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及郁达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 造 社 及 郁 达 夫
创造社的基本概况
1921年7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主要人员有留学日本的郭沫若、 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人。 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丛书最早收录的作品有郭沫若 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及郭沫若译介的歌德的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些也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创造社还相继出版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这些成为创造 社的主要宣传和活动阵地。 前期,以尊重天才,主张自我表现为艺术宗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 。后期,大力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他们讲求个性,注重内心情感的挖掘,强 调文学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提倡“艺术是绝对的,是超越一切的 ”的文学主张,把“为艺术而艺术”视为写作的生命,因此又被称作“为艺术 ”的文学流派。
2、着力揭示主人公对自然的病态眷恋
当主人公承受不住生活中的孤独和痛苦时,选择走向自然。在美丽 、清新、充满活力的自然中,抛弃颓废,恢复满身的力气。自然已 成了主人公逃避现世的世外桃源。
3、渲染主人公的变态性心理和行为
通过对主人公在性方面的巨大压抑和痛苦,刻画了一个“弱国子 民”的可怜形象。“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是人的正当权利的追 求,但这种要求却得不到满足,最终转化为对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和 女人肉体的神往和拥有。 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 在被窝里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人面 偷看旅馆主人女儿洗澡——怕得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野外偷听一对日本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 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踏进妓院大门——“我已经变成一个最下等的人了。” 不是自甘堕落,每一次变态行为都交织着内心苦斗、自责、悔恨 他意识到所乞求的爱和同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极度失 望——失去生活信心。
思想内容
1、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
主人公畸形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毒害,另一 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
2、具有较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主人公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仍然从内心希 望祖国富强起来。 3、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 大胆描写“性”的苦闷,顺应时代潮流,向扼杀人们的个性和 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作了冲击。
主题
(1)为祖国贫弱而生的焦虑之情。 (2)追求异性之爱而不可得的苦闷。
《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 情小说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它带有 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是作 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 历、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 暴露了自己的隐秘性心理。在表现手 法上喜欢用独白式的抒情描写,抒发 主观感情,带有浓厚的浪漫气息。

一、作品的产生背景
1、个人的生活及心理压抑
17岁以前的郁达夫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接受的几乎都是中 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
2“五四”的时代特征
“现代青年的烦闷已到了极点”,个人的“苦闷感”与对这苦闷氛 围的冲决,个人“寂寞感”与摆脱寂寞的努力,个人“人生问题” 的思考的突破。
3、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1)、把“我”看成艺术基础,追求作家生活和作品的完全合一。 2)、排斥理想,排斥技巧,不重外部事件的描写,着意于作家“ 心境”的直接描写。 3)、“心境”描写带着冷寂、灰暗、忧伤、伤感,主张“颂欲”
二、浅析
1、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
主人公穷困潦倒,身受经济和精神的多重压迫,既孤傲不群,又怜 才自卑。因此,“在常人感受到五分痛苦的地方”,他所感到的痛 苦非增加到十分或十二分不可。 孤独痛苦表现: 与世人决不相容——敏感与别人的目光——在众人之中,感到更孤 独——仇恨日本人——仇恨中国人——仇恨自己的Biblioteka Baidu长。 在与人相处中,将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进行转嫁,于是与所有人对立 ,气量极其狭小,又极其自卑。
艺术特色
自我表现的主观性 1、浓郁的抒情性:故事并不曲折,全篇由八小节组成 ,每一节叙事或一种心境,结构也不紧凑,叙述显得 有些拖沓。但重在抒情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心境变迁, 感伤,抒情。 2、格式特别:小说不讲求结构,语言也少锤炼,写法 不拘形式。用作诗写散文的笔法写小说,打破了陈规 旧习,富有新意。 3、着重自然描写。
自叙传小说的抒情性
抒情性就是以感情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的 作品中,情节居于次要地位,他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 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特别是非常个人化 的隐秘情感,变态情感,灵与肉的冲突,道德与欲望 的冲突。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这种抒情性事实上就是强调作家对于客体的感受 。郁达夫的自叙传,不是对自我外部生活经历的记录 ,而是凸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是一种 心灵的展现。
郁达夫与“自叙体”抒情小说
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他的很多作品都 是第一人称,“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 郁达夫的经历,和他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大致一致。如《沉沦》 中,主人公“他”出身于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城,14岁和哥哥到 日本留学等等这些经历和他本身的经历都有着一致性。 这种自传性,决定了郁达夫的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 经历和自我生活。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没有社会上的轰轰 烈烈的大事。所以,创造社这种自叙体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 ,身边小说。这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具有密切关系的。
谢谢大家 !
1927年1月14日,便在留日 同窗孙百刚家邂逅了杭州美女 王映霞,对她立刻坠入情网, 不能自拔。 1928年2月,她与 郁达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 举行婚礼,才子佳人,名动全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城。那一年,她 20岁,郁达夫 32岁。1940年维持了12年的婚 姻破裂。
郁达夫与自叙体小说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沉沦》
1921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 集出版。《沉沦》包括三个短篇:《沉沦》、 《南迁》、《银灰色的死》。 《沉沦》中作者通篇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 用第三人称刻画了一个敏感弱懦,自卑孤僻, 沉闷阴暗的青年形象。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东赴 日本,独在异乡求学。正值花季的年龄,本应 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他,却因为身在异乡的 孤独和身世飘零的沧桑,而终日苦闷,情感过 度压抑,最终造成了心理上的畸形变态。
兴起
在日本的留学生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 活动”,同时吸收1921年—1923年间正风靡于日 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 特点,加以创作性的发展,主张再现作家心境 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灵与肉的 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礼教 挑战的艺术手段。
郭沫若(后中) 郁达夫(前) 王独清(后左) 成仿吾(右后)
郁达夫的生平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 等。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曾先后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杭府中学(与 徐志摩同学)。 1913年9月随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 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等学校医科部。1916年该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2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7年离开创造社。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24年,日军进逼新加坡,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享年49岁。
1、关于自传体小说 2、兴起 3、郁达夫与“自叙体”抒情小说 4、自叙体小说的抒情性
自叙体抒情小说
自叙体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 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为代表。 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体传 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写“我” ,即叙述者自己,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即 在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时,以 充满激烈情绪的笔调去描写,在事件的叙述中作 坦率的自我解剖。
郁达夫的婚姻
郁达夫一生有三次婚姻。第一次婚 姻是典型的旧式婚姻孙荃原名兰坡, 1897年出生在富阳县一个地主家庭,知 书达理,能诗善文当时是乡间少有的才 女。1917年8月30日,当郁达夫从日本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回国省亲时,奉母命与孙兰坡订婚。当 他第一次见到孙兰坡时,孙小姐的三寸 金莲和瘦小的身子令他非常失望,而独 对她超群不凡的学识和风趣谈吐惊讶不 己,她的知书达理让他油生怜惜之情。 1920年7月两人完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