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笼》PPT课件(陕西省县级优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情。 这种情感在我们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
(2 分)
( 再读下面材料)
• 本文中,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来写,孩童心性,往昔经历, 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地流淌出来。结尾处,情绪陡 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 的马前卒”的誓愿。由此跳出个人的情感圈子,升华为保家 为国情怀的表达,可见作者具有一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 运的担当精神。请结合课文内容,并阅读材料,谈谈你对 “担当精神” 的理解。
• 《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 地,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 纷劝他别去。虞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 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 虎,偏向虎山行”,危难时刻显身手,虞诩这种“志不求 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 什么以《灯笼》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 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记叙)
(2-11)抒写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 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了灯笼对于“我”及 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记叙、描写、抒情)
4、灯笼
吴伯箫
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
张灯结彩的喜庆Fra Baidu bibliotek
宫廷点缀的灯火
一、导入新课
• 提到灯笼,我们或联想到春节张灯结 彩的喜庆,或想起宫廷戏中穿梭在紫 禁城的点点灯火。在电灯尚未出现和 普及的时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 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记录 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 月的怀念……让我们走进吴伯箫散文 名篇《灯笼》,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 期的作者情怀。
(12)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抒情)
• 1 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叙写小时候 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 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 (4 分) 两个要点, 每个要点 2 分, 大意对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开头的作用。 作者写小时候喜欢火, 喜欢光, 联系后面关于灯笼的故事可知, 此内容在结构上主要是 起铺垫的作用
材料链接: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 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 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 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 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 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 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 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 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 文中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 奋勇杀敌, 打击日寇; 同时表达了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希望有更 强大的力量, 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 团结抗战,打败 敌人, 保卫好自己的家园。这正是作者的担当精神的所 在。材料中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更显示了一种砥
1.自主学习了解作者,了解传统“灯笼”文化 2.能发现这篇散文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的特色。(重点) 3.体会作者是怎样将与“灯笼”相关的各情节有序的结合在 一起的。(难点) 4.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着的情感变化及升华。(重点)
•预习要求:
•1、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并做好 批注。 •2、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 句,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 考,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
[答案] 分析: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 挑灯看剑, 英勇杀敌的气概; (1 分)
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 奋勇杀敌, 打击 日寇; (1 分)
同时表达了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 有更 具凝聚力的精神, 团结抗战,打败敌人, 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1 分) (3 分, 三个要点, 每个要点 1 分, 大意对即可)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 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 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 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 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运、 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三、合作探究
文章结尾说: “唉, 壮,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 数火把, 数探海灯,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结合文 章, 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7 分)
•评价: 作者的爱国情怀值得肯定。 (1 分)
•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也回荡着爱国主义的 激越旋律, 催人奋进。 (1 分)
•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 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 塞外点兵
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 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 表现国难现实, 并大声疾呼, 表达了爱国的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 将领挑灯看剑, 抗击敌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 温暖 他人;
人的情景, 激发爱国热 情
• 1. 结合文章,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4 分)
•(1) 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雪夜入蔡, 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 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2、文章结尾说: “唉, 壮,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 数探海灯,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结 合文章, 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 度。 (7 分)
2、结合全文, 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6 分)
• 提示1、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 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 母亲等亲 人的慈爱和牵挂, 也寄托着作 ④记录、 传承着家族历史;
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 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 缘分, 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