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3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二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具体研习诗歌的“进一步发展”“高潮”“尾声”部分。
2.分析总结主要人物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特点。
3.多角度透视刘兰芝的心路历程。
[教学过程]
一、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二、重、难点突破过程
1.具体研习诗歌的“进一步发展”部分
在我国封建时代,女子被丈夫休回娘家,她今后的生活是不难想象的:伴随她的将是屈辱、孤独和凄凉。那么,兰芝回娘家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呢?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进行概括。
明确:(1)首先写了兰芝回家后母亲的态度。“进退无颜仪”五个字把兰芝被遣归家初见母亲时伤心、羞愧、委曲等复杂心理和难以描摹的神态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了出来。母亲初见兰芝“大附掌”,把母亲的惊诧心酸之状描画得活灵活现,但听了女儿的陈述,母亲理解了女儿,悲伤不已。
提问:兰芝母亲在此处重复兰芝开头的话“十三教汝织”一段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明确:这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再次反映了兰芝婆婆的专横无理,当然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2)其次写兄长逼迫兰芝嫁给太守家。兰芝被休,上门求婚的络绎不绝,足以证明兰芝的美丽和修养。
①在这一部分内容,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学生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②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3)再者写了太守家为婚事的铺排。
提问:诗歌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
2.研习“高潮”部分
(1)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至“自挂东南枝”部分,体会焦、刘二人的生死爱情。
(2)学生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3.研习“尾声”部分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
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同学们可讨论一下,这样写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三、学生讨论分析后总结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教师巡回点拔
明确:刘兰芝,作者是把她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来刻画的。她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也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友爱;她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板书:
兰芝:坚强、持重、善良、忠于爱情,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
仲卿:懦弱、孝顺、忠于爱情、叛逆者。
四、组织学生探究阅读
1.探究课题一: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婆婆逼归。诗中的焦母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女性,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化身。这就决定了她在家庭中至高无上的权威,她一意孤行而无人敢阻。而媳妇刘兰芝又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性格坚强的女性。因此婆媳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兰芝被遣也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乙:《仪礼·丧服》中有“出妻”之说,即旧时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做丈夫的可根据其中任何一条而休妻。从诗句“共事二三年”“贱妾留空房”中可看出,兰芝犯了“无子”的大过。尽管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也难免遣归。
学生丙:我认为焦母有“恋子情结”。焦母与儿子相依为命。把自己博大的母爱专注于儿子焦仲卿一人身上。儿子结婚后,与爱妻兰芝感情甚笃,势必引起焦母的妒忌之心,于是对自己多才多艺、勤劳贤慧的媳妇百般挑剔,这也是兰芝被遣的一个原因。
学生丁:我认为兰芝因无爱而自请遣归。从被遣过程中看,提出“遣事”的不是婆母而是兰芝本人。兰芝为何自请遣归?因为她与焦仲卿无感情可言。封建时代男女的结合多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焦刘二人概莫能外。再者,加以兰芝婚后的不幸“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因此,向丈夫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也是情理中的事。
2.探究课题三: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
让学生思考后进行辩论。学生可能有如下看法。看法一:联系时代背景,兰芝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贞操观念——“好女不更二夫”的影响。她决心以殉情来向封建专制家长抗议,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维护一个弱者和被压迫者凛然不可犯的尊严。看法二:为爱而献身。让刘兰芝最后选择了殉情的原因是她在即将再嫁前夕与焦仲卿的会面。当焦仲卿面对即将要嫁给别人的刘兰芝时,道出了“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独”字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