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预警管理制度建设
2 我国公共危机 预警 管理 的制度缺 陷分析
现 阶段 ,我 国的 公共危 机预 警主要 表现 在 自然 灾害预 警和 大规 模传 染疾 病预 警两 个方 面 ,实行 临
时专 门机构 管理 的模 式 ,由一个 或者几个 具 体的部
1 问题 的提 出
我 国已经步入 高风 险社 会 。社会 转 型期 的各种 矛盾不 断被激 化 ,加之 自然 环境恶化 加 剧 ,风 险 因 素不 断出现 。从现 实情况 看 ,我 国近 年来 的公 共危 机 事件层 出不 断 ,2 0 03年 的 S S疫情 ,20 AR 0 8年 的 “ 雪 ” 害 、汶 川地震 , 09年 的 H1 I 情 、 冰 灾 20 N 疫 “. 75事件 ” 2 1 的 “ , 00年 王家 岭矿难 ” “ 、 玉树 地 震 ” 等 等 。我 国各种 天灾 人祸不 断 , 己进 入公共 危机 事 件 的高发 时期 。如何 高效 、迅速 、及 时的处 理各类 能力 ,对 于提 高政府 执政 能力 ,促进 经济社 会全 面 健康 发展 ,构建 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具有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笔者所 在 的课题 组于 2 0 0 8年 1 0月— 2 1 4 O 0年
月在 河南 省和 四川 省开展 了大 量 的调查走 访工 作 。 特 别是 ,20 09年 6月份 ,笔 者奔赴 汶川地 震几 个重 灾区进 行 了调研 。 查对 象 以高校 师生 、 区居 民、 调 社 灾 民和 相关 政府 部 门负责人 为主 ,发 放 问卷 共计 1 00 份 , 回收 有效 问卷 9 5 0份 ,有 效 回收 率为 0 2 9 .%。个体 和集 体访 谈 2 52 0余次 ,最终形 成 了完整 合 理 的数据 资料 。调研 结果 具有一 定 的可信度 ,为 课题 研 究提供 了的努 力 。但 同时 ,应 急 管理 工作 中也暴 露 出了诸 多 问题和 薄弱 环节 ,特 别是 在预 警管 理 的制 度 设计上 ,如法 律制度 不 健全 、管 理主体 不 明确 、 应急协 调机 制无序 、 决策执 行 不畅 、 急保 障滞后 、 应
浅谈公共危机下的我国政府的领导力
会 就业、政府公信 力、 现代城 市管理 、 公 共卫 生事件频发 、自然灾害凸显、恐怖 活动肆虐等等。因此 , 在2 1 世 纪的今 天,可以说我们也正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
公共危机频频爆发 ,危机管理顺理成章成为时代和社会赋 予的重要课题 ,也成为政府领导力能否胜任的挑战 。
关键词 : 政府领导力 ;公共危机 ;中国政 府
在关键时期 , 各 自负责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
么, 没有规定 , 随意性很强。当国家受到公 共 危机袭 击时 , 社 会将 处于更 加紊 乱 的状
态。
我国社会 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 伴随着 社会 复杂性 和不确定性的增加 , 公共危机发 生的可能性 也显著提升。政府的相关 部门可
提高政府 的社会平衡能力 , 就要成立危 机管理部 门 , 加强地方政府部 门问的协作。 在 中央和各地方成立系统的危机管理部门 ,
1 .政府建立科学 的危机预警 系统
地方 政府 特别需 要建立完 备 的处置 各 类群体 性事件 的预警体系和协调机制 , 加强 同广 大群众 协作配 合 ,形成 化解矛盾 的合 力, 做到 既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 又坚决维
护社会 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 , 我国地方 上的一 些政府 部 门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初 , 他们 往往看不到公共危机的隐患,盲 目乐观 , 喜 欢 “ 报喜不报忧” 。这充分 反映了我 国地方
综合论坛 2 0 1 4年 1月 ( 中)
浅谈公共危机下的我国政府的领导力
王 树君 (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 3 0 0 0 0)
摘 要: 现代社会向前发展 的同时 变得更加脆弱 ,在 高速发展的背后 ,隐藏着多种公共危机 ,例如能源危机、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 口压力、社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能力是地方政府有效预防和应对危机的前提和基础。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构建与完善主要从增强行者人员的危机意识,完善预警系统,制定科学标准的应急管理预案等方面着手。
标签: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一、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危机信息不予重视,对危机预报反应迟钝。
对于从基层传递来的各种危机信息,可能会出现领导层或危机管理小组不予重视的情况,被认为无关紧要而置之不理,等到危机爆发,才悔之晚矣。
如2015年10月青岛的“天价虾”事件。
究其原因,与地方政府对于相关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及他们过于官僚主义,工作不够主动有很大关系。
(二)危机信息传递不畅,接收者判断不及时有些地方危机管理机构层次过多,使得危机信息传递的环节过多,造成信息失真与信息延误。
有些由于未能建立制度化的危机信息沟通渠道,缺乏明确的信息传递路径指示,导致危机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此外,在许多情况下,危机预报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危机评估效率的高低。
面对众多的信息,接收者无法确认哪些是真实的信息,哪些是虚假信息,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一般信息,因此在对潜在的危机作出判断的时候,往往表现得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要等到危机诱因非常明显的时候,才对潜在的危机予以确认,发出危机预报。
而此时,往往已经到了燃眉之急的时候,不利于危机预控工作的开展。
(三)危机预警的预案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一些地区及其政府部门、企业虽然制定了危机应急预案,但由于研究不够、论证不充分,大多数应急预案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所以导致其存在预见性差、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此外,对预案的分级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准确,分级响应和危机指挥规定不具体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
二、构建与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面对层出不穷、类型各异的危机事件时,科学的公共管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预防和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浅析权变理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治理
过程 则滋生着动荡。 纵观我 国群体性事件 的发生 , ” 往往都是 由于某 地官 民利益冲突、矛盾激化 ,而地方政府的处理方式
与 结果 超 出 了利 益 关 系人 的 容 忍 界 限 , 而 “ 使特 定 的 其他 人 去 做 特 定 的 事 ” 诸 如 围堵 党 政 机 关 ,堵 塞 交 通 要 地 , 力 械 , 暴 斗 等 行 为 。 与此 同 时 ,这 些 事件 在 当地 引 发 社会 共 鸣 ,从 而
执 行 过 程 中 出现 偏差 而 引 发 的 一种 “ 序 ” 和 “ 范 ” 的利 无 失 益表 达 。
段我 国地 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方 式的转型。
1 我 国群体 性事件的现状
塞缪 尔 ・ 亨廷 顿 曾 说过 : 现 代 性 孕 育 着 稳 定 ,而现 代 化 “ 【 稿 日期 】 2 1 - 7 1 收 020—5
在 巴纳德 的系统理论 中,组织 中包含着 正式 组织 和非正
式 组 织 , 而 在共 同 目标 的 驱动 下 , 系统 内 部和 外 部在 协 作 中 自动 的 保 持着 动 态 的平 衡 。 织 系 统 理 论 可作 如 下 分解 : 1 组 () 非 正 式 组 织 理 论 。正 式 组 织 是 处 于 管 理 、 决 策 核 心 的 主 干 ;
Ab ta t n r c n e r,t e c n i t b t e o e me t a d ct e s i u a g n e i m i e a e e eg n ,t e g o p s c :I e e t y a s h o f c ewe n g v r r l n n n i z n n o r lr e a d m du ct sr m r i g h r u i i i cd n so c r d f q n y l c l o e me t p n u ea u to a i t n i e t c u e e ue t , a g v m r l o n e t h g mo n f tbl y m ̄n e a c o t b th v t e e e t Ba e n t eg o p s a s i t n n ec s u a el t f c. s d o u s il h r e e t m e h n s ,c n i g n y t e r r p s d b m ad i de n se s t e g i e h h ra e o r sn o p i cd n s v ns c ai m o t e c h o y p o o e y Ba r ,f lr a d Cu tr a h u d ,t e s o t g fp e e t g u n i e t n e r
我国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中基层政府信任强化研究
我国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中基层政府信任强化研究【摘要】我国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中基层政府信任强化研究旨在探讨基层政府在处理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信任问题。
通过对农村公共危机事件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基层政府信任不足的现象。
影响基层政府信任的因素分析包括政府部门能力、农民群众期待等多方面因素。
在加强基层政府信任的对策探讨中,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具体措施。
结合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中信任的重要性。
研究结论与启示将对提升基层政府信任提供有效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解决农村公共危机事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村公共危机事件、基层政府信任、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状分析、信任问题、影响因素分析、对策探讨、案例分析、重要性、研究结论、启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在农村地区出现的一系列突发事件或问题,常常需要基层政府通过有效的应对手段来解决。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给基层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政府与农村群众的信任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稳定的信任关系可以帮助基层政府更好地获取信息、制定决策、组织协调、落实措施,从而更有效地处理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保障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研究基层政府在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信任强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背景。
通过深入分析农村公共危机事件的现状、基层政府信任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可以为提高基层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治理水平和能力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的内容扩展了对该问题的认识,凸显了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意义农村公共危机事件是指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影响面广、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应对。
研究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中基层政府信任强化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提升基层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公众信任度,从而更好地协调管理资源、组织救援和应对突发性事件。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特征探析
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特征探析作者:郝雁翔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4年第08期摘要: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呈现三大特征:危机管理理论研究对社会危机事件的充分回应,危机应对主体的多元协同网络建构和危机管理过程的两端延伸。
对公共危机管理特征的探析有助于理清其研究的主要脉络,找到研究的薄弱点,以便于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其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会危机事件公共危机管理主体网络建构过程两端延伸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危机事件的需要,清晰界定了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重点,正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研究框架。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导致了部分人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这些不满情绪在一定突发事件的“导火索”作用下,就可能生成破坏性的危机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则充分响应了管理这些危机事件的需要,逐步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危机管理网络建设为研究核心,以各行业领域危机专项管理为具体研究对象和危机过程管理为研究重点的研究框架。
民族地区的危机管理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模式建构既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不能单靠外援式或政府强制式推进,而应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发挥民族文化多样性优势,发掘和利用民间传统智慧,让民族地区的危机管理成为内源式的危机管理。
当前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机构,包括高校成立的专门研究中心,隶属于政府的专门研究所和社会的一些风险评估和研究机构等中介组织。
如清华大学成立的危机管理学术委员会,创立了“清华大学危机管理论坛”。
已经成立的政府应急办公室,不仅是危机发生时最高的权威领导和协调应急力量的机构,更肩负着平时研究危机发生机理的框架研究和信息动态采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的艰巨任务。
各大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金融业、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保险信托机构、国内外投行纷纷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布机构对国内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的监控数据和分析看法。
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力量的效用与参与途径
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力量的效用与参与途径一、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现代社会,危机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公共危机是指那些突然发生的、攸关公共利益的、对于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急需管理者快速应对的事件。
公共危机来势凶猛,给社会造成强大冲击,仅靠个人的力量无法与巨大的灾难相抗衡,因而需要依靠组织化的力量才能与灾难抗衡。
因此,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除政府组织以外的社会力量。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决策指挥系统、行政执行系统和基层组织网络系统等方面。
在应对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政府主要采取强制干预的手段,因而可以运用所有政府资源开展危机救治,充分调用各种资源消解危机事件产生的危害,尽力恢复社会稳定。
因此,作为国家政权机关和公共事务管理者的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公共危机管理即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危机管理。
但在实践中,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1.1 观念上,重危机处理,轻危机预防危机处理主要着眼于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的应对,是一种传统的抗灾救灾观念。
其过程更多地放在从危机发生到结果的处理上,其特征是消极被动的反应。
一场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程序是:媒体曝光—领导人视察和批示、慰问受害人、说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对伤亡者进行抚恤、处理责任人—要求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这种思维方式着眼于结果的处理,轻危机预防,预防观念淡薄,政府好像救火队。
事实证明,这种思维方式在避免重蹈覆辙的努力往往是无功而返。
煤矿事故重复发生就是明证。
1.2 主体上,政府为主,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往往被视为危机处理的唯一主体。
危机处理服务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其供应方只有政府,社会民众只是被动地接受。
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危机的应对和处理只是政府的事情,事事等待政府,事事依赖政府,这就导致普通民众缺乏危机管理的参与意识。
试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试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对策作者:骆维来源:《学理论·下》2017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出现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能力,为农村的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本文从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存在观念滞后、治理机制不畅和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简要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危机治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治理理念、强化队伍建设、增加治理投入等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公共危机;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040-03当前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乡村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农村公共危机事件增多,政府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能力不足,农村公共危机治理陷入困境。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要求政府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能力。
农村公共危机是指农村社会因为发生某种突发问题,且在未得到有效遏制的前提下持续蔓延,并进一步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产生严重破坏,农民生存安全受到威胁,正常的社会秩序被破坏,民众心理发生恐慌的一种异常状况[1]。
研究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基层政府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更好地满足公众要求,从而有利于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危机问题,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而有序的社会环境。
一、我国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对农村的关注度加大,更进一步地重视了对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工作。
但多种因素导致农村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理念滞后当前的各级政府职能中一般都包括提高危机治理能力等类似的说法,但当前的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理念相对滞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相对来说更注重的是城市乡镇的公共危机治理和其社会稳定,对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缺乏危机意识,不注重危机预防,只在危机发生时才做出反应。
关于基层政府危机管理的调查报告
在帮助基层政府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使基层政府的危机管理更为完善。
3.研究安排
3
(1)研究过程
确定研究主题,查找相关文献
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
分析调查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2)研究分工
A.问卷设计,展示报告:李衍靓、秦哲慧
研
B.实地调查:王祉骏
调
C.数据分析:钱盛源
系
D.报告撰写:王祉骏
体
二、内容和分析 1.研究方法
层 难以想象。然而, 不少地方政府往往在应对危机方面不是显得准备不足, 就是根本
基 没有准备, 仍然把它置于议事日程之外,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同时部分基层政
市 府在安逸的环境当中养尊处优,已然忘记了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道理。
城3. 没有危机预警
对处于潜伏期的各种危机症状置之不理, 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 受传统思
层 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发挥其在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基层
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建设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地位。
基 我小组就以上海市闵行区梅陇街道为例,调查与研究上海市基层政府在危机管 市 理的预警、宣传、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上的成熟和普及程度。 城2.研究意义
为了对于我国基层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际数据支持,同时旨
织对社会治理的功能与作用, 导致了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无发挥作用的空间;
研 由于政府对危机管理大包大揽, 养成了社会成员对政府的过分依赖, 致使政府危
机管理财政压力加大。
调
系
体
理
管
急
应
层
பைடு நூலகம்
基
市
城
8
四、调查结语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问题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卫生疾病的大肆传播,一方面扰乱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遭受疾病的残害。
近几年,“手足口病”、“禽流感”、“埃博拉”等热词已经为人们口口相传,公众由开始的恐慌到最后的熟悉,生动的体现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损害人民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其原因。
关键词:公共卫生、卫生应急处理、危机管理1.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1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不完善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是依然不尽完美。
完善的紧急预案需要具备逻辑思路明确、操作流程事无巨细的条件。
我国现在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预案化”倾向严重。
在编辑预案的时候,只是为了编制预案而编辑,而不考虑后续的实施。
认识误区。
预案的编制结束并不是整个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工作的完结,而是开始。
抄袭现象严重。
照搬其它地方、其它时间的预案措施,而没有根据实际事件编制预案。
例如,由于病菌的产生和传播需要适宜的地理条件和温度条件,所以某些传染病在南方炎热地区极易传播而在北方地区鲜见。
因此,我们应当理论结合实际,根据具体情况再出台相关应急预案。
同时还要根据事态的变化去及时调整预案。
1.2 组织运行体系不完善肖鹏军的《公共危机管理导论》中,提到了媒体中心、事故现场指挥中心、指挥决策中心和支持保障中心是危机管理组织运行系统的五个运作中心。
它们分别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任务执行时,又能相互协调和联系,使整个系统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
我国目前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主要采用救火队。
这是指当疾病发生后,政府的某个特定部门先处理此事件。
如果事件严重到超过了这个部门的解决范围,此部门就会联合当地政府,由政府领导组织并成立应急小组。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
浅论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来源:杭州电信宽带我国农村危机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应对农村危机,必须因地制宜。
在预警工作中,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各村之间加强横向联系,形成预警网络,同时提高乡镇政府危机处理能力,施行预见管理;展开模拟灾情急救演练,提高村民自救能力;在善后工作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 对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的基本认识1.1 农村公共危机及其表现农村公共危机是指乡村社会遭受某种突发性变故,农村生产遭遇严重破坏,农民生命财产受到直接威胁,社会秩序陷于混乱的一种非正常状态。
它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二是由技术原因,部分由人为原因引起的重大事故;三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社会冲突。
农村公共危机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危机的不确定性、突发性,破坏性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
一是具有自然性,即农村公共危机的直接导因主要是自然灾害、疾病等非人为因素。
二是具有持续性,即自然灾害的常年发生。
三是具有隐蔽性。
农村弱势群体是低收入的农户和农民的集合,弱势群体的利益常被忽视,农村危机发生时往往不能马上引起重视。
四是具有困难性。
农村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交通、信息十分闭塞,难以在危机爆发时迅速组织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给农村危机管理带来了困难。
农村危机的主要表现:①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自然灾害几乎年年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危害;②农民的恐慌。
由于农村交通、通讯条件落后,危机发生时,极有可能因消息闭塞,不了解事态发展情况而产生恐慌心理,造成混乱;③使农民的基本生存受到威胁。
医疗条件的落后,自救知识的匮乏,危机发生时对农民生命造成直接的威胁。
因此加强农村危机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之一。
1.2 加强农村危机管理的意义首先,将农村危机管理理念融入乡镇政府的管理过程,不仅可提高我国基层政府阻止危机发生,增强降低危机不良影响的防御能力,还可有效地维持政府在农民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其次,加强农村危机管理,有利于我国农村的发展,保障农民权益;此外,我国政治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农村酝酿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着形成不同危机的可能,建立适合的农村危机应对机制对保证我国农村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危机管理行为的效应评价研究
管 理 资源 投入 不 足 、管 理 资 源分 配 不合 理 和政 府 应 视 角 ,认为我 国政府公共 危机 管理能 力的提 升应该通
急 管理 效 能不 高 问题 ,作 出 了应 急 管理 的 预 防成本 过建立 健全危机管理 预警机 制 、完善危机管 理的法律
根据 以上设计构想 ,可具体设计 如 F 指标体 系 ,
、表 2 。收 益方 面 ,包 括2 个一 级 指标 ,6 个二 方 法 。危机发 生后人们必然 会探究起 因 ,深 入剖析作 见表 1
7 个一级 指 用机理 ,然后总结 出一套预 防方法 ,在 人群 中进行推 级指标 ,1个 三级 指标 。成本方 面 ,包括3
然灾 害 ,而且随 着社会 的转 型 ,在政 治 、经济和社 会 制度 和社会公 众三方面寻 求改善的途径 ,并提 出相应
等 各个 领域也都 发生 了程 度不 同的危机事件 。从 总体 的对策建议 。武文莉 ( 0 8 )认为 ,基层政府是公 2 0年
上讲 ,当今社会 ,危机正在 逐渐变得 常态 化 。在 这一 共 危机事件最 近 、到达危机现 场最 陕 、避 免危机造成 背 景下 ,危机事件 的处理就 是对政府 的管理能 力和效 的损失最小 的一级组织 ,基 层政府公共 危机管理程度 力 的全面考察 与综合鉴定 。那么如 何去对政府 的管理 直 接决定危机 事件的处理水 平 ;因此 ,进 一步完善 危 行 为进 行评价呢 ?一直 以来 ,不断有学 者做 出了有益 机预 警机制 ,增加基层政府公 共危机管理投 入力度是
将 制定相关 的法律 和应 急预案 ,建立管理 制度 。 无形 收益 ,首先 是政府形象 的提升 。在 危机中 , 政府 与民众坚定地 站在一起 ,同舟 共济 ,共渡 时艰 ,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文章编号] 1009- 6043(2012)12- 0005- 02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No.12,2012 Total No.412
苏珊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有关专家组 成专家组,为公共危机管理提供决策建议。2007 年 11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危机事件应对 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 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这标志着我 国的危机管理体制已初步的建立。
现应对职能部门间高效协同运作,更好地适应加强社会建设的新要求。
[关键词]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F280
[文献标识码] B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状况
我国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国务院为公共危机 管理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在其领导下,通过国务院常务 会议和国家相关公共危机管理指挥机构组成领导机构, 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相关领域公共危机的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12- 11- 20 [作者简介] 苏珊(1987-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0 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事务。
- 5-
商业经济 第 2012 年第 12 期
SHANGYE JI NGJI No.12,2012
由国务院负责处置。同时,按照危机的不同特性,由相应 的政府职能部门分别管理职能范围内的危机事务。这些 原则规定,从理论上看科学合理,层级之间、条块之间,职 能清楚,职责明确。但实际操作上,缺陷非常明显,运作起 来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从分级看,层级之间的界面十 分模糊,具体哪一级危机由哪级政府负责管理,属地管理 以哪一级政府为主,都没有明确界定。从分类看,危机事 件往往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由于条块之间职责没有廓清, 究竟由谁负责,由谁牵头,没有明确的划分,导致危机管 理谁都有责任,谁又都推脱责任,致使日常危机预防管理 相互推诿,主动预防、自觉防御的积极性不足,危机预防 管理难以真正落实。
浅析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浅析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在基层政府中,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政府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使公共危机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一、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在基层政府中,很多干部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
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他们往往会采取应急措施,而缺乏对危机的全面分析和处理。
同时,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也不够,导致危机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针对这一困境,基层政府应该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和管理能力。
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信息闭塞和信息不透明在公共危机中,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基层政府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透明的问题。
往往出于种种原因,基层政府不愿意向公众发布完整、真实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闭塞和不透明会让公众感到不信任和恐慌。
基层政府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
并对媒体进行负责任合作,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同时,加强与上级政府和专业危机管理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三、缺乏应急物资和专业人员危机管理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专业人员支持。
但是,在基层政府中,往往缺乏应急物资和专业人员。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无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导致危机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基层政府应该加强物资的储备,建立应急物资库,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有足够的物资支持。
同时,要加强招募和培训专业人员,确保在危机发生时,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参与危机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基层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还存在很多困境。
但是,通过加强干部培训、信息披露和物资储备建设等措施,这些困境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希望未来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和科学。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摘要】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讲,应对危机的能力已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前,我国危机管理中存在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不规范、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社会与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不够、公共危机管理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政府应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加快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对策公共危机特指一种突发事件,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危机管理就是政府组织相关力量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和协调处理,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减少损失的过程。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一)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危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种类也越来越多。
政府和市民的这种侥幸心理使得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就不知所措。
(二)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和协调机制不规范。
即使在公共危机发生后会成立一些工作小组,但这类组织通常也是临时协调不同的部门,抽调人员、资源组建的,缺乏统一的、权威的领导者来协调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体制性的问题所带来的管理与协调不善将占据其很多精力,使危机管理滞后,并发一些其他问题。
(三)公共危机信息公开不畅。
我国政府的信息报告制度却不规范、不标准、不统一,没有严格具体的规定,畅通度和灵敏度都得不到保证。
对于信息上报有误或延时,也缺乏相关处罚管理规定,这样更加纵容了信息不畅现象的存在。
(四)社会与公众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不够。
我国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与协助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当危机来临的时候甚至大多都是冷漠或逃避的态度,不能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就算有部分公民想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无疑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大阻碍。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
农村公共危机治理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阶段农村公共危机及其治理。
做出这样的研究定位,一方面在于农村公共危机频发,形势严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整体繁荣的背景下,农村却相对衰败: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荒废、自然灾害发作频繁、黑恶势力横行乡里、农民负担沉重、干群关系紧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总之,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出现了普遍性社会危机和村庄失序。
另一方面,目前学界对公共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危机的政府管理、城市公共危机治理和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等方面,对农村乡土社会变迁和基层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缺乏了解,未能对农村公共危机及其治理做出全面深入的研究。
所以,本文把研究范围限定在农村公共危机,即发生地在农村,或者发生地不在农村但其影响波及到农村场域的各种公共危机事件。
农村公共危机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事件。
为了追本溯源,了解农村公共危机的诱因,本文构建了基于风险、脆弱性与危机三者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框架,指出当前农村频发的公共危机根源于农村风险社会形成和农村社会的脆弱性。
治理农村公共危机,应该改善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减少风险隐患,降低农村社会的脆弱性。
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治理是由治理主体理对象和治理环境等三元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在当前中国农村,农村公共危频频发作,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多变。
农村治理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相互之间权责不清,缺乏有效整合,治理效能不足。
同时,由于资源外流,农村社会呈现全面衰败的趋势,公共危机治理资源和手段极为有限。
显然,没有健全有力的治理主体,没有明确的权责配置,缺乏可操作的制度化方法,农村公共危机治理就会陷入混乱无序。
不仅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相反可能会加重危机,导致更大的损失。
为此,本文以治理理论为指导,从主体建设、体制建设、机制建设等三个层面,阐明了农村公共危机的治理之道,指出应该当塑造健全有力的治理主体,建立分工协作和权责明确的治理体制,建设反应快速、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治理机制。
公共危机下基层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
公共危机下基层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政府公信力指的是政府部门履行自己工作的能力。
它体现在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对人民群众的承诺的完成情况上,政府部门通过履行自己的责任,获得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认可,提高政府的威信力,增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理解和信赖感。
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体系中,就有对政府公信力的定义,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在治理危机情况时候的认可程度,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的执政理念、工作内容和治理结果。
现阶段,我国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信任,解决因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社会矛盾,让社会危机现象得到缓解,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让政府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平稳发展。
但是公共危机本身就是复杂的,而政府公信力在解决公共危机方面的问题上往往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对政府的执政能力进行改革,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对政府更加信赖。
因此,我国对公共危机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反映出了政府的执政水平,还有利于解决社会中的危机问题,增加人民群众对危机解决方式的认同感。
同时,在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执行政府的公共危机决策。
面对危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具有政府公信力的政府,一个人民群众能够将自己的权利托付的政府,一个能够真正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政府,因此,不仅政府颁布的方针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还需要得到国际上国家的理解,提高政府的国际地位。
为了正确评价政府公信力,我们制定了三个标准。
一是看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二是查看当地政府公务信息是否能够严格公开;三是评判当地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目前,虽然说我国总体的政府公信力较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这两年政府公信力还有下降的趋势,这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不满,从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赖。
在进行危机管理的时候,因为当地政府缺乏政府公信力,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颁布的公告不能执行,甚至有些官员们缺乏合理执政的观念,对人民群众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对政府一再失望,不愿意选择配合政府完成工作任务。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问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问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婷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19期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表现出来的应对能力直接关系到权力行使的效用,关系到公共危机处理的结果,关系到社会效益的损益情况。
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中一旦出现失误,必然会引起负面效应,这部分负面效应必须由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此承担相应责任,这也是政府问责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实施的应然性。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问责的现状我国目前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实施政府问责,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及危机意识,从而推动政府效能建设。
政府问责从整体上讲,主要以行政问责制为主,包括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两方面的问责。
我国在法律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问责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
问责的主要法律依据只有《公务员法》,但缺乏对公务员权、责的明确划分及对违法责任主体的处理办法,导致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问责实践中出现无法可依或依据不足的情况。
在问责内容方面,异体问责中的司法问责、政党问责与同体问责中的政治问责互相补充,构成了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内容体系,这一体系在逐步的完善过程中。
具体到公共危机管理的问责中,往往这些问责会同时发生,约束和规范政府及工作人员的行政权力行使过程。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问责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讲,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政府问责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政府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表现为公共危机中涉事政府的自查意识不足。
我国的政府问责中问责主体主要是同体问责,是政府系统内部自上到下的问责,NGO与公民缺乏问责的具体权力,而问责客体是政府机构这一人格化的主体,难以明确责任人。
政府人员在应对公共危机时,缺乏责任意识,大部分危机事件的曝光都是由媒体披露出来,社会舆论和上级政府的施压,才使公共危机中的涉事政府展开危机的调查与处理。
其次,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问责制度化不足,表现出问责的随意性。
加强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纪宗宝
加强基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纪宗宝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社会生活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各种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政府作为公权的代表,必须在处理危急事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建立应急型政府,实现政府应急管理的常态化,已成为政府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职能。
关键词:应急型政府;危机管理;常态化解决公共危机市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经常由于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没有针对性的常设机构,使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时变的被动,笔者通过分析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几项解决路径,仅供参考。
一、我国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缺失我国目前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位置,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制度不是很完善,由于公共危机涉及到的领域较多,需要多个部门来协调处理,但在具体事务的决策上,必须有专门的机构来解决。
而我国恰恰在这方面比较缺失,在很多危机发生前无人处理,致使很多可以避免的危机被矛盾激化而失去控制,这将大大降低政府采取措施缓解矛盾的有效进程。
(二)管理层级太多,基层政府缺少处置危机事件的应有决策权我国政府的管理层级是金字塔式的,领导层人员少,基层的人员多,而权力大多掌握在领导层手中,当发生危机时,基层人员无权进行处理,要一层一层向上级汇报,这种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其优点,但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弊端就凸显出来,政府组织层级过多,权力过于集中,基层组织缺乏决策权,层级汇报不仅拖延了办事效率,还促使危机矛盾激化,加重公共危机带来的后果。
(三)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界限不清常态管理是指政府相对于平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处于正常运行态势下所进行的管理,而危机管理,则是自然环境或者社会冲突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日常情况下的政府管理,公共管理是应急管理与常态管理的统一体,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常规性公共管理中潜藏着非常规性的因素,而在非常规性公共管理中也蕴含着常规管理的一般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策略。
这一发展策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在过分强调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相对忽视了社会建设,造成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
时至今日,改革发展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改革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加之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共危机的集中爆发期。
公共危机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考验,特别是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
这是因为一方面,基层政府与社会的接触最为紧密,在危机发生时受到的冲击最大;另一方面,基层政府的公共危机处理能力直接决定着危机的处理效果,决定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从这个角度来看,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基于此,本文选择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作为研究对象。
在社会转型时期,公共危机的多发性、破坏性与政府治理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传统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难以为继。
因此,基层政府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
合作治理理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合作治理理念强调的是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对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
从这一理念出发,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改变过去政府独自治理的局面,将社会力量引入公共危机治理之中,形成一种“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这也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本文从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入手,以深圳市宝安区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了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对策。
论文结构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缘由、选题意义、文献综述、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和不足、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是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包括对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基层政府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合作治理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的阐释。
第三部分是宝安区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包括宝安区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宝安区公共危机管理取得的成效。
第四部分是宝安区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其中,对问题分析的主要是从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力量参与两个角度展开,对问题
原因的分析则主要从政府职能、公民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法制保障四个方面着手,并剖析了宝安区样本的典型意义。
第五部分是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其经验总结,包括对政府型危机管理模式和社会型危机管理模式的介绍,对伦敦、纽约和东京公共危机模式的个案分析以及对发达国家公共危机管理基本经验的总结。
第六部分是合作治理语境下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方案设计,包括合作治理理念下公共危机管理模型的构建,完善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分别就如何提升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和完善基层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对论文的基本结论进行了概括,并对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对象的创新,本文以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作为切入点,以深圳市宝安区这一基层政府作为分析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本领域的研究空白;二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从“多元治理”的视角出发,用“合作治理理论”来指导和分析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具体实践,选题视角较为新颖;三是研究结论的创新,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社会型危机管理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基层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