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学院博士生李蕊佚专访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
从哈佛公开课《公正》看学生如何学习
从哈佛公开课《公正》看学生如何学习——以建构教学理论为视角看完了哈佛著名教授桑德尔的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感触颇多,尤其被桑德尔教授的教学风格及渊博的知识吸引,桑德尔教授的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整堂课看来,不难发现,桑德尔教授主要是以以下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梳理。
1、导入(通过讲故事或假设创立情境来导入)2、引出学生的观点(通过不断提出两难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他们的观点)3、通过四个阶段重新建构观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别人相互交流;将旧有观点暴露于特定情景之下;重新建构新观点;评价新观点4、运用新观点5、对观念变化进行评论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要把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从认识规律的角度说,“联系”与“思考”,“比较”与“分析”是学生构建意义的关键环节。
建构主义者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比如医学中的具体病理、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案例等等,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情境性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学习的任务情境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其次,教学的过程与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范式,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最后,需要进行与学习过程相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或者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的测验的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而桑德尔的公开课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首要的因素就在于,桑德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新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或者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发生互联,引发新与旧的碰撞,并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哈佛公开课正义观后感
哈佛公开课正义观后感引言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哈佛公开课,主题为正义(Justice)。
这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主讲的一堂课,通过深入探讨正义的概念、各种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发了我对正义问题的思考。
本文将从课堂内容的理解和个人观点两方面进行阐述。
课堂内容的理解在正义的讲解中,桑德尔教授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正义理论:功利主义、权利主义和公民美德主义。
功利主义强调追求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福利,权利主义注重个体权利和自由,而公民美德主义则强调公民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理论,我对正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在课堂上,桑德尔教授还以一些实际案例来帮助我们探讨正义。
例如,他提到了分配公平的问题,比如器官移植和纳税制度。
通过这些案例,我认识到正义是一个伦理学问题,需要综合和平衡各种不同因素,包括效益、公平和道德等。
个人观点在观看哈佛公开课后,我对正义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我认识到正义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存在于灰色地带的。
人们在追求正义时常常会面临权衡和妥协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让人费解的决策。
这表明正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此外,我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己的义务。
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最后,我认识到正义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
当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法律不公,人们的尊严受到侵犯时,社会就会出现紧张和冲突。
只有建立公正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
结论通过观看哈佛公开课《正义》,我对正义的理解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正义不仅仅是道德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利益、公平和道德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对我个人而言,这堂课让我反思了自己对正义的态度和行为,我将进一步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
桑德尔眼中的“中国人”
桑德尔眼中的“中国人”作者:孙藜来源:《视野》2011年第16期“一场暴风雪之后,一家商店决定把原来售价10美元的雪铲提价到20美元。
这是公正的还是不公正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桑德尔式的问题”。
两年多来,这位哈佛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他的网络课,连同文字版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早已成为中国大学生追捧的对象。
这里不想狗尾续貂地重述桑德尔教授的见解,只想说一个很深很强烈的触动。
在5月份复旦之行的一次讲座中,他以上述问题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在座的那些“精英大学生们”认为“公正”的约占到2/3。
“要知道,在加拿大、瑞士和德国,83%的受访者都认为不公正。
这表明,中国人更资本主义!”桑德尔评论说。
学生大笑。
相信笑过之后,很多人会有触动。
对自己而言,隐隐也觉得处于矛盾中,不过一时间似乎也倾向于“公正”,因为商家做生意自然该有定价权利,——当然,“隐隐的矛盾”告诉我,这是乘人危难发不义之财,不过某种“逆反”又告诉自己,“满口道德文章”过于虚伪了……呈现出意识中与自我的这个“对话”,是因为相信不少人大概也有类似的思考路径。
不是吗?当下不正有一些经济学家们在大讲什么“经济学家不谈道德”吗?追问到底,大概我们共同的假设是那种“功利主义”——每个人自由地追求幸福,加总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幸福,而且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会自动地调节,例如,如果一个商家总想投机倒把,大概一时发财会败坏永久的声誉,然后没有“雪铲”的商家敢在大雪后涨价。
才疏学浅,很难看出上述路径有什么问题,——事实上,它正是思考“公正”问题的多元路径之一。
但是,桑德尔的话却让人震惊:“中国人更资本主义”?!换言之,这个国家不是最讲“仁义礼智信”、这个国家的学子不是从小就熟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吗?我们大多也幻想着:西方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可我们多大程度上了解了西方的“今天”,我们多大程度上又认真想过自己的“明天”呢?自然,认为“市场比权贵”更公正,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公平与正义”公开课笔记
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公平与正义”公开课笔记——广西民族大学叶良海第一课:谋杀的道德侧面——食人案件案例1: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突然发现在轨道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施工,你无法让电车停下来,因为刹车坏了。
你此时极度绝望,因为你深知如果电车撞向那5名工人,他们全都会死。
你极为无助,直到你发现在轨道的右侧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的尽头只有1名工人在那里施工。
而你的方向盘还没坏,只要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人挽救五个人的性命。
第一个问题:何为正确的选择?换成你会怎么做?绝大多数人都选择转弯:牺牲一个人,保存五个是最好的选择。
不转弯的人的理由:类似于种族灭绝的思维方式。
案例2:这次你不再是电车司机,只是一名旁观者。
你站在一座桥上,俯瞰着电车轨道,电车沿着轨道从远处而来,轨道尽头有5名工人,电车刹车坏了,这5名工人即将被撞死。
但你不是电车司机,你爱莫能助。
直到你发现在你旁边,靠着桥站着的是个超级胖子,你可以选择推他一把,他就会摔下桥,正好摔在电车轨道上挡住电车,他必死无疑,但可以挽救那5个人的性命。
现在,又有多少人会选择把胖子推下桥?(大多人不会这么做)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我们“牺牲一人保全五人”的这条原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第一种情况中大多数人赞同这条原则怎么了?两种情况都属于多数派的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应该如何来解释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呢?学生1发言:第二种情况牵涉到主动选择推人,而被推的这个人本来跟这件事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从个人自身利益的角度来说,他是被迫卷入这种灾难的。
而第一种情况不同,第一种情况里的三方、电车司机以及两组工人,之前就牵涉进这件事本身了。
(在侧轨的那个人并不比那个胖子更愿意牺牲自己。
)学生2发言:在第一种情况中是撞死一个还是五个人,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不管你做出的是哪一个选择,总得有人被电车撞死,而他们的死,并非是你的直接行为导致的,电车已经失控,而你必须在一瞬间做出选择。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学习感受
网络时代,教师如何更好的学习和教学——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学习感受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移动便捷的设备以后,让想学习的人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题为《像追美剧一样追网络》的文章介绍到现在已经到了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时代,其中Coursera,Udacity,edX是MOOC的三座大山。
让学习变成像追美剧一样,足见学习者学习的热情。
而在网易公开课这个平台,我有幸看到了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选择这门课的缘由选择《公正》课源于我以前的教学师傅沈亚琴老师,她给我讲了其中的两个小故事。
一个故事是这样的:电车司机刹车失灵,既可以选择往前开,但那边有5个工人在干活,也可选择转弯,有1个工人在干活,问题是你会怎么选择?大部分人选择转弯,因为那样只会牺牲一个人。
另一种情形,你是一个旁观者,在电车经过的前方有一个胖子,如果你将它推倒,他就可以阻止电车的运行,而让5个工人免于灾难,你会选择推那个胖子吗?大部分人不选择推。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教授引出了以边沁为代表的结果主义道德理论和以康德为代表的行为主义道德理论,这里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而要看评价的标准。
她还给我介绍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发生在救生艇上的人吃人的事件。
有4个人,其中一个喝了海水而病重的派克是个没有家庭没有父母的下士,其他3人在食物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做出决定杀死了派克,最终其他3人得救,问题是其他三人的行为道德吗?这些小故事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于是我开始追随这门课程。
二、学习过程及主要内容摘要假期里进行学习,时间相对较为宽裕,但是要克服惰性。
当我真正的进入课程学习时,发现课程虽然有意思,但是毕竟是大学的课程,而且又是外文的翻译,所以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不能保证完全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即便如此,我坚持看了8个视频(共有12个视频,每个视频约为55分钟),并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1、谋杀背后的道德逻辑教授引用上面的第一个故事引出了结果主义和行为主义,并且列举了“医生可以杀死一个健康人取他的器官去挽救其他五个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吗?”这样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讨论。
选择忠诚还是正义 (迈克尔 桑德尔(哈佛正义课教授)在清华的讲课)
一直到整堂课结束,争论与探讨始终没有终结。桑德尔如此作结,关于“正义”有三种不同取向:实用主义者讲求利益最大化,自由主义者强调选择自由,而正当获取利益、尊重每个人选择自由的同时,关注并促进社会正义和公众德性,努力创建一个具有道德理想和公民觉悟的高素质社会,也许是最完美的。
微笑着看着众人争论的桑德尔,适时来了句阶段小结,“目前我们讨论的冲突点在于,有些人认为家庭忠诚高于一切价值,而有些人却认为公正公平的理念应当超越家庭甚至高于一切,还有一些人觉得,得看具体情况。”
龚贺觉得有些头晕。他表示,相对于举报作弊的兄弟,他更会举报杀人犯兄弟,虽然出于本能他仍希望保护自己最亲密的家庭成员。
又一次举手表决,大部分人选择举报,少数人保持沉默。
“当具体的情境是国家呢?”桑德尔的发问挑战着学生思维的极限。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国家,但你会无条件地忠诚于她、支持她吗?比如,奥运会来临,你却知道本国最有希望夺得金牌的运动员,由于谎报了年龄才得以参加比赛。你会把真相说出来吗?说出来后这枚重要的金牌就不复存在了……台下的学生陷入了沉默。
桑德尔来了。据了解,目前清华经管学院、法学院等院系都在参考和借鉴桑德尔的“正义课程”,开设相关通识教育课程,意在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丰富知识,但同时头脑清醒、有能力作出道德选择的人。
这次,所有线索都围绕忠诚展开,这是一个事关忠诚的故事。和台下听讲的100多位学生一样,龚贺通过互联网熟识桑德尔在哈佛的通识课程《正义(Justice)》,但在亲历过桑氏课堂之后,他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龚贺告诉记者,这是他选修“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课程最大的收获。
没有得到“正确答案”的龚贺,内心却很满足。“原来选择的困境无处不在,原来道德责任离我们并不遥远。”即将离开清华园的他发现,哪怕作出任何一个细小的举动,都将带有道德的意味。一如他在回答桑德尔问题的初始,并不知道内心会屈从于哪种力量一样,公平、公正现在看来也不再如表面显示的那样“非黑即白”。“任何选择都会伤害到一部分利益,但无论作出什么选择,也许都应该带上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的思路。”
哈佛教授桑德尔北大演讲
哈佛教授桑德尔北大演讲:金钱与公正孰更重要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马海燕)首个哈佛免费公开课讲授者、美国著名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今晚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表示,货币和市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是否应当生活在一个全部都是用金钱购买的环境里值得商榷,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
这些观念引起了中国年轻观众的共鸣。
桑德尔带着最新力著《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来到北大。
该书探讨了当下最大的道德伦理问题之一:一个万物都明码标价的世界是否有错?如果是的话,那么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里,金钱和市场理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桑德尔说,不只是发展中国家,其实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在与年轻一代的交流中,他发现年轻人对宏观问题和社会未来命运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桑德尔是自1980年起教授政治哲学,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最著名的理论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讲席教授”之一。
《华盛顿邮报》认为他“或许是全美最杰出的大学教授”;美国《新闻周刊》称之为“最受欢迎的在世哲学家”和“摇滚巨星级别的道德学家”;美国杂志《新共和》则誉之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哲学讲授者”。
桑德尔备受赞誉的“公正”课程,哈佛有史以来累计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每周都有超过1000人走进桑德尔的课堂,其网络课程视频已有超过1000万人次
点击观看,在全球掀起了一波“公正”热。
哈弗教授桑德尔:谈公正
公正——如何做才是对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去年夏天来了一趟中国。
这个一直期待体验胡同的老美逛了北京,去了杭州和上海,还在大学跟年轻人聊了天。
不过这趟旅行里他记得最清楚的,却是医院里贩卖门诊号的黄牛党。
“夜晚时分,票贩子们自由自在地聚集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大厅的一楼。
价值14元人民币的门诊号被加价几百块,相当于一个中国农民一整个月的收入。
在站着保安的楼道里,吆喝着兜售专家号的男人打破了医院的安静,唐大夫,唐大夫,谁要唐大夫的号?风湿科的唐大夫!”几乎每天都在中国医院上演的这一幕,被这位偶然到访的细心教授记了下来。
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所授的“公正课”现场录像在网络上有过亿次的点击。
如今,这个讲“公正”的教授开始转而研究“金钱”——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明码标价,那么,钱到底可以买什么?翻开报纸看报道,“美国加州只需82美元可以在坐牢时选择安静的牢房”;打开电视看新闻,“5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换一张美国绿卡”;就连出门堵车时都能得到“温馨提醒”,“进入快速车道,只要8美元”。
他的朋友教育孩子,只要在接受帮助后写一张“谢谢你”的纸条,就可以获得1美元“奖金”。
“我们生活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可以拿来买卖。
这种买卖逻辑不仅应用于商品上,而且正逐渐掌控着我们的生活。
”桑德尔在他的新书里写道,“该是时候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想要这样的生活?”在这本书的白色封面上,一捆用红色牛皮筋捆起来的美元钞票站立在副标题“市场的伦理底线”旁边,而中央则用大号字写着让这位教授困扰已久的难题——《钱不应该买什么》。
有钱就可以不排队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只是时至今日,这样的东西没多少了。
”桑德尔开门见山这样写道。
这位哲学教授发现,现在想要发掘“钱买不到什么”的答案,越来越难了。
过去15年里,他一直在潜心收集资料,跟钱有关的新闻塞满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五花八门地写着,在当今时代,钱可以买到什么。
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观后感之欧阳歌谷创作
观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有感欧阳歌谷(2021.02.01)——怎样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看完了哈佛著名教授桑德尔的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感触颇多,尤其被桑德尔教授的教学风格及渊博的知识吸引,桑德尔教授的身上哟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这里就怎样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有,我觉得应该首先做到以下几点。
一、独特的教学方式桑德尔教授以“苏格拉底的方式”教学。
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同样,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也是没有价值的。
桑德尔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通过不断地诘问、应答、反驳和再追问,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辨析和争论,来培养批评思考以及推理论说的能力。
比如,课程刚开始,桑德尔问:“若你是医生,在急诊室有一个病危的病人,和5个病情相对较轻的病人。
你若花一天救那一个人,另5个便会死去;若去救那5个,病危的那个便会病亡。
你如何选择?”大部分同学选择救5人,牺牲少数,使更多人获利。
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这样做,对病危的病人不公平。
“狡猾”的桑德尔继续提问:“若你有一个相对健康的病人,还有5个分别急需不同移植器官的病危的病人。
你会杀了健康的一个,用他的器官救另外5个吗?”这样的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数不胜数。
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开拓思维,领悟其中的哲理。
而在中国的大学教授的课堂及讲座基本上都是自己讲,下面的听众往往是百无聊赖。
我觉得作为一名光荣的最光辉的教师,在学习方面,不仅是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
二、自身的智慧魅力桑德尔教授在课堂上涉及到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涉及范围非常之广,在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情况时,他是不可能事先准备的,但是他仍然能把握课堂节奏达到游刃有余,这与桑德尔教授自身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等是离不开的。
劝君莫读哈佛教授桑德尔
在现代社会里,除了交换(包括用已有物品交换和用自己的劳动交换)和被赠与,一个人的财富是不可能增加的,如果按照桑德尔的观点来强制重新划分资源,那才是真正的不道德。
在新浪视频网站上,《公正》课的点击率高得吓人。2011年,桑德尔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在大学里,中国的年轻人们似乎对桑德尔显示了额外的尊重和吹捧。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课堂里展现的个人魅力——和学生活泼轻松的互动,对案例机智风趣的称述,对理论娓娓道来的诠释——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那些问题本身发人深省: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好问题,它们隶属于政治哲学范畴但是也和经济学息息相关。美国自由主义哲学家穆瑞·罗斯巴德就认为经济学和政治哲学其实是一回事。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也应该能够回答政治哲学问题。然而桑德尔对问题的解答和价值判断,却是我很难认同的。
在新书《钱不该买什么》里,桑德尔批评最多的对象是金钱。他表达了对由金钱至上引发的社会道德扭曲的担忧。他更是质疑用金钱来调解市场供需的道德性。桑德尔提到:“人们已经将金钱视为所有事务的天平,它不仅主导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交易,甚至主导了人们的思维。”
桑德尔在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中,为了捍卫他的社群主义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康德普遍人权等学说。不得不说,他的很多问题让人感觉到两难的窘境。在桑德尔咄咄逼人的发问下,似乎我们笃信多年的价值观开始摇摇欲坠,人人都感到了迟疑和彷徨。对于道德观强烈的中国人来说,这种进退维谷的感觉更加强烈。
桑德尔的走红,无疑是一件好事。他让更多的人们注意到了政治哲学这门不“酷”的学科,让更多的人开始唤醒自己心中沉睡的理性。然而桑德尔的理论有很多逻辑不自恰的漏洞,读多了会越来越糊涂。如果能够购得一本罗斯巴德的《自由的伦理》,对着桑德尔的《钱不该买什么》边看边批判,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哈佛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笔记 (桑德尔教授)
A电车刹车失控,轨道上5个人,另一个废弃到1轨道上有1个人,方向盘没有失灵,如何选择?你是一个站在天桥上的旁观者,电车刹车失控,轨道上5个人,你旁边有一个胖子,把胖子推下去(你有一个方向盘控制一个陷阱,让胖子掉在轨道上)就可阻挡电车前进拯救5个人,如何选择?你是一名外科医生,有5个人因为电车事故受了伤需要器官移植,一个需要心脏、一个需要肝脏、一个需要肺、一个需要肾脏,旁边房间有一个健康的正在睡觉的人,你是否会牺牲一个拯救5个?1、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
边沁功利主义哲学:为最多人谋求最大的利益16世纪一艘游艇在南大西洋遇到了海难,4名船员,其中一名侍者是个孤儿没有家庭没有亲人,船后来坠毁,他们逃到救生艇,只有少量食物。
后来食物吃完,侍者喝了海水病倒了。
船长决定抽签决定谁来死拯救其他人,但有人不同意,最后没有执行抽签,而是杀了侍者。
最后仨人被一艘德国船救起。
辩论:“把其他人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没有那个权力。
”“如果·征得侍者的同意将其杀死(或者侍者自己提出杀死自己拯救大家)”假如抽签后正好决定侍者的死,是否觉得这是一种谋杀?2、绝对主义得到的推理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有明确的职责,明确的权利,不论后果是怎样。
3、为什么一个同意的行为,产生这些道德上的区别?B功利主义1、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早死可以减少政府在住房、医疗、养老上面的支出,同时烟草公司每年会给政府缴纳很高的税收。
2、福特公司出品一款小型汽车,1汽车销售很好,但油箱设在汽车背部,会与后方碰撞,油箱爆炸,炸死一些人后,将其告上法庭,福特知道这个油箱问题,需要做一个特殊挡板,但出于成本(每个1100$,12.5million cars,共137million;如果同样制作出的安全汽车会减少180deaths,每人赔偿200,000$,和180injuries每人赔偿67,000$,和2000vehicles维修每辆700$,收益只有49.5million)考虑未将其实施。
对话桑德尔,尴尬!
对话桑德尔,尴尬!作者:来源:《大学生》2013年第07期2012年12月13日晚,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座无虚席,哈佛大学首位公开课讲授者、美国著名哲学家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教授应北京论坛之邀走进北大,带来题为“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的公开演讲。
这也是他的最新力著的书名,书中探讨了当下最大的道德伦理问题之一:一个万物都明码标价的世界是否有错?如果是的话,那么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里,金钱和市场理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评论家们称此书为“一本阐述道德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富有智慧和不可或缺的书”(伦敦《泰晤士报》)和“多年来公共哲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实践之一”(英国《新政治家》杂志)。
货币和市场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即:我们是否应当生活在一个全部都是用金钱购买的环境里?是否有些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桑德尔在演讲中引导北大学子们理解金钱与公正的关系。
从明星的演唱会是否该被倒票、到灾难时的饮用水定价几何合适、火车票应不应该让“黄牛党”垄断,他多次试图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发言,但是这场教授与学子的互动中问题多多。
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桑德尔教授指出,目前在我们这个世界,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拿来出售,我们已经从一个拥有市场经济的社会变成了市场化的社会,二者的区别是,市场经济是工具,而市场化社会却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通过商店趁暴雪天气将铲雪铁锹涨价、商家在自然灾害时上涨瓶装水价格、票贩高价倒卖演唱会门票、学校用金钱激励小学生多读书等例子,探究了市场在社会中的地位、金钱与道德之间关系等问题。
桑德尔请对这问题持否定意见的同学来谈谈为什么,但有些同学问题还没弄清就开始高谈阔论。
一位同学上来回答说自己是持肯定看法的,认为趁灾涨价是公平的,这位同学显然根本没有跟上教授的思路,只顾沿着自己准备的答案来大肆开讲。
教授表情苦涩。
桑德尔通过提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对功利主义引发怀疑,思考道德和社会正义,这正是美国哲学课堂上惯用的手法。
道德的选择
道德的选择【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情的淡漠已经愈演愈烈。
本文从桑德尔教授研究的道德规范等问题展开的,并且就这些进行了我组人员的观点陈述。
由此,我组对后果主义式和绝对主义式这两种道德规范标准进行了比对,得出两者不同之处。
最后,我组就中国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反思。
【关键字】:道德,后果主义,绝对主义,中国社会热点道德问题,现状反思。
一、哲学存在意义哲学,一个多么沉重的字眼。
人们往往不愿意谈起哲学,觉得它深奥难懂,更有甚者觉得哲学根本没用,其实不然。
哲学使我们对已经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一旦我们对熟悉的事物开始陌生,那就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样子了。
认识自我的过程就失去了纯真,无论内心多么不安,你会意识到你已经不能停止思考了。
哲学就是让我们摆脱过去的习惯,从预定的假设和固有的信条中解脱出来。
我们不能说我们研究出来的是一个真理,但小组成员就一些社会现状做出了一些深刻讨论,曾经一些很熟悉很浅显的东西被我们进行剖析后,也显现出其蕴含的深刻哲学道理,而我们从这个研讨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本文仅代表我组一种对社会现状问题的一种思辨思维。
我们小组的论文主要基于桑德尔教授研究的道德规范等问题展开的○1,我们小组就这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这些曾经困惑着前人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天也是有着深刻的研讨意义的。
首先,我先明确一下道德选择的定义。
道德选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选择很广,包括行为动机、目的、方式、过程、结果、评价等的选择。
狭义的道德选择即通常意义上的道德选择,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利益冲突面前,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所作出的一种行为抉择。
这里,我们小组就目前发生的一些事情作为依据讲述我们对道德选择的看法。
如果是以前那种人人互相帮助,和谐的社会,扶起摔倒老人是不会遭讹的,我们还是会有很多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活雷锋。
但是,现在我们连扶个老人都会思量着到底对方是真摔还是假摔。
更甚者,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是把救人放在首位,先拍照,留下证据再进行施救。
辩论:牺牲少数保护多数是不正义的
辩论:牺牲少数保护多数是不正义的各位老师,各位在场的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XX学院XX班的XX,专业是XX,曾经在XX阶段有过校园辩论赛经历。
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此次“天伦杯”面试。
今天我所要陈述的话题是“欧麦拉困境”。
我的观点是:牺牲少数保护多数不是正义的。
正义,根据词典是这么解释的: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定判断。
牺牲少数去保护多数其实也就是说牺牲少数保护多数是正确的。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讲:要牺牲少数去保护多数。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虽然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很令人遗憾,但结果使得大多数人获利,这难道不是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吗?然而,当将这种选择方法放入现实中检验时,在某些事上会得到完全不符合常伦的答案。
譬如,为了救活十个即将饿死的人,杀死一个毫无关联的路人做食物,这样做对不对?从结果上看,活下来的人数比死去的人多,因此按照上述价值观就应该这么做,但很显然这不符合我们的常识。
类似上面的情境——虽然结果使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实在无法让人接受——可见牺牲少数保护多数这种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
人类拥有某些基本权利,它们不能被侵犯,因为从长远看,侵犯这些基本权利最终会使社会整体幸福度下降——即便短时内可使社会利益最大化。
回到上面的例子,短时看,吃掉一个人救活十个人,好像白赚了九条人命,但从长远看,若这种做法流行起来,社会将变得鸡犬不宁人人惶惶不可终日,因此整体幸福度反而下降了,所以杀一救十的做法不对。
这有些自圆其说的味道,因为按照这种说法,假若从长远来看社会幸福度不会下降,我们就可以随便杀掉一个人以拯救大多数了吗?另一种思考方向则完全否定了“使社会利益最大化是正确的”这种立场。
人存在绝对权利,高过任何外界利益总和。
我们拥有我们自身,这权利是不能量化为金钱或者社会幸福度的,给再多钱都不行。
因此政策制订者必须优先保证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使社会利益最大化”绝非始终正确的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但享有自身权利的同时应保障他人的权利不受侵犯,人自身所拥有的最基本的人权,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剥夺的,即使假以“保护大多数人”为名。
哈佛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涉及的书目
哈佛公开课是哈佛大学开设的一系列可以上线免费观看的课程,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学科和领域,其中也包括了“公平与正义”这一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哈佛公开课中涉及公平与正义的书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1. 《公正》(Justice)- 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本书作者迈克尔·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他的公开课《公正》(Justice)深受学生和听众的喜爱。
在这本书中,桑德尔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了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并引导读者思考有关道德、政治和社会正义的问题。
2. 《正义是什么》(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迈克尔·桑德尔迈克尔·桑德尔的另一部作品《正义是什么》(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也是哈佛公开课中涉及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书目之一。
在这本书中,桑德尔教授深入探讨了金钱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金钱与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思考。
3. 《《公民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亨利·戴维·梭罗的《公民不服从》作为哈佛公开课中探讨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阅读之一,帮助人们理解了公民不服从的概念,强调了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这本书不仅揭示了个人与政府、权威之间的关系,也引导人们思考社会正义和个人责任的问题。
4. 《自由论》(On Liberty)-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自由论》也是哈佛公开课中探讨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书目之一。
在这本书中,密尔探讨了自由、权利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内涵和重要性。
哈佛最红教授的一堂课
哈佛最红教授的一堂课作者:田习如来源:《海外星云》2012年第21期宛如摇滚巨星百年以上历史的哈佛大学圣德剧院(Sander Theater)里,各种肤色面孔的年轻学生们鱼贯入场,拿出笔记本电脑摆在腿上,陆续坐满环绕着舞台的半圆形观众席。
舞台上开始随着音乐投影介绍稍后会在观众席各角落协助递送麦克风的几位助理,在愉悦的流行乐声稍歇时,桑德尔用小跑步跨到舞台前方,在如雷的掌声中开始讲授这个学期的第三堂“正义”课。
“我们的教授们都用各种忌妒羡慕的语调,形容他是哈佛的摇滚明星。
”在哈佛法学院就读的4个中国女学生说,她们在大陆时就通过朋友疯狂转寄的YouTube影片观看桑德尔上课录像,如今来到哈佛,自然要在现场一睹丰采。
59岁的桑德尔是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哲学博士,27岁起在哈佛大学开设“正义”课,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争议来导引学生认识西方重要的哲学理论,30年来早已成为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每年有多达400甚至逾千名学生选修;2009年哈佛大学将一整学期的正义课程录像放上网络,让世人共同分享这场哲学与生活的精神洗礼,也让桑德尔红到海外,在全球各地也拥有不少粉丝。
桑德尔最厉害的是,在庞大的课堂中他仍然能引导学生交互诘问,用生动的例子吸引全场注意。
甚至,今年6月他到韩国延世大学演讲,在露天广场上与多达1.4万多名观众对话、探讨市场的道德限度,热烈互动的程度让人不可想象。
现在这堂正义课,主题是边沁、弥尔等哲学家提出的功利主义,强调快乐等价值是可以做出成本效益分析的。
桑德尔使用三段影片来引导学生探讨快乐是否真的可以分出高下。
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哈姆雷特》电影片段、摔跤比赛、卡通辛普森家庭揶揄哈姆雷特的片段。
在全场参与表决的欢笑声后,桑德尔从台下积极举手的多位同学中陆续点名,让他们陈述意见并反问,或引导这位学生与另一位不同意见者对话。
这堂课中与桑德尔互动最多的政府系三年级学生艾伦(Aaron Watanabe),在下课后接受记者访问,他说自己最喜欢每堂课后半段的对话时间,能够听到许多人对事情对错的不同看法,即使当下觉得自己的回答不理想,但经过桑德尔追问、被迫回答的脑力激荡,也会让自己的思考更清楚。
哈佛大学公开课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平与正义,该如何做是好?主讲:迈克尔·桑德尔迈克尔·桑德尔第一讲:谋杀的道德侧面教授:这是一堂关于公平与正义的公共课。
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假设你现在是一辆有轨电车的司机。
你的电车正在铁轨上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疾驶。
在铁轨末端,你发现有五个工人在铁轨上工作。
你尽力想停下电车, 但是你做不到,电车的刹车失灵了。
你觉得十分绝望,因为你知道如果你就这样撞向这5个工人他们必死无疑,假定你很清楚这一点。
正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 你突然发现就在右边另一根铁轨的尽头只有一个工人在那里工作。
你的方向盘没有失灵, 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让电车转向到那条分叉铁轨上撞死一个工人,但却因此救了另外5个人。
那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来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做才对?你会怎么做? 我们做个调查,看看有多少人会选择让电车转向到分叉铁轨上,举起你的手,多少人不会?多少人选择就这样笔直开下去?选笔直开下去的人先别放手。
少数人会,大多数人选择转向。
让我们先听听看。
现在我们研究下,你为什么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让我们先从大多数人开始吧。
谁选择转向的?你为什么这么选?你的理由是什么?谁愿意给我一个理由的?站起来说吧。
学生:因为当你可以只撞死一个人时却去撞死5个人肯定是不对的。
教授:当可以只撞死一个人时却去撞死5个人肯定不对,这是个好理由。
这是个好理由。
其他人呢?每个人都同意刚刚那个理由么?你来。
学生:我觉得这和9.11的一项事件是同样原因。
我们把那些将飞机撞向宾夕法尼亚空地的人视为英雄,因为他们选择只牺牲飞机里的人从而拯救了大楼里的更多生命。
所以原因和9.11事件中那些人的选择是相同的。
虽然一定会发生悲剧,但只撞死一个人好过撞死五个。
教授:你们大多数人是不是都这么想,选择转向的各位,是么?现在让我们听听那些少数人的想法,选择直行的人学生:我觉得这和对种族灭绝与极权主义的诡辩相似。
为了拯救一个种族你抹去了其他的种族。
教授:那么在这个事例中你会怎么做?你会,为了避免恐怖的种族灭绝主义而选择撞死那5个人么?学生:理论上,是这样。
桑德尔《公证》书
浅谈公正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似乎总是能轻而易举的听到看到、不公正的现象,甚至乎每天都在亲身体会着,比如党员优势、高考的地方保护政策。
然而我却忘了自己是以什么去评判公正。
或许我们可以咨询资深的法律从事人员,得到听起来不错的答复。
但是如果你看过公正,你就会困惑不已。
《公正》这本书是由桑德尔所写的。
桑德尔是一位政治哲学家。
他在公正这个课题上研究了二十多年。
关于“公正如何做是好”他做了很深刻的理解。
公正是什么呢?这里桑德尔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后达到公正。
正如文中所写,我认为世界上是不存在公正的。
在人类与其他动物有所区别时,当人类有思想意识时,公正就不存在。
因为那时我们都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地位,那个时候所想的公正都是站在一个已知身份的角度。
罗尔斯的社会契约说到:当我们处于平等的原始状态下选择我们的原则,就存在着两种公正。
但是在桑德尔的解说下公正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
桑德尔他做了不一样的尝试,打破了我们认为正确的常规的想法。
在你想当然的思想里,对公正的定义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这本书的特点之一大概就是他在教给你真理的时候,同时又给你带来了困惑。
比如说,文章的第一篇便说到飓风所带来的价格飙升的问题。
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利用别人的痛苦赚钱是可耻的,这并不是说价格不可调高,而是说不能过分过度。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
何谓过度过分?我想大家能够接受的,理所当然的价格便是合理的、若这是正确的,那么穷人和富人是不是对这个合理的价格定位不一样?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作为销售商而言,他有权利为自己的商品定价。
作为消费者,我们却因为说他们的定价太高而去责备他们。
然而让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是销售商呢?再比如,有个恐怖分子嫌疑人,可能掌握了一个会导致成千上万平民死亡的恐怖袭击秘密,只有拷打他才可能获得该信息。
为了获取信息,应不应该对他进行刑讯逼供?应该?那么好,你是哲学上的功利主义者——因为你认为为了多数人的福利,可以牺牲一个个体的权利。
足不出户上哈佛
足不出户上哈佛
张华
【期刊名称】《国际人才交流》
【年(卷),期】2011(0)1
【摘要】@@ <公平与正义>是哈佛历史上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桑德尔教授30年前开设这门课后,共有1.4万名学生上过该课.近年来,每学期选该课的学生达上千人,课堂只好设在哈佛古色古香的Sanders剧场.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张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3D网银,足不出户“上银行”
2.足不出户网上购物 9448网上购物中心在长开通
3.奥巴马:我是这样“陪”女儿上哈佛的
4.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就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演说(上)
5.奥巴马:我是这样“陪”女儿上哈佛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人大法学院博士生李蕊佚专访哈佛大学
桑德尔教授
5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宪法与行政法学教研室2008级博士研究生李蕊佚对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 )进行了一次专访。
桑德尔教授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政府学教授。
他主讲的“公正”(Justice )这门课程不仅每周吸引上千名的哈佛大学学生前去听课,而且该课程的视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关注。
采访中,桑德尔教授谈到,他开设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为各个学科(包括哲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学生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运用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去检测公正。
李蕊佚博士生就国家在多大程度上干涉市场经济是公正的、社会抚养制度如何设计、本·拉登未经公正审判就被处决是否公正等问题请教了桑德尔教授的意见。
桑德尔教授此次是受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邀请来华开专题讲座,并宣传其新书。
李蕊佚博士生转达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的问候,桑德尔教授表示非常愿意到人大法学院举行学术讲座,但由于此次行程非常紧张,他期待能再次得到人大法学院的邀请,希望明年能有机会到人大法学院进行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