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油及分类

合集下载

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

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
(. 安 大 学 资 源 学 院 , 安 7 0 5 ; . 1长 西 10 4 2 中原 油 田博 士 后 工 作 站 , 南 濮 阳 4 7 0 ; 河 5 0 1
3 胜 利 油 田大 明 集 团 股 份有 限公 司 , 东 东 营 2 7 6 ;4 延 长 油 田 股 份有 限 公 司 , 西 延 安 7 6 0 ) . 山 501 . 陕 1 0 0
老 油 田稳 产 的重要 战略措 施 , 因此 , 清这部 分剩 搞 余 油成 因类型 及分 布模 式 , 以 有效 指 导 开发 后 可
系数 的差异 造成 的 ; 其二 在 于储层 的非 均质 性 , 断
层 分 割造成 不连 通 性 , 以及 注 采 系统 与 其 相互 配 置关 系和 适 应 性 3。也 有 专 家 将 剩余 油成 因 卜l 类 型 简 单 归 纳 为 井 网 本 身 控 制 型 及 干 扰 型 两 类 _ l 。然 而 , 流 相 储 层 在 高 含 水 后 期 , 余 . ¨ 河 剩 油分 布极其 复杂 , 以上 成 因分 类 不 能 有 效 地指 导
[ 要 ]以鄂 尔 多斯 樊 家 川 油 田为 例 , 过 综合 分 析 开 发 地 质 、 摘 通 生产 动 态 资 料 , 究 了 河 流 相 储 研
层 剩 余 油 成 因类 型及 分布 模 式 。河 流 相 储 层 剩 余 油 可 细 分 为 1 成 因 类型 , 中井 网未 控 制 3种 其 型 、 采 不 完善 型 、 间 干扰 型 、 片分 布 差 油层 型 、 正 向构 造 控 制 型 剩 余 油 是 注 水 开 发 后 期 注 层 呈 微 主 要 挖 潜 的对 象 。在 纵 向上 , 余 油分 别 呈分 散 相 、 状 、 合 块 状 连 续 层 状 分 布 于 单 砂 体 不 剩 片 集 同部 位 , 渗 透 性 差 异 较 大 的 不 同砂体 之 间 由于 层 间 干扰 形 成 层 间 干 扰 型 剩 余 油 ; 平 面 上 , 在 在 河 道 砂 主 体 侧 缘 主 要 为 决 I扇 或 溢 岸 成 因 的薄 层 近 未 水 淹 剩 余 油层 和 上 倾 尖 灭 型 剩 余 油 。 而 : J 在 河 流 相 复 合砂 体 的任 何 部 位 , 可 能存 在 被 漏 掉 的微 砂 体 、 构 造 型 、 都 微 外延 断棱 型 剩 余 油 。

废弃油脂知识点总结大全

废弃油脂知识点总结大全

废弃油脂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废弃油脂的来源1. 食品加工产生食品加工行业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油脂,如油炸食品的油脂、烘焙食品的废弃植物油等。

2. 餐饮业产生餐饮业使用的食用植物油脂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废弃油脂,如油炸、烹饪产生的废弃植物油脂。

3. 民用产生家庭烹饪中使用的植物油在使用后产生的剩余废弃油脂。

二、废弃油脂的危害1. 土壤污染将废弃油脂直接倾倒在土壤中,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

2. 水体污染将废弃油脂直接排入水体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并对水中生物产生危害。

3. 空气污染部分废弃油脂在长时间堆积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4. 生物多样性破坏废弃油脂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物种灭绝。

三、废弃油脂的处理1. 分类收集对于废弃油脂的处理,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收集,将不同来源的废弃油脂从源头进行分类,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2. 垃圾焚烧部分地方采用垃圾焚烧的方式对废弃油脂进行处理,但这种方法并不推荐,因为焚烧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生物处理将废弃油脂进行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和生物技术将其降解分解,产生有机肥料或者发酵生产生物柴油等再生产品。

4. 再生利用通过专业的废弃油脂再生利用厂家进行再生加工,产生生物柴油、肥皂、动物饲料等产品,实现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

四、废弃油脂的再生利用1. 生物柴油废弃油脂可以通过酯化反应生产生物柴油,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以替代传统柴油使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具有环保的意义。

2. 肥皂废弃油脂经过再生加工处理后,可以作为肥皂生产的原料,生产出无机物的洁面肥皂、洗涤肥皂等产品。

3. 动物饲料废弃油脂再生后,可作为动物饲料的原料,为畜牧业提供了一种廉价的饲料资源。

4. 生物润滑油通过特殊的再生工艺处理,废弃油脂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润滑油,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更环保的润滑油产品。

五、废弃油脂的再生利用优势1. 资源循环利用废弃油脂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

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

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摘要:剩余油表征一直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

目前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较快,石油资源的地位仍然无法取代。

加强石油油藏等相关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剩余油;精细油藏;油藏工程1剩余油研究的重点内容1.1储层中剩余油类型和分布规律刻画董冬等研究了河流相储层中的剩余油类型划分和分布规律特征。

窦松江等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为例,研究了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其配套挖潜措施。

剩余油的类型主要包括宏观剩余油和微观剩余油,其中宏观剩余油主要指油藏规模剩余油的发育特征,而微观剩余油主要指剩余油在孔隙结构中的分布规律。

1.2剩余油形成和分布模式表征及控制因素分析王志高等以辽河油田曙二区大凌河油藏为例,进行了稠油剩余油形成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该项研究主要综合地质和开发特征,通过剩余油成因和分布位置特征,对剩余油进行分类描述及预测。

1.3层序地层学划分、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构型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流动单元分类等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

汪益宁等研究了高精度构造模型在密井网储层预测及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胡望水等以白音查干凹陷锡林好来地区腾格尔组为例,分析了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陈程等以吉林扶余油田S17-19区块为例,研究了点砂坝内部水流优势通道分布模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1.4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预测尹太举等以马场油田为例,对复杂断块区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预测。

研究认为剩余油预测包括井点剩余油预测和井间剩余油预测2方面。

1.5三次采油措施后剩余油分布特征描述宋考平等分析了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降低了流度比,在宏观上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聚合物溶液黏弹性加大了其与油膜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不同水淹程度产生不同特征的剩余油,盲端状剩余油受聚合物驱影响最大;聚合物驱剩余油分布受不可及孔隙体积倍数影响,主要以簇状形式存在。

濮城油田东沙二上4—7油藏分类流动单元剩余油潜力分析

濮城油田东沙二上4—7油藏分类流动单元剩余油潜力分析
分 析
依据 各流 动单 元 的物 性 、 含油 面 积 、 质储 量等 地
表1
因素, 将濮城油 田东沙二上 4 油藏的流动单 元分 —7 为 3类 ( 1 。从综 合 含水 上分 析 , 表 ) 按综 合 含水 的不 同级别将流动单元划分 为 4 个等级 , 分别为综合含 水大 于 9 的特 强水 淹 层 、 合 含水 在 8 ~ 9 9 O 综 O O/ 5 之 间 的强 水 淹层 、 合 含 水 在 6 ~8 之 间 的 中 综 O O 水 淹层 、 综合 含水 低 于 6 的 弱 ( ) 淹层 ( 2 。 O 未 水 表 )
濮城油 田东 区沙二 上 4 -7油藏分含水级别开发指标表 ( 数值模拟截止 20 年 6月) 06

层 个 数


表3
东区沙二上 4 油藏流动 单元分类采出程度汇总表 —7 剩余可 采 出程度
1 类层 I 类层 I 层 类
类别
采储量
(Ot 1 )
个数 采
维普资讯
18 2
内 蒙古石 油化 工
2 0 年第 1 期 07 O
濮城油田 东沙二上4 7 — 油藏分类流 动单元剩余油潜力 分析
粟春容 , 刘 平 , 丽芬 , 小 荣 , 廷峨 王 黄 牛
( 原 油 田分 公 司 采 油 二 厂 ) 中
从 而确 定 剩余 油 的分布 情 况 。
关 键词 : 油层 ; 多 非均 质 ; 低渗 ; 剩余 油
濮 城 油 田东沙 二上 4 —7油藏 各 流 动 单 元 受到 了砂体 展 布 、 沉积 相 、 物性 、 采完 善 程度 的影 响 , 注 剩 余 油分 布 、 出程 度 及储 量动 用有 较大 差异 。 采 1 从 流动 单 元 的 物 性 、 油 面 积 、 质 储 量 等 因 素 含 地

孤岛油田油水井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

孤岛油田油水井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

孤岛油田油水井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
关悦;蔡燕杰;周文胜;张善飞;魏新辉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3(010)B08
【摘要】运用油层渗流力学理论,结合矿场生产实际,分析了正韵律厚油层油水井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

井间剩余油分布与油层厚度、层内纵向渗透率差异、油水井井距及注采压差有明显关系,通过钻水平井、层系间倒层、兼层等手段挖掘油层上部剩余油,可最大程度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关悦;蔡燕杰;周文胜;张善飞;魏新辉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27
【相关文献】
1.孤岛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李响
2.孤岛油田渤21断块砂岩油藏岩石物理相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谭成仟;王敏杰;段爱英;宋革生
3.孤岛油田稠油环热采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 [J], 张本华;束青林;毛卫荣;段新明;杨海燕
4.孤岛油田油水井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 [J], 关悦;蔡燕杰;周文胜;张善飞;魏新辉
5.孤岛油田中二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姜开惠;高长团;杨海中;廖林;李世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萨葡三类油层剩余油分布及特征研究

萨葡三类油层剩余油分布及特征研究
表 2 萨葡三类油层井璧取心采 出程度统计表
1 . 3 分 析试 油资料认 识 剩余 油
通过分析中5 0 1 -3 1 4 井试油资料 ( 表3 ) 表明萨 葡薄差层在注采不完善情况下 , 剩余油较多, 含水较 低; 表 外储 层 自然 产 能较 低 , 含 水 较低 , 一 旦 压裂 产 能虽然提 高 了 , 但 含 水大 幅度提 高 。
2 0 0 5, 2 7 ( 4 ) : 5 1 ~5 3 .
[ 2 7 3 王 秋 语.俄 罗 斯 油 田提 高 采 收率 技 术 进展 口] . 中外能源 , 2 0 1 2 , 1 7 ( 3 ) : 3 7 ~4 0 . [ 2 8 3 陈晓彦.非 均相 复合 驱油体 系驱替 特征研 究 l - J ] . 精细 石 油化 工进 展 , 2 0 0 9 , 1 0 ( 1 1 ) : 1 ~4 . [ 2 9 ] 崔 晓 红.新 型非均 相 复合 驱 油方法 [ J ] . 石油 学报 , 2 0 1 1 , 3 2 ( 1 ) : 1 2 2  ̄1 2 6 . [ 3 O ] 王树 霞.高 聚合 浓度 强碱 三元复合体 系实验 研 究[ D] . 东北 石油 大学 , 2 0 1 1 . [ 3 1 ] 赵修 太 ,白英睿 ,韩树柏 , 等.热一化 学技术 提 高 稠 油采 收 率研 究进 展 口] . 特 种 油 气藏 ,
在 二次 开发模 式 下 , 萨 中开发 区 中区西 部萨葡 三类 油层 新 布井 采用 1 0 6 m 注 采井 距 五点 法 面积井 网开采 , 射 孔层段 为萨 +葡 二组油 层 , 射孔对 象为三 类 油层 。在 小井距 、 薄差 层 的现状 面前 , 只有 对地下 油层 发育特 点 以及剩余 油 的分布 特征有 个重 新 的认 识, 才能指 导射孔 选层工 作 , 对后 期 的生 产 以及动态 调 整也有 重要意 义 。 1 多手 段、 多资 料综 合分 析萨葡 油层 剩余 油

各种定性分类指标

各种定性分类指标

原油:①按年产量规模分类:大型油田:年产油量大于50万吨;中型油田:年产油量10—50万吨;小型油田:年产油量小于10万吨;②按开发方式分类:天然能量注水开发稠油热采三次采油③按采收率高低分类:高采收率:>40%中高采收率:30—40%中低采收率:20—30%低采收率:<20%④按储层渗透率分类(油):高渗透:≥500×10-3μm2中渗透:≥50×10-3~<500×10-3μm2一般低渗:≥10×10-3~<50×10-3μm2特低渗:≥1-10×10-3μm2超低渗:<1×10-3μm2⑤按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将油田开发管理单元分为三类高采出程度:≥75%中采出程度:≥50%~<75%低采出程度:<50%⑥根据综合含水,将油田开发管理单元分为四类低含水期:≤20%中含水期:>20%~≤60%高含水期:>60%~≤90%特高含水:>90%⑦按采油速度分类根据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将油田开发管理单元分为三类可采储量低采油速度:≤8%可采储量中采油速度:>8%-≤11%可采储量高采油速度:>11%⑧按自然递减分类根据年自然递减,将油田开发管理单元分为三类低自然递减:≤10%中自然递减: >10%-≤15%高自然递减: >15%按孔隙度分类(油):高孔:>25中孔:15-25低孔:10-15特低孔:5-10超低孔:《5㈡按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规模分类依据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多少,将不同规模的油田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和特小型五种储量规模油田(见下表)。

㈢按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丰度分类依据油田石油地质储量的丰度大小,将油田分为四类:按原始地层压力系数大小,将油田开发管理单元分为三类:㈠按储层埋藏深度分类按储层储量主要埋藏深度,将油田开发管理单元分为五类:1、按采出程度分类根据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将油藏分为三类:2、按采油速度分类根据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将油藏分为三类:低采油速度油藏≤8% 中采油速度油藏>8~≤11% 高采油速度油藏>11%这种分类主要就是用原油密度来衡量的轻质油 <0.87(g/cm3)中质油 =>0.87-<0.92 重质油 =>0.92-<1.0如果按密度说,重质油显然粘度就相对高些至于含腊和含油我觉得主要跟油源有关吧,如果是海相油藏含硫量就比陆相油藏的高天然气按储层渗透率分类(气):高渗透:≥50×10-3μm2中渗透:≥10×10-3~<50×10-3μm2低渗透:≥0.10×10-3~<10×10-3μm2致密气藏:<0.1×10-3μm2按孔隙度分类(气):高孔:>20中孔:15-20低孔:10-15超低孔:<10。

Sazankurak油田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Sazankurak油田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大 的情 况 , 实 施 井 网加 密 , 采用 人 工 举 升 方式 开 采 。 本 阶段没 有 进行 注水 , 仍 依靠 天然 能量 开 发 。 阶段末 综 合含水 为 6 9 . 8 。
整 井 钻 井实 施 效 果验 证 , 详 细分析 油 藏剩 余 油宏 观 的分 布规律 。 原来认 为 S a z a n k u r a k为层 状 边水 油藏 , 通过对 储 层 和 隔夹 层 精 细 的研 究 , 重 新界 定 本 区油藏 的类 型为 块状边 底 水油 藏 。油 田生 产 上表现 出边底水块
关 键词 : 濒 里海盆 地 ; 三 角洲 ; 剩 余油 ; 隔 夹层 ;
中图分类 号 : TE 3 2 7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O 8 一O 1 3 O —O 4
5 0 0 m 。
哈萨克 斯滨 里海 盆地 是世 界 上沉 降最 深 , 沉 积 厚度 最大 的含油 气盆 地之 一 , 面积 约为 5 O 万 平方公
i - 1 - 1 高永 飞 , 温春艳 , 郭 永军. 火 电厂 节能减排 现状 问题 及 对策探 讨 [ J ] . 科 技传播 , 2 0 1 1 , ( 2 1 ) .
用 汽 的优 化 ; 合 理 吹灰 , 排污 ;
尾 部 烟道积 灰 、 省煤器/ 空 预器 / 除 尘 器定 期 清 灰, 暖 风器 定期 清 理 ; 锅 炉尾 部 烟 道漏 风 的 问题 ; 汽 水 回收 , 特 别是 供热 疏水 回收 ; 因蒙 西 网电厂普 遍面
1 9 9 2年 发 现 , 主 要 含 油 层 系 为 下 白 垩 系 凡 兰 呤 阶
圈 1 滨 里 海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分 布及 示 意 图

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油井措施挖潜方向

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油井措施挖潜方向

备} i
断层切割。油层 自 东北 向西南 方向倾斜 , 倾角 1 5, 有统 一 。 。 ~ 具
的油水界面。
12 储层特征 .
10 19  ̄19 0 94 9 9年 2t取芯 l
Hale Waihona Puke 10 0 8 319 年取芯榆 J 94 I :
2 1 10 — 一j8 3

5 .9 6 .5
表 l 不 同相带水淹状况统计表( 检查外 资料 ) 卡 带 外层 砂层厚 j 见水 见水一强水洗 H ; 5 ; 厚度 ( ) 厚度 ( ) 分类 数 度( ) m
河 道 砂 坝 滩 砂
O8 . l 7 59 .

1 1 构 造 特 征 .
沙■ 1 —2单元属于穹窿背斜 构造 油藏 , 沿东西 向轴部被 大
河道
砂 坝
10 0
t0 0
19) 9 年取芯检 蚪 1
2 3 10 — 一j5 3
2 2 纵 向上 各 韵 律层 水 淹 状 况 存 较 大 差 异 .
层属滩坝砂沉 积体系 , 其可进一 步划分 为 4个沉积微 相 , 渗透 按 率 由大到小依 次为砂坝、 滩砂 、 堤及泥 坪微相 。沙二 2砂层组 砂 为网状河沉积 为主的河 流沉 积体 系 , 体连通 性差 , 向上 具有 砂 纵
油面积 2 . k , 2 1 m 平均 有效厚 度 1. 6 原 始地 质储 量 3 7 × 0 2 m, 97
1 l 0 。
2 剩余油分布规律 2 1 平面上不 同沉积相 带水淹级别存在差异 . 不 同相带水淹状况如表 1 示 , 所 分析 认为 : 于主河道 、 处 砂坝 等主沉积微相的井层 水淹程度高 、 驱油效率 高; 而处 于溢岸 、 砂堤 等非主沉积微相的井层 水淹程度低 、 油效率低 。 驱

剩余油及分类

剩余油及分类

剩余油的概念及分类由于剩余油问题的复杂性、剩余油检测认识的困难性和剩余油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导致在剩余油研究领域存在一些含混模糊的概念,比如“剩余油”、“残余油”、“剩留油”等。

剩余油一词,就其中文含义来说,是十分明确的:剩余油就是已投入开发的油层、油藏或油田中尚未采出的石油。

但在油田开发界,对剩余油的定义确有不同意见。

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问题,现在对有关的基本概念集中阐述,以便进行区别、界定。

1.地质储量所谓地质储量,是指油藏或油层在原始条件下(未开采前)所拥有的工业油气数量。

由于地下油层与油层中的孔隙以及其中的油气的状况.与分布均极复杂,其准确数量很难弄清,因此,我们所说的油气地质储量,只是人们在一定勘探开发阶段上(一定的资料丰度上)对油藏及其油气数量的认识水平。

随着油田开发过程的逐步深人,这种认识水平将逐渐接近地下油藏的客观实际。

2.可采储童所谓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出的油气数量。

在油藏开发尚未结束之前,可采储量都是通过各种方法预测估计的,多数情况下是在编制开发方案、调整方案或储量研究报告时所预测估计的。

它与油藏开采结束时的累积采油量(或称为实际最终采油量)是两个概念,并且在数值上常常有很大差距。

3.束缚油束缚油的概念不常使用,但它的含义是明确的,是指紧密附着在岩石颗粒表面上和狭小的孔隙、裂缝中的常规不可流动、不可采出的石油。

束缚油与束缚水可能有相似的物理状态,但两者怎样共存于岩石孔隙中,这方面的研究揭示似乎不够。

束缚油可能主要以吸附的形式附着在亲油岩石的颗粒表面而呈常规不能流动状态。

4.残余油现行残余油的概念有两种含义。

其一,指室内岩心水驱油试验时,尽注水之所能(长时间高孔隙体积倍数水洗)而未能驱出的石油;其二,指油田开发结束时残留地下的石油。

由于岩心比实际油层小得太多,以及实际油藏不可能以十倍、数十倍于油藏孔隙体积的注水量进行水洗,因此,实际油藏开采结束时,无论在平面上或是在剖面上,都存在一定数量未水洗及水洗不充分的油层。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作者:高淑芳李健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5期[摘要]油田开发的后期阶段会进入高含水油田开发阶段,对其进行剩余油的开发和利用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分析高含水油田中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通过研究其分布状态,从而更好的提高对其开发的效率,提高油田产量。

本文结合实际问题,对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状态进行分析,并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研究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93-01对油田中剩余油的分布的研究依旧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大部分油田开发所采用的方式是注水开发的方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中期和晚期开发过程中,由于油田中含水量增大,使得开发难度上升,采出程度降低。

所以,把我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对于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剩余油层分布研究现状分析1.1剩余油层分布研究现状经过多年的开采和发展,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油田开发期,剩余油层的分布状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不同的地质环境以及地形条件需要结合不同开采方法进行开采,因此,对剩余油层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由于我国油层开采方式利用的是注水开采法,所以,在剩余油层研究方向上主要是注水开发多层状油田,并且,不同的油田的剩余油模式有有所差别,所以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也要有所区别。

1.2微观剩余油分布现状以微观驱油模拟实验技术为基础进行剩余油层分布的观点认为剩余油主要是分布在细小孔道、油层死区以及流向垂直孔道中阻塞段等,剩余油层的分布主要受到压力场分布状态影响。

剩余油微观分布状态由凝块状、连片状、条形等,其微观影响因素包含了层理、空隙机构、岩石分布以及润湿性等。

1.3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

其中地质因素主要是指地质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到剩余油层的分布状态。

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剩余油类型及分布

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剩余油类型及分布

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剩余油类型及分布欧阳静芸;尹太举;吴志超;刘晓【摘要】大庆油田萨北地区开采注水时间长,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储层内部的油水分布日趋变得复杂,其运动规律越来越难以预测.利用油藏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测试和生产资料,研究其高含水时期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认清油水运动规律,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研究区剩余油有5种分布类型:①好砂层砂体边角部位零散分布的剩余油;②好砂层主砂体边部连续分布差砂体中的连片分布的差油层;③差砂层中由于层间屏蔽形成的连片分布剩余油;④差砂层由于砂体孤单注采不完善形成的连片分布剩余油;⑤差油层砂体过于孤单注采不完善形成的零散剩余油.从垂向上研究区剩余油呈以下5种分布类型:①剖面中的低渗层中的剩余油;②剖面中的高渗层中的低渗层段的剩余油;③剖面中厚层砂体中的剩余油;④剖面中的砂体尖灭区的剩余油;⑤砂体射孔不完善的剩余油.【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3(035)004【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剩余油类型;剩余油分布;萨北地区;大庆油田【作者】欧阳静芸;尹太举;吴志超;刘晓【作者单位】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6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1 地质概况大庆油田萨北地区位于萨尔图油田北部背斜构造的西端,研究区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属于碎屑岩储油层,其上白垩统发育萨尔图油层(S)、葡萄花油层(P)、高台子油层(G)等3套油层,是在松辽盆地整体拗陷时沉积填充形成的,即青山口组(K2q)水退旋回沉积晚期至姚家组(K2y)-嫩江组(K2n)水进旋回沉积早期,沉积总厚度约380m (图1)[1]。

从1964年至今近50年,研究区块的主力油层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调整,目前共有7套井网,现今该区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

地下油水分布更加复杂,剩余油难于预测。

特高含水期油田“四点五类”剩余油分类方法

特高含水期油田“四点五类”剩余油分类方法

特 高含 水期 油 田“ 四点 五 类 " 剩 余 油分 类 方 法
王友启
( 中 国石 化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要: 特 高含 水期 油 田 的 油 水 分 布 状 况 复 杂 , 需要明确其剩余 油的定义 、 属性 分类 方法和水 驱开发 潜力评价
“ Fo u r Po i nt s a nd Fi v e Ty pe s ” Re ma i ni ng Oi l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i n Oi l f i e l d s wi t h
Ul t r a - Hi g h Wa t e r Cu t
Ab s t r a c t :Oi l a n d wa t e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wi t h i n t h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ma t u r e o i l f i e l d s wi t h e x t r e me l y h i g h wa t e r
第4 卷 第 2期
2 0 1 7 年 3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P ETR( ) L EUM DRI I I I NG TE CHNI QUES
Vo 1 . 4 5 N( .
M ar .. 2 ( ) o i : 1 0 . 1 l 9 l 1 / s y z t j s . 2 0 1 7 0 2 0 1 2
r e ma i n i n g o i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me t h o d f o r o i l f i e l d s wi t h u l t r a — h i g h wa t e r c u t wa s d e v e l o p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b y s e l e c t i n g 4 o i l s a t u r a t i o n p o i n t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t o t h e o i l — wa t e r s e e p a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s t h e b o u n d a r y

马岭油田中一区延10储层分类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马岭油田中一区延10储层分类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快速 递 减 期 , 剩余 油分 布 更加 零散 、 杂 。基 于现 有 的地 质 资料 和 低 渗 油 田 储 层 的 实 际 情 况 , 择 了 小层 砂 体 平 均 复 选 厚 度 、 隙度 值 、 透 率 值 以 及 渗 O储 层 进 行 了储 层 分 类 评 价 , 研 究 区储 层 分 将
2 储 层 分 类 评 价
收 稿 日期 :0 1 4 3 改 回 日期 :0 1 7 1 2 1 —0 —2 ; 2 1 一O —1 作 者 简 介 : 鲁 豫 , 9 6年 生 ,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物 学 、 石 石 18 在 矿 岩
学 、 床 学 专 业 , 要从 事 油气 田地 质 与 开 发 研 究 工作 。 矿 主
从 研 究 区延 1 0油 层岩 石 铸 体 薄 片观 察 与 数据 统计 , 结合 扫描 电镜 观察 , 中一 区孔 隙类 型 中以粒 间
孔 为 主 , 对含 量在 6 以上 , 道 半 径 O 7 . 相 O 喉 . ~4 6 m, 分选 系数 2 0 . ~2 5 表 现 为类 型 多 , 均 质 性 ., 非 强 , 数 正态 概率 孔 喉 分 布 曲线 呈 三段 型 , 中, 对 其 大
最 小
O 8 . O 8 .
最 大
1 . 3 0
1 . 2 6 1 . 0 4 1 . 3 7 9 6 . 1 . 0 2
平 均
33 .4
延 1 O 中一 区 延 1 O
延 13 0 延 1 0 延 15 0 延 16 0
3. 61
3. 4 5
O 8 .
的平缓 鼻 状隆起 带 上_ 。 中一 区位 于 马岭 鼻褶 带 的 2 ] 中部 , 是一 个 近东 西 向的 鼻状 构 造 , 有东 高 西 低 , 具 北 陡南 缓 , 构造 平 缓 的 特 点 , 积 相 属 于辫 状 河 相 , 沉

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定量表征方法

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定量表征方法

油膜型
厚度小于孔道直径 的1/3
0.01<G<0.03
0.45<C<0.6
多孔型
2相连孔隙数5
0.0007<G< 0.01
0<C<1
连片型
相连孔隙数>5
G<0.0007
0<C<1
传统认识与定量划分结合,解决了微观剩余油分类的定量描述
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定量表征方法
2.赋存量定量表征 剩余油赋存总量
19.6 17.5 17.0
核磁法饱和度绝对误差为1%,相对误差为4% CT法饱和度绝对误差为0.7%,相对误差为2.1%
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定量表征方法
2.赋存量定量表征
剩余油赋存总量
不同形态剩余油含量
标记、提取剩余油
依据形态分类标准归类
100%
分类统计
连片型
80%
剩 余 60% 油 相 对 比 40% 例 %
接触面积比
接触面积比=
剩余油与孔隙的接触面积 剩余油的表面积
反映单块剩余油在孔隙中与孔壁间的相互接触关系 接触面积比越小表明剩余油附着在孔隙表面的比例越小
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定量表征方法
1.赋存形态定量表征
镜下图像
建立了剩余油微观判识定量分类标准
剩余油 类型 单孔型 分类描述 形状因子取值 范围 G>0.03 孔隙、喉道数=1 0.01<G<0.03 接触面积比取值 范围 0<C<1 C<0.45或C>0.6
形状因子
G V
S 1.5
G —形状因子 V —每块剩余油的体积 S —每块剩余油的表面积
形状因子越小,相同体积情况下剩余油的表面积越大, 表面凹凸变化程度也越大

车间剩余物料管理制度

车间剩余物料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车间剩余物料的存储、使用和管理,提高物料利用率,降低物料损耗,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车间及涉及物料管理的部门。

三、责任部门1. 生产部门:负责车间剩余物料的产生、收集、整理和初步分类。

2. 物流部门:负责车间剩余物料的存储、分发和回收。

3. 质量部门:负责车间剩余物料的质量检测和鉴定。

4. 财务部门:负责车间剩余物料的成本核算和收益分析。

四、管理制度1. 剩余物料分类车间剩余物料分为以下几类:(1)可回收利用物料: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

(2)可再加工物料:如边角料、废品等。

(3)不可回收物料:如废油、废液、废弃物等。

2. 剩余物料收集(1)生产部门应按照物料分类,将剩余物料分别收集至指定区域。

(2)物流部门负责对收集的剩余物料进行整理、分类,并做好标识。

3. 剩余物料存储(1)物流部门负责将剩余物料存储在通风、干燥、防潮、防火、防盗的仓库中。

(2)仓库内应设立明确的标识,标明物料的名称、规格、数量、存放日期等信息。

4. 剩余物料使用(1)生产部门在使用剩余物料前,应先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

(2)剩余物料的使用应遵循先到先用的原则,避免物料过期。

5. 剩余物料回收(1)物流部门负责对车间剩余物料进行回收,并与供应商联系,实现资源再利用。

(2)回收过程中,应确保物料的安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6. 剩余物料成本核算(1)财务部门负责对车间剩余物料的成本进行核算,包括采购成本、存储成本、回收成本等。

(2)成本核算结果应定期向公司领导汇报,以便调整物料管理策略。

五、监督与考核1. 质量部门负责对车间剩余物料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生产部门、物流部门、财务部门应定期对车间剩余物料的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公司对车间剩余物料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

油田长期停产下的油水运聚平衡解析模型及剩余油分布

油田长期停产下的油水运聚平衡解析模型及剩余油分布

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GAS FIELD第28卷第2期2021年3月doi:10.6056/dkyqt202102019油田长期停产下的油水运聚解析模型及剩余油分布李威,李伟,闫正和,张琴,洪浩(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探圳分公司,广东探圳518000)基金项目:中海石!(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科研项目"南海东部在生产!"挖潜技术研究"(YXKY-ZL-SZ-2016-04)摘要油田长时间停产伴随着!水重新分异,文中建立了一种!水运聚平衡解析模型,能快速B导该类!藏开展定量、半定量剩余!分布研P#Q“R控论”为基W,从!水运移动力学关系出发,开展了底水!藏临界运移!柱高度和!水运聚平衡时间的推导,并利用机理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研究表明:储层渗透率、运移距离、运聚角度是影响停产后运聚平衡时间的主要因素,海相低幅高渗底水!藏关停后动!水界面重新平衡需上“年。

该模型B导陆丰A油田进行评价井点位置设计,预测剩余!柱高度与实钻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停产11a后动!水界面仍处于未平衡状态,对老!田二次开发潜力及风险认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油水运聚;底水!藏;临界!柱高度;运聚平衡时间;剩余!中图分类号:TE32J文献标志码:AAnalytical model of oil-water migration&accumulation and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oflong-term shutdown oilfieldLI Wei,LI Wei,YAN Zhenghe,ZHANG Qin,HONG Hao(Shenzhen Branch of CNOOC Ltd.,Shenzhen518OOO,China)Abstract:The long-term shutdown oilfield accompanies oil and water re-differentiation.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oil-water migration&accumulation,which can quickly guide this kind of reservoir with quant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Based on"Potential Control Theory?,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 and water transport mechanics,the critical migration oil column height and oil-water rebalance time of bottom-water reservoir is derived,and mechanism numerical simulation verifies the reliability.Research shows that permeability,migration distance and inclin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il-water rebalance time,and the model quickly assesses the marine low-amplitude and high-permeability bottom water reservoirs oil-water rebalance should take a century time.This model has guided the design of evaluation well location in Lufeng A oilfield,the prediction residual oil column height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drilling result,which verified the dynamic oil-water interface still unbalanced after11years of shutdown,and it has important guid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and risk of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old oil fields.Key words:oil-water migration&accumulation;bottom-water reservoir;critical oil column height;migration&accumulation rebalance time;remaining oil生产实践表明,油田长时间停产情况下,油水存在重新分异及运聚现象,对剩余油分布和挖潜影响很大。

油气储量计算

油气储量计算

1.油气储量计算1)储量计算的目的和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其最终目的是储量,油气储量是油田详探和开发的基本依据,也是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总成果。

因此储量的计算和评估在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储量规范的发展和储量分类:储量的分类是储量计算的基础,根据油田勘探的不同阶段或认识程度,把油气储量分为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三级;探明储量是经过评价钻探阶段而计算出来的可靠的工业储量,精度最高。

控制储量是经过地震详查,并在1口或几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后,在了解基本地质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储量。

预测储量是经过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流或油气显示后,估算出来的储量。

3)储量计算的重点是储量计算方法和储量参数:通常归结为两大类:静态法和动态法;静态法是依据油藏自身的静态地质参数计算其处理的方法,包括广泛应用的容积法、统计模拟法和类比法;动态法依据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资料计算其储量的方法,主要有物质平衡法、压降法、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递减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4)容积法介绍:下面对广泛应用的容积法做一个详细介绍:容积法是计算油田地质储量的主要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圈闭类型、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的油藏。

容积法就是将油藏的有效储油空间当成储油的容器,利用油气田的静态参数来计算其储集油气的容积,其实质就是确定石油在油层中所占据的那部分体积。

只要获得油层的几何体积、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参数,就可以计算出地下石油的地质储量。

其最后的公式为:石油地质储量(体积量)=含油面积×油层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原油原始体积系数石油地质储量(质量)=含油面积×油层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原油原始体积系数容积法中各个参数的确定:1、含油面积:指具有工业油流地区的面积,含油面积通常有多种边界构成,如油水边界、油气边界、岩性边界和断层边界等。

W13东块剩余油分布与分类评价

W13东块剩余油分布与分类评价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C>1 8 0 =_ ) E= C一1 8 0 : ≠= >E =C+ 1 8 0 : △E>3 6 0= > E= E一 3 6 O: △
Go t o l
一 一
程序使用说明 N A ?一 起算边方位角 x 一起算点 x坐标 Y ?一起算点 Y坐标 z ?一起算点高程 B ?一测站碎部点水平角 D ?—碎部点水平距离 AH ?一碎部点高差 I 7一仪器高 L ?一 碎部点前视高
x “ X”: Y“ Y”: Z “ Z” L bI 1
社. 2 0 1 0 .
{ A MQK I } : A : M: Q : K “ I ” : L . I = O : J = 1 H“ △H” = S i n Q x M ̄
D = C o s Qx M ̄
R e c ( D, ~ )
U“ Xl ” = X+ I ▲ V“ YI ” =Y+ J ▲
结 果 显 示
△H= 碎部点的高差 D = 碎部点的平距 x1 = 碎部点 的 x坐标 Yl = 碎部点 的 Y坐标 z 1 = 碎部点的高程 在计算过程 中只需输 入起算点坐标 、 高程 . 之后只要输入 测量下 个碎部 点的坐标计算 方位 角 、 斜距 、 坡度 、 碎 部点测量时 的后 视高 、 前视高 即可 . 后视高 、 前视高为负时 同样加输“ 负” 号。 输入程序的方法如下: 打开 C A S I O f x 一 4 8 0 0 P 按M O D E 5 进入菜单 . 结 果 显 示 选 1 N E W.就可 以进 行程序 名的输 入 .程序 名输入 完后按 E XE. 选 A = 方位角 x 1 = 碎部点 x坐标 Y 1 = 碎部点 Y坐标 z 1 = 碎部点高程 1 C O M P 后按 以上所给任一程序逐步输入 .每行输入后按 E X E结束 . 在计算过程 中输入起算边 的方位角 、 测站点坐标 、 高程只需输入 全部输入完成后退出 . 在开机状态下按 F I L E键进入程序状 态 . 用上下 次, 之后只要输入各碎部点 的水平角 、 水平距离 、 高差 、 前视高 即可 , 翻页选择你要使用的程序 , 按E X E键就可 以开始计算 。另外 , 程序中 值得注意的是前视高为负时必须加输“ 负” 号。 需要输入 的符号和 函数关 系式一般都按 F U N C T I O N1和 F U N C T I O N3 1 . 5 罗导碎 部点计算 程序 键找 出后输入 程序名称 L D S B D J S 2 结 束 语 功能 : 进行矿 山测量 中利 用罗盘仪测量采空 区、 钻 孔等碎部点 的 计算 以上 5 个 小程序基本涵盖 了矿山井下测量所有计算 . 使用起 来方 程序清单 便 简单 , 适用性 强 , 且不受 井下条件 的限制 , 很适 合矿 山测量人 员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余油的概念及分类
由于剩余油问题的复杂性、剩余油检测认识的困难性和剩余油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导致在剩余油研究领域存在一些含混模糊的概念,比如“剩余油”、“残余油”、“剩留油”等。

剩余油一词,就其中文含义来说,是十分明确的:剩余油就是已投入开发的油层、油藏或油田中尚未采出的石油。

但在油田开发界,对剩余油的定义确有不同意见。

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问题,现在对有关的基本概念集中阐述,以便进行区别、界定。

1.地质储量
所谓地质储量,是指油藏或油层在原始条件下(未开采前)所拥有的工业油气数量。

由于地下油层与油层中的孔隙以及其中的油气的状况.与分布均极复杂,其准确数量很难弄清,因此,我们所说的油气地质储量,只是人们在一定勘探开发阶段上(一定的资料丰度上)对油藏及其油气数量的认识水平。

随着油田开发过程的逐步深人,这种认识水平将逐渐接近地下油藏的客观实际。

2.可采储童
所谓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出的油气数量。

在油藏开发尚未结束之前,可采储量都是通过各种方法预测估计的,多数情况下是在编制开发方案、调整方案或储量研究报告时所预测估计的。

它与油藏开采结束时的累积采油量(或称为实际最终采油量)是两个概念,并且在数值上常常有很大差距。

3.束缚油
束缚油的概念不常使用,但它的含义是明确的,是指紧密附着在岩石颗粒表面上和狭小的孔隙、裂缝中的常规不可流动、不可采出的石油。

束缚油与束缚水可能有相似的物理状态,但两者怎样共存于岩石孔隙中,这方面的研究揭示似乎不够。

束缚油可能主要以吸附的形式附着在亲油岩石的颗粒表面而呈常规不能流动状态。

4.残余油
现行残余油的概念有两种含义。

其一,指室内岩心水驱油试验时,尽注水之所能(长时间高孔隙体积倍数水洗)而未能驱出的石油;其二,指油田开发结束时残留地下的石油。

由于岩心比实际油层小得太多,以及实际油藏不可能以十倍、数十倍于油藏孔隙体积的注水量进行水洗,因此,实际油藏开采结束时,无论在平面上或是在剖面上,都存在一定数量未水洗及水洗不充分的油层。

所以,第二种残余油概念的数量或比率,将大大高于第一种残余油概念所包括的数量。

实际上,第一种残余油概念比较接近束缚油之义,但它又不等于束缚油,因为室内水驱油结束时,岩心中尚有少许可动油,可以通过改变岩心水洗方向来驱出。

显然,第二种残余油概念与第一种残余油概念相去甚远。

但在油田开发界,这两种残余油概念均随意使用,很少有人进行严格区别。

?_r
5.剩余油
在油田开发界,有学者将剩余油定义为“残留在地下的可采储量,在数值上等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油量之差”。

这一定义显然不当。

剩余油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剩余资源的数量及分布,以便尽技术、经济之所能予以最大限度的采出,以获取尽可能高的油气采收率。

因此,剩余油应该取其本义,定义为:已开发油藏(或油层)中尚未采出的油气。

它既包括此前认为的剩余可采储量,也包括此前认为的不可采出的油气储量(这部分储量中的相当部分将成为提高采收率阶段剩余油研究的主要目标)。

事实上,在我国油田开发界,大多数人长时期以来都在采用剩余油的这一定义。

6.剩留油与残余油,剩余油
石油院校及地质院校的教材有些学者在残余油的论述中主张:“注水后地下的残余油应该
包括两部分—剩留油与残余油.所谓剩留油(或称为剩余油)是指由于波及系数低,注入水尚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原油,而残余油是指注人水在波及区内或孔道内已扫过区域仍然残留、未能被驱走的原油”。

显然,他们所说的“剩留油”应是剩余油的一种存在形式(一般多称为“死油区”),“残余油”应属广义的残余油范围.并非室内水驱油结束时的残余油,仍然应该归入剩余油范畴。

鉴于“剩留油”在油田开发界很少使用,而剩余油一词已广为使用,为避免混乱,建议以后不要再用剩留油概念。

7在明确概念后,可以将剩余油区分为如下两种基本类型: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和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

(l)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
所谓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是指基本未受注水波及,油层孔隙中的油气未经注入水(或其他驱替剂如蒸汽等)驱替,可能仅仅由于弹性能量或溶解气能量有所释放而有轻微动用的石油储量。

这类剩余油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井网控制程度不高或层间差异太大所造成的。

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主要有以下八种类型:
1)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
①油藏边缘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

②油层尖没带边缘局部井网控制不到的剩余油(包括注采缺乏连通的细小砂体中的剩余油)。

③封闭性断层附近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

2)局部低渗透区带存在的剩余油。

3)层间差异严重的低渗透未动用层中的剩余油。

4)两口相邻采油井中间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5)局部微构造的正向构造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①局部小背斜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②上倾方向受断层、不整合界面或岩性遮挡部位的剩余油。

6)平面水窜(汽窜)形成的剩余油:
①渗透率方向性严重形成的剩余油。

②裂缝水窜形成的剩余油。

7)水锥和气锥形成的剩余油。

8)剖面上漏划和漏射(包括人为避射水层等)的油层。

(2)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
所谓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是指已经受到注水(汽)波及,其主要孔道中的油气已经受到注入剂驱替,但驱替不充分,水洗程度不高,一些细小孔道可能尚未水洗到的剩余油。

这类剩余油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油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与平面非均质性所造成。

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对水驱而言,汽驱在纵向上有差别):
1)正韵律油层上部与中部存在的剩余油。

2)厚油层上部或内部存在的剩余油。

3)层间干扰造成低渗透层水洗较差形成的剩余油
4)局部夹层遮蔽影响的剩余油:
5)局部细孔、细喉等部位存在的微观剩余油。

6)岩石颗粒表面水洗程度不高的剩余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