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 作文
读《中国远征军》有感(1000字).docx
读《中国远征军》有感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长篇小说《中国远征军》。
我本想在之前阅读的,可当时学习紧,没有很多的时间用来阅读课外读物。
暑假有了时间后我便想到了这本当时只读了一个开头的《中国远征军》。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感慨万分。
《中国远征军》这本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了中国军队在二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
也让我为中国军人的锐不可当而自豪!《中国远征军》以一个北平少年因家乡被毁于战火,又不忍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与他的几个朋友结伴,千里跋涉,来到战时首都——重庆并参军的事。
没过多久,这位北平少年——高军武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里毕业,进入了特务大队。
又过了一段时间,日寇大举进攻缅甸。
中国的大后方补给线即将被切断。
而由于中国的盟国——英国的节节败退,很快,日寇就将战火从中国的后方烧到了云南。
后方告急!蒋介石急令杜聿明组成新一军,下辖三个师与特务大队赶往缅甸,保护后方与美支援物资的运输线。
可由于指挥失误,可能也是因为盟友英国的贪生怕死,不打就跑,日军很快占领了怒江以西的土地,切断了远征军的回国路。
杜聿明一意孤行要将队伍带回中国。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第200师与新39师损伤惨重。
最后,两个师活着回去的只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
相比起杜聿明,新38师师长孙立人与特务大队就要聪明得多。
他们将队伍在日寇封锁缅印公路前,听取美国上将史迪威的建议撤退到了英属印度,这也令其部队较前两支部队而言损伤极小。
来到了印度的新38师和特务大队,在兰姆伽军事基地进行了重新训练和改换英美装备后,又将以崭新的面貌与从国内利用“驼峰航线”运抵的第39师和新60师再次一起投入“缅北反攻战”。
缅北反攻战打响后,全部换装美英装备的中国驻印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本为日寇占领的一个又一个关卡、拿下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很快,中国军队便再次打通了滇缅公路,使得美援中国的物资再次得以源源不断的运入中国。
而与史迪威将军指挥的缅甸战场不同的情况在中国国内发生。
青山埋忠骨----中国远征军
青山埋忠骨----中国远征军在和平年代,我们渐渐忘记了曾经那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有一只被人遗忘的军队------中国远征军!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
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
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民众不计其数。
1938年底通车,从此,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图谋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
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
尽管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
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
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
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
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中国军队在战争中牺牲了13万人左右,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忠于祖国忠于民族的誓言!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不管他们属于什么党派,他们都是中国人!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作为中央政府应该修建抗日英雄墓园,将无数的无名抗日英雄的尸骨统一安葬在墓园,对已经有的墓园进行修葺,对战死无名之地的烈士进行尸骨挖掘工作,比如对牺牲在缅甸胡康河谷野人山的几万烈士遗骨进行挖掘,收敛。
日本发动的反人类的法西斯战争可是目前日本对牺牲在各国的日军遗体进行挖掘工作。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繁衍生息就必须拥有一种强大的名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可以表现为:每个人时刻准备着为了国家而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而我们的国家要保证人民老有所养,死有人收尸骨!!!我们党和政府要从中华民族的高度出发对抗日战场上的牺牲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统一安埋,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空前危机,亡国灭种时他们能站出来和侵略者拼命,他们就是好样的,应该受到后人的瞻仰!!!此外,应该对在世的国民党老兵,为了抗日做出过极大贡献的人,我们不仅应该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还应该给他们颁发中华民族英雄奖章,这样做不仅显示出我们党和政府更加的开放和包容,更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让人民更加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外,可以加强两岸中华民族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识:我们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不可以分割的一部分!党派纷争可以但是绝不能搞分裂,任何人任何团体想这样做都会是众人唾弃的对象!抗日烈士陵园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我们可以将它变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可以大量组织青年到烈士陵园参观,听取抗日故事,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是符合我党提出的建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学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的!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精神起到巨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中国远征军》的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的观后感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观后感《中国远征军》观后感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援英国军队在其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帝国陆军以及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安全而组建的出国作战部队。
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立下赫赫战功。
因对这段历史知之不多,因而连续奋战,终于在网络上看完了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采取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抗战时期特定历史阶段。
整个剧情围绕腾冲韩家三个儿女开展,在一个家庭中反映那个时代特征,从不同人物身上体现不同的政治派别:韩家长子韩绍功,中国远征军上校团长,一个优秀的战地指挥官,剧中主角;次子韩绍臣,留日学医回国后在腾冲行医,心地仁厚,不问政治;小女韩绍英,新华日报的记者,一个共产主义者。
这样的设计,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如出一辙。
同样是通过一个家庭的不同成员来代表当时不同政治派别,不同在于时间跨度后者要更大一些,更感到有趣的`是主要演员还有相同的:《中国远征军》中的韩绍功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仁同是一人表演的。
总体感到,在抗战大背景下剧情设计不错,对历史解读也可以,是符合新时期历史观的一部抗战史诗片吧。
对历史的解读体现时代特色。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好转,国共两党基本确立“一个中国”原则,在台独势力得到有效遏制,祖国统一形势好转的的情况下,如何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一个必须跨越的一道坎,还原近现代史上那段重要历史真实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了。
剧中将中国远征军应邀入缅作战的过程,作战的艰难,通过同古、仁安羌、于邦等几个重要战役表现出来。
同时,将远征军将士无畏牺牲、浴血奋战表现的淋漓尽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精神,令观者无不动容。
对人物的刻画做到有血有肉。
人物不是一层不变的,捕捉人物内心细致变化是特别不容易的。
脸谱化人物不会得到认可的,人物要有血有肉。
特别是对处于后方的各阶层上至军政大员、下至贩夫走卒,将他们对抗战的态度也作了细致刻画。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有感中国远征军,对于我来说曾经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直到大三那年,初二的弟弟妹妹在学长讲堂讲述中国远征军老兵的故事,这个名字从此在我的内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迹。
2011年《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成为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年我没有完整的将这部电视剧看完。
最近有幸将讲述中国远征军将士故事一一用心阅览,四十五集电视剧,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忙里偷闲用了五天时间看完全部。
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我,打动着我,震撼着我,叩问着我。
在如今这个讲究金钱至上的浮华的社会里,她带给我的是一泓清泉,滋养着我的内心,抚慰着我的心灵。
责任,骨气,尊严,勇气,中国远征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四个词的分量。
保家卫国的责任,是每个炎黄子孙内心的召唤,在祖国危难之际,为确保当时唯一一条国际援华通道—滇缅公路,十万部队奉命开赴异国战场,于英军共同协防缅甸,揭开了第一次入缅作战。
入缅第一仗—同古保卫战,200师的将士们在戴安澜将军的带领下用忠诚和勇气书写着中国军人的风采,接下来的仁安羌战役,新38师在孙立仁将军的带领下,用一团之力将七千多英国军民从日军的包围中解救出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雄姿与魅力。
电视剧里韩绍功曾说“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应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作为一名中国军人,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在战场上马革裸尸,而不是选择逃避”,这正是每个中国远征军将士的内心,胜利的取得不是偶然,那是中国将士们内心责任的召唤,是中国将士勇气和忠诚的体现。
面对困难的勇气,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战术上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战略上的败局,第一次入缅作战仅五个月,终因战略上的失误而被迫选择大撤退。
中国远征军分两路跳出日军包围圈,一路通过穿越野人山返回国内,一路随英军退至印度。
远征军10万将士,归国后仅剩4.5万人,其中大部分就牺牲在野人山。
野人山里野兽肆虐,瘴气弥漫,疾病流行,200师不仅要撤出野人山,而且还担负着第五军的掩护任务,路途艰难可想而知。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看完《中国远征军》这部片子,我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跟翻江倒海似的。
这可不是一般的电影,它讲的可是一群真汉子,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远赴他乡,浴血奋战的故事。
一开头,那画面就把我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时候的中国,正被日本鬼子欺负得够呛,可咱们中国人啊,骨子里那股子倔强劲儿,那是怎么也压不住的。
于是,就有这么一支队伍,他们穿着不太合身的军装,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踏上了前往缅甸的征途。
你说他们是为了啥?为了钱?为了权?都不是!他们是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同胞的安宁。
在那个年代,国破家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但他们选择了站出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长城。
片子里头,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些战士们的情谊。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习惯,但一到战场上,那就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记得有一次,一个战士受了重伤,眼瞅着就要不行了,旁边的战友二话不说,背起他就往后方跑。
那时候的他们,哪还顾得上什么个人安危,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兄弟死在自己面前。
还有那些战斗场面,看得我是心惊肉跳。
子弹嗖嗖地飞,炮火轰隆隆地响,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但他们的眼神却越来越坚定。
那是一种怎样的信念啊,能让人在生死面前都不眨一下眼。
我想,那就是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的热爱吧。
看完这部电影,我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喝了烈酒一样。
我为我们有这样一群英雄而骄傲,为我们有这样一段历史而自豪。
虽然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那份精神,那份情怀,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所以啊,我觉得咱们每个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
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为了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为了体会那份英雄的情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
就像那些远征军的战士们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咬牙坚持下去,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民族!。
【六年级】不能忘却的历史 六年级爱国作文700字
【六年级】不能忘却的历史六年级爱国作文700字【六年级】不能忘却的历史六年级爱国作文700字今天是2月25日,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
1942年2月25日,约10万热血青年军人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开始进入缅甸,协同英军缅军,一同对日作战。
这不禁使我回去想到今年春节,我在云南腾冲看见的那使我难以忘怀的一切。
在那里,我参观了国殇园和和顺远征军纪念馆,其中的一切深深惊艳了我。
远征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的撤退也十分惨烈。
十万青年远征军入缅作战,四万将士战死沙场,1.2万随美国史迪威将军撤入印度作战,剩下的大部分撤入野人山,打算翻越大山归国,然而最终活着走出这一“死亡地带”的仅有三千人。
野人山是中印缅交界处的一片热带原始丛林无人区,那里气候恶劣,猛兽成群,蚂蝗遍地。
将士们撤入野人山时正值雨季,天天下着倾盆大雨,山洪频发,经常是在路上走着走着,整整一个班的将士突然就被山洪冲走了。
进入丛林后,大部队中,有的人被山洪吞没了,有的人被野兽叼走了,有的人被活活饿死了,还有的人感染上了丛林瘴气,精神失常了。
夏去秋来,这支远征军队伍中的最后三千人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走出了这片“死亡之地”。
除了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之外,使我非常难以忘怀的除了当地普通老百姓对这场战争的无私贡献。
在抗战期间,滇缅公路、驼峰机场就是抗日战场上的物资运送大动脉,整个滇西抗战就是为了保证这条大动脉的通畅。
当地的青壮年大多赶赴战场,滇缅公路就是依靠沿线村庄的老弱妇孺用破旧的农具在短短九个月内修建而变成的。
这条公路百分之八十就是修筑在崇山峻岭中,老百姓们代价的不仅仅就是辛勤劳动,除了数千人的宝贵生命!春节时合家团圆的日子,正是这些先人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
回想七十年前,残酷无情的战争让多少家园破碎、生灵涂炭。
每一位为国捐躯的将士都值得我们深深缅怀。
碧血千秋,永志难以忘怀!。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其实在看之前,我就知道中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他是个能文能武的将军,从小他就读书很聪明,思维敏捷诗写得很好,当年他的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安澜没有参军保家卫国,而在文学领域里发展,那么他将成就“小李白”的名声。
到1925年那个时候,他考进了黄埔军校,投身红红火火的大革命。
在1941年的12月16日带领第200师开赴缅甸前线协同英军作战,在缅作战中,大战同古、收复棠吉等战役。
1942年5月18日,戴将军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受到国共两党的追认(革命烈士),是不朽的民族英雄。
中国远征军是自甲午中日战争以来,第一次走出国门,专门打日本小鬼子的军队,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讴歌了中国军人的一种勇敢无畏的气度,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应当秉承的优良传统。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起,就是200师的上校连长——韩绍功。
他抛弃在国内做高级作战参谋的差事,硬是跟随戴师长出国打鬼子,他认为好男儿就应该血战沙场,马革裹尸。
他无怨无悔,演绎了一个中国军人的极致:抛头颅撒热血,报效祖国。
看到残酷的战争的场面,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前线的军人在洒热血抛头颅,而政府的高官还在花天酒地,歌舞升平,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当兵的就不是人了吗?他们在前线拼命,连军需都供给不了;而后方的官僚们还在拼命的供给象牙,玉石等奢侈品,这种对比反差是相当强烈的。
真的希望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选择上战场奋勇杀敌的,但是我也有一点疑虑,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我再怎么加入,再怎么英勇,政府不支持,消极抗战的话,所有的都是泡影,而个人只能充当牺牲品,当炮灰。
这是何等的悲壮!只能用一句诗来表达我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中国远征军有感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远征军有感云南边陲,怒江之畔,高黎贡山之巅,如今早已不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曾倾命相搏的旧战场。
只是在南京,透过南京航空烈士墓的墓碑,还能联想起当年远征战场的情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分兵出击东南亚各地,连接中国和外部世界的两大运输线——滇越铁路和香港通道相继被切断,西方援华物资只能靠滇缅公路运抵中国,中国抗战进入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
中国政府根据1941年12月23日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应英国政府请求遂以第五、六、六十六军,共十万余人组成远征军,于1942年2月先后入缅作战。
由于英军顾及自身的殖民地利益,远征军入缅的时间几次反复,最终错失战机,坐视仰光沦陷,而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以及一再撤退,最终致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事实上,当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由于中、美、英三方意图不一,矛盾重重,以及指挥上的严重失误,兵力不能及时集结,中路的主力会战迟迟不能展开,同时忽视了东线侧翼防守,被日军从侧翼席卷后方,导致整个远征军的全面崩溃。
同时美军第10航空队被调往北非,失去了空中掩护后的中国远征军孤立无援地被弃在丛林中自生自灭,开始了第一次入缅大撤退。
以师长孙立人为首的新38师9000余人果断撤往英属印度,实力得到较好保存。
而远征军指挥官杜聿明则坚持从政治立场出发率大部从野人山撤回中国,最终还是在美国飞机的帮助下才使得少部分得以从森林生还,其惨烈程度史无前例。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十万远征军在缅甸征战半年,伤亡六万人(其中战争减员不多,却有近5万是在胡康河谷野人山因缺水少粮、环境恶劣、疫病流行而死) 。
200师师长戴安澜也在撤退途中以身殉国。
虽然如此,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战,同仇敌忾,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做出了让英美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
观《中国远征军》后感
观《中国远征军》后感高一(6)王祉静每年的九月18日,都会有嘹亮的防空警报拉响,它的出现是在提醒着万千华人勿忘国耻,距离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已经84年了,大半个世纪的时光让人忘记了许多事,不该忘记的是艰苦抗战的岁月,那些在屈辱历史中奋起抗争的人们。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名为《中国远征军》的电影,讲的是戴安澜的感人事迹。
电影的背景是抗战中的一九四二年,为了营救被围困在缅甸的英国军队,中国派出一支远征军,任二零零师师长的戴安澜军就是第一批远征军中的一员。
赴缅途中,戴安澜激情满怀,大笔一挥,作下《远征》一诗: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进驻缅甸后不久,日军迅速进攻,而英军却背信弃义,撤离,我军的援军尚未到达,只剩下戴安澜将军孤军奋战,面对突变的形势,戴安澜将军沿着冷静,决定以死报国,誓与东瓜共存亡。
戴安澜留下了一封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看到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早已被戴安澜将军身上散发着的爱国主义为主的中华民族精神所感动。
你也有自己的家,你可以躬耕陇亩,怡然自乐;你可以隐居山水,不逐浮名,但是你不会,因为你是有信仰的中国军人。
为了中国人的尊严,为了反法西斯的胜利,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了遏制日军侵略者的铁蹄,你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这种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不就是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吗?时隔70年,重温戴安澜将军家书,心中被他深深的震撼了,对将军的敬畏之情也油然而生……不久,日军反攻,远征军被迫撤退。
这时,英国表示:只要申请难民的身份,英军便可收容我军。
但毕竟是难民啊!多么有损尊严的字眼啊!戴安澜没有片刻犹豫,斩钉截铁的拒绝,并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
”这句铮铮誓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它显示了我中国人的傲骨;显示了我中国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显示了我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本色;显示了我炎黄子孙的信仰!拒绝了申请难民,戴安澜将军决定回国。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100字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100字中国远征军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下派遣的军队,积极参与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着每一个来自中华大地的人民。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中国远征军的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的观后感让人深思。
首先,中国远征军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派遣海外军队,承担了保卫国家、民族解放的重任。
他们在艰苦的战斗条件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
他们的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中国远征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不屈精神。
其次,中国远征军在国内外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与其他抗日力量进行了有效合作,共同对敌方实施打击,有效推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
中国远征军的师长、指挥员们对作战战术进行积极探索和突破,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他们的努力和付出在许多战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国远征军在1944年参加的缅甸战役中,他们与盟军和当地游击队一起,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日本军队。
中国远征军在这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成功解放了缅甸,还保证了中印公路的畅通,为后续战役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
这次胜利加强了中国与国际盟友的合作关系,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军队的士气和信心。
总之,中国远征军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观后感令人深思。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中华民族的团结。
中国远征军的砥砺奋进和英勇顽强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远征军将永远铭记在历史上,他们的事迹将激励我们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郎探母观后感四郎探母是一部著名的日本小说,作者为朱文逸。
该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母亲的故事。
通过阅读该小说,我深受启发,对人际关系、家庭纽带和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会从四个方面来描述我的看法和感受:标题的意义、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家庭纽带的力量和亲情的价值。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中国远征军》中收集了大量当时的历史纪录片,并穿插当事人的讲述和专家的评论,生动地再现了68年前“中国远征”在缅甸英勇抗击日寇的那段充满悲壮历史,片子拍的很好,很吸引我。
中国远征军为保卫滇缅公路的畅通,保证国际战略物资可以运到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战,10多万将士远赴缅甸作战,经历了初期的失败,也取得了反攻时辉煌的战绩,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有巨大的贡献,几万中国的优秀儿女为此献出了生命,长眠于异国他乡。
由于中国远征军在当时国民政府的领导下,是国民党的部队,长期以来,他们的功绩没能正确已于确认,他们的精神没有得到弘扬,他们的英灵没有得到慰藉,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中国远征军》电视片有着高度的战争与艺术相接合的特色,看了仿佛置身于实地战场。
因此,影片不仅有社会、政治意义,它更具有作为战史纯军事研究价值,这可从十二集的标题看出,例如:研究“兵败野人山”战略失误原因:“绝地反击”胜利原因等。
《中国远征军》能告慰抗战老兵存活者心理上的不平和死者的安魂作用。
兵败野人山有数万亡灵天天企足而待祖国扬幡招魂,他们盼望了60多年之后终于聆到了,中国政府举起《中国远征军》大旗,讴歌中缅印战场中国远征军。
现在看到国家承认中国远征军光辉历史战绩,内心感到无比荣光和自豪。
电视片五、六、七集多次出现我的镜头,这些镜头像画龙点睛般地恰到其位,这使我深感影片编撰人的大手笔。
影片解说任志宏、军事专家房兵、抗战史专家戈叔亚、学者邓贤等对这部电视片有着很大的贡献。
他们对战争战略、战役之分析、收集资料之丰富、拍摄战场地形地貌之逼真,使电视片贴合实战,形象生动供人欣赏,我个人表示深深的赞赏和感谢。
此片在中央台播放,带领观众追溯最真实的历史,客观、公正的评价那段历史,弘扬中国远征军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凝聚所有炎黄子孙之心,振兴民族之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是来迟了一点。
我看过的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军歌》中国远征军1当英雄或者当懦夫,并非单单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愿与决心,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氛围来造就的。
2无论多么善良的人此刻也变成了凶神恶煞。
3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搏杀的人类。
4眼神中流露出原始的绝望和悲怆。
5“格老子的不要命了!居然对日本人手软!你他妈是兵!当兵干啥吃的?就是杀人,杀日本人!你娃这个样子还要命不要?当你娃还在北大掉书袋子啊!”——邵青阳6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黄埔军校有名对联7“身为军人,就是要看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
”张自忠8“我们中国的军队坏就坏在当官的太怕死了!什么包围不包围,必要不必要,今天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一定要血战到底!”张自忠(死于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9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很是折磨他。
(高军武)10“蒙难者已入土为安,幸存者却必须活着,而且应当活得更好。
”萧玉11停笔下来,一旦将生死置之度外,心情反而平静下来了。
12“衍功身为军人自当全身保国,今奉命坚守同古,则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戴安澜(第五军200师师长)13一天、两天、三天……掰着手指头数固守的日子,所有血染征袍伤痕累累的官兵全都望穿双眼,援兵!援兵!他妈的援兵跑哪去了?!14简短的停战差不多是超现实主义的。
15他能理解,不单是蒋委员长、史迪威,包括每一个中国人,都太渴望一场真正的胜利了,即便是一点可怜、虚幻的胜利的影子,他们也会把这影子当做真正的胜利来自我陶醉一番!(徐小冬)16“今后,我们也不必过多的依赖英国人。
只要他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后勤物资给我们就行了。
仗,主要还得靠我们中国人自己打。
”(蒋介石对戴安澜说)17你要知道,出战地报道最好的土壤就是在战场上,而不是在后方指挥部里。
(白益)18英国路透社记者罗勃朗认为“这是近百年来中、英、日军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所做的较量中中国人赢得了第一次令人尊敬的胜利。
”仁安羌大捷——第一次缅战中盟军公认的唯一胜利。
(新38师,113团,师长孙立人,团长刘放吾。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作文1500字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作文1500字《中国远征军》应该说是最近以来我喜欢完好看的一部好的电视剧了。
作为一部反响当年发生在云南的真实的故事的改编版,就算许多人物尤其是韩少功是一个虚拟的人物,有些情节不一定与历史真象一样,有局部的改编的成分,但是整体上来说是尊重了当年真实发生在远征军中的大概故事了了呢。
整体故事当然围绕着七十年前所发生的故事,围绕着整个世界对反法西斯而展开。
在当年日本人梦想着占领缅甸,然后切断滇缅公路,扼住在抗日战争中唯一的一条承受外国援助之路,从而实现其北南夹击消灭中国折梦想。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为了整个抗日战争可以争获得足够的国际援助,必需要打通滇缅公路,作为美国从整个世界角度考虑必需要保证可以给予政府足够的援助,保证政府不倒台才可以在中国战场上吸引足够的日本兵力,这不仅仅是减少日本人与其对抗的需要,也是防止日本成气候后出兵苏联,形成与德国夹击苏联,迫使苏联政府不得不抽调其欧洲兵力后加大欧洲战场压力的需要,而英国一是要保住其在印度等东南亚的殖民地利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场《中国远征军》。
可以说一部《中国远征军》,真实再现了当年中华多少铮铮铁骨男儿为民族命运而战的场景。
从战事一起时的出征、同古保卫点、仁安羌大捷、远征军兵败野人山、戴安澜将军血染沙场、孙立人退守印度集训、反攻、松山之战……无一不是当年多少男儿用鲜血染红的故事。
从整个剧情来说,既真实又跌宕起伏。
一个又一个的偶然因素,通过一群群普通的士兵反响出来当时的真实的战场故事,反响出美国、英国、中国在此次战略中各自的利益所在,而在国际舞台上博亦的事那当然就是看谁比谁狠谁比谁有程度了。
整体故事虽然从上级到前线都有所表现,但有些虚构的人物在此剧中所代表的利益与角色似乎稍有夸张了。
从拍摄的效果来看,无论是地点选择与拍摄的程度,当数近些年来的优秀水准了,虽然比起当年热播的〈亮剑〉稍有夸张,烟火特浓了点……不管怎么说,一部电视剧可以反响出一代人曾经的烽火岁月,就算从时间上来看拍得晚了点,毕竟当年的曾经为国为民决然走出guo门的人没有牺牲的如今留下世上的也不多了,假设可以再提早点、可以让曾经经历过那场真实的战争的人们来看看,一方面是对其一个整体所做出的奉献的抚慰,二来也可以抚慰存活的老战士们和死去的烈士们。
观中国远征军有感
请不要把他们遗忘在尘埃里——观《中国远征军》有感一直相信历史是民族存在的灵魂,它发生在过去,警示着现在。
是超越各种党派集团利益纷争的真实全面客观的记载,并且历史的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了解并尊重历史,并且我相信也只有历史才可以深深地震撼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提起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大家都会引以为豪,的确古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然而到了近代这只东方的雄狮却失去了昔日的雄风成了待宰的羔羊,然而对于这段历史我们也应该铭记于心,不仅是那些我们官方媒体和教材经常宣扬的,也包括那些几乎被埋没的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情。
1931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给我们国家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对此每个中国人都有着刻骨铭心的痛与恨,但是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又了解多少,我想对于其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人与事恐怕好多人还不知道吧!这其中有多少的无名英雄已经被我们无情地遗忘在尘埃里。
都说中华民族是个善忘的民族,这个定位虽然不敢认同,但多少也带着无奈与感慨。
中国远征军这支喋血的部队还有多少人记得?从纪录片里我看到好多青年人甚至一些老人都把这段历史忘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段史诗竟然有这么多人不知道,谁的错?当年的几十万热血青年把尸骨抛在了异国他乡,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有些老兵直至今天还生活在极度的身心痛苦之中,有些甚至连应有的尊重都没有得到。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的民族总是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耻辱、忘记英雄。
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但不得不说我们的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
长征在中国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神话,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可是另外一场更加悲壮的“长征”却几乎得不到任何的纪念,甚至他们的伟大举动还得不到我们大多数人的认可与肯定,但是我不得不说他们同样是英雄,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极高的荣誉,对于那些至今还健在的为数不多的老兵我们应该承担起照顾他们晚年的义务,他们同样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们的壮举不逊色于任何人任何战争。
中国远征军是民国政府为保卫西南大后方补给线并支援英军在缅甸殖民地对抗日本军队而组建、出国作战的国民革命军部队。
中国远征军战地日记
中国远征军战地日记第一天:入伍今天是我入伍的第一天,我加入了中国远征军。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次伟大的历史使命,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我们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习如何使用武器和战术技巧。
我能感受到同伴们的紧张和期待,大家都希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二天:前往前线今天,我们离开了训练营,开始了前往前线的旅程。
我们乘坐军车穿越了山区和草原,沿途风景壮美。
我看到许多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劳作,他们的笑容中透露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我觉得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了保护他们,让他们能够安心耕种。
第三天:战斗的第一枪今天,我们终于到达了前线。
敌人的炮击声随处可听,让人紧张不已。
我们被派往一座小山丘上防守,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
我紧握着手中的步枪,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勇气。
突然,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势,炮火和子弹交织成一片。
我们奋力还击,不敢有丝毫懈怠。
战场上的生死关头,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荣耀。
第四天:友军的支援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我们的阵地岌岌可危。
就在危急关头,友军的支援终于到达。
他们带来了坚固的工事和重型武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抵御敌人的进攻。
我看到友军的身影,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激。
战场上的团结与合作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
第五天:夜间侦察为了更好地了解敌情,我们进行了一次夜间侦察行动。
夜晚的战地异常黑暗,只能依靠微弱的月光和掩护前进。
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过敌人的阵地,记录下了他们的布防情况和兵力分布。
这次侦察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敌人的战术和作战方式,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
第六天:敌人的反扑敌人察觉到我们的侦察行动后,发动了一次猛烈的反扑。
他们利用地利之便,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我们处于被动防御的境地,但我们并没有退缩,依然坚守阵地,奋力还击。
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枪声不绝于耳。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我们最终成功击退了敌人,保住了阵地。
第七天:战友的牺牲战争是残酷的,它夺走了我们许多战友的生命。
在昨天的战斗中,有几位战友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范文
《中国远征军》观后感范文最近,断断续续地在看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
这是一部反映二战时期,我国军队在缅甸战场抗击日军的史诗式的电视剧。
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虽然并不遥远,但一直以来我并不了解。
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远征军的经历虽然惨烈,但却让我看到了中国军人抗击外侮的铮铮铁骨。
借此机会,向中国远征军致敬!仅仅是观看一次《中国远征军》的电视剧,我无法对这段历史作出深刻、全面的评说。
在此,我只想从一个侧面来谈一下观后感,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收获吧。
我想说的,是远征军的两支部队的结局。
这就是戴安澜将军率领的第200师和孙立人将军率领的新编第38师。
他们的战绩无需我多说,历史已经为他们竖起了丰碑。
我在剧中看到,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远征军指挥官杜聿明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第200师本来有机会直接向东突围回国的,但为了执行长官的命令,毅然踏入了野人山这条伤亡惨重的撤退之路。
最后虽然克服了重重困难,却付出了戴安澜师长为国捐躯、在野人山留下堆堆白骨的惨重代价才勉强回国。
回国以后,第200师在电视剧里便销声匿迹,其结局不得而知。
新38师师长孙立人却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一路向西撤往了印度,最终成为唯一一支在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保存建制的部队,也是电视剧后半部着力表现的,在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功勋卓著的'部队。
我无意对这两支部队选择的对错进行评说。
其实,我觉得他们也无所谓对错。
戴将军当时可以选择向东突围回国,这样也许可以保全部队,但他却坚决执行长官命令,为掩护大部队撤退,义无反顾地率领部队选择了一条死亡之路,最后以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战歌,为后人竖起了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
孙将军则以保全部队为上,历尽艰辛退守印度,为远征军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我想说的是,他们的思路不同,导致所率领的部队的结局不一样,可见是思路决定出路。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比较自己和同学的情况,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
最新-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 中国远征军史诗 精品
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远征军史诗三十年前的一天,我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文章中第一次认识了中国远征军,那一年我24岁。
我知道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有这么一支军队,他们失败得了不起,胜利得更了不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出远征军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抗日民族战场走向了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份。
从此,我踏上了一条心灵的远征路,读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
在自学中,我知道了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他患的是儿麻。
我也是坐轮椅的残疾人,患的也是儿麻。
共同的命运,使我热衷于读罗斯福传记,这也就使得我对二战史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
轮椅族出门很不方便,迫于生计,我自己开了一家翻译打字复印店。
作为残疾人,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存在着许多困难。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我们的中国远征军,他们的精神永远给予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紧张的工作之余,我总是抓紧点滴时间自学。
长期的文字工作,持之以恒地自学,使我积累起了扎实的文学基础和多方面的知识基础。
但是,长期的文字工作和自学,也使我患上了1000多度的超高度近视。
有一天,我突然感觉眼前一片模糊,视力极速下降。
上医院检查,结果是超高度近视引起视膜脱落,这一年我50岁。
随后的两年,我动了3次眼科手术。
医生高超的医术,爱妻精心地照顾,亲人亲切地关怀,使我的视力有了很大的恢复,但不能长时间从事文字工作,我不得不关闭了翻译打字复印店。
病塌上的我每天用电脑听罗斯福传记,听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
不过,我最喜欢听的还是我们中国远征军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就是一部英雄史诗。
我为他们的失败而遗憾,为他们的磨难而哭泣,但我更为他们的胜利而欢欣。
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在芒友,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有一天,我突然有了一种创作的灵感,要把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创作成一部文学史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1年,中英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1942年3月19日,在200师师长戴安澜领导下,发动了同古战役,但由于中方不愿进攻,只想保存实力,而英军却又从右冀溃逃,造成日军包围一次入缅作战失败。第一次入缅作战,远征军十万大军伤亡5万余人。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打出了中国国威,打出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决心!但我们决不罢休,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接受了高强度的美式训练、现代化装备,大大提高了战斗力。终于在1944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相继发动了对滇西、缅北的反攻战役。并取得胜利,两支部队在芒友胜利会师,把日军赶出了缅甸。此役历时一年半,歼灭日军4.8万余人,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4万余人。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他们为我们的美好未来付出了生命 ,而我们为他们做的够多吗?
在地球的东方,一直有一个昂首挺立的国家。她在外敌入侵是不屈不挠,她在自己最危急时走向民主。北伐战争一声炮响,打破了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主义;卢沟桥上英勇抗敌,打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枪;淞沪会战三个月,宁可战死也不后退一步;平型关战役大获全胜,令日军闻风丧胆。她就是中国。
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到1945年8月15日结束,中国军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守土抗战。八路军、新四军、中央军,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抗日军队。可又有多少人清楚地记得,在祖国的南方,有一支建立了功勋伟业的远征部队——中国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