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说》的几个问题的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说》的几个问题的浅析

《马说》是一篇借马说人的说理性散文,作者韩愈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讲述千里马的不能遇到伯乐的遭遇,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同时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让人才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全文虽只151字,但说理过程严密、气势磅礴。作者将自己的无奈、委屈、愤懑与统治者的愚妄无知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课堂教学中也一些文本解读的让老师们疑惑不解。

一、关于本文中心论点的问题

本文开篇第一句话即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事实上,不管有没有伯乐,千里马都是存在的。按常理本应该是先有千里马,然后才有伯乐。因为伯乐是在反复不断的识马、相马过程中才成就名气的。那么作者为什么用一句不符合逻

辑的话来作为论点呢?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荒唐的、没有逻辑可言的!伯乐掌握着千里马的命运,即使你才华出众,谁又去赏识你呢?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作者只能借用这种违反逻辑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无奈。从而,从正面论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或是说对千里马的命运具有决定作用。接着从反面来论述千里没有遇到伯乐的悲惨遭遇,“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一个“祇”字包含了说不完道不尽的委屈,让人们无不为千里马的遭遇而感到无尽惋惜。

二、关于第二部分的两个问题

1、“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食”的解释。

主流解释有三种。

其一、解释为“顿”,把“一食”理解为“一顿”。这种解释,笔者认为欠妥。“食”作名词,东汉•许慎《说文》“食,饣米也。六谷之饭曰食。”本义粮食,也可以解释为“饭”,也可以泛指一切食物;作动词,有“吃”、“靠着吃饭、赖以为生,还可以引申为依靠、依

赖”、“享用”、“背弃”(食言)、“接纳”(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通,‘饲’,喂养”等,唯独没有“顿”的解释。再者,古汉语中没有数量词的说法和用法,如林嗣环《口技》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后面没有带“张”、“把”等量词,但是理解上时毫无障碍的。

其二、解释为“吃”,把“一食”理解为“吃一顿”。这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很普遍,比如“一看”就是“看一眼”,“一听”就是“听一下”,“一跳”就是“跳一下”,“一喊”就是“喊一声”等。

其三、解释为“食物”、“饭”,把“一食”理解为“一顿饭(食物)”。整句可以翻译为“一顿饭它可以吃尽一石粮食”。

2、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老师在讲这部分是一般会把“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理解为根本原因,把“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理解为直接原因。这个理解是没有问题,但是根本原因也不能理解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呢?其实,这个理解也是没有问题的,正是因为愚妄

无知的统治者“其真不知马也”才会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那么,有老师就纠结了,如果出题到底那一句是对的呢?两句都对,考试中一般是填空题,数格子就可以判断填写哪一句。

三、关于第二部分的两个问题

1、本段“之”的解释。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解释为“代词,它”。整句翻译为: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使)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那么,能不能把“鸣之”把“之”理解为“语气助词,不译”,“鸣之”解释为“(马)嘶叫”(主语承前省略)。这种理解,很有想法,但是值得商榷。按照第一种理解,三个分句的主语都是“食马者”,后一种理解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食马者”,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千里马”。所以,笔者以为第一种理解更为恰当。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的标点。

其一、万易在《标点一疑》通过举例论证:

以“……邪(耶》……也”表示选择问句,这种形式的用例虽术甚多,但并非罕见。如: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不知天之弃鲁耶?抑鲁君有罪于鬼精,故及此也?”;

《史记•淮南王传》“公以为吴兴兵,是邪?非也?”;

又《李将军列传》“岂吾相不当侯耶?且固命也?”;

《汉书•匈奴传》“此天子诏语邪?将从使者所求也?”都是同类句型。[1]

认为,《马说》末尾的标点应该是:“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二、杨斯月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的一则注解商榷》中用三个维度“从句式角度分析、从语气语境角度分析、从作者身世角度分析”来剖析,也认为“作为语言大师的韩愈,在这里使用选择问句,不使用自问自答句,应该是势所必然。”但他认为标点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意思是:“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

识别千里马呢?”[2]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注解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相关参考译文是:“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在这里,编者把这句话的第一个“其”作副词“难道”解,第二个“其”作副词“其实”解。

语文版和苏教版解释第一句是:“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而且认为第二句的“其”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笔者倾向于课下注解,限于篇幅不详叙理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