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

合集下载

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

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

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
农历和阴历不一样。

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于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血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把阴历和农历混用,误认为阴历和农历是一回事。

我国现在使用的历法是阳历和农历,而不是阴历。

农历和阴历的区别简单理解

农历和阴历的区别简单理解

农历和阴历的区别简单理解
农历和阴历区别为:性质不同、天数不同、使用地区不同。

一、性质不同
1、农历: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

)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2、阴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二、天数不同
1、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

2、阴历: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11日的差异。

三、使用地区不同
1、农历: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2、阴历: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而且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什么是农历

什么是农历

农历农历--也叫夏历、阴历,是从夏朝开始的,到汉朝汉武帝时(公元前104年),洛下闳(造浑天仪)演算修订历法,使农历进一步完善。

历法是古代最为重要的国家法典,既是皇权稳固的基础也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洛下闳曾预言,每800年误差为1天,不过没关系,到时候会有圣人出世修订,就是指唐玄宗(李隆基685-762)的国师一行禅师。

一行进一步精确测算了地球子午线及星际运动规律,制定大衍历沿用至今,而不是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的大明历。

原文见《大藏经》1470部----宋高僧传,以下为原文:唐中岳嵩阳寺一行传释一行。

俗姓张。

钜鹿人也。

本名遂则。

唐初佐命剡国公公谨之支孙也。

丱岁不群聪黠明利。

有老成之风。

读书不再览已暗诵矣。

因遇普寂禅师大行禅要。

归心者众。

乃悟世幻礼寂为师出家剃染。

所诵经法无不精讽。

寂师尝设大会。

远近沙门如期必至。

计逾千众。

时有征士卢鸿隐居于别峰。

道高学富。

朝廷累降蒲轮。

终辞不起。

大会主事先请鸿为导文序赞邑社。

是日鸿自袖出其文。

置之机案。

钟梵既作。

鸿谓寂公曰。

某为数千百言。

况其字僻文古。

请求朗俊者宣之。

当须面指擿而授之。

寂公呼行。

伸纸览而微笑复置机案。

鸿怪其轻脱。

及僧聚于堂中。

行乃攘袂而进。

抗音典裁一无遗误。

鸿愕视久之。

降叹不能已。

复谓寂公曰。

非君所能教导也。

当纵其游学。

自是三学名师罕不咨度。

因往当阳值僧真纂成律藏序。

深达毗尼。

然有阴阳谶纬之书。

一皆详究。

寻访算术不下数千里。

知名者往询焉。

末至天台山国清寺见一院。

古松数十步门枕流溪淡然岑寂。

行立于门屏闻院中布算。

其声[蓛-朿+束][蓛-朿+束]然。

僧谓侍者曰。

今日当有弟子自远求吾算法。

计合到门必无人导达耶。

即除一算子。

又谓侍者曰。

门前水合却西流弟子当至。

行承其言而入。

稽首请法尽授其决焉。

门前水复东流矣。

自此声振遐迩。

公卿籍甚。

玄宗闻之诏入。

谓行曰。

师有何能。

对曰。

略能记览他无所长。

帝遂命中官取宫籍以示之。

行周览方毕覆其本。

记念精熟如素所习。

农历和公历是怎么回事

农历和公历是怎么回事

农历和公历是怎么回事一、什么是农历和公历1. 农历农历,又称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的一种。

它是根据月相的变化来确定日期的历法,因此也叫阴历。

农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分为初一至初三十。

农历的年份是根据农历历法中的立春所在的位置来确定的。

### 2. 公历公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也称为阳历或格里历。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基础,将一年分为365天或366天闰年。

公历把一年分成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

二、农历和公历的对比1. 年份差异•农历:是根据农历历法确定年份的,因此每年的农历新年日期不同。

•公历:是根据太阳运行轨道确定的年份,公历新年日期固定在每年的1月1日。

2. 月份差异•农历:十二个月,月份不像公历一样固定。

•公历:每年的12个月都有固定的日期和天数。

3. 日期表现方式差异•农历:用干支纪年表达年份,用旬子、節気、節日等来描述日期。

•公历:直接用数字表示年月日。

三、历史渊源1. 农历中国古代的农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代时期。

农历的起源与古人观测月相有关,用来决定农事活动的时机。

### 2. 公历公历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以罗马皇帝尤利乌斯·恺撒和奥古斯都为主要倡导者,经过几次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现代的公历体系。

四、使用范围及特点1. 使用范围•农历:主要在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还有少数民族群体使用农历。

•公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

2. 特点•农历: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多种节日和习俗。

•公历:便于跨国交流和商业活动,标准化并且精确。

五、农历与公历的联系1. 相互影响农历和公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密切联系,农历影响了中国人的节日、民俗和习俗,同时公历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历法,人们生活工作中更多地使用公历。

2. 应用结合在很多文化或地区,农历和公历都有各自的应用领域。

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上确定,而国际活动、商务活动则更多地使用公历日历。

农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和阳历有什么区别:
中国历又叫阴历,也称为夏历或农历。

西历一般称之为阳历,也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

阳历全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定的历法,阿拉伯史书所用的赫吉拉历即所谓的回历,其实也是阴历。

我国现在所称的阴历,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既照顾到了月亮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到了寒暑节气。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阴历”在国人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农历不等于阴历,也不等于阳历。

阳历、阴历是两种分类。

公历、农历,以及"几月初几',都是特定的历法。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

农历是阴阳合历,指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

阴历也叫农历,可是农历却不愿定是阴历,也有可能是阳历,因为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是为阴阳合历,而阳历是公历,所以能够说阴历是农历,而非公历。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当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农历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历(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并经过"置闰法'调整来贴合回来年。

由于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能够反映季节的转变,指导农业等事。

阴历不商量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转变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一样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

为了协调回来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

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

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所以一年平均有383。

8978天,而农历平年平均有354。

3672天。

)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来年的天数相符。

所以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贴合。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支配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

)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农历是什么日期

农历是什么日期

农历是什么日期农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

农历是阴历,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公历是阳历,是世界通用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日期。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怎么区分1、阴历是农历。

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其中包括象这样“八月十五月亮圆”表示的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

也包括“清明节”这样按“节气”来表达的、总在每年的4月5日这样的太阳历。

所以,经常会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这样的表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表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则是农历中的阳历表示法。

2、从字面上理解,阳历是“太阳历”的简称。

农历分为阴历和阳历就是这样的表示。

但自从采用西方的“公元历法”,现在的阳历就基本上专门来表示也是“太阳历”的“公元历”。

这主要跟我们的习惯有关。

因为作为中国日期记录及节日的大部分,都是按照农历中的阴历来定义的。

比如“除夕”就是腊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

端午节等等都如此。

而用农历中的阳历来表示的好象只有一个算不上节日的“清明节”。

农历中的阳历就是24节气,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说起来,农历中的阳历倒更能代表“农历”这个称谓。

农历是什么意思农历是中国目前与格里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通常所说的阴历也叫农历、夏历。

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叫作阴历。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

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

也叫旧历。

阳历是什么意思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

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

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

农历是什么

农历是什么

农历是什么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也叫阴历、华历、夏历、汉历等。

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融合了阳历成分的一种历法,看月亮的变化周期,结合二十四节气,以及太阳周转来定日期,若是有长短变化不一样的年份就设置闰月平衡日期。

扩展资料
基础历法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依历年、历月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

总看历法分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

农历,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阳历。

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历法。

发展简史
从上古的干支纪元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历史多次修订历法,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超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干支历(摄提)、夏历、商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三统历和隋朝的皇极历、唐朝大衍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什么是阴历农历阳历

什么是阴历农历阳历

什么是阴历农历阳历
阴历也叫农历,是以月亮的运动规律为依据设置的历法,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

阴历,我国传统历法,有阴历,华历,汉历等名称,我国农历就是一种阴阳合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阳历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由于它源于西方,又是辛亥革命时期才传到我国的,所以也称为新历。

阳历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即公历。

它是以太阳回归作为1年,然后分为12个月,但是阳历有平年365天和闰年366天。

中国农历的由来与发展

中国农历的由来与发展

中国农历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

它基于周期长度可预测的天体观测现象,如月相的变化、太阳的赤道天文学运动和节气等来确定一年的开始和结束,以及一年内各个月份的天数和节日的日期。

中国农历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农历的由来中国农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时期,那时的农历只有十二个月,并以月相变化作为记日的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将一年分为四季,并通过观测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确定节气的方法来制定农历的情况。

汉代的时候,农历逐渐成为主流。

到了唐朝,把节气和干支纳入到农历中,农历的制定和应用显得更为完善。

二、中国农历的特点农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用干支纪年。

干支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而成。

地支代表十二种动物,它们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

每个动物被分配在一个12年的周期内。

2022年是猪年,而2023年将是鼠年。

农历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计算月相。

每个月都有一个“初一”日子,这标志着月相周期的开始。

共有12或13个月组成一年,以确保每年都有12个月。

这12个月的长度各不相同,一般为29或30天。

每月的第15天是所谓的“十五”节日,比如中秋节和元宵节。

农历的节日通常被认为是相当重要的文化和社交活动。

三、中国农历在现代的应用中国农历虽然历史悠久,但在现代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农村地区和传统社会,它仍然是农业生产和节日庆祝活动的基础。

此外,在中国农历的文化中,人们认为每个生肖代表着不同的人格特征,对应着不同的生肖,因此很多人会根据生肖选择吉利的时间来结婚、开业、开工等。

在现代城市中,虽然大多数人使用公历,但农历的丰富文化和传统仍然发挥着该历法的作用。

一些庆祝活动仍然按照农历节日来举行,以庆祝传统文化。

比如每到春节,人们就会联欢庆祝。

此外,每年的传统中秋节和元宵节也被广泛地庆祝。

总之,中国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记年历法,更是民族文化的宝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学识。

阴历与农历的区别

阴历与农历的区别
由于这个常识的缺失,就有了“寡年”一类极其荒谬的说辞,愚昧和迷信沉渣泛起,流行猖獗。
所以我想,还是把立春当春节过的好。
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自己怎样才能记住,向别人怎样才能表达清楚以至准确地记录某一事件,某一现象,都须要有一种固定的方法,这就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问题。
人们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日出、日没、昼夜循环构成的一天,再长一些是月亮圆缺循环不已的月,更长一些是寒暑季节循环变化的年。经过长期的观察,人们发现月亮圆缺循环一次(朔望月)大约是三十天或二十九天,季节循环一次(回归年)大约是365或366天。如果不按这些标准,改以太阳,月亮在天球的恒星背景中的方位为标准,则在天文学上还有恒星月(比朔望月短些)和恒星年(比回归年长一点)。其他还有近点月、交点月等,这里就不去讲它们了。
由此可见,回归年比太阴年(即伊斯兰教的阴历年)两者相差十一天,经过十六、七年就会积累到一百八十天左右,也就是说冬天与夏天要颠倒过来。纯粹的阴历是不设置闰月的,而藏历与农历都有闰月,虽然平年也是354或355天,而有闰月的年份则为384天,因此不能说农历是阴历,藏历也不是阴历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阴历,什么叫农历。
根据《高级汉语词典》(金山词霸2006)解释
阴历:据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而制定,通常所说的“阴历”指中国旧时用的历法,就是夏历。也说“农历”。
农历:历法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农历和公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和公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和公历有什么区别世界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

我国于1912年采用公历历法后,人们习惯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传统的“阴历”,称之为农历。

公历亦称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

于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公用的历法。

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呢?1.性质不同:农历是阴阳合历。

以阴历的月相变化周期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

农历和阴历一样,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以两个朔日之间日期为一月。

公历是太阳历,是以太阳回归周期算作一年,作为基础的历法,然后把这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2.天数不同:农历有大月30日,小月29日。

一年则设为12个月,354天。

时间和公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4天或383天,称为闰年。

公历每个月分为30天、31天、28天或者29天,有的年份是366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365天,称为“平年”。

一般四年一“闰年”。

3.使用纪年不同:公历以公元纪年,分公元前后;而农历使用甲子纪年,六十年一轮回。

4.使用范围不同:公历为绝大多数国家通用;农历为我国等少数国家使用。

中国自古的历法,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

它以月相变化周期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

它的特点是依据月相来确定月的长短,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太阳回归年无关。

农历还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

日月相合的农历,在农业、文化等领域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

农历标准年月日写法

农历标准年月日写法

农历标准年月日写法
农历标准年月日写法的规范是:
1、单数日前通常加初字,如2019年9月9日,阴历写法为:二O一九年九月初九。

三、特殊的月份采用特殊的称谓,如1月在阴历中可写为正月,十一月可写为冬月,
十二月可写为腊月。

年份也小发猫。

农历日期标准格式为:丁亥年腊月十九日。

干支
历日期标准格式为:丁亥年壬寅月辛未日。

二、日期书写不得以小发猫。

2、关于公历与农历的书写方式,规范的写法是,公历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农历用“大写”数字书写。

农历年,依然用干支纪年。

如公元2022年1月30日,或直接写:2022年1月30日,农历辛丑年腊好了吧!农历日期怎么写:农历书写格式应该是:
10-13,加年份的话要加在月的前面,比如2019年10月13日书写格式为:2019-10-13。

今天农历日期怎么写。

文件中写入的日期应采用以下格式:一,日期是什么。

3、中文(农历)日期标准格式为:xxx 七年二月六日,或:丙戌年腊月十九日。

二、日
期书写不得以小数点或顿号代替年月日,如:207.2.6; 207、2、6。

三、年月日中的年号必须写全,不能简是什么。

应该是:10-13,加年份的话要加在月的前面,比如2019年10月13日书写格式为:2019-10-13。

农历和公历有什么区别

农历和公历有什么区别

公历和农历的区别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

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Lilius 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

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

1、算法依据不同: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而农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定的。

2、周期不同:公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

而农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

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即一个朔望月,周期是29天12时44分3秒。

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这样的算法一年总共有354天。

3、位置不同:一般在日历上,公历时间在上面,农历时间在下面;而且公历日期是罗马数字,而农历是大写数字。

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

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

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世界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

我国于1912年采用公历历法后,人们习惯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传统的“阴历”,称之为农历。

公历亦称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

于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公用的历法。

公历和农历有什么区别呢?1.性质不同:农历是阴阳合历。

以阴历的月相变化周期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

农历和阴历一样,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以两个朔日之间日期为一月。

公历是太阳历,是以太阳回归周期算作一年,作为基础的历法,然后把这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2.天数不同:农历有大月30日,小月29日。

一年则设为12个月,354天。

时间和公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4天或383天,称为闰年。

公历每个月分为30天、31天、28天或者29天,有的年份是366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365天,称为“平年”。

一般四年一“闰年”。

3.使用纪年不同:公历以公元纪年,分公元前后;而农历使用甲子纪年,六十年一轮回。

4.使用范围不同:公历为绝大多数国家通用;农历为我国等少数国家使用。

中国自古的历法,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

它以月相变化周期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

它的特点是依据月相来确定月的长短,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太阳回归年无关。

农历还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

日月相合的农历,在农业、文化等领域的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

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

农历和阴历怎么分清

农历是我国一种传统历法,也叫做阴历,这样一看就知道与阳历是不同的。

农历虽然被称作阴历,但是并非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都融合起来了,是我国农业上最常用的一种精准计算可利用时间段的方法,对我国农业有着极大的帮助。

说起公历,大家应该都懂,是我们现在国际上公用的历法,一般是以太阳回归周期作为一年,然后把这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分为30天、31天、28天或者29天,一般一年时间有365天。

若遇“闰年”,则是366天。

农历和阳历的区分
阳历是太阳历,以四季循环的回归年为基本周期,与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其中每一年的日数和月数是由人来规定的。

农历是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基础,又根据太阳回归年周期来计算一年的时间。

一般在朔日时定为每月的初一,两个朔日之间的日期就是一个月,根据朔日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个月份的时间,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一年则设为12个月,一般是354或者355天。

当历年中有闰月,也就是重复一个月,那这一年就有13个月,一年时间也就变成了384天或者385天,这一年也被叫做闰年。

农历的意思解释词语

农历的意思解释词语

农历的意思解释词语
农历≠阴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我们常说的阳历是根据太阳运动周期所制定的历法,阴历是根据月相周期所制定的历法。

而农历(阴阳历)是既根据月相周期,又协调太阳回归周期所制定的历法。

一个朔望月约为29.5306日,因此夏历的小月为29日,大月为30日。

日月合朔之日为初一,大小月的确定取决于连续两个合朔所跨的完整日数。

在黄道上的特定的24个等分点,称为气。

在24个气中,黄经度数是奇数的为节气,是偶数的为中气。

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下,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

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

任意两个相邻的节气(或中气)的时刻差叫作节月。

节月的平均值为365.2422 (日)。

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它们的余数都很零碎。

一个回归年和一个朔望月的比值约为12.368,因此闰年有13个月,平年有12个月。

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就已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其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几乎相等。

这种“十九年七闰法”在古历中称为“闰章”。

在夏历朔望月内所含的中气的序数就是该月份的序数。

节月时长大于朔望月的时长,因此会出现朔望月不含
中气的现象。

无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并以上一个月的月序定名。

夏历的历月日序与月相对应,24个气又具有季节意义,利于农事安排。

历年的月序与季节大致对应,不会出现寒暑倒置。

但是阴阳历历年长度不一,大小月序号不固定,置闰复杂,需逐年推算。

日历农历阳历怎么分

日历农历阳历怎么分

日历的两种形式:农历与阳历日历是人类用来测量时间的工具,在不同的文化和制度中有不同的形式,常见的有农历和阳历两种。

农历与阳历是两种不同的时间体系,分别被不同的文化和国家所采用。

农历农历,又称农民历、阴历或旧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的一种时间计算方式。

农历根据月亮的周期来划分时间,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与月亮的周期有关,一般为29或30天。

农历的起始点是农历新年,通常在春季的某个时刻,随着太阳在黄道上的移动而有所变化。

农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尤其在亚洲地区。

中国、韩国、越南等国家都依然使用农历作为重要的时间参考。

农历通常用于农业生产、传统节日及民间宗教活动。

由于以月亮为基础,农历的年份长度不固定,平均为354天左右。

为了与太阳年对应,有时需要插入闰月,使得农历与阳历之间的对应关系保持稳定。

阳历阳历,又称国际标准日历或格里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基础的一种时间计算方式。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来划分时间,一年被分为365或366天,即1个太阳年。

阳历的起始点是元旦,即每年的1月1日。

阳历按照固定的规则计算,以确保每年的长度基本一致。

阳历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

大部分的商业和官方活动都以阳历为准。

阳历具有明确定义的年、月和日的长度,易于计算和使用。

同时,阳历能更准确地反映地球的公转运动和季节变化,对于农业、气象等方面的观测和统计分析非常重要。

农历和阳历的区别和联系农历和阳历作为两种不同的时间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农历和阳历的计算方式不同。

农历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而阳历则以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基础。

农历根据农历新年来定义每个年份的起始点,而阳历则以元旦为起始点。

其次,农历和阳历在年份长度和月份长度上有所不同。

农历的年份长度一般为354天左右,而阳历的年份长度为365或366天。

农历的月份长度一般为29或30天,而阳历的月份长度则更加固定。

农历和阳历之间也存在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阅读农历(简介)多年来,每逢农历新年和赶上历法调整现象,社会就泛起各种惑众传言,其中流行的是把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和阴历正月初一的“春节”混淆,说农历新年起始是“立春”;基于这个说法,一些官员和官媒曾鼓吹废除中国历法,有的则拿旧年双春和新年无春大做文章和散布虚假信息,甚至还有“万年历混战”、各说一套。

造成这种社会混乱之缘故多种多样,缺乏农历阅读基本知识是其中之一。

本文就如何正确阅读农历的技术方面做个简单说明。

据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看,中国传统历法(简称农历)是“多轨制”,即有数个周期轨道做天文观测和历法调定,其中黄道(阳历,日象)和白道(阴历,月象)最常用,因而,约定俗成,简称“双轨制”或“阴阳合历”。

本文就这两个周期做讨论。

一图胜千言。

这里是新旧交替之际的历法片段:以下,就用这图表为例做说明讨论。

阳历符号和阅读:阳历反映的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周期(其实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下同),表达为圆周度数。

在理论上,这个周期为360度,分为24等份、叫“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理论度数为15度。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一日或一天)所经过的黄道度数十分接近一度,因而,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节气表达包含15天;反映在历法表上、每过15日就更替为下一个节气。

就是说,读到“过了某某节气”,那意味着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15度(相当于地球自转了15周期、即15天/日)。

二十四节气的周期坐标定位点是冬至、起始点是春分。

理论上说,二十四节气的任何一个位点都可以作为周期起点,而农历使用春分位点的最主要缘故(当然还有其它缘故),是因为黄道和赤道有两个相交点,分别叫作“春分点”和“秋分点”。

照常理,两个轨道的交点为共享起点。

黄道发明是在北半球实现的。

对北半球来说,春分时刻万物萌发、有生命起动意义;秋分时刻万物凋零、有生命终止意义。

于是,古代居民就把有生命起动意义的春分位点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周期起始点,并取名为春分。

经过长期观察,古代居民发现,节气经过并非个个都是15日那么均匀,而是实际上彼此不等的,且一个周期的实际日数合计为365.2,换算为圆周度数、超过理论的360度。

这是地球公转轨道并非正圆而是偏心椭圆的缘故造成的。

就是说,阳历需要调整,例如,不久即将新到的节气周期就有闰芒节气调整。

至于二十四节气名称来历,纯属是为方便记忆而编制的;您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换成“ABCD”也无妨。

实际上,做天文历法核算的时候,专职人员就是把节气名称作为抽象符号对待的;否则,本是全国全球都适用的二十四节气理论方法,就只能在中国中原一带使用了。

阴历符号和正确阅读:中国农历中的阴历反映的是月象在黄道上的周期,记录表达为年、月、日。

其中,“年”用干支纪年表达,例如“甲子年”、“乙丑年”、“庚寅年”,等等。

所谓“干支”,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组序列符号的简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彼此互逆运行,各个符号两两结合,称为“干支”。

阴历的一年周期为“纪年”,用干支序列表达某个纪年,称为“干支纪年”。

阴历中的“月”“日”常用数字表达,例如“正月初一”(一月一日)、“二月十五”、“三月三日”,等等。

一个月象周期地球自转29.53日,为方便整数表达,就用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平均值十分接近月象周期实际日数的方法。

为了与黄道周期吻合,规定阴历一个周期为一年、一年为十二个月。

如此一来,阴历一年的周期天数合计约为354日,换算为圆周度数、周期合计明显小于360度、更小于阳历周期实际日数总和,即阴历需要调整。

经过多年实践,中国古代居民建立了“十九年七闰”等阴历调整方法。

跟阳历一样,从理论上说,阴历周期的新年起始可以是任何月日;也跟阳历规定起始点一样,阴历周期起始点的规定也有它的科学道理,术语叫“建正”。

所谓“建正”,就是阴历正月在黄道十二宫的宫位。

现用农历阴历是约两千年前汉代所确定的“建寅”历法,即阴历新年正月从黄道十二宫的“寅”位开始。

在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中国历法曾有不同的“建正”:夏朝建正为寅宫(正月在十二宫的寅位),即所谓“建寅”历法;商朝历法“建丑”,周朝历法为“建子”。

史称为“三正”。

而秦朝历法则为“建亥”,即正月落在十二宫的亥宫之位、一年起始于亥宫之位。

到汉代,照规律,正月位置本应退到戌宫;但秦朝历时很短,于是,汉朝开张之际继承了秦朝的“建亥”历法。

然而,从夏朝到汉朝,两千来年积累的建正宫位屡变之弊十分明显突出了。

于是,天下安定后,汉代皇室开始了大规模的历法改革,其主要成就之一,是使阴历建正即一年起始的宫位固定下来。

汉代历法采用“建寅”法。

表面上看,它跟夏朝“建寅”一样(故而汉代以来农历也称为“夏历”),其实大不一样。

夏历采用闰月加月法(年终加月)和建正逆向调整,难免后来建正频频再次逆向变动。

而汉代历法选择闰月插月法,其“建寅”是综合日象、月象和星象三个周期的结果,即所谓“三统历”:把三个天象周期合为一综合核算,十二宫的寅宫对建正位置固定是最佳选择。

其综合方法十分庞大复杂,首位措施之一,是求得日月星三个天象周期的公倍数为整个历法的统一大周期,以这个统一大周期来核算日月星的三个天象周期的历法记录表达,同时,变闰月加月法为插入法而使建正宫位固定下来。

在这个条件下,稳定的阴历起始最佳位点不是十二宫的“子”位(坐标标准点)、而是“寅”位。

这就是汉代历法“建寅”的来历,也是汉代“建寅”历法和夏朝“建寅”历法的根本不同之处。

就是说,社会多年流传把汉代历法称为“夏历”的说法,其实是将错就错,--- 反正都是“建寅”,殊不知两者的核算调整等等是大不相同的。

正因为汉代历法改革使日象周期(阳历,黄道)、月象周期(阴历、白道)、星象周期(黑道)的起始点都稳定下来,所以,后来就有了张衡的浑天仪和候风仪的出世,即用统一大周期的原理而使天象、气象和历法的记录表达和核算调整都实现了足够高程度的机械化。

可惜的是,当时实行独尊儒术,一帮儒臣认为张衡的天文历法理论方法不符合儒家思想,就通过种种手段把张衡罢免和驱逐发落,还搞了灭籍、把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销毁了。

结果,张衡的科技成果留下来了,可具体原理方法及其分析说明的原始文字却是永远地消失了(在中医和道家那里还有些残存篇章)。

附带说:汉代历法改革大量使用了易学象数和阴阳五行的理论方法,使日月星三大天象周期轨道的起始位点稳定获得了数理科学依据。

这是当时出现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及其用“三统历”阴阳五行阐明皇帝政治权威的整套理论的知识背景;这也是董仲舒继续用天文历法阐明社会政治、结果违背了他自己支持的独尊儒家的政策而失去皇室宠爱的社会背景。

董仲舒的命运极大地改变了阴阳五行的本意和面目。

换句话说,没有汉代历法改革,就没有董仲舒学说;要确切和深刻地理解董仲舒学说及其深远影响,就很有必要学习甚至熟悉一些中国农历的基础知识。

附带说:文革以后的《辞海》等工具书对“建寅”的解释是错误的。

譬如,那些工具书说:“'建’:北斗的斗柄所指曰建。

农历正月曰建寅,二月曰建卯,谓斗柄旋转所指之十二辰,故称月建。

”如前说,建正是正月所处黄道十二宫哪个宫位的选择,而并非将十二个月的名称依此用地支替代。

譬如,“建卯”的意思是正月落在卯宫,即阴历周期一年起始于黄道十二宫的卯宫位置,并非意指“二月”。

再举例:秦朝历法“建亥”,意思是规定每年正月即阴历新年起始于黄道十二宫的亥宫位置。

而按照那些辞典的解释,“建亥”是十二月、意思是一年周期的终止而不是起始了;那么一来,整个历法和历史记录就会全搞错。

黄道符号和正确阅读:如前所述,黄道理论表达为一个周期360度。

除此而外,核算阳历阴历需要带有“绝对恒定”性质的黄道大周期,于是,古代居民建立了“干支纪日”和“干支纪月”来表达黄道大周期的方法,表达的是黄道周期在绝对坐标天球上的运行周期,因而,在农历术语中,该黄道大周期也俗称为“大周天”,而黄道自身一个周期俗名叫“小周天”,合称“周天”。

由于地球自转一周(一天或一日)所经过的圆周长度极为接近黄道一度的长度数值,因而,为方便阅读,农历用所谓“干支纪日”(简称“纪日”)表达黄道一度,即每过一天就按照序列更替干支,譬如,“甲子日”、“乙丑日”、“丙寅日”,等等。

干支纪日之序列更替只看地球过一日,而不管那天是处在阳历的哪个节气、也不管那天处在阴历的哪年哪月哪日。

就是说,干支纪日表达与阳历阴历无关,其“日”的意义并非年月日的“日”,而是包含约合黄道一度的周长长度,是黄道周期在天球坐标上运行的一段轨迹。

干支纪日的一个周期为60甲子,即60个纪日,合黄道60度之周长长度。

该周期单位用“干支纪月”表达,简称“纪月”,譬如,“甲子月”、“乙丑月”、“丙寅月”,等等。

六个干支纪月周期的长度为360度(6x 60)、相当于黄道理论周期长度,因而,农历有“天以六为节”之说。

干支纪月一个周期也是60甲子,即60个纪月,合3600度(60度x60)之周长长度。

这是黄道大周期的一个周期,比10个阳历周期略少、比10个阴历周期略多;10/2=5,因而,农历有“地以五为制”之说。

附带说:农历的“天以六为节”和“地以五为制”之说,是“五运六气”理论方法的基本来源。

中医基础理论方法大量借用农历理论方法及其术语、特别是“五运六气”。

就是说,要真正学好用好中医,就必须学好甚至要吃透“五运六气”背后的天文历法基础知识,否则,难以成为真正的中医高手。

以上仅是用纪日纪月来核算日月两个天象周期的理论计算。

汉代历法改革所做的是日月星三个天象周期的实际运行核算计算,因而黄道在天球上的大周期数字不是3600那么整齐简约,而是约为562120。

为了并非天文历法专业的人能够简易阅读干支纪日和干支纪月,历法制定就把它们换算为“中气定月”(以二十四节气中气为准而定月份)的表达方法。

因此,在通常使用的历法表上,纪日纪月的书写表达并非是干支纪日纪月的原本表达;做天文历法核算调整之时,若使用那些历法表,就需要做换算(当然,使用原本意义的记录,就不需要做那种换算了)。

简言之,农历的干支纪日纪月方法类似西方历法的“儒略日”方法:不管是公元哪年哪月哪日,过一天就按序列更替累计一个儒略日,根据该日所经过的天球经度来核算历法。

两者不同的是:西方历法的儒略日方法是累进制,优点是时刻点的值没重复、一目了然知道绝对位置或直线累计位置所在;缺点是没周期表达,不做专业计算就不知处在哪个周期位置。

而中国历法的纪日纪月方法是循环制,优点是一目了然知道某时刻处在哪个周期位置,缺点是时刻点的值有重复、不做计算就不知道重复者的绝对位置或直线累计位置。

公历符号及其与农历的关系:公历,即西方历法,是基于日象周期的单轨制历法,表达为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