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合集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依据、路径及标准

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依据、路径及标准
教 师对此 颇 为不解 , 他们认 为 , 既 然 是 教 授 马 克 思 主
受 教 育 者 所 接 受 。具 体 来 说 , 教 材 体 系 向 教 学 体 系
转 化 由以下三个 方面决 定 。 第一 , 体 系 转 化 是 思 政 课 教 学 因材 施 教 的 需 要象 的实 际情 况 , 有 针
义就应该 原原 本本 地 完 整 地教 授 , 难 道 还 存 在 转 化 的 问题 吗 ? 事 实 上 , 思 政 课 教 材 体 系 向 教 学 体 系 转 化 的依 据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 例 如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揭
示 出 , 真理 是 对 客 观 事 物 内 部 规 律 性 的正 确 反 映 。
V o 1 . 1 1 N o . 1 9
Oc t .2 0 1 3
2 0 1 3年 l O月
高 校 思 政 课 教 材 体 系 向 教 学 体 系 转化 的依据 、 路 径 及 标 准
李 伟
( 淮南职业技术学 院 思政部 , 安徽 淮南 2 3 2 0 0 1 )
对 性地 选择教 学 内容 、 教 学 手 段 和 教 学 方 法 实 施 教
学 , 从 而 取 得 最 优 的 教 学 效 果 的 一 种 教 学 原 则 。 这 个 原 则 同样 适 用 于 思 政 课 教 学 。 因 材 施 教 的 “ 材 ” 可
但 我 们 不 能 因此 只 承 认 真 理 的绝 对 性 而 否 定 其 相 对 性 。 真 理 只 是 对 客 观 事 物 一 定 层 次 一 定 范 围 的 正 确 反映; 当 真 理 作 为 由 感 性 认 识 升 华 而 来 的 带 有 普 遍
免 地 具 有 其 局 限 性 的 。它 的 局 限 性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一是 教材 的使用 对 象 广 泛 , 既包 括 了本科 层 次 , 也 包括 了高职 高专 层 次 。此 外 , 教 学 对 象 还 可 以 根

高校思想XX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XX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以充分围绕大纲编纂的某一套教材系统,核心指向相关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一套体系即是教材体系.在整套体系中,教材作为体系的核心,是学生们研究的主要方向.而教学体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构建的理论讲授表达体系。

其核心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如果说教材体系主要解决了讲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体系的侧重点则在于怎么教,怎么学。

[1]传统的教材体系的“强行灌输”状况导致了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治知识时了“少、慢、差、费”的重大弊端。

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教材的基础上,应注重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定位,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教育思想,以打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硬式教育模式。

由此可见,教材体系以教材为表现形式,作为教学体系的载体成为了构建教学体系的基石,对教材体系的艺术加工与操作等进行的诸如此类的升华,就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二、转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ﻭ1.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毛泽曾指出:实际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相像的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所写的西,都绝不是具体的情况.这就告诉我们正确的决策往往来自于对身边的具体情况的把握,使思想治理论教学变得有即时性、动态性和针对性,这是体系转换的重中之重。

一本同样的统编教材,不同的授课态度,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授课技巧与方式,造就了不同素质的学生.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和依据,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相统一,吃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将教材中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完善思维,从而理论指导的指针,同时在授课时注重联系实际,吃透学生。

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理论,力求用通俗的语言,结合热点、学生关心注视的典型案例对理论进行分析。

另外,教师应根据课上学生的反应情绪灵活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师生互动的过程,使师生心灵产生共鸣。

走出教材、贴近学生,做到寓教于理、寓教于实、寓教于乐,从而突破思理论教育的瓶颈,提高实效性。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意义研究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意义研究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意义研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教材体系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编写、组织和管理的一套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教材资源体系。

而教学体系则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设计和实施一整套教学活动的系统的组织形式。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意味着教学活动从以教材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提高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材体系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编写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受到教材的限制,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变化。

而教学体系的转化意味着教师可以更多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材体系往往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教学体系的转化意味着教学活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和实施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成就感四、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教材体系往往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内容编写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教学体系的转化意味着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五、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材体系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受到教材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

而教学体系的转化意味着教师可以更加自由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思考

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思考

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那么首要的就是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如何对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找出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了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策略和原则,最后就与教学内容改革相关的方面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内容;改革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思政课(全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普遍实施。

专科思政课包括三门必修课,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课程。

《概论》课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和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基础。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教育并引导大学生拥护与认同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形成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思政课教材是面向全国的统编教材,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但大专院校有自己的特殊性,专科生有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大专院校思政课必须符合自己的特点,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解决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存在的不足,因此,本文从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出发,探索出一条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之路,使思政课教学不仅更具有实效性而且又满足大专院校的需要。

1 思政课教学内容亟待解决的问题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存在“课程内容重复”,“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

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再认识

理论 教学 的 主要 依 据 ,是 学 生 进 行 学 习 的基 本 材 料 ,它 以纸质 材料 为教学 内容 的 承载方 式 。而教学
体 系则是 在教 师 的教学 实践 活动过 程 中依 据 教学对
象 ,对教 学 目标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组 织 、教 学 实 施 、教学 管理 等环节进 行 重新整 合 ,充分 利用 多种
国化 理论 的全 貌 ,在 内容上 又具 有高 度的 概括性 和
的是如 何来 提高 教学实 效 的问题 。提 高思 政课 教育 教 学质 量 ,实现 教材体 系 向教学 体系 的转 化是 至关
重要 的一 个环 节 。

抽象 性 。同 时 ,思 政课 教材 必须 紧密 结合 实际 ,及 时将 党和 国家 的重 大政 策方 针 、马克思 主 义 中国化
教 学 资源 ,促进 教育 培养 目标 实现 的过程 。教材体
体 系 的转 化 ,才 能在教 育 教学 实践 中 ,以生 动的语
言 、灵 活 的方 法 手段 向学 生准确 、及 时地 宣讲 党 的
系的 主要 载体是 文字 ,主要解决 教什 么 的问题 。教 学 体 系的 主要载 体是语 言 ,主要 解决 怎么 教 、怎么
学 的 问题 [ 1 ] 。
重 大政策 方针 、表达传 递理 论 的精神 实质 。
2 、思政 课 的课 程 特 殊 必 须要 求教 材 体 系向教
学体 系的转化 。思 想政 治理 论 性 更 为迫 切 地 要 求教 材
想政 治教 育 的 主 渠 道 、主 阵 地 ,承 载着 重 大 责 任 。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指 出 :推进 马克 思主 义时 代化 、大
收 稿 日期 :2 0 1 3 一O 3 —1 8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内容是 教师面临的首要 的难题之 一 , 而只有采 取有效 的教学 方 法才能解 决这一难题 。 最后 , 目前高校 思想 政治 理论课 “ 5方案 ” 规 定 的课 o 所
材体系是按照教学大纲 的要求编 写的 , 教学体 系是教 师依据 教学 目的、 教学对 象及 教学情 境等 因素而构 建的 。从两 者 的 特性看 , 教材 体系是规 范的 , 教学 体系是灵 活的 ; 教材体 系体 现知识 的完整性 , 教学体系 体现 教学 的完整性 ; 教材体系决定 着的 目的 、 计划 和构 建 , 而教 学体 系 是教 材体 系的转 化 和运
视:
这就是说 , 教材体 系是构建教学 体系的基础 , 教学体系是 教师为 了实现一定的教学 目的而对教材体系 的再加工和再创 造 。对教材体系的再 加工 和再 创造 , 便是 教材体 系向教学 体
系转换。
( ) 一 在提高课堂讲 授水 平上 下工夫 。课 程 教学 既是 一
二 、 校 思 政 课 由教 材 体 系 向教 学体 系转 换 的 必 要 性 高
[ 本刊网址 】ht:/ w .b b nt t / w w h x .e p
教育的主渠道 , 因此 , 在一定 意义 上讲 , 高校思 想政治理 论课 教与学的成功 与否 , 直接 关联 着 高校思 想 政治 教育 的成效 。 决定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 课教 与学 的成 功 的条件 及途 径有 很 多, 而其 中一个极为重要 因素条 件与途 径便是要 实现教材 体 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 。

和教学环境 , 围绕 如何 “ 近生活 、 贴 贴近 实际 、 近学 生” 创 贴 , 造性地采取科学 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才能完成教学 目标。 其次 , 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另 一个特 点就是具 有鲜 明的时

略论“两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具体路径

略论“两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具体路径

略论“两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具体路径摘要:“两课”是指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

教材体系具有理论性、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与教学体系要求的实践性、具体性、生动性等特点不相符,因此,研究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很有必要。

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从章节转化为专题、丰富重点章节内容、省略部分重复内容等方面做出阐述,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两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具体路径中图分类号:c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两课”具体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些课程的多数内容是初中学生和高中文科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如果高校教师只是讲述教材内容,学生不免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改变高校思政课让教师和学生都头疼现状的有力措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方向。

作者在对教材体系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的前提下,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具体路径。

教材章节向专题的转化一个方面是教材根据内容的不同和内在逻辑结构分了若干章节,章节内容的安排和顺序是教材主编的思路的反映,并且这一思路一直没有改变。

但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多数学生都关注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情况,很少问津党和国家的政策,更提不上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了解。

针对学生的这一现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专题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另一个方面是教材的章节数与一个学期课时数的安排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情况,按照一个学期的学时数把章节分成准确的专题数是科学合理的,符合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当前时事政治与教材内容相糅合教材很多内容是对历史和党在该历史时期理论的论述,如果照本宣科就脱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也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造成课堂气氛不佳和教学效果不好。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点思考
列改革 , 真正把“ 全 国统 编 、 高 校 不 同层 次 学 生 共 用 一 本 ” 的 教
“ 教学资源” 浏览该课程 的电子教案 、 教学课件 、 教学案例 和课 堂录像 。“ 音像 资料” 一栏 中上传 了感动 中国人物之大学生 系 列、 道德模范和今 日说法等有关视频文件 , 对学 生进行 了以理 想信 念为核心 、 以爱 国主义为重点 、 以树立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 观为主要 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 。“ 教研教改” 包含 了教师在本 课 程教学 改革研究 中所 写的文 章及 教师辅 导下 学生 完成 的
提 供 了 一 个 契 机 。虽 然 国 家 统 编 教 材 内 容 完 整 丰 富 ,但 对
1 . 直接 型 , 将 课 堂教 学用 于教 师讲解 教学 框 架 的建构 、
教学 内容 的重 点和 难点上 。全体 教师 集体研 究 。达成 了共
识, 将 教 材 中八 个 章 节 重 新 排 列 组 合 之 后 , 建 构 了 四个 板 块 :
手。 课 堂 中实施 专题教 学 , 课 外积极 引导学 生参 加社会 实践等 途径 实现教 材体 系向教 学体 系的转化。
关键词 :《 思 想首先修 养与法律基 础》 课 程 教 材体 系 教学体 系 转化途径 2 0 0 5 年 初 出台的《 中共 中央 宣传部 、 教育 部关 于进 一步 加 强 和 改进 高 等 学 校 思想 政 治 理 论课 的 意见 》 ( 以下 简 称 《 意见 》 ) 和 实施方 案 , 对原 有 的“ 两课 ” 课程 设 置方 案进行 了 调整 , 而《 思想 道德修 养与法律 基础》 ( 以下 简称 《 基础 》 ) 这 门 课, 是 实 施 高校思 政 课新课 程方案 的第 一 门课 程 , 该课 程使 用 的是 中央 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 和建设工 程开发 、 高教 出版 社 出版 的统 编教材 , 因为其教 育对象是全 国所有 高校大 一学 生, 所以教材 内容涵盖 面广 , 信息量大 , 知识跨 度很大 : 既包含 哲学、 政治 学和社 会心 理学 等基础 知识 。 又有 法学 和伦理 学 等 内容。单凭有 限的课堂 教学 , 采 用传统 的面 面俱 到 的讲 授 方式 可 能会使这 门原 本有 着丰 富理论 内容 和完 整科 学理 论 框架 的课程变得枯 燥无 味 ,更谈不 上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这就 要求授课 教师一定要结 合本校 实际情 况 , 深入 研究授 课 对象 , 吃透教材 , 注重 教学 内容 、 教 学方法 和教学手 段等一 系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探析作者:张俊霞曹璇来源:《赢未来》2019年第28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深化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中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能够有效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更具感染性,从而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本文笔者将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断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但是目前来说我国高校思政课堂上在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依然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过于重视教材,将教材体系等同于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机械照搬教材上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从教师教学中有所感悟和体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会降低。

因此,需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把握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吃透教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为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强课堂互动有效性,高校思政课教師必须充分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剖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熟悉教材中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为学生设计每个章节、每节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为学生罗列思政课学习大纲,保障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同时也要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学生日常经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政课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课程设计全部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学活动 的依 据 , 也是 学 生准确 掌握理 论知 识 的依 据 。 游业 , 要搞好 旅游 开发 , 他们 希望 学校 能教 一些 民族 舞蹈 、 规范性 的旅游 知 识 等 。我 们 就 把 这些 内容 编 入校本 课 程 中 。过 去 , 们 太 无 视 地 方 性 知识 了 。 我
表 述准确 性 。教 学体 系的特 点 在 于 : 内容 的选择 在
上 具 有 问题 针 对 性 、 点 突 出性 、 点 深 入 性 ; 教 重 难 在
据 教 学 的 目的 和 教 学 大 纲 , 照 一 定 的 范 式 , 教 学 按 给
提 供 比较 全 面 、 确 、 谨 的 逻 辑 和 知 识 体 系 , 为 准 严 成
我 们 国 家 的 民族 教 育 , 然没 有 考虑 到 少 数 民 仍
族 的经 济文化 类 型和他 们 的地方性 知识 。作为 一个
从 事教 育人类 学研 究 的人 员 , 们会 继 续 以 一 己之 我
力 来推动 中国乡土 教 材 的发展 与 建 设 , 以实 现教 育
为 大多数 人 服务 的功能 。
这 些 校 本 教 材 , 中 学 生 学 习 完 , 到 家 庭 , 于 推 初 回 对
制 进行 改革 。所 以我们 跟 当地 教 育局 达 成 了协 议 ,
在 我们 的实 验校 里 , 与课程 的评 估体 制实行 变革 , 参
同时 争取评 估老 师 的支持 , 家都 确 地理 解其 中的 重要理 论 知识 , 用所 掌握 的理 论知 识解 决现 实 问题 。 运
3 两 者 的 特 点 不 同 。教 材 体 系 的 特 点 在 于 : . 结
的 内容 所形成 的一 个整 体 。教 学体 系是 指 围绕 着为

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中的创新性研究——从考核方式创新谈起

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中的创新性研究——从考核方式创新谈起
要 的 引 导作 用 。
[ 键 词 ] 高校 ; 想 政 政 治论 课 ; 学 体 系 ; 新 关 思 教 创 [ 图 分 类 号 ] G 4 中 62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3 3 2 1 ) 50 1 2 0 92 2 (0 10 —140 容 、 核 形 式 等 方 面存 在 着 诸 多 弊 端 , 考 主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个
从 考核 方 式创 新谈 起
柴 秀 波
( 山东工 商学 院 ,山东
[ 摘
烟 台 2 4 0 ) 6 0 5
要 ] 教 材 体 系是 教 学 的 基础 , 学体 系是 教 学 的 关键 。在 高 校 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教 学 中 , 否 将 规 范 教 能
的教 材 体 系转换 成 生 动 的 教 学 体 系 , 于提 高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教 育教 学 的 实效 性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在 由教 材 体 对 系 向教 学体 系的 转换 中 , 涉及 到 教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 核 方 式 等 诸 多 方 面 的 创 新 , 中 考 核 方 式 的 创 新 起 着 重 教 考 其
方面 : 第 一 , 核 目标 不 明 确 。考 核 是 教 学 过 程 的 重 要 环 节 考 之 一 。合 理 的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考 核 方 式 不 仅 能 让 学 生有 效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论 课 新 方 案 实 施 以 来 , 求 统 一 使 用 要 中宣 部 、 育 部 组 织 编 写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研 究 和 建 设 工 教 程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材 。 在 对 教 材 的使 用 过 程 中 , 存 在 着 两 种 错 误 倾 向 : 是 将 教 材 体 系直 接 等 同 于教 学 体 系 , 一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基于从岗位能力到行动导向的视角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基于从岗位能力到行动导向的视角

内在的稳定特 方案” ① 实施 8 年以来 , 高等 院校思 其原 因就在 于不能 够有效 地把握 必须具备 的外在 的、
想政治 理论课 程 ( 以下简 称 “ 思政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
通过任务设置 课” ) 一直使用统编教材 , 保持 了很 要实 现高 职思政课 教材体 系 向教 境 为教学 的参照 系 ,
强 的整体性 、 科 学性 、 普遍性 和指 学体 系的顺 利转化 , 可 以采取 “ 从 将 工作过程与学 习过程 统一起来 ,
导性 , 并在教学实践 中取得 了较大
岗位胜任力到行动导 向” 的路径。

强调学生是学 习过程 的中心 , 教师 是组织者与协调人 , 师生共同遵循 “ 资讯 、 计划 、 决策 、 实施 、 检查、 评
— —
基于从 岗位 能力到行动导 向的视角
管小青 , 刘 芳
( 广州番 禺职业技术 学院,广东 广 州 5 1 1 4 8 3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体 系的
转化 , 其 中岗位胜任力是转化的基本出发点, 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是转化的重要 步骤 , 行动导 向是转化的关键环 节。按照这一路径来实施教 学, 教 师必须明确专业 岗位胜任力, 设置符合专业 需求的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 内容模 块, 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 岗位胜任 力, 以项 目活动的科学评价测量 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 教材体 系; 教学体 系; 转化路径 ; 岗位胜任力 ; 行动导 向
凸显 了知行并进 的教 学理念 , 强调
想 道德修 养 与法律 基础 》 《 毛泽东 教学 内容 , 实现思政课 的具体知识 从 职业生 活 中取 材 、 合作式 学 习 、

实现高校思政课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

实现高校思政课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

现教 材体 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的过 程中, 接受理论 也有着现实 的
理论 指导意义和可行性。

教 材体 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过程中的接受不是静 态的 , 而是 个 动态过程 。 在这一过 程是 由三个必备 要素的相互作用 而完
教 材体系向教学体 系的转化 实际上 就是要 重新 处理 好教
材、 教 师和学生三者之 间的关系, 改 变过去那种重教材、 轻学 生 的做 法, 转而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真正树立起 学 生为主体 的观 念 , 并付诸 教学实践 中。 思想政 治理论 课程教学
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 ” 【 1
感受 , 学生对这 门课 的兴趣 不浓等 , 所 以这 门课 的思想教育 的 主渠道 的作用并 没有得到充分 的发挥 。 那 么, 尽快地解决 这一
问题 , 就成 为了每一个 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教育者义不容 辞的责 任。 要解决 目 前 高校 思想政治 理论 课教学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 ,
二、 转化过程中的三要素

研 究 背 景
实现教材体 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 其最 终 目的是提 高高校
思想 政治 理论课 的实效性 。 然而如何实现 转化 , 又成 为 目前高
校 思想 政 治教育 者们 共 同探 索 的问题 。 美 国道 德教 育学者 约 翰・ 埃利亚斯 曾经说 过一句意 味深长 的话 , 大意是 : 道德 教育是
成 的, 这 三要素分别是教材、 教 师和学生。 教 材—— 接受客体 。 教材 的内容也是 教学的主要 内容 。目 前 高职 院校 思想政治 理论 课教材主要是 《 思想道德修 养与法律 基础 》 和《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 材 的主要 内容包 括人生 观 、 世 界观 、 价值 观 、 道德 观和法 制观 的教育, 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 果 的形成 、 主要 内容及基 本 原理 。 教材 的内容具 有 明显 的倾 向性 , 基本立场 和观点是 一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主要是强调实践教学、强化学生主动性和互动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改革。

一、教材体系转换
学校对教材的选取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关注时代发展,选取内容要紧贴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

二、教学体系转换
1、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思政课程安排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因此,教学体系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以实际案例、历史剪影、新闻热点等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讨论。

2、强化学生主动性和互动性。

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交流和讨论,无法发扬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因而,新的教学体系应该强化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互动中了解、思考和交流。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新教学体系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需要得到提高。

新教学法需要是学生主导,让学生引领探索和发现知识的世界,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需要让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供给更好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师应对学生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是必须的,需要强调实践教学、加强学生主动性和阿交互性、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方法,以此为目的来提升教育质量,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和进步。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障支持政策 。然 而 , 当前 高职院校思想 政治理论 课
教 学 效 果 不 尽 如 人 意 , 中突 出 表 现 为 思 想 政 治 理 其
论课教学效果 不均 衡 现象较 为严 重 。部 分学 校及 部分教师思想政 治理论 课受到学生们 的热烈欢 迎 ,
学 生 对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 及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给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4 9 2 1 ) 6—0 6 10 6 X( 0 0 0 0 7—0 3


高 职 院校 思 想 政治 理论 课 教 学 呈 现
高职 院校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学 表现 出的另 一 非 均衡性 是师资队伍建设 , 思想政 治理论课 教师 队 伍在近 1 年获 得了跨 越式发展 , 0 与此 同时 , 带来 的
况 能 动地 对 教 材 体 系进 行 再 加 工 与 再 创造 的整 体 化 运 作 过 程 , 影 响 高 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效 果 的 是
重 要 因素 , 是 导 致 当前 高 职 院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非 均 衡 现 象 的 主 要 原 因 , 也 当前 高 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改革 对 此 应 给 予 重视 。 关键词 : 教材 体 系 ;教 学体 系 ;转 化
问题 也 不 容 小 觑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师 年 龄 较 大
出明显 的非 均衡 态 势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作 为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主 渠 道 、 战 场 , 帮 助要 途 径 , 现 了 社 会 主 义 大 人 价 体

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

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

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索近几年,日益重視全面培养青少年学生是受到各界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重大社会课题之一,新时代思政课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教学-教学内容网”的教学体系从旧时代的教材体系开始发展。

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就是以学生主体思维为出发点,以能动性、归纳性、活动性为特点,对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中内容进行解读、研究和实践,将实际问题、教育话语与理解思想、实施政治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参与性学习能力,实现新时代思政教学的高效率和完善性。

首先,要注重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分析性,以学生的实际处境为出发点,使用思维地图、练习性练习等策略,引导学生归纳体系性思维活动,对思政课中涉及到的新时代概念、历史背景、文章文本等进行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实践中实现新时代思政课的功能。

其次,要重视新时代思政课的灵活性。

可以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如实践的模拟、电影的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自行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习新的新时代思政课的知识。

最后,要把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人文社会思维、实践能力、实践技能等结合起来,加强教学组织和管理,使新时代思政教学更加丰富、多元化,促使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国家观、家国观、民族观和社会观念。

总之,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无疑会为学习新时代思政理论和素养培养带来新的变化,校园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也会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可行性。

新时代,新思政课,新教学体系。

在决定性时期,要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思考、创新和实践课程,以深化学生素养培养,新时代思政课教学也将走向新的高度。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为例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为例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为例摘要:专题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上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有效方法之一。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专题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专题教学;教材体系;教学体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根据《贯彻<意见>的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把“98”方案中的七门课调整为四门新课程。

结合这次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时机,大连工业大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教学上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于传统的按照教材章、节、目进行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路子。

经过近些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将教材体系用专题教学的方式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

一、专题教学必要性专题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将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炼成若干个核心专题,每次课以一个专题作为授课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教学的教学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以专题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好处在于:教师在认真研读、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社会的热点、学生关注和感到困惑的问题,撰写出每一讲的专题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时时更新,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研究问题、关注时事的能力,也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1.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通过专题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能够较好地把教材体系转换成教学体系。

要在贯彻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学时、学生实际设计较为科学严谨的教学专题体系,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实效。

实现教材体系转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实现教材体系转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和 主 动 性 ” 。 思政 课 必须 正视 学 生 的特
点和 需 求 ,使 课 堂 生 动 且 富于 启 发 ,课 堂 中 尤 其 需要 尊 重 学 生 的 独立 性 、创 造
性 和 自主 性 。德 国教 育 家 洪堡 曾指 出, 教 育 不 是 首先 要 去 传 播 知 识和 技 能 ,而 9后 下 ,更 是 如此 。学 生 只 有 充 分发 挥 自己 校 思政 教育 已经 很 难 吸 引 “ O ”大 学 是去 “ 醒 ” 学生 的力 量 ,培 养 学 生 自 唤 的学 习 自主性 、 能动 性 ,才 能 更好 更 快 生 ,提 高 思 政教 育 实 效 性 尤 为重 要 。本 文认 为 要 取 得高 校 思 政 教育 实效 性 应 充 我 学 习的 主动 性 、抽 象 的 归纳 力 和 理解 的适应和 实现 课程 考核 改革 的教 学 目 力 , 以便 学 生在 目前 无 法 预料 的种 种未 标 。笔 者 认 为 学生 应 端 正 自己 的 学 习态 分 体现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与 教师 的主 导作 用,切实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 的转 来 局 势 中做 出有 意义 的选 择 。 度 ,深 化 学 习动 机 ,主 动 适应 课 程 。 同 尊 重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并不 是 要 弱化 化 ,努 力实现 教 书 与育 人相 结合 时 ,学 生 们应 努 力 掌 握 好 课 程 的 学 习方 教 师 的 作 用 ,其 实 学 生 主 体性 越 是 得到 法 ,使 自己 能尽 快 适 应 课程 考核 改 革 。 体现 ,就 越 需要 教 师 的 引 导 ,对 教 师 的 1尊重 学生 的主体 地位 . 学 生 应 认 识 到 学校 实 行 考 试 改革 的最 终 目的 是 培 养学 生 应 用 知 识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力 ,而 不 是培 养 他 们 成 为 “ 试 机 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是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进行积极地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也就是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思政课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

要在正确认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特点,凝炼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风格,同时注重自身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所以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也应该准确地理解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且积极开发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创造条件。

受中宣部委托,由教育部集全国最高水平统一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的一套新教材,最终确定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新格局。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新体系中,四门课程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四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总结,是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充分反映。

该课程从正面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它由不同的层次关系构建了不同的层次结构,不同的层次结构决定了各门课程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新的教材体系要很好地转化为教学体系,重构教学新体系,首先就要把握教材结构,理清逻辑关系。

有了一套好的教材,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最后能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作用,取决于教师能否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新体系。

一、明确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定位和重要性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高职思政课教师整个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再现。

它不仅体现了教案设计要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而且是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和设计思路的反映。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智慧结晶,集中体现了教师的备课过程和备课内容准备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二者的有机统一,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略得当的讲授,
二、凝练教材内容,突出科学特色
从总体上来讲,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重难点,及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等进行,能够体现学科特色的内容补充和凝炼,充分体现出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知识水平和学术特色。

这门课程是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而且和学生中学时代学过的政治理论知识有着非常大的重复性和关联性,因此学生普遍地认为已经学过了,再学也没有什么用了。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不能简单地重复他们已知的基本理论,而是要根据教育规律、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推陈出新,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将理论知识的运用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让学生明白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教师在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时不仅要凝炼教材内容,而且要将反映社会焦点、热点和难点的东西写进去,充分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

尤其是要更加突出教师消化、吸收教材内容的过程和成果,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理解和整合。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教材中的内容。

另外,课件是对教学提纲的展现,是教学内容的充实,其主要作用是辅助教学。

三、培养主动学习意识,促进业务能力提高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它包含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调整,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术水平;
包含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的运用和把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治学态度;包含了教师对时事热点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教师的政治敏感性和前瞻性。

在本职工作中,面对着时事热点和种种社会现实问题,应根据教授课程的要求,不时地扩充教学内容,但同时自身的知识又非常有限。

这样的一个“瓶颈”就必然会影响教学工作。

因此,为了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成了必然。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所熟知的专业领域,但同时我们也有不熟悉的知识领域。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不是仅仅知道此物就介绍此物,关于彼物是何物我们避而不谈,这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我们就必须主动培养自身学习意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扩大自己的视野,在继续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从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种学习的过程可以充分地体现在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内容中。

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

四、增加学生的认同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体现人文关怀。

大学生大多具有叛逆精神,是在懵懂时期向成熟期发展的一个过程。

学生开始了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反思。

老师作为社会力量的代表,往往会成为学生叛逆精神主要宣泄的对象。

但是叛逆只是一种个性成长的
过程,而不是野蛮无知的反抗。

学生需要张扬自己的个性,但是同样需要社会力量的肯定和支持。

因此,教师必须承担起社会支撑力量这一种角色的扮演任务。

诚然,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从长远来看确实是为了教书育人。

但是这种良好的初衷还必须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出来。

其次,教师的教学措施应当尽量具有公示性,必须提前向学生公布。

对于学生成长目标的设定,可以潜移默化地传递,但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激励措施必须是具有公示性,让所有学生知晓。

学生只有明白了正负激励措施才能趋善离恶,向预定的目标发展。

这种“言必行,行必果”的公示模式会逐步深入学生内心,激发认同感。

其次,教师应引入民主参与机制,激励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当通过民主参与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激励措施的设定中来。

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的所需和所惧的。

可以让学生民主地广泛征集激励措施,只要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既理解教师的角色价值,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也增强集体对个人的认同感、归属感。

综上所述,在正确认识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承担课程的特点,凝炼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风格,同时注重自身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不
断提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丁芳林,肖小明.高职院校“模块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3):17-19.
[2] 瞿葆奎.教学:上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李芳,张耀灿.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结构关系[J]. 思想教育研究,2008(1):66-68.
[4] 周庠聪.略论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作用[J]. 高教论坛,2006(3):121-123.
[5] 杨荣军.谈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几个误区[J]. 中国西部科技,2005(11):8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