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尝试
以生为本,提升核心素养---以《正弦函数的性质》课堂教学设计为例
以生为本,提升核心素养 --- 以《正弦函数的性质》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我们教师就要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文以《正弦函数的性质》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处处、时时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结论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关键词:核心素养合作交流正弦函数图像性质探究一、教材分析:该节位于北师大版新课程必修4第一章第5.3节第一课时。
三角函数一直是高中固定的传统内容,它既是对三角知识的再学习,同时也是继学生对二次函数、幂函数、指(对)数函数之后,对函数的再应用。
同时它的研究方法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中,人们更关注函数思想的认识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教学大纲中,重点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而“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这二者结合的最佳典范,因此该节无疑是该章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目标:1.通过正弦函数的图像归纳总结正弦函数的主要性质;2. 理解和掌握正弦函数的性质。
(二)能力目标:1.通过类比、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提高探究新知的能力;2.通过正弦函数的图像总结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正弦函数图像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对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教给学生“动手画、动脑想、勤讨论、多参与”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其成功感。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一)教学重点:正弦函数的主要性质(包括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最值或值域);深入研究函数性质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难点:正弦函数性质的理解,特别是周期性的理解。
四、教学组织方法设计:(一)教师教学方法的设计: 1.类比迁移式教学法:教师将以前研究函数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迁移到对正弦函数的学习中来;2.互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师生、生生讨论交流,形成探究核心,展开思维碰撞,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图像的动态观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生本课堂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生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开展了语文生本课堂教研活动,旨在探讨生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对生本课堂的认识。
2. 探讨生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 通过生本课堂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活动内容1. 生本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开始,首先由教研组长带领全体语文教师学习生本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生本课堂的起源、理念、特点、实施方法等。
通过学习,使教师对生本课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生本课堂案例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生本课堂的典型案例,让其他教师从中学习借鉴。
案例分享内容包括生本课堂的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生评价等方面。
3. 生本课堂实践探讨分组进行生本课堂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课文,根据生本课堂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各小组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4. 生本课堂成果展示各小组将生本课堂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生评价等方面。
其他教师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5. 生本课堂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生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梳理,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同时,教师们就生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活动效果1. 教师对生本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对生本课堂的教学实践能力。
2. 学生在生本课堂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目标问题式教学设计——“以生为本,幸福教育”的初步探索
C o u r s e E d u c a i t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7 月 中 旬 刊
教 改・ 教研
目标 问题 式教 学设计
— —
“ 以生为本 , 幸福教 育” 的初 步探 索
4 0 4 1 0 0 )
袁先 忠
( 西 彭二 中
陶 天佐
重庆
【 摘要 】 本文研 究分析西彭二 中教学教育现状 , 通过 实践 的探 索, 对如何 解决传统课 堂不足 , 寻找 出更加科 学 , 适合现代教 育发
展 的新 的 教 学 方 法
【 关键词 】 传统课堂 现代课 堂 教学设 计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西 彭 二 中教 育教 学 处 于 迷茫 、 困 惑 的原 因 1 . 首先 把 传 统课 堂与 现 代 课 堂作 对 比找 答 案
一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7 — 0 0 5 7 — 0 1
( 西 彭二 中学 生 小组 自主预 习) 三、 目标 问题 式 教 学 设 计 的操 作 1 . 先用学科导学案或预 习问题 : 自主学习和探 究 课堂教学 中, 先让学生用学科学案或预 习问题 尝试部份 学
一
课堂 中, 充分把 时间与空间留给 学生 自我体验 。学生能 学 的要 自学 ; 学 生 能教 的要 让 位 ; 学 生 能说 的给 机 会 : 学生 能做 的 鼓励做 ; 学 生不 懂 的 引导 学。教 师适 时指 导 、 点拨 、 激励 、 评价 。 改 变 学 生的 学 习方 式 , 使 课 堂教 学 更 开放 、 更 自主 。学生 得 到 充 分锻 炼 与 发 展 , 让 学生 变 为课 堂 的 主 体 , 给 学 生创 设 广 阔 的发展 空 间, 如: 畅谈看法、 诉 说感受等发展性活 动 。 让学生选 择喜 欢的方式把 自己的所感、 所想、 所悟 、 所 获与 别人 分享 、 交 流, 主动 、 积极地表 现 自我、 发展 自我 , 最大限度地挖掘 学生潜 能。 给学生进行创造性 学习提供 良好 的条件 。 3 . 最后 反馈 和 小结 用学科《 学 习指要 》 进行针对性反馈 , 最后请 同学谈谈学到 了什 么, 不足的、 没说到的请对应层次同学、 教师补充。 整 个 过程 学 生 用 时 : 3 0分 钟 左 右 ,教 师 用 时 少 : 教参 、 报纸 , 其典型 的授 受式教
以生为本构建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构建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作者:杭赛强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8期摘要:有效教学是追求学科教育的价值、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一种教学理念。
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而以生为本是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本文就如何以生为本进行有效地历史教学设计作一番尝试,以求教于诸方家。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是指学生能够依据学生历史学习的需求和历史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的历史教学设计。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设计呢?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分析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教师自身的教学优势,可以着重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的设计。
一、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注意学习行为的主体是学生,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要求具体明确,目标层次清晰,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例如,有的教师在设计《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教学目标时,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方面作了这样的规定:“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很明显,这种设计在教学实施中是不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
因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泛泛的学习要求而已,而针对本课究竟如何落实、如何体现,则根本没有涉及。
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设计:“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和分析本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换代的典型案例,构建自己的论据,深化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这一目标设计虽然并不一定尽善尽美,但它至少在具体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体现得比较好,因而是比较可行的。
二、以学定教,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的心理水平、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
基于“以生为本以生定教”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以生为本以生定教”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作者:郑洪伟来源:《祖国·建设版》2013年第07期摘要:在新课程教学中要达成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策略,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现就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达到从“预设”到“生成”进行阐述。
关键词:科学教学以生为本教学设计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初中科学教学设计逐渐代替了备课的传统地位《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师应科学地、系统地、全方位地重新审视科学课堂。
尽管不同的人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理解,但理论上主要从学习需要、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以达成了一定共识。
然而在科学课堂实践中,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预设、在预设下学生是否能够生成、或者生成了不再预设范围内如何应变、怎样的预设才是最优化的问题,老师们鲜有思考。
本文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观点以供大家探讨。
一、教学目标定位: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具体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实现。
课标中通常用学习、认识、知道、经历、参加、关心等行为动词来表达教学目标,这些都是描述学生的行为这就意味着教学的中心是“学生”。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初中学生随着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有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判断能力,能运用一些抽象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以进行一些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了,如果仍然采取告知和强化训练来实现教学目标,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难以让学生得到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要达成教学目标,预设应当成为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精心预设是科学课堂的一个起点,有了充分的精细预设,才会有丰富精彩的生成,要做精细的预设还得精心关注学生。
要真正关注学生,笔者认为应做好五个方面的预设,为学生能真正地实现自我生成做好铺垫。
以生为本的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核心。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因此,本次教研活动以“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题内涵1. 以生为本:强调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和谐课堂:倡导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 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三、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
2. 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以生为本的教育内涵。
2. 经验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分享以生为本的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3.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以生为本的优质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5. 课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标。
6. 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设计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7. 教学反思: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活动实施1. 组织教师参加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
2. 邀请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以生为本 优化设计——学说《白鹭》第二课时作业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以生为本优化设计——学说《白鹭》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作业是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内化知识、外化素养的重要方式,作业的有效设计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立足学情,在作业的数量、质量、有效性、趣味性、多样性等多方面多加研究,既要发挥作业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需求。
本文基于语文教学实际,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白鹭》第二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探索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形式。
一、作业案例【学情分析】本班共有35名学生,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在完成较难的作业时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根据语文学科素养要求,对教材的中的知识点、文本内蕴以及作者的编写意图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把作业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在作业完成上,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其中的拓展题可以自主选择完成。
【作业目标】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3.品读优美语句,体会写作方法,感受作者如诗如画的语言,体会作者的白鹭的喜爱之情。
4.在想象补白的基础上,画一画、写一写,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5.课外搜集累积关于描写白鹭的诗句。
【作业内容】(一)基础题1.本文作者将白鹭比作,写了白鹭的外形特征,以及、、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之情。
2.“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课文中和这句话相呼应的句子是:。
3.这篇文章,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意境,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做到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本版块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课文的理解、概括、积累、提取信息进行设计,并关注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强化认知。
(二)提高题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基于“以生为本以生定教”的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学 “ 文化生态 ” ,创设融洽 、和谐 的学 习氛 围。 总之 ,“ 教学有 法 ,教无定法 ” ,一切应 由你 的课堂教学的教学 目标 来定 , 以有利于教学 目标实现来 定。
第三 ,政 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 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教学 内容 和教学任务 的合作者 为此 , 教师必须 打破 “ 教师 中心论 ” ,构建 民主 、平等 ,合作的课堂教
力解决的焦点问题。
每节课都要搞 小组合作学习 ,也并非 所有的教学任务生了吗 新课程实施 中,我们 往往会发现 ,尽管教师们 的教学设计很新颖 ,但学生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 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 “ 三会” :一是学会倾 听,不 随便
主题进行想象和思考 ,这种 力 ’ 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能力 ,按照 自己的意 氛围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达到理想 的教学效果 。
关于新 课 改政治 课 堂教 学 的几点 思考
张 勇强 山 西 省 孝 义 市 教 育 局
在新课程实施 中,怎样 才能上好一堂课 ,无疑是广 大教师们共 同关注和努 但应知小组合作 学习是新课程倡导 的学习方式 ,但不能机械地 理解 ,不能认为
传统教学模式难 以解决 的因材施 教问题 ,亦为学生的合作创造 良好 的条件 ,从
而极 大限度地激发 学生 的兴趣 ,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 风暴 ”式与 “ 互助 ”式
以生为本 依学而教——北师大版第七册《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 依学而教———北师大版第七册《桥之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谢金华【教材分析】《桥之思》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单元主题“桥”中的一首短小、但含义深刻的散文诗。
诗中阐述了作者由桥引发的一些思考,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珍贵。
课文内涵丰富,从桥的基本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
表达了我们对美好“心桥”的赞誉,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本诗图文对照,语言朴实,富有哲理。
【设计理念】“和谐教学,多元发展”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设计策略】在“和谐教学”观的指导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创设语言环境和情感渲染,运用适度的课件资源和练习,引导学生从对语言的感悟上升到“心灵之桥”的认识。
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达到教学中多因素的和谐共生。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理解了“心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练习为桥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无形的“心桥”。
借助图片课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心桥。
通过古今名桥、家乡的桥、心桥的三组图片的展示,引发学生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明白“心桥”能使世界变得更和谐、美好。
让我们共同构筑人世间美好的“心桥”,让世界更美好!【教学重难点】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件激趣,温故知新1.课件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桥无处不在。
这些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无限的思考,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他写的散文———《桥之思》。
请同学们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桥,一边回顾课文内容。
(播放课件)2.复习第一、二小节,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哪些思考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散文的第一、二小节,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小节分别告诉我们,桥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生个别回答,师板书)板书:桥之思;材料、形式、基本功能、美的享受……[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桥的世界,不知不觉地使学生既复习了一二小节的内容,又引出新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先学后教以生为本——《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1 . 课 文 朗 读
师: 昨 天 我 们 已经 预 习 了 这 篇 课 文 , 老 师 想 请 同 学
们 自告 奋 勇 地 站 起 来 读 一 读 这 篇 课 文 ,每 人 读 一 段 . 听 听 能 否把 字 音 和 节 奏 读 准 。谁 先来 ? 生读 : 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 …参 差披 拂 。 ( 学 生评
【 教 学 目标 】
1 . 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 提 高 阅读 文 言 文 的 能 力 。 2 . 学 习 抓 住 特 点 写景 和寓 情 于景 的写 法
3 . 理解作者 的乐与忧 。 理 解 作 者 在 贬 居 生 活 中孤 独 悲 凉 的 心境 。
后 的理解与分析奠定 了基 础。】
学定教 ” 就 显 得 尤 为 重要 “ 先学后教 , 以学 定 教 ” 是 以 学 为起 点 的 一 种 课 堂 教
致 中包 含 的情 韵 。
【 设计这一导入 , 是为 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以学
生 的 生活 体 验 为 起 点 , 扩大 了学生的参与 面 . 让 一 些 基
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有话 可说 。 调动 了学生学 习的积 极性 。】
一
状语 ” “ 使 动 用 法” “ 意动 用 法 ”的 归 类解 释 和 分析 举 例 , 学 生 完全 有 能 力 自己 解释 出《 小石潭记》 中词 类 活 用 的
同走 进唐 代 文学 家 柳 宗 元 的 《 小石潭记》 , 去 探 究 那 景
一
些字词 。】
三、 赏 景 探情 师: 同学们 , 昨天大家都对课文进行 了质疑 , 老 师 看
价字音和节奏)
学 模 式 ,要求 教 师 的 教 要 建 立 在 学 生 自主 学 习新 知 。 自 主提 出 问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基 础 上 , 教 师 对 学 生 在 自学 中
以学生为本,科学教育无限可能:《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设计及反思
以学生为本,科学教育无限可能——《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设计及反思科学教育一直被视为教育事业中的重头戏,而作为科学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科学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生活、实践中可以应用的科学知识与技能。
本文将以“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实验为例,探讨如何以学生为本,设计更加适用的科学教育课程及反思这一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设计、实现和调试遥控小车的电路,达到以下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区分并使用电路布线和相关元器件;(2)学生能够了解小车的机构结构和控制方式,掌握其运作规律;(3)学生能够利用已知元器件设计并制作控制电路,将小车实现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
2. 教学步骤(1)复习电路基础知识,学习电路设计中的相关术语和原则;(2)了解小车的机构结构和控制方式,理解小车电路的基本原理;(3)设计和制作小车控制电路,并调试实现小车前进、后退、转弯等动作;(4)引入巡线传感器,学习小车巡线运动规律和控制方法;(5)将巡线传感器接入小车电路,设计并实现巡线功能。
3. 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授电路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入小车实验,及时查漏补缺,强化学习效果。
(2)个性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用基础巩固、拓展训练等不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3)团队协作。
小车电路设计需要对选手们的自由组队协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育反思1. 教育效果在实际应用“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教案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并引导他们开始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小车的机械结构以及通过电路实现远程控制的原理;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构建电路,并体验了调试电路的过程,同时了解了元器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他们懂得如何通过改变电路的结构和控制信号,控制小车在不同的模式下行驶。
以生为本 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观念在教学教研中的表现与实施对策教育本应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教师淡化自我,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以学定教,以需选教。
课堂上,学生多独立思考,多交流合作,多研究探索,多发展个性,多过程体验。
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一、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取材,让课堂连接生活。
例如,一个小组6为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共握手多少次?这样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感兴趣,都会参与活动。
应到学生理解两种算法:5+4+3+2+1+0和(5-1)×5÷2;学生实际生活中取材,学生会积极参与活动,独立思考,取得进步。
推广到n为同学,n 边形对角线数等问题,学生易于学习!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1、让学生先学,可以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读书学习。
2、让同伴引领学习。
让学得慢的同学与先学习会的同学交流探究。
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所谓“一传十,十传百”。
且同伴互助比老师一言堂要好得多。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应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以探究性学习方法为核心,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实践,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形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圆周角定理的推导教学中一定引导到学生自主完成。
三、让学生开展活动概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火车过桥可以导学生铅笔盒作桥,橡皮快当火车模拟情景;展开图教学让学生折纸;……。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是有差异的。
选材,备课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以生为本,利用游戏培养数学思维:“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利用游戏培养数学思维:“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多边形的面积”板块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能用语言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学会将组合图形拆分成曾经学过的图形,以及理解性地记忆与运用公式解答练习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巩固复习师:利用电子课件展示花圃、菜地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留心观察后回答:图片中的菜地或花圃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很容易计算出面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多边形吗?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多边形呢?学生回忆之前接触过的相关内容,并给出准确的答案。
生:以前我们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师引导说出相关理论知识。
长方形:有四个90度的直角、对边长度相等、对边平行、临边呈垂直状态,面积计算公式为长×宽。
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完全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面积计算公式为边长×边长。
师:大家的总结非常到位,看来你们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知识都已比较了解了。
其实多边形可不止长方形、正方形两种,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组特殊的多边形吧。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除长方形之外的其他多边形(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顺利引出接下来的多边形教学,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自然、贴切。
)(二)走进生活,探索新知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图中美景。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刚刚展示的图片是我们学校的哪个位置?生A快速给出答案:这是我们学校旁边那个小公园里的一个花圃,我每天上学都会路过那里。
其他学生随声附和。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哦,现在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块花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根据预习阶段掌握的知识给出“花圃是平行四边形”的定论。
教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图片,并引导说出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师:出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图片(如图2),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寻找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识、理解学习内容,掌握知识点。
2. 能在模拟环境中熟练操作该知识点,并有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参与测试、完成作业、进行复习,能熟练应用学习知识,有效扎实学习内容。
二、教学内容
本教学案例以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相关命令为例。
三、教学设计
1. 学生先要完成线上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明确哪些概念及知识点不够清晰,哪些知识点不够熟练,以此把握学习的主攻方向。
2. 让学生先学习课本材料,围绕相关基础知识点,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讲解。
3. 布置作业,接受趣味化测试,练习操作,提高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
4. 把困难的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拓展活动,加强学习记忆效果,体现个性气质。
5. 复习是有效运用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利用影音资源,一解小组分解问题,思考应用小结,帮助熟悉掌握已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
1. 让学生完成线上测试,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2. 开展模拟环境操作,查看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通过作业、实践项目等,评估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
4. 按照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和效果达到预期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尝试
摘要: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学科学。
传统教学设计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只有运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才能创新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教学设计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关键词:教学设计传统教学设计“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创新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学科学。
教学设计是指在一定的课程观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过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系统思考、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新课程改革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建立的是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
只有运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创新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才能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以人文关怀为终极目标。
一、传统教学设计,注重知识层面,热衷于知识数量和知识体
系,甚至就是大纲的压缩或翻版。
课堂实施只见知识不见学生,只管“讲”了多少,不管“学”得好坏,教学设计成为课堂的“剧本”,老师机械地按照“剧本”化的“程序”轰炸学生,演绎出灌输知识的课堂“陷阱”。
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的教和书本的知识为本位的,从教师的主观判断或教学经验出发,侧重的是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
尽管备课中也提出研究学生的任务,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只是作为处于一个年级阶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只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难点怎么讲上,依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来思考学生的。
要改变这种情况,设计教学设计时,必须从人文意识、实践意识和课程意识出发,从学生成长的层面来思索,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进行有生命意识的教学。
二、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实际和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设计核心,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并使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的教学设计。
它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学”。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学生来展开,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理论强调的是:学不等于
教,教也不能代替学,但教必须促进学,要以学习者为焦点,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因此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展开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把对外部的信息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加工和改造,建构新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充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其效果。
三、教学设计的几个原则
(1)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知人”是教人的前提,“知人”才能善教。
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由于父母的教育观念、自身素质不同,会造成家庭气氛和成长环境等差异。
而这种差异又基于学生年龄、性别、能力水平、社会背景和文化基础的不同,一方面给课堂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各自差异的基础上,把差异特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教学的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并
以此为教学的起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把握主要问题对学生进行有得放矢的教育。
(2)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概念,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看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识加以个性化的整理与描述,以自己所能解释的编码形式进行加工,再纳入到各自的认识结构的过程。
一个班的学生智力和潜力是不相上下的,只是在认识水平和学习速度等方面有差异。
根据这些差异,寻找教育的好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最能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在备课时,教师若从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出发进行设计,自然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发展学生各自的长处。
(3)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如何解决学生对政治课厌学,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是政治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入,以扣人心弦,富有吸引力的导语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重要的一环。
但是,设计思想政治课导入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入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由已知到未知再到未知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述知识的严密与科学,正确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从学情出发,先吸取让学生感知和感兴趣的素材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教师角色要转变,突出学生全面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用“以生为本”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以适用创新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