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语文版)下册(基础模块)第27课《赤壁之战》word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教案章节: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一、教案概述《赤壁之战》是东晋时期曹操与孙权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本教案通过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教学难点:赤壁之战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细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赤壁之战的更多信息。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1.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教材或课文。

2. 辅助材料: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可利用互联网查找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共需安排2课时,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1课时:1. 导入(5分钟)2. 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15分钟)3. 自主学习(10分钟)4. 合作探讨(10分钟)5. 总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第2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2. 讲解赤壁之战的后续影响和历史地位(15分钟)3. 拓展训练(10分钟)4. 总结(5分钟)5. 布置作业(5分钟)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赤壁古战场,亲身感受历史氛围。

赤壁之战教案(精品3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品3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品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2、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简要说说赤壁之战的经过。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2、学生读全文,思考后讨论。

(曹操失败是因为仗着兵多将广,骄兵轻敌,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东吴之所以取胜是因为能知彼知已,扬长避短。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说说怎样记住的。

2、抄写词语。

五、练习造句。

1、体会“非……不可”“果然”的用法2、口头造句。

六、作业:预习《田忌赛马》。

【赤壁之战教案第2篇】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非……不可……”造句。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的条理。

2、了解赤壁之战的原因以及双方大致的情况。

教学教程:一、揭示课题。

历史故事记载,东吴的孙权等以三万军队在这里打败了一周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请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大致)4、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赤壁之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分段。

2、讨论分段。

(1)(2—4)(5—11)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句读第一段,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这样?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大江两岸,两军相对)4、这段话讲了什么?(起因)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引导学生从《赤壁之战》中吸取智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赤壁之战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学生书面回答问题。

2. 评价内容: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的理解。

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掌握。

对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图片或视频资料:赤壁之战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参考书籍: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步骤: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给予评价。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描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能够分析并评价三国时期的军事策略和人物形象。

能够运用成语和典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了解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部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言: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

2. 赤壁之战的起因:讲述曹操东征的原因和目的,分析曹操的优势和劣势。

引导学生思考刘备和孙权的联合抗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 赤壁之战的经过:详细描述赤壁之战的战役过程,包括曹操的军事部署和孙刘联军的战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事件和军事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赤壁之战》的相关文本,理解并掌握主要内容和细节。

设计阅读题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赤壁之战中的不同角色。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题目和考试,评估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检查学生对文本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

评估学生对角色心理和动机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赤壁之战》的相关文本,包括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

三国时期的地图和图表,展示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部署。

(完整word版)《赤壁之战》教案.doc

(完整word版)《赤壁之战》教案.doc

赤壁之战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方” 、“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 、“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教学设想:1、课文较长,不宜逐段串讲,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凭借注释和运用工具书读懂课文,弄清大意,教师只讲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师生结合,逐段提出问题进行研讨,把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最后归纳总结。

3、充分利用《赤壁之战形势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三、教学时数:四教时四、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

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 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

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

当时曹军号称80 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 3 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

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 ?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司马光(公元 1019—— 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

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

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 19 年,自 1066—— 1084)。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精力尽于此书” 。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 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 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 959 年),凡 1362 年。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

3.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及历史背景。

2. 周瑜、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贡献。

3. 赤壁之战中的著名战略战术,如火攻、苦肉计等。

4.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之战》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5. 总结《赤壁之战》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赤壁之战》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给予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赤壁之战》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相关书籍等。

3. 多媒体资源:赤壁之战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2)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3)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4)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2)认识历史人物的英勇无畏和智慧谋略;(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节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描述了曹操大军与东吴联军在赤壁展开的一场激战。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3.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巩固所学内容;2. 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增强课堂互动;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赤壁之战》,探讨各自的特点和优劣;5. 案例分析: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赤壁之战》教案-word

《赤壁之战》教案-word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的: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7课教案设计(36份,Word版)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7课教案设计(36份,Word版)

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

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4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

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与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解析:分析教材中关于《赤壁之战》的章节内容,包括战争背景、过程和结果。

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知识点。

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包括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

准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地理环境。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究。

2. 教学内容的展示与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或视频,展示《赤壁之战》的战争过程和历史背景。

讲解战争过程的细节,解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相关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

四、课堂练习与总结: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知识掌握。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教案大全、公务礼仪、合同协议、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材料、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书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official etiquette,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work material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letter of agree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赤壁之战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

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角色。

分析并解读文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故事中人物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原文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角色。

文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的理解和解读。

3. 教学难点: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赤壁之战》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阅读理解测试:学生对《赤壁之战》原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阅读理解测试:正确理解故事情节,解读重要句子和词汇。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赤壁之战》原文文本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显示屏,用于展示文本和图片。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历史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

2.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饰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朗读原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赤壁之战的紧张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赤壁之战》的教案

《赤壁之战》的教案

《赤壁之战》的教案《赤壁之战》的教案1一、课文分析__是历史故事,是依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于赤壁的故事。

1、课文一开头告诉“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写出两军隔江相对的形势。

然后点出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

于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

这就是火烧赤壁的起因。

2、黄盖向周瑜献策,提出火攻之计,这是因为:曹军80万,我军才3万,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另外,曹操把船都连接在一起,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却能打败曹军80万。

因为黄盖、周瑜知已知彼,看准了敌人的弱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二、重点学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简要复述课文。

怎样做到长话短说呢?例如,对《赤壁之战》我们要抓住时间:东汉末年;主要人物:曹操、周瑜、黄盖。

课文的第一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包括两点:1、曹操率兵南下,要夺取东吴,与周瑜的兵隔江相对。

2、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曹操叫人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练水上打仗的'本领。

第二段虽属于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定计,但不是重点,可以复述得简略些,只要点明黄盖定了什么计就可以了。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分五个步骤简要地复述清楚,注意哪些该复述,哪些可删去,哪些可合并。

三、难点分析:(难句理解)“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

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具体的内容?因为下文有这一计策的描写:黄盖写信向曹操假降,趁东南风起的这天,用20只船,都用幔子遮着,船上装满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后面拖着几只小船向北岸驶去。

等船队离曹营很近时,就命令士兵把火点着,士兵们上了小船,解开缆绳,让20条火船冲进曹操的船队。

课文这样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又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使__结构严密,语言简洁,引人入胜。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大约发生在公元208年左右。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关键之战,奠定了今日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课程分析1.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学习牟实、准确的历史表达方式,运用人文思维去描述局面和情况。

2. 教学内容(1)历史发生背景。

(2)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

(5)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今日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军事环境,让他们想象并感受当时的气氛、压力等。

2.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旨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小组项目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此事件的理解和研究。

4. 布兰考夫教学法布兰考夫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疑虑、想法等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影片、图片等方式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 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胜败原因等方面。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赤壁之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四)解决办法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三、教学步骤一、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二、再读课文,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

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

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word学案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word学案

9 赤壁之战问题导学1.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

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3.本文是写赤壁之战的史实,为什么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自主探究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法导析1.重点突出,使文章详略得当。

详写战前孙、刘联盟联合抗曹。

三方矛盾的焦点在孙权“战”与“降”的决策,所以对东吴写得多,曹操只是侧面略及而已。

这就有力地突出了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分析形势采取正确策略。

2.以对话展开情节并使人物个性化。

同是劝孙权,鲁肃设身处地、推心置腹,表现出对主人的忠诚;诸葛亮善于辞令,讲求语言的艺术效果;周瑜则是斩钉截铁,直言快语,对孙权表示一片坦诚。

这些个性化的语言,皆由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处境所决定。

情节的展开,人物的个性化,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谈话来表现的。

这样做既使情节简练,又鲜明地展示了谈话人的性格特征,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这就交代了双方驻兵的地理位置,为后文周瑜火烧曹营埋下了伏笔。

曹军把船连起来,是曹操克服不习水战的措施,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使周瑜有机可乘。

这又为下文周瑜“火攻”作了铺垫。

这样,不仅使文章曲折生动,结构严密,而且使人读起来感觉有趣、有味,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请你用精练和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一个片段,来展示说话人的性格特征,200字左右。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司马光是宋朝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告自己,切莫贪睡。

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查阅资料,对课文的时代背景有个了解,学会自学。

2、初步学会10个生字,理解26个新词语的意思。

3、初步读懂课文,理清思路。

4、分段,学懂一、二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课文。

教学难点:赤壁之战双方的形式,采取火攻的原因。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周瑜在赤壁,以3万兵力打败80万曹军。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3、理清课文思路,分清段落。

教学过程:一、揭提导入1、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这几句是我国哪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最开头的几句词?《三国演义》。

3、《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同学都看过电视,并课前查阅过许多资料,请同学说说你了解到的一些《三国演义》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主要人物都可以。

4、学生上来介绍。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赤壁之战》就是根据这部我国着名的小说中的第49、50回的章节改变过来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作好标记。

(2)、通读课文,哪些一学懂了?哪些不理解?2、交流自学情况,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有些暂不解答,以便进一步学习时重点考虑。

可能有的学生要提出以下问题:(1)曹操有很强的实力,为什么会败给周瑜?(2)曹操是一个很聪明的将领,他能想出把战船连起来对付东吴,为什么就没有觉察出东吴的计策?(3)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上来写在黑板上)三、讨论分段,沥青课文条理。

1、再读课文,课文按什么来写得?可分几段,说明理由。

四、深入学习,理解第一段。

1、自学互学,讨论思考。

自读,齐读,抓住哪些词句,读懂了什么?哪些不理解的?2、交流出示句子: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赤壁之战》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ppt课件3【语文版】

《赤壁之战》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ppt课件3【语文版】

判断句
8、子瑜者,亮兄瑾也。
9、受制于人
被动句
10、荆州之民附操者 11、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定语后置
12、卿欲何言? 13、何以言之?
宾语前置
14、诸将吏敢复言当迎操者 1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
1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被动句
17、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状语后置
一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 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②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
水的尽头
(三)状语后置 (1)格式:动十以十宾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 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 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 “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 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 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 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三、省略句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赤壁之战
问题导学
1.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
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

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是写赤壁之战的史实,为什么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
自主探究
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文法导析
1.重点突出,使文章详略得当。

详写战前孙、刘联盟联合抗曹。

三方矛盾的焦点在孙权“战”与“降”的决策,所以对东吴写得多,曹操只是侧面略及而已。

这就有力地突出了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分析形势采取正确策略。

2.以对话展开情节并使人物个性化。

同是劝孙权,鲁肃设身处地、推心置腹,表现出对主人的忠诚;诸葛亮善于辞令,讲求语言的艺术效果;周瑜则是斩钉截铁,直言快语,对孙权表示一片坦诚。

这些个性化的语言,皆由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处境所决定。

情节的展开,人物的个性化,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谈话来表现的。

这样做既使情节简练,又鲜明地展示了谈话人的性格特征,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这就交代了双方驻兵的地理位置,为后文周瑜火烧曹营埋下了伏笔。

曹军把船连起来,是曹操克服不习水战的措施,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使周瑜有机可乘。

这又为下文周瑜“火攻”作了铺垫。

这样,不仅使文章曲折生动,结构严密,而且使人读起来感觉有趣、有味,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请你用精练和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一个片段,来展示说话人的性格特征,200字左右。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司马光是宋朝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告自己,切莫贪睡。

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然后,他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曹操率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和刘备在赤壁联合抗曹,大败曹军。

曹操引兵而逃,来到一处。

关羽依诸葛亮的妙计,在华容道设伏,于是上演了一场“捉放曹”的故事——关羽义释曹操,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理想,前进的方向。

有了理想的人,生活不再彷徨,人生不再苦闷,理想时时激励他们,不会放慢前进的步子,不会让时间在自哀自怜中荒废。

时代的车轮,在一代代仁人志士的理想推动下,滚滚向前。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正是有了这样的爱国理想,鲁迅才弃医从文,用他如枪如戟的笔唤醒国人,爱国的夙愿得以实现。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十载矢志不渝,终于指引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生如路,理想若灯。

理想,人生的信念。

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失败就像成功的影子,形影
不离。

但当理想升华为信念,就没有什么坎坷无法面对,没有什么痛苦无法忍受。

韩信为了驰骋天下,宁忍胯下之辱,无愧旷世无双。

理想的信念支持苏武在异域挣扎了19年,不辱泱泱大国。

保尔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4次从死神手里逃脱,钢铁终于炼成。

人生如刀,理想若刃。

文本图解
赤壁之战⎩⎪⎨⎪⎧⎭
⎪⎬⎪⎫战前准备(详写)战争实况(略写)⎩⎪⎨⎪
⎧ 诈降火攻
水陆并进战争结局(略写) 曹军大败三足鼎立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1)宣权旨,致殷勤之意,以诚打动刘备;(2)宣传孙权的“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上面讲的是孙权的品德和政策及所得的“人和”条件。

接着又从地利和实力方面来说明:“已据六郡,兵精粮多。

”(3)说明吴巨是平庸的人,且
地点偏远,不宜依靠。

从三方面来看,刘备何去何从已经十分清楚,故结果必定是“备甚悦”。

2.提示:曹军失败的原因是:①劳师远征,士卒疲敝;②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③降卒心怀狐疑,内部不稳;④北方未平,北方不宁;⑤战线过长,粮草不济;⑥军纪不整,骄傲轻敌。

第⑥条是最根本的原因。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①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②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③部署有方,准备充分;④能抓住有利战机,正确采用战略战术。

其中②是最根本的一条。

3.提示:这是由《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决定的。

作者写赤壁之战的目的不在于客观记述战争的过程,而在于总结经验,供最高统治者作治国安邦的鉴戒,所以记述时侧重于总结经验教训。

赤壁之战的根本经验在于联合作战的战略决策。

因为战略思想正确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

所以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

[自主探究]
提示:赤壁之战由孙、刘、曹三方参加,刘备军事力量小,不是抗曹的主力;而曹以重兵威胁;孙权在劣势下,虚心听取各意见,作出正确决策,最后以弱胜强,因而作者详写了孙权方面,以孙权一方为主,兼及其他两方,这就突出了重点。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

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

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

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进行对话描写,应注意:
(1)所选择的人物对话应能反映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其说出来的话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异口同声”。

个性鲜明的语言,能够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等特征,也能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2)人物对话应有一个中心或话题,使读者“听得明白如话”。

写几个人之间的对话,
一要注意层次清楚,二要注意人物的特征。

(3)对话形式应灵活多变,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进而使文章思路更加紧凑。

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刻画。

这样,可以使读者闻其言,观其神,更富有感染力。

范例展示
爸爸喜欢抽烟,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生了多少气。

一天晚上,我们全家聚在屋里聊天,爸爸又拿出一支烟,刚要抽,妈妈在一旁瞪了他一眼说:“还抽,还抽,你就不会戒了!”爸爸只是嘻嘻一笑。

我趁机插话说:“有抽烟的钱,还不如给我买冰棍吃呢!”妈妈又瞪了我一眼,说:“别胡说!”望着妈妈阴沉的面孔,吓得我直吐舌头。

“人家宋大爷原来不是抽烟吗?现在人家戒了,那才叫有志气呢!”妈妈一边低头织着毛衣一边说。

“烟草有毒。

”我赶快改变了话头,顺着妈妈说,“报纸上常讲,烟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毒物质二十多种呢!”妈妈听了直点头。

接着我和妈妈滔滔不绝,轮番作战。

爸爸自己孤立无援,只得把烟放进口袋里。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勤奋”“信念”“恒心”“理想”
(2)“义”“感恩”“智慧无价”“历史的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