化 。 国家水 上 7海 《 交 通 安全 监 管 和救 助 系 统 布局 规 划 》由 国家发 展 和 改 革 委员 会 与 原交 通 部 ( 交通 运 输 部 ) 同编 制 , 现 共 是 建 国 以来 第 一部 国家级水 上 交通 安全 监 管 和救 助 系统 的 中长 期 规划 。 规 划 对 海上 搜 救 力量 的 中长 该
视。
上 述 公 约 以及 根 据公 约 要 求制 定 的手册 、 定 协 书 等对缔 约 国的海 上搜 救工 作 在组 织 、 管理 、 施 和 实 国际合 作等 方 面提 出 如下要 求 :1构建 海 上搜 救法 () 律 框架 ; 2 有 指 定 的 负责 机 构 ; 3 能组 织 现 有 资 () () 源 ;4 充 足 的搜救 力量 ;5完 善 的通信 设 施 ;6较 () () ()
国际合作提供指导。 其海上部分取代 17 年《 9 1 商船 主 , 船 型 、 度 、 风 浪 等 性 能 上难 以满 足 快 速反 在 速 抗 搜寻和救助手册 》 17 年 《 和 98 国际海事组织搜寻和 应 的要求 , 专用救助船和救助飞机 的数量也远不 能 救助 手 册 》 。 满 足 快 速 救 助 的需 要 。军 队力 量 虽 具 备 快 速 到达 ( ) 国际海事组织搜寻和救助手册 》 该手册 出事 海 域 的能 力 ,但 是 协 调 制 度有 待 进 一 步 完 善 ; 2《 协助 各 国政 府执 行海 上搜 救 国 际公 约及 公海 搜救 义 政 府 公 务 搜 救 船舶 的速 度 、 风浪 级 别 均 不 能 达 到 抗

我国南海海上搜救责任区现状及成因研究

我国南海海上搜救责任区现状及成因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刳l我网和新加坡海上搜救责任I ( 一卜闫;绿:新』J¨坡;黄: 替
16: Ⅲ
(二 )历 史 成 因 在 1979年 国际 海上 搜寻 救助 公 约 签订后 ,国 际 海 事 组 织 从1 985年 开始 着 手依 照该 公约 划定 各 国海 上 搜 救 责 任 区 域 ,地 球 广 阔 的海 洋 被 划 分为 13个 海 上 搜 救责 任 区 。在 1986年 国 际海 事 组 织召开 的亚太 地 区 海 上 搜 救 大 会上 ,形 成 了上 述 决 议 。综 合 当时形 势 ,形成 该 决议 的背 景 分析如 下 (1)我 国 和 新加 坡 是 南海 周 边 国 家仅有 的 两个 加 入 该 公 约 的 国 家 ; (2)周 边 国 家 政 治 环 境 菲 律 宾 在 1946年 独 立 后 ,于1971年斐 迪 南·马科 斯 开始 独 裁 统治 ,1986年 亚 太地 区海 上 搜 救 大 会 召开 时 ,其 国内正 在 进 行 总统 选 举 ,马科 斯虽 当选 总统 ,但 因选举 舞 弊导 致群 众 大规 模 抗 议 而被 迫 流亡 美 国 :越 南 1 976年 统 一后 ,其 扩张 思 想一度 膨 胀 ,入侵 柬埔 寨 ,派兵 控 制 老挝 ,侵 占我 国边 境 领 土 ,逼 迫 我国 发动 对越 自卫反 击战 ,1986年 ,越 共 领 导人 黎 笋离 世,越 南 开始 实行 改 革开 放 ,对外调 整 与 我国 及东 盟邻 国 的关 系:与菲 律宾 、越 南不 同 的是新 加 坡 在 1965年 建 国后 ,积 极 寻求 国 际 承 认 ,当年就 加 入 联 合 国 ,并 加 入 英联 邦 ,与 英 美 等 航 运 大 国保 持 着 较 好 的 关 系,在经 济上也 快速 发 展 ,成 为东 南亚 重要 的 金 融 和 转 口贸易 中心。 (3)西贡 (现称 “胡志 明 ”)飞行 情 报 区丧 失 服务 能力 。按 照 国际 民航 组 织 对 飞越 南海 地 区所 需 航 管服 务 的安 排 ,受 美国影 Ⅱ向(越南 和菲 律 宾都 曾是 美 国殖 民 地 ),我 国南海 大部 分水 域 被 划分 为越南 西 贡和 菲律 宾 马尼拉 飞行 情 报 区 。但 随 着 1975年越 南 抗 美救 国战争 胜 利 后 美军 的撤 出,西 贡 飞行 情 报 区 由于 缺 乏航 路 雷 达 及 通信 设 施等 服 务 装 备 ,飞 行 情 报 服 务 能 力 全面 丧 失。国 际 民航 组 织 便 将西 贡 飞行 情 报 区 的飞行 服 务业 务 分 别授权 香港 、新加 坡 及菲 律 宾管 辖。 在 这 三 方面 因素 的综合 影响 下 ,在 1 986年 划定 海 上搜 救责 任 区时 ,菲 越 无力亦无 心关心南 海海 上搜 救责 任 区 的划 分,两 国仅 分别 委 托 一名 驻 日外 交官 参 会 ,而 我 国政 府 高度 重 视 ,派 遣 由交通 部 和 外交 部 联 合 组 成 的代 表 团 队 ,并 充 分利 用香 港 民航 处 为 南海 广 大 海 域 提 供 飞行 情 报 服务 的优 势 ,力争 把南 海 水 域 尽 量 多地 纳 入 我 国海 上搜 救 责 任 区。但 英 美 等 国 不能 坐视 我 国

海洋管理学 第十章 海洋危机管理

海洋管理学  第十章  海洋危机管理

第十章:海洋危机管理第十章海洋危机管理Marine Management海洋管理学概念:海洋危机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概念海洋危机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发生在海洋领域内并对海洋权益、海洋产业、海洋环境以及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种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公共危机事件是指一种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和共同利益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

有关涉及城市问题的公共危机有关涉及农村问题的有关涉及城市问题的有关涉及宗教问题的有关涉及生态问题的有关涉及卫生问题的有关涉及海洋问题的爆发突发性,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价值中立性可能带来解决问题的契机也可能造成更严重价值中立性,可能带来解决问题的契机,也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责任承担刑决策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与妥善处理责任承担刑,决策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与妥善处理第节海洋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第一节洋危机特点分析一、海洋危机的特点分析(一)危机发生几率高密集的人口和频繁的海洋经济活动,一方面加剧了密集的人口和频繁的海洋经济活动方面加剧了海洋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危机的损失损失。

(二)危机影响范围广一个海域发生危机,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三)危机持续时间长1.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危机因素一旦进入海洋很难再转移出去,只能由海进入海洋很难再转移出去只能由海洋本身来消解。

2.海洋危机的衍生性高。

(四)危机防治难度大三、海洋危机的分类研究(一)按起因分类引发海洋危机的起因不同,可以分为:人为的海洋危机和非人为的(自然)的海洋危机。

(二)按影响范围分类有学者按影响程度将危机分为6个层次:全球和区域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次全球和区域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和个人危机。

(三)按复杂程度分类根据海洋危机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单一型海洋危机和复合型海洋危机。

(四)按照发展速度分类根据海洋危机发展的各阶段,尤其是发生前和发生后的速度,将海洋危机区分发生前和发生后的速度将海洋危机区分为4种类型:1.“快—快”型海洋危机,即海洋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同龙卷风一般,而且危机解决以后不留后患,如一般的海难事故。

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探析

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探析

・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与海上救助体系有关的国际、国内的法规法律初步统计如下:《国际救助公约(1989)》、《日内瓦公海公约(1959)》、《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潜水员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1999)》、《沉船沉物打捞单位资质管理规定(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援救民用航空器规定(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山东省海上搜寻救助工作规定(1994)》、《关于切实加强水上交通险情报告工作的通知(2000)》、《广东省海上搜寻救助工作规定(1996)》、《船舶遇险紧急通信处置细则(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2001)》、《海上救助打捞局船舶调度指挥管理办法(1992)》、《中国船舶报告系统管理规定(试行)(2001)》、《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规则(修正)(199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由于海上搜救工作涉及面广,牵涉不同的部门和社会力量,经常需要陆、海、空协同行动。

而要实现这一点,仅靠上述的法律法规及内部的规定和办法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在此方面单独进行立法,让所有的海上搜救活动,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而目前,我国的搜救水平就受到有关搜救的法律法规不完整、不系统的制约。

如与搜救管理体系较完善的美国相比,该国关于搜寻救助的立法内容周全、层次分明、职责清晰,高层次的有国家搜寻计划、对国际航空和航海联合搜寻手册(IAMSAR )的搜寻补充规定;美国海岸警卫队对搜寻补充规定的手册等,较低层次的有各地区的地方立法等。

应急预案海上灾难通常由船舶遇险、碰撞、海上泄漏、火灾、爆炸、航空器坠落,甚至由恐怖和海盗的袭击所造成,救助内容涉及人命、财产和保护海洋环境。

鉴于其复杂性,加之。

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

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

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海上救援是指在海上发生火灾、翻船事故、遭遇恶劣气象等突发情况时,迅速组织实施的救援活动。

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海上救援也愈加重要。

然而,由于海上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海上救援工作充满了各种潜在风险。

为此,建立和完善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首先,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预防事故发生。

海上救援是在突发情况下进行的,时间紧迫,一举一动都可能对救援行动产生重要影响。

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各个救援单位的责任边界,并确保每个单位在救援行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同时,制度还可以规定必要的培训和考核内容,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水平。

只有预防事故,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

海上救援工作时间紧迫,需要各个救援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只有高效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救援工作能够及时展开。

管理制度可以规定各个救援单位的通讯频率和工作流程,让救援行动更加紧密和有序。

此外,制度还可以规定船舶和设备的检修和更新标准,确保救援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救援工作的效能。

再次,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救援人员的安全。

海上救援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面对恶劣的海况和不可预测的情况,救援人员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规定救援人员的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保障措施,提高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水平。

此外,制度还可以规定救援设备的质量要求和定期检测标准,保证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救援行动中人身伤害的风险。

最后,海上救援安全管理制度有助于保护海洋环境。

在进行海上救援行动时,有时可能会发生燃油泄漏、船只失去控制等情况,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规定救援人员在救援行动中对环境的保护要求,规范燃油泄漏和废弃物处理等问题,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进一步损害。

同时,制度还可以规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提升救援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机管理视角下的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我国的海上交通运输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港口建设规模不断扩张,船舶日趋向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发展,海上运输和渔业船舶的数量大幅上升,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各级政府应对海上危机事件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政府所面临的海上危机事件由于现代化带来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正在加剧;另一方面,科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公众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举国体制”的优越性,我国政府部门应对各类海上公共危机事件的信心和能力也与日俱增。

应该说,海上搜救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组成,它是由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应急资源、救援技术、法律制度和绩效评估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来提高应对海上危机事件的能力。

西方学者于较早之前就在结合其本国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展开了有关的理论研究,并构建了适合其本国国情的海上搜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值得我
们学习和借鉴。

但是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传统不同,不同国家因国情的不同而建立了不同的海上搜救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彼此间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所以,我们在研究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时,应在了解掌握海上搜救管理工作相关共性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海上搜救管理工作的实践,探讨
自身的特殊规律并提出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上搜救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海上搜救工作还存在体制不完善、危机处置能力不强、恢复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其中既有受到外部环境威胁的原因,也有政府本身所固有的体制机制原因,既有
长期以来的积弊,也有经济社会转型才引发的近因。

显然,它们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来承担。

本文在搜集、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选取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公共危机管理和战略性治理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等方法,着重从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的“一案三制”入手,在全面梳理了当代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当代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述了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总结与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海上搜救管理体系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
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我国海上搜救管理体系和政策建议,为我国政府构建动
态化、数字化、综合化、专业化、协调化、绩效化、系统化的海上搜救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