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计中基础埋置深度d详解
建筑地基基础——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7.3.4 与土的冻胀影响有关
基础一般情况,冻胀和融陷是不均匀的,容易导致 建筑物开裂损坏。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土冻胀性可分 为不冻胀,弱冻
不冻胀土的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结深度。对于埋置 于可冻胀土中的基础,其最小埋深深度dmin可按下式确 定:、
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的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勘察 报告详细的了解拟建场地的底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 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情况。
§7.3.2 与土层的性质和分布有关
对于中小型建筑物,可以把坚硬、硬塑或可塑状态 的粘性土层,密实或中密状态的砂土层和碎石土层, 以及属于中低压缩性的其他土层视为良好土层。
把处于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层,处于松散状态 的砂土层、未经处理的填土和其他高压缩性土层视作 软弱土层。
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基础对地下设施的不利 影响。
§7.3.1 与建筑物及场地环境有关
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 应埋置在地表以下,其最小埋深为0.5m(岩石地基除 外),且基础顶面至少应低于设计地面0.1m,同时又要 便于周围建筑物排水沟的设置。
选择基础埋深时一定要考虑荷载的性质的和大小, 一般荷载大的基础,其尺寸和埋深都要适当的加大加 深。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 7.3.1 与建筑物及场地环境有关 § 7.3.2 与土层的性质和分布有关 § 7.3.3 与地下水条件有关 § 7.3.4 与土的冻胀影响有关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至地面(一般指室外 地面)的深度。
基础的选择关系到地基基础的优劣、施工的难易和 造价的高低。
影响因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中后三方面主要是 从地基条件出发。
一般来说,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 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一、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定义:自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2)重要性: 室内设计地面
基础埋深的大小对 do 于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 d 用、施工技术措施、施工 工期、工程造价等都有很 大影响。 (3)确定原则:①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 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宜小于0.5m(岩基除外)。 ②基础顶面应低于设计地面100mm以上。
承压水位
h γ>H γω
H 持力层 土重度 γ h 隔水层
水重度
含水层
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⑴ 基础埋深不宜深于相邻原有建筑基础;
⑵ 若必须将拟建基础做到原有基础底面以下时,则 需满足下列条件:
原有建筑 拟建建筑
L≥(1~2)ΔH
ΔH ⑶ 若不能满足 上述条件,应采 取相应措施。 (分段施工 L 坑壁支护 加固原有基础)
要求:
Z≥b/4, b
且≮1~2m
Z
④ 当地基持力层水 平变化较大时,可 分为若干段,各段 采用不同的埋深, 以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获得经济 持 力 层 效果。
≤0.5m ≥1.0m
⑵ 水文地质条件
①基础宜埋在地下水位以上;(便于施工 防侵蚀 )
②如必须埋于地下水位以下,应采取相应措施;
③如持力层有承压水,应满足:
⑵荷载性质(作用方向
偏心
动静等)
如: 中心荷载 :在满足强度和变形条件下可 尽量浅埋; 有水平荷载(高耸构筑物): 适当加大埋深;
上拔荷载(输电塔):适当加大埋深,保证抗拔力;
动荷载(振动 地震区): 尽量埋在液化层以下。
㈡ 建筑物周围的条件
⒈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⑴ 工程地质条件
基础的类型与分类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一、基础的埋深1.基础埋深: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浅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5m。
深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5m。
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500mm。
2.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及荷载(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a.工程地质条件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浅埋。
当浅层土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考虑深埋,但应与其它方案比较。
b.水文地质条件尽量将基础埋置在地下水位200mm以上,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得不埋在地下水中时,应将基础置于最低水位200mm以下。
(3)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基础底面必须置于冰冻线以下200mm。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新建基础应低于相邻原有基础。
如埋深大于原有基础,则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基础间净距是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5)其它基础底面要底于室外设计地面不少于。
二、基础的分类1.按材料的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是用刚性材料建造,受刚性限制的基础。
如混凝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
通常用在层数不太高或地基条件很好的地区(2)柔性基础:是指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限制,抗压、抗拉强度都很高,如钢筋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用的最广(1)刚性基础(2)柔性基础2.按基础的构造形式(1)单独基础单独基础是独立的块状形式,常用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杯形。
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其材料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
(2)条形基础基础是连续带形,也称带形基础。
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1)墙下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下。
2)柱下条形基础:为增加基底面积或增强整体刚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常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各柱下基础用基础梁相互连接成一体,形成井格基础。
(3)满堂基础(用板梁墙柱组合浇筑而成的基础)底宽在3m以上且底面积在20㎡以上的为满堂基础(满堂桩承台)一般有板式(也叫无梁式)满堂基础、梁板式(也叫片筏式)满堂基础和箱形基础三种形式。
浅基础的埋深、底面宽
02 浅基础底面宽
浅基础底面宽的定义
浅基础底面宽是指基础底面的水平投 影宽度,即基础底面在水平面的延伸 范围。
浅基础底面宽是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 之一,它决定了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
浅基础底面宽的影响因素
建筑物类型和功能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基础底面宽的要求不 同,例如高层建筑、桥梁等需要较大的基 础底面宽来支撑上部结构的重量和荷载。
03 浅基础埋深与底面宽的关 系
埋深与底面宽的相互作用
埋深影响底面宽的稳定性
随着埋深的增加,土压力增大,对底面宽的稳定性要求更高,需要适当增加底 面宽以保持稳定。
底面宽影响埋深的选择
底面宽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大的承载能力,从而允许选择较小的埋深,但过大的 底面宽可能导致不经济和施工困难。
埋深与底面宽对承载力的影响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承载能力、地下 水位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基础底面
宽的设计。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对基础底面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上,地形的不平坦会导 致基础底面宽的变化。
荷载大小和分布
荷载大小和分布是决定基础底面宽的关键 因素,较大的荷载需要更宽的基础底面来 分散和传递荷载。
评估方法
承载力评估可以采用理论计算、数值 模拟和试验验证等方法。根据工程地 质勘察报告、基础设计图纸和相关规 范进行计算。
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应包括基础承载力、沉降量、 稳定性等方面的结论,为后续施工提 供依据。
工程实例的施工过程及监测
施工流程
基础施工流程包括土方开挖、垫层铺设、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步 骤。应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安全系数是指在基础设计时,为保证安全而采用 的一个大于1的系数,用于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 和安全储备。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3
4、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一、与建筑物有关的一些要求 A、类型主要指高层与非高层之分。 B、基础构造,针对基础类别、用途等。 C、荷载大小与地基承载力间的关系导致持力层选择发生变化。 D、建筑物类型不同,其所受荷载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对基础
软土
好土
只有低层 房屋可用, 否则处理
尽量浅埋 但是如h1 太小就为II
h1< 2m 基底 在好土
h1=2m~4m 高楼好土,低 楼软土
h1>4 m 桩基 或处理 9
四、地基土冻胀和融陷条件 对于埋置于可冻胀土中的基础,其最小埋深应由下式确定:
dmin z0 t d fr (GBJ7-89)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 能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埋深产生影响。例如:高层建筑:水平力作用;输电塔:上 拔力作用;砖窑:高温作用;冷库:低温作用;受动力荷载 基础:对持力层土要求,不宜为饱和疏松的粉细砂(振动液 化)。
4
二、工程地质条件
A、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基础的埋深有 较大差别,要合理选择持力层以保证建 筑物的安全和经济性。
B、土层不均匀时可分段采用不同埋深。 对建于边坡上的基础,其埋深应满足下 式: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埋深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施工、造价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埋深的选择是基础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埋深选择时要考虑的若干主要因素,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情况下,原则上基础应尽量浅埋。
一、工程地质条件地基中直接与基础底面相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的需要,基础应尽可能埋在承载力高、压缩性小的良好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还必须注意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选择地基持力层时,当从上至下各土层均是满足要求的良好土层时,可由其他因素来决定基础埋深;当从上到下各土层都是承载力低或压縮性大、不满足持力层要求的软弱土层时,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各土层仍可作为持力层时,可看成良好土层来对待。
若各土层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采用底面积较大、刚度较好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具体可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对于上部是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的情况,可根据良好土层的厚度和上部荷载的大小来确定埋深。
若荷载较大,良好土层较薄,可看成从上到下均为软弱土层来处理,若荷载不大,软弱土层能达2m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宽基浅埋'甚至不埋的基础方案,例如无埋深筏基等。
对于墙基础,若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可沿墙长方向将基础底面做成分段的高低不同的台阶形式,每个分段台阶的长度不宜小于相邻两段面高差的1?2倍,且不宜小于1m。
对于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础可能和深层土层一起发生整体滑动破坏,这时其埋深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计算出的最危险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应符合不小于1. 2的要求。
二、场地环境条件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宜埋置在地表以下,要求最小埋深为0,5m岩石地基可不受此限制),且基础顶面宜位于室外地面0.1m以下,同时还须考虑沿建筑物基础周边设排水沟的不利影响。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
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
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本信息基础埋深Buried depth of foundation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基础按其埋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目录1基本概念2基本原则3基础埋深4影响因素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室外设计地坪分为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
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现在地坪,而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埋深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石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① 当上层土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一般选上层土做持力层, 以减少基础埋深;
②当上层土承载力低于下层土时:
(A)取下层土为持力层,承载力高,基底面积小,
但基础埋深大 ;
(B) 取上层土为持力层,与(A)情况相反。
③ 当基础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基础应尽量浅埋,以增大应 力扩散效果。
要求: Zm以上。
2020/7/6
1
二、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的因素
㈠ 建筑物本身的情况 ⒈建筑物的用途、结构和基础类型
⑴用途:建筑物的用途往往影响埋深的选择。 如:有地下室的建筑,埋深由地下室标高
决定;有地下设施或设备基础,需局部或整体加深。 ⑵结构:不同结构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不同,如:
§3—3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一、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定义:自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2)重要性:
基础埋深的大小对 于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 用、施工技术措施、施工
室外设计地面
do d
室内设计地面
工期、工程造价等都有很
大影响。
(3)确定原则:①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基
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宜小于0.5m(岩基除外)。
确定基础埋深应考虑地基的冻结深度。
⑴冻结深度——地基土冻结的极限深度。
为保证建筑物免受冻害,在冻胀地基上设计时, 注意:
①保证最小埋置深dmin,以消除法向冻胀力;
②采取减少或消除切向冻胀力的措施,如:基础侧面 回填中、粗砂等不冻胀材料;
Zd为季节性冻土设计冻深:
土的冻胀影 响系数
Zd=Z0×ψzs× ψzw× ψze
且≮1~2m
④ 当地基持力层水 平变化较大时,可 分为若干段,各段 采用不同的埋深, 以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获得经济 持 力 层 效果。
清华大学-土力学-基础埋深确定
1928-1929 Casagrande 研究了美国北部地基冻胀: 冰深45cm, 冻胀量13cm, =8%~12%增至 60%~110%, 冰透镜达 13cm
Casagrande
陈樑生
基础埋深和尺寸
四 考虑冻结性基础埋置深度
1 冻胀危害及机理 冻胀及冻拔 地面隆起(不均匀) 翻浆,融陷,强度降低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 Shallow foundation in natural ground
GB50007-2011
1 浅基础设计方法 2 基础分类 3 基础埋深确定 4 地基计算-承载力、变形、稳定 5 基础设计 6 基础的抗震验算
作业:浅基础课程设计
天然地基上的round
原地面
h
ze 采暖降低冻胀深度
zd z0
设计冻深 zd=(z0 -h)
考虑冻胀的基础埋深
四 考虑冻结性基础埋置深度
4 考虑冻胀的基础埋深
设计冻结深度 zd = z0 zs zw ze
Z0 标准冻深 多年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受土性和环境因素影响
考虑冻胀性,基础最小埋置深度
dmin = zd - hmax
zd
考虑冻胀的基础埋深
四 考虑冻结性基础埋置深度
Z0 标准冻深-多年实测最大冻结深度平均值 受土性和环境因素影响
冻胀后地面 h
原地面
z0
z z0 实测冻土厚度 d
设计冻深 zd=(z0 -h)
考虑冻胀的基础埋深
四 考虑冻结性基础埋置深度
4 考虑冻胀的基础埋深
设计冻结深度 zd = z0 zs zw ze 表2-11
GB50007-2011
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
地基基础施工图设计及审查要点- 建筑技术一. 基础埋置深度1. 天然地基:充分利用褐黄色粘性土层作为持力层(上:第5.2.1-2条),一般埋置在2层土上:2. 箱基:一般取建筑物高度的1/8~1/12(上:第5.2.2条);3. 高层建筑简体结构承台板板底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上筒:第7.1.4条);4. 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形基础.天然地基上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和桩箱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1/20(国:第5.1.3条);5. 不同埋深基础:两基础埋深高差一般取两基础间净距的1/2(上:第5.2.3-2条);6. 基槽开挖后,应进行验槽(国:第10.1.1条)。
二. 基础类型选择1. 独立基础:(1) 矩形基础长度与宽度比宜小于等于3(上:第5.4.1条);(2) 阶梯形基础台阶高度宜为300~500,锥形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坡度不宜大于1:2(上:第5.4.2条);(3) 杯口插入深度按(上:表5.4.6)选用,同时还应满足受力主筋锚固长度及考虑柱吊装时的稳定性,插入深度大于等于柱长的0.05倍(上:第5.4.6条)。
2. 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1) 墙下条形基础底板厚度不宜小于250mm,边缘高度不宜小于1 50mm (上:第5.5.2条);(2) (2)墙下条形基础:如沿纵向遇不均匀土质,宜在墙下设置肋梁,肋中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上:第5.5.3条);(3) 柱下条形基础梁:(a)基础梁高度不宜小于柱距的1/4~1/8(上:第5.5.5条);(b)梁底的纵向受拉主筋应有2~4根通长配置,且其面积不应少于纵向钢筋总面积的1/3。
(上:第5.5.6-1条);(c)梁顶面和底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15%(上:第5.5.6-2条);(d)基础梁高度(不包括板的厚度)大于600mm时,在梁的两侧沿高度每300~400各配φ10的构造筋(上:第5.5.6-3条)。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fa=fak+nby(b-3)+ndym(d-0.5)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扩展资料: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是考虑了影响承载力的各项因素后,最终采用的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值的地基允许承载力。
在“2011 《地基规范》”中,有些称为标准值的岩土参数都是取试验破坏时的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而得出,统计修正系数是按概率分布的0. 05 分位值确定的。
简单的说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是老规范的表述方式,特征值是新规范的表述方式,其取值方法大概相同,考虑的修正有所区别。
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承载力最小值,系按标准方法试验,并经数理统计处理得出的数据。
可由野外鉴别结果和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直接查规范承载力表确定,也可根据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即得。
2、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满足建筑物基础沉降要求的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可由塑性荷载直接,也可由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得到,或由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过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确定。
基础工程复习资料
基础工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浅基础:埋深d〈5m或埋深与基础底面宽度之比d/b〈1.0旳基础为浅基础。
2深基础:而埋深d〉5m,一般需要较特殊措施施工旳基础称为深基础。
3人工地基:需经人工加固处理后才能作为建筑物使用旳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4天然地基:不需通过人工加固处理就可直接修筑建筑物旳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5流沙:土粒之间毫无压力,土粒处在悬浮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6临界水头梯度:出现流砂时旳水头梯度称为临界水头梯度。
7联合基础:为减少基底压力而将桩下单独基础联合成条形,网格,形成片筏基础旳总称。
8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顶板.底板.外墙和内墙构成旳空间整体构造,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空间部分可结合建筑使用功能设计成地下室,是多层和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旳一种基础形式。
9筏形基础:上部构造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采用一般基础不能满足规定期,可将基础扩大成支承整个建筑物构造旳大钢筋混凝土板,即称为筏形基础。
10群桩效应:是多根桩受力后通过桩周土体而互相作用引起旳与单桩承载力与变形性状相异旳效果。
11摩擦桩:摩擦桩上旳竖向荷载完全靠桩侧摩擦力承担,这时称为纯摩擦桩。
12端承桩:端承桩旳竖向荷载完全桩端阻力承担,这时称为端承桩。
13挤土桩:设置过程中使土旳构造严重扰动破坏,对土旳强度和变形性质影响较大。
实心旳预制桩、下端封闭旳管桩、木桩以及沉管灌注桩等。
14地基净反力:基础计算中,不考虑基础及其上面土旳重力,由于由这些重力产生旳那部分地基反力将与重力相抵消,仅由基础顶面旳荷载产生旳地基反力,称为地基净反力。
15地基承载力:在保证地基强度和稳定旳条件下,建筑物不产生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旳地基承受荷载旳能力。
16地基液化:饱和砂土在周期性旳地震荷载作用下,空隙水压力逐渐合计,甚至可以完全抵消有效应力,使土粒处在悬浮状态,而靠近液体旳特性,这种现象称为液化。
17刚性角:刚性基础旳宽度大小应能使所产生旳基础截面弯曲拉应力不超过基础坊工材料旳强度限值,满足这个规定就得到墩台身边缘处旳垂线与基础边缘旳连线间旳最大夹角即刚性角。
结构设计之基础深度修正总结
1.深度、宽度修正的原因
地基土破坏的时候必然会产生滑动面,滑移将产生基础周围隆起效应,隆起需要克服颗粒之间的粘聚力、颗粒之间的摩擦力、滑动面到基础底之间的土自重、基底以上土压重
2.不同结构方式深度修正埋深d计算方法
(1)独立基础
a.有地下室时,d=地下室内标高-基底标高
b.无地下室时,d=室外标高-基底标高
(2)筏板基础
a.四周有土时,不论有无地下室,d=室外标高-基底标高
b.四周为车库或者裙房时,车库或裙房为独基加防水板时,防水板并不承担上部荷载,不能考虑筏板两侧荷载,d=室内标高-基底标高
c.四周为车库或者裙房时,车库或裙房为也为筏板时,筏板承担上部荷载,能考虑筏板两侧荷载,d=室内标高-基底标高+裙房或者车库重量折算埋深
3.软件实现
(1)独立基础,在基本参数-地基承载力中输入基础埋深
在基本参数-其他参数中输入覆土重
(2)筏板基础,在基本参数-地基承载力中基础埋深可以不管,可以输0
在基本参数-其他参数中覆土重量输0
在基本参数-标高系统中输入的室外标高与筏板定义中筏板底标高二者差值计算得到修正用的埋置深度d
在筏板信息里输入筏板荷载(仅计算筏板顶部覆土重)。
基础的埋置深度的概念
基础的埋置深度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将建筑物稳固地固定在地面上。
在基础设计中,埋置深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从基础的定义、埋置深度的含义、影响埋置深度的因素以及埋置深度的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础的定义基础是指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结构,它是建筑物的承重部分。
基础的作用是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地面,使建筑物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
基础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
浅基础是指埋置深度较浅的基础,如筏式基础、板式基础和带式基础等;深基础是指埋置深度较深的基础,如桩基础、钢管桩基础和岩石基础等。
二、埋置深度的含义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埋置在地面下的深度。
在基础设计中,埋置深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埋置深度越深,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就越强。
因此,在基础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埋置深度。
三、影响埋置深度的因素1.建筑物的荷载建筑物的荷载是决定基础埋置深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物的荷载越大,基础的埋置深度就应该越深,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地基的承载能力地基的承载能力是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地基的承载能力越强,基础的埋置深度就可以越浅;反之,地基的承载能力越弱,基础的埋置深度就应该越深。
3.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另一个因素。
地下水位越高,基础的埋置深度就应该越深,以避免基础被水浸泡而失去稳定性。
四、埋置深度的计算方法在基础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埋置深度。
一般来说,埋置深度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经验法经验法是基于经验和实践得出的一种计算方法。
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经验资料来计算出合适的埋置深度。
2.静力法静力法是一种基于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主要符号A--桩身的横截面面积a1-2--压缩系数B--基础底面宽度C--平均附加系数c--内聚力D--基础埋置深度d--基底下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Es--压缩模量e--天然孔隙比F--基础底面面积H--基础高度h--自基础底面起算的房屋高度IL--液性指数Ip--塑性指数K--安全系数L--桩身长度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mB--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mD--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m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mt--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N--基础顶面的垂直荷载P--土压力Pa--单桩的垂直容许承载力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P0--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Q--桩基中单桩所承受的外力[R]--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R--修正后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S--基础的最终沉降量Sr--饱和度S′--计算的地基变形值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ω--土的天然含水量ωL--液限ωp--塑限Zo--标准冻深Zn--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α--边坡坡角γ--土的天然容重γa--土的干容重δ--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θ--地基的压力扩散角μ--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φ--内摩擦角第一章总则第 1 条地基基础的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以保证房屋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 2 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房屋和构筑物)的一般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膨胀土、地下采空区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第 3 条采用本规范设计,荷载取值及组合应按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执行。
基础强度的计算,应按现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砖石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对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按专门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几种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取值的说明
一、计算基底附加应力时用的自重应力 Pc
不论基础两侧的土体高程是否相同,基础埋置深度均从原地面(天然地面)算起。
【理由】根据附加应力的定义可以看出,所谓附加应力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由于外荷载增加的那部分应力。
计算时,应该用基底实际压力减去原
来此处的应力,也就是减去此处从天然地面算起的自重应力。
二、计算基底压力时用的基础与土的混合自重 Gk
如果基础两侧的土体高程不同,基础埋置深度取两侧埋深的平均值。
【理由】计算 Gk 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计算基底压力,而这个压力由上部传来出来的荷载 Fk 加上基础与土的混合自重 Gk ,这时如果基础两侧埋
深不同,无论是取低值还是高值,都不能真实反应基底受力情况,所以要
取平均值计算。
三、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的时用的基础埋深d
基本依就是安全保守原则,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实际上就是考虑了基础
底面以下土体的侧向约束作用,这个作用来自于边载乘以侧压力系数,根
据摩尔强度理论,边载越大(深度修正时取的埋深d越大),地基承载力
提高的越多,所以考虑安全保守原则,一定是取在整个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基础两侧埋深最小的情况进行修正。
1、如果没有地下室,没有填方和挖方时,不论是哪种基础型式,
埋深都从室外地面算起
【理由】因为这种情况下,室外地面高程低于室内地面(谁也不会让室内
地面比室外地面还低,难道不怕往屋里倒灌水嘛)
2、如果有地下室,但是没有填方或者挖方时,应分两种情况:
(1)对于独立基础或条形应从室内地面算起;
(2)对于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应从室外地面算起
【理由】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的室内埋深应从地下室地面算起,地下室地
面肯定是低于室外地面,所以按室内地面计算;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属于
整体基础,室内埋深应从一层的地面,由于室外地面肯定低于室内地面,
所以按室外地面计算。
3、对于室外地面有填方或者挖方的情况,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应分三种情况:
(1)在上部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填方,应按原天然地面算起
这时的填方虽然增加了地基承载力,但施工过程中,地基的承载力不受填
方的影响。
如果按填方后地面进行修正,将可能导致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
就发生地基破坏。
(2)在上部施工之前填方,应按填土地面算起
这时的填方已经起到了对地基承载力的增强作用,应按填土地面算起。
(3)对于室外地面存在挖方的情况,如果没有地下室,一般从挖方后的地面算起。
如果有地下室,对于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应从挖方后的地面算起。
对于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应按挖方后的地面与地下室地面两者之间最低面
算起。
实际上,在上部结构施工结束后,一般都是在室外地面填方,是不允许挖
方的,除非脑子进水了。
4、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时,计算平均重度m g 用的埋深d ,与深度修正时所取的埋深d 相同。
综上所述,对于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问题,只要掌握了安全保守的原则,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