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2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 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 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 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二、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备考策略 1.夯实基础。对大气热力状况、降水、天气和气候等知识要充分理解 和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充分理解重点难点。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等。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大气环境相关的社会热点。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图 所示。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B 解析: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水平气压梯度增 大,风力增大,气温水平差异增大;因为沙尘天气削弱了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答案:B 解析: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进入大气层,会通过反 射、散射和吸收等形式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温度下 降。
三、季风环流 1.形成
1月份气压分布
7月份气压分布
2.季风环流比较分析
四、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1.锋面与天气
2.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与天气 天气系统 水平气流(低空) 垂直气流 天气状况 气旋(低压) 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上升为主 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压) 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下沉为主 多晴朗天气
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分析影响气候的影响因素应注意以下几点: 1.熟练掌握从多个方面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尤其是自然 因素。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可从纬度、海陆、大气环 流、地形、洋流等方面逐一分析。 2.分析气候的区域差异要抓住主导因素,如南北差异重点考虑 纬度和大气环流因素,东西差异优先考虑海陆和洋流因素,局部差异 首先考虑地形因素。 3.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时都要落实到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
4.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D 解析: 注意“灾害性海浪”这个关键信息点,“灾害性”意味 着海浪大,而海浪大与风力强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气压 梯度力大,表现在图上就是等压线密集。由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 出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低压中心,风力大,容易出现 灾害性海浪。
答案:D 解析: 两地均位于北纬30°附近,但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大,造成 景观迥异。由所学知识可知,北纬30°附近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 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夏季迎风坡处降水较多。 而北纬30°附近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且受副高和信 风交替控制,降水少。
7.(2015·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 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 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时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 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答案:C 解析: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风力变大,气压变化较大。从图中 可知,18时—19时,该地气压变化最大,故风力最大,最可能是因为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
(2015·天津卷)读2015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 单位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和b点之间存在一个冷锋,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冷锋的降水主要发生在锋后。图中a点位于冷锋锋后,受 冷锋影响,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 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5~6题。
甲
乙
5.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 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6.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命题特点 1.以文字材料和图像相结合,呈现信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热力 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2.以区域图、气候要素统计图表、等值线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及影响;考查地形、洋流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考查气 温、降水的量值及时空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考查气候类型的分析判 读,气候分布规律和气候特点的描述及成因的分析;考查气候对水 文、生物和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交通出行等人类活动的 影响。 3.选取在气温、降水、日照等方面特别突出的典型区域,对比该地 与同纬度或邻近地区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其成因或影响因素。 4.以天气系统示意图或等压线图为切入点,考查锋面、气旋、反气 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移动及其对某地天气的影响。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1)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2) 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 如下图所示。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几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 低;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2)风压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4)确定空气流向要注意高空与近地面风向与受力的差异。 (5)气压高低是针对相同高度不同位置相对而言的,因此在热力 环流系统中“高气压”数值不一定大于“低气压”,气流并不总从高 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