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课件)社交网站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第四单元 项目八 探究社交网络平台——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 教案-2020-2021高中信息技术
项目八探究社交网络平台——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
■学习目标
(1)知道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和功能,以及存在的安全风险。
(2)初步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3)能负责任地发布与传播信息,抵御不良信息的影响,自觉按照信息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进行信息活动。
■教学准备
(1)软硬件环境:机房、在线调查平台、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2)教学素材:调查问卷范例、在线调查平台网址、PPT报告范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社交网络平台的种类和功能;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信息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2)难点:信息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教学过程安排建议。
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的监管和法律法规
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的监管和法律法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已经成为了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重要渠道之一。
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为企业的市场宣传、品牌推广、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也存在着一些监管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效果,也可能带来法律风险和舆情危机。
因此,如何做好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的监管和法律法规工作,成为了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课题。
一、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的监管问题1、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作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手段,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使用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和网络数据。
这些信息和数据如果遭到泄露或滥用,就会对个人和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是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监管的问题。
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完善隐私保护制度、规范信息使用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用户信息和企业利益,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虚假宣传和不当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销售机会,有些企业在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中存在虚假宣传和不当竞争的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违反了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
因此,需要加强对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中虚假宣传和不当竞争的监管,对于违规企业进行惩罚和处罚,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正和消费者利益。
3、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的发展也带来了版权和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
一些企业和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未经授权的内容、侵犯他人的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对原作者和知识产权所有者造成了严重损害。
因此,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加强法律监管、完善版权登记和保护机制等方面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
二、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的法律法规问题1、广告法作为市场营销手段,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中存在广告的存在。
针对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中的广告,我国颁布了《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合规,符合广告伦理要求,不能存在虚假、夸大、误导等行为。
《2024年公民舆论监督权立法保障研究》范文
《公民舆论监督权立法保障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公民舆论监督权作为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公民舆论监督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对公民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进行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公民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问题,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公民舆论监督权的概述公民舆论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法对国家机关、公共事务以及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评价、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社会公正、促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公民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现状目前,我国在公民舆论监督权的立法保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各级法律法规中均有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监督权等方面的规定。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够、司法机关对公民舆论监督权的保护不够等。
四、公民舆论监督权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一)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足尽管我国在法律法规中明确了公民舆论监督权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司法机关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导致法律法规的执行力不足,使得公民舆论监督权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二)网络环境下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成为公民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信息虚假、网络暴力等问题,给公民舆论监督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对公共事务和政府行为的监督不足尽管公民有权对公共事务和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如信息不对称、监督渠道不畅等,导致对公共事务和政府行为的监督不足,使得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曝光和纠正。
五、完善公民舆论监督权立法保障的措施(一)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加强司法机关的执法力度,提高执法公正性,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社交网站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4 I 9I ~
2 l .2 O 1O
类信息,包括社交 网站参与者个人信息,参与者发布 的信息以 及参 与者 转载 的信 息。从 功能上看,社 交 网站将为数 众多 的
人群 聚集 在一起 ,与其他 互联 网应 用不 同的是 ,这些 因共 同
社 交 网站 管 网站 ;监 管; 法律 ;信 息; 实名制
中图分类号 :T 83 8 文献标识 码 :A 文 章编号 :17— 12( 0 1 2 04 —2 P9. 0 61 12 2 1 )0—09 0
Le a s ue fSo i l ew o ki t pe v so g l s so ca t r ngSieSu r ii n I N
1社 交 网 站 的 由来 与 兴 起
社交 网站 ( 英文简写 S S N ,全称 S ca N tokn evc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 旨在 帮助人们 建立社会 性网络的互联 oil ew rigS rie )
网应 用服务。从 其特点来看,作为新兴互联 网应用 ,其既具 有传 统互联 网的特点,比如信息海量 、注重互动等 ;也有一些新兴 、
sud fc u r a tc s atm p st u t y o o ntyprc ie , te t o s mm a iet oca t o k n iei i o sr n h n m a ge e to rz hes i l w r i g st n Chnat te gte na m n f ne rguaor m e s r s e lt y a u e .
Ke ywor : o il t o kng sts r g lto lw ;nf m ai n; a es se ds s ca w r i i ; e u ain;a i or to n m y tm ne e
中国社交电商合规研究报告
实习店主购买万色城自有品牌产品可以获得采购金额40%的电子返利优惠券,网 商购买万色城自有品牌产品可以获得采购金额45%-50%的电子返利优惠券,优惠 券可于显示:
位列“社交电商‘涉传’争议网络舆情排行 榜”TOP10的平台分别是:全球时刻、有好东西 、 云集、千团、环球捕手、云集品、有品有鱼 、花 生日记、未来集市、聚多佳品。
排在11-20名的平台依次为:每日拼拼、洋葱 海 外仓、达令家、淘小铺、斑马会员、贝店、 大V 店、粉象生活、芬香、爱库存。
一、发展概况
1.3 行业现状——备受资本青睐
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19年我国社交电商融资事件达34次,较2018年的8次,同比增长325%。社交电 商 融资事件从2014年的5次到2015年的28次,同比增长460%。直至2019年,融资事件创新高。 2019年我国社交电商融资总额达16.4亿元。社交电商融资金额2014-2016三年迅速增长,从起初的1.43亿元上涨到19.1亿元 。
二、合规问题
2.1 涉传认定标准 拼多多曾“被误伤”存在类似传销形式的问题
已经注册成功的会员
类似传销形式问题
发展2到3名新会员
成功拼团购物来减免 购物金的营销手段
许多注册会员为了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或是免费获取某种商品,就会不 断拉拢周围的同事、朋友、家人等一同参与到平台的拼团购物中来。
二、合规问题
《禁止传销条 例》
第七条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 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
《2024年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研究》范文
《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渠道。
然而,社交电商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社交电商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将针对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进行深入研究。
二、社交电商概述社交电商是指通过社交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其特点在于借助社交网络的人脉关系,通过分享、推荐等方式实现商品的销售。
社交电商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多元化的购物方式,同时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三、社交电商的法律问题尽管社交电商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商品质量问题:由于社交电商的商品来源多样,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出现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问题。
2.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社交电商的交易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消费者在维权时面临诸多困难。
3. 税务问题:社交电商的交易过程往往涉及税务问题,如何合理征税、避免偷税漏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平台责任问题:社交电商平台在商品质量、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但如何界定平台责任、如何追究平台责任等问题尚无明确规定。
四、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针对上述法律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社交电商的交易规则、责任主体、违法行为及处罚措施等,为社交电商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社交电商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 强化平台责任:社交电商平台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商品质量把控机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等,对平台上的商品质量和交易过程进行严格监管。
同时,平台应积极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4. 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普及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络社交媒体的法律监管问题
网络社交媒体的法律监管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其中存在的信息泛滥、传播虚假信息等问题亦日益严峻。
为此,针对网络社交媒体的相关法律监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网络社交媒体的法律监管现状目前,国内针对网络社交媒体的法律监管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网络安全。
同时,对于在线活动中的信息内容,网络运营者也应当对其进行监测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则对于网络间谍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则从多个方面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了治理。
此外,针对网络社交媒体中的违法行为,我国还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等举报渠道,方便公众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违法行为。
二、网络社交媒体的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网络社交媒体的法律监管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网络平台在信息传递和内容监管方面存在漏洞。
比如,一些网民利用虚假账号进行骚扰和谣言传播等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
其次,一些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着重追求流量和用户数,忽视对于内容的审查和管理,导致泛滥的信息占据了平台的主导地位。
另外,一些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存在信息传递不透明,用户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使得用户利益受到侵害。
三、网络社交媒体法律监管需要加强的方面在未来针对网络社交媒体的法律监管中,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只有在法律法规上完善,才能对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有力约束。
同时,监管机制的建立也是保障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正常发展和运营的关键。
其次,需要加强对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管和管理。
2024版网络安全宣传教育通用PPT课件(珍藏版)
用。
网络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网络 诈骗,如冒充好友、发布虚假信
息等。
恶意软件传播
社交媒体上的链接、附件等可能 携带恶意软件,导致用户设备被
攻击。
如何设置安全隐私保护
限制信息可见范围
设置个人信息、照片等仅对信任的人可见。
强化账户安全
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并开启双重认证。
安全上网行为
避免使用公共无线网络进 行敏感操作,不随意下载 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
预防网络诈骗和钓鱼攻击
识别网络诈骗
警惕来路不明的邮件、短信和电话,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点击可疑链接。
及时更新软件和安全补丁
保持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其他软件的 最新版本,以防范已知漏洞攻击。
防范钓鱼攻击
注意检查网站域名和URL是否正确, 避免在假冒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增强了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以及个人和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掌握了基本防护技能 通过学习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和防范策略,掌握了一些基本 的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和方法,如设置复杂密码、定期更新 软件补丁等。
拓展了专业视野 通过了解密码学、身份认证技术等网络安全领域的前沿技 术,拓展了专业视野和知识面,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 了基础。
03
企业网络安全防护
策略
企业内部网络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01
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明确网络安全责任,规范网络使用行为。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防护
02
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确保网络安全。
网络言论自由的实然弊端及法律规制
网络言论自由的实然弊端及法律规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言论自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然而,网络言论自由的盲目放任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弊端。
本文将就网络言论自由的实然弊端进行探讨,并分析法律规制在其中的作用。
一、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网络言论自由的实然弊端之一是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
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广泛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而不受到实际情况的约束。
这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谣言、假新闻和不实言论轻易蔓延,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法律规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针对网络虚假信息进行了立法,例如《网络安全法》和《公安部网络谣言打假办法》等。
这些法律规定了网络言论的底线,对恶意传播虚假信息者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有力地维护了网络言论环境的健康。
二、网络暴力和侮辱随着网络言论自由的放任,网络暴力和侮辱行为也日益增多。
人们利用网络的匿名性,肆意发表侮辱性言论和攻击他人,甚至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这种情况严重侵犯了个人的尊严权和人格权,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
例如,某些国家规定,在网络上侮辱他人、散布仇恨和歧视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并对违法者予以处罚。
此外,网络平台也增加了举报机制和审核制度,通过监控和管理争议性言论,限制了网络暴力和侮辱的蔓延。
三、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安全网络言论自由的另一个实然弊端是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在网络上,人们的个人信息容易被他人获取和利用,给个人隐私带来了巨大威胁。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他人的私密照片、个人信息等,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损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例如,某些国家规定未经个人同意泄露他人隐私是违法的,并规定相应的罚款和刑罚。
此外,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加强了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并提供了更加严格的用户隐私协议,提高了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个人信息的泄露到企业商业机密的被盗取,从网络诈骗的猖獗到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威胁,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益。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们为网络空间的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规则和边界。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人们的行为可能会变得无法无天,从而导致网络秩序的混乱。
其次,这些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个人的隐私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如果被非法获取和利用,将给个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再者,对于企业来说,法律法规的保障有助于维护其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它明确了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规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和要求,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还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法律框架。
《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同时,要求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对于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
《数据安全法》则侧重于数据的安全管理,强调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社交媒体的舆论监督问题研究》
目录一、社交媒体的概念和特征 (1)1. 1社交媒体的出现与发展现状.............................................................1.2社交媒体的概念.........................................................................1.3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二、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构成要素2.1 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主体2.2 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客体2.3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内容2.4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依据三、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保障与限制3.1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保障3.2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限制四、我国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现状、问题与对策4.1我国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4.2我国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问题4.3我国社交媒体舆论监督的对策五、结论一、社交媒体的概念和特征1. 社交媒体的出现与发展现状社交媒体指人们之间分享、讨论、传播信息的技术和网站。
现有的社交媒体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等。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也在飞速的变化着,从开始的论坛发帖到如今的微博信息碎片化无疑在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
他们不仅创造了人们生活中一个个的热门话题,同时也吸引传统媒体的跟进。
最开始的社交媒体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ARPA项目的科学家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使用“@”区分用户名与地址。
1980年,新闻组(uesnet)诞生,使得大家可以获得公告牌上的信息并加以传播,并且网友们组成了各种的“群”在公告牌上讨论音乐、电影、文史或者体育。
当今,全球人气最高的社交媒体应该以FACEBOOK跟推特为主了。
FACEBOOK是创办于美国的社交网络平台,在2004年2月4日上线,全球用户超过九亿,是世界领先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平均可上传3.5亿张照片。
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研究一、引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并分享他们的生活和观点。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个人隐私的泄露和数据安全的风险。
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将以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作为主体,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二、现状分析1.社交媒体平台数据收集的广泛性当前,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各种手段大规模收集用户的个人数据和行为信息。
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点赞和评论获取的信息等被收集并用于商业目的。
社交媒体平台还通过追踪用户的浏览行为、地理位置等获取更加精细化的用户信息。
2.缺乏用户数据控制权社交媒体平台往往对用户数据采取集中控制的方式,并且很少提供给用户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
用户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失去了掌控能力,这给个人隐私保护带来了巨大风险。
3.个人数据的滥用和泄露风险社交媒体平台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数据滥用的风险。
个人数据可能被用于广告定向投放、个人偏好分析等商业目的。
很多社交媒体平台在个人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存在安全性问题,导致个人数据被黑客入侵或泄露。
三、存在问题1.缺乏明确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目前,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隐私保护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导致企业在数据收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法律风险。
相对松散的监管环境让社交媒体平台有更多的自由度来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2.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社交媒体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薄弱,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
平台公司需要加强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采取更加严密和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3.个人数据的商业化滥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个人数据的商业化滥用来获取利润,但这种商业模式对用户个人隐私构成了威胁。
社交媒体平台需要建立更加透明和公平的商业模式,避免滥用用户的个人信息。
四、对策建议1.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进行社交、购物、工作、娱乐等各种活动,与此同时,大量的个人信息也在网络中流转。
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网络隐私权,简单来说,就是指公民在网络环境中享有的个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与传统隐私权相比,网络隐私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个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被泄露,其影响范围可能迅速扩大,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侵权行为更加难以追踪和防范。
再者,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侵犯隐私权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式。
然而,当前网络隐私权保护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变得极为容易。
许多网站和应用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大量的个人数据,包括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浏览记录等。
这些数据可能被用于商业营销、精准广告投放,甚至被非法出售给第三方,给用户带来骚扰和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安全威胁也时刻威胁着个人隐私的安全。
黑客可以通过攻击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手段获取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造成严重的隐私泄露事件。
此外,一些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企业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导致用户隐私泄露事件频发。
为了加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也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和保护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
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法律规定的不够具体和明确,导致在一些具体案件中难以适用。
社交网络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社交网络具有开放性、互动性、 即时性等特点,使得用户可以更 加方便地与朋友、家人和其他志 同道合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
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
社交网络的起源
社交网络最早起源于1990年代的美国,当时主要是一些基于兴趣爱好的社区网络,如早 期最具代表性的网站是“六度分隔理论”的实践者“赛博空间”(Cyberspace)。
详细描述
某网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未经证实的 谣言,造成社会恐慌,被公安机关依 法拘留。
案例三:某大学生因个人信息泄露遭受诈骗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保护个人信息,警惕网络诈骗
某大学生因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骗取财产和 身份信息,造成严重损失。
案例四
总结词
加强账户安全保护,采用双重验证等安全措施
详细描述
社交网络上的用户身份难以验证,一些不法分子会假冒他人身份进行欺诈活动,如假冒公检法、银行客服等,诱 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资金。同时,社交网络上也会有一些虚假广告和钓鱼网站,诱导用户点击或下载恶意软件 ,进而窃取个人信息或资金。
谣言与虚假信息传播风险
总结词
社交网络上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详细描述
在社交网络上,应注意不要轻易透露个人敏 感信息,如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电话号码 等。同时,应避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或下 载未经验证的附件,以免遭受网络攻击或诈 骗。在发布个人信息时,应仔细核对信息的 真实性和安全性。
识别和避免网络诈骗
总结词
识别和避免网络诈骗是维护社交网络安全的 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降低被骗的风险。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交网络道德规范
尊重他人
不得发表侮辱、攻击、 诽谤他人的言论,不得 侵犯他人的隐私和个人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探讨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参考——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隐私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下隐私权保护的法律问题,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前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隐私权;法律保护;法律对策一、引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利用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高效。
然而,这种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权被侵犯的风险。
如何在保障大数据应用的同时,有效保护个人隐私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一)隐私权的概念与演变隐私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隐私权的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演变和扩展。
(二)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保护现状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数据被大量收集、存储和分析,隐私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隐私权保护进行了规范。
然而,由于技术发展的迅速性和法律制定的滞后性,现有的法律框架仍难以完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隐私权保护的具体问题和挑战;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差异和优劣。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某互联网公司数据泄露事件某互联网公司因未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导致大量用户数据泄露。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隐私权保护的关注。
通过分析该案例,可以发现当前隐私权保护在数据安全方面的不足,以及企业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法律责任
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法律责任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社会关系。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者的增加,一些法律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法律责任,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首先,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法律责任不可忽视。
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言论、图片和视频等内容,涉及到侵权、诽谤、隐私泄露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信息发布的中介,应当承担一定的监管责任,确保用户发布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并及时采取措施删除违法违规内容。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也面临着用户数据保护的法律责任。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和储存的用户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庞大。
这些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可能对用户的隐私权造成侵害,甚至导致经济损失。
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还应当承担对用户行为的监管责任。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谣言和不良内容,这些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删除违法违规内容,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
然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法律责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数量庞大,用户发布的内容数量巨大,对于平台来说,如何有效监管和管理用户行为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难度较大,因为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违法违规内容发布,可能已经迅速传播并产生影响,这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法律责任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建立健全的用户管理制度,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删除违法违规内容。
其次,社交媒体平台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法律监管工作。
社交网络中不当言论的法律法规及监管研究
社交网络中不当言论的法律法规及监管研究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些不当或有害的言论也在社交网络中出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和社交网络平台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以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和公共利益。
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中国开展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法律规定,其中也有关于不当言论的规定。
根据该法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和完善用户实名制度,提供真实的用户信息,防止虚假用户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言论。
此外,《网络安全法》还规定,网络运营者发现用户发布违法和不良信息时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停止传播,保存记录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同时,禁止利用网络制造、传播包括虚假信息等在内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不得破坏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 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的法规除了《网络安全法》以外,中国的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来防止不当言论在社交网络中出现。
例如,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规定》规定,禁止发布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共道德等不良信息,并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不良信息不得在网络中传播。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发布了有关网络犯罪和不当言论的司法解释和意见。
这些法规和监管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维护了社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监管研究中国不仅在法规的制定上力求完善,还在监管研究上不断探索和尝试。
例如,在应对网络不当言论的战略上,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主动公开 vs. 暴力拉黑”和“群组治理 vs. 奇葩治理”两种策略。
“主动公开 vs. 暴力拉黑”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公开信息和对话,引导和教育网络公众自觉抵制不当言论和非法信息。
而“群组治理 vs. 奇葩治理”策略则强调对网络群体的治理和引导,通过建立和优化社交网络平台的管理机制,加强对群组内的言论和行为的控制,防止不当言论在群组中蔓延和扩散。
探究社交网络平台-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高中信息技术同步精品课堂(沪科版2019必修2)
图4-2 QQ群
图4-3 学习论坛
图4-2 微信订阅号
图4-2 微博
社交网络平台的功能在不断发展,不仅具有实时通信功能,还具有 分享信息、网上学习、网上娱乐、电子商务等其他应用功能(图4-6、 图4-7),现已发展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
思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论
图4-6 共青团中央为青年人搭建的社交网络平台
项目八
—合理合法使用信息系统
学习目标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通过对社交网络平台使用现状的研究,了解使 用社交网络平台所要遵守的相关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探讨如何合理合 法地使用社交网络平台。
完成本项目学习,需回答以下问题: 1. 社交网络平台的功能有哪些? 2. 如何使用社交网络平台负责任地发布、使用与传播信息? 3. 信息社会需要公民自觉遵守哪些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
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在给社会带来时空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问 题,如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渐渐产生恐 惧;社交网络平台出现欺骗、诈骗、网络欺凌等违法犯罪现象……如何负责 任地、合理合法地使用社交网路平台,成为信息社会每一位公民必须认真思 考和面对的问题。
图4-1 社交网络
的案例。 ② 采访周围亲朋好友,了解在使用社交网络平台过程中,
发现过哪些不文明现象,是否遭遇过违法行为,他们是 如何应对的。 ③ 收集资料,了解与社交网络平台信息发布、利用有关的 法律法规。 ④ 整理、归纳手机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课题为 《如何做网络社交平台上遵守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的好 公民》的报告。
知识链接
社交网络平台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常用防范措施
1.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使用社交网络平台的同时 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事实上,社交网络平台通常会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可能 威胁到用户的隐私安全: (1)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记录用户登录后的所有活动,定位网页浏览者的个人信息, 并有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推送给第三方。 (2)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例如,当用户进行“点赞”操 作时,社交网络平台可能会自动把用户个人喜好信息传向与其合作的企业。企业通过数 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喜好,给用户发送广告
《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研究》范文
《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领域。
它依托于社交网络平台,通过用户间的互动与分享,实现商品的推广与销售。
然而,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问题,以期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社交电商的发展现状社交电商以其独特的优势,如用户粘性高、传播速度快、营销成本低等,吸引了众多商家和消费者的关注。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社交电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虚假宣传、欺诈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交电商的声誉,也对其长远发展构成了威胁。
三、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问题(一)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针对社交电商的法律规制尚不完善。
虽然有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如《电子商务法》、《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在应对社交电商的特殊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社交电商的发展。
(二)监管难度大由于社交电商的特殊性,其监管难度较大。
一方面,社交电商平台众多,涉及到的商家和产品种类繁多,监管部门难以全面覆盖;另一方面,社交电商的交易过程往往涉及多个环节,监管部门在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上存在困难。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在社交电商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欺诈。
同时,在出现纠纷时,消费者的维权难度较大,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
四、完善社交电商法律规制的建议(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社交电商的特点和问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方面,要明确社交电商的定位和性质,为其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交电商的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由于社交电商的特殊性,其监管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
因此,应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提高监管效率。
社交媒体的隐私悖论问题研究
社交媒体的隐私悖论问题研究【摘要】社交媒体的隐私悖论问题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从社交媒体隐私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商业化与用户隐私权的冲突、个人信息流通与隐私保护、社交媒体平台隐私政策对用户权益的影响以及用户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探讨未来社交媒体隐私保护的发展方向,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社交媒体隐私悖论问题的研究旨在平衡信息流通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权益,推动社交媒体隐私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社交媒体、隐私悖论、隐私保护、用户权益、个人信息、商业化、隐私政策、态度、行为、现状分析、发展方向、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社交媒体的隐私悖论问题研究背景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在这些平台上分享的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
与此社交媒体隐私悖论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用户的隐私权却面临着严重的侵害和威胁。
社交媒体的隐私悖论问题主要体现在用户个人信息的曝光和滥用上。
许多社交媒体平台收集用户的大量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兴趣爱好、社交关系等,而这些信息往往被用于商业目的、广告投放、甚至个人信息泄露等。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却在不知不觉中牺牲了自己的隐私权。
面对社交媒体隐私悖论问题,用户和社交媒体平台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用户需要在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而社交媒体平台则需要在商业化的同时保障用户的隐私权。
社交媒体的隐私悖论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社交媒体隐私悖论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好地揭示社交媒体隐私悖论问题的本质和特点,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1.2 社交媒体的隐私悖论问题研究意义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应用,用户的隐私权利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网站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社交网站,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实践情况看,当前社交网站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其一,社交网站参与者主体规范问题;其二,社交网站参与者本身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其三,社交网站参与者因发布或转载信息所产生的法律问题。
1 社交网站的由来与兴起
社交网站(英文简写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从其特点来看,作为新兴互联网应用,其既具有传统互联网的特点,比如信息海量、注重互动等;也有一些新兴、独特的方面,比如其信息交互的方式以及用户基础与传统互联网应用有一些不同之处。
事实上,早期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支持用户互动的服务,例如BBS,新闻组等。
不过,早期社交网络的服务网站呈现为在线社区的形式。
用户多通过聊天室进行交流。
随着Blog 等新的网上交际工具的出现,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上建立的个人主页来分享喜爱的信息。
2002 年至2004 年间,世界上三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是Friendster、MySpace、Bebo。
2005 年,MySpace 成为了世上最大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
传闻当时其页面访问量超越了作为著名搜索引擎的Google。
2006 年第三方被允许开发基于Facebook
的网站API 的应用,使得Facebook 随后一跃成为全球用户量增长最快的网站。
众多网站随后开始效仿开发自己网站的API。
社交服务网站的发展验证了“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你可以通过不超出六位中间人就能与世界任何人相识”。
个体的社交圈会不断地扩大和重叠并最终形成大的社交网络。
在此类通过对“朋友的朋友是朋友”原则的实现而得到发展的线上社交网络中,Friendster 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社交服务类网站最早出现商业盈利目的是在2005 年3 月雅虎对雅虎360°的推出。
在2005 年6 月新闻集团成功收购MySpace。
随后在2005 年12 月,英国ITV 购得Friends Reunited。
此后,在世界各地涌现出各种不同语言的社交网络服务类网站。
2 社交网站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
社交网站作为一种互联网应用服务,从主体来看,它主要涉及到社交网站参与者和网站经者;从内容来看,其主要涉及各及参与者转载的信息。
从功能上看,社交网站将为数众多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与其他互联网应用不同的是,这些因共同爱好或亲朋好友关系等各种关系聚集的人群之间,形成一种虚拟的或网络上的“集会”[1]。
因此,社交网站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就是网站经办者不当使用社交网站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社交网站用户不当信息发布行为所产生的危害。
2.1 个人信息被滥用问题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作为Facebook上使用最广的应用程序之一,We're Related 属于伴随社交网络兴起的新式互联网服务中
最热门的一种。
该服务声称每月拥有1500 万活动用户,其用途是帮助用户找到网络上的亲戚,并与他们联系。
但注册了这项服务的用户无从得知,自己的个人信息有多少会被该程序“吸走”。
新用户被要求完全同意让该程序“获得你的基本信息、照片、朋友信息,以及程序运行所需的其他内容”。
之后,该程序似乎自动享有了将这些信息公开给Facebook上其他任何人的权利。
这种做法已经引起欧洲隐私监管机构的注意。
2.2 隐私信息管理不善问题
英国通信管理局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0% 的儿童不顾警告,将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个人隐私设置为“公开”状态。
许多儿童绕过年龄限制,在Bebo、MySpace 和Facebook 等网站上公布自己的个人信息。
大约有一半儿童,其中有1/4 的8 至11 岁儿童已在社交网站上注册。
2.3 违法信息监管模式问题
目前,社交网站俨然成为了新兴交流手段。
英国情报机构担心这会成为其信息网络中可为恐怖分子和犯罪组织利用的一个漏洞。
因此,英国政府考虑介入社交网站信息监管之中。
届时,包括Myspace, Bebo 和Facebook 等在内的网站的所有英国用户个人信息,如电话、邮件地址和浏览历史,都会被记录在案。
2.4 社交网站网络犯罪问题
据《商业周刊》报道,社交网站犯罪行为日益猖獗,网络犯罪分子可以伪装成社交网站用户的“好友”,来发起攻击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前,洛杉矶联邦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网络案件,在该案件中,Lori Drew 冒充他人并导致13 岁的女孩Megan Meier上吊自杀。
Drew 伙同她的女儿及其雇员,共同策划了该案件。
他们首先冒充一位名为Josh Evans 的男孩,与Meier 在MySpace上成为朋友,之后又将“Josh”与Meier 的聊天记录故意在网络上曝光,以便羞辱Meier。
当“Josh”发送了最后一条信息之后不久,Meier 便上吊自杀。
最后一条信息的内容是“如果没有你,世界会变得更好”。
Drew 现在面临四项指控,其中一项为诈骗罪,另外三项则与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有关。
3 加强社交网站监管的主要措施及建议诚如前述,社交网站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主要是社交网站参与者主体规范问题,即除去实名制管理外,是否还需对参与主体的身份进行区分或限制,其二,社交网站参与者本身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其三,主要是社交网站参与者因发布或转载信息所产生的法律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各国已经通过立法或正在通过立法予以限制或规范,这对于我国加强社交网站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意义[2]。
1)社交网站需坚持实名制管理。
不论是从社交网站的“六度空间”理论,还是从保障社交网站具体参与者个人安全,均需采取严格的实名制管理,对于采取非实名注册的社交网站参与应考虑限制其使用功能和参与范围,鼓励社交网站参与者以真实、准确的身份或信息示人。
这也是社交网站参与者之间形成相互信任,实现沟通交流的前提。
2)限制部分人群参与社交网站。
考虑到社交网站中的参与者主要通过各种关系与其他参与者取得联系或沟通,作为一个沟通和交流平台,如果一些不法分子混入其中,不仅对整个社交网站平台的安全构成威胁,更是对每个社交网站参与者的个人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有必要对部分违法犯罪分子采取限制措施,禁止或限制其使用社交网站服务。
比如,美国已制定颁布《针对网上攻击者安全管制法案》(Electronic Securing and Targeting of Online Predators Act,简称e-STOP)。
根据e-STOP 法案,性罪犯即使在假释期间,也禁止使用互联网的社交网站;至于性罪犯一旦罪成,必须向当局呈报所有电邮、网站用户名称及其他在互联网上识别身份的数据,当局会向各大小社交网站公开这些数据,方便剔除这些性罪犯的账号。
据此法案,2009 年两大社交网站Facebook 及MySpace 因应美国纽约州检察长的要求,比照性犯罪者的登记纪录,总计取消逾3500 名性犯罪者的账户。
3)加强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
社交网站中包含网友很多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朋友圈子等等。
如果破译了某个网友的账号,就可以看到她的朋友圈子,获知她( 他) 身边人的信息,这会成为身份安全的一种隐患。
目前,包括欧盟、美国等诸多国家均在推动制定个人身份信息保护法律,确保社交网站参与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安全。
比如,欧盟监管机构已经制定出了社交网站用户隐私保护指导规
则,确保Facebook、MySpace 和其它社交网站遵循欧盟的隐私保护法,以解除用户对个人隐私信息安全性的担忧。
指导规则要求,网站要提示用户隐私风险,并限制这些网站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发送目标广告的行为。
指导规则还规定,在用户删除了自己的帐号后,网络运营者不能保留其个人信息,而且运营者应该删除长期处于未激活状态的帐号。
4)管好网站信息发布和转载。
以我国为例,在多部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中,均明确了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
比如《电信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类似的规定还体现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对于社交网站,考虑到其有“网络集会”的色彩,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除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不良信息的监管外,更重要的还是,如何把技术带来的问题通过技术解决,即在保证用户发言自由的同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控和剔除,确保信息
安全,防止涉及军事、安全或经济秘密的信息不当散布和传播。
总的来说,只要把好主体资格关,做好信息审核,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社交网站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和处理机制也就应运而生,关键是,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监管对象,相互之间要多换位思考,不能只顾管理,不管发展,也不能只求发展,不顾管理。
管理与发展并重才能让社交网站在中国的土壤上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