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的小故事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1. 鼠目寸光: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楚国大将冯妄带领军队准备攻打宋国。
冯妄利用间谍搜集了宋国的情报,得知宋国宝马可生长宝石。
于是,他匆忙进攻宋国,占领了宋国的首都。
然而,冯妄只顾稀珍的马匹,完全没有意识到宋国的军队已经撤离至别处。
他陷入了鼠目寸光的局面,最终被反击的宋军击败。
2. 怀瑾握瑜:故事发生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即将灭亡的时候。
西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帝罗姆路叶奥古斯都三世听说了东罗马帝国的将军奥多亚塔斯勇猛无敌。
于是他派使者前往东罗马帝国请求援助,希望能借助奥多亚塔斯的武力恢复西罗马的辉煌。
然而,奥多亚塔斯看透了西罗马的衰落,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并拒绝了援助请求,最终保存了东罗马的实力。
3. 锦上添花:故事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
有一位富商邀请朋友来参加他的晚宴,但是因为这位富商太爱炫耀,晚宴上的菜肴装点得极其豪华。
而其中一道菜叫做“锦上添花”,是一道非常普通的素菜。
在客人们惊叹于富商的奢华之时,一个贫穷的书生附和道:“锦上添花,穷人就不得吃饭了。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形容事物已经很好了,再添加一点已显得多余的典故。
4. 杯弓蛇影: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中国。
一位官员经常被盗贼骚扰,于是他安排了一支警卫队保护自己。
有一天,官员看见园子里有长满葡萄藤的光亮弯曲的树枝,他以为是一条隐藏在葡萄藤下的蛇,于是他急忙喊来了警卫队。
然而,在靠近树枝的地方,只发现了一个杯子和一根绳子而已。
这个故事形容人们因为过于敏感或多疑,而看到一些不存在的事物。
5. 虎头蛇尾:故事发生在中国明代,有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写了一首开头极为出色的长诗。
然而,随着诗歌深入,他的文章平淡无奇,无法与开头相媲美。
这个故事意指一个开始有着很高期望的事物,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6. 纸上谈兵: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
一位重要的军事家和一位名将之间发生争论,争论的内容是如何取胜。
名将以纸做成兵器,并以纸模拟战争形势和战术,展示自己的策略。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衷探讨和传颂的话题,其中既有悲壮的故事,也有轻松幽默的趣闻。
下面就来分享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魅力。
1. 鬼谷子与迟到的学生相传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学生必须准时出席上课,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一次,一个学生迟到了,他匆忙赶到鬼谷子的门前,却发现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不在家”,学生大惊失色,以为鬼谷子已经出走,于是跪在门前苦等。
结果过了半天,鬼谷子走回来了,看到学生跪在门前,笑着说:“你晚到了,我已经出去追寻天地间的奥秘了。
”2. 屈原投江与龙王相助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因忠于国家,被贬配到远方。
有一天,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龙王见状,派遣蛟龙将他救了上来,并护送他离开。
这便是“屈原投江,龙王相助”的典故。
3. 刘备三顾茅庐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这一段佳话被传颂至今,展现了刘备对人才的珍视和诸葛亮才华横溢的风采。
4. 秦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兵马俑陵被发现,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迹,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5. 拔舌自缚的郑和郑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他曾在航行途中遇到险情,为保全船员安全,郑和决定拔舌自缚,这一举动展现了郑和对船员的保护之情。
6. 华盛顿的樱桃树之谎据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被发现偷吃樱桃,他害怕被父母责罚,便编造了一个说辞。
这个故事引发了后人对于华盛顿诚实品德的深入探讨。
7. 《元宵节的前一天》描绘了元宵节欢乐的场景《元宵节的前一天》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庆典的热闹氛围和人们的快乐心情。
8. 孔子与须陀树孔子曾在须陀树下讲学,他的弟子子贡问他:“须陀树为何这么大?”孔子答曰:“因为有礼。
”这段典故讲述了礼仪的重要性。
9. 独行蛮荒的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严酷的监禁下仍能独行蛮荒,著有《史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献。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中国常见历史故事【5则】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篇1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篇2大义灭亲: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同与,就是一同处死的意思)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原指为君臣大义而灭父子私情,后用以泛指炎维护正义而不徇私情。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篇3王侯将相:秦朝末年,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
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募集许多劳工。
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按律当斩,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起义军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篇4脸上打草稿北宋时有个叫陆东的,在苏州做官。
某次断案,他判一个犯人流放,当时流放是要在脸上刺字的。
陆东让人在犯人脸上刺上“特刺配某州牢城”几个字。
刺完了,手下一个幕僚说,大人不对啊,不能用“特”这个字。
但凡用这个字的都是朝廷一时旨意,这个犯人只是流放罪不能用这个字。
陆东一听,赶紧叫人把那犯人又拉回来,把“特刺”二字划掉,改成“准条”,重新刺字。
估计这犯人得是有一张高晓松式是大脸,不然恐怕刺不下这么多字。
陆东给犯人刺字刺两回这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没少被人笑话。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1.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为了救父亲,割股献血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鲍叔牙的父亲被敌军俘虏,敌人要求他出示自己的高德,否则就将杀死他的父亲。
鲍叔牙辗转思考,最终决定割下自己的股肉,用以证明自己的孝心,救父于危难之中。
2. 战国时期,孟子为了教育学生,选择在梁山伐木的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优秀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选择在梁山伐木来教育他的学生。
孟子选择这个地方因为梁山上风景秀丽,飞瀑泉声,希望学生在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能够更加专注和用心学习。
3. 汉朝时期,刘备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汉朝时期的刘备,为了求援于曹操,放弃了所有的随从和兵马,独自骑着一匹马千里走荆襄。
刘备的独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忠诚和担当。
4. 相国寺,唐代玄奘取经的故事唐代唐太宗年间,佛教高僧玄奘出生在陕西宝鸡,为了取经,他穿越沧海,踏过山川,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到达了印度。
在他取经之路上,有一个重要的地点就是位于西安的相国寺,这个寺庙成为了他向西方求取佛经的起点。
5. 宋朝时期,岳飞对抗金军的故事北宋时期,南方遭受金国的威胁,岳飞作为南宋的将领,奋勇抵抗金军的入侵。
他率领军队一次次与金军激战,展现了坚守家国的决心和勇武精神。
6. 五代十国时期,杨家将的英勇事迹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家将,是指杨业及其家族的后代。
他们以忠诚、聪明、勇敢而闻名。
在他们的带领下,他们一次次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7. 明朝时期,钟馗降妖伏魔的故事明朝时期,钟馗作为一位神仙,专门降妖伏魔。
他经常在夜晚巡逻,保护百姓的安宁。
钟馗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形象之一。
8. 清朝时期,岳阳楼的传说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是古代文化遗址之一。
岳阳楼有一段传说,说是岳阳楼的“开山之祖”萧照被水怪吞噬,他的爱人陆李义丧失双眼后,借下载郡字写得一副对联:“开山设法定湖神,哀哭无知声月近”,让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变化。
9.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历史典故故事6篇
历史典故故事6篇历史典故故事篇一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
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
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回到军中后立即将曹无伤诛杀。
历史典故故事篇二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
武王灭商两年后去世,年幼的成王即位,不能理政,周公代成王摄政,当时天下很不平静,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不服,阴谋作乱;商后裔武庚图谋反叛复国。
周公在内忧外患的情势下摄政,对内勤政仁治,对外镇压叛乱,夙夜操劳,食不甘味,礼贤下士,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周公为了国家兴旺,十分珍惜人才,热心接待来宾,甚至到了“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程度。
“握发吐哺”后指贤相勤政爱民,为国殚尽竭虑,废寝忘食,公而忘私,忠心耿耿。
简短的历史典故10篇
简短的历史典故10篇01、涿鹿之战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祖先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追溯到5000年以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涿鹿之战,即黄帝对蚩尤的战争。
据史书记载,黄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他从小就很聪明、能干,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黄帝所处的时代,大约是我国原始社会逐步解体的时期,私有制、阶级有了初步发展。
氏族公社不断扩大或合并,逐渐形成部落。
黄帝最早居住在陕西北部,后成为黄河流域一个有名的部落,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一带定居下来。
当时在黄河流域西北部有一个首领叫炎帝的部落,同一个首领叫蚩尤的九黎族部落发生了冲突,斗争结果是炎帝被打败了。
于是炎帝带领他的部落成员逃到了涿鹿,与黄帝部落合并,结成部落联盟,黄帝、炎帝担任正副首领,这就是炎黄部落,是中华民族的雏形。
炎黄部落合并后,九黎族部落自恃强悍,经常前来骚扰。
为了解除九黎族部落的威胁,一场新的大战开始了。
传说中的蚩尤是一个人头、兽身、长着四眼六臂的怪物。
他有81个弟兄,个个是人头兽身,铜头铁额,凶猛异常。
黄帝更是异常,他一个头颅上长着四张脸,分别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他住在天廷中央,总管春夏秋冬。
他拥有以虎豹熊罴命名的几支精锐部队,还有用玉石磨制的,在当时是很厉害的石刀石斧作武器。
大战开始,蚩尤和他的81位弟兄主动出击,黄帝则调动虎豹熊罴,狮貔貅各路军队,还请来四方天兵神将助战,杀向蚩尤。
双方厮杀成一团,难分难解。
黄帝命大将应龙拦截江河,以大水冲淹蚩尤,蚩尤则请来能呼风唤雨的风伯、雨师对付。
黄帝又命随军出征的女儿、名叫魃的旱神收云息雨,使狂风暴雨无影无踪。
刹时烈日当空,把蚩尤的军队晒得焦灼不安,四散逃命。
蚩尤眼看就要战败,便使了一个绝招:他和他的弟兄张开大口吐雾,使大地白茫茫、迷濛濛一片,抬头不辨东西南北,使黄帝的军队迷失方向而蚩尤的军队却能时隐时现,运动自如。
黄帝命人制作一辆指南车,用以辨别方向,并集中力量向蚩尤军队发动强大攻势,最后打败蚩尤军仅并活捉了蚩尤,将他杀死,带到涿鹿埋葬。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古代典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它们蕴含着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历史、文化和民俗,继承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在古代典故之中,有些是较为知名的,也有一些则更为冷门。
本文收集了20个小故事,旨在让读者了解更多的古代典故。
一、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出自北宋爱国词人苏轼的《赤壁怀古》,据史料记载,太守到访,苏轼请其听曲,拨起琴来弹奏了一曲古琴:“高山流水”。
曲罢众人反复纳闷:“苏子久不归,何以今日而至此?” 苏轼淡淡笑道:“吾闻此山乃名山,有高山流水之胜景,在此一晤,使余忘归。
便今晚赖此而宿。
”二、盲人摸象“盲人摸象”出自《庄子·外物》。
庄子的故事说,一天,盲人手摸大象,一个人握住大象的腿,认为是棕榈树,抱住它的耳朵,认为是团扇,抚摸大象的鼻子,更以为是口袋,他们彼此争执不下。
这则典故寓意认知和经验的局限性、相对性的重要性。
三、三位求学者“三位求学者”是唐朝人李群威的故事,讲述了三个人争相留在墓碑上,以寻求墓主人的教诲(因为那里埋葬了一位贤士)。
墓主人的妻子出现并告知三人:“有徐子陵在,何必尔等扰我的恳思?”四、追风逐电朱自清《背影》中的“追风逐电”,原意是形容母亲迅速离开的样子。
在这个故事里,母亲离家时告诉儿子:“向南走,到人家问路,到吉庆街十字路口买饭吃。
”从此留下了对儿子一生的影响和成长。
五、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唐朝诗人陈陶所写的,描绘一个好饮酒的老人,借酒消愁,有时喜欢在山林间游荡、写诗作画,也许失意形如醉醺,但他的精神境界却很高尚。
六、“蒿庵训徒”著名文学大家刘复的《蒿庵训徒》讲述了一名武生到隐者处学艺,但隐者只教他了“文艺”,而不是武艺,这让武生很困惑,但他在奋斗中最终悟出了很多道理,从而成为了一名有远见的艺术家。
七、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讲述了七仙女化身为织女,遇到了牛郎,并相爱了。
他们结合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世人,并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的爱情传说。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
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5篇历史故事在文化传承、思索启发、人文素养培育、借鉴指导和爱好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故事精选大全(精选篇1)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
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很多劳工趁机脱逃。
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
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全部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命去吧!我从今也逃亡去了。
”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情愿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连续赶路。
月色苍茫,小径曲折。
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突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
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
”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
”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
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立刻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
白蛇化作一股青气漂浮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
”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
”刘邦贵为大于,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
传奇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
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连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
其次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
”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
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_经典的民间历史典故
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_经典的民间历史典故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有趣的故事,在古代又有哪些让人唏嘘不已的历史典故呢?这些故事给予了人们怎样的思考?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_经典的民间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1】先忧后乐【出处】(汉代)刘向《说苑·谈丛》。
【释义】忧:忧虑;乐:享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
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历史典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功绩卓著,成绩斐然,做了很多为民众所称颂的好事,深受百姓的爱戴。
他重视教育,无论到哪里为官,他都十分热心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一次,他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岳州当官。
此处有一名胜,叫岳陽楼,始建于唐朝,到了宋代已经破败不堪了。
滕子京到达此处后,重新修复了岳陽楼,范仲淹受他所托写了一篇《岳陽楼记》来记颂这件事。
范仲淹在文章中写道:“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的表现与被贬官的人和失意的文人的态度不同,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冷门真实的历史小典故【2】司马迁受辱写《史记》司马迁受辱写《史记》:挫折其实是一种财富【历史典故】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过史官,父亲司马谈曾是汉朝的太史令。
受家庭的熏陶,司马迁立志要编写一部全面记载历史演变和发展的史书,留给后人。
他从20岁开始游历全国,搜集史料,为他的宏大构想做着充分的准备。
本来司马迁的博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他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当上了太史令。
正在撰写《史记》的时候,他却被陷害入狱,遭受宫刑。
这种刑罚对于男性的自尊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在夜里司马迁常常难以入睡。
历史典故小故事
历史典故小故事历史典故故事篇1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将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孟子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历史典故故事篇2精卫啊,你何必要这么斤斤计较?人们都颂扬你的执着和敢于抗争的精神,但我可不这么想。
大海的波涛汹涌和潮汐变幻乃是自然规律,你不小心被淹死又岂能怪罪于大海的无情,我认为这只是你咎由自取罢了。
然而你虽已死,却怒化为鸟,立誓要衔来石子填平这片汪洋大海。
你又何必要如此狭隘,如此精明,如此小肚鸡肠呢?大海的心胸是浩瀚无垠的.,怎会毁于你这几颗小石子?纵使你真的把大海给填没了,那生活在这里的各种动植物就会全部死亡,这简直是天大的罪过。
它们的生命就一点点终结于你投下的一颗颗石,可它们又有什么错呢?毫无疑问,它们是无辜的,而你却为了报私仇而要一意孤行断送它们的性命,实则是罪不容诛!历史典故故事篇3成语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历史典故故事篇4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四川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方便大家学习。
《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历史典故故事简短1.求10篇简短的历史典故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总结: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
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总结:置之死地而后生,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总结:环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4、画蛇添足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总结: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总结: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经典历史典故4则_历史典故素材
经典历史典故4则历史典故指的是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几则历史典故,欢迎阅读借鉴!历史典故一:扬州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
二十四桥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
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
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二十四桥猜测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桉: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
历代的辞典、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
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
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
”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
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二十四桥的姿那麽美?二十四桥的月那麽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麽?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典故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这些典故不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 20 个古代典故的世界。
1、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诸侯们见烽火燃起,纷纷率兵赶来救驾,却发现这只是一场玩笑。
后来,犬戎真的攻打过来,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却不再相信,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随意戏弄他人,否则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导致严重的后果。
2、卧薪尝胆越王勾践战败后,被吴国俘虏。
在吴国期间,他受尽屈辱,但始终不忘复国之志。
回到越国后,他睡在柴草上,每天品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忘耻辱。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一举灭掉了吴国。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忍辱负重,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3、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茅庐拜访。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最终决定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帝业。
这个典故体现了求贤若渴的精神,以及真诚待人的重要性。
4、完璧归赵蔺相如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他在秦国大殿上与秦王斗智斗勇,最终成功保护了赵国的国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强敌要勇敢机智,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危机。
5、负荆请罪廉颇因为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而心怀不满,蔺相如却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他计较。
廉颇得知后,感到十分惭愧,便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两人成为了刎颈之交。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要有宽容大度的胸怀。
6、纸上谈兵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在长平之战中,他按照兵书上的理论指挥作战,结果导致赵军大败。
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不能空谈理论,要注重实践,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7、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为了报效国家,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他们的勤奋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历史是一座厚重的文化殿堂,留下了许多典故让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典故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和道德的象征。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1. 夸父逐日夸父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英勇的猎人,他非常傲慢自负,曾经追逐太阳,结果因过度疲劳而死去。
这个典故告诉了人们虽然追求梦想很重要,但也不能放弃对自身能力的理性评估。
2.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记载山川地理和神话传说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描述了许多神奇的山川和奇异的生物。
这部古籍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3. 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聪明、机智而且善于用兵。
而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才智过人,被誉为“卧龙”。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智谋在中国史书上被广泛讲述,成为了聪明才智的象征。
4. 李白醉酒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喜欢饮酒。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了醉后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被后世誉为“诗仙”。
5.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三国时期效力于刘备。
他以身经百战、武勇过人而闻名,所以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于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6. 赵云单骑救主赵云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他勇猛善战,武艺高强。
在赤壁之战中,他曾一人穿越敌阵,奋不顾身地救出了刘备,被尊称为“龙的传人”。
7.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一则教育故事。
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以期望他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8. 范蠡与西施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谋士,非常聪明机智。
西施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被誉为“四大美女”之一。
范蠡因了解西施的美丽,而借机帮助越国建立了强大的实力。
这个典故展示了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9. 孔子与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
他的弟子们认真学习他的思想,传承其道德伦理观念,并广为传播。
古代典故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个小故事古代典故是流传至今的珍贵文化遗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许多经典的故事仍然引人入胜。
这些典故中许多都是小故事,虽然简洁明了,但却能深刻地体现出古代人们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些有趣的古代典故小故事。
1.鸟笼和胡同有一户人家住在胡同里,胡同很窄,鸟笼也很大。
一天,鸟笼被卡在了胡同口,人们都无法通过。
这时,有一个聪明人指出此时应该先解决鸟笼,因为它占据了胡同的大部分空间。
于是,在众人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把鸟笼拆开,大家便能自由出入了。
2.半块糖和蜜蜂有一个人在外面途中,路上他突然发现在一个猫头鹰脚下,猫头鹰叼着一块糖块,正要飞走。
他随手夺下了糖块,当他仔细观察时,他发现那快糖已经被蜜蜂吸干了一半,他直接就丢掉了,这时他意识到,他拿到自己的不一定是一块完整的糖。
3.出门在外有一个人出门在外受到了不好的对待,他很生气,但他很明智地决定了不予反击。
后来,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然而当他重新在自己的家乡生活时,他却发现自己原来认为敌对的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
因为他没有流露出自己的情绪,他得到了这个人的尊重并赢得了他的友谊。
4.踩影子有一天,一位山村老人在夕阳下踩着自己的影子,他的孙子问他在干什么。
老人微笑着说:“不踩自己的影子,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走的是正路?”这个微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前进,不要照搬别人的道路或想法。
5.蚂蚁搬家有一只蚂蚁正在向家搬运食品,然而食品太大了,它无法将其运回巢穴。
这时,其他的蚂蚁看到了这个情况,他们都走出来,对大食物进行了协作运输,最终成功将其运回了巢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实现完成更重要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五个关于古代典故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人们的智慧和生活,也能够学习到他们积累的道德经验和生活哲学,增加对未来的反思与思考,成就智者的智慧。
历史冷门典故100篇
历史冷门典故100篇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黄帝(号轩辕氏)联合炎帝(号神农氏)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被俘后称之为“黎民”。
之后黄帝又打败炎帝的部族,两个部落逐渐融合,形成华夏族。
所以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禅让:尧是黄帝之后比较著名部落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却推举舜为帝。
历史上称为“禅让”。
3、大禹治水: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后来,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4、桀骜不驯、酒池肉林: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骜不驯”便出于此人。
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的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蝎子)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5、网开一面:汤,又名“成汤”取得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掉夏建立了商。
“网开一面”最初反映的就是汤的仁慈。
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
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
后来周公辅佐成王,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止进食,急于迎客。
7、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
“烽火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8、春秋五霸: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被称为“春秋五霸”。
9、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10、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_著名的历史典故
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_著名的历史典故历史小故事是一段历史的经典产物,对于那个时代的背景来说,是有极大的影响意义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供大家参考。
历史小故事1诸葛亮隆中对策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
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在荆州住了几年,刘表一直把他当上等宾客来招待。
但是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有一次,他摸摸自己的大腿,心里有了感触,流下了眼泪。
刘表发现了,就问他遇到什么不快活的事。
刘备说:“没什么!以前我经常打仗,每天不离开马鞍,大腿上的肉很结实。
现在在这儿过着清闲生活,大腿的肉又长肥了。
看看日子像流水般地过去,人都快老了,还干不了什么大事业,想起来就感到难过。
”刘表安慰了他一阵。
但是刘备心里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
为了这个,他想寻找个好助手。
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很客气地接待他,问他的来意。
刘备说:“不瞒先生说,我是专诚来向您请教天下大势的。
”司马徽听了,呵呵大笑起来,说:“像我这样平凡的人,懂得什么天下大势。
要谈天下大势,得靠有才能的俊杰。
”刘备央求他指点说:“往哪里去找这样的俊杰呢?”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ú),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急着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告诉他: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刘备向同马徽道了谢,回到新野。
正好有一个读书人来见他。
刘备一看他举止大方,以为他不是卧龙,就是凤雏,热情地接待了他。
经过一番谈话,才知道这个人名叫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
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从徐庶那里知道了诸葛亮的情况。
原来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水县南)。
20个历史典故
20个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20个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历史典故你们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个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20个历史典故【典故】: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文丑也于乱军中被斩,形成了官渡对峙。
袁绍谋士许攸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2、华佗汉末著名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
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
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3、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4、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欲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
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以上故事来自《三国演义》,非正史。
5、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
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典故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古代典故20个小故事,欢迎查看!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典故的小故事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晋·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他在《酒德颂》中借大人先生之口,表达了以天为幕,以地为席,纵酒适意的豪放情怀。
后用为咏狂放嗜饮的典故。
唐·李商隐《假日》诗:“谁向刘伶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刘孺明珠【刘孺明珠】《梁书·刘孺传》:“孺幼聪敏。
七岁能属文。
年十四居父丧,毁瘠骨立,宗党咸异之。
服阙。
叔父慎为义兴郡,携以之官,常置坐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
,刘孺幼聪敏。
叔父刘慎对他十分爱重、故称之为“吾家明珠。
后因用为幼智之典。
《幼学琼林》卷二·叔侄:“谢密能成佳器,刘孺可号明珠。
刘公书【刘公书】《三国志·魏书·刘馥传》:“子熙嗣。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曰:“刘弘,字叔和,熙之弟也……晋西朝之末,弘为车骑大将军开府,荆州刺史,假节都督荆、交、广州诸军事,封新城郡公……每有兴发,手书郡国,丁宁款密,故莫不感悦,
颠倒奔赴,咸日‘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也。
’《参见十部从事)西晋末年,荆州刺史刘弘管辖十个郡治,因为他处事有方,又极细心认真,部下认为得到他的一封书札,胜于十部从事官员的督办成效。
后用为脉州、郡地方官善于为政之典。
令思之对【令思之对】《晋书·华谭传》:“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博士王济于众中嘲之曰:‘……君吴楚之人,亡国之余,有何秀异而应斯举?,谭答曰:‘秀异固产于方外,不出于中域也。
是以明珠文贝,生于江郁之滨,夜光之珑,出乎荆蓝之下。
故以人求之,文王生于东夷,大禹生于西羌。
子弗闻乎?……’济又曰:“夫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至于君臣失位.国亡无主,凡在冠带,将何所取哉?,答曰:‘吁!存亡有运,兴衰有期,天之所废。
人不能支。
……谅否泰有时,曷人力之所能哉!’济甚礼之。
王济于众人面前嘲笑华谭,本有轻视之心.,一旦亲聆其谈人论事,议辩兴衰,终转诚服,以礼相待。
后以此用为善于言词应对的典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附录《观我生赋》:“曾徽令思之对,空
窃彦先之仕(注:晋顾荣,字彦先,数践危亡之际。
恒以恭逊自免于祸,官职屡迁,甚为朝野所推敬)。
令甲称忠【令甲称忠】《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著令甲,称其忠焉,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
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王世,以无嗣绝,竟无过,为藩守职,信矣。
《汉书·吴芮传赞》载,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共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其中只有长沙王吴芮自始至终忠于刘汉王朝。
因此,《汉书》的作者赞誉他说:“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
庆流支庶。
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
洲人遂制凌风舸以送焉。
激水如箭,不旬即达东莱(今山东莱阳一带)。
相传隋处士元藏几航海遇风,船沉没。
他随浪漂流到一个海岛上。
岛上人热情款待他,留他住了多时。
他思念家乡,想回,岛上人便造了凌风舸送他。
这凌风凌舸激水如箭,不到十天就抵达了东莱。
后因以“凌风舸用为高速飞船的典故。
宋·朱松《韦斋集·送志宏西上》诗:.何需飞霞佩,自办凌风舸。
零雨【零雨】《文选》卷二十晋·孙子荆(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展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干里道……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晋文士孙楚在《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中用“零雨被秋草句咏赠别情。
后遂用为惜别之典。
唐·徐坚《饯许州宋司马赴任》诗:“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陵独何心【陵独何心】《文选》卷四十一旧题汉·李少卿(李陵)《答苏武书》:“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茄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
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磋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西汉名将李陵在《答苏武书》中。
用“陵独何心’句表达了他投降匈奴后的悲愤心情和思友、思家、思国之情。
后遂用为边将愁思之典。
唐·郑悟《胡茄曲》:“传书问苏武,陵也独何心。
始为县豪,高祖徽时兄事陵。
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
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
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
陵母既私送使者。
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
’遂伏剑而死。
楚汉相争时,汉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扣留在楚军中作人质,以招降王陵。
王陵母乘送使者之机,以剑自刎而死,以坚定王陵扶保汉室的决心。
后因用为母仪贤德的典故。
《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焚裘伏剑,罗母与陵母俱贤;跃鲤杀鸡,姜生与茅生并孝。
灵照竹篱,卖漉篱【灵照竹篱(卖漉篱)】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者,衡州衡阳人也。
……一女名灵照,常随制竹漉篱.令鬻之以供朝夕。
庞蕴女灵照自编竹漉篱出售,以维持生计。
后以自食其力,清白度日为“卖漉篱。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七《自嘲》诗:“极知勾漏求丹药,不及衡阳卖漉篱。
霖雨傅说【霖雨傅说】《尚书·商书·说命上》:“爱立作相。
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海,以辅台德.……若岁大早,用妆
作霖雨。
’旧题汉,孔安国传:“霖,三日雨。
霖以救旱,殷高宗武丁任傅说为相,希望他能如甘霖解旱那样辅佐朝政。
后因用作称美贤相济世之典。
唐,李白《蹭从弟例》:‘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
临潼斗宝【临潼斗宝】元、明间有佚名杂剧《十八国临潼斗宝·伍子胥鞭伏盗跖》,叙秦穆公邀十八国诸侯会临潼、比宝物之事。
从其题目作“伍子胥鞭伏盗跖,知剧中穿插有盗跖受秦王唆使,在途中劫宝。
伍子胃战胜盗跖的故事。
此题材在金、元间小说、戏剧中广有表现。
此故事叙写秦穆公邀请十八国诸侯会于临潼出宝斗胜的故事,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
后以此为比赛竞争、争强斗胜的典故。
元·周德清〔越调‘斗鹤鹑〕《双陆》:“把门似临渔会里,坫颏如细柳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