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教学试验的目的和要求1.教学试验的目的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发展遵循着“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路线而成熟发展,要掌握这门学科,除有理论知识的武装外,还必须加强实践环节。
只有加强了实践环节,才能更加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才能学得深、学的透,掌握的更牢固。
结构教学试验,只是土木工程实践环节的一个部分,但通过试验,应使同学们在经历了这部分实践环节后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试验,应是同学们了解和初步掌握结构试验的要求及试验全过程,加强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观察,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理论计算的比较,可使同学们对所学的结构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更好地结合起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3)通过本指导书的学习,加上同学们的动手实践,可使同学们对结构试验所用仪器、仪表和试验设备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其使用原理,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科研、设计和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试验注意事项及要求为达预期目的,必须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和试验后的分析,具体要求如下:(1)预习有关的试验技术和结构设计理论,熟悉试验指导书内容,明确试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2)对试验采用的仪表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使用。
(3)试验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亲自动手,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试验。
(4)试验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仔细观察和分析试验现象,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
(5)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设备仪器使用的操作规程,按照使用要求使用试验用仪表及设备。
(6)及时整理试验数据,按时完成试验报告。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及试验要求试验目的:1、直观认识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过程及最终的破坏特征。
2、明确判断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的三个标志。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内容1.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估算、布置及校核;2.截面几何参数的计算;3.确定张拉控制应力,进行预应力损失估算;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5.应力验算;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性验算;7.变形验算及预拱度设置;8.锚固区局部承压设计计算。
9、图纸绘制: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二、设计步骤(一)准备工作1、设计题目,设计用的原始数据和有关资料由指导教师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发给学生。
2、学生接到设计任务书后,首先熟悉所给的原始资料, 明确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
(二)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估算、布置及校核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筋数量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构件正截面抗裂性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
由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确定非预应力钢筋数量。
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时截面几何特性可取构件全截面几何特性。
(1)按构件正截面抗裂性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全预应力混凝土梁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进行正截面抗裂性验算,计算所得的正截面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应满足式(1)的要求,可得到:(1)(2)Ms——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Npe——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永存应力的合力;A——构件混凝土全截面面积;W——构件全截面对抗裂验算边缘弹性抵抗矩;ep——预应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
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根据式(3)可以得到:(3)求得Npe的值后,再确定适当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并扣除相应的应力损失σl(对于配高强钢丝或钢铰线的后张法构件σl约为0.2σcon ),估算出所需要的预应力钢筋的总面积Ap = Npe/(1-0.2)σcon。
Ap确定之后,则可按一束预应力钢筋的面积Ap1算出所需的预应力钢筋束数n1为: n1 =A p/ A p1(2)按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估算非预应力钢筋数量在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后,非预应力钢筋根据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来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及报告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实验室2017年11月实验一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试验一、试验目的1、观察适筋梁的破坏过程(裂缝出现及开展,挠度变化及破坏特征)。
2、观察适筋梁纯弯段在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及裂缝间距。
3、验证平截面假定。
4、初步了解正截面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试件设计为了确保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试件的剪弯区段配置足够数量箍筋。
纵筋端部锚固也足够可靠。
图1-1和表1-1给出了L-1(适筋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
设计时,砼采用C30,架立钢筋HPB300级钢筋,纵向受力筋HRB400级钢筋。
表1-1 实验梁参数图1-1 配筋详图三、试件制作试件采用干硬性砼,振捣器振捣,蒸气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制作试件同时预留砼立方体试块(150mm×150mm×150mm)和纵向受力钢筋试件以测得砼和钢筋的实际强度,所用钢筋不得冷拉。
表1-2 材料强度四、加荷装置采用三等分点加荷,梁中部为纯弯区段,见图1-2。
图1-2 加载装置示意图五、仪表安装1、百分表(φ1~φ3)用来测定梁的挠度,其中φ1、φ2用来测定支座沉降。
123f ()2φφφ+挠度=-2、用应变片来测定纵向应变以验证平截面假定。
3、分配梁应与试件在同一平面内,并对中。
4、通过加载系统电脑直接显示所加荷载。
六、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以及保证试验过程中人和仪器仪表的安全,应做到:1、试验区域必需清洁整齐。
2、加荷系统稳定可靠。
3、为了防止仪表损坏,在安装时应轻拿轻放,用力要适当,并绑好安全绳。
4、在试验中不能够触动仪表,以免影响读数。
5、试验梁下设安全垫块以免梁破坏时伤害操作人员和破坏仪表。
6、试验过程中为避免人员伤害,不得在试件破坏阶段离试件过近(尤其不能在试件底面观察)。
七、加荷制度1、荷载分级不宜超过计算破坏荷载的10%,构件开裂前每级荷载宜取计算破坏荷载的10%,超过计算破坏荷载的90%后,取5%。
《混凝土结构原理B》试验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原理实验报告姓名:班别:学号:专业:日期:注意事项一、实验前应明确该次实验的目的、要求,熟悉试验步骤及有关事项,对不清楚的地方应首先进行研究、讨论或向指导老师请教,严禁盲目操作。
二、试验中要遵守实验守则,听从指导老师的指挥,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要将原始记录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相应的表格,经实验指导老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离开。
四、严肃认真、保持安静,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与本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乱动,否则损坏仪器由自己负责。
实验完成后,应将仪器和设备擦拭干净,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五、实验中要注意人身安全和仪表安全,数据读好后,远离试件,这点尤其是当试验荷载的后期更应注意。
六、实验研究工作是实践性及责任心都很强的细致工作,一定要有严格的责任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数据要认真细致的测读,不能读错,不能搞乱。
大家分工协作,互相校对。
七、实验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好实验报告,交授课老师批阅。
实验一 钢筋砼简支梁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1、通过钢筋砼简支梁破坏试验,熟悉钢筋砼结构静载试验的全过程。
2、学习静载试验中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弯矩—挠度图。
2、量测试件在纯弯曲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受拉钢筋的应变,绘制沿梁高的应变分布图。
3、观察试件在纯弯曲段的裂缝出现和开展过程,记下开裂荷载P t cr (M t cr ),并与理论值比较。
4、观察和描绘梁的破坏情况和特征,记下破坏荷载P u (M u ),并与理论值比较。
三、试验设备及仪表: 1、加载设备一套。
2、百分表及磁性表座若干。
3、压力传感器及电子秤一套。
4、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套。
5、电阻应变片及导线若干。
6、手持式应变仪一套。
四、试件和试验方法: 1、试件:尺寸和 配筋如图12、试验方法:①用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 载或在试验机上加载。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内容1.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估算、布置及校核;2.截面几何参数的计算;3.确定张拉控制应力,进行预应力损失估算;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5.应力验算;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性验算;7.变形验算及预拱度设置;8.锚固区局部承压设计计算。
9、图纸绘制:预应力钢束布置图。
二、设计步骤(一)准备工作1、设计题目,设计用的原始数据和有关资料由指导教师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发给学生。
2、学生接到设计任务书后,首先熟悉所给的原始资料, 明确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
(二)预应力钢绞线面积估算、布置及校核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筋数量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构件正截面抗裂性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
由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确定非预应力钢筋数量。
预应力钢筋数量估算时截面几何特性可取构件全截面几何特性。
(1)按构件正截面抗裂性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全预应力混凝土梁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进行正截面抗裂性验算,计算所得的正截面混凝土法向拉应力应满足式(1)的要求,可得到:(1)(2)Ms——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Npe——使用阶段预应力钢筋永存应力的合力;A——构件混凝土全截面面积;W——构件全截面对抗裂验算边缘弹性抵抗矩;ep——预应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
A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根据式(3)可以得到:(3)求得Npe的值后,再确定适当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并扣除相应的应力损失σl(对于配高强钢丝或钢铰线的后张法构件σl约为0.2σcon ),估算出所需要的预应力钢筋的总面积Ap = Npe/(1-0.2)σcon。
Ap确定之后,则可按一束预应力钢筋的面积Ap1算出所需的预应力钢筋束数n1为: n1 =A p/ A p1(2)按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估算非预应力钢筋数量在确定预应力钢筋的数量后,非预应力钢筋根据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来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整体式单向板交梁楼盖设计计算一、课程设计目的:(略)二、课程设计题目:位于非地震区的某多层工业厂房的楼层平面如下图所示。
现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交梁楼盖。
楼盖结构布置简图基本设计资料:⒈楼面活荷载为8kN/m2。
⒉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底层20mm水泥砂浆,10mm面层)自重为0.65 k N /m2,梁板天花混合砂浆抹灰15mm。
⒊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f c=9.6N/mm2)梁中受力纵筋用Ⅱ级钢筋(f y=300 N/mm2),其他钢筋均用Ⅰ级钢筋(f y=210 N/mm2)。
⒋楼梯位于该层平面的外部,本设计不予考虑。
三、课程设计任务1、确定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2、分别计算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次梁的受力钢筋和箍筋及弯起钢筋(包括构造钢筋)、主梁的受力钢筋和箍筋及弯起钢筋(包括构造钢筋);3、作板的配筋平面图和断面图、次梁的配筋立面图和断面图、主梁的内力包络图和配筋立面图及断面图。
四、课程设计应上交的资料内容: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的计算书;2、作板的配筋平面图和断面图、次梁的配筋立面图和断面图、主梁的内力包络图和配筋立面图及断面图(此部分图形在2#图上作出,共两张,比例自定,严格按建筑制图标准和规范绘制);3、设计心得体会和感想;4、参考资料和文献;5、把以上资料按照从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板的设计计算、次梁的设计计算、主梁的设计计算、参考文献、板的配筋图、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配筋图,装订成册,上交指导老师。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安排设计任务,设计准备 0.5天2、设计计算草稿、绘图及资料整理 4天3、交指导老师审核及交设计 0.5天六、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梁、板截面尺寸由于板的计算跨度与板的厚度,次梁的截面尺寸有关,次梁的计算跨度与主梁的截面尺寸有关,故交梁楼盖的设计,应首先确定梁、板的截面尺寸。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方案

南昌大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验指导南昌大学土木工程实验中心2005年9月目录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实验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性能试验实验三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正截面受力性能试验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一、试验目的1.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一般静载试验方法、步骤,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及表达方法。
2.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观察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的过程、特点。
二、试验设备和仪器1.百分表或挠度计及其夹具5套。
2.手持应变仪1套。
2.梁的开裂荷载、裂缝宽度及开展情况。
3.各级荷载作用下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应变。
4.各级荷载作用下梁跨中截面混凝土的应变。
5.梁的破坏荷载、破坏特征。
六、试验步骤1.试件的考察:记录试件的跨度、截面尺寸、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等实际尺寸。
钢筋位置与保护层厚度可于试验结束后敲开试件保护层实测。
2.试件表面用白灰水或106白色涂料刷白一遍,再用铅笔画出15X 15mm 方格网,以便裂缝观测。
3.估算试件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各级试验加载值。
4.试件安装就位后,检查支墩、支座和分配梁支座等是否符合要求。
记录加载位置。
5.检查安装的仪表是否符合要求并调零。
6.预载试验:分1~2级进行,每级荷载值不大于开裂荷载值的30%。
应注意预载总值不应超过开裂荷载的70%。
每级荷载持续时间不小于10min后测读、记录,观察仪表的工作是否正常,如不正常,立即卸载,并及时解决。
7.每级荷载取值:每级荷载取估算的极限荷载值的(5~10)%,试件自重及仪器调零前放到试件上的加载设备重量等,应计入第一级荷载中。
加载到达估算的开裂荷载的90%以后,每级宜减为不大于极限荷载值的5%;裂缝出现以后再恢复按极限荷载值的(5~10)%分级施加。
到达估算的极限荷载值的90%以后,每级宜减为不大于估算的极限荷载值的5%施加;若采用液压加载(液压加载应注意始终保持荷载指示值稳定不变),此时可不必持载10min,每级加载后观测、记录后即开始下一级加载,直到试件出现破坏标志,准确记下最大荷载值。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_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梁正截面受弯破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观察裂缝的开展情况;2.通过测定混凝土梁侧面应变大小,验证平截面假定,同时测定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变形值;3.测定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极限承载力,验证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二、实验装置图1为本课程进行梁受弯性能实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手动千斤顶。
采用两点集中力加载,在跨中形成纯弯段,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梁分配荷载,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值。
梁受弯性能实验,取L=1400mm,a=50mm,b=450mm,c=400 mm。
1—试验梁;2—滚动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4—支墩;5—分配梁滚动铰支座;6—分配梁滚动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梁及龙门架;10—千斤顶;图1 梁受弯实验装置图(a)加载简图(kN)(b)弯矩图(kNm)(c)剪力图(kN)图2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三、试件设计(1)试件设计的依据根据梁正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和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b ξ的比较可以判断出受弯构件的类型:当b ξξ≤时,为适筋梁;当b ξξ>时,为超筋梁。
界限受压区相对高度b ξ可按下式计算:b y s0.810.0033f E ξ=+(1-1)其中在进行受弯试件梁设计时,y f 、s E 分别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钢筋受拉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进行受弯试件梁加载设计时,y f 、s E 分别取钢筋试件试验得到钢筋受拉屈服强度标准值和弹性模量。
对于少筋梁,设计试件配筋时,需要控制梁受拉钢筋配筋率ρ不大于适筋构件的最小配筋率min ρ,其中min ρ可按下式计算。
tmin y0.45f f ρ= (1-2) (2)试件的主要参数①试件尺寸(矩形截面):b ×h ×l =120×200×1400mm ;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C20;③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适筋梁和超筋梁),HPB300(少筋梁); ④箍筋的种类:HPB300(纯弯段无箍筋); ⑤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 ⑥试件的配筋情况见图3和表1。
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混凝土结构试验指导书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教学试验之一短期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强度试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通过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的试验,加深对受弯构件正截面三个工作阶段和两种破坏形态(塑性、脆性)的认识,并验证正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观察试件在纯弯区段的裂缝出现和展开过程,并记下开裂荷载P。
2、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值。
绘制梁跨中挠④开裂后至使用荷载分二次加荷,每次加荷五分钟读百分表,至使用荷载时读应变仪,用放大镜读最大裂缝宽度。
⑤使用荷载至计算M u值之间分三次加荷。
前二次每次读百分表,至第二次读应变仪,读后拆除百分表,至第三次加荷后仍不破坏,再酌量加荷直至破坏,仔细观察梁破坏的特征,并记下破坏荷载。
四、注意事项1、务必明确试验的目的、要求,熟悉试验步骤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进行研究、讨论或询问指导人员,对与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
2、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人员的指挥,在试件破坏时要注意安全。
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教学试验之二短期荷载作用下矩形截面梁斜截面强度试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通过斜压梁、剪压梁和斜拉梁的试验,加深对受弯构件斜截面三种破坏形态的认识,并验证斜截面强度计算公式。
二、试验内容和要求1、观察试件的裂缝出现和展开过程,并记下开裂荷载P。
2、量测试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跨中挠度值。
绘制梁跨中挠度的M-f图。
3、量测试件在受剪区段沿45°截面的平均应变,绘制沿45度截面的应变分布图形。
4、观察和描绘试件破坏情况和特征。
记下破坏荷载,验证理与试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要随便乱动。
3、试验时一定要听从指导人员的指挥,在试件破坏时要注意安全淮海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教学试验之三矩形截面对称配筋偏心受压短柱正截面承载力试验指导书一、试验目的验证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点与两种破坏特征和承载力计算公式,并观察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发展过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课程实验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Test in the Course ofPrincipl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1.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平台课,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紧密联系课程,其知识体系、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既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是该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理论分析与工程概念的结合、科学方法与工程应用相结合。
从简单转向综合,从理论转向设计。
更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方法,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构建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2.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土木工程专业8个班,分为16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为了实现实验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强调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设计、制作和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构件一个构件的破坏形态,每人提交一份初步设计计算书,计算书中应包括梁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设计或大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设计,采用的材料参数、配筋量,预测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
方案必须能在提供的试验条件下实现。
各组在教师指导下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各组实验前提交最终的设计计算书,并给出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预测。
两个实验小组(土02-7班)的实验梁由学生自己制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拼装模板,绑扎钢筋,按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要求贴应变片,计算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用量,浇筑混凝土。
实验按照预定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加载实验,直至构件破坏,与预测结果比较。
每人提交试验报告一份,包括实验现象,实验全过程的照片,数据的整理,分析构件的受力,预测偏差出现的原因,以及整个试验的体会与心得,应做到图文并茂。
本学期完成教学实验16组,其中正截面受弯构件实验12个,斜截面受剪构件实验3个,大偏心受压构件1个。
[精品文档]5混凝土结构实验项目任务书、指导书word资料49页
![[精品文档]5混凝土结构实验项目任务书、指导书word资料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73a4e3fdc77da26925c5b0a3.png)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任务书1.1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设计1.1.1 实验目的1.在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的理解。
2.学习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筋设计,计算破坏荷载。
3.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的方法。
4.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
1.1.2 实验内容1.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使之在实验室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预定的破坏形态实现少筋、适筋和超筋破坏中的一种。
2.确定该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跨度及截面尺寸、纵筋、箍筋。
3.根据前期“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水泥、砂、石子的用量及水灰比。
4.绘出详细的简支梁的模板图、钢筋下料图。
5.验算该试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1.3 实验设备及材料1.加载设备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分配梁在实验梁跨间实现两点同步对称加载,使简支梁在跨中形成一段纯弯区段(梁的自重影响小)。
2.材料⑴钢筋:纵筋及箍筋同“材料力学”实验模块中的“拉伸实验”的试件,钢筋的力学性能数据取“拉伸实验”的测试结果。
⑵水泥: P.O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⑶粗骨料:粒径10~15mm碎石⑷细骨料:中砂(含水率待测)3.模具⑴实验室提供高150mm,宽100mm,长度1200mm的模具,用以制作试件;⑵标准立方体试件模具3个。
1.1.4 实验要求1.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模块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结果。
2.提交设计计算书一份每人提交设计计算书一份,应包括自己设计试件的详细计算内容以及计算方法、参考文献等(破坏形式选用少筋、适筋和超筋破坏中的一种)。
3.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参考”。
1.1.5 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3.《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周明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5.《混凝土结构实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2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制作与养护1.2.1 实验目的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制作与养护,了解并掌握混凝土构件制作的工艺过程、养护方法以及技术要求。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编班级:姓名:学号:河南理工大学2018 年9 月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
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
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
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
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
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
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
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
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
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
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
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
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
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6—分配梁固定铰支座;7—集中力下的垫板;8—分配梁;9—反力横梁;10—千斤顶; 图1 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装置图0.25P(b )弯矩图(kN·m)P /2 P /2100 1005 005 00 5 0017 00( a )加载简图( kN , mm )( c )剪力图( kN )P /2图 2 梁受弯试验加载和内力简图图 1 为本课程进行梁受弯性能试验采用的加载装置,加载设备为千斤顶。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精品文档9页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该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课。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混凝土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混拟稿土课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其任务是: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主要过程;锻炼和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设计及构造处理、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
加深对所学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巩固。
培养正确、熟练运用结构设计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籍及参考书的能力。
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结构设计、施工、经济全面协调同统一的思想。
二、设计内容安排与要求1、设计内容:结构平面布置,荷载及内力计算,承载力计算,绘制施工图(断面法和平法两种)。
2、设计过程:单向肋梁楼盖:(1)板、次梁和主梁的截面尺寸拟定;(2)板、次梁和主梁的荷载计算、内力计算,主梁的弯距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3)构件截面配筋计算;(4)板结构布置图;(5)次梁结构布置图;(6)主梁结构布置图;(7)必要的施工说明。
双向板肋梁楼盖:计算任意一块板3、基本要求:结构布置合理,设计计算正确。
4、相关资料:1)该房屋为商场,查阅相关规范进行荷载选用;2)主梁、次梁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他均用HPB300级钢筋,混凝土C30;3)学号尾数a为0~9的同学,其跨度L选择为5.40.3a+⨯。
图1 楼盖柱子布置三、计算书要求1、计算书格式采用A4打印纸。
要求表达清楚,文字简洁,计算正确,有必要的配图,最后装订整齐。
2、计算书内容(1) 封面;(2) 目录;(3) 工程概况;(4) 计算书正文;3、结构施工图内容(1) 结构构件(墙、柱)截面;(2) 轴线及其编号、尺寸;(3) 构件平法标注;(4) 标高;(5) 说明。
四、进度安排结构计算 4天计算书、图纸整理 1天合计教学周一周 5天附:1 设计指导书一肋梁楼盖的计算简图在进行内力分析前,必须先把楼盖实际结构抽象成为一个计算简图,在抽象过程中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并做如下假定:1.板的竖向荷载全部沿短跨方向传给次梁,且荷载→板→次梁→主梁→主梁支承的传递过程中,支承条件简化为集中于一点的支承链杆,忽略支承构件的竖向变形,即按简支考虑。
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修改版)

《混凝土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土木工程专业用)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单筋矩形截面梁破坏 (1)实验二: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 (4)实验三:偏心受压柱破坏 (10)试验一单筋矩形截面梁破坏学时:2学时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对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实验,增强对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进程的熟悉,了解正截面科学研究的大体方式,验证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式。
实验内容:1、观测适筋梁、超筋梁的裂痕显现和开展进程、挠度转变和破坏特点,并记下开裂荷载实测值(P cr)和破坏荷载实测值(P u)。
2、量测适筋梁在各级荷载下的跨中挠度值,绘制梁跨中的荷载(内力)一挠度曲线(M-f曲线)。
3、量测适筋梁在纯弯区段沿截面高度的平均应变,绘出沿梁高度的应变散布图形,验证平截面假定。
4、通过在主筋上测定的应变,验证钢筋屈服与梁破坏之间的关系。
5、观看和刻画试件破坏情形和特点,比较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破坏荷载。
6、依照标准方式计算试件破坏承载力理论值并与实验值比较。
试件设计与制作:1、试件设计为确保梁正截面强度破坏,在剪弯区段所配箍筋需增强,纵筋端部锚固足够靠得住。
图1-1和表1-1给出了L-1(适筋梁)、L-2(超筋梁)L-3(少筋梁)的配筋详图及截面参数,混凝土采纳C20,纵向受力筋采纳HPB235钢筋(带弯钩)和HRB335钢筋(不带弯钩)。
210 2 6 6@150216 2 6 6@1502 6 2 6 6@150图1-1试件尺寸和配筋图图1-2测点布置图2、 试件制表试件采纳干硬性混凝土、平板振捣器振捣、蒸汽养护或自然养护28天,制作试件同时预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150X150X150mm )和纵向受力钢筋试件以测得混凝土和钢筋的实际强度,填入表1-2用于计算构件的实际承载力。
HRB3356HRB33512HRB33520实验方式 1、加荷装置方案一:采纳千斤顶和反力架进行两点加荷。
最新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训指导书

工学院课程实训指导书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实训课程编号:学时学分:1周、1学分学生班级:土木1134指导教师:制订日期:归口单位:建筑工程学院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指导书1.1平面结构布置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7m ,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 ,主梁跨度则为5.0~8.0m ,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
1.2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板厚 mm h B 80≥,(当l h 401≥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121(=c h ~L )181, 21(=b ~c h )31。
10%中跨: n l l =0 边跨: a l h l l n B n 21210+≤+=. (mm a 120=)3、荷载计算:取1m宽板带计算:kN/面层水磨石每平方米重×1 = m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2M 、3M )和中间支座(c M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为了便于施工,在同一板中,钢筋直径的种类不宜超过两种,并注意相邻两跨跨中及支座钢筋宜取相同的间距或整数倍(弯起式配筋)。
6、确定各种构造钢筋:包括分布筋、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7、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配筋。
边跨: a l l l n n 21025.10+≤= (mm a 240=) 当跨差不超过10%时,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2、荷载计算:由板传来: 板恒载×次梁间距 = m kN /5、根据计算结果和构造要求,绘制次梁配筋示意图。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试验指导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赵勇林峰编制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2006-10目录1.实验目的 (1)2.试验准备工作 (1)2.1 制定试验计划 (1)2.2 试件的检查 (1)2.3 仪器设备标定 (1)2.4 材料试验 (2)2.4.1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2.4.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 (3)2.4.3 钢筋单调加载拉伸试验 (3)3.构件试验 (4)3.1 梁受弯试验 (4)3.1.1 梁受弯性能概述 (4)3.1.2 试验装置 (5)3.1.3 加载方式 (6)3.1.4 试件设计 (7)3.1.5 量测内容 (8)3.2 梁受剪试验 (10)3.2.1 梁受剪性能概述 (10)3.2.2 试验装置 (10)3.2.3 加载方式 (11)3.2.4 试件设计 (11)3.2.5 量测内容 (12)3.3 柱偏心受压试验 (14)3.3.1 短柱偏心受压性能概述 (14)3.3.2 加载装置 (14)3.3.3 加载方式 (14)3.3.4 试件设计 (16)3.3.5 量测内容 (17)4.试验结果整理 (20)4.1 数据处理方法 (20)4.2 试验结果整理 (20)4.2.1 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20)4.2.2 裂缝发展情况及破坏形态描述 (21)4.2.3 荷载-挠度关系曲线 (21)4.2.4 沿构件截面高度混凝土平均应变分布 (22)4.2.5 弯矩-曲率关系曲线 (22)4.2.6 荷载-纵筋应变关系曲线 (23)4.2.7 荷载-箍筋应变关系 (23)4.3 试验结果分析 (24)4.3.1 正截面承载力分析 (24)4.3.2 斜截面承载力分析 (24)4.3.3 构件的承载力分析 (24)4.3.4 使用性能分析 (24)4.4 试验报告的内容要求 (25)附录 (26)附录1 试验常用仪器设备介绍 (26)附录2 仪器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26)附录3 安全防护措施 (27)附录4 数据记录表格 (27)参考文献 (27)1.实验目的本实验教学是所有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学生的同时必修课。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VER2020.2)一、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专业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课程的内容,掌握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培养计划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大纲规定,本专业的学生有两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通过简单工程实例的结构设计,加强对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的掌握,进一步了解结构设计的主要过程、注意事项,掌握结构设计相关规范的内容和使用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中对结构设计主要内容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的1. 通过本课程设计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过程;2. 通过本课程设计牢固掌握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受弯、受剪等)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知识;3. 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钢筋配置的一般构造规定和规范要求;4. 通过本课程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计算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程设计要求1. 了解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收集有关资料、文件及相关设计施工规范;2. 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计算公式;3. 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符合的构造规定;4. 通过绘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了解施工图设计的基本要求;5.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四、工程背景织普高速公路珠藏互通连接线需下穿新建209省道。
经相关各部门现场调查研究后,决定在该处设置1跨16m桥梁。
图1 桥位断面图设计参数:1、主梁截面可采用实心板、空心板、T形梁等截面形式,学生自行选择截面形式,并拟定截面尺寸。
根据选定的截面尺寸计入自重。
主梁采用C30混凝土。
2、桥面两侧各设一道防撞护栏,每道护栏截面面积为0.25m2,采用C30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题目: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班级:工程力学11级指导老师:王晨飞设计时间:2013.12.23—2013.12.30前言一、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对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认识实际工程设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程设计,应能1.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内容和程序,为实际工程设计工作奠定基础;2.复习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项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结构设计(1周)(一)三、总体要求1.必须按期完成指定任务。
2.每项设计均需递交一份计算说明书。
3.计算书应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字迹规范、图文并茂、排版得当。
4.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运用规范、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
四、成绩评定1.根据计算书的质量,结合平时表现进行成绩评定。
2.成绩制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任务书一、设计项目某三层工业建筑(生产车间)的中间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二、设计资料1.建筑地点:厦门市某厂区2.层数层高:四层;底层及顶层4.2m,中间层3.9m3.车间类别:见表1-14.结构类型: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框架结构5.柱网布置:见图1-1和表1-26.工程做法:楼盖面层做法,表1-3梁面做法,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7.材料供应:见表1-48.荷载:(1)楼面活荷载,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附录Cγ=(2)钢筋混凝土容重,225KN/mγ=(3)混合砂浆容重,217KN/mγ=(4)水泥砂浆容重,220KN/m三、设计内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从表1-5中查出选题代号,由选题代号确定有关设计条件,然后完成一中间层楼盖的设计工作。
1.方案部分①柱网布置,梁格划分②确定主要构件的材料和断面尺寸2.计算部分①楼板的配筋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②次梁的配筋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③主梁的配筋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表1-1 车间类别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表1-2 柱网尺寸(m)表1-3 楼面做法表1-4 结构材料表1-5 选题代号指导书一、设计目的熟悉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结构设计的一般内容和程序,理解并掌握现浇单向板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原则、基于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内力分析方法、连续梁内力包络图及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以及重要的构造措施,复习并巩固所学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结构设计以及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设计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际工程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教学试验的目的和要求1.教学试验的目的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发展遵循着“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路线而成熟发展,要掌握这门学科,除有理论知识的武装外,还必须加强实践环节。
只有加强了实践环节,才能更加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才能学得深、学的透,掌握的更牢固。
结构教学试验,只是土木工程实践环节的一个部分,但通过试验,应使同学们在经历了这部分实践环节后达到以下目的:(1)通过试验,应是同学们了解和初步掌握结构试验的要求及试验全过程,加强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观察,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理论计算的比较,可使同学们对所学的结构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更好地结合起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
(3)通过本指导书的学习,加上同学们的动手实践,可使同学们对结构试验所用仪器、仪表和试验设备有所了解,并初步掌握其使用原理,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科研、设计和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试验注意事项及要求为达预期目的,必须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和试验后的分析,具体要求如下:(1)预习有关的试验技术和结构设计理论,熟悉试验指导书内容,明确试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2)对试验采用的仪表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安装调试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后才能使用。
(3)试验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每个学生都必须亲自动手,分工协作,共同努力完成试验。
(4)试验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态度仔细观察和分析试验现象,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
(5)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设备仪器使用的操作规程,按照使用要求使用试验用仪表及设备。
(6)及时整理试验数据,按时完成试验报告。
试验一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正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及试验要求试验目的:1、直观认识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过程及最终的破坏特征。
2、明确判断混凝土梁的正截面破坏的三个标志。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及应变的测试方法。
4、通过试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更好的掌握梁的正截面设计计算理论提供依据。
试验要求:观察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正截面的应变分布、裂缝出现及开展情况、挠度变化及破坏特征。
绘制实验梁的荷载—挠度图。
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特点。
二、试验观测项目1、观测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变变化情况。
2、观测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的应变变化情况。
3、观测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沿梁截面高度方向上混凝土的纵向平均拉、压应变变化情况,以及中和轴的移动规律。
4、观测开裂荷载,裂缝的出现及开展变化发展情况。
5、观测支座位移及跨中挠度的变化情况。
6、观测梁的正截面破坏过程及最终的破坏特征。
三、试验方案1、试件:设计及加工钢筋混凝土梁一根自主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实验室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预定的破坏形态实现正截面破坏,参考下图施工。
混凝土梁配筋图Ⅰ—Ⅰ剖面图Ⅱ—Ⅱ剖面图将设计好的尺寸填入下表2、支座形式:采用简支,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滚动铰支座。
3、测点布置及试验装置(参考下图)四、试验设备,仪器及仪表1、加载设备:承载梁、静力台座、手动千斤顶2、测力仪器:荷载传感器,测力计3、测试仪器:YD —88应变仪4、位移计:百分表5、裂缝:放大镜、刻度放大镜6、其他:钢卷尺,红、蓝铅等。
五、试验过程1、准备阶段:(1)准备试验梁,涂刷大白浆,布置测点,粘贴应变片,试件安装就位,安装仪表、调试仪器等。
(2)作混凝土及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确定各项指标。
钢筋混凝土梁试验装置图Ⅰ-Ⅰ剖面图2、试验阶段(1)预加载:按照预先确定好的加载方案先加1~2级,以观察试件各部分安装是否牢固,仪器、仪表是否正常工作,并及时排除故障,预载值不大于试件的开裂荷载值。
(2)分级加载:按照预先确定好的加载方案逐级进行,每级间隔5~10分钟,并在加下一级荷载前读数。
注:1、按标准荷载的20%分级算出加载值,自重、分配梁等作为初级荷载计入。
2、接近开裂荷载时,取标准荷载的5%为一级荷载,以找到开裂荷载值。
3、接近破坏时,加载也应适当加密,取标准荷载的10%为一级,直至破坏为止,并逐级记录数据。
六、整理、分析试验数据,完成试验报告1、根据试件的设计原始数据,计算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4、绘制弯矩与压区混凝土应变(c ε)、受拉钢筋应变(s ε)的关系曲线。
012345678-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弯矩—钢筋、混凝土(最上部受压区)应变曲线μεμε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M (KN.m)54321140012001000800600400200-200-4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400沿梁截面高度混凝土(平均)应变的变化规律με混凝土压应变混凝土拉应变5、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弯矩与跨中挠度f 的关系曲线。
6、描述梁的破坏过程及最终的破坏特征。
7、将理论计算值与梁的实际抗弯承载力作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123456780246810121416182022f (mm )弯矩—挠度关系曲线 M(KN.m )8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正截面破坏试验记录表试验数据整理说明:1.混凝土应变测点使用基距L =250mm 的手持式应变仪测试,测得的读数为长度单位mm ,不是应变值,需利用应变公式LL∆=ε计算出混凝土不同高度测点在每级荷载下所对应的应变值,式中L ∆=每级荷载所对应读数—初始荷载值0KN 所对应的读数,L =250mm 。
以加载20KN 时混凝土应变测点4为例:应变μεε1201034000034.0250620.5705.56=⨯==-=∆=-L L ;而钢筋应变使用数显式应变仪测试,读取的读数直接显示应变值,无需除以L ∆,仅每级荷载所对应读数—初始荷载值0KN 所对应的读数即可。
2.梁挠度测点使用百分表测试,各级荷载下所对应的2312沉降值沉降值+表表沉降值表跨中挠度值+=。
试验二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斜截面破坏试验一、试验目的及试验要求试验目的:1、直观认识混凝土梁的斜截面破坏过程及最终的破坏特征。
2、明确判断混凝土梁的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及应变的测试方法。
4、通过试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更好的掌握梁的斜截面强度验算依据。
试验要求:观察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斜截面的应变分布、裂缝出现及开展情况、挠度变化及破坏特征。
绘制实验梁的荷载—挠度图。
理解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特点。
二、试验观测项目1、观测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变变化情况。
2、观测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的应变变化情况。
3、观测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沿梁截面高度方向上混凝土的纵向平均拉、压应变变化情况,以及中和轴的移动规律。
4、观测开裂荷载,裂缝的出现及开展变化发展情况。
5、观测支座位移及跨中挠度的变化情况。
6、观测梁的斜截面破坏过程及最终的破坏特征。
三、试验方案1、试件:设计及加工钢筋混凝土梁一根自主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实验室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预定的破坏形态实现斜截面破坏的一种(斜压、剪压或斜拉),参考下图施工。
混凝土梁配筋图Ⅰ—Ⅰ剖面图Ⅱ—Ⅱ剖面图将设计好的尺寸填入下表2、支座形式:采用简支,一端为固定铰支座,另一端为滚动铰支座。
3、测点布置及试验装置(参考下图)四、试验设备,仪器及仪表1、加载设备:承载梁、静力台座、手动千斤顶2、测力仪器:荷载传感器,测力计3、测试仪器:YD —88应变仪4、位移计:百分表5、裂缝:放大镜、刻度放大镜 6、其他:钢卷尺,红、蓝铅等。
五、试验过程1、准备阶段:(1)准备试验梁,涂刷大白浆,布置测点,粘贴应变片,试件安装就位,安装仪表、调试仪器等。
钢筋混凝土梁试验装置图Ⅰ-Ⅰ剖面图(3)根据试件的原始资料,做理论计算,确定加荷方案。
2、试验阶段(1)预加载:按照预先确定好的加载方案先加1~2级,以观察试件各部分安装是否牢固,仪器、仪表是否正常工作,并及时排除故障,预载值不大于试件的开裂荷载值。
(2)分级加载:按照预先确定好的加载方案逐级进行,每级间隔5~10分钟,并在加下一级荷载前读数。
注:1、按标准荷载的20%分级算出加载值,自重、分配梁等作为初级荷载计入。
2、接近开裂荷载时,取标准荷载的5%为一级荷载,以找到开裂荷载值。
3、接近破坏时,加载也应适当加密,取标准荷载的10%为一级,直至破坏为止,并逐级记录数据。
六、整理、分析试验数据,完成试验报告1、根据试件的设计原始数据,计算梁的抗剪承载力4、绘制弯矩与压区混凝土应变(c ε)、受拉钢筋应变(s ε)的关系曲线。
012345678-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弯矩—钢筋、混凝土(最上部受压区)应变曲线μεμε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M (KN.m)54321140012001000800600400200-200-4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0-400沿梁截面高度混凝土(平均)应变的变化规律με混凝土压应变混凝土拉应变5、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弯矩与跨中挠度f 的关系曲线。
6、描述梁的破坏过程及最终的破坏特征。
7、将理论计算值与梁的实际抗剪承载力做对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123456780246810121416182022f (mm )弯矩—挠度关系曲线 M (KN.m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斜截面破坏试验记录表1.混凝土应变测点使用基距L =250mm 的手持式应变仪测试,测得的读数为长度单位mm ,不是应变值,需利用应变公式LL∆=ε计算出混凝土不同高度测点在每级荷载下所对应的应变值,式中L ∆=每级荷载所对应读数—初始荷载值0KN 所对应的读数,L =250mm 。
以加载20KN 时混凝土应变测点4为例:应变μεε1201034000034.0250620.5705.56=⨯==-=∆=-L L ;而钢筋应变使用数显式应变仪测试,读取的读数直接显示应变值,无需除以L ∆,仅每级荷载所对应读数—初始荷载值0KN 所对应的读数即可。
2.梁挠度测点使用百分表测试,各级荷载下所对应的2312沉降值沉降值+表表沉降值表跨中挠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