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及郁达夫

合集下载

创造社的名词解释

创造社的名词解释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名词解释必备四项——年代、作家、作品、特征。

部编版-语文-高一-《故都的秋》素材 郁达夫简介

部编版-语文-高一-《故都的秋》素材 郁达夫简介

高中-语文-精心校对-打印版
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6年3月,郁达夫、成仿吾、冯乃起等一群年轻孤傲的创造社作家发起创刊了自己的刊物《创造》,用以发表他们自己的文学主张;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的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打印版。

创造社研究之郁达夫(讲稿)

创造社研究之郁达夫(讲稿)

创造社研究之郁达夫(讲稿)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向大家作介绍:一、生平简介(节选重要生平):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普通家庭。

三岁丧父,家庭窘迫。

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哥打工。

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后因参与学潮被校方开除。

1913年9月随长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对他后期创作起了巨大作用)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

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注:弃医从文。

原因:中国贫弱,留学生们被称作“支那人”(侮辱),在日本的留学生处处受到别人的歧视。

留学生给人的印象,就是不讲卫生,不爱学习,郁达夫认清现状,做出这一重大决定。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7年离开创造社(原因)。

(同年遇到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王映霞)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的荒野中。

享年五十岁。

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女人”1.原配夫人:孙荃(1896—1978)郁达夫在日本留学4年后,1917年应母亲的要求被迫回家与孙家小姐订婚,1920年7月,两人完婚。

关键词:孙兰坡旧体诗包办婚姻郁达夫为孙兰坡作旧体诗一首,孙因此更名为孙荃,诗内容为: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全出楚辞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而后因郁达夫移情别恋,导致离婚。

孙荃与郁达夫分居后一直吃素,念佛诵经,没有再嫁,1978年3年29日逝世,享年82岁。

2.第二任妻子:王映霞(1908—2000)郁达夫1927年1月14号在上海对王映霞一见钟情,当时郁达夫33岁,王20岁,1928年两人结婚,1940年维持了12年的婚姻破裂。

关键词:杭州第一美女、“富春江上神仙侣”、许绍棣、钟贤道(1942年,重庆华中航运局经理的钟贤道结为连理。

浅析郁达夫及创造社作家的作品

浅析郁达夫及创造社作家的作品
摘要 : 2 年创 立的新 文学团体 一一 1 1 9 创造社 , 中产生一批 中国五 四以来有影响的作 家, 夫是其 中代表 。郁 其 郁达
达 夫是创 造社成 员 中小说散 文方面创作数量最 多、 成就最大的作 家, 也是 “ 五四” 新文 学运动 中产生过重 大影 响的作 家。本 文主要评析郁 达夫当时的文学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
露 和率直 的 自我 表 白, 在 重 压 下 的 呻 吟 之 中 寄 寓 着 反 “
。 沉沦》 3 中的小说《 风铃》 《 、 怀乡病者》 《 、 茑萝行》 郁 达夫 回国后 积极 参与 了创造社 的文学 活动 , 辑创 造社 抗” [《 编
以及《 还乡记》 《 、还乡后记》 《 、 离散之前》 等篇 , 都带有“ 自 叙传” 性质。有些不 以“ 为主人公而 “ ” 我” 我 在其 中。写
“ 为主人公 , 用浓 郁 的抒 情 笔调 , 行 大 胆 的 自我 暴 我” 运 进
中国人一样 , 种种歧 视 、 受过 冷遇 以至 屈辱 , 而激 发 了他 从 的爱 国热 忱 , 了他 的愤世 嫉俗 、 郁感 伤 的思想 性格 。 增强 忧 这些 生 活经 历和思想 状态 , 来在 他 的作 品中得 到 了鲜 明 后
兄去 日本 , 过几年 的 中学 ( 经 日本 称 为 “ 等学 校 ” 学 习 , 高 )
怎 么不强大 起来 !“ 就爱 我 的祖 国 , 就 把 我 的祖 国当 ”我 我 起 来 !强起 来罢 !你 还有 许 多 儿女 在 那里 受 苦 呢 !小 说 ” 派人士 的非难 。正如 郭 沫若 在 谈 到 郁达 夫 早期 创 作 时 所 股春风 , 刻吹醒 了 当时 的无数 青 年 的心 。他那 大胆 的 立
他们感 受着作假 的困难 。 … ”

郁达夫_年终总结

郁达夫_年终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又到了年终总结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以郁达夫的人生足迹为引,回顾过去一年的心路历程,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他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有才情横溢的文学成就,又有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

在这篇年终总结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回顾郁达夫的人生足迹。

一、文学成就郁达夫的文学成就斐然,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其中《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作品广受好评。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小说创作郁达夫的小说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的喜怒哀乐,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他的小说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人物心理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矛盾。

(3)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 散文创作郁达夫的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他善于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百态。

他的散文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情感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

(2)描绘细腻,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3)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3. 诗歌创作郁达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新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歌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情感表达,富有激情。

(2)运用丰富的意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

二、人生经历郁达夫的人生经历坎坷曲折,他的一生充满了悲欢离合。

以下是他人生经历中的几个重要阶段:1. 早年留学日本1913年,郁达夫随长兄郁曼陀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开始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

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2. 创立创造社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成为我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力量。

他在创造社期间,主编了《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等刊物,推动了新文学的传播。

第六讲:创造社与郁达夫的《沉沦》

第六讲:创造社与郁达夫的《沉沦》
(2)坦率的心理暴露,单纯热烈而又感伤的抒 情独白。 (3)创造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象征意境 2.《沉沦》描写主人公性苦闷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抒情小说?p40

主人公性心理变态的种种表现
①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 ②在被窝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 怕见人面 ③偷看旅馆主人的女儿洗澡——怕得 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④到野外偷听一对男女幽会——一边 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死罢,你去 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⑤踏进妓院大门——“我已变成了一个 最下等的人了”
五、《沉沦》:性苦闷与时代苦闷的宣泄
1.主人公“忧郁症”的原因 2.《沉沦》描写主人公性苦闷的积极意义 1)作品对主人公的性苦闷的描写是真实的,
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他是在内心痛苦无 法解脱的情况下滔海自尽,是五四青年感 时忧国情绪的表现,是对时代的抗议。
2)主人公的性苦闷,是当时青年人中最为
2、坦率的心理暴露,单纯热烈而又感伤的 抒情独白。 没有惊险传奇,精细的构思,不注重写 故事,结构散漫、叙述拖沓。却特别擅长 情绪疏泄,表现内心的纷争、苦闷、变态。 它里边所写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幸, 为一般人所不能遇到的。所以凡是领略过 人生悲哀的人们,都能懂得这本小集子, 都能对于他表同情。
3、创造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象征意境 崇拜自然,是浪漫主义的共同特点。 对于大自然的迷恋,似乎是我从小的一种 天性。大自然最容易使读者感到实在,最容 易使小说美化。 景物描写与心理开掘契合,寓情于景, 景随心变,升华为象征。 《沉沦》的海景,既是实景,又是自杀者 眼中的幻觉,是主人公临死前眷恋故国的哀 情的物化。
创造社与郁达夫的创作
创造社p33

创造社:五四时期著名的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 立于日本东京,由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 吾等人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1922年创办的《创造 季刊》和后来陆续创办的《创造周报》、《创造日》 等。它要求把文学看作是自我表现的形式,其文学 主张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以及表现主义 等多方面影响,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 故被称为“为艺术派”。创造社以既反对封建文学 又反对为人生派文学的姿态崛起于文坛,被称为 “异军突起”。1928年以后,文学主张发生变化, 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后期创 造社”。

郁达夫

郁达夫

Your company slogan
郁达夫的成就:
●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 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 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 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郁达夫的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是 《沉沦》,他在《沉沦》中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 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 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春风沉醉的晚上》
小说高潮依赖于情 绪的抑扬起伏,并 用诗一般语言倾吐
抒情主人公“我”
《薄奠》
心中情素。
Your company slogan
郁达夫
1927年后,以《过去》为标志,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一方面努力追随时代的浪潮,探索着用现实主义的方法
反映社会和时代,写下了《她是一个弱女子》、《出
奔》等作品,同时,他的忧郁气质、纤弱敏感的个性和 表现自我的艺术观又使他倾心于渲泄和呻吟,追求抒情 风格,这样又创作了《烟影》、《东梓关》、《迟桂 花》等代表他后期艺术成就的抒情之作,三十年代郁达 夫的创作就徘徊于这两种艺术倾向之间。
郁达夫
(2)在“表现自我”的艺术主张支撑下,凭借着
“零余者”的形象,郁达夫尽情地抒写着一己的体验
、心境,渲泄着那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我情感中体验出来的思乡、
念子、怜妻、哭穷等情绪,并混合着病态的性苦闷, 激烈的社会人生牢骚,使作品涌动着忽高忽低、忽急 忽缓的情绪潮,形成了极富个性的抒情特质。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位于杭州余杭区路场官弄63号
嗯~
有机会去看 看~~~
Your company slogan

创造社时期郁达夫的编辑思想

创造社时期郁达夫的编辑思想

强调,报刊是一种特殊 的战斗工具 .“ 文学
学的效力功用 , 是间接的 所 以必匆 写得动 !
上》 田汉的戏剧 《 , 咖啡店之一夜》 等等 。正 我们微 弱的呼声 ,来促 进改革这不台理 的
作 家以其独具风格 和魅力的创作 ,给文 坛 报 刊历 大人民 代 言人 的愿望 : 在 这一个 弱者处处被摧残 “ 者 的人格 ,或 者也可为天下 的无能 力者被
所 编 报 刊 的 助力 , 造社 才异 军 突 起 , 为 辑 者之一 的郁达夫密 不可 分 虽然在郁达 月 , 创 成 当郭 沫若 面询他对办杂志的意 见时 , 他
声势凌驾同时的各种文 学团体之 上”0 的 夫一生最 活跃的几个时期 ,几 乎都 与报刊 立 即予以支 持,并爽快地 答应 每期提供一
的有力武 器。他曾把社 会统治阶级 此喻为
骑在人 民头上、 窃取社会财产的猴子 , 报刊 就是 “ 杀猴子的利器” 人们使用报刊 “ 0, 可 以宣传 他们 的罪状 ”0 ,从而号 召群众起来
打倒这些统治 阶级 。郁达夫指出 , 在现代 社
会 , 刊 无 处 不 有 , 时 不在 , 够 在 异 常 报 无 能
部 选j 右 和 郭蛛 着 、 诺 在 一起 E( 斯
仿吾 、 张资平 酝酿过创办杂志一事。 90年 12
创造 日》、 创造月 刊》 《 《 、 洪水》半月 底 , 和郭 沫若 、 创造社时期是郁 达夫文学旅程 辉煌 的 副刊 《 他 成仿吾等人试办了一个名 《 周 第一站 ,而其间的编辑工作 则是他文学活 刊、新消息》 刊等报 刊。创造社 所办报刊 为 G E  ̄ 的油印刊物 , 同人 的文学创作 R E, 把 动赖以展开 的舞 台和生命依托 。正是 凭借 能够一纸风行 , 倾倒万千读 者 , 与作 为其编 汇总在一起 ,征集 大家的意见。 12 年 6 91

郁达夫生平和小说概述

郁达夫生平和小说概述
在文坛产生巨大影响。《沉沦》是 中国现代第一部小说集。 郁达夫主要从事小说和散文创 作。这两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其
有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 《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 等。
从小说创作上说,在五四文坛上,
郁达夫的小说仅次于鲁迅的小说。郁
达夫的独特性在于开创了现代抒情小 说。作为创造社作家,他是自我抒情 小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小说 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于自我的 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很 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
上,日本学者玲木正夫提出郁达夫系由日本宪兵掐死在森林里的观点,但是 其对“凶手”却用英文字母表示,似嫌证据不足。此外还流传着其他的看法, 如郁达夫系由印尼游击队杀害(郁达夫曾当过日本宪兵队的翻译)。故现在 在学术界郁达夫只能谨慎地称为是失踪,而不能武断地认为其为日本宪兵杀 害。
主要作品: 《沉沦》集(《银灰色的死》《南迁》《沉
回家的时候,不敢白天走进 家门,怕遇到人,晚上天黑以后 偷偷回去。得到一点钱,把钱放 在鞋里,认为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对金钱的憎 恨的感情;一是安全,不被小偷偷去。 这种很独特的感觉,正是郁达夫的文学才华所在。
但是,这种穷,显然是 夸张的。只郁达夫愤世嫉俗 的感情的表达。其实郁达夫 并不穷,和现在的知识分子 比,要算最富裕的了。
的一些作品,要是现在发表,也一定会成为禁书和畅销书的。《迷羊》在欲望方面
最突出,甚至写到了同性恋。
他的这种作品往往是知识分子与低层女性的爱情 故事。(也说是古代的“倡优士子”的模式。)男主人公往往是 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往往都是第一人称为主流社会 所压迫。被称为“零余者”,“生则于世无补,死也 于人无损”, 愤世嫉俗,孤傲善感,放浪形骸,以一 种自虐而绝望的姿态对抗主流社会。 女性,或者是风尘女子, 或者是旅馆的服务员、招待 员等。两方面往往是一见钟 情,遭遇激情。然后,缠绵 悱恻,如胶似漆。有点类似 《琵琶行》的那种情感。

创造社研究之郁达夫

创造社研究之郁达夫

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 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 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 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 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 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 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 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 走向自裁,在自裁前,他还有一段血泪交 加的哽咽:“这干燥的生活.......祖国啊, 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 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1898-1945)
创 造 社 研 究 之 郁 达 夫
1
郁达夫生平简介
2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女人
3 《沉沦》背后的故事
生平: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普通家庭。三岁丧父, 家庭窘迫。兄弟三人,大哥干农活,二哥打工。 ●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后因参与学潮 被校方开除。 ●1913年9月随长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 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 ●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弃医从文) ●1921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同年10月, 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7年离开创造社。 ●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42年,日军进逼新加坡,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 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武吉丁宜附近的丹 戎革岱的荒野中。享年五十岁。
推荐电影:
《郁达夫传奇》
要紧的 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
—1939年3月5日 《毁家诗纪》
王映霞晚年回忆:“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 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 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 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 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郁达夫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

浙江省富阳县人
创造社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1921 年 出版的小说集《沉沦》(收《沉沦》《银 灰色的死》、《南迁》)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重要小说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 晚上》、《迟桂花》、《茑萝行》等。

郁达夫称自己身上有三重精神要素: 对大自然的迷恋,向空远的的渴望、 远游之情。居于核心的是郁达夫返 归自然的观念。 疾病主题也是介入郁达夫小说的一 个重要角度。
创造社

创造社: 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被称为“异军 突起”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是郭沫若、郁达 夫、成仿吾、田汉等。主办刊物《创造日》、 《创造周报》、《创造月刊》、《创造季刊》、 《洪水》等十余种。文学思想上倾向于欧洲启 蒙主义和浪漫主义,也受“新浪漫主义”影响。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是自我的表 现,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推崇文学创作的 “直觉”与“灵感”,使浪漫主义形成新文学 的另一强大的文学思潮。1925年“五卅”之后, 转向提倡革命文学。代表作家郁达夫、郭沫若 等。
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1、自叙传的写法 2、自然流动的抒情结构 3、病态的心理,潜意识心理的描写
《沉沦》八节内容概括

引子 自怜的画像和对爱情的企盼 自述家世 忏悔自慰的习惯 窥浴→逃出旅馆 搬到梅园→偷听男女幽会 酒馆寻妓 酒醒后的悲悔、跳海自杀

《沉沦》的主人公“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 在“他”四处求学中接受的则是较为开放的进步思想。在 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下长大的主人公既有中国文人某种气 质,同时又有一些自由与叛逆的思想。但在中国传统文化 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下,他的自由思想被压抑。当他 离开W学校“打算不再进别的学校去”,他选择了蛰居在 小小的书斋里。他的内心里也因此而压抑,产生了“忧郁 症的根苗”。此后的留学生涯他的忧郁症就更加严重起来。 在异国他乡,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歧视”的 “他”渴望真挚的爱情,并愿为此抛弃一切。然而这种渴 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他的内心逐渐失去理智的控制,他 开始自渎,窥视浴女,甚至到妓院寻欢,只为了寻求自己 感官上的一时愉悦与满足,最终深陷在邪恶的沼泽里不能 自拔。那饮鸩止渴的行为显然让“他”更加苦闷,愉悦过 后是更大的空虚,欲望越来越大,他开始寻求更大的刺激, 而他的经济状况却穷困潦倒,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他”只有投海自尽来结束这个恶性循环。

《郁达夫》-公开课件(设计)(16页)

《郁达夫》-公开课件(设计)(16页)
3、独特的表现形态 郁达夫所创造的感伤、苦闷的“自叙传”的表达方式,空 前地凸现了文学创作的主体性,把小说创作的重心移向了 主体内心世界,不注重小说的情节性,而主要传达人物的 心理和情绪的流程,从而开创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抒 情叙事的先河。
郁达夫的散文
■ 一、创造社:“ 自我表现”的身边小说
1、小说的命名和概观 创造社理论家郑伯奇 2、身边小说形成的背景 (1)是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给青年人带来的精神苦闷—— “弱国子民”的屈辱与悲哀。 (2)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日本私小说的代表作家有田山花袋、德田秋声、近松秋江等
人。 田山花袋《棉被》 葛西善藏 《带着孩子》 (3)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
■ 尽管有时放浪形骸,但他基本上是 一个严肃对待生活的人,郁达夫这 些强烈的充满矛盾的性格必定反映 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他独特的创作
风格。
(四)郁达夫独特的艺术风格: 1、独特的题材
郁达夫的小说题材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它取材与域外的留 学生生活,更在于它侧重于刻画青年人的青春期的心理, 尤其展示青春期的性心理活动,并在五四时期产生了反抗 封建传统思想的力度。 2、独特的人物 郁达夫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零余者”的形象,展 现了特定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情绪,是“时代病” 的代表者。
周作人郑重地辩护:“《沉沦》是一件艺术的作品,但他 是‘受戒者的文学’,而非一般人的读物……在已经受过 人生的密戒,有他的光与影的性的生活的人,自能从这些 书里得到希有的力,但是对于正需要性的教育的‘儿童’ 们却是极不适合的,还有那些不知道人生的严肃的人们也 没有诵读的资格,他的自叙传一一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 浙江富阳人。
■ 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入日本 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科学习。

【文学常识】郁达夫简介

【文学常识】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 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作者简介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
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 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新加坡等地从事抗 日救国宣传活动。新加坡沦陷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岛,后被日军杀 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 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小说集《沉沦》、小说《迟 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怀鲁迅》等。

郁达夫——中国近代史

郁达夫——中国近代史

被公推为理事长。并与杨骚一起担任《救
亡文艺》主编。在47天内,郁达夫发表的 作品就有20篇(其中连续8天每天写一 篇)。他在光禄坊寓所为文学青年程力夫
的题词中写道:“我们这一代,应该为抗
战而牺牲。”
1937
1938
1917
当郁达夫从日本回国省亲时, 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 的结合下,奉母命与同乡富 阳宵井女子孙荃订婚。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年初,郁 达夫出席了 “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 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新加坡文 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二月,新加 坡沦陷后,郁达夫流亡到印尼苏门 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郁达 夫化名赵廉,开了一家酒厂,后来 日本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胁迫他 当了7个月的翻译。其间,他暗中 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 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八月二 十九日,郁达夫被 日军杀害于苏门答 腊丛林。
抗日救亡
成立救亡 协会
成为常务
抗日宣传 活动
运动
理事
1936
郁达夫任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在福州,郁达夫号 召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民国二十五年(1936 年)十月二十四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写了《怀鲁 迅》一文。十一月,郁达夫访问日本,十二月十七日, 郁达夫在离日归国途中访问台湾,会见杨云萍、黄得时 等文化界人士,抗日战争初期,郁达夫任《福建民报》 副刊 主编。 抗日救亡
1941
当时郁达夫为躲避日本人
三段 婚姻
邂逅了王映霞,郁达夫一见倾
心,遂求再见、三见,于是上 演了现代文坛一段轰轰烈烈的
迫害,化名赵廉,在印尼 与朋友经营一家酒厂,碰 到年仅20岁的何丽有。
1927
恋爱传奇。
丰子恺为郁达夫题写的匾额

郁达夫创造社时期的小说创作——对小说《沉沦》的文本探析

郁达夫创造社时期的小说创作——对小说《沉沦》的文本探析

郁达夫创造社时期的小说创作——对小说《沉沦》的文本探析摘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鲜明性格的作家,他在创造社时期创作的小说集《沉沦》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大胆直白的心理塑造及深厚真挚的抒情描写构成了郁达夫创造社时期小说的创作风格。

小说集中,《沉沦》一篇从性格塑造和语言描写方面直观的展现了“零余者”的忧郁。

文本中大量运用的感叹、疑问和重复句,体现了精神与肉体的冲突、贫弱与富强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从社会因素和性格因素方面探究出主人公走向沉沦的悲剧致因。

由此可以看出,郁达夫对自我经历的控诉与迫切寻找出路的渴望和无力改变命运的悲哀。

关键词:创造社郁达夫《沉沦》零余者郁达夫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擅长写小说、散文,注重人物描写、情感抒发和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在创造社时期创作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小说,这些作品不管是在内容还是主题上都蕴含了作者的生命感悟、革命主张以及文学思想。

《沉沦》作为郁达夫独具特色的自叙体小说,是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其塑造的“零余者”是指“五四”时期部分知识青年,彷徨没有目标,渴望找寻生活找的出路,却又忧郁悲愤,自暴自弃,陷入矛盾交织的痛苦中,最终走上黑暗沉沦的道路。

尤其是小说集中的《沉沦》一篇更加直观反映了特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苦闷、萎靡的精神状态。

一、“零余者”的忧郁影响一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家庭环境、文化观念、生命体验等,在郁达夫的人生经历中,父亲的早逝、家庭的破败、社会的动荡和国家的危难等都对其个体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郁达夫早期创作阴郁、悲愤的基调。

(1)性格的忧郁《沉沦》描写了一位内心病态,精神颓废的主人公“他”,作为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心怀对祖国的思念,因故土弱小而备受欺凌感到愤懑,又因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之中,主人公在日本学校受到歧视和排挤,想要维护故土的形象,不满学校的封建专制统治,因此被学校开除,为社会所不容,成了一位孤独的“零余者”。

郁达夫

郁达夫

4
文学成就
创作风格 文学创作阶段特色 郁达夫作品图片 (12张) 早期:1920—1933。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郁达夫一共写了《沉沦》《银灰色的死》等二十六篇抒情 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 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 中期:1933—1938。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 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为从封建旧 营垒中出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他憎恶现实,不 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这一面。晚期:1938—1945。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 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15]
3
人物生平2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郁达夫与关楚璞、姚楠、许云樵等文人创建新加坡南洋学会。民国三十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 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年初,郁达夫出席了由陈嘉庚领导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 被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成为新加坡华侨抗日领袖之一。二月,新加坡沦陷后,胡愈之、 郁达夫等参加抗战委员会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郁达夫化名赵 廉,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后来日本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胁迫他当了7个月的翻译。其间,他暗 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郭沫若、郁达夫、王独清、成仿吾抗战胜利后,陈嘉庚曾对中共党员国外统一战线负责人夏衍说:“那 时郁达夫不仅掩护了我,还援救了许多被日本人逮捕的华侨。”一位马来西亚共产党负责人说:“没有 他的帮助,我们的组织会遭到不可补救的损失。”由于汉奸告密,日本宪兵开始全面调查郁达夫,并准 备对郁达夫在内的南下文化界人士实施大屠杀。身处险境的郁达夫安排胡愈之等人先行离开印尼。六月, 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西部市镇巴爷公务,化名赵廉,在当地华人协助下开设酒厂谋生。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

郁达夫小传

郁达夫小传

郁达夫小传生平介绍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郁达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满州弄(现更名达夫弄)的知识分子家庭。

先后在私塾、富阳县立高等小学、杭州府中学堂、嘉兴府中学、美国教会学堂就读。

1911年,郁达夫进入蕙兰中学读书;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之后他随兄长赴日留学,攻读了医学、政治、经济等学科;其间他阅读了大量外国小说并尝试小说创作;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开始小说创作,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轰动国内文坛。

回国后先后在安庆法政专校、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文学院、安徽大学文学系任教,主持创作出版工作并著大量文艺论著。

郁达夫担任政治部设计委员,赴前线采访观察,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社会组织;任《福建民报》副刊主编、《救亡文艺》副主编,号召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发表大量文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郁达夫任“星华文化界战时工作团”团长和“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执行委员,组织“星洲华侨义勇军”抗日。

民国三十一年年初,郁达夫出席了由陈嘉庚领导成立的“新加坡文化界抗敌联合会”成立大会,被选为新加坡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主席二月,新加坡沦陷后,胡愈之、郁达夫等参加抗战委员会的28位文化界人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郁达夫化名赵廉,开了一家“赵豫记”酒厂,后来日本宪兵得知他精通日语,胁迫他当了7个月的翻译。

其间,他暗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

12.四大文学社团:创造社

12.四大文学社团:创造社

郁达夫简介
• (1896— 1945)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诗人。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 江富阳人。创造社 创始人之一。三岁丧父,家道衰落。1913年 9月随兄郁华赴日,先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 后入帝国大学经济科。1921年参与组织成立 创造社,同年,处女作《沉沦》问世,“声名大 噪”。1922年毕业回国,参编《创造季刊》、 《创造周报》、《创造月》、《创造月刊》、 《洪水》等刊物。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 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

• 1930年参加发起中国自由大同盟,并一度加 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 保障同盟。同年移居杭州并一度颓废。抗战后重 新振作,1938年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同年底去香港、南洋群岛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曾 任《星洲日报》编 辑,并在新加坡华侨抗敌运动 委员会、文化界抗日联合会任重要职务。新加坡 沦陷后流亡于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 宪兵秘密杀害。1949年人民政府追认他为 “为民族解放事业殉难的烈士”。
•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 是前期创造社文艺思想的核心。创作侧重 主观内心世界的刻画,具有浓重的抒情色 彩。他们的文学主张、创作以及所介绍的 外国作品形成了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 向。成员们先后办有《创造》季刊( 1922 年 5 月 至 1924 年 2 月 ) , 、 《 创 造 周 报 》 (1923年5月至1924年5月止)等十余种刊物。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 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郭
• 一生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沉沦》、《茑萝集》、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中篇小说《迷羊》、 《她是一个弱女子》,散文集《屐痕处处》、 《达夫散文集》、《日记九种》等,文艺理论 《戏剧论》、《小说论》、《文艺论集》、《文 学概说》及大量诗词和译作。郁达夫的小说大体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叙传小说,代表作是《沉 沦》;一类是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有《春风沉 醉的晚上》、《薄奠》等。郁达夫主张文学作品 应更多地表现作家“自我”,表现作者的“内心 要求”。

郁达夫: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创始人

郁达夫: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创始人

一郁达夫(1896-1945)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

他是“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与鲁迅、成仿吾、田汉、陶晶孙等交往甚密,共同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

他在早期创作的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出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成为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创始人之一,虽然这些作品中同时也饮食着自然主义及其它一些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但浪漫主义的风格是其主要的特点。

郁达夫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形成与控日本,是近代日本浪漫主义文学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是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迁就了他的浪漫主义文学,其风格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风格极相似,即呈现出一种“忧伤、厌世”的情绪。

这一风格同时也成为了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特点。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十年。

从1914年考入东京旧制“一高”预科,到1922年东京帝大经济学科毕业,他不仅耳濡目染了汇集东西方文化、五光十色的“大正文化”,同时也饱尝了海外游子受歧视的辛酸和孤独的痛苦。

他的早期作品是这种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作者通过表现主人公的压抑感到遗憾和病态心理,表现出了一种渴望获得个性解放的愿望,喊出“五四”前后中国青年的苦闷之声,呼吁社会尊重人的价值。

二从1921年郁达夫出版处女作--短篇小说集《沉沦》(包括《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短篇小说)到他1945年在印尼被害为止,他一生共创作了小说约50篇以及大量的诗歌、散文、文艺理论,总计500多万字。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他的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坎坷曲折的历程。

我们在对郁达夫浪漫主义文学与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之前,不妨先把它梳理一下,以求对郁达夫的文学及其学术研究有总体上的了解。

第一,20至40年代,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首先是对《沉沦》的争议。

1921年10月,《沉沦》一出版,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是受到青年读者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也招来了非议,“所受的讥评嘲骂,也不知有几十百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达夫的婚姻
郁达夫一生有三次婚姻。第一次婚 姻是典型的旧式婚姻孙荃原名兰坡, 1897年出生在富阳县一个地主家庭,知 书达理,能诗善文当时是乡间少有的才 女。1917年8月30日,当郁达夫从日本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回国省亲时,奉母命与孙兰坡订婚。当 他第一次见到孙兰坡时,孙小姐的三寸 金莲和瘦小的身子令他非常失望,而独 对她超群不凡的学识和风趣谈吐惊讶不 己,她的知书达理让他油生怜惜之情。 1920年7月两人完婚。
主题
(1)为祖国贫弱而生的焦虑之情。 (2)追求异性之爱而不可得的苦闷。
《沉沦》可称为我国开创浪漫抒 情小说文体的一篇重要作品。它带有 自叙传色彩,小说主人公实际上是作 者的文学形象,融合了作者的生活经 历、思想个性和感情情调,甚至大胆 暴露了自己的隐秘性心理。在表现手 法上喜欢用独白式的抒情描写,抒发 主观感情,带有浓厚的浪漫气息。
兴起
在日本的留学生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的影响,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 活动”,同时吸收1921年—1923年间正风靡于日 本的“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 特点,加以创作性的发展,主张再现作家心境 的大胆暴露,包括暴露个人私生活中灵与肉的 冲突以及变态性心理,作为向一切旧道德礼教 挑战的艺术手段。
郭沫若(后中) 郁达夫(前) 王独清(后左) 成仿吾(右后)
郁达夫的生平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 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 等。通五门外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 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曾先后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杭府中学(与 徐志摩同学)。 1913年9月随兄郁曼陀去日本留学。 1914年7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等学校医科部。1916年该读法学部政治学科。 1912年6月,郁达夫和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同年10月,出版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7年离开创造社。1938年12月至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 1924年,日军进逼新加坡,退至苏门答腊的巴爷公务,化名赵廉。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享年49岁。
1)、把“我”看成艺术基础,追求作家生活和作品的完全合一。 2)、排斥理想,排斥技巧,不重外部事件的描写,着意于作家“ 心境”的直接描写。 3)、“心境”描写带着冷寂、灰暗、忧伤、伤感,主张“颂欲”
二、浅析
1、精于描绘主人公的痛苦和孤独
主人公穷困潦倒,身受经济和精神的多重压迫,既孤傲不群,又怜 才自卑。因此,“在常人感受到五分痛苦的地方”,他所感到的痛 苦非增加到十分或十二分不可。 孤独痛苦表现: 与世人决不相容——敏感与别人的目光——在众人之中,感到更孤 独——仇恨日本人——仇恨中国人——仇恨自己的兄长。 在与人相处中,将自己的痛苦和孤独进行转嫁,于是与所有人对立 ,气量极其狭小,又极其自卑。
创 造 社 及 郁 达 夫
创造社的基本概况
1921年7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主要人员有留学日本的郭沫若、 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人。 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丛书最早收录的作品有郭沫若 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以及郭沫若译介的歌德的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些也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创造社还相继出版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这些成为创造 社的主要宣传和活动阵地。 前期,以尊重天才,主张自我表现为艺术宗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 。后期,大力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他们讲求个性,注重内心情感的挖掘,强 调文学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提倡“艺术是绝对的,是超越一切的 ”的文学主张,把“为艺术而艺术”视为写作的生命,因此又被称作“为艺术 ”的文学流派。
自叙传小说的抒情性
抒情性就是以感情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达夫的 作品中,情节居于次要地位,他不喜欢叙述外部的事 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特别是非常个人化 的隐秘情感,变态情感,灵与肉的冲突,道德与欲望 的冲突。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这种抒情性事实上就是强调作家对于客体的感受 。郁达夫的自叙传,不是对自我外部生活经历的记录 ,而是凸现自我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是一种 心灵的展现。
1927年1月14日,便在留日 同窗孙百刚家邂逅了杭州美女 王映霞,对她立刻坠入情网, 不能自拔。 1928年2月,她与 郁达夫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 举行婚礼,才子佳人,名动全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女人 城。那一年,她 20岁,郁达夫 32岁。1940年维持了12年的婚 姻破裂。
郁达夫与自叙体小说
郁达夫与“自叙体”抒情小说
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他的很多作品都 是第一人称,“我”即使是第三人称,也仍然是自我的化身。 郁达夫的经历,和他小说主人公的经历大致一致。如《沉沦》 中,主人公“他”出身于富春江上的一个小城,14岁和哥哥到 日本留学等等这些经历和他本身的经历都有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性。 这种自传性,决定了郁达夫的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 经历和自我生活。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没有社会上的轰轰 烈烈的大事。所以,创造社这种自叙体抒情小说也叫自我小说 ,身边小说。这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具有密切关系的。
2、着力揭示主人公对自然的病态眷恋
当主人公承受不住生活中的孤独和痛苦时,选择走向自然。在美丽 、清新、充满活力的自然中,抛弃颓废,恢复满身的力气。自然已 成了主人公逃避现世的世外桃源。
3、渲染主人公的变态性心理和行为
通过对主人公在性方面的巨大压抑和痛苦,刻画了一个“弱国子 民”的可怜形象。“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是人的正当权利的追 求,但这种要求却得不到满足,最终转化为对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和 女人肉体的神往和拥有。 遇到女学生慌乱——自悔 在被窝里里犯的罪恶——羞愧、恐惧、怕见人面 偷看旅馆主人女儿洗澡——怕得非常,羞得非常,喜欢得非常 野外偷听一对日本男女幽会——一边打嘴巴,一面偷听,“你去 死罢,你去死罢,你怎么会下流到这样的地步。” 踏进妓院大门——“我已经变成一个最下等的人了。” 不是自甘堕落,每一次变态行为都交织着内心苦斗、自责、悔恨 他意识到所乞求的爱和同情,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极度失 望——失去生活信心。
艺术特色
自我表现的主观性 1、浓郁的抒情性:故事并不曲折,全篇由八小节组成 ,每一节叙事或一种心境,结构也不紧凑,叙述显得 有些拖沓。但重在抒情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心境变迁, 感伤,抒情。 2、格式特别:小说不讲求结构,语言也少锤炼,写法 不拘形式。用作诗写散文的笔法写小说,打破了陈规 旧习,富有新意。 3、着重自然描写。
1、关于自传体小说 2、兴起 3、郁达夫与“自叙体”抒情小说 4、自叙体小说的抒情性
自叙体抒情小说
自叙体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 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为代表。 郁达夫1921年出版的《沉沦》小说集使自叙体传 小说成为一种潮流。作品中以第一人称写“我” ,即叙述者自己,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抒胸臆,即 在表现自我主人公所经历的日常生活情景时,以 充满激烈情绪的笔调去描写,在事件的叙述中作 坦率的自我解剖。
思想内容
1、具有较强的反帝反封建的意义。
主人公畸形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中国封建文化的毒害,另一 方面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民族歧视。
2、具有较炽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主人公深深憎恶民族歧视,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仍然从内心希 望祖国富强起来。 3、向虚伪的封建道德挑战。 大胆描写“性”的苦闷,顺应时代潮流,向扼杀人们的个性和 情欲要求的封建道德作了冲击。
谢谢大家 !

一、作品的产生背景
1、个人的生活及心理压抑
17岁以前的郁达夫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长大的,接受的几乎都是中 国传统文化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
2“五四”的时代特征
“现代青年的烦闷已到了极点”,个人的“苦闷感”与对这苦闷氛 围的冲决,个人“寂寞感”与摆脱寂寞的努力,个人“人生问题” 的思考的突破。
3、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沉沦》
1921年10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 集出版。《沉沦》包括三个短篇:《沉沦》、 《南迁》、《银灰色的死》。 《沉沦》中作者通篇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 用第三人称刻画了一个敏感弱懦,自卑孤僻, 沉闷阴暗的青年形象。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东赴 日本,独在异乡求学。正值花季的年龄,本应 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他,却因为身在异乡的 孤独和身世飘零的沧桑,而终日苦闷,情感过 度压抑,最终造成了心理上的畸形变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