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结构
写诗的结构
写诗的结构
写诗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起承转合:这是古诗的基本结构,起承转合四个字,概括了整个诗歌的布局。
起,
即开头,要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承,即承接上文,使诗歌内容连贯;转,即转换,使诗歌波澜起伏;合,即结尾,要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押韵:押韵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使诗歌更加朗朗上富有节奏感。
押韵通
常分为韵和仄韵,根据诗歌的格和韵律来安排。
3. 对仗:对仗是古诗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可以使诗歌更加精炼、富有韵味。
对包括
名词对仗、动词对、形容词对仗等,根据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来安排。
4. 意境:意境是古诗的灵魂,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社会、人生事物,表达、思想
和哲理的过程。
意境可以通过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来营造。
5. 修辞:修辞是古诗的语言艺术,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常用的修辞
手法包括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
6. 节奏:节奏是古诗的音乐美,诗歌更加具有韵律感。
可以通过平仄、节拍、速度
等来创造不同的节奏效果。
7. 格律:格律是古诗的,可以使诗歌更加符合韵律和格律要求。
不同的古诗流派有
不同的格律要求,如七绝、五绝、律诗等。
诗歌形式知识:现代诗里常见诗句结构有哪些
诗歌形式知识:现代诗里常见诗句结构有哪些现代诗是指二十世纪末以来的诗歌形式,其特点是开放性、自由性和多元化。
在现代诗中,诗句结构的多样性十分突出,包括了常见的句子、断句、独立成句的词语、定语从句、并列句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现代诗里常见的诗句结构。
1.句子结构句子结构是现代诗歌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情感词等构成。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强调完整的语句,能够表达出作者完整的思想和意境。
例如:突然秋空,预示着离别在淡淡的月色下,我们相视着往事涌上心头默默地,我们已成陌路人2.断句结构断句结构是现代诗中另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主要是通过断句来表现出诗歌节奏和韵律感。
断句的位置、长度和数量等都会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细雨如愁的记忆竖琴轻轻的弹奏那么失落像窗外被吹乱的黄叶3.独立成句的词语在现代诗中,有时候会出现独立成句的词语,这种结构形式常常用于表现特定情感或象征意义。
例如:躊躇落花寂静4.定语从句定语从句是一种用于描述名词或代词的句子结构,其主要作用是紧跟名词或代词的后面,进一步说明其性质或特征。
在现代诗中,定语从句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观、人物特点等方面。
例如:山峰高立的地方,那群自由的鸟儿在高歌自然的和声抚慰了我压抑的心灵5.并列句并列句是现代诗中另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是通过成对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并列,表达出不同的意义或信息。
并列句可以强调诗句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对立性,能够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清风拂面,花香浓郁我在这春夜,在这花海中等待总的来说,现代诗里常见的诗句结构十分丰富多样,诗人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和意境。
但无论哪种结构形式,都需要表达出完整的意义和信息,保持韵律和节奏的协调。
因此,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结构形式,才能写出更加出色的现代诗歌作品。
诗歌结构
(1)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使诗歌在结构 上有浑然一体之感,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 果。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 未休兵。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谨。“未 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 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 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在安史之乱中,杜甫 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 是感慨万端。
即先设伏笔,后予交代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 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上阙为下阙作伏笔,下阕照应上阕。“心 在天山”与“当年”句照应,反过来“当年” 句为“心在天山”埋下伏笔,“身老沧州”与 “关河梦”句照应;同时“关河梦”为“身老 沧州”设下伏笔,这样安排构成对照,抒发了词 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诗歌的篇章结构ຫໍສະໝຸດ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 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 比兴、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 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 见大、对比等。
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 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主 题明确,结构严谨。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叶绍翁《游园不值》 •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 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 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 前面遗憾,后面高兴。
•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结构1.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艺术加工的文学形式。
它以一定的音韵和节奏组织表达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诗歌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韵文是以韵脚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散文则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自由度较大的表达,没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
2.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与韵脚结构上的组织形式。
节奏是诗歌的骨架,是诗歌音响美的基础。
诗歌的节奏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节的重复、韵脚的运用等来体现。
3. 诗歌的韵脚韵脚是指诗歌中的音韵结构,是由同音节所组成的。
韵脚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律美,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段。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寓韵等。
4.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指诗歌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诗意,也就是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诗歌语言的使用需要注意形象语言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韵律的运用1. 诗歌中的音乐性诗歌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句子的长短、韵脚的运用等,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得诗歌更加动听。
2. 韵脚的运用韵脚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韵脚排列,可以形成诗歌的韵律美。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对仗、绕口等。
3. 篇章的分布诗歌中的篇章可以通过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组合,使得整个诗歌具有韵律美。
可以通过重复、回环、摹拟等方式来加强诗歌的韵律感。
三、形象的描绘1. 比喻的运用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段,通过比喻可以表达诗歌的内在含义,增强诗歌的形象感。
2. 拟人的表达拟人是指用人的属性来描绘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 夸张的手法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节奏的运用1. 句子的长短诗歌中的句子需要具有韵律感,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来营造节奏感。
2. 音节的重复音节的重复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诗歌结构
古代诗歌中的八种结构特征古代诗词是非常讲究结构形式的。
它既体现了诗人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了解诗歌的一般结构特点,以快速敏锐地整体把握全诗。
在古典诗词中,通常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前面的景为后面的议论或抒情作铺垫,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也一定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来阐发。
除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1.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本题,这就是开门见山。
2.欲扬先抑:为了张扬某种事物或人物,先把它(他)贬抑下去,制造悬念,形成波澜,突出某个事物、人物或某种思想的常见的表现手法:3.前后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始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后面又写到“一尊还酹江月”,从大江始,又以大江结,前后呼应等。
4.情景分写: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比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前半部分写景。
后半部分抒情,在写法上又各有错综之妙。
第一句写山中所闻,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第三句紧承第一句“风急”,第四句紧承第二句“渚清”,第五、六句写登高所感,第七句承第五句“作客”,第八句承第六句“多病”,结构非常严谨。
5.情景合写:妙在情景交融,浑然一气,或景中含情,或情中有景。
如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前两联可谓景中含情,后两联可谓情中有景,既融洽又分明。
6.小中见大:即通过描写一件小事物,写出大境界,表现大主题。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高中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韵律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诗歌中由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组成的节奏和韵律的规律性。
诗歌的韵律由诗歌的节奏和押韵两部分构成,它决定了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
1. 节奏节奏是诗歌中音节的重读和轻读的交替规律。
诗歌的节奏有平起韵、仄起韵、双起韵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节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平起韵给人以舒缓、轻盈的感觉,仄起韵给人以沉稳、有力的感觉。
2.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中以相同或近似的音韵结尾的现象。
押韵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美感,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味。
诗歌中的押韵可以分为单韵、双韵、交韵、叠韵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押韵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单韵使诗歌更加凝重、庄严,叠韵使诗歌更加婉转、柔美。
二、格律格律是诗歌中音节、字数、押韵等方面的规律性和规范性。
诗歌的格律要求严格,它决定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诗歌的格律包括词的字数、句的字数、韵脚、平起仄起、跃进、对仗等方面。
1. 字数诗歌中每一行的字数通常是有规定的,如五言、七言、古体诗的字数是固定的,这种规定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2. 韵脚韵脚是诗歌中押韵的位置和形式。
诗歌中的韵脚要求严格,它可以分为平起韵、仄起韵、双起韵、交韵、叠韵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韵脚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平起韵使诗歌更加舒缓、轻盈,叠韵使诗歌更加婉转、柔美。
3. 押韵押韵是诗句中以相同或近似的音韵结尾的现象。
诗歌中的押韵可以分为单韵、双韵、交韵、叠韵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押韵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如单韵使诗歌更加凝重、庄严,叠韵使诗歌更加婉转、柔美。
三、诗歌形式诗歌形式是指诗歌的结构和风格。
诗歌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古体诗、现代诗、词、绝句、律诗、对联等不同的形式。
不同的诗歌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如古体诗讲究字数、平起仄起、对仗、押韵等,现代诗注重意象、语言、节奏感等。
四、诗歌结构诗歌的结构是指诗歌的整体组织和发展。
诗歌的结构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
诗歌结构特点
诗歌结构特点诗歌结构特点主要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1)首句标目。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就具有首句标目的作用。
(2)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的开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3)曲笔入题。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
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作者先景语后情语,先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势。
(4)铺垫。
为主要人物出场、主要事件发生或主要情感抒发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作铺垫。
(5)伏笔照应。
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共分两片,下片照应上片。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洲”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古诗的六种结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1、首尾照应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再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
诗歌的结构诗眼举例
诗歌的结构诗眼举例1. 诗歌结构。
-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承接首联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诗人因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因为怨恨离别,听到鸟鸣更加惊心。
这里采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花和鸟。
-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从描写眼前之景转换到对战争时间的叙述以及对家书的渴望。
烽火已经连续燃烧了三个月,这表明战争持续之久,而在这种情况下,一封家书显得无比珍贵。
这两句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战乱联系得更加紧密。
-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又回到自身的形象描写。
因为忧愁,头发越来越稀疏,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这个结尾通过诗人自身外貌的变化,再次强调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2. 诗眼。
1. 诗歌结构。
-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这是一种由近及远的描写,先写眼前的山和日,再写远方的黄河入海的景象,画面感极强。
-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在前两句写景的基础上进行了哲理的升华。
如果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需要再登上一层楼。
这种从写景到说理的结构转换非常自然,前两句的景色描写为后两句的哲理表达提供了铺垫。
2. 诗眼。
- 此诗的诗眼是“穷”字。
“穷”在这里有追求、探寻到尽头的意思。
诗人想要穷尽千里的视野,这种对广阔视野的追求,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因为有了这个“穷”字,使得后两句的哲理更加深刻,它不仅仅是在说登楼看景的事情,更是在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有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志向。
诗歌结构
诗歌结构一、篇章结构考点解读: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结构技巧:技法解密: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技法分解:一、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先情后景以景结情1、先景后情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先情后景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景语作结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诗歌写作的五种常见结构形式及其运用
诗歌写作的五种常见结构形式及其运用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诗歌创作中,结构形式的选择对于表达和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诗歌写作中五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并探讨它们的运用方法。
一、押韵结构押韵是诗歌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通过在诗句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音韵,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里的“哀”与“回”、“下”与“来”形成了押韵的效果,使整首诗更加韵味十足。
二、对仗结构对仗是指在诗句中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相似的语法结构,以达到平衡和呼应的效果。
对仗可以使诗歌更加流畅和优美。
例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写道:“抚琴复长啸,壮怀激烈犹存。
”这里的“抚琴”与“壮怀”、“长啸”与“激烈”形成了对仗的结构,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凝练。
三、排比结构排比是指在诗句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或相似的句式,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节奏感。
排比可以使诗歌更加有力和引人入胜。
例如,现代诗人顾城的《雨巷》中写道:“我是一个人,在这人的世界里。
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人。
”这里的“我是一个人”形成了排比的结构,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刻。
四、倒装结构倒装是指在诗句中改变语序,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
倒装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方式更加独特和引人注目。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里的“离离原上草”和“一岁一枯荣”采用了倒装的结构,使整首诗的形象更加鲜明。
五、象征结构象征是指通过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或形象,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例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秋风颂》中写道:“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这里的“秋风清”和“秋月明”象征着秋天的美丽与凄凉,使整首诗更加富有意境。
以上是诗歌写作中五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及其运用方法。
诗歌结构(用)
诗歌结构(用)一、引言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诗歌的结构。
诗歌结构是指诗歌作品中音韵、韵律、节奏、押韵等要素的组合和呈现方式。
了解诗歌结构对于欣赏和创作诗歌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诗句与诗行1、诗句的定义诗句是诗歌中的基本单位,是由若干个字组成的一行文字。
一个诗句通常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诗行的定义诗行是诗歌中的排列单位,由若干个诗句组成。
诗行的长度不固定,可以是一句、两句或更多。
三、韵律与节奏1、韵律的作用韵律是指诗歌中相同或近似的音节的重复出现。
它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魅力,使诗歌更加动听。
2、节奏的作用节奏是指诗歌的音节组织方式和节拍的有节奏感。
节奏能够赋予诗歌以生动的韵律感,使诗歌有一定的节奏感。
四、押韵与音律1、押韵的定义押韵是指诗歌中末尾音节相同或近似的情况。
通过押韵,诗歌可以增加韵味和美感。
2、音律的作用音律是指诗歌中音节的编排和组合方式。
音律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动听和优美。
五、诗的结构类型1、诗句间的结构关系诗句间的结构关系可以分为紧密结构、散体结构和松紧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关系会带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
2、诗行之间的结构关系诗行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分为对偶结构、并列结构和转折结构等。
通过结构关系的变化,诗歌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请参阅附件文档。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是指的意思。
2、法律名词2:注释:是指的意思。
(依此类推,根据实际需要添加相应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诗歌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开门见山**:无论说理或叙事,不拐弯抹角开端即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
2. **伏笔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3. **先景后情**:情与景分别咏写,贵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4. **画龙点睛**:在文章关键处加上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主旨,使全篇的用意都显露出来。
点睛之笔常用在诗词的结尾。
总的来说,诗歌的结构技巧有助于诗歌更紧凑、有序和富有内涵,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诗歌的结构技巧的信息,建议咨询文学教授或阅读诗歌书籍。
诗歌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诗歌结构的特点及作用
诗歌结构是指诗歌中的形式和布局。
它可以影响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义。
以下是诗歌结构的几个特点及其作用。
1. 韵律和节奏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结构的基本元素。
通过选择特定的音节和重音模式,诗人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韵律和节奏可以提升诗歌的美感,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2. 押韵方案
押韵是指诗句中重音音节之间的音韵相似,是诗歌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特点。
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感,使诗歌更加凝练和易于记忆。
不同的押韵方案也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3. 行与节
在长诗或史诗中,诗歌结构通常包括行与节。
行是诗歌中的一个独立单位,由一行或多行组成。
节则是由若干行组成的更大的单位。
通过行与节的组织,诗人可以展现更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思想发展。
4. 重复和变奏
重复是诗歌结构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使用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可以强化表达的效果。
变奏则是对重复进行改变和发展,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重复和变奏可以增强诗歌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5. 图像与隐喻
诗歌结构也可以通过图像和隐喻来传递意义。
通过组织和排列图像与隐喻,诗人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意象,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寓意。
通过以上的特点,诗歌结构可以为诗歌赋予韵律感、增强表达力、丰富意义、打造形象和引起读者情感共鸣。
它是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为诗歌带来独特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诗歌的长度诗歌的长度是指诗歌的篇幅或长度。
根据长度的不同,诗歌可以分为长诗和短诗。
1. 长诗长诗是指篇幅较长的诗歌,一般包括数百行或更多的诗句。
长诗通常围绕一个主题或故事展开,内容丰富,结构复杂,语言深奥。
长诗的结构要求严格,需要有一定的章回分节,使得整个诗篇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2. 短诗短诗是指篇幅较短的诗歌,一般包括几十行或更少的诗句。
短诗常常以一个意象或情感为中心,紧凑简洁,表现力强。
短诗的结构也是严谨的,要求每个诗句都精炼简洁,表达准确。
二、诗歌的韵律韵律是诗歌中用来构成音韵美的重要手段。
诗歌的韵律可以分为韵脚和节奏两个方面。
1. 韵脚韵脚是诗句中一定位置上的韵母的重复。
韵脚有不同的组合形式,包括押韵、搭配韵、交替韵等。
合理运用韵脚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美,使诗歌更加动听。
2. 节奏节奏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重轻、快慢等方面的表现。
不同诗歌有不同的节奏,如古体诗的骈文、现代诗的自由节奏等。
节奏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律美。
三、诗歌的排比排比是指诗歌中句与句、词与词之间在意义、形式或音韵上的对应关系。
排比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1. 对仗排比对仗排比是指诗歌中句与句、词与词之间在音韵上的对应关系。
对仗排比包括平起平收、仄起仄收等不同形式,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美和艺术感染力。
2. 夸张排比夸张排比是指诗歌中用夸张的手法对比描绘事物,增加诗歌的艺术张力和表现力。
3. 对比排比对比排比是指诗歌中对比描绘事物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比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四、结构的合理运用诗歌结构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在诗歌创作中,需要注重结构的合理运用,包括长度、韵律和排比等方面。
只有把握好结构,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结语:诗歌结构是诗歌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合理运用诗歌的长度、韵律和排比等结构要素,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
古代诗词结构技巧有哪些
古代诗词结构技巧有哪些
古代诗词的结构技巧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起承转合:这是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一种常见结构模式。
“起”即开头,引入主题;“承”承接上文,深化主题;“转”转折变化,拓宽意境或转换视角;“合”结尾收束,点明题旨或抒发情感。
2.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3. 对仗工整:特别是律诗和绝句中非常注重对仗。
如五言、七言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要求上下句字数相同且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形成严谨而和谐的美感。
4. 反复咏唱:通过反复使用相同的字、词或句,来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或强调某个主题。
5. 意象叠加:通过描绘多个具体的意象来营造出一种氛围或情感,使读者在多个感官层面产生共鸣。
6. 倒叙、插叙:通过改变事件发生的顺序来引导读者的阅读节奏,增加阅读的层次感。
7. 以景生情、以景作结:以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情感或作为结尾,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8. 字音、字义双关:利用汉字的音节和多义性,创造出双关的效果,使诗词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9. 叠词、拟声词运用:通过模仿自然的声音或反复使用某个词,来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
10. 留白:有意在诗词中留下一些空白,使读者能够自由地填补和解读,增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以上都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诗词结构技巧,它们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表达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魅力。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结构技巧
先扬后抑
又叫欲抑先扬,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 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解析:《贾生》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先扬后抑。前两句写汉文 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而贾生才情无与伦比,表现出汉文帝对 贾生的器重;后两句写汉文帝夜半不眠,不是向贾生询问治国安 民之道,却是为了询问鬼神的本源问题,极尽抑扬吞吐之妙。辞 锋犀利,讽刺辛辣,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 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解析:本诗中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雪”都能 照应诗题中的“宿”;诗中的“天寒”“风雪”“白”都能照 应诗题中的“逢雪”;诗中的“闻犬吠”“夜归人”都能照应 诗题中的“芙蓉山主人”。
铺垫 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 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 结构技巧
先景后情 先描写眼前的景物,而后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者见解。
【例】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 一体。
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而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
【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解析:词人开篇直抒胸臆,继而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 生活中的哀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结情 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
【例】
而意犹未尽。
从军行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诗歌,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语言和意境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其篇章结构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起承转合式。
这种结构就像是讲述一个故事,有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局。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为起,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月夜画面,引出思乡之情;“疑是地上霜”则是承,进一步强调月光的清冷,加深环境的氛围;“举头望明月”是转,由地上的月光转向天上的明月,情感也随之有所升华;“低头思故乡”便是合,将目光收回,落脚于深深的思乡之情上,整首诗浑然一体。
还有一种常见的结构是总分总式。
先总述诗歌的主题或情感基调,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最后再总结归纳。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总写了山居秋景的清新和宁静;中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多个角度具体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和生活场景;结尾“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总结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在古代诗歌中,对比式的篇章结构也颇为常见。
通过对比不同的景象、人物或者情感,以突出主题。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让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另外,递进式结构在古代诗歌中也时有出现。
诗人的情感或者思绪逐渐深入,层层推进。
像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相见之难、离别之苦,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誓言,再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担忧牵挂,最后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期待与盼望,情感逐步加深,愈发浓烈。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还常常与韵律和节奏相结合。
格律诗在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篇章结构。
诗歌的结构技巧 考点
诗歌的结构技巧考点
诗歌的结构技巧是指诗歌作品在形式和组织上的技巧和手法。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考点:
1. 押韵:诗歌中的押韵是指相邻的单词或词组在音韵上产生的相似或相同的现象。
常见的押韵形式有完全押韵、偶韵、交叉押韵、间隔押韵等。
2. 格律:格律是指诗歌中诗句的长度、数量、音韵等方面的规定。
常见的格律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3. 平仄:平仄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音调高低。
平仄有平声和仄声之分,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句的节奏更加优美、和谐。
4.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韵脚或词语之间形成的平行或对称的关系,包括平行对仗、对称对仗、交叉对仗等。
5. 篇章结构:诗歌的篇章结构是指整首诗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包括开头、发展、高潮、转折、结尾等部分的安排。
6. 意象和比喻:意象和比喻是指诗歌中通过形象的语言和比较的手法来传达诗人的感情和主题。
意象和比喻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 句式和文体:诗歌中的句式和文体是指诗句的结构和整体风格。
常见的句式包括直接陈述法、排比句、倒装句等。
常见的
文体包括抒情诗、叙事诗、写景诗等。
要掌握诗歌的结构技巧,需要多读经典的诗歌作品,研究其中的押韵、格律、平仄、对仗、意象和比喻等语言手法,同时也需要多进行写作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表达能力。
诗歌结构技巧归纳总结论文
诗歌结构技巧归纳总结论文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和韵律组合传达情感和思想。
其中,诗歌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构建方式,它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本文将就诗歌结构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诗人更好地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
一、押韵与押韵形式押韵是诗歌中最为普遍的结构技巧之一。
押韵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在选择押韵时,诗人可以考虑使用完全押韵或部分押韵,使诗句更加流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的灵魂,能够决定诗歌的整体感觉。
常见的节奏有快慢、稳定、起伏等,而韵律则与句子的音节和重音有关。
诗人可以通过刻画节奏和韵律,让诗歌具有动感和律动性。
三、诗句长度和排列方式诗句长度和排列方式直接影响诗歌的形式美。
短句能够传达简洁、明快的感觉,适合表达强烈的情感和快节奏的场景;长句则能够展开情节、阐述主题,具有渲染氛围和细腻描写的作用。
同时,不同的排列方式,如并列、重述、倒装等,可以帮助诗人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
四、句式结构和抒情手法句式结构和抒情手法直接关系到诗歌的表现力。
诗歌中多变的句式可以使诗人在形式上与我们对话,表现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常见的抒情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这些手法可以帮助诗人创造意境和修辞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五、意象和象征意象和象征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技巧。
通过细腻而富有意境的意象描写,诗人能够让读者产生视觉和感官的冲击,进而深入传递情感和思想。
同时,象征物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概念,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六、结构与内容的统一诗歌的结构应当与诗歌的主题和内容相统一。
结构的优雅和有机性可以使诗歌更加协调一致,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综上所述,诗歌结构是诗歌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押韵、节奏、韵律、诗句长度和排列方式、句式结构、抒情手法、意象和象征以及结构与内容的统一等方面的使用和运用,都能够帮助诗人打造独特而优秀的诗歌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层深入(逐层拓展)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 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 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 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 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 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 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 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 动人。
起承转合 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 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 转折,从正面反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 • 李绅的古绝《悯农》为例。这首五言古绝,全诗 四句,可谓每一句依 次分别为“起承转合”的一 个层次。“锄禾日当午”,写农夫在田里 劳作的 辛苦,是全诗的“起”;“汗滴禾下土”,写农 夫劳作的辛苦 程度,是对起句的继续表述,所以 是“承”。接下来,诗的视野离开 了劳动场面转 向了餐桌,并且提出“谁知盘中餐”的设问,是 非常明确的“转”; 末句“粒粒皆辛苦”,既是 回答前句的设问,点明主题,又是对全诗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 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 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 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 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千里迢迢,快 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 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
比兴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 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 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 《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 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 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 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 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 后双双殉情的故事。
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 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 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 《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 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州! 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 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 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 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开门见山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如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 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诗开门见 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 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 物气候感到新奇。在这里“独有”、 “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 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工笔 王熙凤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可谓工笔,作 者浓墨重彩,为大管家琏二奶奶画“行乐图”:“只 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 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场辉煌,恍若神仙妃 子;头土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 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 色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碟穿 花大红洋缎银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 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 吊梢眉,身量苗条,替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透过黛玉之目,让王熙 凤第一次与读者照面。对其服饰、姿容进行了静 态写生式描绘,从头到脚,精细入微,直至“最 后的钮扣”。
烘托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以乙托甲, 使甲的特点和特质更加突出。 如《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江中之月都属 于烘托。(1)“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 茫茫江浸月。”借月色烘托出离别时伤 感的氛围。(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沉浸在音乐的 美妙中,以月色衬托出琵琶女艺术之高 超。(3)“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 明江水寒。”烘托出琵琶女处境之凄凉。
渲染 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 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以突 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 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的送 别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 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 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俯仰所见 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 染秋江景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