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现在社区存在的问题

现在社区存在的问题

现在社区存在的问题现如今,社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不断扩大,社区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交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当前社区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安全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之一。

然而,由于社区管理体系相对薄弱以及人员训练不足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常见的安全问题。

首先,社区居民财产安全威胁。

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

其次,治安环境存在不稳定因素。

由于监管不力和治安设施欠缺等原因,一些社区容易发生打架、恶意纠纷等事件,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火灾防范工作薄弱。

火灾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灾害,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时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解决上述问题,社区管理方面可以加强安保力量,提高巡逻警力密度;加大对小区入户门禁的投资,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等,增强出入口监控和管控能力;加强火灾预防宣传教育,同时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并定期进行演练。

二、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环境问题凸显。

其中最突出的是垃圾处理、污染治理和绿化覆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垃圾处理不彻底。

一些社区以及居民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乱倒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区环境的整洁度和居民生活品质。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一些工厂涉嫌违规排放物质造成了空气、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交通尾气、噪音等也让居民饱受困扰。

再者,缺乏绿化覆盖导致的生态问题。

社区内绿化面积不大,对于空气净化、环境调节等功能的发挥有限。

针对这些环境问题,社区管理方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力度;提高污染治理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交通尾气与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增加社区绿地覆盖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三、社交问题现代社区存在许多社交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紧张、互相之间缺乏信任和合作意识等方面。

当前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社区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许多社区面临着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治安问题:一些社区在治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扰。

犯罪事件频发、盗窃行为时有发生,这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居住安全感。

缺乏有效的治安管理机制和措施是导致这一问题频繁出现的原因之一。

2. 垃圾处理问题:社区垃圾处理不规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些居民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污染和卫生隐患。

同时,垃圾分类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和宣传普及。

3. 缺乏公共设施:有些社区缺少基本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健身房等。

这导致居民休闲娱乐空间匮乏,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4. 邻里关系紧张:由于各种原因,邻里关系在一些社区中较为紧张。

相互交流少、合作少、理解与信任不足,居民间的矛盾和冲突较多。

5. 社区服务不完善:一些社区缺乏有效的社区服务机构和组织,导致居民在办理各类业务以及获得相关信息时遇到困难。

这影响了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满意度。

二、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升社区发展水平,以下是几项改进建议:1. 提升社区治安管理能力:加强社区巡逻与安保力量的投入,加强警务站点的设置与功能建设。

同时要引导居民关注自身安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并促进邻里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合作。

2.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推动垃圾分类制度落地并加强宣传力度,提供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培训。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倡导绿色环保理念。

3. 增设公共设施与文化娱乐场所:适当增加社区内的公园、健身设施等公共设施,提高居民休闲娱乐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同时,在社区组织文化活动、展览等,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 加强邻里关系建设:倡导居民之间相互尊重、互助共享的理念,鼓励居民参与社区组织活动和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加强邻里关系,能够减少矛盾与冲突的发生,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社区氛围。

5. 完善社区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社区议事会、业委会等组织形式,提供更多有效可行的渠道来听取居民意见和反馈。

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实务

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实务

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实务2011年2月18日今天,我受区委组织部的委托,向同志们讲讲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实务。

其实,让我讲社区工作,有点难为,因为我亲身接触社区工作时间仅仅一年半多一点,没有什么经验可总结,恐有误人子弟之嫌。

但是,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王彦晨科长盛情难却,我只好匆匆予以准备,把我所了解的社区建设的相关资料匆忙予以整理,把我一年半以来对社区建设的感受简单予以罗列。

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座的各位,很多是在社区工作十几年的老社区干部,如程改芳等同志,所以讲的如有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只当我在这里班门弄斧了。

下面,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一)社区的基本概念。

2000年1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对社区一词进行了规定,即“社区”是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实际上,关于社区这个概念,内容比较广泛,研究也很深入。

社区这个概念是个外来词,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

他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

人们加入这个团体不是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以及亲戚、邻里、朋友等血缘或地缘为纽带,是家庭、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娱乐及社会保障等主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1933年,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首次引进并界定了“社区”这个概念。

他说,社区是具体的,是一个地区上形成的群体。

它区别于“社会”。

社会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而社区则是具体的,特指的;社会是人类群体生活的总称,而社区这个概念较小。

当然,社区不能离开社会,它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并且被整合在社会之中。

1984年,费孝通教授又对社区进行了新的表述,即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浅论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浅论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浅论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目录内容提要 (2)一、社区服务的概念 (2)二、我国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权限不明确 (3)(二)社区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尚待提高 (4)(三)资金匮乏限制了社区服务的社会化 (4)(四)社区服务体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项目欠缺 (5)三、针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社区服务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6)(一)严格界定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介入的尺度,明确社区权限 (6)(二)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素质 (6)(三)多方筹集资金,开源节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7)(四)扩大社区服务项目和完善社区服务的法律制度体系 (8)参考文献 (9)浅论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服务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为居民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还存在着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体制还不健全、服务水平总体不高、社区服务工作者能力不强、社区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社会参与度较低、城市社区服务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

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制,推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发展,加强社区服务经费筹措,建设高水平服务队伍,扩大社区服务范围,提高社区服务的社会参与度,推动社区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服务问题对策搞好城市社区工作,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生活素质,维护城市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衡量社区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地域社会共同体的社区,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的价值。

随着城市社区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都难以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需求,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拓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整改措施

社区建设整改措施

社区建设整改措施社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建设整改措施则是保障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社区建设整改措施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社区环境整治1.1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建立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减少环境污染。

1.2 绿化美化社区:增加绿化覆盖率,美化社区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1.3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源,提高环境质量。

二、社区设施改善2.1 完善基础设施:修缮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提高社区设施完善度。

2.2 建设便民设施:增设便民设施,如公共厕所、健身器材等,方便居民生活。

2.3 提升安全设施:加强社区安防设施建设,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社区文化建设3.1 丰富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居民文化交流。

3.2 建设文化设施:建立社区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设施,提升居民文化素质。

3.3 传承文化传统:加强文化传统教育,传承本地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

四、社区管理规范4.1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管理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

4.2 加强社区治安:加大治安巡逻力度,维护社区治安秩序。

4.3 健全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五、社区居民参与5.1 加强居民自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增强社区自治意识。

5.2 提升居民参与度:举办社区居民议事会、志愿活动等,增加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

5.3 建立居民反馈机制:设立居民意见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改进社区建设工作。

综上所述,社区建设整改措施是社区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社区建设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当今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今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今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一级标题:引言社区是人们生活在一起的共同空间,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安全、幸福感和社会稳定。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当今社区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今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级标题1:犯罪与安全问题在当今社区中,犯罪与安全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人担心自身财产和个人安全受到侵害,如盗窃、抢劫以及家庭暴力等威胁。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平等导致社会撕裂和紧张局势增加。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强调公共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警民关系,增加邻里间相互监督机制。

此外,政府应投资于安装更多摄像头,并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以提高居民行走道路上的安全性。

二级标题2:低效管理和公共设施问题由于社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低效,许多社区存在公共设施损坏、维护不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道路坑洼、绿化不良、垃圾处理不当等,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社区管理的专业化和效率。

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来改善基础设施,并加强对社区管理机构的监督。

此外,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通过自治组织促进公共设施的改善。

二级标题3:社交孤立及缺乏互信问题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人们越来越忙碌,缺乏与邻居和其他社区成员建立联系和互动的时间。

这种缺乏互信和支持系统会增加人们感到孤独和失落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并积极互动。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培训班以及志愿者项目来帮助人们建立联系。

此外,利用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平台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和连接。

二级标题4:环境污染及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当今社区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源受损和生态系统破坏等,对居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并加强执法力度。

同时,推动绿色发展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我国城市社区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赵莉胡玉麒来源:《财经界·下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从我国迈入社会转型期后,现有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的了解城市社区管理的知识以及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历史变革,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水平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社区; 管理模式; 对策思考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0世纪90年代,城市社区建设正式开始,现代社区初步形成。

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上海—行政主导型、沈阳—自治主导型、江汉——政府社区合作型、青岛—政社分开、居民自治型为代表的四大管理模式。

随着转型时期的持续深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各类矛盾逐渐开始爆发出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提高城市社区管理水平便成为了当前要解决的重要社会治理问题之一。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社区管理制度和法律不完善虽然我国在城市社区管理上有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目前与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有关的法律还是屈指可数,并且,这些法律已经无法实现对城市社区的有效管理。

现有的与城市社区管理相关的法律制定基本上都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现代社区管理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

(二)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低随着社区建设向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等目标的发展,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管理团队的选拔不严格并且缺乏一套完整的职业培训体系。

其次,社区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会忽略社区居民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单纯机械地执行政府的摊派任务,有时会放弃社区居民的整体利益。

(三)信息网络平台应用不充分社区管理中还存在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于新的通知、新的消息不能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居民个人手中,没有建立各社区专门的网络沟通平台,依然采用张贴通知、公告等方式,不仅影响社区环境,还限制了社区居民及时准确接收消息,社区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监控管理中,要多渠道、多维度、多方向的提供居民反映问题的方式,扩大信息网络应用。

走出社区的迷思:当前中国社区建设的两难抉择

走出社区的迷思:当前中国社区建设的两难抉择

下来不 少 问题 ,深度检 讨 这 些 问题 对 于进 一 步推 进社 区建设具 有重要 的意义 。 中国社 区
建设 包含着以下基本命题 :社 区建设的本质特征是地域性社会 实体 ,还是 “ 脱域共 同
体” ?社 区建设 的行 动主体 是政 府主 导 ,还是 社会 多元 复合 ?社 区建设 的理 想 图景是 国 家治理 单元 ,还是 独立公 民社 会? 建设 的现 实路 径 是 问题 一需求取 向 ,还是优 势 一资产 为本? 当下 的社 区建设应 当积 极 以社会 多元 复合主 体培 育社 会 团结的理 念 ,重视 当地社 区的 资产与居 民的优 势 ,构 筑新型 社会 生活 共 同体 ,进 而 为公 民社 会 的发 育奠 立微 观基
设成为管理有序 、服务完善 、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 同体。 ”随之 ,各地社区建设进人到一个新
的发 展 阶段 。从 学界 关于社 区建 设 的讨 论来 看 ,较 多地集 中于 实践 经验 的总结 ,而 缺少理 论层 面 的反 思 。笔 者认 为 ,对于社 区建 设至 少需要 追 问和厘 清 四个 问题 :第 一 ,为何 建设 ,也就 是要 回 答社 区建设 的本 质特 征 问题 ;第 二 ,谁之 建设 ,也 就是 要 回答社 区建 设 的行 动 主体 问题 ;第 三 , 建设 什么 ,也 就是要 回答社 区建设 的理想 图景 问题 ;第 四 ,怎 么建设 ,也 就是 回答 社 区建 设 的现

种 类 型学 的概 念发 展为 一个 实地 研究 的单 位 和一种 研究 方法 ,甚 至逐 渐成 为一 门新 的社 会学 分
支— —社 区研 究 ,而社 区的地 域性 特征 也 由此 得 以 凸显 。在 1 9 3 1—1 9 3 2年 ,帕克 受吴 文 藻 之邀 到燕 京 大学指 导 学生 及老 师进行 田野调 查 ,社 区的概 念也 随之 传入 中国 。吴 文藻 曾在 为费孝 通 和

是否应该提高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提高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提高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辩论辩题正方,应该提高对社区建设的投入。

首先,社区建设是一个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的发展和建设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政府应该增加对社区建设的投入,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其次,社区建设的投入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政府可以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同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地方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此外,提高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可以增强社会稳定和凝聚力。

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社区建设的投入也可以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反方,不应该提高对社区建设的投入。

首先,政府应该优先考虑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民生问题。

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政府需要权衡各项支出,确保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民生问题得到充分保障。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社区都需要大量投入,有些社区可能存在更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教育、医疗等。

其次,社区建设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

相比于其他领域的投资,社区建设的投入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而且效果不一定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

因此,政府需要谨慎考虑社区建设的投入,确保能够取得长期的社会效益。

最后,社区建设的投入也可能存在浪费和滥用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滥用社区建设的资金,导致资源浪费和腐败问题。

因此,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社区建设的投入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社区是一个人们相互关怀的地方,是一个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毛泽东。

毛泽东的这句名言强调了社区的重要性,社区建设的投入能够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经典案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计划。

中国政府自2010年开始实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计划,通过增加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社区治理网上形考答案3

社区治理网上形考答案3

社区治理网上形考答案第三次任务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2分)志愿者提供各种志愿服务,是以获取报酬,获得经济收入为目的。

√×2.(2分)法国是社区照顾的发源地。

√×3.(2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

√×4.(2分)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福利资金和福利政策扶持援助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5.(2分)当前中国社区建设中行政强化和居民自治的两种力量交互影响,缺乏一种稳定的基层民主自治的制度,影响了基层社区公民的参与。

√×6.(2分)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7.(2分)社区服务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经济体的提留来筹集,同时实行有偿服务收费和接受社会募捐等。

√×8.(2分)社区自治就是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各种协会组织的作用,实现依法自治。

√×9.(2分)任何自治都应该是无原则、无限制的自治。

√×10.(2分)美国社区照顾的实践模式是照顾管理模式,是一种来自英国的个案管理的社会工作模式的改变。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30分)开始说明:结束说明:11.(3分)下列哪项不是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的相同点。

()A、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都有社区福利社会化的相同性B、两者支持基础的共同性,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C、两者服务对象的共同性,都把社会福利对象作为核心D、两者行为主体的相似性12.(3分)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为()。

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

建设 宜居社 区, 既要 借鉴 国外宜居 社区的经验 , 更要从不 同社区的实际 出发 , “ 居环境 ” “ 从 人 、 公共服务 ” “ 际关系” 、人 等
维度 促 进 社 区 重 塑 。
[ 键词 ] 区; 型 ; 关 社 类 治理 ; 区 文化 产 业 ; 区重 塑 社 社
[ 作者简介】 宗豪(9 9 ) 男 , 鲍 14 一 , 浙江省奉化市人 , 上海华 东理工 大学人文科 学研 究院教授 、 士生导 师, 博 上海 高校 都市
于 “ 政 型 ” 区 向“自治 型 ” 区转 型 的 过 程 中 , 行 社 社 而且 在 较 长 的 历 史时 期 , 国 的 “ 政 型 ” 区将 发 挥 主 导 作 用 ; 区 治 中 行 社 社
理要 淡化 “ 行政 化” 向, 索社 区服务 管理创新 的模式 , 顺社 区 自治模 式 中的社 区居委 会与街道 办 事处的关 系、 倾 探 理 居委
复杂多样 。 比如 , 海 与北 京 、 津 、 庆 、 州 等全 上 天 重 广 国各城市 的最大 差异是 : 将社 区定位 于街 道 。这 适应 了当时上海城市 “ 级政府 、 两 三级 管理 、 四级 网络” 的
文版译 为 Cm u i n oiy中文版译 为《 区与 o m nyadSc t, t e 社
体” 社 区” 即“ 的概 念 。滕 尼斯 认为 , 区是 由同质人 社 口组成 的关 系密 切 、 出入 相友 、 望 相助 、 病 相 抚 、 守 疾 领导居委会 的各项 工作 ; 是在 中 国不 少城 市 的“ 二 中 社区” 即 由五六 个小 区合 成 的社 区 ) 虽 然 它 的定位 ( ,
21 0 0年 1 1月
河 北 学 刊
He e Ac d mi J u n l b i a e c o r a

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社区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型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几个城市的社区进行了调研。

首先,我们发现新型社区建设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社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是社区配套设施齐全,包括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

三是社区治安良好,居民安全感得到保障。

四是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其次,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部分社区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

二是社区管理方式亟待改进,居民参与度不高,社区自治意识薄弱。

三是社区环境保护亟需加强,部分社区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四是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缺失,需要更多的文化活动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加强社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社区规划体系,注重社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多样化。

二是加强社区参与,提高居民的自治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

三是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增强居民的精神生活。

综上所述,新型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新型社区建设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中国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社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一、人员流动和老年空巢化加剧了社区薄弱管理问题在农村社区中,人口流动是一个较为普遍现象。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社区管理力量不足,很多事宜无法妥善解决。

同时,由于老年人子女独生或离乡工作等原因,老年空巢化也日益加深,缺乏必要的照料和关心。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增强对农村社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同时,应该引入更多志愿者,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怀和帮助。

二、基础设施落后限制了社会发展目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低,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这给农村社区的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建设质量和速度。

同时,可以通过引进科技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智慧农村建设进程,以促进社区发展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三、信息不对称削弱了信用环境农村社区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出现商品流通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导致信用环境恶化。

此外,在办事流程中也可能存在腐败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健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体制,并加强相关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

同时,倡导诚实守信、诚实办事的社会风尚,培养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公民意识。

四、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限制了健康服务目前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相对集中在镇区或县城,并且医疗机构设备陈旧、专业人员缺乏。

这导致农村居民在寻求医疗服务时面临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建设和配置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技术,推动健康服务进入农村社区。

五、教育资源不均衡影响了青少年成长近年来,在教育投入方面有所改善,然而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欠佳等问题限制了农村孩子们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思考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出简单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献综述社区是社会结构中较为基本的社会单元,而社区治理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目前,我国社区治理改革已取得较大成绩,逐步形成了多元合作治理的新格局。

但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仍存在政府与社区互动不足、治理结构设置不合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本文综合梳理国内外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文献,思考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单建议。

一、国外关于社区治理研究的重要观点(一)社区支持系统(CSS:Community Support System)社区支持系统在美国的社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方面贡献突出。

目前,较为明确的社区支持系统概念是由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提出的:社区支持系统是一个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帮助,满足其生存发展需求的服务网络,它可以使弱势人群免于在社区内遭遇歧视或排挤。

美国学者Judith Clark Turner、William J. TenHoor(1978)指出了社区支持系统需要包含的几大要素:对目标人群需求状况进行严格评估;协助目标人群获取受助资格;社区支持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可以持续满足人们生存、工作的需要,直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系统内的各个部分严格保护目标人群的权利,包括社区内及社区外,例如社区成员在社区外医院、企业的权利也要得到该支持系统的保护。

(二)社区能力建设(Community Capacity Building)国外对于社区能力建设的定义较多,角度也各不相同。

社区能力建设的代表性观点主要由Labonte R.、Laverack G.等学者提出。

Labonte R.及Laverack G.(2011)认为社区能力建设是社区领导组织为了向社区成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在完善社区议事流程、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现在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现在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现在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现阶段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 缺乏有效的居民参与机制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管理中的参与度低。

很多时候,居民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和决策结果,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感。

2. 资源分配不公平社区资源在分配方面存在问题,有些社区缺乏基本公共设施、医疗服务等,而其他社区则过剩。

这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给低收入群体带来很大困扰。

3. 环境污染和垃圾处理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

同时,垃圾处理不当也成为了一个严重问题,给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

4. 安全防范不足社区安全是人们居住幸福感的基础之一。

然而,在一些社区中,犯罪率高、治安状态差等问题较为普遍。

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居民的安全风险较高。

5. 社区服务不够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缺乏与需要不匹配,如幼儿园、养老院等社区服务机构供给不足,导致一些特殊群体难以得到必要的关怀和照顾。

6. 缺乏文化活动和社交场所由于社区文化活动和公共空间的欠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受到限制。

这不仅影响了居民们精神上的愉悦度,也对邻里人际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改善社区问题的建议1. 加强居民参与设置有效参与机制,鼓励居民在决策过程中发声,并将其意见纳入到相关决策中。

同时,加强对居民权益的保护和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2. 公平分配社区资源建立公开透明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每个社区都能获得基本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和优质服务。

此外,可以依据各个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源均衡发展。

3. 加强环境保护与垃圾处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社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对噪音、空气等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标准。

同时,建立高效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

4. 提升社区安全防范加强社区警务力量,在关键区域增设监控设备,并加强巡逻和防范力度。

此外,可以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在宣传警示和防范常识方面做好工作。

社区建设自查自纠

社区建设自查自纠

社区建设自查自纠一、社区建设自查(一)社区规划1. 规划合理性社区规划应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扩张或过度密集。

2. 公共设施建设社区内应当有完善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超市、娱乐场所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 绿化环保社区应当注重绿化环保,建设公园、绿地、花园等景观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社区管理1. 社区组织建设社区应当建立有效的社区组织,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2. 公共安全社区应当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保障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的社区治安体系。

3. 文明创建社区应当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环境卫生和文明礼仪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社区建设自纠(一)改善公共设施1. 完善公交系统社区应当加强公交线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运营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方便居民出行。

2. 加大医疗卫生资源社区应当增加医疗机构和服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

3. 增加娱乐设施社区应当建设更多的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文化休闲需求,提升社区的生活品质。

(二)加强社区管理1.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社区应当加强服务型社区建设,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如社区活动、文化娱乐、心理辅导等服务。

2. 建立健全的社区治安体系社区应当加强社会联防联治,提高社区警务管理水平,保障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 宣传文明创建社区应当加强文明创建宣传工作,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文明素质,共同建设美好社区。

总的来说,社区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参与和支持。

社区建设的自查自纠,不仅可以让社区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可以激励社区持续改进和提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

希望未来的社区建设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让社区成为人们生活的乐园和温馨的家园。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扁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

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发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干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基本上都供求平衡,一部分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生产其剩·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

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谭志军 黄建宏(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广州 510053)【摘 要】 本文探讨了当前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要正确定位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努力实现城市社区管理由政府主导向主体自主过渡,要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加强社区法制建设,明朗社区资金来源,成立社区志愿组织。

【关键词】 城市社区;社区建设;存在问题;改革对策 社区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1]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掀起了社区建设的热潮。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先后对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本文通过对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一、问题思考: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困境1、社区管理体制行政化色彩浓厚自1990年城市社区建设开始,行政化一直是社区建设最突出的特征,也成为制约当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学术界对此展开了积极研究。

一般认为,社区行政化就是社区组织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组织设置行政化、组织功能的行政化、自治章程和工作制度制定行政化、人事决定行政化、经费收支行政化、运行方式“机关化”、考核机制行政化。

[2]尽管这些年各地城市在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但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一方面,街道办事处“政社不分”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它仍然承担着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工作量过大,经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其后果是既未能够明显减轻政府的社会管理负担,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致使社区成员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同时也没有从更深层次上提高广大居民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

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到社区治理——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到社区治理——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职能 在 社 区 的 具 体 化,也 是 社 区 服 务 的 重 点 发 展 务的总体要求,加强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切实解
领域。
决社区服务统筹协调力度不够、政策不完善、规划不
《意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宗旨,对与群 及时、资源经费短缺等问题,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
众利益紧密相关的社区就业、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 监督好、管理好社区服务。这样规定,有利于形成推
区文体、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社区安全等各项公共服 进社 区 服 务 的 整 体 合 力 和 社 区 服 务 的 健 康 有 序 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社区公共 发展。”[3]203-204
服务的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改进的具体要求。这有利
《意见》最 重 要 的 突 破 就 是:明 确 了 社 区 服 务 最
社 会
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到社区治理
———我国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
夏建中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北京 100872)
提 要: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城市社区服务,这意味着在城市街居制的辖区内开启了服务领域的现代化 变迁;到新旧世纪之交,中央政府启动了社区建设,从而对传统的街居制管理体制进行了现代化的变革;再到 2013年前后,党中 央大力倡导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这进一步为我国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有力的动力,而其目标是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现代化。梳理这 30多年的历程,第一次将这一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考察和分析了这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
于社区公共服务社会化,也为社区服务业和非营利组 主要的就是社区公共服务,而社区公共服务理所当然
织活动提供了发展空间。
地是政府的职能在社区的体现;因此,各级政府以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四大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对当前中国社区建设中的四大问题作了新的思考:当前,中国社区的类型多样,但“中国特色”的社区还处于“行政型”社区向“自治型”社区转型的过程中,而且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行政型”社区将发挥主导作用;社区治理要淡化“行政化”倾向,探索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模式,理顺社区自治模式中的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居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居委会与驻区社会组织的关系、居委会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面对当今中国社区文化发展的三大困境,要区分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的关系,促进社区文化产业培育;中国城市老城区、老社区建设宜居社区,既要借鉴国外宜居社区的经验,更要从不同社区的实际出发,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人际关系”等维度促进社区重塑。

[关键词]社区;类型;治理;社区文化产业;社区重塑1991年,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民政部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概念。

之后,中国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对中国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索社区建设的不同经验,1999年,民政部在全国确定了26个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由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再由社区实验到社区示范,中国的社区建设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里程,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如何认识社区类型的新拓展从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社区概念以来,社区概念的内涵不断在丰富,社区的类型也不断在拓展。

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和不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原因,社区的类型更是复杂多样。

比如,上海与北京、天津、重庆、广州等全国各城市的最大差异是:将社区定位于街道。

这适应了当时上海城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推动了上海社区的发展。

但是,随着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深入,随着上海街道职能的转变,不仅使定位于街道的社区难以成为“共同体”,而且,常常把街道下的30~50个左右的居民小区当社区,以至社区的类型复杂多样。

在浦东新区,不同的小区类型已有40多种。

到底应当如何认识社区,社区能定位于街道或小区吗?如何对社区类型进行归类?1.从社区的内涵看社区的定位社区的定义具有多样性。

在1950年代,西方学者希勒作研究统计时,已有94种社区定义;中国学者杨庆kun在1981年作统计时,已达到140多种。

社区定义的多样性本质上与社区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紧密相关。

为了把握社区定义的合理性,我们必须考察一下社区认识的本义及其丰富和发展。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出版了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英文版译为Community and Society,中文版译为《社区与社会》或《共同体与社会》),该书首次提出了“共同体”即“社区”的概念。

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共同体。

罗密斯把腾尼斯的“社区”(Gemeinschaft)译成了英文“Community”,其词义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社会生活共同体,而且包括地域生活共同体;不仅包括传统的乡村社区,而且包括现代都市社区,这就扩展了腾尼斯“社区”一词的原意。

1917年,麦基文发表的《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将村镇、县市和国家都称为社区,这对社区内涵的延伸似有些泛化。

之后,一些国外学者也对社区作了不同的定义,但地域性几乎是共识,代表性的学者有帕克(Park,1936)、桑德斯(Sanders,1982)、道特森(Dotson,1986)、吉达尔(Girdhar,1987)等。

在中国,1930年代将帕克“社区”一词引入中国后,费孝通、袁方、吴铎、郑杭生等学人都对社区作了本土化的定义。

从党和政府的层面看,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1](P135)随着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来,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村民委员会辖区,又成了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特征。

2.从社区内涵的中国化看社区类型民政部对中国社区的定位,既吸收了国内外学者有关社区内涵的研究成果,又立足于中国社区发展的现实。

所以,对中国城市社区的范围,在“一般意义”上作了界定,同时,也考虑到了诸如上海社区定位的特殊情况。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对复杂多样的社区类型做一个大致的界定,以把握“中国化”社区的特征。

在中国,社区类型随着社区内涵的丰富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开展社区建设以后,得到不断拓展,可以把各种社区大致归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行政型社区。

行政型社区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制”和“街居制”模式。

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突出了“街居制”的功能。

而“街居制”行政社区后来又出现了两种样式:一是在上海,街道是大社区,居委会是小社区,但缺乏社区本义上的(或者说位于两者之间的)“中社区”,居委会作为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经常被置于政府的管理和控制之下,而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直接领导居委会的各项工作;二是在中国不少城市的“‘中社区”(即由五六个小区合成的社区),虽然它的定位合理,但由于处在“转型”的过程中,“行政化”的倾向比较突出。

二是合作型社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出现了合作型社区。

这一社区的一种模式是政府通过授权或购买服务,将原先由政府组织承担的社会职能交给社区内的自治组织;另一种模式是设立集党务、政务、业务与一体的社区管理中心,如北京朝阳区社区的新探索。

三是自治型社区。

近十年来,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不同条件,一些社区过渡为自治型的社区。

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南京等城市一些商品房社区已经成为自治型社区的建设模式。

随着自治型社区的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完全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管理社会的局面。

四是网络社区。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廉价快速交通的运行,人口多边流动性的增强,新型的虚拟社区或网络社区正在形成。

网络社区具体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

网络的超时空、跨国界特性,正在造就全球社区。

这些社区冲破地域的约束,通过网络空间锻造跨国界、跨种族、跨民族的社会关系;全球网络社区一般具有成员的多样性、庆祝的共通性、聚集的规律性特征。

尽管社区类型多样,但“中国特色”的社区还处于“行政型”社区向“自治型”社区转型过程中,而且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行政型”社区将发挥主导作用。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提去“行政化”,而是要分析中国社区“行政化”倾向形成的原因,在融入更多的“社区自治”元素的过程中,形成既有“政府统筹”,又有居民以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的中国特色的社区新范式。

二、如何选择社区管理、治理模式从一般的社区管理,到2002年国外治理理论被引介到中国、引入中国社区治理以后,对社区管理、治理模式的认知和选择,成为学术界与实际工作部门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如何选择社区管理、社区治理的模式,在不同区域的城市、不同城市的社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但是,其中的共性问题是:①如何淡化行政管理(行政化)倾向;②如何满足社区居民公共管理需求;③如何统筹协调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的关系。

1.城市社区管理“行政化”倾向的分析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城市管理实行的是“两级政府,一级管理”体制。

19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原有的部分政府权力开始下放到街道办事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了配合中国各个经济区域的自身发展需要,先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如“沈阳模式”、“江汉模式”、“青岛和南京模式”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90年代初上海率先建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

在这种管理体制中,政府主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街道办事处开始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协调城市居民生活和推动城市社区建设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众多社会、社区工作的重要依托和落脚点。

然而,当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种具有典型性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制度设计面对蓬勃发展的社区建设需求,行政化手段管理社区的矛盾的日益显现。

一是定位于街道的社区身份不清。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来实行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所导致的“条块分割”现象,对于提高社区管理效率,节约社区管理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面对快速城市化而增加的大量外来人口,持续纵深的社会改革增加的大量“社会人”(事实上的“社区人”),不断提速的中国老龄化带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街道办事处为了达到管理的效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行使了大量的政府职能,在无形中扮演了一级政府的角色。

二是难以推进社区服务。

将社区定位于街道的管理,其习惯性手段便是行政管理,即依赖政府资源实现社区管理,推进社区服务。

这种“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使街道办事处成了社区管理上的唯一主体,其派出机构的社区服务活动则是执行街道的指示,不能根据社区的需求,在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加强社区基层自治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灵活安排社区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建设,结果常常出现街道办事处热衷的社区活动与居民渴望的社区服务错位的情况,从而不利于培育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2010年初以来,北京正在探索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模式,实质上是面对城市新的社区、社会管理的需求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社区、社会治理模式。

2.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选择的取向从根本上说,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选择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需求。

从社区需求关涉的人群来看,一般可分四个层次:社区居民的个体需求;社区群体需求;社区公众需求;社区公共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1)在社区公众需求中,蕴涵着社区群体的需求,但小团体的需求并非社区公众的需求;只有社区大部分群众的需求才是社区公众的需求;(2)社区公共需求包含着社区公众需求,但只有当社区公众需求体现了社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形成了大多数人的共同追求,展示了社区发展的一般趋势,才是社区的公共需求。

但是,要在现实的社区管理中,满足社区公共需求并非易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