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复习(二)溶解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PPT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PPT课件

新知探究
(2)小组内进行分工,分别将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观察并 记录它们在水中的状态。
新知探究
(3)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并记录它们在水中的状态。
新知探究
(4)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进行分离,观察并记录现象。
面粉 沙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有无颗粒、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有无沉定、能否用过滤 的方法分离。
课堂小结
1、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 酸钾溶液。 3、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 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 )
课堂练习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与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不相似的是( B )
A 白糖 B 面粉 C 咖啡粉
2.( BC )能溶解在水中,( AD )不能溶解在水中。
A 沙子 B 酒Biblioteka C 味精 D 铁屑课堂练习
三、填图题,在下图中填入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异同
高锰酸钾
2.高锰酸钾实验
新知探究
实验目的:通过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认识溶解过程。
实验器材:烧杯、水、玻璃棒、高锰酸钾、小勺
实验操作:(1)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 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新知探究
(2)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3)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再进行观察讨论。
新知探究
注意观察: 高锰酸钾的变化、水的变化

四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二单元内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二单元内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二单元内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书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溶解”。

这个单元主要探讨了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和规律。

以下是单元内容的总结:溶解的定义: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透明、均一、稳定的溶液。

溶解的现象:当我们将物质放入水中时,可以观察到一些现象,如物质逐渐消失,水的体积增加等。

溶解的规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则不能。

例如,糖可以溶解在水中,而石头则不能。

影响溶解的因素:物质的溶解度受到温度、压力和溶剂的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度越高。

压力也会影响溶解度,但不如温度明显。

溶剂的性质对溶解度也有影响,例如,盐在水中比在油中更容易溶解。

溶液的形成:当物质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承载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糖水、盐水、饮料等。

在科学实验中,溶液也经常被用来进行各种化学
反应。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物质的溶解现象和规律,以及影响溶解的因素和溶液的形成与应用。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物质的变化。

四年级科学复习二溶解

四年级科学复习二溶解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判断1、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盐、砂糖、沙子都能溶解于水。

()3、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重新获得溶解在水中的食盐。

()4、任何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二)选择1、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D.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2、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A.沙沉在了杯子底部B.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C.杯子里的水升高了D.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3、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水变白了B,面粉没有沉到杯子底部 C.面粉看不见了 D.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4、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过程中,()的方法是错误的。

鼠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B.再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 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烧杯的内壁5、下列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

A.巧克力B.奶糖C.薯片6、食盐溶液含有下列哪种物质时,能用过滤的方法将其过滤出来()。

人、蔗糖8、味精C、泥沙7、将蔗糖放入水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蔗糖逐渐减少B,蔗糖颗粒逐渐减小 C.蔗糖立即消失8、将食盐、沙、面粉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用筷子搅拌后形成的分散颗粒最小的是()A、沙B、盐C、面粉(三)填空题1、将蔗糖放到水里,我们会看到(),用嘴尝一尝,会感到水有了()味。

2、将沙、食盐、面粉分别放入水中搅拌,()静止后会出现沉淀。

(四)图形题1、下图是一个()的实验装置,你认识图中的实验仪器吗?请在相应的横线上写上该仪器的名称。

a、(b、)d、()e、()2、这个实验装置中你发现有错误吗?请你用笔圈出来。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填表题1、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B.沙能被过滤出来C.沙均匀的分布在水中2、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复习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复习

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填空1、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

2、、、等物体能溶解在水中。

、、等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3、水中的动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4、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5、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的,是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分散在水中。

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地向水中扩散。

二、判断。

1、盐、砂糖、沙子都能溶解于水。

()2、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砂糖。

()3、水中不能溶解空气。

()4、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5、粗盐在水中熔解的快,细盐在水中溶解的慢。

()6、空气能溶解在水里,油也能溶解在水里。

()三、选择1、下面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A 巧克力B 奶糖C 薯片2、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

A 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B 沉在油底,不能在油中溶解。

C 在油中溶解。

3、我们可以用()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A 过滤B 沉淀C 蒸发4、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A 用电扇吹B 马上跑C 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

5、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中()。

A 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 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6、做过滤实验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A、相平于B、高于C、低于7、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水的颜色会变成。

A、红色 B、无色 C、紫色8、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9、下列液体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A 、色拉油B 、酒精C 、醋10、酒精倒入一杯水中,会分布在水的 。

A 、各个地方B 、底部C 、水面上11、把形状、大小相同的两块方糖同时放在装有半杯水的杯中,( )组溶解得最快。

A 、搅拌,不切碎B 、切碎,不搅拌C 、搅拌,切碎12、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后,( )的说法是正确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溶解》归纳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溶解》归纳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溶解》归纳整理《溶解》单元·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在我们的课堂的实验中,哪些东西被溶解了?哪些没有被溶解了?食盐、小苏打被溶解了,沙子与面粉没有被溶解。

如何说明食盐被水溶解了?是食盐沉到杯子底部吗?(等一等,要一点一点加,不能把一包盐一下子倒进杯子,过一会再看,沉在底部的食盐是不是不见了。

)还是杯子里的水升高了吗?或者是滤纸上留下了食盐吗?(看一看,在滤纸上到底能不能看到食盐)在水中看不到食盐了,可以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为什么说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滤纸上能看到沙子,在杯子里的沙子会沉到水底,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

为什么说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水会变白色,面粉沉到了杯子底部,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

总结:有的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的则不能。

以上被溶解的物质都不能凭肉眼直接在水中观察到,而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直接观察到。

也就是说,溶解的物质不能被过滤出来,而不能溶解的物质能被过滤出来。

在过滤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操作要求?1、一贴(滤纸紧巾漏斗口)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待过滤夜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下端紧靠接受器即烧杯的内壁,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侧,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中下部)2、滤纸放入漏斗时,可将三层纸的一面朝风吹草动漏斗颈的长端,避免玻璃棒抵着的时候漏斗移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PT教学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PPT教学课件

新知探究
(1)观察开启前及摇动后的汽水。开启前、摇动后分别是怎样的呢? 开启前饮料无变化 、摇动后有气泡产生
(2)分别拉和推注射器活塞。拉动活塞;推动活塞气泡有什么不同? 拉动活塞有气泡出现,推动活塞气泡消失
(3)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与什么有关? 压力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新知探究
(1)一定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不是无穷无尽的。 (2)能溶解在水中的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相同,即所溶解的量不一样。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怎样呢?
新知探究
• 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气泡,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材料:汽水1瓶,注射器1支。
新知探究
实验步骤:(1)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一份,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小份。

小苏打
(2)在两个烧杯中各盛50毫升的水。
新知探究
(3)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小份食盐和一小份小苏打,并且进行搅拌,等到加 入的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份并搅拌。直到食盐和小苏打不能溶解 为止,再在实验记录表中分别记下加入的份数。
三、简答题 1.轻摇一下装满可乐的可乐瓶,在拧开瓶盖时会有什么现象?为什 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有气体喷出,水中产生很多的气泡,因为可乐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的方法 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2.动物和植物都需要氧气,它们之所以能活在水里是因为什么呢?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 ) 2.100克水中能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相同的。( × ) 3.在同样多的水中加入白糖和小苏打,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能力越弱( × ) 4.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 )

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案 二、溶解讲解

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案 二、溶解讲解

第二单元溶解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整个单元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4课,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为溶剂,观察一些固体、液体、气体在水中的变化,比较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第二部分为第5~6课,围绕学生可能提出的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开展自主研究活动。

第三部分为第7课,引导学生对增加和减少水分,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的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二、学情分析:溶解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溶液的过程。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

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三、单元教学总要求: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6.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

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1.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搅拌棒、烧杯。

4.过滤实验的实验步骤:①把漏斗放置于铁架台上,漏斗下放一个烧杯。

②把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③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

④略倾斜玻璃棒,一端对着三层滤纸,沿着玻璃棒慢慢导流液体进入漏斗,观察。

5.过滤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紧靠三层滤纸,漏斗颈的底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6.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7.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8.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淀、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9.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

如:洗发液、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

10.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

11.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12.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13.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一些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教科版_科学_四年级上册_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整理

教科版_科学_四年级上册_第二单元《溶解》知识整理

6、过滤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一贴”:滤纸对折两次后打开紧贴漏斗内壁;“二低”:①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边缘;②导入漏斗的液体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三靠”:①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引流);②玻璃棒一头斜靠着三层滤纸的那一边;③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7、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勺)来取。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

8、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22、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3、加快物体溶解速度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切碎)、(加入更多的水)。

24、把固体物质(切碎、放入热水中,并且搅拌),这样物质溶解的速度是(最快)的。

25.在《搅拌能够加快溶解吗?》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水的多少、水的温度、食盐的数量。

改变的条件: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

26.在《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水的多少、食盐的数量、都不搅拌。

改变的条件是水的温度(冷热)。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27、【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的准备】量筒、烧杯、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研究方法】①、用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倒入烧杯中。

②、用天平把食盐分成2克一份③、一次只加一份食盐,搅拌,等完全溶解之后再加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④、统计和计算一共溶解多少克食盐。

【研究结果】在一般情况下,(100毫升水)能够溶解(36克)食盐。

28、一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直到再也不能溶解为止,这种食盐溶液,叫做食盐的(饱和)溶液。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29、一杯饱和盐水,杯底还有没溶解完的盐,(继续加水),杯底的盐还会继续(溶解)。

30、我们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溶解在水中的(固体物质)。

31、在蒸发实验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能使蒸发皿均匀受热)。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教案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溶解》笔记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溶解》笔记

第二单元:《溶解》笔记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2、怎样判断物质是否能溶解?(混合后形成没有颗粒、均匀分布、没有沉淀出现、透明稳定、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溶液,说明能溶解;混合后形成的溶液有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沉淀出现、能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分离,说明不能溶解。

)3、水能溶解固体、液体和少量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4、胶水放入水中,开始(下沉),经过充分搅拌,会(溶解),因此,胶水(溶解在水中).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上浮),说明食用油(不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溶解),这说明(食用油溶解在洗洁精中)6、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搅拌)、(切碎)、(加热水)有关。

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9、水能溶解(固体)、(液体),还能少量溶解(氧气)、(二氧化碳)。

10、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量)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 )克食盐。

1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的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13、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14、加热完毕需要熄灭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火。

15、盐能够(溶解)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人们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晶体。

第二单元:《溶解》笔记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2、怎样判断物质是否能溶解?(混合后形成没有颗粒、均匀分布、没有沉淀出现、透明稳定、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溶液,说明能溶解;混合后形成的溶液有颗粒、分布不均匀、有沉淀出现、能用过滤的方法将物质分离,说明不能溶解。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溶解》说课稿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溶解》说课稿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溶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溶解》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溶解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探索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作用,以及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身边的现象充满好奇,愿意进行探索。

但是,对于溶解这一概念的理解,他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溶解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作用,以及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的作用,以及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探究。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溶解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来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引发学生对溶解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溶解概念: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概念,探究溶质和溶剂的作用。

3.探究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总结与讨论:学生总结溶解的概念和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交流。

5.练习与应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二单元 (溶解)知识

小学四年级二单元 (溶解)知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第二单元、溶解第1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溶解现象定义:像食盐、白糖在水中那样,变成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2)不溶解现象定义:放入水中,过一会儿,会沉到底,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2、描述食盐在水中的状态:食盐均匀分布在水中,变成看不见的微小颗粒,食盐溶解了。

3、沙在水中的状态:沉到水底,看的见沙的颗粒,沙没有溶解。

4、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①相同点:放入水中时先沉到水底②不同点:搅拌后,食盐全部溶解,均匀分布的稳定溶液;沙不能溶解,沉到水底,溶解分层。

5、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的现象:①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②没有沉淀出现;③在水中均匀分布6、沙在水中没有溶解的现象:①肉眼看的见沙颗粒②沉淀③不均匀分布,分层7、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悬浮在水中,放置一会儿后会出现沉淀,分布不均匀,在水中也不溶解。

8、食盐、面粉和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①相同:都有沉淀出现②不同:搅拌后食盐全部溶解,面粉和沙先悬浮在水中,放置一会儿沉到水底。

9、过滤的方法适合分离不溶解的物质: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下端的管中靠紧烧杯的内壁。

过滤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入漏税斗,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

10、搅拌要求:顺时针,不碰杯壁和杯底,不发出声音。

第2节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1、高锰酸钾简介:常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具有金属光泽。

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①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②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全部溶解③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均匀分布的紫色稳定溶液。

★注:有能用手直接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3、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别的:①颗粒大小的变化②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③是否有沉定④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第3节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1、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一丝丝的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变成无色透明的水溶液。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复习题(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复习题(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复习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卷人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得分1.下面哪组液体物质也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里?()①白酒和菜油能溶解在水里;②醋和酱油能溶解在水里;③洗洁精和茶籽油能溶解在水里;④胶水和洗发液能溶解在水里。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③2.取两份5克的食盐,分别放入冷热不同的两杯20毫升的水中,则()。

A. 食盐在温度高的水中溶解快些B. 食盐在两杯水中溶解的速度一样快C. 食盐在温度低的水中溶解快些D. 不能断定3.酒精灯熄火时,正确的方法是()。

A. 用灯帽盖灭B. 用嘴吹灭C. 用灯帽盖灭后,需掀开再重盖一次4.观察到()现象说明高锰酸钾溶解了。

A. 水面上升了B. 浮在了水面C. 沉在了水底D. 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5.在100毫升的水里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A. 食盐溶解的多B. 小苏打溶解的多C. 两者一样多6.可以溶解在水中的是()。

A. 肥皂粉B. 面粉C. 粉笔灰7.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A. 用电扇吹B. 马上跑C. 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8.把形状、大小相同的两块冰糖放在装有半杯水的杯中,()组溶解得最快。

A. 搅拌,不切碎B. 切碎,不搅拌C. 搅拌,切碎9.取少量酱油暴晒变干之后,会留下()。

A. 黑色固体物质B. 食盐果糖C. 什么也没有10.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给物体加热。

A. 焰心B. 内焰C. 外焰11.把食用油加入水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A. 食用油溶解在水中了B. 食用油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 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12.做过滤实验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A. 防止液体飞溅B. 搅拌C. 引流13.用小匙取几粒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盛水杯中观察,过一会儿再轻轻搅拌,这时我们将看到()。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溶质与溶剂》和第四章《溶解的速率与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1)溶质与溶剂的定义及区分;2)溶解的基本过程及特点;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4)溶解实验操作与观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掌握溶解的基本过程,了解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学生能独立进行溶解实验,具备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实验操作与观察。

2. 教学重点:溶质与溶剂的概念,溶解的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引发学生思考溶解的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溶质与溶剂的定义,引导学生区分溶质与溶剂。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溶解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了解溶解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溶质与溶剂。

5. 实验演示:展示影响溶解速率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

8.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与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溶质与溶剂的定义及区分2. 溶解的基本过程及特点3.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溶质与溶剂,并分析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2. 答案示例:糖溶解在水中,糖为溶质,水为溶剂。

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搅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溶解的知识,如溶解度、饱和溶液等,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3. 实验演示与分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汤中等。

2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2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为什么要用高锰酸钾做溶解试验?
答:因为高锰酸钾有颜色,做试验便确的应怎么做?
答:不可以,正确的应用小匙来取。
最后使整杯水 变成紫色
面粉
沙子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到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

无 有

无 有

是 无

是 无
离吗

不溶解

不能
不能
溶解
是否溶解
不溶解 溶解
1、在水中看不到颗粒
溶 解
在水中均匀分布 2、没有沉淀
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
消毒
练一练
黑紫色的,常常被人们用来_____ 消毒 和______ 防腐 。 1、高锰酸钾的颗粒是_____ 沉入水底 2、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是:先像烟花一样______ ,然后再慢慢 四周扩散 紫 向______ ,最后使整杯水变成______ 色。
物质在水中怎样溶解的
食盐 现象
沙子
面粉
水中有小颗 慢慢变小, 沉到底部 粒,底部有 最后消失。 (在水中沉淀)沉淀
结论
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玻璃棒
烧杯
铁架台
漏斗
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
高锰酸钾的颗粒是黑紫色的,常 常被人们用来消毒和防腐
先像烟花一样入沉水底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 要用小匙子
再向四周扩散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溶解复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溶解复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一、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一些未溶解的食盐,用什么方法能使这些食盐溶解?我的方法:用玻璃棒搅拌,给浓盐水加热。

我的解释:使用玻璃棒搅拌可以使水流动,从而使盐溶解。

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升高,溶解能力加强,可以使食盐溶解。

二、把一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子里的水蒸发,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我的预测: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形成结晶状的颗粒,不能蒸发掉。

我的解释:蒸发只是把盐水中的水蒸发掉了,食盐不能蒸发。

三、酒精灯的使用我们应注意哪三点?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②熄灭时要用灯帽盖灭③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四、我会实验(每题5分,共10分)实验材料:一支试管水食用油洗涤剂步骤要求:1、给试管中装入15毫升水,再加入2毫升食用油。

2、观察油在水中会怎么样。

3、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水和油发生了什么。

4、在试管中加入一滴洗涤剂,重复第3步。

记录和解释:1.没加入洗涤剂前,水和油的混合物发生了什么?解释原因。

2. 当加入洗涤剂,水和油的混合物又发生了什么?解释原因。

第一种方法:(1)实验名称:搅拌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2)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杯子,食盐,搅拌棒,水(3)实验过程:在两个杯子中放入同样多的水,再放入同样多的食盐,将其中的一个杯子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杯子静止不动,一会儿发现经过搅拌过的杯子中的实验很快溶解,而不搅拌杯子中的食盐溶解慢,所以,搅拌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第二种方法:(1)实验名称:加热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2)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杯子,水,食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3)实验过程:在两个杯子中放入同样多的水,并放入同样多的食盐,将其中一个杯子静止不动,把另一个杯子放在三脚架上,用石棉网隔离,然后用酒精灯在底部加热,当杯子中的水温度升高后,杯子中的食盐很快溶解,而静止不动的杯子中的食盐溶解得慢,所以加热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六、实验探究题制定“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1、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2、研究的材料准备: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3、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用量筒量出100毫升水倒入杯子中。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三篇导读:本文小学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溶解》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

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判断1、在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盐、砂糖、沙子都能溶解于水。

()3、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重新获得溶解在水中的食盐。

()4、任何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

()(二)选择1、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A.食盐沉到了杯子底部B.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C.在水中看不到食盐D.在滤纸上留下了食盐2、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A.沙沉在了杯子底部B.在滤纸上没有看到沙C.杯子里的水升高了D.杯子里的水变浑浊了3、我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A.水变白了B.面粉没有沉到杯子底部C.面粉看不见了D.在滤纸上留下了面粉4、在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液体过程中,()的方法是错误的。

A.为了过滤更多的液体,漏斗里的液体要超过滤纸的边缘B.再往漏斗里倒液体的时候,我们应该用玻璃棒引流C. 在过滤过程中,漏斗下端的管口要尽量靠近烧杯的内壁5、下列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

A.巧克力B.奶糖C.薯片6、食盐溶液含有下列哪种物质时,能用过滤的方法将其过滤出来()。

A、蔗糖B、味精C、泥沙7、将蔗糖放入水中,能观察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蔗糖逐渐减少B.蔗糖颗粒逐渐减小C.蔗糖立即消失8、将食盐、沙、面粉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用筷子搅拌后形成的分散颗粒最小的是()A、沙B、盐C、面粉(三)填空题1、将蔗糖放到水里,我们会看到(),用嘴尝一尝,会感到水有了()味。

2、将沙、食盐、面粉分别放入水中搅拌,()静止后会出现沉淀。

(四)图形题1、下图是一个()的实验装置,你认识图中的实验仪器吗?请在相应的横线上写上该仪器的名称。

a、()b、()C、()d、()e、()2、这个实验装置中你发现有错误吗?请你用笔圈出来。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填表题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沙不能溶解”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有沙颗粒的沉淀B.沙能被过滤出来C.沙均匀的分布在水中2、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

A.透明B.深紫色C.淡紫色3、()放入水中搅拌后,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沉淀下来。

A.沙B.食盐C.面粉4、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后,()的说法是正确的。

A.水里最咸B.中间最咸C.各个地方都一样咸5、把少量的( )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我们还能看到颗粒。

A.沙B.食盐C.高锰酸钾6、白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它()。

A.能被过滤出来B.不会沉淀C.在水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7、下面是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图,按溶解的先后顺序排列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①②③8、一杯蔗糖水,被吸管插到不同的深处,分别吸一口,你的感觉会是()。

A.下部的较甜B.各处一样甜C.上部的较甜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都是无色的高锰酸钾10、将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下列现象能够证明高锰酸钾溶解的是()A、液体变红B、高锰酸钾逐渐消失C、高锰酸钾消失,并且静止后也不出现沉淀(三)判断题1、利用高锰酸钾,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一杯糖水的各部分味道都是一样的。

()3、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4、只要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5、溶液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6、一种溶液里只能溶解一种物质()《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二)选择题。

1、()放入水中后,会漂浮在水面上。

A.醋B.酒精C.食用油2、()放入水中后,会沉到水底。

A.胶水B.酒精C.食用油3、酒精在水中溶解后,分布在水的()A.上部B.下部C.各个地方4、下列关于“把酒精倒入水中时的状态”说法正确的是()A.先沉到水底,然后部分开始扩散B.只在水面扩散C.在水的中间部分就全部开始扩散了5、下列与人体密切相关的3中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A.“伊利”纯牛奶B.“哇哈哈”矿泉水C.肥皂水(三)判断题1、所有的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2、胶水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会马上扩散开,并均匀分散在水中。

()3、一种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在任何物质中也不能溶解。

()4、食用油和水能互相溶解。

()(四)填空题1、将酒精和植物油分别滴入水中,能溶解的是(),不能溶解的是()。

2、将少量菜子油、醋、蔗糖、胡椒粉、味精、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不能形成溶液,()能形成溶液。

3、吃过饭的餐桌上残余大量油污,用水不容易将其洗去,但在餐桌上浇少量白酒,却能擦洗得很干净,这说明()。

《不同物质的水中溶解能力》(一)选择题1、我们喝的“可乐”中溶解了大量的()。

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2、下列现象中,是气体溶解在液体里的是()。

A、食盐溶解在水里B、酒精溶解在水里C、汽水(二)判断题1、只有固体才能溶解在水中。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3、水中生物的生存就是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三)实验题轻轻的打开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取约三分之一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或者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2、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3、再慢慢的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我发现:《溶解的快与慢》(一)判断题1、在“比较水的温度对实验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一个杯子中搅拌。

()2、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在热水中搅拌要比放在冷水中搅拌溶解得快。

()3、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二)选择题1、()可使水果糖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A、把水果糖放在冷水中搅拌B、把水果糖放在热水中搅拌C、把水果糖切碎后放在热水中搅拌2、将少量的食盐放入水中,用筷子搅拌可以()。

A、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B、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多C、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少3、将糖块分别含在嘴里不动;用舌头翻动搅拌;边咬碎,边搅拌,其中溶解得最快的是()。

A、含在嘴里不动B、用舌头翻动搅拌C、边咬碎边搅拌4、下列各种措施中,不能够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是()。

A、搅拌B、用热水溶解C、用较多的水溶解(三)填空题1、我们用()、()、()的方法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2、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在冷水中溶解的()。

(四)分析题1、下表中给出的数据表示的是硝酸盐在不同的温度下,在100克水里溶解的质量。

根据表中所列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20摄氏度时100克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2)100摄氏度时100可水中溶解()克硝酸钾。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2、比较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

A、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二块肥皂,同时放入有半杯水的二只杯子里。

(1)用筷子搅拌的杯子,肥皂溶解速度快。

()(2)没有用筷子搅拌的杯中,肥皂溶解速度快。

()B、准备大小相同的二块肥皂,把其中的一块切碎,同时放入有半杯水的二个杯子中。

(1)切碎的肥皂溶解速度快。

()(2)大块肥皂溶解速度快。

()C、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同时放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

(1)放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快。

()(2)放在冷水中的溶解速度快。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选择题1、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选择()。

A、一份一份地加B、两克两克地加C、一次性全部加入2、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在杯子中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杯子的内壁B、向杯子中加一份食盐,不需要完全溶解就可以加第二份C、每次向杯子中加的食盐要尽量一样多3、下列问题中,我们可以直接研究的是()。

A、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高锰酸钾B、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高锰酸钾C、五十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高锰酸钾4、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克的食盐。

A、20克B、36克C、100克5、小玉在检测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时,观察到的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水越多溶解的食盐越多B、水越少溶解的食盐越多C、食盐溶解的多少与水的多少没有关系6、为了检验一定质量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应该()。

A、将同样质量的食盐放入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B、将不同质量的食盐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C、将同样质量的食盐放入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二)判断题1、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砂糖。

()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填空题在一杯水里,我们加入少量的食盐,看到的现象是(),继续加入较多的食盐后会发现(),再往杯子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会发现()。

(四)实验方案设计设计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一)判断题1、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 )2、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 )3、酒精灯加热浓盐水,我们能见到一颗颗的食盐。

( )4、利用海水晒盐,主要利用的是过滤的方法。

( )5、在给蒸发皿里的液体物质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 )6、将一杯食盐水放在桌面上,如果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在杯子里不会出现食盐颗粒。

( ) (二)选择题1、用( )的方法是不能分离食盐和水的。

A 、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B 、把盐水放在阳光下C 、过滤 2、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 )A 、让蒸发皿均匀受热B 、不让蒸发皿底部变黑C 、加热得更快 3、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 )给物体加热。

A 、焰心 B 、内焰 C 、外焰4、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一个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B 、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C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然后再重复一次 5、( )不能将海水的食盐提取出来。

A 、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加热B 、把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剧烈摇晃C 、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然后在太阳下暴晒6、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 ) A 、马上跑 B 、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 C 、用电扇吹7、下列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C8、小朋友,你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吗?剧中的主人翁潘冬子为红军送盐治疗伤口,可真是费尽周折。

他将食盐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后倒在自己的小棉袄上,到达红军驻地后,将棉袄用水反复洗,洗过的水倒在锅内,加热后很快在锅内出现了食盐,潘冬子的这种做法属于( ) A 、溶解和蒸发 B 、溶解和过滤 C 、蒸发和过滤 9、利用海水制盐,主要是( )A 、利用太阳的热量将水分蒸发B 、利用加热的方法将水分蒸发C 、利用过滤的方法将食盐过滤出来 10、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却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

A 、汤的上部淡下部咸B 、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C 、汤内水分的蒸发导致溶液的浓度增大 11、夏天,人们穿着深色的衣服,大量出汗后,衣服会出现许多印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