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针灸科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程一、简介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

二、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三、禁忌症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

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五、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

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

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洗手;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

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讲解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讲解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艾条灸操作规程2、拔罐法操作规程3、推拿法操作规程4、刮痧法操作规程5、熏洗疗法操作规程6、中药离子导入法操作规程7、电针法操作规程艾条灸操作规程【适应范围】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

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

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

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

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洗手;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

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适应范围】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温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温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温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温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一些疾病或症状。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温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确定治疗的穴位和使用的针具。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适合的穴位。

通常使用针具包括温针、针头或套针等。

2. 温针准备:将温针放在火炉上加热,直到针头变红或发出微烟。

同时,妥善处理好温针的卫生,保持其清洁。

3. 患者准备:让患者坐或躺在舒适的位置上,保持身体放松。

4. 确定穴位:根据病情选择穴位,并使用手指或治疗针轻轻地按压相应的穴位,以使其活跃起来。

5. 针刺:用拇指和食指稳定皮肤,将温针迅速插入穴位,通常以快速、准确和无痛为原则。

6. 反复操作:根据治疗需要,可以在同一穴位上反复插入和拔出温针,或者选择其他相关穴位进行操作。

7. 控制时间:监控每个穴位的停留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

8. 结束治疗:在适当的时间停止疗程,将温针缓慢地拔出。

避免患者过度疲劳或出现不适的情况。

请注意,温针疗法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中医医生或针灸师来执行。

在进行温针疗法之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并确保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医针灸操作规范及流程

中医针灸操作规范及流程

中医针灸操作规范及流程中医针灸可神奇啦,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它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一、针灸前的准备。

咱得先找个舒服又安静的地儿,就像你找个温馨的小角落准备干件大事似的。

患者呢,要放松心情,别紧张得像只受惊的小兔子。

医生也要把自己的小手洗得干干净净的,这可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呀。

然后就是针具的选择啦。

针具有好多不同的型号呢,就像挑衣服一样,得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

如果是给小朋友针灸,那肯定得选细一点的针,要是给成年人,特别是那种肌肉比较厚实的,就可以选稍微粗一点的针,但也不能太粗啦,不然就像拿个大棒槌去扎人,多吓人呀。

消毒也超级重要哦。

不仅要把针灸的部位好好消毒,用酒精棉球擦得亮亮堂堂的,连针具也要消毒。

这就好比给针具洗个澡,把那些细菌小坏蛋都赶跑,可不能让它们偷偷溜进患者的身体里捣乱。

二、针灸的操作。

当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开始针灸啦。

医生得先找准穴位,这穴位就像身体里的小秘密通道一样。

每个穴位都有它独特的位置和作用,可不能找错了,不然就像走错了门,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找穴位的时候,医生会用手指轻轻地按呀按,感受那个位置的特殊之处,有时候还会根据患者的反应来确定是不是找对地方了。

进针的角度也有讲究呢。

有时候是直着进去,有时候要斜着,这就看穴位的具体情况啦。

就像走不同的路,要根据路况来调整方向。

进针的深度也不是随便来的,得根据穴位的深浅、患者的体质等因素来决定。

要是扎得太深了,可能会伤到不该伤的地方,扎得太浅了,又可能没效果,就像挠痒痒没挠到点子上。

三、针灸中的观察。

在针灸的过程中,医生可不能掉以轻心哦。

得像个细心的小管家一样,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的表情很痛苦,或者说感觉不舒服,那医生就得赶紧看看是怎么回事。

是针的位置不对啦,还是患者太紧张了呢?这时候,医生可能会轻轻地调整一下针的位置,或者跟患者说些安慰的话,让患者放松下来。

有时候,患者会有一些奇特的反应,比如感觉有一股气在身体里游走,这可别害怕,这可能是针灸起到作用的表现呢。

针灸特色技术操作规程(3篇)

针灸特色技术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概述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针灸特色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对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针灸技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以下为针灸特色技术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

二、操作规程1. 针刺疗法(1)穴位定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

穴位定位要准确,以确保针灸治疗效果。

(2)消毒:使用75%酒精棉球对针刺部位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采用毫针刺入穴位,进针角度一般为15°~30°。

针刺深度根据穴位和患者体质而定。

(4)得气:针刺后,患者会感到酸、麻、胀、重等感觉,称为“得气”。

若患者无感觉,可适当调整针尖方向或深度。

(5)留针:针刺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

期间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针尖方向或深度。

(6)起针:起针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起针时,缓慢拔出毫针。

2. 灸法(1)艾灸:采用艾条或艾炷进行艾灸。

艾灸时,注意火候,防止烫伤。

(2)温针灸:将艾条插入针柄,进行温针灸。

温针灸时,注意火候,防止烫伤。

(3)电针:将毫针与电针仪连接,进行电针治疗。

调节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

3. 拔罐疗法(1)拔火罐:将酒精棉球点燃,迅速放入罐内,扣在皮肤上。

待罐内空气吸尽,罐体吸附在皮肤上。

(2)拔药罐:在罐内加入适量药物,按拔火罐方法进行操作。

4. 其他特色技术(1)刮痧:使用刮痧板在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刮痧,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2)推拿:采用手法对患者的肌肉、关节进行推拿,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三、注意事项1. 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

2.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3. 针灸治疗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时,应及时处理。

4.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5. 针灸治疗期间,孕妇、月经期女性、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慎用。

四、总结针灸特色技术操作规程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提高针灸治疗效果。

针灸操作规程资料书(3篇)

针灸操作规程资料书(3篇)

第1篇一、概述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针灸操作规程是针灸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旨在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本资料书将详细介绍针灸操作规程,以供广大针灸从业人员参考。

二、操作前准备1. 医师应具备针灸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经络、穴位及各种针灸治疗方法。

2. 准备针灸治疗所需的器械,包括针具、酒精棉球、消毒液、无菌手套等。

3. 确定患者病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

4. 向患者讲解针灸治疗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同意。

三、操作步骤1. 穴位定位:根据病情,在患者身上找到相应的穴位,可用拇指指甲掐个“十”字标记,以保证针刺的准确性。

2. 消毒:用75%酒精棉球以穴位为中心向四周画同心圆消毒,然后用酒精棉球脱碘,待酒精干后即可施术。

3. 针体加热:点燃酒精灯,根据针刺深度决定针体烧红长度。

烧针一定要以烧红为度,针红则效力强,祛疾彻底,取效迅速。

4. 进针:将针烧至通红时,迅速将针准确刺入穴位,并迅捷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10秒。

5. 留针:大部分不留针,部分需要留针,多在1~5分钟。

如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需要留针5分钟。

6. 出针:起针时医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以备出血、出脓擦拭或揉按时用。

当火针进到一定深度时,应迅速出针,目的是减少患者痛苦,不扩大针孔以免小瘢痕形成。

7. 出针后处理: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针具,防止交叉感染。

2.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晕针、滞针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

3. 针刺时注意解剖部位,防止发生意外。

4.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针刺深度和留针时间。

5. 针灸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剧烈运动。

6. 治疗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受凉。

五、总结针灸操作规程是针灸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遵循操作规程,能够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本资料书旨在为广大针灸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以不断提高针灸治疗水平。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针灸操作时,严格遵守规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还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以下是针灸操作规程的一般步骤:
1. 询问病史: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质特点,以便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2. 检查脉象:通过仔细触诊患者的脉象,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身体的状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 选择穴位:根据病情,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症状,因此选择正确的穴位至关重要。

4. 消毒器械: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医生需要对针灸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5. 操作技巧: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医生需要准确地掌握针灸的力度、深度和速度,确保针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 观察患者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维护病历:治疗结束后,医生需要及时更新病历,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后续建议。

在实践中,严格遵守针灸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

因此,医生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务必遵循《针灸操作规程》,做到科学地、规范地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中医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标准版)

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可增强针刺的疗效。

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艾灸的病证,如痹证、痿证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绒或艾卷、火柴、0.5%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无菌毫针、弯盘等。

【操作程序】
1. 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 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3. 选好腧穴,消毒皮肤。

选取毫针,正确持针,实施针刺。

4. 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长约2 cm的艾卷一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沿针身传至穴位。

5. 当艾绒燃尽后换炷再灸,可连灸2~5壮。

6. 施灸时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及时清除脱落的艾灰。

7. 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核对毫针数,以防遗漏。

8.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

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9.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针旁可放臵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1、毫针技术 (1)2、头针技术 (2)3、耳针技术 (3)4、腹针技术 (4)5、三棱针技术 (5)6、皮肤针 ......................................... ....5 .7、穴位注射疗法 (8)8、电针技术 (9)9、醒脑开窍技术 (10)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1、直接灸技术 (14)2、隔物灸技术 (15)3、悬灸技术 (16)4、天灸技术 (17)5、温针灸技术 (18)6、热敏灸技术 (19)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刮痧技术 (23)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1、拔火罐技术 (24)2、留罐技术 (25)3、闪罐技术 (27)4、走罐技术 (27)5、针罐技术 (28)6、刺络拔罐技术 (29)7、刮痧拔罐技术 (30)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2、小儿推拿技术 (36)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1、穴位贴敷技术 (39)2、中药熨敷技术 (42)3、冷敷技术 (43)4、湿敷技术 (44)5、熏蒸技术 (45)6、泡洗技术 (45)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1、复位技术 (48)2、夹板固定技术 (49)3、石膏固定技术 (50)4、牵引技术 (54)5、正骨技术 (57)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1、枯痔技术 (59)2、痔结扎技术 (59)3、挂线技术 (60)4、注射固脱技术 (63)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1、经穴光疗技术 (65)2、中药换药技术 (65)3、中医放血疗法 (66)4、脐疗技术 (67)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一、毫针技术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8、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二、头针技术目的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域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脑源性疾患,如瘫痪、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毫针、电针仪、无菌干棉球、棉签、,碘伏、弯盘等;操作程序一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二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分开头发,常规消毒;三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针刺方法;1、快速进针:针尖与头皮呈 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皮下或肌层,然后沿刺激区快速推进不捻针到相应的深长度或用捻转法进针;2、快速捻转:术者肩、肘、腕关节、拇指固定,食指半屈曲状,用拇指第一节的掌侧面与食指第一节的桡侧面捏住针柄,然后以食指指掌关节不断伸屈,使针体来回快速旋转200 次/分,每次左右旋转各两转左右;捻转持续约 ~1 分钟,然后静留针 5~10 分钟再重复捻转,用同样的方法在捻转两次;也可用电针仪代替手捻进行治疗;3、在针刺及捻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4、起针:如针下无沉紧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缓出针,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5、操作完毕,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头部因长有头发,因此尤其须做到严密消毒,以防感染;2、毫针推进时术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觉疼痛时,应停止进针,将针身后退,然后改变角度再进针;3、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术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4、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凡并发有高热、寒战等症时,不宜立即采用头针; 心力衰竭三、耳针技术目的耳针是在耳廓穴位用针刺等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物品准备治疗盘、无菌短毫针、,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探棒、弯盘等;操作程序一选穴方法根据病情确定处方,在选用穴区内寻找反应点,其方法有: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如有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2、按压法:按疾病在耳廓上相应的部位,可用探棒或毫针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的敏感反应点、压痛点即为针刺耳穴;3、电阻测定法: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部位穴位;二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2、术者以拇、食二指紧拉耳轮后上方,首先在选用区内,以探棒由上而下寻找敏感反应点,具有压痛、变形、变色、水泡、结节、脱屑等特征的阳性反应点,即为耳穴;3、核对穴位后,用 ,碘伏消毒耳廓上所选定的穴位皮肤,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4、术者以碘伏消毒手指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寸短柄毫针,对准穴位刺入,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5、病人感到局部热、胀、麻、凉,或有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6、一般留置 20~30 分钟,痛证可留针 1~2 小时或更长,留针期间可间歇捻针;7、在针刺过程中及留针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8、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再涂 ,碘伏,预防感染;9、操作完毕,安排病人舒适的体位,整理床单位;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炎症或冻伤部位禁针;起针后如针孔发红,耳廓胀痛,有轻度感染时,应及时用 ,碘伏涂擦,或用消炎药治疗,严防引起软骨膜炎;2、孕妇禁用耳针,年老体弱,严重贫血、过度疲劳等情况,耳针慎用或暂不用;3、耳针比较疼痛,须病员配合接受治疗;注意预防晕针,万一发生就及时处理;4、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待耳廓充血发热时,应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四、腹针技术腹针技术,是针刺腹部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腹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手三阴经分别络于大肠、小肠、三焦,手三阳经分别络于胃、胆、膀胱,足三阴经分别络于肝、脾、肾,这些脏腑均位于腹部;此外,足阳明经别“入于腹里”,足阳明之筋“上腹而布”,足太阴经“入腹”,足厥阴经“抵小腹”,任脉“循腹里”,任脉络“下鸠尾,散于腹”;所以,各脏腑病变在腹部均有一定的反应,针刺腹部穴位,可以通调脏腑气血,从而治疗多种疾病;操作方法一穴位定位穴位主要有5个;1、肩部位于胸骨下端6cm,正中线双侧旁开lcm处;2、胸部位于胸骨下端7,8cm处;3、颈部及后头部位于胸骨下部2,3cm处;4、腰部位于脐下6cm处;5、下肢位于脐下7,8cm处;二取穴原则腹针取穴一般根据病变部位取其相对应的穴位;三操作以32号5cm15寸长的毫针,刺入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20分钟,间隔5分钟行针1次;主治病症主治落枕、肋间神经痛、肩部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病症;用腹针疗法;分别取相对应的颈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也可配合体针疗法;注意事项腹腔中脏器较多,故针刺时应做好体验,注意避开大血管及脏器,对肝脾肿大、胃下垂及膀胱充盈者,尤应注意;五、三棱针技术目的三棱针古称锋针,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用物准备治疗盘、三棱针、,碘伏、棉签、弯盘等;操作方法常用刺法有以下几种:1、腧穴点刺先在腧穴部位上下推按,使血聚集穴部,常规消毒皮肤、针尖后,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 cm,立即出针,轻轻按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2、刺络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用三棱针缓慢地刺入已消毒的较细的浅静脉,按压止血;3、散刺又叫豹纹刺,按不同疾病有两种不同刺法:顽癣、疖肿初起未化脓,严密消毒后可在四周刺出血;扭伤、挫伤后局部瘀肿,在瘀肿局部消毒后如豹纹般散刺出血;4、挑刺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经过严密消毒过的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调破,使出血或流出粘液;也可再刺入 cm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提高,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2、患者取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施针部位,进行皮肤消毒;3、右手拇、食两指持住针柄,中指扶住针尖部,露出针尖1~2分许,以控制针刺深浅度,针刺时左手捏住指趾部,或夹持、舒张皮肤,右手持三棱针针刺,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刺法;4、在施针过程中,应观察患者面色、神情,询问有无不适反应,预防晕针;5、操作完毕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三棱针刺激颇强,治疗时须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并须与医生配合,还须注意预防晕针;2、由于三棱针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3、点刺、散刺必须做到浅而快,切勿刺伤动脉、出血不宜过多,一般以数滴为宜;4、身体虚弱,气血两亏,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易止住的患者,不宜使用;5、每日或隔日针治1次,3~5次为一疗程;急症也可每日治两次;如治疗需出血较多者,每周治疗1~2次为宜;六、皮肤针皮肤针法是以特制的多支短针组成的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是由古代九针中“镜针”演变而来;十二皮部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皮肤针的针头呈小锤形,针柄一般长15—19厘米,一端附有莲蓬状的针盘,针盘下面散嵌着不锈钢短针;根据所嵌不锈钢短针的数目不同,可分别称为梅花针五枚针、七星针七枚针、罗汉针十八枚针等;现代又创用了滚刺筒,即用金属制成的筒状皮肤针,具有刺激面积广、刺激量均匀、使用方便等优点;操作方法1、持针式手握针柄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2、叩刺法将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反复进行;3、叩刺的部位皮肤针叩刺的部位一般分为循经、穴位、局部叩刺3种;1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部位,因其分布着各经的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2穴位叩刺是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上常于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处进行叩刺;3局部叩刺是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4、叩刺的强度叩刺强度是根据刺激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一般分轻、中、重3种;轻刺激用较轻腕力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略有潮红,病人无疼痛感为度;适用于老弱妇儿、虚证患者和头面、五官及肌肉浅薄处;中等刺激介于轻重刺激之间,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者稍觉疼痛;适用于一般疾病和多数患者,除头面等肌肉浅薄处外,大部分部位都可用此法;重刺激用较重腕力进行叩刺,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患者有疼痛感觉;适用于体强、实证患者和肩、背、腰、骶部等肌肉丰厚处;5、治疗时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日;适用范围皮肤针的适用范围很广,临床各种病证均可应用,如近视、视神经萎缩、急性扁桃腺炎、感冒、咳嗽、慢性胃肠疾病、便秘、头痛、失眠、腰痛、皮神经炎、斑秃、痛经等;注意事项1、针具要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钩曲,针尖是否平齐,滚刺筒是否转动灵活;2、叩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疼痛;3、局部如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4、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5、滚刺筒不宜在骨骼突出部位处滚动,以免产生疼痛和出血七、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用具及常用药液1、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10毫升、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5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为5-7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的长针头;2、常用药物凡是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用;常用的药物有以下3类: 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人参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银黄注射液、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等;2维生素类制剂:维生素Bl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其他常用药:5,-10,葡萄糖注射液、09,生理盐水、注射用水、三磷酸腺苷、辅酶A、神经生长因子、硫酸阿托品、山莨菪碱、加兰他敏、强地松龙、盐酸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穴位的选择一般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也可结合经络、经穴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软组织损伤者先取最明显的压痛点;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位,并宜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操作方法1、操作程序根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不同选用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推人;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推人药液;如需注入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将注射针头向几个方向刺人注射药液;2、注射剂量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作小剂量注射时,可用原药物常规剂量的1,5-1,2;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耳穴可注射01毫升,四肢部可注射05-2毫升,胸背部可注射05-1毫升,腰臀部可注射2-5毫升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20毫升;3、疗程急症每日1-2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1疗程;反应强烈者,可隔2-3日1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疗程间可休息3—5日;适用范围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心悸、心痛、高血压、眩晕、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泄泻、痢疾、乳痈、肠痈、淋病、风疹、痤疮、银屑病、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中耳炎、鼻炎、痛经、不孕症、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注意事项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小时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日;如因消毒不严而引起局部红肿、发热等,应及时处理;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的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做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应用此药;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使用亦当谨慎;4、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应注意穴位注射法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5、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穴不宜用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年老、体弱者,选穴宜少,药液剂量应酌减;八、电针技术目的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适用于治疗各种痛证、痹证、痿证、中风后遗症、外伤性瘫痪、脏器功能失调以及针刺麻醉等;用物准备治疗盘、电针仪、无菌毫针、无菌干棉球、棉签、,碘伏、弯盘、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根据所选穴位取合适体位,嘱病人排尽小便;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是否有酸、痛感觉,以校准穴位;4、局部皮肤用,碘伏消毒;5、按毫针刺法进针;6、病人有酸、麻、胀、重等感觉后,调节电针仪的输出电位器至“零”,再将电针仪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毫针针柄上;7、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密波:其脉冲频率一般在50~100次/秒,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疏波其脉冲频率常为2~5次/秒,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能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其它还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等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病人有麻刺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是所需的强度;8、通电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的忍受程度,以及导线有否脱落,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9、通电时间视病情及病人体质而定,一般为5~20分钟;10、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至“零”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11、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适当体位,整理床单位;12、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是否良好;如电流输出时断时续,须注意导线接触是否良好,应检修后再用;干电池使用过一段时间,如电流输出微弱,就须换新电池;2、电针仪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直流电或脉冲直流电有电解作用,容易引起断针和灼伤组织,不能作电针仪的输出电流;3、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防止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忍受,或造成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4、有心脏病者,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近延髓和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通电过大,以免发生意外;孕妇慎用;5、经温灸过的毫针,针柄因烧黑氧化而不导电;有的毫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镀成金黄色,氧化铝绝缘不导电;以上两种毫针应将电针仪输出线夹持在针体上;九、醒脑开窍技术目的通过针刺复苏人体脑窍及其连属的组织的受抑、受损、受挫的功能,开发恢复其具有主宰传导、联络和支配作用,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用醒神、调神的方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适用于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各种急症、神志、精神疾患、各种脑病等疾病;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操作方法醒脑开窍针法在手法上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以下是常见穴位操作及手法量学;内关:针刺深度,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左手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右手拇食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并配合提插泻法;捻转角度大于180度,频率50~60转,分;手法持续操作1,3分钟;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360度,采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三阴交:针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度向斜后刺入,深1,寸,行重提轻插之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直腿抬高取穴,直刺0 .5,寸,施提插泻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屈肘成120度,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前臂、手指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翳风:针向喉结,进针2,寸,采用小幅度小于90度、高频率大于1 20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食指抽动或五指自然伸展为度;上廉泉:针向舌。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科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目录1.针刺---------------------------------------------------------------22.艾灸---------------------------------------------------------------53.推拿---------------------------------------------------------------74.刮痧---------------------------------------------------------------85.拔罐---------------------------------------------------------------96.点刺出血疗法-------------------------------------------------117.埋线--------------------------------------------------------------128.穴位注射--------------------------------------------------------139.特定电磁波疗法----------------------------------------------14一、针刺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1.1刺前准备1.1.1选择针具:针柄无松动,针身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圆而不钝的毫针。

要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形、针刺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1.1.2选择体位:选择体位应以医生取穴操作方便、病人舒适并能持久留针为原则。

常用体位主要有:1.1.2.1仰卧位:适用于取头面、胸腹和四肢的部分穴位。

1.1.2.2俯卧位:适用于取头顶、胸腰背、臀部和四肢下肢后面的部分穴位。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指导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指导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1、毫针技术 (1)2、头针技术 (2)3、耳针技术 (3)4、腹针技术 (4)5、三棱针技术 (5)6、皮肤针 ......................................... ....5 .7、穴位注射疗法 (8)8、电针技术 (9)9、醒脑开窍技术 (10)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1、直接灸技术 (14)2、隔物灸技术 (15)3、悬灸技术 (16)4、天灸技术 (17)5、温针灸技术 (18)6、热敏灸技术 (19)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刮痧技术 (23)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1、拔火罐技术 (24)2、留罐技术 (25)3、闪罐技术 (27)4、走罐技术 (27)5、针罐技术 (28)6、刺络拔罐技术 (29)7、刮痧拔罐技术 (30)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1、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2、小儿推拿技术 (36)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1、穴位贴敷技术 (39)2、中药熨敷技术 (42)3、冷敷技术 (43)4、湿敷技术 (44)5、熏蒸技术 (45)6、泡洗技术 (45)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1、复位技术 (48)2、夹板固定技术 (49)3、石膏固定技术 (50)4、牵引技术 (54)5、正骨技术 (57)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1、枯痔技术 (59)2、痔结扎技术 (59)3、挂线技术 (60)4、注射固脱技术 (63)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1、经穴光疗技术 (65)2、中药换药技术 (65)3、中医放血疗法 (66)4、脐疗技术 (67)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一、毫针技术【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1000字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针灸是一种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它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程,保证严格的卫生和安全措施。

一、准备工作1. 针灸师需要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并手洗或消毒双手。

2. 环境也应该保持整洁干净,避免杂物的干扰。

3. 准备好所需的针灸器械:针、针管、埋线针、贴敷灸、刮痧板、火罐等。

4. 患者应该事先告知医生病情及注意事项,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及其它情况,如孕妇、高血压病患者等。

5. 进行针灸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其健康状况,以确定治疗方案。

二、针灸技术1. 穴位的选定需要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每个穴位需要针刺的深度和方向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量身订做。

如果患者有过敏史或者其他不适应的情况,应该特别注意。

2. 根据穴位位于身体的不同部位,针刺的位置和深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穴位的位置准确。

3. 针刺时应该操作轻柔,尤其是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损伤患者的组织。

4. 刚开始进针时,应该慢慢地进入组织,并且针刺到位后,需要转动方向以避免损伤穴位周围的组织。

5. 对于不同的穴位,针刺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穴位选择合适的角度。

6. 针灸时间一般是15至30分钟,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身体的反应,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

7. 针灸治疗结束后,需要将针头清洗干净,并消毒杀菌,确保针头不受污染。

三、安全措施1. 进行针灸治疗时应该注意消毒,尤其是对于针头、针管等器械需要经常消毒杀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2. 针灸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检查,以避免穴位周围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存在不适或病变等情况。

3. 对于孕妇和高血压患者等需要特别注意,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可以采用埋线针等方法。

4. 在炎症和感染较严重的部位不可以进行针灸治疗。

5. 对于过敏史比较明显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产生的症状,进行随时处理。

以上是针灸常用技术操作规程的一些注意事项,只有在严格遵守的情况下针灸治疗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针灸操作规程完整版doc2024

针灸操作规程完整版doc2024

引言: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针灸在中医学中占据重要位置。

针灸操作规程是指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遵守的一系列步骤和要求,包括对病人的观察、针具的选择和使用、穴位的确定以及针刺的技巧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灸操作规程的内容,旨在提供给从事针灸治疗的医生和学生参考,以加强对针灸操作规程的了解与掌握。

概述:针灸操作规程是针灸治疗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保证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来阐述针灸操作规程的内容。

正文:1.病人观察a.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精神状态、体位等。

b.观察病人的舌象,包括舌质、舌苔的颜色和形态。

c.观察病人的脉象,包括脉搏的频率、力度、形态等。

2.针具选择和使用a.选择合适的针具,根据针的材质、大小和形状等进行选择。

b.清洁和消毒针具,保证其无菌。

c.使用针具时要注意力度和角度的掌握,以确保针刺的准确和安全。

3.穴位的确定a.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症状选取适当的穴位。

b.确定穴位的位置,包括定位方法和标记方法。

c.穴位的选择要依据经络理论和临床经验,确保治疗效果。

4.针刺技巧a.针刺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的针具、消毒手套和消毒棉球等。

b.遵循适当的针刺技巧,包括插入和取出针的动作。

c.注意针刺的力度和速度,避免疼痛和出血。

5.针刺后的处理a.针刺后要观察病人的反应,包括疼痛、出血和不适等。

b.针刺后要正确处理针具,包括清洁和消毒。

c.针刺后要嘱咐病人适当休息和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总结:针灸操作规程是针灸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正确的实施对于治疗效果和病人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从病人观察、针具选择和使用、穴位的确定、针刺技巧和针刺后的处理等五个大点来阐述了针灸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

希望本文能对从事针灸治疗的医生和学生提供参考,并加强对针灸操作规程的了解与掌握,以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中医针灸操作规范及流程

中医针灸操作规范及流程

中医针灸操作规范及流程中医针灸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哟!今天就来唠唠针灸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一、针灸前的准备。

咱们针灸师得先把自己拾掇好。

手要洗得干干净净的,就像要去吃大餐之前那样仔细。

这是对患者的尊重,也是防止细菌啥的跑到患者身上。

然后呢,得看看针灸的工具。

那些银针得好好检查检查,不能有弯曲或者生锈的情况。

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之前得检查武器一样,银针就是咱们针灸师的武器呢。

再就是患者这边啦。

要和患者好好沟通,让患者放松心情。

不能让患者像个受惊的小兔子一样紧张兮兮的。

要告诉患者针灸大概是个啥感觉,可能会有点酸麻胀,这都是正常的,就像被小蚂蚁轻轻咬了一口似的,没什么可怕的。

而且得找个舒服的地方让患者躺着或者坐着,就像在家里找个最舒服的角落休息那样。

二、针灸的穴位选择。

选穴位可是个技术活。

这就跟找宝藏似的,要找得准准的。

咱们中医可是有好多办法来确定穴位的。

比如说根据人体的骨节标志,就像胳膊肘、膝盖这些地方,就像在地图上找标志性建筑一样。

还有根据手指的同身寸来量,每个人的身体比例不一样,就用自己的手指来量自己身上的穴位,多有趣呀。

而且不同的病症要选不同的穴位。

比如说头疼,可能就会选头上的一些穴位;要是肚子疼,那肚子周围的穴位就得上场了。

这就像钥匙开不同的锁一样,每个穴位都有它对应的作用。

三、针灸的操作。

开始扎针的时候,要动作轻柔。

就像轻轻把一根小羽毛放在皮肤上一样。

针慢慢刺进去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反应来调整。

要是患者说有点疼,那就得再小心一点,安慰患者说“再忍一下下,就像打针一样,很快就好啦”。

进针的角度也很重要哦。

有时候是直着刺进去,有时候要斜着刺,这都要看穴位的情况和治疗的目的。

就像不同的路有不同的走法一样。

在针留在身体里的时候,可能还会做一些提插捻转的动作。

这就像在土里翻土一样,让穴位周围的气血动起来。

但是动作不能太猛,要慢慢来,不然患者会不舒服的。

四、针灸后的护理。

针灸完了可不是就完事儿了。

要告诉患者在针灸后的一段时间内要注意些啥。

中医针灸的操作流程

中医针灸的操作流程

中医针灸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针灸的操作流程中医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针刺穴位,调整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考试:温针灸的操作要点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考试:温针灸的操作要点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考试:温针灸的操作要点“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考试:温针灸的操作要点”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提分,我们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
温针灸
操作要点:
①推备艾卷或艾绒。

截取2cm艾卷一段,将一端中心扎一小孔,深l~1.5cm。

也可选用艾绒,艾绒要柔软,易搓捏。

②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灸腧穴。

③针刺得气留针:腧穴常规消毒,直刺进针,行针得气,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

④插套艾卷或搓捏艾绒,点燃:将艾卷有孔的一端经针尾插套在针柄上,插牢,不可偏歪。

或将少许艾绒搓捏在针尾上,要捏紧,不可松散,以免滑落,点燃施灸。

⑤艾卷燃尽去灰,重新置艾:待艾卷或艾绒完全燃尽成灰时,将针稍倾斜,把艾灰掸落在容器中,每穴每次可施灸1~3壮。

⑥待针柄冷却后出针。

临证备要:
①毫针不宜过细过长。

②直刺进针,得气后留针。

③要保证艾卷下端与皮肤有适当的距离,一般为2.5~3cm,以免烫伤。

④宜从下端点燃艾卷。

⑤可预先用硬纸片垫隔于艾卷与皮肤之间,以防艾灰脱落。

回旋灸的操作要点和适用病证——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弹法/刮法/摇法的操作要点
2020年中医专长医师证考点:针灸手法循法的操作要点
1 / 1。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

针灸操作规程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针灸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中。

正确的针灸操作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针灸的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准备工作1. 器械准备:针灸操作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器械,包括针具、消毒液、棉球和消毒酒精等。

选择合适的针具,确保其质量符合医疗标准。

所有器械应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环境准备:针灸治疗应该在清洁、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确保治疗室的通风良好,并准备好舒适的治疗床或椅子。

避免使用强烈的香气或刺激性物品,以避免患者的不适。

3. 前期准备: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评估和病史调查。

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症状表现,以确定针灸治疗的目标和方案。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安置:患者应坐或卧在舒适的姿势上,以便进行针灸治疗。

根据具体病症,确定患者的体位和位置,以便准确地找到针灸穴位。

2. 穴位定位:通过触摸和按压,找到患者身体上的相应穴位。

穴位定位应准确无误,可以根据解剖学知识和经验来确定。

3. 穴位准备:使用消毒酒精清洁穴位周围的皮肤,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取出合适长度和粗细的针具,握住针柄,在穴位上迅速而稳定地刺入。

4. 针刺技巧:针刺应准确刺入穴位,避免伤及重要组织和血管。

针刺的深度和角度应根据不同穴位和患者的体质来调整,以确保针刺的力度适宜。

5. 针灸操作:在针刺后,根据患者的状况和需要,进行相应的针灸操作,如扭转或轻揉。

操作的强度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来调整。

6. 针灸时间:针灸的时间可以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

一般来说,治疗时间应在15分钟左右,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30分钟。

三、注意事项1. 安全措施: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避免使用过长或损坏的针具,以免伤及患者。

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针具的折断或滑出。

2. 感染预防:针灸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消毒规程,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传统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传统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传统中医针灸技术操作规范1. 引言针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确切,深受患者青睐。

本操作规范旨在为针灸临床操作提供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安全的指南,以保证针灸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2. 针灸前准备2.1 环境准备- 保持治疗室内干净、整洁、通风良好。

- 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宜保持在60%-70%。

- 光线适宜,避免直射。

2.2 器具准备- 一次性针灸针:根据患者体质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规格的针灸针。

- 酒精灯或电针仪:用于针灸针的消毒和针灸操作。

- 消毒棉球、棉签:用于消毒和清洁。

- 治疗盘:用于放置针灸针、酒精灯、消毒棉球等。

2.3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针灸过程和可能产生的感觉,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 患者取舒适、稳定的体位,便于操作。

- 暴露针灸部位,如需遮盖可用薄毛巾或手术衣。

3. 针灸操作3.1 消毒- 使用75%酒精棉球对针灸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大于针灸针刺入的深度。

- 针灸针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3.2 选穴-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结合中医理论,选择适当的穴位。

- 穴位定位应准确,可参考人体穴位图。

3.3 进针- 手持针灸针,以指力或电针仪进行进针。

- 进针角度、深度和速度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穴位特点调整。

- 进针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产生剧烈疼痛,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3.4 行针- 行针是指在针灸过程中对针灸针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调整气血、缓解疼痛等作用。

- 行针手法包括提插、捻转等,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穴位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法。

3.5 留针- 留针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确定,一般为20-30分钟。

- 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局部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6 出针- 出针时,缓慢拔出针灸针,避免产生剧烈疼痛。

- 出针后,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针灸部位,以防止出血。

4.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如出现局部疼痛、红肿、出血等,应及时处理。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1、毫针技术 (1)2、头针技术 (2)3、耳针技术 (3)4 、腹针技术 (4)5、三棱针技术 (5)6、皮肤针 (6)7、穴位注射疗法 (7)8 、电针技术 (9)9、醒脑开窍技术 (10)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14)1、直接灸技术 (14)2、隔物灸技术 (15)3、悬灸技术 (16)4 、天灸技术 (17)5、温针灸技术 (18)6、热敏灸技术 (19)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3)刮痧技术 (23)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24)1 、拔火罐技术 (24)2、留罐技术 (25)3、闪罐技术 (27)4、走罐技术 (27)5、针罐技术 (28)6、刺络拔罐技术 (29)7、刮痧拔罐技术 (30)五、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32)1 、运动关节推拿技术 (32)2、小儿推拿技术 (36)六、敷熨熏浴类疗法操作规程 (39)1 、穴位贴敷技术 (39)2、中药熨敷技术 (42)3、冷敷技术 (43)4 、湿敷技术 (44)5 、熏蒸技术 (44)6、泡洗技术 (45)7、中药灌洗肠技术 (46)七、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48)1、复位技术 (48)2、夹板固定技术 (49)3、石膏固定技术 (50)4、牵引技术 (54)5 、正骨技术 (56)八、肛肠类技术操作规程 (59)1、枯痔技术 (59)2、痔结扎技术 (59)3、挂线技术 (60)4、注射固脱技术 (63)九、其他类技术操作规程 (65)1、经穴光疗技术 (65)2、中药换药技术 (65)3、中医放血疗法 (66)4、脐疗技术 (67)、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程1、毫针技术【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温针灸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可增强针刺的疗效。

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艾灸的病证,如痹证、痿证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绒或艾卷、火柴、0.5%碘伏、无菌干棉球、棉签、镊子、无菌毫针、弯盘等。

【操作程序】
1.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取合理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3.选好腧穴,消毒皮肤。

选取毫针,正确持针,实施针刺。

4.针刺得气后留针,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长约2cm的艾卷一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使热力沿针身传至穴位。

5.当艾绒燃尽后换炷再灸,可连灸2~5壮。

6.施灸时观察有无出现针刺意外,及时清除脱落的艾灰。

7.施灸完毕,除去艾灰,起出毫针,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核对毫针数,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

安排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9.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针旁可放置弯盘,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