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篇章结构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 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在于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强 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 抒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 “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 “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 上形成鲜明对比。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 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 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 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 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 达到此效果。
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 “志” 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也叫“篇末点题”
作用: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 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 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铺垫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

诗歌结构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基本结构1. 诗歌的形式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艺术加工的文学形式。

它以一定的音韵和节奏组织表达思想感情。

在形式上,诗歌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韵文是以韵脚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鲜明的音乐性,散文则是以抒情为主要特征,并且具有自由度较大的表达,没有规定的韵脚和节奏。

2. 诗歌的节奏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在语言与韵脚结构上的组织形式。

节奏是诗歌的骨架,是诗歌音响美的基础。

诗歌的节奏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音节的重复、韵脚的运用等来体现。

3. 诗歌的韵脚韵脚是指诗歌中的音韵结构,是由同音节所组成的。

韵脚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律美,是诗歌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段。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寓韵等。

4. 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指诗歌使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诗歌的语言需要具有诗意,也就是具有文学性和审美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诗歌语言的使用需要注意形象语言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韵律的运用1. 诗歌中的音乐性诗歌具有音乐性,音乐性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之一。

通过句子的长短、韵脚的运用等,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使得诗歌更加动听。

2. 韵脚的运用韵脚是诗歌构成的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韵脚排列,可以形成诗歌的韵律美。

常见的韵脚有押韵、叠韵、对仗、绕口等。

3. 篇章的分布诗歌中的篇章可以通过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来组合,使得整个诗歌具有韵律美。

可以通过重复、回环、摹拟等方式来加强诗歌的韵律感。

三、形象的描绘1. 比喻的运用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段,通过比喻可以表达诗歌的内在含义,增强诗歌的形象感。

2. 拟人的表达拟人是指用人的属性来描绘自然界的事物,能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3. 夸张的手法夸张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通过夸张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四、节奏的运用1. 句子的长短诗歌中的句子需要具有韵律感,可以通过句子的长短来营造节奏感。

2. 音节的重复音节的重复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之篇章结构之铺垫、照应、总领、线索+学案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之篇章结构之铺垫、照应、总领、线索+学案

【学习目标】篇章结构之铺垫、照应、总领、线索【学习重点】诗歌的篇章结构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承上启下、线索、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4、划分层次【典型例题】(一 )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1、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

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2、2023辽宁卷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 (2022全国卷1卷) 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09山东)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二)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1 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1)简要分“时时自有春风扫”中“扫”字使用的妙处。

(3分)2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章谦亨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之篇章结构(课件38张)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之篇章结构(课件38张)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问:诗中哪些词语与“只等闲”照应 ??
答:“腾细浪”、“走泥丸”、“更喜”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问:诗中哪些词语与诗题照应 ?
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 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评析】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 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让人读起来有音 乐美,让人感觉到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
整体概括:《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魅力,就是这样:一连几 章句式和意思基本相同,只有个别词的调整,产生了一唱三叹 的抒情效果,不断重复的韵律加强了抒情效果。让每个读者听 众感觉好似一次次重章叠句的咏叹,一字字刻骨铭心的记忆, 连这河水都已会低吟浅唱。
(2010年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 么?
答:“踏”。“一径沿崖踏苍壁”,意为沿着山崖上的 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写出隐者住处的幽僻。
铺垫与伏笔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铺陈 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手法 。其作用是突出强调。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鉴赏诗歌篇章结构

练7.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 洞庭湖、岳 阳楼景观的 名句,写出 了磅礴的气 势,壮阔的 境界,为人 们称道。
简析: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 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 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 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一、景情关系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景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情
对比
8.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 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 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 情呢?
高高秋月照长城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答案: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 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 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 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 无限的想像空间。

古诗的六种结构方法

古诗的六种结构方法

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因其篇幅的短小和字数的限制,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上,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探索出了许多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下面就每一种结构作简单的分析,以有助于鉴赏。

1、首尾照应照应是指诗歌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是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首诗不论律诗还是绝句,都应有头有尾,前后内容就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

如杜甫《静夜思》: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2、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再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

诗歌结构手法精讲

诗歌结构手法精讲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节做主要情节的准 备或高潮到来前作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 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 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 延伸。
雨多极凉冷
7、抑扬
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 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 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 2.欲抑先扬法。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 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 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 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尾联陡转,以 “惆怅”引出 思乡归隐之意。
山 居 秋 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先扬后抑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 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 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 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秋日秦观
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①邗沟:中国古运河。今京杭运河里运河段的前身。 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西侧。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 诗歌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先表现寂静、寒冷的夜景,然后通过 “忽有人家笑语声”表现出秋夜的生活气息,令人 欣喜。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水乡夜景的生 趣,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

诗歌篇章结构作用

诗歌篇章结构作用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照应: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 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 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 • •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 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诗歌的全文结构
•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首尾呼应、重章叠句、 • 起承转合、总分(总领 总结 分写)、诗眼、 • 线索、伏笔 、 悬念、层层深入
诗歌各联手法及结构作用 • 首联:照应题目、统领全诗、开门见山、 交代时令、环境…营造氛围(渲染)——烘托心境、奠定 感情基调、为下文感情的抒发作铺垫 中间: 过渡:由上句…过渡|转而写到下句… 铺垫蓄势 照应题目、开头 具体解说、层层深入 尾联:总结全诗、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照应题目、呼应前文 以景结情、意犹未尽 全文:先景后情、先情后景、首尾呼应、重章叠句、起承 转合、总分(总领 总结 分写)、诗眼、线索、伏笔 、 悬念、层层深入
知识点梳理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 的有: 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如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 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 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 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 ,自开自合。

舟中寒食 汪茂麟 落花风,寒食雨。几阵廉纤,催送春何遽!闲倚 篷窗临古渡,野店青帘,飘在垂杨树。 日归迟,时节误。暝色高楼,望断河桥路。燕子 来时愁欲暮,波上双双,飞过桥头去。 注:廉纤:小雨。 (1)概括 “落花风,寒食雨”在全词中的作用。 (5分) (2)作者在下阕中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请 简要赏析。(6分)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1、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结构技巧
首尾照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 卒章显志
过渡 铺垫 伏笔 照应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下笔即写情,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 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兴衰,人事沧桑该让诗人生发多少 感慨喟叹!可诗人的笔下只是一只轻盈的燕子,一只四 百年前高门士族王谢家的燕子(当然是极度的艺术夸 张!),现在却飞进了寻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 子”成了历史的见证者,也成为诗人感慨人事沧桑兴亡 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联翩,余味无穷。难怪白居 易对此诗是“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 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先写汉文 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虚前 席”写汉文帝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为听 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 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古诗词主旨表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主旨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4、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诗歌的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 构中的作用。
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 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 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诗歌的篇章结构
一、从位置上分析
1、开头 照应标题 开门见山 铺垫 2、中间 承上启下 铺垫 3、结尾 首尾呼应 卒章显志 4、贯穿全文
二、从内容上分析先景后情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三、起承转合 四、对比 先抑后扬
登城 • 刘敞
望湖楼晚景 。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篇章结构题型整理语文

篇章结构题型整理语文

篇章结构题型整理语文
篇章结构是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以下是相关知识点的整理: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文艺表现方法和篇章结构: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在解答篇章结构题型时,需要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和布局谋篇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常见的篇章结构有以下几种:
•总分结构:先总述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述,也有总分总结构。

•并列结构: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关系。

•递进结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作者的认识发展顺序来写,层层递进。

•对照结构:把两种事物或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显示事物的本质和不同。

这些篇章结构可以帮助作者组织文章,使文章更加清晰、连贯、有条理。

同时,这些结构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诗歌鉴赏——结构赏析

诗歌鉴赏——结构赏析

诗歌鉴赏——结构赏析古诗词结构赏析一、时间空间结构溪上遇雨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晴。

注:这首诗是纯粹写雨的,它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了奇特的情趣。

问题:1、诗中描写的雨有什么特点?答:“坐看黑云衔猛雨”形容雨来势凶猛,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喷洒山前此独晴”既写出了雨的迅即而至,还写出了雨的猛烈,如瓢泼喷洒一般,还写出了雨脚的飘忽不定,不远处急雨下得如浇如注,此山却晴朗明丽,真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

三四句表明了雨的瞬息万变和难以预料,所以总得说来这首诗写出了夏雨的来去迅疾,势头凶猛,雨脚飘忽的特点。

2、这首诗在描写的过程中,有哪些空间变化?答:这首诗既写了溪上的雨况,又写了前山雨时的情景,这就不但表现了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而且形成了空间的对比,使得结构奇异独特。

二、前后文形成转折踏莎(suo)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候馆:旅舍。

熏,香草。

征,远行。

寸寸柔肠:指人很伤心。

粉泪,指女人的泪水。

平芜:平阔的草地。

问题:1、这首词的上下片在结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答:这首词上片,是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别绪,下片是写家中亲人对行人的苦苦思念,反衬自己的离别之苦。

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写家人思念他,也是为了表达离愁,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平淡,而使整首词看起来跌宕有致,委婉含蓄。

2、找出词中描写离愁的句子,做一下简要的分析?答: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是说诗人越走越远,而离愁随着距离的延长而越来越重,就像那不断东流的河水一样,永不枯竭。

②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说因自己远行在外,所以留在家中的亲人因为思念自己而痛苦的柔肠寸断,泪流满面。

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人已经走的太远了望不见了,能望到的只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是望到了草地的尽头,还有春山挡住了实现,而行人已在春山之外,根本望不到了,衬托出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结构技巧篇章结构课件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之结构技巧篇章结构课件

学习交流PPT
12
2、层层铺垫
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 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诗作 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学习交流PPT
13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 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卒章显志、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对比等。
学习交流PPT
4
一、景情顺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先景后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高高秋月照长城。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 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文
交代因何而愁。
学习交流PPT
9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言尽而 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
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
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
抒情议论句。
学习交流PPT
3
诗歌的结构技巧
1、景(事、物)与情(主旨)的关系(顺序): ①先景后情(大多如此)②先情后景③以景 结情。 2、结构特点: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概述

古代诗歌鉴赏篇章结构概述

祝你 成功!
引起读者无穷无尽的想象(1分)(作用)。
5.
感遇十二首(其二)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1]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
【注释】: [1]林栖者:指隐士。
[2]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1)诗篇在开头以
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
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的寓意是什么?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 析。
答案: (1)承上启下的作用。(术语)(2分) 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 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热闹场面作结;下句写 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为下 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作了铺垫。(分析)(2分)
忍唱《阳关》句!
6.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
鸣处,回首斜阳暮。
7. 注: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 如通判)(1)何遽(jù):为什么那么快。 (2)《阳关》句:别离之曲。
8.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 有何妙处?
答: 以景结情,寓情于景(2分)(术语),
营造了一个凄苦惆怅的意境(1分)(分析),


春 夏
清氛源远
韵致流长
天 地




, 走 过 四

, 人 生 百



皆是Biblioteka 成诗文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有关结构 的典型术语。
2.掌握诗篇结构类问 题的答题模式。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诗歌,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语言和意境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其篇章结构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起承转合式。

这种结构就像是讲述一个故事,有开头、发展、转折和结局。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为起,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月夜画面,引出思乡之情;“疑是地上霜”则是承,进一步强调月光的清冷,加深环境的氛围;“举头望明月”是转,由地上的月光转向天上的明月,情感也随之有所升华;“低头思故乡”便是合,将目光收回,落脚于深深的思乡之情上,整首诗浑然一体。

还有一种常见的结构是总分总式。

先总述诗歌的主题或情感基调,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最后再总结归纳。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总写了山居秋景的清新和宁静;中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明月、清泉、浣女、渔舟等多个角度具体描绘了山中的美景和生活场景;结尾“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则总结出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在古代诗歌中,对比式的篇章结构也颇为常见。

通过对比不同的景象、人物或者情感,以突出主题。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让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另外,递进式结构在古代诗歌中也时有出现。

诗人的情感或者思绪逐渐深入,层层推进。

像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相见之难、离别之苦,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情誓言,再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担忧牵挂,最后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期待与盼望,情感逐步加深,愈发浓烈。

古代诗歌的篇章结构还常常与韵律和节奏相结合。

格律诗在字数、平仄、押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不仅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篇章结构。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wǎ得n 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1)诗诗的的前前两两句句,,有有版版本作本“作将“军将此去军必此 去封 欢必侯 哪, 一封士种侯卒?,何请士心简肯 要卒逗 说何留 明心” 理肯, 由与 。逗本留诗”相,比你与更本喜 诗(相2比)“你马更后喜桃欢花马哪前一雪种”?一句请在简艺要术说表明现 理上由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 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分析概括)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仰慕和思念 之情。(点明情感)
课堂演练1
(08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 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 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景情 的顺序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诗歌鉴赏之篇章结构总结(共54张PPT )
1、先景后情

诗歌篇章结构

诗歌篇章结构

岂页
《四库提要》云:“(许 岂 )讥杜牧《赤壁》诗为不 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 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 其词耳。”
过 华 清 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 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 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5、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 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 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 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 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
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 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起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 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 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 “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以景结情:是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 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 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 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使诗歌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 咀嚼。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答题步骤】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提问变体:请分析 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 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 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要点:(1)概述诗句的内容。 (2)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3)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练习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边词 张敬忠(1)
五原(2)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1)张敬忠:唐监察御史,分管军事,写作此诗时在朔方军 幕任职。(2)五原: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张仁愿任朔方 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 在五原西北。 (1) 简要分析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 篇章结构
【学习目标】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能够寻找到诗词 中的标志语言。 2、把握古诗词主旨体现的技法,包括诗 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3、熟练运用有关结构的典型术语。 4、掌握诗篇结构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主要结构技巧】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 后景、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铺垫、照 应、过渡、层层深入、起承转合、 意象组合。 3、如何体现主旨:开篇点题、卒章 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起句如平地春雷破空而来,一个“飞”字,振人心魄。起句
直露且显豁。承句句式和节奏转入从容和舒缓,既使文章的章法张 弛有度,又进一步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赋予无形的音乐以实体形象 ,就像是一个可人的小精灵一般煞是可爱。“此夜曲中闻折柳”, 却是陡然一转,“闻”字,不仅点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而且,更 是用“折柳”一词点染了一种场景,一种情绪。结尾以一句深情的 发问关合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而高考题的题眼就设在第三句的“折 柳”上。
首句中的“五原”,地处塞漠,北临大漠,气候严寒,风物荒 凉,这地方的春天从来都到得很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 “旧来”二字,既显五原的荒凉寒冷自古至今是这样的,又表明诗 人对此早有所闻。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纲,后面的三句就是对春色之 来迟进行的具体描绘。
(2)有人认为,边词中的二月垂杨未挂丝与凉州词中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有异曲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
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⑤当年:一作“前朝”。
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术语),与下文 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舟中晓望(1)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 青山水国遥。舳舻①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 天台②访石桥。坐看霞色晓, 疑是赤城标③。 注:(1)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 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2)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 《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3)天台山 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4)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 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练习2、阅读下列一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城西楼晚眺》。
②汀洲:水中小洲。
③溪、阁: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
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 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 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 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 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次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 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 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三、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
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
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
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
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
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 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 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 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 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 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 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明 ·徐渭) 东边一棵柳树,西边一棵柳树, 南边一棵柳树,北边一棵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二、以景结情 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
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
形成鲜明对比。
四、起承转合 一般来讲所谓“起”即开头(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开头两
句,以下类推):“承”即紧承上句(联)的诗意,进一步描写或 铺陈,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即意思的递进或转折,是指诗 的内容宕开一笔,使诗内容更加丰富或境界更加开阔:“合”则是对 全诗的“收束”,要对前面的描写起到收束的作用,要“收”得有 力,并传达出诗的思想感情,一般要在此句(联)点出诗意或主题
①同意。两句都写出了边塞的春天来得迟,“二月垂杨未 挂丝”直接描写景物,“羌笛何须怨杨柳”以乐声虚写景 物,用了拟人手法,二者都借边塞风物表现了边地的荒凉 和寒冷,抒发了边塞将士因战地的艰辛产生的思乡之情 (内心的悲苦)。 ②不同意。虽然都写了边塞的春天来得迟,但“二月垂杨 未挂丝”对边地风物的介绍,更强调边地的荒寒;“羌笛 何须怨杨柳”更突出了乡思离情,却也蕴含了豁达乐观的 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