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听课记录及评 课稿

合集下载

《认识线段》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认识线段》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认识线段》听课记录及评课稿执教班级:200515 执教时间:2006年9月15日执教教师:詹蓉蓉听课、评课教师:顾旭阳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人和小狗跳绳的照片和人和大象拔河的照片)师:你们看人和小狗在干什么?生:人和小狗在跳绳。

师:人和大象呢?生:人和大象在拔河。

师:瞧,人和动物之间是多么的友爱和谐。

师:比较一下图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生:跳绳的绳子是弯的,拔河的绳子是直的。

[用学生喜欢的动物和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

]2、出示一根绳子。

师:看老师手中的绳子,是什么样的?生:这根绳子是弯曲的。

师:有无办法把它变直?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一名学生上台将这根绳子拉直。

师边说边演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叫线段。

[用一根绳子突破这节课的其中一个重点:线段是直的。

用了一根绳子作道具,虽然简单,但却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本节课的重点,设计的非常巧妙。

]3、总结: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认识线段。

二、探索新知,弄清特点。

1、教学线段的特点:(1)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学生手中的线段。

问:线段是什么样的?生:线段是直直的。

板书:直的。

(2)、说明:两手捏住的这两头叫做端点。

板书:端点师: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

板书:2个。

(3)、我们可以用图形··来表示线段。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师标上··端点)[在教授完本节课的重点后,立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及时复习本节课的重点。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有两个特点,哪两个?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师分别将绳子横着、竖着、斜着指给学生看。

问:这样是不是线段?师总结:线段可以是横着的、坚着的、斜着的,也可以是长的,短的,但线段一定是直的,两个端点。

[仍然用手中的绳子突破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们体会到只要符合两个特点就是险段。

]4、小黑板出示图: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5、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线段(1)直尺的边(2)课本的边(3)桌子的边(4)生举例6、在白纸上折线段。

《认识线段》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是《认识线段》。

一、引言线段是数学中基本且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对于学生理解几何形状、发展空间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线段的定义和性质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材分析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认识线段》一课位于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学生在初步了解角和直线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线段的重要内容。

教材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了解线段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在本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接感知线段的特点。

2、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线段的性质和规律。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考,引出线段这一主题。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线段吗?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2、新课学习: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如绷紧的绳子、书桌边缘等,让学生观察并总结线段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拉紧橡皮筋、用直尺绘制线段等,进一步理解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3、巩固提高:为了加深学生对线段的理解,我将设计一些练习题,如“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包含几条线段”、“判断下列线段是否是直线的一部分”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如“谁能概括一下线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课知识点。

《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教材以直观、形象的描述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认识线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在整个几何知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他们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线段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线段,理解线段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学会用直尺画线段,会测量线段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经历线段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操作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认识线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线段和测量线段的长度。

2. 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和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线段的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及评析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掌握线段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线段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线段的直观经验,他们对线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线段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画出线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含义,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理解线段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观察法、操作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线段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线段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线段的含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线段的特点。

3.巩固新课:通过线段卡片、实物模型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4.练习与应用: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巩固对线段的认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含义: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表示方法:箭头或小圆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进行。

《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内容:P5~6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

学生:学生尺。

教学方法:通过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认识线段。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让你们猜一下:“一条条,一根根,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生: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我们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与本领。

(评析:通过猜谜语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6(认识线段)。

(1)、(课件出示毛线图)师:那你们看,这条毛线是什么样的?生:弯的。

师:你能想个办法让这条毛线变直吗?请小朋友们拿起桌上的毛线试一试。

(指名演示)你是怎样让它变直的呢?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课件出示拉线图)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捏住线的两端,把线拉直了。

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齐读线段。

师:线段的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这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评析:这一环节教师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线段的特征。

通过“把弯变直”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了新知识,这种体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是无比深刻的。

)(课件出示线段)师:两手捏的这个地方是线的哪儿?(线的两头),在数学上把这两头叫做端点。

齐读。

师:那线段有几个端点呢?。

生: 2个端点。

师:谁能说说线段有哪些特点?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是啊,线段必须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同学们记住它的样子了吗?(3)、认识线段的示意图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线段图)指端点提问:你知道这是线段的什么吗?生:端点。

认识线段评课稿

认识线段评课稿
在揭示了线段有长短之分后,老师接着提问怎样可以怎样量。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由几个视频引入,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去测量线段的长短,又将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了起来。
张老师在新授部分花的时间较少,可以再通过比较等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1节课《认识线段》的评课稿
响水县实验小学 徐芳芳
评内容:
从课堂上来看,师生关系融洽,张老师思路清晰,教态自然稳重,教学有条不紊,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总体来说,是一节很成功的数学课。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视操作实践活动,发挥主体作用。线段的认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王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入手,让学生观察手中毛线的变化来认识线段,并多次让学生拉一拉,亲自感受。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在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基础上,老师提问: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线段的特点。接着在黑板上画出长短不一的线段由此让学生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认识线段》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简析:
认识线段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的基础。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放置在桌面上弯曲的线和捏着两端拉直的线,通过拉直的线的观察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建立线段的模型。再通过观察直尺、黑板、课本的边线,沿直尺边画线段的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练习安排了判断线段、数线段以及按指定要求画线段,强化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时,两手之间直直的这一段我们就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师:孩子们还想拉吗?老师这儿还有一根毛线,(长毛线)你能用它也拉出一条线段吗?生:这根毛线太长了,胳膊不够长,拉不过来。
师:胳膊不够长,我们不一定要把整条毛线都拉成线段呀!可以
怎样拉呢?
生:可以拉其中的一段。
师:是的,请你来拉一拉(一生拉)。现在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2.注重动手操作体验。
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活动中,着力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线段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找身边物体的边线,画线段等有效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感悟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灵智,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学生熟习的现实生活中取材,让学生充满亲切感。本节课在认识线段这一抽象概念时,选取了“毛线”这一实物作为学生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反复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线段特征的产生过程,习得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描述,获得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

认识线段教研活动记录(3篇)

认识线段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对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追求也在不断加强。

线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线段这一概念,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认识线段”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通过本次活动,使教师们深入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性质。

2. 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 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活动内容1. 线段的概念及性质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对线段的概念及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她强调,线段是由两个端点确定的一条有限长的直线部分,具有长度、方向和位置三个要素。

线段的性质包括: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可以度量、线段有端点等。

2. 教学案例分享接着,几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关于线段的教学案例。

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情境导入: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线段。

(2)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线段的特点,加深对线段概念的理解。

(3)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线段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拓展延伸:将线段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策略探讨在交流环节,教师们就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线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是部分教师提出的策略:(1)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线段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教师们在活动中充分交流了教学经验,探讨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线段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年级认识线段评课

二年级认识线段评课

数学《认识线段》评课
上周五,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实验小学教学研共同体活动,更荣幸的是,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的《认识线段》数学课。

三位老师的课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教学有条不紊,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李老师和葛老师的教学贯穿了这样一条主线“认线段——辨线段——找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

“折线段”时,由扶到放,先跟着老师学折一条线段,再自主折出一条比它长、一条比它短的线段,最后同桌合作比较;“连线段”由浅入深,由连两点之间的线段到连三点之间的线段,再到连四点之间的线段,不仅巩固了对线段的特征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了。

二、情境导入,重视操作
特别是徐老师的课,非常重视学生动手操作。

以喜洋洋的形象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整个教学活动中,情境贯穿始终,能够随时激发学习动力。

然后出示毛线,让学生观察毛线来认识线段,体验线段“直直的”特点,直观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

创造线段的环节,徐老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可以画线段、折线段,而且徐老师准备的学具很丰富,运用不同的图形去折、去比较从中发现线段是有长短的。

总体来说,三节课都是非常成功的课,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有很多令我学习的地方。

小学数学公开课二年级《认识线段》评课

小学数学公开课二年级《认识线段》评课

小学数学公开课二年级《认识线段》评课上周听了二年级王飞老师的公开课:《认识线段》。

从课堂上来看,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思路清晰,教态自然稳重,教学有条不紊,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老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体来说,是一节很成功的数学课。

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本课教学贯穿了这样一条主线“认线段(通过拉直毛线来认识线段特征)——辨线段(辨别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为什么)——找线段(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

“折线段”中,由扶到放,先跟着老师学折一条线段,再自主折出一条比它长、一条比它短的线段;“画线段”中,由表及里,先通过儿歌学习画线段的方法,再看老师示范画一条线段,最后自己画一条线段;“连线段”中,由浅入深,由连两点之间的线段到连三点之间的线段,再到连四点之间的线段,不仅巩固了对线段的特征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了。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二、重视操作实践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线段的认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王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体育活动入手,让学生观察手中毛线的变化来认识线段,并多次让学生拉一拉,亲自感受。

并与放在桌上时的线比较不同的地方。

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

在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基础上,老师提问: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学生在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线段的特点。

在拓展线段的表象时,老师又让学生折一折,通过折纸折出线段,老师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再追问:你还能这出比它短一些的折痕吗?放手让学生折一折(多种折法),再让同桌相互比一比,通过活动,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优质】认识线段评课稿-word范文 (7页)

【优质】认识线段评课稿-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认识线段评课稿篇一:认识线段评课《认识线段》评课王勃“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但是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老王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在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

新课标提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在本课教学时,朱老师首先让学生玩“绕花线”的游戏,让学生在课伊始,就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将毛线拉直,体验毛线由弯变直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课所涉及到的线段的一个特征——直的,有一定初步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段”与“拉直的毛线”,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段,说一说、摸一摸身边的线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线段的特点,使他们发现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体验让他们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

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给线段画一幅画,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初步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再让学生“折一折”并“比一比”,使学生感受到线段是有长短的,“连一连”,让学生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既练习了画线段,又能使学生初步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给出三个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等等的操作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对线段的认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体验中扩充对线段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教研《认识线段》听课评课稿(11月)

教研《认识线段》听课评课稿(11月)

教研《认识线段》听课评课稿(11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上午有幸和大家一起聆听了欧阳老师执教的《认识线段》一课,受益匪浅,欧阳老师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及时的评价与肯定,都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合作者,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1、教学流程的设计是有梯度的,猜谜激发兴趣,从生活中的毛线引入,然后由弯到拉直,再“请到电脑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的线段,进而研究它的特点,再辨别线段,数图形中的线段,这是从生活到数学。

再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线段,折线段,这又从数学回到了生活。

欧阳老师在每一个环节之间都设计了承上启下的过渡
语,使整节课看起来很连贯,很自然。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在重点部分,教师注意到让孩子反复的说,重视孩子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2.练习的设计,也是有梯度、循序渐进的。

先是判断线段到数图形中的线段,再回到生活找生活中的线段,接着动手折线段,画出折痕,为后面的画线段做了很好的铺垫与过渡,最后才是完全脱离实物画出线段,整个过程是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3、欧阳老师对低年级课堂的驾驭能力是很强的。

教师无论是教态还是语言都注意到了儿童化。

课堂上为了孩子更好的掌握画线段的方法,王老师用动画配上儿歌,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化解了重点和难点,教学效果非常好。

4、联系生活实际,深化认识。

欧阳老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评课稿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评课稿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评课稿《线段、射线和直线》评课稿刘昕虎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直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刘昕虎老师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恰当定位学习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一、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即:将射线这一抽象概念运用红外线这一直观教具的演示后,让学生明白红外线的光就是射线。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从而让学生顺利的建立了射线这一概念。

同时举出了生活中射线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城市的夜景。

这样的话,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头脑中展开发散思维。

二、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让学生动手画射线,并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紧了对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理解。

三、刘老师在课堂上留足了时间让学生深入的感悟学习材料,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

比如探究“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经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几条射线、几条直线”,刘老师让学生画了,体验了,并在交流中尽量实现数学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让他们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三者之间的含义与区别。

教学永远是门缺憾的艺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商榷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在刚开始复习线段的时候,学生指着黑板的长与宽说横线与竖线,此时并没有强调出线段的特征1.直直的2.有两个端点3.长度是可以测量的。

我认为明确的强调出线段的这三个特征更有利于后边引导学生从这三点出发说出三者的异同点。

二、介绍直线时,可以用到课本上的一句话“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的认识评课稿

线段的认识评课稿

线段的认识评课稿线段的认识评课稿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线段的认识评课稿相关内容。

线段的认识评课稿篇1听了二年级XXX老师上的《认识线段》这一课,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从课堂上来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其次X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态自然稳重,最后X老师讲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比较容易,更能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

所以总体来说,这是一节很成功的数学课。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X老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

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先示范操作,再放手让学生人人操作体验。

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能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形式丰富练习形式多样有趣,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识,有效地巩固了新知识。

精心设计“画线段——折线段——数线段——连线段”等练习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来加强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并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

三、注重观察比较,加深对线段特征的认识线段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直的,二是有两个端点,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不离开这两点。

在练习中,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教师除了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线段,还要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而其他的又为什么不是。

在画线段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画得两张图,其中一张没有画端点,一张在端点上也提了一些要求,通过观察比较,从而深化对线段两个特征的认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整节课X老师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找到桌面上的'一个曲线进行拉,再拉的过程中感受一下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知道线段的两个端点,接着两人同桌互相合作,这样使课堂活动具有多样性,并且整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互相合作的意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认识线段》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 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观察主题图的画 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这给学生独立思 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你有什么发现 ? 学生观察得出:这条毛线是弯的。 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 学生发现它变直了。 师:我们把用两手拉直见到的这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 特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认识线段
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在遵循学生认 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 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 持续、和谐地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 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 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及评析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线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学生后续数学学习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针对小学二年级上册关于《认识线段》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实录及评析。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的详细记录和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录2.1 教学目标•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用线段表示实际长度•能够用尺子测量线段的长度2.2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教具:尺子、彩色线段模型、黑板、粉笔等2.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线段的长度,引导学生对线段的概念进行初步认识。

2.观察实验: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桌子、椅子等物品的线段长度,巩固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3.知识讲解:通过黑板演示、彩色线段模型展示等方式,详细讲解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线段的理解,如用尺子测量给定线段长度等。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线段的特点和测量方法,巩固教学内容。

三、评析3.1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录和观察,学生对线段的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够用线段表示实际长度,提前达到了教学目标。

3.2 亮点和不足•亮点:引入环节生动有趣,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足:教学内容展示方式可以更多样化,增加互动性,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线段的概念。

3.3 改进建议•增加实践环节,通过更多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对线段有更直观的认识。

•增加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教学软件、互动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四、结语通过本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可以看到在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这一教学内容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线段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本文的教学实录及评析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认识线段》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认识线段》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认识线段》听课记录一、导入教师行为1.1 引出话题: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线段实例(如书本的边缘、桌子的长边等),询问学生这些物体的边缘有什么共同特点。

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边缘有什么数学上的称呼,并引出“线段”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展示的物品边缘的共同特点,如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等。

•学生尝试猜测这些边缘在数学上的称呼,并表现出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实际例子引出线段的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

•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讲解线段的概念:教师明确解释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所组成的直线部分,强调线段是有限长的。

2.2 展示线段模型:教师使用教具(如直尺、线段模型)展示线段,并让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如直线的、有两个端点、可度量等。

2.3 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尝试画出线段,并观察线段的特点。

2.4 讨论与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画出的线段,并总结线段的特点和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理解线段的概念和特点。

•学生使用教具和身边的物品尝试画出线段,并观察其特点。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加深了对线段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线段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线段的概念•定义:由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所组成的直线部分•特点:直线的、有两个端点、可度量•线段的表示•符号:用两个端点表示,如线段AB•测量:使用直尺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四、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线段实例,并测量它们的长度,记录下来。

•尝试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不同长度的线段,并标注长度。

五、课堂小结•总结线段的概念和特点,强调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最新推荐】认识线段评课稿-word范文 (7页)

【最新推荐】认识线段评课稿-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认识线段评课稿篇一:认识线段评课《认识线段》评课王勃“线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到这一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与表象,但是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概念,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老王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在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

新课标提出,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教学活动,在本课教学时,朱老师首先让学生玩“绕花线”的游戏,让学生在课伊始,就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将毛线拉直,体验毛线由弯变直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课所涉及到的线段的一个特征——直的,有一定初步的表象,然后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段”与“拉直的毛线”,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线段,说一说、摸一摸身边的线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到线段的特点,使他们发现原来线段就在我们自己身边,这种体验让他们学起知识来兴味盎然。

再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给线段画一幅画,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线段特征的体验,初步掌握画线段的基本方法。

再让学生“折一折”并“比一比”,使学生感受到线段是有长短的,“连一连”,让学生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成一条线段,既练习了画线段,又能使学生初步体会“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给出三个或四个点,连接其中的每两点分别画一条线段,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线段的方法,体会线段与有关多边形的内在联系。

等等的操作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又进一步完善对线段的认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在体验中扩充对线段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董清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 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

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小猫、小羊、小猴正在比赛立定跳远呢?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媒体显示三个动物跳远的图片)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设1、出示动画:小猫跳起落1、交流:谁跳得最远,地,逐渐留下一条线段,接着小谁跳得最近?为什么?一、羊、小猴跳,分别留下两条线段。

2、观察三条线段,发游戏2、媒体演示:从起点开始,现都是直直的。

激趣,每个小动物跳一下,就出现了导入一条线,(依次闪动三条线段)3、学生兴趣盎然。

诱新课3、揭题:这些线可大有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问了,在数学上有个专用的名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字叫“线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理准备吗?(板书课题:认识线段)4、学生自由发言。

激4、今天学的知识就是与线发探究的欲望。

有关的,我们要对线作一个小小的研究,大家有兴趣吗?你想了解线段哪些知识?设计这一环节通过生动活意图泼的动画情境来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激起他们对新知学习的向往,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声有色的媒体演示也为下面学生对线段特征的感知埋下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线段》听课记录及评课稿执教班级:200515 执教时间:2006年9月15日
执教教师:詹蓉蓉 听课、评课教师: 顾旭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人和小狗跳绳的照片和人和大象拔河的照片)
师:你们看人和小狗在干什么?
生:人和小狗在跳绳。

师:人和大象呢?
生:人和大象在拔河。

师:瞧,人和动物之间是多么的友爱和谐。

师:比较一下图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生:跳绳的绳子是弯的,拔河的绳子是直的。

[用学生喜欢的动物和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

]
2、出示一根绳子。

师:看老师手中的绳子,是什么样的?
生:这根绳子是弯曲的。

师:有无办法把它变直?
请一名学生上来演示。

一名学生上台将这根绳子拉直。

师边说边演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叫线段。

[用一根绳子突破这节课的其中一个重点:线段是直的。

用了一根绳子作道具,虽然简单,但却让学生自己探究出本节课的重点,设计的非常巧妙。

]
3、总结: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认识线段。

二、探索新知,弄清特点。

1、教学线段的特点:
(1)师: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学生手中的线段。

问:线段是什么样的?
生:线段是直直的。

板书:直的。

(2)、说明:两手捏住的这两头叫做端点。

板书:端点
师: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

板书:2个。

(3)、我们可以用图形· · 来表示线段。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师标上· · 端点)
[在教授完本节课的重点后,立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及时复习本节课的重点。

]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有两个特点,哪两个?
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师分别将绳子横着、竖着、斜着指给学生看。

问:这样是不是线段?
师总结:线段可以是横着的、坚着的、斜着的,也可以是长的,短的,但线段一定是直的,两个端点。

[仍然用手中的绳子突破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让学生们体会到只要符合两个特点就是险段。

]
4、小黑板出示图: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5、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线段
(1)直尺的边 (2)课本的边 (3)桌子的边 (4)生举例
6、在白纸上折线段。

观察一张长方形纸。

(1)问:你能找到线段吗?端点呢?(互指)
示范:将一张白纸对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2)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线段吗?
学生动手操作。

(3)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短的线段吗?
学生动手操作。

(4)问:怎样折出最长的一条线段?
请学生上来演示。

(5)问:这张长方形的纸能折出多少条线段?
学生交流讨论。

(6)小结:一张同样的纸用不同的方法可折出方向不同,长短不一的线段,有无数条。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直观的感受到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
三、试画线段,探索实践
1、师:你们刚才折了这么多线段,想不想自己画出一条线段呢?
学生自己试画。

问:你是怎样画的?用了哪些工具?
分三步:(1)打一个端点 (2)从这个端点出发画一条直线(3)最后再打一个端点。

也可以:(1)先打一个端点(2)再打一个端点(3)连接两个端点画一条直线。

也可以:(1)先画一条直线(2)打一个端点(3)再打一个端点。

说明:画线段有三种画法,可以寻找不同的工具画线段。

2、电脑演示画线段的方法。

3、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画的线段。

四、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电脑出示题目,
问: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指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分别是由3条、4条、5条线段围成的。

说明:两条线段在一点相接,端点不要再画出来。

2、比长短
(1)两根吸管
(2)电脑出示小棒(电脑演示)
(3)格子里比长短(电脑演示)
3、想想做做第3题(电脑演示)
· · (学生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电脑演示)
·
· · (学生讨论)
5、想想做做第5题 (电脑演示)
· ·
· · (学生讨论)
问: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电脑演示)
6、猜一猜有几条线段 · · ·
7、猜一猜有几条线段 · ·
8、动物之家(电脑演示)
五、总结
今天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六、作业
1、《补充习题》第21页。

2、用线段和曲线画出美丽的图画。

评课:
整节课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本课很好的落实了让学生能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其特征。

(线段是直的,有2个端点)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用能力。

整节课上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

同时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

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
1、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

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

从通过判断是不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为什么不是线段?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是来瞎猜。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来找一找线段,并用手摸一摸,来增强学生对线段的感性认识。

接着通过画一画线段,把生活中的线段抽象成数学上的符号线段,在反馈学生第一次所画线段是否是正确中问为什么?再次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收受能力来调整教学。

接着再次通过画来正确掌握线段的正确画法。

通过数图形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提高学生对线段在不同的长度与不同角度线段的认识,最后通过数各种非线段与线段结合的图形中的线段,让学生真正确理解线段掌握线段的特征,并能具体应用。

2、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入手,创设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要举行拔河比赛,裁判要小兔和小熊去找绳子,找到两根绳子而不知道哪根绳子长的故事情节,设问:两根绳子哪根长呢?通过设置疑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3、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

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由新课开始,王老师让学生动手把桌上的红线变成直的?全体学生动手把线拉直。

然后从中抽出 两手之间的一部分不是线段,用手拿的两端得出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数与形相结合,学生容易记忆,容易理解。

通过画一画线段,让学生亲自经历由红线到符号线段。

在反馈学生第一次所画的线段,找不足之处,后再让学生动手画一条正确的线段(可以不同方向,不同长度)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通过,动手折纸,折出一条与中间线段相同的线段,与同学合用折一条比中间长的线段和比中间线段短的一条线段,来扩展学生的思维。

整个操作活动中,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以及数
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象生动地表明,线段是有长度的,有长短之分,可以比较,可以度量的。

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