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龚自珍思想研究综述
龚自珍的变革思想探析

治上要求君 臣要“ 坐而论道” 主张政治改革 , , 强调人才培养 , 强边疆地 区的防务建设 ; 加 在经济上
倡 导 贫富均衡 发展 , 改革 纳税制 度 , 对 王 室等利 用权 力兼并 土地 , 映 出他 对土 地分 配及 宪法制 反 反
度 的 思想主 张 。
关键词 :龚 自珍 ; 变革思 想 ; 治 改革 政 中图分 类号 :B 5 21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9 2 2 0 )2 0I _ 2 0 8 5 1(060 - a0 0 6
音声 起 , 天地 为之钟鼓 , 神人 为之波涛矣 。1 ¨ ”( 6 P 二、 对社 会 问题 提 出 的改革 主张
龚 自珍 的改 革 思 想之 所 以在 中 国近 代 思 想史 上 具 有举 足轻 重 的地位 , 在 于龚 自珍 对 理想 的坚 还 定 不移 , 始终 不放 弃变 革思想 。 龚 自珍 认 为 清 朝 统治 者 对 天 下 人 才 的束缚 犹
治 机构 是虚 伪 的 ,如琉璃 一何 脆 且轻 ! ㈣ )今 政 “ ”删 “ 要 之 馆 , 车 马 、 饰 、 词捷 给 而 已 , 此 非 所 知 知 服 言 外
派 。 中, 自珍可谓 是“ 其 龚 三百年来第一流” 的近代
经 世思 潮 的先驱 、 开创者 。 龚 自珍 的思 想 主 张 主要 表 现 在 他 对 封 建 专 制 制 度 的猛 烈抨 击 , 变 法 革 新 的 积 极倡 导 , 自身 对 对 主张 的坚 持不懈 等 方 面 。 以下笔 者 就对 其 主 要思 想 主张进 行浅论 。
“ 老 一 青 钱 。 饪 如 月 圆 ; 童两 青 钱 , 父 馆 儿 博饪 大如 钱 , 中镩 饪 贵 一 钱 , 上 明 月瘦 一边 。 【髓 这 盘 天 ”】 在 4 (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一、概况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又号羽琌山民。
汉族,浙江(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从小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但屡试不第,38岁才中进士,做了几任小京官。
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著名的是《己亥杂诗》共350首。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生于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
6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
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二十七岁为举人。
道光元年(1821)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
九年,始成进士。
官至礼部主事。
十九年,弃官南归。
二十一年,于江苏云阳书院猝然去世。
龚自珍初承家学渊源,从文字、训诂入手,后渐涉金石、目录,泛及诗文、地理、经史百家。
受当时崛起的“春秋公羊学”影响甚深。
面对嘉道年间社会危机日益深重,他弃绝考据训诂之学,一意讲求经世之务,一生志存改革。
青年时代所撰《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等文,对封建专制的积弊,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他的思想为后来康有为等人倡公羊之学以变法图强开了先声。
中年以后,虽然志不得伸,转而学佛,但是“经世致用”之志并未消沉。
他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建议林则徐加强军事设施,做好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准备。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
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
龚自珍的思想_龚自珍的思想批判了什么

龚自珍的思想_龚自珍的思想批判了什么龚自珍又名巩祚,出生于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那么龚自珍的思想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龚自珍的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龚自珍的思想龚自珍的思想第一大特色是倡导“通经致用”,他强调学术起源于政治,如果舍弃了政治那学术也就没有了立足基础,它们本身就是统一的。
他号召士大夫从传统的纸堆中走出来,关心百姓安危及国家兴亡,将学问与当时时事相互结合。
他的这番思想从根本上批判了清政府的文化压制政策,成为一篇推崇言论和思想自由的宣言。
龚自珍的思想第二大特色是对专制主义的批判,他对封建社会的腐朽专制进行强烈的揭露和讽刺,这几乎涵盖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他认为当时的清代正处于衰世,并深刻的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严重危机以及逐步走向崩溃的趋势;他无情的抨击封建官僚主义的腐败奢侈,并认为官僚阶层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在揭露官僚荒淫无作为的同时,他还剖析了官僚制度的弊端和腐朽,将官僚晋级制度及科举取仕制度的弊端揭露的体无完肤。
龚自珍的思想第三大特色是提倡改革,他的改革虽然并不具有完整的系统,但是涉及到了很多方面。
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提出调节君臣关系,更有利于国家发展,他也非常关注国家的防务,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在经济方面,他提出要“平均”分配土地及财产,更要改革白银纳税的方法以使国家经济平稳向前发展。
龚自珍简介龚自珍简介记载他是清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1792年8月22日出生,龚自珍自幼好学,从小研读《经史》和《大学》。
他喜欢写作,13岁的时候就写了《知觉辨》,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集。
27考中举人,龚自珍考了6次终于在38岁时当上进士。
曾经在内阁、宗人府、礼部任过职。
48岁辞职回乡,一生写过300多篇文字和七八百首诗词。
1813年7月,龚自珍妻子因为被误诊而死亡。
1815年,龚自珍又娶了安庆知府的侄孙女何吉云为妻。
龚自珍在朝廷中对政治有独特的见解,并且明确的指出朝廷腐败问题的根本,对君权专制提出意见并抨击。
龚自珍史学研究综述(1990—2009年)

龚自珍的变革思想探析

方面指出清王朝对人才严加束缚, 另一方面从字里 行间表现了龚自珍与封建统治阶级做 出 抗 争 以 及 为了实现个性解放、 实现全民族的风气大开而奋斗 的精神。 龚自珍在其诗 《行路易》 中有 “红玫瑰、 青镜
(#.) !$$’ 台,美人别汝长徘徊” , “玉 体 须 为 美 人 惜 ” 之
收稿日期: (""!-"(-$+
环境, 臣子不讲道德, 皇帝过于集权。 在 《古史钩沉 沦》 中, 龚自珍又指出朝政之失误在于自开国以来 统治者的专制集权统治, 对人民思想的束缚, “ 籀其 府焉, 徘徊其钟焉, 大都积百年之力, 以震荡摧锄天
(&$()) #(% 下之廉耻” 。同时龚自珍认为清王朝的上层统 (&+") 治机构是虚伪的, “如琉璃一何脆且轻! ”#*% “今政
方面指出清王朝对人才严加束缚另一方面从字里在政治改革方面龚自珍提出君臣要坐而论行间表现了龚自珍与封建统治阶级做出抗争以及道改变现有臣子朝见长跪夕见长跪的制度为了实现个性解放实现全民族的风气大开而奋斗提出厉之以礼出乎上报之以节出乎下等调节君的精神
(""! 年 ! 月
第二期 (总第 ." 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 之气故” , 即由于朝廷中没有振作气节的气氛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后期, 鸦片战争前后 , 中国 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外国列强的脚步日益逼近 中国, 国内学术界、 思想界一片暮色霭霭、 死气沉 沉。 此种情况下, 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出现了一批以 汉族地主阶级为主的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 即经世 派。 其中, 龚自珍可谓是 “三百年来第一流” 的近代 经世思潮的先驱、 开创者。 龚自珍的思想主张主要表现 在 他 对 封 建 专 制 制度的猛烈抨击, 对变法革新的积极倡导, 对自身 主张的坚持不懈等方面。 以下笔者就对其主要思想 主张进行浅论。 一、 对社会弊端的批判 龚自珍作为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开创者之一, 他 打破了学术思想界长期以来的一片僵化的气息, 犹 如惊天之雷,掀起了封建社会末期思想界的浪潮。 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敢于针对封建社会之时弊, 大 胆批判、 抨击, 并且言语尖锐, 写出了大量揭露社会 弊端的文章、 诗歌等。 龚自珍对社会的批判多针对 于 封 建 专 制 统 治 的上层建筑。 在 《 〈明良论〉 二》 中, 龚自珍描绘出 “官 益久, 则气愈偷; 望愈崇, 则谄愈固; 地益近, 则媚亦 益工……臣节之盛, 扫地尽矣” 的清末腐败官场, 并 且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 “非由他, 由于无以作朝廷
不拘一格但开风气--龚自珍文学思想概述

不拘一格但开风气--龚自珍文学思想概述高鸿雁【摘要】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1792--1841)代表着中国鸦片战争前后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最高认识水平,被称之为中国现代改良主义先锋人物。
他的诗词创作及文学思想更是继往开来,其“尊情”“尊史”“尊心”等理念具有启蒙意蕴的创作思想独立而新创,不仅打破了当时文坛僵化沉闷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开一代新风。
【期刊名称】《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龚自珍;“宥情论”;“尊史尊心”;曲笔议政【作者】高鸿雁【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文学之于时代如风向标一般,社会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或剧烈变迁总会有意或无意、明朗或曲折地由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反映在其文学艺术作品中。
而论及对后世的影响,能披露特定时代精神内涵的文人作家,往往比单纯的政治家更为重要。
中世纪的诗人但丁是一位,中国近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龚自珍(1792-1841)也是其中重要一员。
龚自珍的思想代表着中国鸦片战争前后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最高认识水平,被称之为中国现代改良主义先锋人物。
他的诗词创作及文学思想,更是继往开来、独立而新创、开一代文风,本文以整理学习龚自珍文学思想为线索,试探其之于后世的影响。
一、龚自珍文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在动因龚自珍,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晚年自号“羽琌山民”。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的马坡巷。
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在鸦片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暴陨于江苏丹阳书院,终年五十岁。
生活在清由盛转衰、封建社会末期的龚自珍生平比较简单,按文学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龚自珍22岁前,这一时期是其主要接受传统教育阶段。
龚自珍对经典的研究

一、龚自珍简介龚自珍是清代经学思想演变过程中一位很关键的人物。
他出生于浙江,受外祖父段玉裁和父亲龚丽正的影响,对古文经学有颇深的造诣。
虽然他并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哲学体系,但他对一些哲学问题,如名实关系问题、人性问题和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二、龚自珍与古文经学龚自珍在视名物训话为学问全部的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
首先,他继承了明末清初民主主义思潮,并根据身处的现实,加以扩充,予以宣传,成为近代启蒙思想的基础之一。
其次,考据学派所倡导的经世致用之学,直接影响了龚自珍一代关心中国命运的人们。
再其次,考据学派研究问题的治学方法对龚自珍的治学、论述均有一定影响。
尽管龚自珍对传统的考据学及古文经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也有一些著述,但他本人并没有把大量精力放在考据学术活动方面,因为他所面临的时代形势为他提出了更为迫切的社会任务,他把自己的治学定位在社会改革宣传的活动上。
龚自珍认为《左传》是很有价值的书,他认为对于《左传》应该“审其离合,辨其真伪”,“以《春秋》归之《春秋》,《左氏》归之《左氏》,而删其书法凡例及论断之谬于大义,孤章断句之依附经文者,以存《左氏》之本真”。
至于《周礼》,龚自珍对它的批评更为严厉一些。
他认为《周礼》晚出,刘欲始立。
刘向、班固灼知其出于晚周先秦之士掇拾旧章所为,附之于《礼》,等立于‘明堂阴阳’而已。
后世称为经,是为述刘欲,非述孔氏,应该正名。
龚自珍还阐发了《春秋》大义三律的观点,强调“义必以礼为体,从而求得节文之妙;治必以仁为本,因而发现人性之巧;用必以智为权,于彼此之间寻出和谐之道。
”龚自珍对古文经学有重要的探索和创造,他把《春秋》视为经世致用之书,并且能够在传统的古文经学基础上,借鉴西方启蒙思想,创造出以今文经学为主的新经学思想,为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龚自珍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代启示

龚自珍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代启示
王世超
【期刊名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031)009
【摘要】龚自珍是我国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折期间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卓越思想家,他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近代经世思潮之先驱.本文试图从龚自珍生活时代的危机现状研究出发,通过龚自珍对日趋严重的社会现状进行全面猛烈批判以及提出的治国安邦的系列政治思想进行研究,进一步探析龚自珍政治思想的进步性及其对现代社会政治的重大启示.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王世超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9
【相关文献】
1.试析董仲舒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J], 卫立浩
2.康有为大同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代启示 [J], 潘晶晶
3.论孔子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J], 李耕夫
4.孔子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J], 王毓椿
5.谈苏轼政治思想的进步性 [J], 张福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龚自珍文学思想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龚自珍文学思想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人,号定盦,浙江仁和(治今杭州)人。
他是矗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
作为思想家的龚自珍,梁启先生在《清代学水概论》一书中对其有很高的评价,以为“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
关于他的思想研究国内外也有不少的研究文章。
他作为封建阶级的知识分子,所关心的是清王朝的安危,所忧虑的是统治者的天下。
但他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以及揭露黑暗、倡导改革的激烈言论,对西北边疆局势的关注,对培植人才的呼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同时又反过来影响了他所处的时代。
龚自珍的主张和实践恰恰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龚自珍的文学思想可以了解到哪些思想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作用,以及它对近代中国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2、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1)龚自珍的思想是儒道结合的。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不少正面咏佛或引用佛学术语的诗作。
从这些诗中看出龚自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龚自珍的佛学思想是一种“外佛内儒”的思想。
其儒家和佛家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
他认为“佛教济世之方”可“与世间法相辅而行”,佛学可以有助于社会的变革,国民道德的改造和革命者无私无畏精神的培养。
他在《己亥杂诗》中,将早年积极入世的情怀升华到一个更为深沉、廓然的境界,从中既可看到儒家超然的宇宙观,又可见到儒家奋世救世的基本精神。
2)龚自珍文学思想中具有悲剧因素。
他的悲剧在于他所代表时代的必然要求不能实现反而受到社会的摧挫。
历史与现实的悲剧感通过作者哀乐过人的诗心表现为慷慨悲凉的诗歌,表现为璀璨瑰丽、哀艳动人的美。
3)龚自珍的诗歌具有现代思想。
他的诗歌表现出了深刻的忧患意识、也表现了对个性解放的执著追求和对“新”的人生理想的热烈歌颂等,表现出了其诗歌的近代特征,另外也对中国诗歌近代转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龚自珍实学思想刍议

龚自珍实学思想刍议作者:张义祥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20年第9期文/张义祥【摘要】龚自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地位的实学家、思想家。
作为一个满怀经国济世之志的启蒙思想家,他以独特的风格和犀利的文字,批判了封建统治和旧社会的种种弊端,主张“更法”“改图”。
他的批判、经世思想和启蒙意识得到了同时代以及后人的肯定,其实学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龚自珍;实学;批判;经世龚自珍,初名自暹,字爱吾,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又号羽琌山民。
宋代时龚家随朝廷南渡,后定居于浙江仁和(今杭州),龚自珍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在杭州出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去世,他经历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巨大转折,一心想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却终未得志,但他的思想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
一、龚自珍实学思想的形成(一)时代的呼唤清朝末期,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而腐败的清政府却难有作为,促使一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也是晚清时期公羊学盛行的历史需求。
中国人除弊图存的呼声四起,龚自珍正是其中的一分子。
(二)儒学的熏陶在龚自珍的时代,“儒”成为了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而不只是儒家思想学派的专有名词,而儒学的地位也是极其尊崇的。
自先秦以来,儒家就强调“道统”,即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包含着治国平天下的美好初心。
而明清之际实学之所以重实,则主要是出于化解现实的民生危机和民族危机的需要,故其重实的意义是在于追求“吾儒经世致用”。
正是在这种儒学思潮的学术环境下,龚自珍传承了先辈的经世观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实学思想。
(三)佛学的影响中国学术思想史在不断的演进和变迁过程中,宗教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特别是儒学发展至宋明理学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释道理论。
龚自珍的家乡杭州自唐宋以来就是佛教胜地,汇聚了大量的古寺、高僧,加之当时士大夫阶层普遍流行诵读佛典,因此龚自珍自幼也在礼佛的环境中熏陶长大。
浅谈龚自珍更法改制的社会改革思想

浅谈龚自珍更法改制的社会改革思想段燕【摘要】龚自珍是清代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尽显“更法”、“改制”,揭露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龚自珍的更法改制思想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展开:经济上,对于土地兼并之风的改革;政治上,对于君臣权力权重的改制;思想文化上,对于学术与政治关系的建议.面对着封建末世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龚自珍没有浑浑噩噩以了此一生,而是提出了对后世影响重大的改良思想.文章就此谈论龚自珍为何会产生更法改制的思想,哪些方面以及怎样体现了他的改革思想,对其更法改制思想的评价.深受龚自珍思想的影响,在学术方面,要精于研究,为国家政治服务.现代社会,我们的学习应走向社会,走向国家.【期刊名称】《广东蚕业》【年(卷),期】2018(052)002【总页数】2页(P117-118)【关键词】龚自珍;更法;改制;思想【作者】段燕【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637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51农民起义持续发生,白莲教起义更是反反复复。
大规模、小规模的起义事件敲打着朝廷。
而那些身居高位、思想僵故的权贵大臣们,仍固执的相信着“天朝上国,举世无双”。
他们对清王朝的衰落视而不见。
甚至加上一笔以推波助澜。
经济上,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贫富差距悬殊。
农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无奈起身反抗,负伤累累。
政治上,吏制腐败、官僚堕落、贿赂公行,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为官之道。
这让那些满腔热血、为国操劳,希望在政治上一展宏图的寒门子弟,心灰意冷,亦随波逐流。
军事上,武备松弛、军队腐朽,国防虚弱。
长期的和平环境和特权,使军队丧失了强悍骁勇的作风,士兵的身体素质下降,整个军队变成了一只吃禄收租的寄生集团。
为军奉行这般道理,士兵何来战斗力,何来保家卫国的能力。
这也不难以想象,1840年的一场战争,中国军队输的一塌糊涂,败得惨不忍睹。
龚自珍文学思想

龚自珍文学思想虽然很多近代思想史、文学史都把龚自珍作为开端性的人物,但实际上,学术界对龚自珍历史定位的判认并不那么一致。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在这部著作中,龚自珍被归入“清代中期”,作为乾嘉时期的文学家,而不是“清代后期”(相当于一般所谓“近代”)文学家来叙述的。
这一处理未必仅仅一家言,它可能代表了史学界、文学史学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著者黄修己就在该书《序言》中以带点嘲讽的口吻说:龚自珍在鸦片战争爆发第二年就去世了,仅仅因为19世纪没有重要的作家和值得重视的变化,各种《近代文学史》才把龚自珍拉来充数。
而把这类观点表述的最明确的,或许要算赵慎修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1,他认为在戊戌变法以前,整个文学思潮都没有发生近代意义的变化,并且重点举出龚自珍,认为他的思想、包括文学思想“没有近代意义”。
应当说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龚自珍思想和文学观的“近代性”问题,而且提出这个问题并非没有道理。
考察一下此前关于龚自珍的评论,大多数论者重视的主要是龚自珍的社会批判言论和政治、经济改革主张,但是已有很多论者论证,龚自珍的批判虽然尖锐激烈,他呼吁“自改革”也有首倡意义,但无论其批判的深度还是其具体改革主张,都没有超出他的前辈。
龚自珍自己也说过:“药方只贩古时丹”。
换言之,当我们只注意从直接的政治、经济斗争方面考察龚自珍,把他这方面的言论看作其思想的主要部分甚至全部,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证明其思想的准确性(虽有局限)甚至进步性,却未必能说明其“近代性”。
梁启超在总结清末思想演变源流时,曾多次说:“数新思想之萌蘖,其因缘固不得不远溯龚、魏”,“语近世思想自由之向导,必数定庵”2,“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3。
这些话经常被人们引用,但大多用来证明龚自珍影响之巨大广泛,却似乎忽略了梁启超反复强调的龚自珍思想的时代价值之所在:“思想解放”!“思想自由”!的确,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龚自珍思想中更具“近代最初”意义和启蒙性质的,是——“人”的意识的觉醒和精神解放要求。
龚自珍的文学思想

龚自珍的文学思想:尊心说:强调在文学创作中尊重作家的主体地位和思想力、判断力。
(龚自珍崇尚心力,提倡心察;尊心说真实反映出嘉道之际士人阶层自作主宰、激情四溢的精神风貌。
)尊情说: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短言自序]:情无住无寄、无境而有境、有指而无指、无哀乐而有哀乐的存在方式,使之为尊。
)尊自然说:追求心力、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自然发挥、自由表达。
(“诗与人一”“文毕所欲言而去”在[病梅馆记]更完整,更可触摸)“三尊说”的核心是自作主宰。
(三尊说在鸦片战争前夕的思想界,闪耀着启蒙思想的光辉。
)剑气箫心”:嘉道之际一代士人的人格理想;“剑气箫心”:一代士人的经世抱负和不遇情怀;“剑气箫心”:一代士人的审美追求(意象是一种人格期待,一种行为选择;一种诗美追求。
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嘉道士人自作主宰、担荷天下风气的形成。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剑气与箫心是诗人思想感情飞扬的双翼“剑气箫心”龚诗魂:独立不移的人格理想;不屈不挠的救世意志;亦狂亦怨的审美追求;嘉道之际胸怀天下的有识之士自我设计、自我期待、自我完善过程中的种种追求龚自珍的诗歌创作夜坐(之一):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
秋心三首(之一):v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v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v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v斗大明星烂无数,長天一月坠林梢。
咏史:v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剑气箫心v剑气箫心是龚自珍编年诗的第三个思想情感的原点。
v我生受之天,哀乐恒过人。
v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
v“剑”与“箫”v“风雷”与“落花”v“童心”与“母爱”剑气如虹,表现了诗人弘毅自信、狂放任侠的一面;箫心低回,表现了诗人悱恻缠绵、幽想奇悟的一面v1839年v《己亥杂诗》v315首v七言绝句v浩荡离愁白日斜,v吟鞭东指即天涯。
v落红不是无情物,v化作春泥更护花。
v(第五首)v河汾房杜有人疑,v名位千秋处士卑。
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

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探析摘要:龚自珍作为清中后期封建社会的有志之士,心系社会,对社会忧虑,并深刻总结社会的优点,同时将自身的目光不断投射至社会的各个角落,具备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从天下苍生“万千哀乐”与国家兴衰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心史纵横自一家”角度,龚自珍的思想具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能够为新时期发展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人才龚自珍作为清中后期深刻的思想家,时时刻刻心系国家,具备强烈的爱国意识。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随着龚自珍自身阅历的不断增加,龚自珍不断加深着对于时局的判断,并对清朝的未来担忧。
而他对于清王朝的判断中,不仅有犀利的深刻剖析,而且不失文学色彩,他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反对殖民主义侵略。
时代的潮流、民族的正气,孕育了龚自珍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
当整个官场腐败成风,龚自珍出淤泥而不染,直面社會的腐朽与凋敝,奔走疾呼,发出了当时社会的最强音。
一、龚自珍爱国主义思想在社会关切上的表现龚自珍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担忧,龚自珍在青年时期曾作《明良四论》。
在这四篇文章中,从浅层次看,他是在探讨封建时期“明君良臣”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这一关系,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批判封建社会,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的社会充满失望。
同时在文章中,他还不断借用古代来反讽他所在时代的没落。
总之,文章站在了“探世变”这个角度,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的危机,并陷入了深深的忧思,这表现了年轻时期的龚自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由于年纪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龚自珍对于社会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加。
《行路易》的完成,体现除了龚自珍开始借用“衰世”这个词语来描绘当时的社会。
龚自珍根据当时社会的现象和特点,提出了“衰世”的社会状态。
“衰世”的提法,不仅是对社会形态的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
而对于“衰世”的定义,龚自珍是这样呈现的:“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堕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
【文献综述】龚自珍文学思想研究

【文献综述】龚自珍文学思想研究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龚自珍文学思想研究龚自珍是我国步入近代时期最杰出的的一位开风气的思想家。
关注现实民生是其思想的特色所在,他的文章中有经世致用、变法、托古改制等思想。
我们深入发掘,就可以发现作者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超于时人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具体体现在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其对儒典的看法以及强烈的批判精神中。
通过对龚自珍的文学思想的具体研究可以进一步说明其对于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近几十年以来,关于龚自珍的思想研究都是史学界的热点课题,因此,也在这个领域中有了明显的进展,本综述对此做一个总结,来理清以后写论文的思路和明确以后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龚自珍文学中的社会批判思想龚自珍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表现在他具有忧患意识,对传统的天人感应论、五行传以及儒者的天命论以及儒家的人性观的批判。
他勇于揭露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猛烈批判官场腐朽、贪婪的风气,抨击朝廷腐朽的用人制度,甚至大胆指斥“一夫为刚,万夫为柔”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后人的普遍好评。
陈蕴茜等认为龚自珍的社会批判思想批判超越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人。
他对传统社会的批判是空前全面的,从政治制度到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并切人了近代的主题—对传统社会压抑人性的揭露,从而使其社会批判思想提升到近代的高度[1]。
冯天瑜则谨慎地指出,龚自珍所责难的只是君主专制走向极端所造成的君臣、君民关系紧张,以及士大夫人格与权利的失落,而绝不是否定君权,他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并没有超越传统士大夫的眼界,就其“低诽专制”的总体水平而言,甚至并没有达到黄宗羲及唐甄曾经达到的高度,就是与鲍教言和邓牧相比亦多有不及之处[2]。
另外,龚自珍所谓的“山中之民”到底代表那个阶级,至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传统观点肯定“山中之民”为农民阶级。
胡思庸则认为,“山中之民”决非农民阶级的代表,而是像龚自珍那样的封建士大夫的化身[3]。
陈其泰认为,“山中之民”是什么人,龚自珍并没有明说,实际上应包括隐于野的有不满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数量众多的农民群众[4]。
《2024年龚自珍治疆思想研究》范文

《龚自珍治疆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龚自珍,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其治疆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龚自珍的治疆思想,分析其理论内涵、实践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二、龚自珍治疆思想的背景与理论内涵1. 背景:清朝时期,边疆地区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需要寻求有效的治理策略。
2. 理论内涵:龚自珍治疆思想的核心在于“以文化治边,以德治疆”。
他主张通过文化教育、道德教化等手段,提高边疆地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从而实现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三、龚自珍治疆思想的主要内容1. 重视文化教育:龚自珍认为,文化教育是治疆的关键。
他主张在边疆地区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从而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推行道德教化:龚自珍强调道德教化在治疆中的重要作用。
他主张通过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引导边疆地区人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因地制宜:龚自珍在治疆过程中,注重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
他主张因地制宜,因时施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
4. 强化中央集权:龚自珍认为,中央集权是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
他主张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确保边疆地区的发展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相协调。
四、龚自珍治疆思想的实践意义1. 对当时社会的启示:龚自珍的治疆思想为清朝政府提供了有效的治理策略,有助于缓解边疆地区的内外交困局面,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对当代的启示:龚自珍的治疆思想强调文化教育和道德教化在治理边疆地区中的重要作用,这为当代治理边疆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重视文化教育和道德教化,提高边疆地区人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从而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五、龚自珍治疆思想的当代价值1. 文化自信:龚自珍治疆思想强调文化自信,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更加重视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24年龚自珍治疆思想研究》范文

《龚自珍治疆思想研究》篇一一、引言龚自珍,晚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对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在清朝末年的政治舞台上,不仅以其独特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著称,更以其对边疆治理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而闻名。
本文旨在研究龚自珍的治疆思想,分析其内涵、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龚自珍治疆思想的背景与内涵龚自珍的治疆思想形成于晚清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国家的统一发展息息相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龚自珍提出了自己的治疆思想。
龚自珍治疆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强调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紧密联系,认为边疆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其次,他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即利用边疆各民族的力量来维护边疆的稳定。
此外,他还主张加强边防建设,提高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以实现长治久安。
三、龚自珍治疆思想的特点龚自珍的治疆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实际,他的思想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紧密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二是具有前瞻性,他能够预见边疆地区未来的发展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三是注重民族团结,他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
四、龚自珍治疆思想的实践与影响龚自珍的治疆思想不仅停留在理论上,更是通过他的实践得以体现。
他在新疆等地任职期间,积极推行改革,加强边防建设,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为当地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龚自珍的治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同时,他的思想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的思想还为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五、结论综上所述,龚自珍的治疆思想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
他的思想紧密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他的治疆思想不仅为当时的边疆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更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研究《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指的是中国著名的重要思想家龚自珍的经济伦理思想。
龚自珍是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书画家,他被誉为“近代实业之父”,是近代中国实业革命的伟大领袖。
他的经济伦理思想,塑造了近代中国实业繁荣的历史,也有重要影响。
为了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性,研究他的经济伦理思想非常有必要。
二、龚自珍主要经济伦理思想(一)改变以租借他人财产为主的经济模式龚自珍认为,中国的传统经济模式是以借贷和租借他人财产为主,这种经济模式导致“贫穷之家,以借为主”的普遍现象,因而龚自珍提出要改变这种经济模式,转变为以家庭自有财产为主的经济模式,努力朝着“家庭富裕,泡泡财”的方向努力。
(二)强调个人努力和勤劳积累龚自珍崇尚勤劳、努力和积极上进,强调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成功,他在《野史》中曾写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表达了自己强调勤劳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勤劳积累,才能实现经济上的成功。
(三)提倡兴利除弊和实业革命龚自珍秉承“实事求是”,强调要把现实环境和新思想和制度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他提出要大力推广实业革命,清除旧制度,改革新制度,实行建设性政策,兴利除弊,把市场经济引入中国,以改良生活,改善农民的经济地位,改善社会制度并实现近代中国实业革命。
三、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的影响(一)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龚自珍的经济伦理思想,影响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他的思想,使近代中国多种经济活动得以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
(二)影响未来的发展近代中国实业发展的重要思想,也将影响未来中国实业发展的发展方向。
正是基于龚自珍的伟大经济伦理思想,形成了未来重视实业发展的思路,才能促进中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四、结语以《龚自珍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为题,本文综述了龚自珍的经济伦理思想,从改变传统经济模式、强调个人勤劳、提倡兴利除弊三个方面阐述了龚自珍思想的影响力,从而体现出他的经济伦理思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浅析龚自珍的思想内蕴

浅析龚自珍的思想内蕴
李志国
【期刊名称】《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9)001
【摘要】龚自珍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积极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并结合自己的丰富人生经历加以完善.其思想融通儒佛,出入文史,积极用世.将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结合,融个性解放与忧国忧民与一体并通过诗文创作体现出来.【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李志国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浅析白居易的"闲适诗"及其思想内蕴 [J], 田冬梅;张颖夫
2.龚自珍的批判意识与启蒙精神浅析 [J], 周禹江
3.浅析龚自珍词的创作特色 [J], 严丽丽
4.浅析龚自珍矛盾的政治思想 [J], 徐伟轩
5.浅析龚自珍矛盾的政治思想 [J], 徐伟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