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部制

合集下载

湖北高校改革试水“大部制”:机构精简 院系整合 干部竞岗

湖北高校改革试水“大部制”:机构精简 院系整合 干部竞岗

、答辩、原工作实绩、语言表达及举止仪表等方面 分别评分。不少高校表示,“竞岗制”的实施,激 发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给他们提供施展的 平台,促进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改革突出教,二级单位都是小 机关、大学院。”针对学科分工过细、交叉过多、 特色不鲜明等问题,襄樊学院还按照“大学科制” 的原则,将原有的16个教学院系整合为12个,并明 确提出实施二级院长负
多位高教界人士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有些问题 大家都清楚,但都不愿意去‘碰钉子’,都愿意做 ‘好好先生’”,“改革虽难,但不改革高校未来 的发展会更难,也难以培养一流的杰出人才”。(程 墨)
远程教育报名/
突出问题。武汉传媒学院于2009年元月中旬启动了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把原有的18个行政部门调整 为11个”。竞岗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领导干部级别 能上能下的制度,是襄樊学院这次管理体制改革的 另一个“大手笔”
。改革后学校领导岗位总数减少15%。通过竞争上岗, 襄樊学院此次新提拔处级干部20多人,有40多名处 级干部降低了级别,有的处级干部则重新回到教师 岗位。湖北经济学院在今年1月实施了新一轮中层干 部轮岗,竞争
,校办与工会合署办公,组织部与人事处合署办 公……“大部制”改革后,中南分校的行政机构总数较 先前减少了50%。作为一所在校生1.3万人的高校, 中南分校教职工有1000余人,但超过70%都是教学岗 位,行政
人员只有100多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董事 长周中斌在该院2008年工作总结会上称,“工作效 率低下,业务流程过长;教职工之间沟通不畅通;少数 部门缺乏服务意识,责任心不强”已成为学校内部 管理中存在的
的“大部制”改革基本完成。改革之后,行政部门 由29个压缩到17个,处级领导干部职数由140个减至 117个。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襄樊学院改革力度 之大,开创湖北省公办高校的先河。春节前夕,武 汉科技大学中

关于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讨

关于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讨

关于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讨摘要: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

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前提为实现高校管理重心的下移、厘清管理重心下移后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从实践环节讲,推行大部制改革需要从机构调整、人员重组、组织和岗位再造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大部制,其全称为大部门体制,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其含义是在政府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类同的事务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1]我国对大部制的提法源于中共十七大报告,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在我国推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大潮下,许多高等学校也开始进行大部制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制改革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学部制改革;另一类是以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

本文所探讨的为第二类。

笔者认为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是以管理重心下移和制定完善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为前提,遵照合并相近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围绕教学和学生工作转变职能,以去行政化、提高服务水平、创建职业化队伍为着重点而形成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一、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前提(一)管理重心实现下移管理重心下移就是学校将人权、事权、物权下放给专业学院(主要体现为预算的制定和使用权的下放),由专业学院自行管理,并对专业学院的发展负责。

管理重心下移后原本由职能处室承担的,如制定教学计划、人员招聘、资产管理、学生管理等相关工作转嫁给各专业学院,这样一来职能处室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从各种制度的制定、监控、服务等家长式的角色转移到为各专业学院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服务者的角色。

关于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讨

关于推行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实践探讨

能降的 良好 氛围 , 可以打破原有小团体 、 小圈子对学校 工作 带来 的负面影 响 , 同时对 全体工作人 员来讲也是
次锻炼 和学 习的机会 。 在全 员竞聘 上岗过程 中 , 最重要 的一点 是保证过 程和结果 的公平 、 公正 。全员竞聘 上 岗的面试 官应 由
的服务者的角色 。工作任务的下移促使职能单位转变 职能 , 这为推行职能部 门大部制改革提供了条件。
但是 , 我们 要注 意的是管理 重心 的下移是否一 定 有利于推行大部制改革?这就取决于学校对专业 学院 授权的程度 。
( 二) 厘清管理重心下移后职能部 门的工作职责 职能 部 门大部 制 改革 应建 立在 有规 可依 的基 础
( 三) 做 好 宣传 工 作 , 统 一 改 革 思 想
学、 沈阳师范 大学等 高校 为代表 的高校职 能部 门大部 制改革 。本文所探讨 的为第二类 。 笔者认为高校职能部 门大部制改革是 以管理重 心 下移 和制定完善 的职能部 门工作 职责为前提 , 遵照合
并相近职能 , 提高工作效率 的原则 , 围绕教学 和学生 工 作转 变职能 , 以去行政化 、 提高服 务水平 、 创建职业化 队伍为着重点而形成 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
关键词 : 高校 ; 职 能部 门; 大部制 ; 改革
大部制 , 其全称 为大部 门体制 , 是现代西方发达 国 家普遍实行 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 。其含义是在政府 部 门设置 中 , 将那些职能相近 、 业务范 围类 同的事务相对 集中, 由一个部 门统一进行管理 , 最大 限度地避免政府 职 能交叉 、 政 出多 门 、 多头管理 , 从 而达到 提高行政 效 率, 降低行政成本 的 目标 。 我 国对大部 制的提法 源于 中共 十七大报告 , 报告 中提 出要加 大机构整合力 度 , 探索 实行职 能有机统 一 的大部 门体制 。在我 国推行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 的大 潮下 , 许 多高等学校也开始进行大部制改革 。 目前 , 我 国高校大部 制改革大体 可以分为 两大类 , 一类 是 以北 京大学 、 武汉大学 、 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 为 代表 的学部制改革 ; 另一类是 以山东 大学 、 合肥工业 大

高校大部制机构改革探析

高校大部制机构改革探析

高校大部制机构改革探析作者:诸常初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03期摘要:随着高校合并与扩张,高校原有传统科层制结构弊端日益显现,去科层化和职能综合化成为高校机构改革的方向。

本文比较分析了高校机构改革和政府大部制改革的基本要素,将大部制理念融入高校机构改革实践中,并根据高校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尝试建立高校机构设置理想模型。

关键词:高校;大部制;机构改革;管理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3-0088-04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是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

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与政府机构一直在努力精简不同,机构庞大并日益臃肿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通病。

特别是经历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合并和扩张的大潮,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在短短的几年内成倍增长,随之而来,高校组织运行方式以及管理机制转变滞后等问题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高校规模的不断膨胀,带来高校职能的不断增加,最后导致高校内部机构设置的日益复杂,各所高校被迫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不断派生出新的部门,来处理新的不断增加的日常事务。

各个新兴部门的诞生往往缺乏系统规划,普遍为了应付新增事务而被动成立,所以容易导致机构重叠和职能交叉,而原有部门也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而不断膨胀,最终不仅导致高校机构臃肿、内耗增大、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学术权力的核心地位。

一、高校机构改革和大部制的要素比较分析(一)两者的共同点我国高校设置参照“苏联模式”同政府组织一样采用传统科层制管理结构。

将高校机构改革基本要素和大部制基本要素进行罗列比较可以看到,他们同样都强调通过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高校大部制改革探析

高校大部制改革探析

高校大部制改革探析作者:崔民日来源:《学理论·上》2012年第08期摘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应对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和不断增加的管理难度,各高校也在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学校的管理体制。

主要从高校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入手,阐述了当前高校大部制改革的现状,概括了高校大部制改革的优点,分析了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部制;改革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44-02一、高校大部制的概念界定(一)大部制的概念界定对于大部制的概念,一些学者、行政官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

从管理学角度:大部制是指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这一定义也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概念。

从组织结构角度: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大部制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集中到一个部门进行管理。

(二)高校大部制的概念界定目前学术界对高等学校的大部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

青岛大学教授李福华提出:“学部制”,是指在高等学校内部校和学院两个层次之间增加“学部”一级学术性组织或一级管理机构[1]。

结合以上概念和高校的学术组织特性,笔者认为,高校大部制是大部制与学院制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以学科为分类基础,将同一学科门类的院系进行合并重组成的一级管理机构。

本文也是基于这一概念对目前高校实施的大部制的现状进行分析的。

二、高校大部制改革的现状2008年以来,高校相继进行大部制改革,本文选择了已经进行改革的10所985重点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008年以前改革的3所学校。

笔者对这10所高校大部制改革的时间、范围、形成方式、机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

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大部制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
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首先,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
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因此,大学大部制改革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课程选择和学习途径。

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其次,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应该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再者,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应该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大学大部制改革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学科交叉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开设实
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大学大部制改革实施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学
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更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行政机构大部门制改革浅议

高等职业院校行政机构大部门制改革浅议
时借 鉴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行政机构改革
政府 、 大社会 ” 的新 型高校管理模 式。 4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 推行全 员聘 用 制, 优化绩效考核体 系。为了配合行政机 构大部 门制改革, 高等职业技术学 院应 该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改变传统 的用 人观念 , 推行 全员 聘用制度 , 促进 竞争上 岗、 能上 能下、 有进有 出的人 员流动机制 的形成, 为大部 门制 的实施创立宽松 的用 人环境 。同时还要注意建立科学 、 公正 的
设应 该 成 为 改 革 的 关键 突破 点 。 2 根 据 学 校 发 展 的 实 际 需 要 ,组 建 、 “ 级 部 门” 超 。在 行 政 机 构 调 整 过 程 中 , 应
圳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21 ( ; 人 ,00 1 )
3 - . 7 4 2
参考 文 献 :
【 廖少 剐, 】 】 许才明. 大部 制与高校 内部管理体 制 改 革 研 究 ( . 科 技 与 管 理 , 0 9( : J ) 20 2 )
1 3 4 3 -I . 3
执行机构、 参谋 咨询机构、 民主监督机构、 信
息 反馈 机 构 等五 个 部 分组 成 的闭 环系 统 来 实现 高校 的科 学管理 。 高职 院可 以以此 为依 据 ,对 现 有行 政 部 门 的职 能 进 行广 义 的划 分 ,将 各部 门 中性 质相 似 的业 务予 以合 并 , 并对 业务 流程 进行 必要 的 重构 , 建科 学 的 搭
三、 高等职业 技术学院行政 机构 改革
推 行 大 部 门 制 的思 路 借 鉴 国 内外 大 部 门 制 实 施 的 成 功 经 验 , 合 大 部 门 制理 论 要 点 , 等 职 业 技 结 高

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制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张晓清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4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阻碍了高校内部管理效益的提高。

学部制的改革是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当今世界,科学的高度发展与高度综合已成为主导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学院制弊端日益凸显,对新的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因此学部制研究成为近十年来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热点,本文通过探讨学部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可供借鉴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高校大部制;问题;对策【分类号】G647一、高校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学学部制改革已在我国推行了十余年,一些大学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在整合优化优质资源、提升基层学术组织活力以及学术分类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学部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但是,学部制改革始终是一项涉及面比较广的变革,涉及高校人、财、物等资源的重新整合和优化,因此在推行学部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新的问题和困难,对改革产生阻力。

(一)改革的观念不一致导致改革遇阻从观念上来讲,能上就不能下,能高就不能低,能进就不能出的传统的惯性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始终存在,这些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必须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修正和转化,学部制改革才能大踏步地前进;同时,可能由于前期的学习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很多人对目前高校机构设置的弊端了解不多,认识不清,加之安于现状等惰性思想的普遍存在,导致个人对学部制改革的意见也不一致,比如:每个高校都有众多的行政机构和大量的行政干部,从利益角度出发,有的人渴望通过高校内部机构的改革来改变现状,理清各部门的关系给他们以后的工作带来便利;当然也有一些人,虽然认识到了高校机构设置的一些弊端,但害怕机构的裁撤和重组会造成工作岗位的减少,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利益。

对于部分大学的学部制改革而言,对高校现有管理制度的惯性依赖也从观念上阻碍了学部制的改革进程。

论高校管理机构的“大部制”改革

论高校管理机构的“大部制”改革

(一) 促进向学术系统分权, 复归学术本位

长期以来, 由于 “政府以管理行政部门的手
“大部制” 与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段和思维来管理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 实施
第一, “大部制” 与学术本位取向内在一致。 “指令性、 同质化和工程化管理”, 导致高校内部
收稿日期: 2011-01-17 作者简介: 卢威 (1985-), 男, 江苏沛县人,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 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 业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邱法宗 (1955-), 男, 山东高密人,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 院公共管理系主 任, 教授, 硕士生 导师,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布鲁贝克 (John S.Brubacher) 认为, 早期的大学 行政化, 其各种行政机构一定程度上充当着政府
将 “闲逸的好奇” 精神追求作为目的④。 即使近 代理人或代管人的角色。 ⑧高校内部建立起类似
代政治论哲学盛行, 高校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 于政府系统的自上而下的权力运作方式, 组建起
探求知识更多地出于社会需要, 但 “政治化永远 与教育行政机关基本对口的管理机构, 由上级安
有一些被媒体冠以 “大部制” 名义进行的学术机 能力⑦, 后者指的是效能。 “大部制” 在精简机
构改革, 如北师大组建教育学部, 但这更多地考 构和人员的同时, 又使得高校必须根据管理目标
虑到学科融合问题, 改革对象是院系而非管理机 重新梳理行政权力, 使其行之必要, 以此提升管
构, 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升 了 管 理 效 能 。 其 次 , 缩 减 机 构 数 量 和 人 员 编 高等教育系统的自我调节和革新 12。 上述两种模
制, 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办公经费和人员成本, 式也可用来分析高校内部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的

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

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

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一、我国高校职能部门设置现状根据管理学的组织理论,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属于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结构类型[1]。

学校下属院系为直线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设置的党政管理机构为职能部门。

为了解高校职能部门设置现状,对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39所“985工程”高校的职能部门设置情况进行考察。

考察发现,大多数高校的职能部门数量都在30个以上,有的甚至多达40余个。

这些职能部门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党务部门,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统战部等;第二类是行政部门,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财务处、人事处、后勤处等;第三类是直属部门,包括网络中心、图书馆、期刊社、出版社等;第四类是社群组织,包括工会、团委等。

各高校在具体职能部门设置上存在诸多差异,但在核心部门设置上往往有许多相近之处。

在对上述39所高校职能部门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各校普遍具有的职能部门提取出来,组合成了高校职能部门的典型结构(见图1)。

图1显示的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部门架构,尽管已剔除了一些部门,但部门数量仍多达27个。

而拥有37000多名师生员工的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仅拥有8个行政机构[2]。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职能部门“碎片化”倾向之严重。

职能划分和部门设置的不合理,使高校内部管理面临诸多难题。

首先,职能交叉、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重大决策往往需要多个部门负责,主要责任主体难以明确。

特别是当管理难题出现时,管理部门都不愿承担相应责任。

其次,部门间协调难度大,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不协同等问题较突出,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

“设置不同的职责与部门可以更专业化,但也增加了协调与控制的难度,各个部门都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结果只能是部门最优化,即重点在于达到部门的目标而不是整体的目标。

”[3]60第三,机构庞杂,人员冗繁。

管理人员一般要占教职工总数的一半左右。

高校“大部制”改革的价值思考

高校“大部制”改革的价值思考

近 年 来 , 着 市 场 经济 的 逐 步 建 立 , 种弊 端 日益 凸 显 。 管理 部 门繁 多、 作 人 员 日趋 膨 胀 并 没 有 带 来 行 政 的 高 效 、 带 来 了 高 随 各 工 只
校 办 学成 本 的 日益 高涨 。随 着 高校 部 门的 增 多 。 构 职 能 重 叠 的现 象也 越 发 明 显 。 因此 , 革 高校 的 内部 行政 管理 模 式 迫 在 眉 机 改 睫 。 以“ 大部 制 ” 革作 为 突破 口 , 快行 政 管理 体 制 改 革 的 步伐 , 于提 高 高等 学 校行 政 管理 水平 是 具 有 重要 的理 论 意 义 与 实 改 加 对
践 意义 。
【 键 词】大部 制 ; 关 内部 管 理 体 制 ; 革 改
【 码】 A
f 文章编号】17 — 18 2 1 )6 04 — 3 6 4 6 9 ( 00 0 - 0 7 0
高校 行 政 管 理 模式 的 “ 大部 制 ” 改革 是 对 政 府 部 门 大部 制
改 革 的一 种 拓 展 、 伸 . 大 大 丰 富 了大 部 制 改 革 的 内 涵 ; 延 它 同 时 , 于 高等 学 校 理 论 兼具 理论 研 究 主要 阵地 的属 性 . 积 聚 鉴 它 了 大批 高 级 知 识 分 子 . 因此 必 然 能在 管 理 模 式 的 改革 中能 充 分发 挥 其 人 才 优势 , 其 他公 共 部 门 在改 革 中相 互 促 进 、 为 和 互 依 托 , 探 索 更 合 理 、 优 化 的部 门组 合 提 供 理论 基 础 为 更
务 于行 政 权 力 的局 面 具 体 表 现在 一 线 教 师 对 于 行政 人 员 的 不 满 .或 者 是 学术 专 家 对 于 教 学方 面 的合 理 意见 无 法 得 到 采 用。 显然 , 校这 样 的教 育 机 构 也呈 现 出行 政 机关 的 “ 高 官本 位 ” 现 象 。在 古代 , 们 把行 政 机 关 称 之 为“ 门 ”衙 门作 风 就 是 我 衙 ,

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5篇

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5篇

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5篇第一篇: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高校职能部门大部制改革的目标方案与运行机制一、我国高校职能部门设置现状根据管理学的组织理论,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属于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结构类型[1]。

学校下属院系为直线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设置的党政管理机构为职能部门。

为了解高校职能部门设置现状,对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39所“985工程”高校的职能部门设置情况进行考察。

考察发现,大多数高校的职能部门数量都在30个以上,有的甚至多达40余个。

这些职能部门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党务部门,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统战部等;第二类是行政部门,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财务处、人事处、后勤处等;第三类是直属部门,包括网络中心、图书馆、期刊社、出版社等;第四类是社群组织,包括工会、团委等。

各高校在具体职能部门设置上存在诸多差异,但在核心部门设置上往往有许多相近之处。

在对上述39所高校职能部门设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各校普遍具有的职能部门提取出来,组合成了高校职能部门的典型结构(见图1)。

图1显示的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部门架构,尽管已剔除了一些部门,但部门数量仍多达27个。

而拥有37000多名师生员工的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仅拥有8个行政机构[2]。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职能部门“碎片化”倾向之严重。

职能划分和部门设置的不合理,使高校内部管理面临诸多难题。

首先,职能交叉、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重大决策往往需要多个部门负责,主要责任主体难以明确。

特别是当管理难题出现时,管理部门都不愿承担相应责任。

其次,部门间协调难度大,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不协同等问题较突出,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

“设置不同的职责与部门可以更专业化,但也增加了协调与控制的难度,各个部门都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结果只能是部门最优化,即重点在于达到部门的目标而不是整体的目标。

高校大部制改革

高校大部制改革
组成单位 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经济学院、光华法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 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地球科学系、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机械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电气工程学院、建筑工程 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航空航天学院、高分子 科学与工程学系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试验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基础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药学院;临床医学系、口腔系(依托六大附属医院)
17
职能部门大部制
高校直线—职能制类型的组织结构
党务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监察室 校办、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学生处等 图书馆、档案室、信息中心等
群团组织
工会、团委等
18
案例:沈阳师范大学
3系统9部
组织部(党校、机关分党委)
党务工作部
宣传统战部
纪委办公室(审计监察处) 党群 工作 系统 工会 (教代会办公室)
业务系统各部根据工作需要,成立部务委员会,作为工作研究和咨询机构。
4
各处室仍保留独立的处级建制,在大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
22
敬请批评指正
学部制:
是指在高等学校内部校和学院两个层次之间 增加“学部”一级学术性组织或一级管理机构。
4
意 义
1 2 3
学部制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开放的平台。

高等院校“大部制”与“学部制”定位分析

高等院校“大部制”与“学部制”定位分析

高等院校“大部制”与“学部制”定位分析张雷;江振春;薛雅【摘要】基于“大部制”和“学部制”两个概念的实际案例和统计数据,分析两者在概念起源、应用领域、工作原理等方面的差异,得出两者在高校改革中的定位,似“一个硬币的两面”,各自独立、缺一不可、合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我国高校改革的完整体系.高校“大部制”改革适用于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的改革,高校“学部制”改革适用于高校学术组织的改革.“大部制”和“学部制”是我国高校完善自身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体制的重要“两翼”,有利于下放高校行政权力,解放学术权力,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期刊名称】《高教论坛》【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高等院校;大部制;学部制;定位【作者】张雷;江振春;薛雅【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1815;南京审计学院文学院,江苏南京211815;南京审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南京2118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71据我国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4.5%,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大众化教育的中级阶段。

伴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和适龄学生人口的变化,估算2027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

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成绩是显著,但同时,高校的内部管理和教育质量能否与高校规模的扩大相适应的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进入了由大到强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将更加关注发展模式转变,更加强调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更加重视教育质量提升。

于是,近些年全国高等院校纷纷走上“大部制”和“学部制”改革的道路,但是两者在定位上还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有的将“大部制”与“学部制”改革等同,还有的将“学部制”包含在“大部制”改革范畴内。

(修改好)AL10020_“大部制”视域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研究

(修改好)AL10020_“大部制”视域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研究

(修改好)AL10020_“大部制”视域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研究“大部制”视域下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研究【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深入发展,改革制度对我国的高校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改革的发展,从90世纪开始我国开始对高等院校的教育管理机制进行了宏观至微观的“大部制”改革,并根据每所院校的机制体系进行了制度分配,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开拓了新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各个高等院校实行“大部制”改革后,其改革效果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同时引发了教育界巨大的争议,使得高校很难取得“大部制”行政管理改革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在大部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视域下;高校行政;改革研究0.引言高校教育的开展得益于管理,从高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进行分析,进行有效的“大部制”行政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变革我国目前高校的权力体系,同时不断的健全现代高校教育中的运转机制,将学术教育放在首位,借助有效的行政管理模式,完善教师的聘任制度,根据教师的教学状况开展相应的考核,希冀更好的提升高校的教学效率以及管理水平。

一.高校大部制改革概述1.高校大部制改革的内涵大部制体制在西方国家实施比较普遍,虽然从我国的历史文明上也曾经出现过大部制体系,但是相关的内容偏少,同时我国大部制改革观念同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

通常大部制改革具有不同的说法,首先大部制的改革理念就是将政府的部门进行重置,将其中职能业务内容类似的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借助系统的管理模式防止政府的职能出现交叉或重复的现象,使政府可以专门性的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就是大部制可以将不同的繁杂因素在差异化的组织内进行有效的融合,最终可以有效的提升执行效率,减少组织由于数量大造成的成本负荷支出,让组织可以更好的完成组织的任务目标。

2.高校大部制改革的定位对我国的政府部门而言,实施大部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由于职责交叉所引发的政府部门管理不当以及管理成本高等相关的问题;在职能定位上,职能定位是实行大部制改革的前提要求,也是一个组织中不同岗位工作内容与职责的定位,而机构是这些组织成员的载体,当大部制的改革改变了载体中人员的职能时,其岗位人员的数量以及规模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当高校在建立大部制时,需要对高校不同岗位的职能做到明确的认识,并把职能内容重叠的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综合型组织,从而使每个岗位的职能都能够明确关联性;在大部制的决策、执行、监督改革方面,这些都属于大部制体系过程中关键管理对象,权力和责任不统一的现象其实属于大部制体系的重点管理对象,而大部制的管理与改革就是通过建立决策、执行以及监督,不断的让高校在决策制度上更具有民主意义[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六项任务。

为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于2010年底正式启动,其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构建有利于高水平大学科学发展的内部管理体系,推进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

合肥工业大学将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作为学校“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把“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措施。

自2011年3月启动行政管理大部制改革以来,制度框架不断完善、治理结构不断健全,各项工作运行平稳,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开展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以“横向六模块、纵向三层次”为基本框架《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在传统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界限模糊,管理与服务、经营与服务职责不清,办理权与监督权空间不明,使得体制运行缺乏活力,工作人员缺乏动力,部门单位之间、上下左右之间缺乏合力,各层级执行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合肥工业大学紧迫地认识到,要想提升学校的层次水平,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向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解决发展的潜力、活力、动力与合力问题,达到活化机制、激发潜能、提高效益的目的。

在此背景下,学校提出全面推进行政管理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实践探索。

行政大部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明晰关系、明确职责、规范权限、加强管理、强化服务为原则,以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活化机制、激发潜能、提高效能为目标,全面推进职员制和管理重心下移,打通本研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机构再造、职责再造、流程再造和制度再造,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分离、经(营)与(服)务分离、(行)政与学(术)分离、办(理权)与(监)督(权)分离,构建与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机构体系。

行政大部制改革的基本框架。

可以概括为“横向六模块,纵向三层次”。

在横向上,根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校务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六个模块,将学校现有的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等17个行政管理部门整合为校务部、教务部、财务部、总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6个运行部,原有的53个科室归并为29个办公室(中心)。

形成“三长(秘书长、教务长、总务长)、一师(总会计师)、两院(研究生院院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的管理运行模式,注重部(院)之间、部(院)内部的协调。

加强贯彻执行学校内部政策方针的力度,明确督办权限与职责,强化执行力,注重部门之间的合作。

取消行政级别,全面推进教育职员制度,实行扁平化管理。

在纵向上,按照“决策科学、综合协调、执行有力、运行高效”的要求构建决策层、运行层和执行层三层次管理模式。

决策层即校级领导层,按照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室会议事规则,负责关系学校改革、建设、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

运行层即六大部(院),按照《行政大部制运行若干规定》及《行政大部制部务会议议事规则》负责学校政策方针、决策贯彻落实的协调运行以及部(院)内部事务的协调。

执行层是六大部下各个办公室或中心,负责具体事务的落实执办。

二、以“四分离、两推进、一打通、一突破”为基本内容加快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大部门体制,有助于提升效能,使高效行政机构实现精简高效、运转协调的目的,既是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的客观需求,有事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合肥工业大学以四分离、两推进、一打通、一突破”为基本内容,积极推行行政大部制改革。

管务分离。

在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上,通过管务分离,构建以行政服务为中心的行政服务体系,即把行政管理部门中的属于服务的职能剥离,成立相应的服务中心,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行政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不受具体事务和利益的干扰,专注于学校行政管理事务以及各项政策的制定、贯彻和修改,使得行政管理精干高效,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范围清晰,又可以使新成立的服务中心专门从事服务师生员工的工作,服务机构健全,服务职能得以强化和专业化,能够提供面向师生员工的全方位服务,保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此,学校成立了五大服务中心,即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注册中心、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推行专业化服务。

经务分离。

将经营职能从工艺服务中心分离,经营性或以经营为主的部门从原后勤集团划出,隶属资产经营总公司管理,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实施目标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确保学校资产保值增值。

公益服务重在突出服务,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在专业化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政学分离。

从制度上进一步保证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决策和发展问题上的话语权,明确了行政事务与学术事务的范围,确定了校学社委员会的组成原则,决策内容和议事程序等。

进一步分清行政管理和学术治理的界限,构建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分离、各负其责的治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学术治理体制建设,行政管理在属于或者基本属于学术管理的领域逐步淡化,以致退出。

加强学术委员、学位委员会建设,完善制度,明确职责。

办督分离。

针对原来一些部门监督权与办理权合一的情况进行了调整,将监督权与办理权做了适度分离,对于监督和办理的职能也做进一步的厘清,使得决策、执行、监督三项职能更好地配合与促进。

学校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督查督办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工作和任务轻重缓急实施分类督办、强化督办,提高执行力和办事效率。

推进校院两级管理重心下移。

按照“院为基点、重心下移、经费包干、目标管理”的要求,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系。

扩大办学实体自主权,进一步深化目标管理模式、改革学院的行政管理结构、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

为骨干学科带头人配备秘书,强化服务功能。

实行院领导任期制,院长实行社会公开招聘,校长提名、教授委员会审议;业务副院长由院长书记联合提名推荐;培养职业化行政院长队伍(全校范围公开招聘);书记、副书记按照公推直选的方式进行。

完善学院领导班子选拔任用的提名机制、任命机制、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

推进职员制改革。

取消管理人员行政级别,取消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等称谓,一律改称职员,办公室或中心主任为六级或五级职员担任,下面为七级一下职员,根据工作性质设不同的主管岗位,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解决校内新的管理体制与外部接口的问题;5级职员+任职高级职员岗位=正处级;6级职员+任职高级职员岗位=副处级;7级职员+任职中级职员岗位=正科级;8级职员+任职中级职员岗位=副科级。

打通本研人才培养体系。

积极探索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的贯通,打破资源优化配置的壁垒,提高人才培养的效能,这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内容。

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上,招生办公室、学生就业中心、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服务中心等均已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打通管理,学校目前也正在进一步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平台、基地、师资、模式等方面,全面打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教学体系。

把“以事权的科学配置作为核定各部门设置及岗位职数的依据”作为一大突破。

在行政管理大部制改革具体操作中,一方面,学校重新审定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对于不该部门管理的,或者只能重复设置、交叉设置的予以清理,简化和规范了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在减事的基础上核减岗位,因事设岗,因岗聘任。

既避免人浮于事,又避免事浮于人。

另一方面,通过对行政部门事权的科学配置,使得各办公室(中心)的岗位设置更加合理,行政管理岗位上的人数有较大减少,通过减事而减人,有望避免精简后膨胀,膨胀后再精简的恶性循环。

三、以“四再造、三转变、两提高、一满意”为具体措施我们深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仅是设计问题,更是操作问题;不仅是原有体制的改革问题,更是现有制度的创新与衔接问题;不仅是机构重设问题,更是职责、流程、制度再造问题。

我们主动尊重高等教育管理规律,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目标,打破原有行政框架,通过职能调整合并、机构精简,形成全新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

机构再造。

设立四部两院(校务部、教务部、财务部、总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部(院)下设办公室(中心),建立扁平化行政构架,弱化行政色彩,强化服务职能,构建服务体系,形成全新的组织结构管理框架体系。

职责再造。

通过调研讨论、斟酌核查,围绕“干什么、怎么干”两个问题,重新拟定岗位职责,明确任务分工,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机关各部门、直(附)属单位工作职责》等文件,重点解决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实现了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加强了各部门、岗位间工作的有机配合。

流程再造。

根据各部门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流程,明确工作程序,优化工作路径,提升工作效率。

工作流程向全校公开,既方便了广大教职工办理业务,又以制度形式确定了工作程序,规范了工作运行,同时也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监督,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也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监督,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将流程再造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相结合,真正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

制度再造。

根据大部制改革运行情况,适时完善各种制度建设,出台了《合肥工业大学关于行政大部制运行中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合肥工业大学部(院)务会议议事规则(试行)》等文件,规范了大部制改革后各项工作运行。

同时根据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对于原来制度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再造、重构、构建与中国现代大学相适应的内部制度体系。

实施“321工程”。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化“三转变、两提高、一满意”活动,即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让师生员工满意,努力营造风清、气和、向上的人文环境氛围。

行政大部制改革运行两年,已初显成效:行政管理效能化。

构建了“决策科学、综合协调、执行有力、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清晰界定决策层、运行层和执行层的边界,缩短了管理链条。

通过改革前后对比,较好地将学校领导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便于更好地研究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工作的执行力和运行效率。

以前一件事需要几位校领导协调,现在决策过后由“长”协调运行即可,效率大大提高。

服务体系专业化。

学校改革中把服务职能从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使得行政管理精干高效,服务更加专业。

成立的五大服务中心直接面向教职工与广大学生,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比以前更强,由于专业化分工明确细致,服务效率更高了。

比如说,学生资助中心成立后,学校将原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实行一站式柜台服务,政策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提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