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试题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Risk factor:
危险因素是经纵向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了的一些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如个人行为或生活方式、遗传特征或某些环境条件等。
2.Plaque biofilm:
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口腔中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的细菌性斑块,是由基质包裹的互相黏附或黏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它们构成较多相互有序生长的建筑式样生态群体,是口腔细菌生存、代谢和致病的基础。
3.Trauma from occlusion:
不正常的合接触关系或过大的合力,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称为合创伤。
4.Periodontal medicine:
牙周医学意旨牙周病与全身健康或疾病的双向关系,即牙周病可能影响全身系统疾病,而系统疾病也影响牙周健康或疾病。
5.Primary occlusal trauma:
原发性创伤合,异常的合力作用于健康的牙周组织所造成的合创伤
6.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
继发性合创伤,合力作用于病变的牙周组织,或虽经治疗但支持组织已减少的牙齿所造成的合创伤。
7.Periodontal ecosystem:
牙周生态系,牙周微生物可受口腔相关生态区微生物的影响,牙周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8.龈谷(gingival col):
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的接触区汇合处略凹下处,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9.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牙完全萌出后,结合上皮应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出,它的冠端构成龈沟底,靠基板和半桥粒与釉质相附着,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
10.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
BW,指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约2mm的恒定距离,包括结合上皮(约0.97mm)及结合上皮的根方和牙槽嵴顶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约1.07mm)
11.Sharpey纤维
主纤维末端埋入牙骨质和牙槽骨的部分
12.硬骨板(lamina dura):
X线下,在牙根周围的固有牙槽骨表现出的连续阻射的白线状致密影
bined periodontal-endodontic lesions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同一个牙并存着牙周病变和牙髓病变,且互相融合连通。感染可源于牙髓,也可源于牙周,或两者独立发生,然而是相通的。
14.PMTC
专业的机械性菌斑控制,针对患者易于忽视或无法达到的牙面、区域进行洁治,强调使牙的各个面都洁净,保证牙周组织处于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中。
15.复发危险性评估
牙周危险评估?PRA,将各种主要的肇州危险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多因素的综合评定,从而有助医师较客观地对每位患者进行牙周炎进一步发展或复发的危险加以判断,以确定维护治疗的间隔期及必要的对应治疗。
16.PRC
牙周危险指数,将已知的牙周炎危险因素(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牙周袋深度、根分叉病变、龈下修复体或牙石、X线片显示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的垂直骨吸收)按其权重进行数学分析后提出的。分五个等级,各等级对应相应的指导医师和患者,减少复发危险性的治疗、生活模式的意见。
17.Prophylaxis
预防性治疗,对已接受过牙周治疗的患者,在维护期定期(一般6个月-1年)做洁治除去新生的菌斑、牙石,是维持牙周健康、预防龈炎和牙周炎发生或复发的重要措施。
问答题:
1.What constitute the defense mechanisms of periodotnal tissue? Among them, which one
is the first defense line? (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P86)
1.上皮屏障牙龈上皮在控制微生物感染、保护上皮下组织和维持牙周组织稳态方面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吞噬细胞龈沟内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PMN)是抗牙周致病菌的第一道防线。单核
/巨噬细胞在动员宿主的防御机制抗细菌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维持着宿主-微生物之间的平衡。
3.龈沟液龈沟液内容包括补体-抗体系统成分、各种电解质、蛋白质、葡萄糖、酶等,
也含有白细胞。龈沟液量增多是牙龈炎症早期的主要表现之一。
4.唾液唾液的物理特性可以起到生理性保护作用,同时唾液中还含有抗微生物成分,
如溶菌酶、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sIgA、IgM、IgG等。
综上所述,上皮附着的封闭作用、结合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和修复能力,唾液的冲洗、凝集素和IgA的保护作用,龈沟液的冲洗、调理和IgG、补体的免疫作用以及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作用,构成了牙周组织的多重防御机制。
2.试述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1.获得性薄膜的形成最初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压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
胞的薄膜。
2.细菌粘附和共聚口腔内的细菌陆续地定植于薄膜,不同属细菌表面分子间特异性
识别,进行共聚。
3.菌斑生物膜的成熟细菌通过粘附和共聚相互连接,使菌斑成为有规则的细菌群体,
定植菌迅速繁殖、生长或扩散,导致菌斑细菌数量和种类增多,形成复杂菌群。3. 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有哪些?
1. 实验性龈炎观察 12名牙周健康的牙科学生停止口腔卫生措施使菌斑在牙周积聚,所有受试者在10~21天内均发生了实验性龈炎。该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菌斑的堆积可直接引起牙龈炎症。
2.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牙周病的分布、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与该人群的口腔卫生情况、菌斑积聚多少呈正相关。
3. 机械除菌或抗菌治疗效果采用机械除菌的方法,如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使牙周袋内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牙龈炎症和肿胀消退,出血或溢脓停止,对阻止亚洲破坏有效,甚至可以促进恢复。
4. 动物实验研究无菌动物实验证明仅有牙石或丝线结扎等异物刺激,如无细菌,不会引起牙龈炎;而用加有细菌的食物饲养,则可造成实验动物的牙周炎症,并有组织学证据表明细菌积聚与牙周破坏、骨吸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