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pptx

合集下载

中医与传统文化 ppt课件

中医与传统文化 ppt课件

加强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是中 医复兴的思想保证
中医理论自萌芽到完备,整个 发展历程离不开世代医家的刻 苦、离不开世代医家的仁善。 每一位对中医作出卓越贡献的 医家无一不是道德的标榜。如 今,要发展中医,传统的思想 道德教育必须重视起来。
坚持传统学习培养模式是中医复兴的 有效举措。
中医教育是复兴中医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探询国家级名老中医学习、成长的人生 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就与传统的 学习培养模式是密不可分的。这应当成为我 们复兴中医的宝贵经验,并努力付诸实践。
中医与传统文化
10月22日世界传统医药日
中医蕴涵着Leabharlann 厚 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折射出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 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 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 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 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 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 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 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 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 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 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 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 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 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 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 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自强:药王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 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 苦百姓也因为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因得不 到治疗而死去,这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 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 自序)。因此,他十八岁开始“志于学医”, 并下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 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 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因自己多 病虚弱而立志习医者还有《针灸甲乙经》的作 者、针灸学之祖皇甫谧以及《外科十法》的作 者程国彭等人。

中国传统文化与医药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与医药PPT课件

二、中国传统文 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
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 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 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包含各种 思想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各种制度、 法律、习惯;各类知识如天文、地理、医药;各类文 化形态如散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 剧、民俗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形态是多样的。
儒家思想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学派者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家 人本思想的确立者
孔子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了政 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 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贡 献,有着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儒 学的许多重要论著,特别是做人、处事、立国 的至理名言,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
《周易》由卦爻符号和筮辞构成。《庄子• 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由阴、阳 两个符号组成八经卦,又由八经卦两两相重组 成六十四卦,再用六十四卦及其包含的三百八 十四爻的变化解释万事万物,预测事物的发展 变化。《周易》是中国思想学说史上反映阴阳 思想的最早文献,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 想的萌芽,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山海经》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 ,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也非医药专著,据统计,收载药物达 126种,其中植物药52种,还明确记载了药物产地、效 用和性能,反映出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 其中记载了关于“适宜生育、绝育”的药物。《山海 经•中山经》说:“青要之山……其中有鸟焉,其状如 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山海经•西 山经》又说:“……有草焉,其叶如穗,其本如桔梗 ,黑华而不实,名曰骨蓉,食之使人无子。”

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PPT

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PPT

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需要借助多学科的力 量,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以拓展 中医药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国内发展
中医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
国外传播
中医药在国际上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引进和 应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逐 渐增多,促进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 发展。
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
中医药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内外专家学者就 中医药的理论、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
标准制定
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 和标准化进程,保障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合作项目
开展中医药的合作项目,如联合科研、临床试验、教育培 训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国际竞争激烈
国际上对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 护不够,导致一些核心技术和 秘方被盗用或流失。
标准不一
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中医药 的标准和规范不够统一,影响 了其在国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中医药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政策支持
国家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中医药的 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场需求增长
文化传播
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传播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 际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同,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发 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05
中医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 展望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
传承断层
随着老一辈中医药专家的逐渐 逝去,一些独特的诊疗技术和
秘方面临失传的风险。

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PPT

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PPT

预防为主
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提倡“治未病”,通过调 理身体状态来预防疾病的 发生。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以中药材为主要治疗手段 ,根据患者的证候和体质 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剂和 药物。
非药物治疗
包括针灸、推拿、拔罐、 刮痧等,通过刺激经络和 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 平衡。
食疗与养生
强调饮食调理和养生保健 的重要性,提倡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健康生活方式。
中医药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古代人民几千年的医学 智慧和经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如中药名称、中医典 籍、中医养生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医药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 进步做出了贡献。
高血压
中医药通过整体调节,改善人体内环境,缓解高血压症状,降低 血压波动。
糖尿病
中医药通过综合治疗,调节血糖水平,减轻糖尿病症状,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关节炎
中医药通过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等治疗措施,缓解关节炎疼痛,改 善关节功能。
中医药在康复和保健领域的应用
养生保健
01
中医药通过食疗、按摩、针灸等手段,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
03 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方式
文献整理与出版
系统整理中医药古籍、文献,推 动其数字化保存和出版,让更多 人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深厚底
蕴。
师承教育
鼓励师承教育模式,通过师徒传承 的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传承中 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
民间挖掘
深入挖掘民间中医药知识和技术, 整理和传承散落在民间的中医药瑰 宝,保护和抢救濒临失传的中医药 技艺。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PPT课件
易经的起源 周易简介 《易经》中固有的医学思想 《易》医关系
中医药与周易
易经的起源
《周礼》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 《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传说伏羲氏时期,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 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 氏根据“图”、“书”画成八卦
张其成,原名张其枨,1959年生,安徽歙县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 药大学教授,中医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客座教授、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 中医药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传统生命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周 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易学与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专著:《易道:中华文化主干》《易符与易图》《东方生命花园——易学与中 医》《象数易学》《守护生命——中国养生文化》《阳阳五行——从哲学到医 学》;主编有:《易学大词典》《易经应用大百般科》《医易文化与应用》 《医古文》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周易
《易传》解释说:古有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 则观象于天,俯则观象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之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经的起源
中医药与周易
文王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姓姬名昌(公元前1213年-公元前1117年)史 称西伯,是商末周族的领袖,他广施仁德,礼贤下 士,发展生产,深得人民的拥戴。 引起商王纣(后称殷纣王)的猜忌和不满,昏庸残暴的 纣王听信谗言,将姬昌囚禁于当时的国家监狱--羑里 城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易》一跃而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首要代表作

2024年度-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2024年度-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目录•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概述•中医药基本理论•中药与方剂•针灸与推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中医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概述起源与巫医同源,形成原始医疗方法。

中医理论奠基,出现《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医学分科,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问世。

医学流派纷呈,中医药学全面发展。

远古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内涵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涵盖道家、法家、墨家等多家思想,以及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

特点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和谐统一、倡导中庸之道、重视自然与人的关系。

ABDC哲学基础中医药学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哲学思想为基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医学理念中医药学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等理念,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和谐统一思想相契合。

养生之道中医药学注重养生、保健,提倡饮食有节、起居有序,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观念相通。

文化传承中医药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联中医药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阐述自然界阴阳对立统一关系,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解释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

脏腑经络理论脏腑学说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0102 03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收集病情资料。

辨证论治根据病情资料,分析疾病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盛衰,确定治疗方法。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发病时间、地域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原则中药与方剂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不同的药性和味道对应着不同的治疗作用。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课件

中医药和中华传统文化养生之道ppt课件

太极拳
太极剑

林 功 夫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不不救安
明知疾身
药食之立
性宜道本
者者惟必
不缺在需
能乏于于
以以药食
扁 鹊
除全,, 病生
。,
--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饮食习惯 药食两用 饮茶养生
中医药学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
饮食习惯
陈立夫〔101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多食果菜,少食肉类;物熟始食,水沸始 饮……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学的养生观
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
不良的精神情志活动可减弱人的抗病才干, 干扰脏腑气血的机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引 发疾病,加速病症恶化
<吕氏春秋·展数>: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淮南子>: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嵇康·<养生论> :故须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中医学的养生观
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 中医学以为人的“天年〞,即正常寿命延 续的时间
大约在100-120岁
<内经>提出 “春秋皆度百岁〞的长寿境界 <灵枢·天年>:“人之寿百岁而死,……百岁乃 得终。〞并详细论述了各个阶段的生理、体态、 行为和性情等方面的特点
中医学的养生观
养生防患乃医学之要道
唐代名医王冰在注释<内经>时说:“度百岁, 谓至一百二十岁也。〞
中医学的养生观
养生应注重调摄精神
庄子·<庚桑楚>篇中指出: 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容易扰乱人的意志; 容、动、色、理、气、意六者,容易束缚人的心灵; 恶、欲、喜、怒、哀、乐六者,容易影响人的品德; 去、就、取、予、知、能六者,容易阻塞人的大道。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那么正,正那么静,静那么明, 明那么虚,虚那么无为而不为也。〞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ppt课件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ppt课件

作用机制是由于汞离子能和病菌呼吸酶中的硫氢
基结合,使之凝固而失去原有活动力终致病原菌
不能呼吸趋于死亡
硝酸汞与水分解而成酸性溶液,对人体组织有缓
和的腐蚀作用,可使病变组织与药物接触面积的
蛋白质凝固坏死,逐渐与健康组织分离而后脱落,
产生了所谓“祛腐 ”作用
完整版ppt课件23来自教对中医药的影响医学理论
完整版ppt课件
19
道文化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影响
道学中的“德”就是 以“中和”为基本特征, “中”、“和”二字的含义相通。 《老子》:多闻善变 ,不如守中 (第五章)
道 ,中之用也,或不盈 (第四章) 知常为和、和之至…… 万物法自然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 《庄子》:和之以为天倪、游心乎德之和、以和为量
完整版ppt课件
20
道文化对中医治疗思想的影响
中医和法的概念,最初由清·成无己《医学启源》 提出,专门针对少阳证,特指小柴胡汤而言。
少阳证半表半里,正邪相争,非汗下所宜,唯有和 解一法乃为“正道”。
后世医家又将其拓展为治疗肝脾、胆胃、肠胃、寒 热、虚实、表里等不和证,是对和法的发展。
广义和法:组方遣药的原理
大寒生手所可石己不常疥服
须暑冷足以服在事安患癣石
服,,温常五身不,,温,
。不举暖须石中康兴 疫庶
著措,服也,,居 疟事
诸轻骨石。万生常 疾不
病便髓, 事子恶 ,佳
完整版ppt课件
22
道文化对药物学发展的影响
现代科学证明,升丹化学成分主要为汞化合物 ,
如氧化汞、硝酸汞等 ,红升丹中还含有氧化铅。
汞化合物多含有毒,能杀菌,起消毒作用,药理
完整版ppt课件
11
★汉字---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PPT

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PPT
融合发展
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科技创新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中医药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科学内涵,提高临床疗效和科学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医药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适应现代医学体系、如何提高国际认可度等。
汇报人:XXX
202X-XX-XX
中医药传统文化内涵
目录
CONTENCT
中医药的历史渊源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的传统疗法中医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医药的现代价值中医药的未来发展
中医药的历史渊源
起源时间
起源背景
原始医疗活动
中医药起源于远古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中医药的起源与中华文明的演进密切相关,是古代先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
针灸疗法的历史
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
针灸疗法的特点
针灸疗法的应用
针灸疗法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针灸疗法的发展与完善,是中国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特点。它通过刺激穴位,激发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对于一些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这些思想在中医药理论中也有所体现。例如,中医认为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者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这与儒家思想的整体性思维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汉语言文字和中医药的关系非常密切。
就在汉字பைடு நூலகம்现“隶变”而定型的秦汉时期
,中医药也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
峰。
《黄帝内经》确立中医学基
础理论体、《神农本草经》确立药物学基
本理论、《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的
临床施治原则和方剂配伍原则,使“理、
法、方、药”首次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
汉语言文字与中医药的思维方法也颇有 相通之处。传统中医的思维方法以形象思 维、取象比类、具象与抽象相结合为主要 特征,而这也正是汉字的特点。
在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中,有一门比较 特殊的课程——医古文,其目的就在于尽 量给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多一些古汉语的知 识和素养,为学好中医药打下良好的语文 基础。
中医药与儒释道
中医道德规范的“仁爱”基础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
“致中和”与中医思想
中医:七情,指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过度伤身
喜、惊伤心;
怒伤肝;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思伤脾;
悲、忧伤肺;
➢张仲景写作的《伤寒杂病 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 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嘉 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 方之祖”。
➢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医 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 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 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 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
• 陶弘景
➢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 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达尔文称赞 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汉字---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汉语言文字(包括汉语和汉字,以下简 称汉语),是由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 族在数千年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 使用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和文 字符号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古老、最独特 的语言文字种类之一。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 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 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 生。
➢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 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 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 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 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 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药的学术体系。而保留这些历史信息
的,正是汉字。
★汉字---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在东汉许慎编纂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中,共收录汉字9353个,其中涉及医药、卫 生、保健的汉字就达1124个,其中植物名称用 字613个、动物名称用字310个,矿物名称用字 5个,共928个,人体骨骼、脏腑、组织器官名 称用字98个,病理表现用字20个,疾病名称78 种。
➢也是药物起源于生产劳动 的真实写照
• 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 原名秦越人,勃海郡人,战国名医。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 其从长桑君学医,医德高尚,既为 君侯看病,又为百姓除疾。
➢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科 ,擅长望诊和切诊,判断生死预后 ,善用药、砭刺、针灸、按摩、汤 液、热熨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 ➢并主张有疾早医,重视预防。 ➢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 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汉字---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据统计,与中医药有关的或直接来源于 医药学著作的成语、典故达600余条,其中 很多不仅保留着医药学意义,而且延伸到 社会学领域,用以说明一些社会现象,因 而具备了相应的社会学意义,如“针砭时 弊”、“标本兼治”、“病入膏肓”、“ 以毒攻毒”、“肝胆相照”等。
★汉字---中医药文化的载体
➢主张体育锻炼,总结五禽戏,防 治疾病。
➢因其医术精湛,多能起死回生, 故后世每以“华佗在世”称誉医家。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 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
• 张仲景—医圣
➢张仲景(约150--219年), 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 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世 界医史伟人。
• 华佗—外科之祖
➢华佗(约145--208)字符化,东 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人。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其“游学徐 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 ➢精通内、外、妇、儿各科,擅长 外科,发明麻沸散,被誉为“外科鼻 祖”。 ➢善施针术,创用沿脊柱两旁夹脊 的“华佗夹脊穴”。 ➢临证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详辨病变脏腑及寒热虚实,对 症施治。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武帝礼 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 为“山中宰相”。
• 孙思邈--药王
➢孙思邈,出生于北周时代,生于 581年,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 。 ➢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 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 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 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 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 位等都是先人未有。 ➢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 ,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 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 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 ➢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是我国最 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 临床各科,理、法、方、 药齐备。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 系
”神农尝百草之味,水泉 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一日而遇七十毒。“
中医药历代名家
• 神农
➢神农又称炎帝,姓姜,传 说中古代人物,三皇之一。
➢《史记》中说:“神农以 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 有医药。”
➢神农尝百草虽属传说,但 客观上却反映了我国劳动人 民由于叶时代过渡到农业, 畜牧业时代发现药物,积累 经验的艰苦实践过程。
• 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 ,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 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
➢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 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 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 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 响深远。
➢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 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 ,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是中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