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大牛关于经济学学习方法的12篇大作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分享在当今社会,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进入大学经济学专业进行深造。
然而,学习经济学并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分享一些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这个领域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1. 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在开始学习经济学专业之前,首先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等。
同时,也要关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成果,保持对经济学领域的敏感度。
2. 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经济学涉及大量的数学分析和统计方法,因此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对于学习经济学至关重要。
学生应该加强对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工具,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中能够灵活运用。
3. 多做实例和案例分析经济学的学习需要结合实例和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经济学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可以选择经济学相关的书籍、论文或实际经济事件进行研究,通过解析实例和案例,掌握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4.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学中的课堂讨论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经济学专业中,课堂讨论更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经济学中的问题和观点,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扩大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5. 经济学实践的参与在校期间,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经济学相关的实践活动。
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可以选择参加经济学研究团队、经济学竞赛或实习等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6. 多媒体资源的利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的经济学学习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
学生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平台、电子书籍等,进行学习补充和拓展。
通过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7.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经济学经典著作推荐
经济学经典著作推荐李勋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物理学之父牛顿在经济学世界中,我们的无知甚于有知。
面对纷繁复杂的离散随机动态世界我们只有投以最童真质朴的目光然后借助极有限且粗陋的工具去发现未知、开拓有知:我们用连续密布的无差异曲线缝制“萨衣”来蔽体驱寒我们用Arrow不可能性定理和马尔可夫链来捕杀那些游荡在布雷顿森林中的猛兽我们敲着“庇鼓”打着“巴锣”将“纳狮”赶进流动性陷阱我们用“标准叉”在现金流中刺到了淡水鱼做晚餐我们又用一阶线性差分方程撒下蛛网捕到了弗里德“鳗”和克鲁格“鳗”......——摘自经济学部落经济学,从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以后,就变成了一门受人重视的科学。
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预示着经济学的起飞和崛起。
1969年诺贝尔奖增设经济学奖的举动更确定了经济学重要的学科地位。
经济学经过百余年的奋斗,被誉为“社会科学之王”和“皇冠明珠”。
百年来,经济学领域的名家名著犹如暗夜里的熠熠星光,引领我们一点点地破译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未知的规律。
在这里,我们推荐一些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给大家,也许它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了解这些,的确能够让我们获益良多。
《国富论》亚当·斯密斯密生于1723年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的年代,曾在格拉斯哥大学作过道德哲学教授,以一部《国富论》成为经济学之父,创立了以自由放任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派。
贯穿于《国富论》的三个重大原理是牛顿式宇宙的运行良好的机制,天赋自由和政府不足以及依靠实际上的观察。
《国富论》是斯密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演绎法与归纳法的一种混合。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揭示促进和阻碍财富增长的原因的因素,进而系统的论证经济自由的思想。
《国富论》所构造出的经济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有:阶级、分工、劳动价值论、有效需求、国内和对外贸易。
《国富论》中,自由放任原理成为一个思想体系的基石,并且扎根于一种宽容开通的哲学思想之中,这种哲学思想也构成了《国富论》的一个基本部分。
投资者必读的10本经济学著作
投资者必读的10本经济学著作以下是我推荐给投资者的十本经济学著作。
这些著作涵盖了经济学的不同领域,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情况,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1. 《经济学原理》(作者:曼昆):这本畅销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入门必读之作。
2. 《资本论》(作者:马克思):这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研究了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劳动和资本关系等重要问题,对理解现代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 《货币的性质和货币问题的解决》(作者:凯恩斯):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这本著作详细解释了货币的作用和对经济的影响,对投资者了解货币政策有很大帮助。
4. 《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这本经济学经典著作探讨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原理和优势,并阐述了分工和市场机制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5. 《随机漫步的傻瓜》(作者:伯顿·马尔基尔):这本畅销书解释了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和随机性,揭示了投资人常常受到情绪和偏见影响的问题。
6. 《证券分析》(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被誉为价值投资之父,他的这本书介绍了投资者如何进行基本分析和选择有价值的证券。
7. 《金融市场的隐形手》(作者:卡尔·马克斯):这本著作对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和金融机构的角色做了详细解释,有助于投资者了解金融市场的复杂性。
8. 《经济学家》(作者:罗伯特·萨蒂):这本书收集了一些经济学家的传记和重要论文,通过了解经济学家的思想和贡献,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
9. 《资本论》三卷本(作者:伊曼努尔·瓦尔费里奥):这本书是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深入评论和解释,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投资者来说很有价值。
10. 《全球债务危机》(作者:卡门·荣格):这本书分析了全球债务问题的根源和对经济的影响,对投资者理解和应对债务危机有重要启示。
以上是我推荐的投资者必读的十本经济学著作。
经济学高效学习方法掌握经济原理与数据分析
经济学高效学习方法掌握经济原理与数据分析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对于想要掌握经济原理和数据分析的学习者来说,掌握高效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读者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数据分析技巧。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
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并设定学习目标。
例如,可以将每天的学习时间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专门用来学习不同的经济学知识点,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
通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了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原理和数据分析技巧,学习者应该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视频、学术论文等。
教科书是学习的基本资源,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视频则能以视听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解经济学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
学术论文则能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全面提升对经济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参加相关课程和学术交流学习经济学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参加相关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参加经济学课程,学习者可以接触到专业的教学团队和经济学界的前沿研究成果,同时可以结识其他志同道合的学习者,共同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此外,经济学会议和学术研讨会也是学习者与专业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
通过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并与行业专家进行深入讨论。
四、实践经济学知识将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开展实地调研或者进行经济模型建立等方式,将经济学原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经济现象或问题,通过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实践经济学知识,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经济原理和数据分析技巧。
30部经典经济学著作推荐
一次读完30本经济学经典目录第1部《经济表》第2部《国富论》第3部《人口原理》第4部《政治经济学概论》第5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6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第7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第8部《政治经济学原理》第9部《资本论》第10部《政治经济学理论》第11部《国民经济学原理》第12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第13部《资本与利息》第14部《经济学原理》第15部《利息与价格》第16部《财富的分配》第17部《有闲阶级论》第18部《经济发展理论》第19部《福利经济学》第20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第21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2部《价值与资本》第23部《通往奴役之路》第24部《经济学》第25部《丰裕社会》第26部《经济成长的阶段》第27部《人力资本投资》第28部《资本主义与自由》第29部《经济学》第30部《经济学原理》第1部《经济表》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第2部《国富论》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第3部《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第4部《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第5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第6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第7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第8部《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第9部《资本论》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第10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第11部《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第12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第13部《资本与利息》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第14部《经济学原理》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第15部《利息与价格》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第16部《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第17部《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第18部《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第19部《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第20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第21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第22部《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第23部《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第24部《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第25部《丰裕社会》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第26部《经济成长的阶段》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第27部《人力资本投资》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第28部《资本上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第29部《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第30部《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一次读完30部管理学经典媒体推荐当那些睿智之士怀着真诚和博爱来表现人生时,就会创造出艺术珍品和杰作。
经济学高效学习方法掌握经济理论和数据分析的技巧
经济学高效学习方法掌握经济理论和数据分析的技巧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数据分析技巧。
要想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高效而有效地掌握这些内容,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学高效学习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经济理论和数据分析的技巧。
一、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高效学习的第一步。
在学习经济学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
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大纲,制定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复习。
同时,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有助于我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整体把握。
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教材和课堂讲义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经济学专业书籍、学术期刊、经济学网站等。
这些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论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此外,还可以参加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与业界专家和学者交流,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
三、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经济学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还需要注重实践和案例分析。
在学习经济理论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实际的经济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经济原因和解决办法。
这样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习更加深入和实用。
四、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为了掌握数据分析技巧,我们可以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例如Excel、SPSS等。
此外,还应该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的经济数据指标和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经济学是一个活跃的学科,有着众多的学术研究和讨论。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经济学领域的讨论和交流,与他人共同学习和成长。
可以选择加入经济学学术团体或者参加学术研讨会,与其他学生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
29篇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空间经济学经典论文集锦
29篇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空间经济学经典论文集锦通过将空间引入到经济学范畴,空间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不能很好解释的许多现象提出了崭新的分析思路和框架,成为经济学的新热点和发展方面。
本文件包括29篇公开发表在国外著名期刊的空间经济学经典论文,作者是该领域大牛如Henderson,Masahisa Fujita, Paul Krugman,V enables,Thisse等等,对于有志于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研究的朋友,绝对值得一读。
本人不想打成多个包赚取大家更多的金钱(虽然打成几个包也完全可说内容丰富)。
象征性地收点钱一是为了向原作者对经济学的贡献表示敬意,提倡劳动精神;二是本人只有4个铜板了,穷得下不了任何资料,只好收点钱,见谅!!下面是列出的部分论文标题(请原谅,全部列出实在太累人了,全部内容是29篇)。
1、Globalization in History: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Nicholas Crafts and Anthony J. V enables, submitted October 20012、Evolutionary economics and economic geographyRon A. Boschma, Jan G. Lambooy3、Tacit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GeographyJeremy R. L. Howells4、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Armin Schmutzler5、Modelling the geography of economic activities on a continuous space_Giuseppe Arbia6、modeling agglomeration and dispersion in city and countryStephen J. Meardon7、Comments on “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by Gianmarco Ottaviano and Jacques-Frankois Thisse8、Regional science: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_Antoine Bailly1, Lay James Gibson29、Location, agglomeration and infrastructurePhilip McCann1, Daniel Shefer210、Geographic intersections of regional science:Reflections on Walter Isard’s contributions to geographyAmy Glasmeier11、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Past, present and the future_Masahisa Fujita1, Paul Krugman212、Path-breaking books in regional scienceBrigitte S. Waldorf13、Geography and Development.J. V ernon Henderson14、INTERCONNECTING EVOLUTIONARY, INSTITUTIONAL AND COGNITIVE ECONOMICS: Six Steps towards Understanding the Six LinksPavel Pelikan15、Location and Space-Economy at half a century: Revisiting Professor Isard's dream on the general theory Masahisa Fujita。
安格斯 迪顿
学术成就
(一)关于家庭行为的研究
安格斯·迪顿迪顿关于家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和个人的需求、消费以及储蓄等方面。其标志性著 作是和米尔鲍尔(J.Muellbauer)合著的《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1980a)。书中迪顿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范 式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和总结,阐述了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经济理论以及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对模 型的构建和实证检验都力求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引入现代消费行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对偶理论,着重讨论了这一 理论在福利经济学和计量分析中的应用。之后,他们又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几近理想的需求 系统》(1980b)的论文。2011年该文入选1970年以来《美国经济评论》最顶级的20篇论文之一。在这篇论文中, 他们根据斯通(Stone)的消费需求理论,利用鹿特丹(Rotterdam)支出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translog model)的函数逼近方法,提出了一个几近理想的需求系统(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AIDS)。这个模 型除了具有鹿特丹模型与对数转换模型的一般特性外,还非常接近线性,比较容易估计和预测;它可以对任意的需 求系统给出一个一阶近似,具有与已知家庭预算数据相一致的函数形式,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选择公理。AIDS 为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和收入的反应提供了一个工具,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中,如用来解释福利经济学、政 府购买的消费效应、各种政策制定及影响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政策导向性。后来这一系统被称为迪顿-米尔鲍 尔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成为消费者需求实证分析的标准。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大学经济学专业是培养经济学人才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经济学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是学习的基础。
首先,明确每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
其次,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和个人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自习和复习的时间。
最后,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渠道获取信息经济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更新。
因此,多渠道获取信息是学习经济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学术讲座、关注学术网站等渠道获取最新的经济学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来源。
三、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经济学强调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可以通过参与课堂讨论、解决案例分析、进行经济实证研究等方式实现。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因果关系,培养对经济现象的逻辑思考能力。
四、加强数学和统计学的学习经济学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此要加强对数学和统计学的学习。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独立阅读书籍、参加数学和统计学培训班等方式提高相关知识的掌握。
同时,要注重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经济模型的构建和计量分析能力。
五、注重实践应用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习经济学的关键。
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调研项目、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选择进行实习或参加相关的实践项目,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经济学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多读经济学相关的英文文献、参加英语辅导班等方式提高英语水平。
同时,注重写作训练,积极参加写作比赛和论文发表等活动,提高经济学论文的写作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
荐书:10本必读的经济学著作,提升自身视野要向世界发展者学习
荐书:10本必读的经济学著作,提升自身视野要向世界发展者学习经济学看似理论化,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却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经济学著作,是真实的在经济学世界有过巨大贡献或者建树的人才的自传,它讲述了一个人根据自身经验对经济学独到的见解和分析,读之可开阔视野。
学习经济学培养我们的是一种思维、一种态度,它让人能够从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各类经济现象,从本质上去分析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从根本上去理解企业利润的产生与经营模式。
经济学基础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多留意生活,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基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抽时间学点经济学吧!1.资本论马克思毕生的聪明才智精华。
2.国富论《国富论》出版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3.经济学原理一本任何人都读得懂得经济学巨著。
4.经济学统治世界史上第二畅销经济学著作。
5.酷玩经济学一本漫画式的微观经济学著作。
6.当音乐停止之后一部真实描述美国金融危机历史及其教训的大师级著作,美国经济学家、美联储前副主席艾伦·布林德新力作。
7.哈耶克作品集: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致命的自负阅尽大千世界,让灵魂去旅行。
8.互利经济学揭示人类社会真实的经济准则,人人能看懂、真正能用上的经济学著作。
9.逃离不平等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作品!10.怪诞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推荐的经济学本质。
揭开日常生活背后奇妙而怪诞的经济学真相!。
经济学学习方法
以下我们贴出经济学大牛关于经济学学习方法的12篇大作,希望对学习经济学的同仁能有所帮助:1.被神化了的数学2.对经济学研究的思考3.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经验4.经济学的系统思维5.经济学家的惑与不惑6.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7.管理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的借鉴、融合8.经济学研究的“深”与“浅”9.规划你一生的学术历程--写给新来的博士生们10.中心学习三年点滴经验11.我是怎样研究经济的?12.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被神化了的数学前不久在图书馆见到一则轶事,说是美国有一次召集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与物理学家进行对话,结果双方都对对方的数学水平表示惊讶。
物理学家未曾料到经济学家竟知晓这么多高深的数学知识;而经济学家则惊诧于物理学家的数学学识竟是如此“贫乏”。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数理倾向的经济学学生,初见此则轶事,蓦然地有一种窃喜,没想到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在数学的应用方面竟已超过了一贯以严谨、科学著称的物理学,但事后冷静想想却不禁又有些怀疑。
众所周知,数学起源于簿记、丈量等实际工作,而其发展则是同物理学的发展分不开的,微积分的出现就是出于力学发展的需要。
一个数学概念要想得到较好的接受,往往需要与一定的物理实体相对应。
不可否认,数学也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并且经常领先于应用的发展,但物理学始终是数学发展最重要的思想来源。
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令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感惊讶的结果呢?这就需要仔细地辨别一下数学在上述两门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考察一下当前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数学可以从学习的顺序上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大层次。
其中初等数学主要包括一般数系的基本知识以及初等代数和几何学,另外还应包括基本的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知识。
而高等数学则可分为分析学和现代数学两大类。
其中分析学主要是指微积分以及相应的一些基础问题。
而现代数学则主要是指抽象代数,即对群、模、环、域等基本代数结构的研究,以及点集论、拓扑学和一些前沿专题,如分形、混沌、小波分析等。
学习经济学的方法与实践
学习经济学的方法与实践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对人们了解和掌握经济运作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学习经济学,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每位学习者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习经济学的方法与实践,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一、建立坚实的基础要想学好经济学,首先需要建立坚实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框架的全面了解。
可以通过阅读经济学教材、参加课堂讲座、听取专家学者的讲座等方式积累基础知识。
此外,经济学的数学工具也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需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二、通过案例学习理论学习经济学不仅要理解理论,还要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事件、实际的经济现象等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研究经济衰退期间的政策反应,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通过案例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多领域学习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领域。
为了全面学习经济学,建议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
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与经济学有一定的关联,了解这些领域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内涵。
同时,多领域学习也有助于拓宽思维,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培养经济思维经济学的学习不应仅限于理论的研究,还需要通过实践培养经济思维。
可以通过参与经济竞赛、社会实践、实习等方式,将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一次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结合经济学理论分析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对策建议。
这样的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经济思维能力。
五、与专家学者交流与经济学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学术讨论,是学习经济学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与他们的互动,可以深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拓宽自己的思路,并获得反馈和指导。
六、接触实际经济数据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接触实际经济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热门经济学心得体会(案例20篇)
热门经济学心得体会(案例20篇)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更多的成长机会。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我精心挑选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经济学家年心得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年的经济学家年会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会议中,我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范围,而且也学到了许多经验和技巧,使我更加深入了解经济学的本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分享我的一些体会和总结,以帮助其他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更好地思考和研究经济学。
第一段:经济学的一般概念。
在经济学家年会上,我们不仅探讨了经济学的一般概念,而且还讨论了涉及到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的话题。
从微观层面来看,我们讨论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以及市场结构和竞争,它如何影响市场的分配和价格。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其所涉及的宏观经济指标问题,如通货膨胀、就业率、国内生产总值等等。
第二段:经济学的政治影响力。
除了深入了解经济学的概念,这个会议还讨论了经济学的政治影响力,并讲解了如何利用经济学来解决政策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环境问题以及贫困问题。
在这个话题中,我们论述了政策制定者如何在不破坏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发展。
同时,我们还强调了政策制定者在面对不平等问题时,应如何避免社会分裂和不公平现象。
第三段:技术应用与发展。
另外一个令人兴奋的议题就是技术应用与发展,我们讨论了如何运用创新的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会议上展示了许多数据和实例,这些数据和实例证明了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力效率的提高。
这一话题不仅有助于了解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也提供了许多政策建议,以推进科技创新和底层技术应用。
第四段:经济学与国际贸易。
会议的第四个议题是经济学与国际贸易。
讨论中,我们探讨了关税和贸易协定等问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国际市场的经济增长和国家之间的贸易。
在讨论中,我们谈到了贸易政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政策显示出了重要性。
经济学所有细分领域Top10大牛,不知晓他们我不好意思提创新
经济学所有细分领域Top10大牛,不知晓他们我不好意思提创新以下是73个细分经济学领域的门类Top10大牛,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非常原创性的贡献。
有很多极具创造力的Economists常常不拘泥一格,竟然能够在多个领域做到前十的位置,这需要具有相当令人佩服的造诣才行。
如果想要对自己的领域有深入的研究,首先我们需要让计量经济圈的圈友熟知该领域做得最好的那些大家,通过阅读他们的经典作品来不断提高我们对该领域前沿的把控力。
0.中国经济学1.老龄化经济学2.农业经济学3.商业经济学4.中央银行5.认知行为经济学6.集体决策7.公司金融8.计算经济学9.产业竞争经济学10.合同理论经济学11.文化经济学12.多项响应模型计量经济学13.人口经济学14.发展经济学15.动态一般均衡经济学16.计量经济学17.教育经济学18.生产力和效率经济学19.能源经济学20.创业经济学21.环境经济学22.时间序列经济学23.金融学24.金融市场学25.预测经济学26.进化经济学27.试验经济学28.经济地理学29.增长经济学30.博弈论31.快乐经济学32.健康经济学33.保险经济学34.经济哲学和历史35.国际金融36.产业组织理论37.人力资本理论38.创新经济学39.国际贸易理论40.知识产权经济学41.非正式和地下经济42.知识经济学43.劳动经济学44.法律经济学45.劳动力市场46.失业、不平等和贫穷47.宏观经济学48.微观经济学49.微金融50.货币经济学51.移民经济学52.市场微观结构53.网络经济学54.神经经济学55.开放宏观经济学56.公共经济学57.后凯恩斯主义58.新政治经济学59.资产组合和管理60.公共金融61.管制经济学62.资源经济学63.风险管理64.社会资本65.经济社会学66.体育经济学67.转型经济学68.交通经济学69.旅游经济学70.房产和不动产经济学71.效用模型和展望理论72.科技和产业Dynamics。
空间经济学世界大牛文献13篇
空间经济学世界大牛文献13篇
第一篇:Frontiers of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Fujita, Mori,介绍了空间经济学的前沿。由浅入深。我推荐大家好好的读一读,看看真正的空间经济学是什么,和二道贩子讲的空间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第二篇:FUjita---Thunen and New economic Geography"图能和新经济地理",这篇论文讲述了新经济地理的思想的起源和复兴。通过这两篇论文,大家可以对空间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概了解。
前一个只是现有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延伸,理论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是实证。后一个是新开创的东西,包括Fujita在内的一个Group认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知识的创新,现有的微观理论不能解释知识创新,认为知识创新是外生的。他们要雄心勃勃的建立一个新的微观经济体系∶知识创新的微观基础。好了。我最喜欢的一个教授该出场了。他就是Washington University at Saint Louis的Marcus Berliant教授,他现在就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我和他有过数面之缘。他对人非常真诚,但是对学术非常的严格。我现在还和他保持这很好的联系。他是Debrew的学生,所以他的数学非常的牛。他教给了我很多做学问的方法。虽然,现在我不再学习理论了,但是很感激他。贴他的两篇文章。在大家学习这两篇论文之前,提醒大家一下,如果大家没有学习过实分析(Real Analysis),不懂得空间(比如,Banach、Lebesgue space, Hilbert Space)的话,建议跳过
如何学好经济学通用版
如何学好经济学通用版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掌握其基本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学好经济学并非易事,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好经济学的通用方法,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学习和理解这门学科。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经济学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保证学习经济学的时间不被其他事务打扰。
其次,制定学习计划,明确每天要学习的知识点和目标,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
此外,还要保持坚持的学习态度和充分的学习动力,遇到难题不要轻易放弃,通过查找资料、与他人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二、建立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学好经济学需要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
首先,要学好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经济机制,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要学习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以提高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能力。
三、多样化学习方式学好经济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学习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经济学教材、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来拓宽知识面。
尽量选择权威、经典的著作,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此外,还可以参加经济学讲座和学术交流会,与专业人士和学者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提高学习效果。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学好经济学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只是对经济现象的抽象概括,而实践则是对理论进行验证和应用的过程。
可以通过阅读金融新闻、观察经济现象、分析数据等方式了解经济的实际情况,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此外,还可以尝试参加一些实践项目,如模拟投资、实习实训等,以提高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培养批判性思维学好经济学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理论经验的演绎和证伪是经济学研究和发展的核心方法。
用经济学思维成就大学作文
用经济学思维成就大学作文哎呀呀,上大学可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呀!嘿嘿。
我觉得呀,用经济学思维来对待大学,那可太好玩啦。
就说选择专业吧,嘿呀,这就像是在做投资呢。
要考虑这个专业以后有没有“市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哈哈。
学习的时候呢,也像是在经营自己的“知识资产”。
哎呀,要努力让这个资产不断增值呀。
多学一点知识,就好像给自己的资产又加了一块砖,嘿嘿。
参加各种活动也是一样的道理呢,嘿呀。
要衡量一下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能得到什么样的回报。
如果能交到很多好朋友,或者学到新技能,
那就是“赚啦”,哈哈。
和同学们相处也有点像“市场竞争”呢,哎呀,但我们可不是敌人哦,而是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伙伴。
在大学里,要用经济学思维合理安排时间、精力和资源,嘿呀。
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收获满满呀,哈哈。
我要努力用
这种思维,让我的大学过得超级棒,嘿嘿!。
掌握有效的经济学习方法
掌握有效的经济学习方法经济学习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和复杂概念的学科,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经济学习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一、了解基础概念在进行经济学学习之前,首先需要熟悉经济学的基础概念。
例如,需求和供给、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
了解这些基础概念可以为后续学习提供基础,并帮助构建更深入的理解。
二、建立知识框架对于经济学这样一门涉及众多概念和理论的学科,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非常重要。
可以将经济学的知识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方面,然后进一步划分为市场经济、政府干预、国际经济等子类。
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点与对应的框架联系起来,有助于整体把握。
三、多角度学习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
除了阅读教科书和学术论文外,还可以通过观看专题讲座、参加经济学研讨会、听取相关专家的演讲等多种方式来获取知识。
通过多角度学习,可以帮助加深对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并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
四、实践应用经济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通过关注时事经济问题、研究实际案例、参与经济模拟实验等方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实践应用有助于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并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五、合作学习经济学学习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促进。
与同学一起讨论课程内容、解决问题、分享学习经验等,不仅可以加深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拓宽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可以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六、总结复习经济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复习。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做笔记、解答练习题等方式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
定期复习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帮助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七、借助工具和资源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学方法与研究技巧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学方法与研究技巧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通过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为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框架。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学方法和研究技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经济学方法和研究技巧,并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一、数理经济学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经济问题的建模和分析。
数理经济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量化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严谨和精确的分析框架。
例如,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可以对市场供需关系、生产函数和消费行为等进行定量评估和预测,从而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证经济学方法实证经济学方法强调对现实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实证研究,揭示经济规律和影响经济行为的因素。
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依托于大量的经济数据,可以进行横截面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等。
实证经济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基于真实数据对经济理论进行验证和修正,并为政策制定提供实用性建议。
三、比较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是经济学中常用的研究技巧之一,它通过对不同经济体或者同一经济体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来研究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经济体之间的跨国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区域比较,以及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时序比较等。
比较静态分析的优点在于可以发现经济体之间的异同,揭示经济制度和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的分析中。
一般均衡分析通过考虑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揭示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相互影响。
一般均衡模型可以用来评估经济政策的影响、分析经济发展中的结构调整以及研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问题。
五、动态优化分析动态优化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经济系统中随时间演化的方法,它通过建立动态优化模型,研究经济主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最优决策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大牛谈经济学学习方法以下我们贴出经济学大牛关于经济学学习方法的12篇大作,希望对学习经济学的同仁能有所帮助:1.被神化了的数学2.对经济学研究的思考3. 关于计量经济学的学习经验4.经济学的系统思维5.经济学家的惑与不惑6.经济学、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教育7.管理学方法与经济学方法的借鉴、融合8.经济学研究的“深”与“浅”9.规划你一生的学术历程--写给新来的博士生们10.中心学习三年点滴经验11.我是怎样研究经济的?12.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被神化了的数学前不久在图书馆见到一则轶事,说是美国有一次召集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与物理学家进行对话,结果双方都对对方的数学水平表示惊讶。
物理学家未曾料到经济学家竟知晓这么多高深的数学知识;而经济学家则惊诧于物理学家的数学学识竟是如此“贫乏”。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数理倾向的经济学学生,初见此则轶事,蓦然地有一种窃喜,没想到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在数学的应用方面竟已超过了一贯以严谨、科学著称的物理学,但事后冷静想想却不禁又有些怀疑。
众所周知,数学起源于簿记、丈量等实际工作,而其发展则是同物理学的发展分不开的,微积分的出现就是出于力学发展的需要。
一个数学概念要想得到较好的接受,往往需要与一定的物理实体相对应。
不可否认,数学也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并且经常领先于应用的发展,但物理学始终是数学发展最重要的思想来源。
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令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感惊讶的结果呢?这就需要仔细地辨别一下数学在上述两门学科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在回答以上问题之前,让我们首先考察一下当前数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数学可以从学习的顺序上分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大层次。
其中初等数学主要包括一般数系的基本知识以及初等代数和几何学,另外还应包括基本的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知识。
而高等数学则可分为分析学和现代数学两大类。
其中分析学主要是指微积分以及相应的一些基础问题。
而现代数学则主要是指抽象代数,即对群、模、环、域等基本代数结构的研究,以及点集论、拓扑学和一些前沿专题,如分形、混沌、小波分析等。
现代数学可以说是数学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产物,是研究数学的数学,其特点是高度抽象化,较少与具体物理实体相对应,其实际应用一般不是显然的,也就是说理论往往领先于应用。
应该说初等数学是其他所有应用的基础,是各个学科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而物理学对数学的更深入应用则主要集中在分析学方面,诸如复变函数、傅立叶积分、泛函分析等。
而经济学对数学的更深入的应用除了基本的微积分知识外,还包括点集论、拓扑学和凸规划等现代数学的知识。
但是否因此就可以认为经济学中的数学应用已超过了物理学了呢?其实不尽然。
诚然,经济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的范围似乎比经典物理学广,但这只是一个广度与深度的区别,而从艰深的程度来说,并不能认为现代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已超过了分析学在经典物理学中的应用。
事实上,现代数学的概念在现代物理学,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方面的应用也是相当普遍的。
现代数学的许多概念和分析学是平行发展的,并不存在谁是谁的先修科目问题。
现代数学的学习从理论上说只需要初等数学的知识和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他更注重数学修养的培养而非实际的应用技能。
适当地学习一些现代数学的知识对于进一步学习分析学将是受益菲浅的。
之所以认为现代数学艰深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在于他的抽象性,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其未被纳入常规的教学体系,也就是说人们缺乏系统学习的机会。
中国过去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者说是前苏联的那一套政治经济学)绝对真理化了,而对西方经济学采取完全抵制的态度,偶有介绍,也只是作为批判的对象。
改革开放后,客观上产生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
而西方经济学这几十年的发展,尽管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总体趋势就是形式化。
这必然会对国内的传统观念产生严重的冲击。
中国过去由于实行文理分科,文科学生的数学素质普遍过低,而经济学又一向被划入文科的范畴,以致于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人们在对待一个不熟悉的事物时往往容易采取两种极端的态度。
第一种态度就是竭力贬低它。
中国过去由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力量相对强大,权威们(既得利益集团)出于对自身地位的担忧,就采取了这种态度。
那时的西方经济学被认为是庸俗的经济学,是应该批判的对象,而数学作为其分析方法则完全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被斥为是掩盖西方经济学庸俗本质的一种工具。
因而不去学习其技术细节。
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对西方经济学的介绍始终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被其表面的诸多流派所迷惑,阻碍了我们对西方经济学本质思想的吸收利用,使大学的经济学系成了一个缺乏自身明确方向的专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方面也有所转变,庸俗的提法已很少出现,而对数学则采取了一种折衷的态度,既承认它是一种有用的分析手段,但也反对将其过分抬高,要看到他庸俗的本质。
总之数学只是一种需要时可以加以利用的手段而已(不懂得真正去爱,又怎能真正得心应手?)。
一般来说,中庸之道总是没错的。
但对中国这个在经济学方面长期缺乏严密逻辑传统的国家来说,一定程度的校枉过正应该是必要的,现在在青年学子中间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数理化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更牢固地确立经济学学科地位的需要。
但文理分科的后果并不是能马上消除的,旧有的教学体系也不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的。
现在中国经济系的学生多数都缺乏足够的数学训练,而在研究生阶段也不可能系统地开设那些必要的数学课程,并且更重要的是,缺乏足够的能够教授数理经济学的教师队伍,这就使得学生们显得无所适从。
作为研究生,由于数学的限制,往往只能学习一些国外本科生所用的中级教材,而一些经典的文献都难以阅读,于是第二种态度产生了,那就是对数学的过分崇敬乃至畏惧。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被人为地夸大了。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数学在经济学的应用并不如通常所以为的那样艰深。
事实上,即使在《美国经济评论》这样的刊物中,90%以上的文章也只是用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
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知识就是微积分中的极值原理,即通常所说的一阶和二阶条件,这对每个经过大学训练的人都应是不成问题的,只是由于经济系的学生平时使用数学的机会较少,因此看到满眼的积分微分符号,就会有一种本能的“畏惧”,事实上,只要硬着头皮耐心去读,一般都是能读懂的。
真正令经济系学生感到头痛的是那些以前所未曾接触过的概念:如消费者行为中的非线性规划、一般均衡与博弈论中的不动点定理,分离超平面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经常会用到的随机过程、变分法等。
这些概念从纯数学的角度来说其理论基础或是证明过程都是非常高深的,但对于应用目的来说,其逻辑一般都并不复杂。
就拿在描述经济学的数理化程度时经常被提及的不动点定理来说,排除数学证明上所要求的严格性,其逻辑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经济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函数,它以上一阶段的运行结果作为本阶段的输入并将本阶段的输出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那么所谓的一般均衡状态也就是输入等于输出,从而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而这很自然地对应了数学中的不动点定理,即在有界凸集上定义的映射到自身的连续函数f(X)中存在不动点,使得X=f(X)。
因此,只要适当地开设一些分析基础的课程,或者自己静下心来学习一、两个月,很多概念都是能够澄清的,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不可否认,在经济学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难以在短期内掌握的概念,但这些一般都不是主流,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定理,他们是边际收益递减的,并不会影响大多数内容的学习,况且,在需要时花上一定精力去掌握它们对于高层次的学习也应是必要的。
另外,学习数学其价值决不仅在于实际应用,他更大的价值在于对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习数学应该抛开实用主义的利益导向,而将它作为基础素质的训练来学习。
其实真正危险的倾向在于为了掩盖自身的不足或是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有意无意地过分夸大经济学中数学的高深程度。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已经发生,数学已成为一种装饰,一个炫耀的资本。
数学可以成为一个进入壁垒以抬高经济学学科的地位,保护已在圈中的既得利益者。
数学基础差的人可以通过夸大数学的难度来为自己开脱并赢取他人的谅解,有时甚至还能产生自豪感。
而数学基础好的人则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炫耀的资本,另一方面必要时也可成为自己对经济的本质问题缺乏理解的挡箭牌——我就是在搞纯理论研究,我就是在玩数学。
对经济学研究的思考2001年3月8日,《世界经济》杂志编辑部的何帆博士做了《从国外研究机构看经济学方法论》的学术报告。
何帆博士全面调查了5个国际知名研究所近2年来发表的工作论文。
这5个研究所分别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所(NBER)、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IIE)、美国哈佛国际发展研究所(HIID)、美国卡托研究所(CA TO)、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所(KIEP)。
何帆博士首先总结了实践中的经济学方法论:1.方法论个人主义:分析单元细分入微,以尽量寻找微观基础。
如传统上通常把企业作为最基本的分析单元,但后来有人又将企业细分为管理者和工人等,由此衍生出产业经济学等。
2.一般均衡方法:“一般”或“局部”均衡法适用的对象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均衡法适用于市场体系较完善情况下的社会政策研究。
3.定量研究法: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研究的是统计规律。
在多数情况下,仅仅停留在理论推理层面的研究,往往因为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而发展成术语之争。
定量研究方法却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缺陷。
4.案例分析法:中国经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面临的一大困窘是:中国经济变化极为迅速,要求事物发展变化保持平稳状态的许多经济计量方法就不适合了。
案例研究却是解决该困境的方法之一。
5.可证伪原则:科学的理论均可提出自己的假设,并用案例或计量等来证实或证伪。
6.应用研究的原则:经济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如果有人声称自己在从事经济学基础研究,那么他事实上很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究竟在研究什么。
结合自己的体会,何帆博士接着介绍了国外经济学家“选题的拇指原则”(Rules of thumb):1.能够激发研究兴趣。
2.技术上可行:即方法与工具的掌握与选择。
此处所称“技术”通常包括一般理论、具体的归纳或演绎方法、计算机软件、语言等。
3.时髦:指论点和方法等要顺应现时学界的主流。
4.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优秀的选题几乎都能很好地满足上述四个必要条件。
最后,何帆博士详细介绍了各种具体的选题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1.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试图解答一般性的理论问题。
如《金融部门在转轨国家中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乌克兰银行体系的案例研究》、《论农业国家的可持续增长:圭亚那案例研究》、《在结构调整时期控制通货膨胀:赞比亚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