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5篇)圆明园的毁灭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

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

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

(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

火烧圆明园 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 教学反思
4、有浓厚的语文味。教学中紧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采用换词、删词法,通过朗读、比较、讨论,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课堂教学落实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当中,没有花架子,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
但也有不足之处:
1、第二课时内容偏多,时间显得很紧,朗读的时间还是不够充分。可以把第二课时的第一环节“认识价值放到第一课时,把这点时间用在朗读课文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反思
本课成功的地方有: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实现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学第三段时,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搜索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再现圆明园的景观,配上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通过视频“火烧圆明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课堂结尾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了解中国所蒙受的耻辱,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也体现了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
2、体现了合作学习和学科整合。学习第二段圆明园的布局,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的平面图这一环节,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平面图和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3、让读书声充满课堂。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多种阅读形式交替使用,反复朗读,细细品味,以读引思,以读悟法,在读中感悟和积累,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通过想象具体表达出来,把阅读、感悟、想象、表达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1篇】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前,我认真备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回忆整个讲课过程,我对《火烧圆明园》这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收获,反思这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课堂结构清晰明了,主要采用以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圆明园中都有什么,然后在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学生基本上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

二、通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用文字资料学生是无法彻底了解的,但通过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美景、奇珍异宝、辉煌建筑物的复原图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看到后同学们都发出赞美的声音,在后面的教学中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怒之情就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充分的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也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我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有些地方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等都没有充分地拓展开。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无止境、研无止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2篇】今天我和四一班的40名可爱的孩子在电教室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

课件方面:我收集了许多精美的,一一展示了圆明园里风格迥异的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并且配上了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把学生一下子的带到了古代的圆明园里,亲身领略到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

最后,展示了圆明园毁灭的视频资料,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024年(必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3篇

2024年(必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3篇

2024年(必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13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1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前,我们组三位教师分头进行了认真备课,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然后又进行了几次团体备课,最终定下教案,分头上课,每个人上完后评课修改,其他人再上.回忆整个过程,我们对《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很多的收获.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课堂结构简单明了,主要采用以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感悟课文资料,在朗读中体会感情.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圆明园内都有什么,然后让学生读出自我的感受,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二,经过图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圆明园离我们十分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但经过展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终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三,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资料,提高学习兴趣.例如,马然同学找来一幅圆明园40景的扑克牌,课下同学们就互相传阅,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课上体会的就更深刻.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段时,我适时补充了两段文字资料,学生读后对英法联军更加气氛,恨之入骨.同时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了他们好好学习,使祖国更强盛地愿望.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师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总之,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2《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7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7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7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一公开课结束之后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课堂,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就教学过程来说,在第五段体会侵略者残酷、野蛮时,设计了两段话,让学生分别读,看看能不能去掉或者删掉,但是由于教室太亮,课件学生看不清,学生没有体会出来,在学生没有体会到时,我应该找一个或者两个读书有感情的。

学生读一读,或者我给学生读一读,这样可能更利于学生体会。

其次,我在范读让学生去体会第五段侵略者的嘴脸时,范读没有感情,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还有,小组讨论那个环节给学生留的时间太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没有找到正确句子时,引导偏离了问题核心。

就课堂整体安排而言,内容太多,所以导致整节课都给人一种很紧张的感觉,没有给学生留白、思考的时间。

就教学语言上来说,教师评价语不够丰富,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课堂应该是有趣的、生动的,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的。

我想,在语文教学这条他路上,我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二《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且能背诵课文。

而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这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第一课时总体上就一个“读”字,让学生反复读通读顺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读后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

经过读这一个阶段,学生对于课文能做一个整体的感知,因此都有话可说。

由于第一课时所打下的基础,到上第二课时时就方便多了。

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感受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历史。

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

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1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1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1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一一、走近圆明园课前学生阅读了两篇课文,一篇是《圆明园的毁灭》,一篇是《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

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点燃了。

“英法联军把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抢掠一空,焚烧殆尽,真是强盗行径。

”“我读了两篇文章感受是两个字:悲愤,无比的悲愤与愤怒。

”“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断垣残壁,一片废墟,让人痛心不已。

”学生在读书中真的动了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有关资料知道圆明园占地约458.9公顷,有一万多个礼堂这么大。

学生感受到课件上显示的废墟在风雨中已经伫立了144年。

学生低沉而缓慢地诵读:“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学生开始领悟课文上的这段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才有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了。

便从“走近圆明园”升华到“走进圆明园”了。

在这里,把文本整合成一个三维立体的“集成块”,学生在阅读同一主题下的系列文章,多角度获取信息。

在同一主题的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获得审美的情感熏陶。

二、走进圆明园学生默读2、3、4自然段,画出了一系列的关联词,如“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等等。

学生在读书中掌握“众星拱月”是怎样的布局,“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形态,“诗情画意”“幻想境界”是何等美妙,“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又是多么珍贵。

在此基础上,再读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文章的前5段,学生被那“恍若月宫”的情景深深陶醉了。

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语言文字的载体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在祖国文化史上是不可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是一段沉痛的历史,对于教学这一主题,教师需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恰当的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以下是我对圆明园毁灭这一教学主题的反思。

首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需要从历史背景入手。

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园林艺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然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这一事件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也是对中华民族尊严的严重侵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其次,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对圆明园毁灭事件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和平、侵略与反抗、文化保护与破坏等深层次问题。

例如,可以让学生探讨英法联军为何要破坏圆明园,这一行为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动机是什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当时的清政府为何无力保护圆明园,以及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再次,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要注重情感教育。

这一事件不仅是历史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耻辱。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

此外,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可以通过观看圆明园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圆明园的壮丽与毁灭的惨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圆明园毁灭事件的看法和感受。

最后,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通过学习这一事件,学生应该认识到,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避免悲剧的重演。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积极投身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思维训练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9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9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9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是这单元首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下面说说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一些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

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但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文章的内容相对单薄,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于是,我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图文和视频资料,适时地给学生补充材料。

如:我用数量众多的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教学中还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

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

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由衷地发出“圆明园真的太美了”这样的感叹。

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引导孩子感受圆明园的毁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再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万园之园顷刻间化为一片灰烬的无奈,让学生在一种至恶至丑的情境中产生强烈震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被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到极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4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4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4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结合《少年中国说》,再一次激发和深化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它的教学主要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且能背诵课文。

而通过朗读、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是这一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第一课时总体上就一个读字,让学生反复读通读顺文章,并且能在流利地读后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

经过读这一个阶段,学生对于课文能做一个整体的感知,因此都有话可说。

由于第一课时所打下的基础,到上第二课时时就方便多了。

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感受圆明园惜日的辉煌历史。

在这一部分我主要是通过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图文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了解、感悟。

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发出由衷的赞叹时,我顺势引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

同样的,也是运用朗读重点句子和出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国耻,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观看录象,对于圆明园的毁灭基本能产生较大的感触,并且对于侵略军的可耻行为纷纷表示愤怒。

接着,我问道:从当时的璀璨文化,到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课文插图上的几段残垣断壁。

回首历史,让我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点什么?从中引导学生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他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最后,我提出要求:让我们回到刚才同学们都感受颇深的句子上,进行对比读,再一次的见证圆明园由辉煌到毁灭的转变。

整一节课在学生的朗读声中结束。

圆明园的毁灭教后反思篇二动态的课堂追求实效的发展我执教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回想整个过程。

在这次磨课中,我对这篇课文进行三次备课,每一次备课都经历不一样的思考。

备课只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上课是课堂教学的平台,课后评议是课堂教学的诊断纠正,我认为这是以磨课作为教学的新起点,追求教师教学发展的长远之路。

圆明园的毁灭简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简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简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简短教学反思「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重点要求经过朗读、学习,想象以往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职责感。

于是,教学中,首先我由复习课文重点词语导入,唤起学生注意力,然后,让学生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顺,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走进圆明园:让学生学生快速浏览2、3、4自然段,巡视点拨后,让学生交流感受,引领学生走进圆明园。

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辉煌,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

结合很多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圆明园的辉煌。

在饱览了圆明园后,在进入到毁灭部分,引导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将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深深烙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而激起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一堂课,经过反思才能促进教学。

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更需要反思,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成长自我。

为此,我对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进行反思。

回顾自我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1、对时间把握不准,在昔日的辉煌讲解时间过多,导致在毁灭部分过于仓促,这也是我最大的遗憾。

2、课堂中语言不够精炼,嗦重复,唯恐学生不会自学!3、在教学时提问的指向性不够明确,造成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当看到学生的表现不是我预设的,显得有些着急。

4、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不够,再加上本课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不能入情入境应多增加些背景讲解,引起学生共鸣。

5、朗读还须增加层次,激发学生情感6、过度衔接不够自然等等。

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经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有效课堂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有太多的资料需要把握。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

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火烧圆明园”主题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圆明园这一举世闻明的皇家园林的奢华和焚毁后仅剩的残垣断壁的遗址展示在学生面前,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了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这样一座华美的园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抢劫及付之一炬,引领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材利用学生查阅资料时的对话引出了圆明园遗址是英法侵华的铁证,接着分析了为什么英法要火烧圆明园,并利用图例及作家雨果的生动描述再现了英法侵略者的掠夺行为。

最后追溯到火烧圆明园发生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教材还以探讨和收集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告终的结局,激发学生立志自强、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知识目标:(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屈辱的原因。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经过和结果等。

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3)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了解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背景、时间以及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文,通过对历史事件圆明园被烧毁的描述,深刻展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残暴行径和清政府的软弱无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下面就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进行总结。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更明确。

我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能并不够明确,仅仅将目标设定为“了解圆明园的毁灭”,并没有具体明确到希望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什么,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培养哪些能力。

下一次教学时,我应该设定更加清晰明确的目标,例如:了解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认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等。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过于注重直接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在教学中,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解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相关细节,虽然通过丰富的资料和实例进行了扩充,但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参与感。

下一次教学时,我打算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讨论、小组合作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同时,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我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

这首先是因为我对教学资源不够了解,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

下一次教学时,我会提前收集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料,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给学生。

此外,在课堂管理上,我总结到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对于一些学生的提问处理不够及时和全面。

有时候,一些学生对于文章中一些生僻的词汇或者历史事件提出了问题,我没有立即给予解答,导致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下降。

下一次教学时,我会更加重视学生的问题,并尽可能做到及时解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更加注重情感价值的培养。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是关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位中国学生都应该对这段历史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让他们能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用23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用23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用23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通用2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1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前,我认真备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回忆整个讲课过程,我对《火烧圆明园》这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收获,反思这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课堂结构清晰明了,主要采用以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感情。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圆明园中都有什么,然后在每一个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都读出自己的感受。

所以学生基本上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

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直观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用文字资料学生是无法彻底了解的,但通过多媒体展示圆明园的美景、奇珍异宝、辉煌建筑物的复原图等来引导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同学们都发出赞美的声音,在后面的教学中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怒之情就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充分的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也使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我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有些地方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等都没有充分地拓展开。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体会到教无止境、研无止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2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我以三大学习主题为主线:"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问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生运用网络中的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或点击圆明园概况,或欣赏圆明园风光,或观看圆明园被毁的视频信息,或虚拟走进圆明园……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行积极探讨.在网络上,学生还可以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整个过程,教师随时可以利用屏幕监视,或遥控辅导学生学习.这些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而学到知识,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当学生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后,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时,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情感流露的环节:有学生想用优美的语言感情描述;有学生想当导游,更有同学把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制成了图文并茂的风光介绍,并辅以导游解说词,这样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角色,感受到了圆明园美至极点的同时学生的情亦至了极点,同时更为后文名园被毁,将内心的愤怒与伤痛发泄至极点奠定情感基调.这样学习者通过将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以及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后,进一步建构了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中,网络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和反馈,达到主动地把握知识,主动地发现学习规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深化认识等环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老师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五年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2至4自然段)。

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

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

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整堂课,孩子们积极参与,充分表现了孩子的自主性。

小组合作探究,提升了孩子们团队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合作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但与传统教学相比,我觉得字词深入的挖掘还不够,课堂质疑还欠缺。

如何将小组合作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找到切实可行的语文教学方式,我想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与探索。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4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4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4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文化灾难,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以下是圆明园毁灭的教学反思:1. 循序渐进的现代化:圆明园的毁灭一方面是由于清朝政府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没有进行现代化的改革。

未能及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导致无法有效抵抗进犯的外国军队。

因此,教育应该重视科技和现代化的发展,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它的毁灭不仅损失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也丧失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

因此,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行动是非常必要的,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律和政策。

3. 高度重视国防意识:圆明园的毁灭也暴露了清朝政府在国防意识上的不足。

面对外国入侵,国家应有自主开发和生产军事装备的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加强国防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使人民能够主动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4. 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圆明园的毁灭与不平等条约和外交政策的失败有关。

中国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往与合作,增加国际声望和国际影响力,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总而言之,圆明园的毁灭教给我们的是,要重视现代化发展、保护文化遗产、加强国防意识和国际交往与合作。

这些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圆明园的毁灭与反思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圆明园绝句》等相关材料,了解圆明园的毁灭历史;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反思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的思考和表达;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言文《圆明园绝句》中的意象和表达;2. 了解圆明园的毁灭历史;3. 进行文学性的思考和表达。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隐喻和比喻表达;2.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背景;3. 进行文学性的思考和表达。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学反思(通用18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学反思(通用18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学反思(通用18篇)《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以下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教学反思篇1《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在设计这篇课文教案时,我首先阅读了窦桂梅老师上这篇课文的教学实录。

她重在让学生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那必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有那些价值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教学。

教学中,窦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巧妙运用数学计算让学生感受时间的长久,以及板书的巧妙设计,都让我拍手称赞。

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知不觉中浸润着每一个孩子。

但是,我在竖然起敬的同时,也在深深的思考:学生在老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中,是否有长足时间的思考,是否真正触及了他们的心灵?像《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课文所包罗的东西太多太多,是否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深入地去了解历史,去感悟课文呢?思及至此,为了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课前的预习,填写“自读收获卡”,收获卡分两部分,一是从课文中的收获;二是从自己搜集资料中的收获。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落到实处。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了课前收获,记录员做记录,发言人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交流的收获也很多,体现了生生之间真正的对话。

要让学生由爱到恨产生强烈的情感碰撞,因此“爱”的情感就必须到位,这也是作者为什么用大篇幅写它辉煌过去的原因。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优秀13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下面的13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

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思路清晰,前后呼应。

(一)走近圆明园——从雨果给巴莱特上尉的信入手,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情感。

(二)走进圆明园——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较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学习“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圆明园的毁灭”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走出圆明园——学完课文,配乐出示圆明园残址,拓展升华,想象写话:假如你就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较后再以雨果的话结束本课。

教学思路简明清晰,前后呼应。

二、感性认识,激发情感。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较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步使用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课前五分钟进行渗透式传播;二是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推动学生情感的喷发;三是在初略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时结合朗读观看相应的图片。

丰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较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无需过多指导了。

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篇一: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今天的思品与社会我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看到同学们都举起愤怒的拳头,恨得咬牙切齿说:“他们简直不是人,太可恶了 (1860)年,英法联军开始侵占中国,对中国大肆进攻。

当时是咸丰皇帝在位,成天吸鸦片,关闭国门,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

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但是不愁吃穿,日子就这样过着。

不知不觉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悬殊,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枪、戟、盾与持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

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看短篇的时候,大家不停地感慨:“这英法联军真是太可恶了!”“要是带着现在的武器回到以前该有多好”“这么多国宝、艺术品都被砸烂了,太可惜了”。

是呀,多少代人的心血都倾注在那上面,整整一百五十年建成的园林,三天就被烧光、抢光了!大家还记得上回苏富比拍卖会吗?那些兽首可都是中国人的啊!可是我们却必须得用昂贵的代价买回来。

外国人造不出那么好的东西,就来抢我们的。

抢了还不算,还要烧毁它,还要危害当地的百姓。

不过,这也不完全是英法联军的错,当时清政府太腐败,只顾自己逃命,不顾老百姓。

而且,科学技术又太落后,完全没有能力抵挡外国人的攻击。

“把平静与安宁留给皇上,把战乱和痛苦就赐给老百姓吧。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1】篇〗一、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意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理念显得尤为突出。

学生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使课堂充满生机,畅所欲言,无疑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二、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平等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教者在教学中始终在引领学生,用语言、神情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因而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学得舒心、学得轻松也学有所乐。

比如:“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诸如此类的充满人性化的语言,使学生一下拉近了与老师的距离,在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空间里,老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共同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本教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武装头脑,采用灵活多变扎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真正学会学习!〖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第【2】篇〗x月xx日,跟岗学习的第三天,我们第一小组的五位成员各上了一节课。

我上的是人教版五年级的《圆明园的毁灭》。

由于长时间没有“练兵”了,霎时间就说要上公开课,真实有点压力。

在上课前一天,我才拿到教材(我校是用语文版教材的),上网搜素了一下课文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等参考资料,就开始备课了。

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努力,基本理清了整节课的教学思路,但具体的教学语言还没有记住;课件修改好了,但每个环节的幻灯片的开始及或最后一张的内容是什么我没记得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篇一: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今天的思品与社会我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看到同学们都举起愤怒的拳头,恨得咬牙切齿说:“他们简直不是人,太可恶了……
1860年,英法联军开始侵占中国,对中国大肆进攻。

当时是咸丰皇帝在位,成天吸鸦片,关闭国门,将西方科学技术理解为玩物丧志。

到后面科学技术越来越落后,但是不愁吃穿,日子就这样过着。

不知不觉间,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外国越来越悬殊,当英法联军侵入时,士兵们仍然在用矛、枪、戟、盾与持有洋枪洋炮的英法联军打仗。

最后节节败退,直到英法联军追到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看短篇的时候,大家不停地感慨:“这英法联军真是太可恶了!”“要是带着现在的武器回到以前该有多好”“这么多国宝、艺术品都被砸烂了,太可惜了”。

是呀,多少代人的心血都倾注在那上面,整整一百五十年建成的园林,三天就被烧光、抢光了!大家还记得上回苏富比拍卖会吗?那些兽首可都是中国人的啊!可是我们却必须得用昂贵的代价买回来。

外国人造不出那么好的东西,就来抢我们的。

抢了还不算,还要烧毁它,还要危害当地的百姓。

不过,这也不完全是英法联军的错,当时清政府太腐败,只顾自己逃命,不顾老百姓。

而且,科学技术又太落后,完全没有能力抵挡外国人的攻击。

“把平静与安宁留给皇上,把战乱和痛苦就赐给老百姓吧。

”就是讽刺清政府的。

这也让我们得到了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现在,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我们正在抓紧学习现在的科学知识,同学们好好学习吧。

篇二: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顾及到学生对历史了解的渴求,对历史了解的不多,对历史不是亲眼所见的事实,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其他媒体的认知办法,让学生得到一个全新的历史观,更加进一步让学生真正实现以史为镜,发奋图强。

另一方面,流出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需要,发表自己的感受,提高对历史的认识水平,更加将爱国热情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我采用了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影像>故事等手段和先“抑”后“扬”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辨,用事实来见证,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丧失了主权,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灾难。

让学生初步感受“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 、课前,让学生搜集大量的关于“圆明园的故事,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教育。

在整个搜集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

在交流中,学生逐渐建构起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前后对比,看到昔日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残垣断壁,心里已经感到很沉重了,尤其是当看到火烧圆明园的录像时,这种难过、愤怒的感情更是达到了高潮,再加上饱含深情、立意鲜明的点拨更是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3 、圆明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的学生也无法亲历,也不想亲历那段悲惨的历史,同时,由于课堂的限制,无法向学生全面展示那场浩劫的全貌。

但是,我还是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观看影片来了解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件。

孩子们又一次体验着那段历史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耻辱。

这时的体验可以说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篇三:火烧圆明园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一课,看到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时残暴的、可耻的恶行,同学们都恨得咬牙切齿地说:“他们简直不是人,太可恶了!
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离学生们生活的时代较远,再加上圆明园也被烧得面目全非,单凭文字和想象是很难在头脑中呈现出它金碧辉煌的昔日景观的。

如何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本堂课要突破的一个教学难点。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广泛收集资料(建筑、文物复原图),通过图片与文字的相辅相成,为学生创设出美伦美幻的想像空间,让学生一睹当年圆明园的恢弘气势,对这座“万园之园”产生无比赞叹的情感。

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及教师范读等形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圆明园美到极点,学生情至极点,读、思、赏、议的有效融合为下文“被毁”的感悟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播放,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联军的暴虐和贪婪,学生们表露在脸上的情感变化,表达在语言上的慷慨激昂,达成了这节课的情感目标。

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家不停地感慨:“这英法联军真是太可恶了!”“要是带着现在的武器回到以前该有多好”“这么多国宝、艺术品都被砸烂了,太可惜了”。

是呀,多少代人的心血都倾注在那上面,整整一百五十年建成的园林,三天就被烧光、抢光了!外国人造不出那么好的东西,就来抢我们的。

抢了还不算,还要烧毁它,还要危害当地的百姓。

这一节课总结时,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设计。

学生们集体起立,面对五星红旗郑重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铿锵有力的警示与振奋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