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与婉约派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
别?
1.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2.(1)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3.(2)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4.(3)表现手法不同,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1
抒情则直写胸臆。
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
苏轼《念奴娇》便知。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
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
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2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
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那么你知道宋词的特点和风格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宋词的特点和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宋词的风格宋词的风格主要有婉约派风格和豪放派风格。
婉约派风格: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豪放派风格: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
宋词的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宋词的派别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
唐代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对比
唐代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对比唐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唐代的文学风格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流派:豪放派(后世亦称“直抒胸臆派”)和婉约派。
这两种风格迥然不同,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1. 豪放派在唐代豪放派中,杜甫、李白、贺知章等著名诗人都是该流派的代表作家。
豪放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由奔放:豪放派强调个性与情感的自由表达,以率真直接、豪情壮志来展现内心世界。
作品常常充满激情、慷慨激昂,表达出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豪迈抒发。
•艳丽夸张:豪放派作品通常运用辞藻华美、形象生动的手法来描绘景物和表达感情。
同时,也经常使用夸张修辞手法来突出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
•雄浑大气:豪放派作品常常具有宏伟的气势和广阔的胸襟,能够揭示历史变迁中人们面对的苦难、挫折和奋斗。
2. 婉约派与豪放派相对应的是婉约派,在唐代以王之涣、王昌龄、李商隐等诗人为代表。
婉约派注重情感细腻和意境营造,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温婉内敛:婉约派作品多以柔美、温柔的语言表达作者细腻的内心感受,不像豪放派那样直接张扬。
婉约派作品通常使用含蓄委婉的笔调,通过细微之处来展现诗人对生活中微妙情感的把握。
•艺术虚无:婉约派作家常借助虚幻与超越现实的手法来创造意境,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并引发共鸣。
他们追求美学上的理想化,倡导不拘泥于现实而自由陶醉于艺术创造中的状态。
•意境曲折:婉约派作品常常通过花间、楼阁和自然景致等多种手法来营造细腻的意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他们喜欢使用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复杂情感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虽然豪放派和婉约派在文学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它们都是唐代古典文学中重要的流派。
无论是个性豪放、激情澎湃的豪放派,还是柔美温婉、意境丰富的婉约派,都为唐代文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两大诗派: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对比
唐代两大诗派: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对比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
在唐代诗坛上,有两个著名的诗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这两个诗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
豪放派1. 创作风格豪放派强调自由奔放、激情四溢的创作风格。
他们倡导直抒胸臆、恣意挥洒笔墨,讲究气魄、豪气和壮丽。
他们以“长于写景”、“得心应手”的特征而闻名,善于用大胆的笔触描绘自然山水景色和人物形象。
2. 代表人物杜甫和李白是豪放派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杜甫以其丰富多样、感情深厚的作品而著称,他常常揭示社会现实不公与人民苦难,并加入自己的悲愤之情。
而李白则以其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和超凡脱俗的形象而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婉约派1. 创作风格婉约派注重细腻、温婉、柔美的创作风格。
他们以情感内敛、含蓄委婉为特征,讲究词句之间华丽流畅、构思巧妙。
他们追求诗歌之美,强调音韵、意境和修辞技巧, 崇尚静谧雅致的氛围。
2. 代表人物王之涣和孟浩然是婉约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王之涣的诗歌清新自然,典雅唯美,它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心灵世界;孟浩然则以其纯真简朴、无拘无束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并能通过淡泊明志来抒发身世之感。
对比分析豪放派和婉约派在创作风格上存在明显区别。
豪放派更加奔放激情,描绘山川河流时更加壮丽震撼;而婉约派则注重情感内敛,描绘自然景物时更加细腻温婉。
在内容上,豪放派的诗作常常涉及社会现实、人民苦难等问题,而婉约派的作品则侧重于展示内心世界、表达对生活之美的感悟。
在代表人物上,杜甫与李白是豪放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们以其磅礴气势和豪迈情怀而闻名。
而王之涣和孟浩然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其纯净清新和含蓄委婉的风格成为后世称颂的楷模。
总体来说,唐代豪放派与婉约派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和创作风格。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了中华诗歌文化,并带给我们无尽的艺术享受。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一、发展演变婉约,是含蓄婉转之意。
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形成了以《花间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
婉约派四大旗帜:“情长”(柳永)“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愁宗”(李煜豪放派: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第一阶段,预备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
第二阶段,奠基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
第三阶段,顶峰阶段。
苏轼之后,迅猛发展,集为大成,以辛弃疾为代表。
第四阶段,延续阶段。
许多词人继承辛弃疾的词风。
二、代表人物婉约:柳永(约987——1053)崇安(今属福建)人。
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低吟浅唱”中寻找寄托。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词作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
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李清照的词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居婉约派之首。
豪放派与婉约派
豪放派与婉约派引言文学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文学流派代表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点。
在中国文学史上,豪放派与婉约派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代表了不同主题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对两者进行比较。
1. 豪放派豪放派是指一类以豪放、激昂和开阔的情感表达为主的文学流派。
该流派起源于唐代,由著名的诗人杜甫和李白等人所创立。
1.1 起源与发展豪放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社会风气宽松,文人雅士追求自由和放纵的生活方式。
杜甫和李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具有豪放、激情和奔放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豪放派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宋代文学家苏轼也是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他在诗歌和散文中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1.2 特点与代表作品豪放派文学以情感的张扬和自由奔放为特点,其特点包括:•激情丰富:豪放派文学作品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展示。
•奔放豪迈: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开阔、豪迈和追求自由的意境。
•按照自我意志为中心:作者倾注个人情感和心情,表达个性和思想。
豪放派的代表作品包括杜甫的《丽人行》和李白的《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以情感激昂和形象生动为主,给人以豪放奔放的艺术享受。
2. 婉约派婉约派是指一类以婉约、柔和和含蓄的情感表达为主的文学流派。
该流派起源于宋代,由著名的文学家柳永所创立。
2.1 起源与发展婉约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社会风气相对严肃,文人雅士追求温和、含蓄和优雅的生活方式。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婉约和柔和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婉约派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明清时期的文学家汤显祖和纳兰性德也是婉约派的重要代表,他们在词作中表达了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2.2 特点与代表作品婉约派文学以婉约、柔和和含蓄的情感表达为特点,其特点包括:•柔美婉约: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温婉、柔和和含蓄的意境。
•曲细纤巧:文学作品结构精巧,用词精细且含蓄。
•追求文艺的精神享受:注重修辞和韵律,给人以雅致和文雅的艺术享受。
婉约派与豪放派名词解释
什么是“婉约派”,“豪放派”
1.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2.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扩展: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豪放词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对比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对比介绍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对豪放派和婉约派在诗歌风格、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
豪放派豪放派起源于唐宋时期,以李白、杜甫为代表。
豪放派的诗人们特别注重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描写,他们倡导写作时勇于表达自我情感,善于运用夸张和修辞手法来营造壮丽的氛围。
豪放派的创作风格显得豁达开阔,富有激情与力量。
豪放派追求人生豪情壮志,振奋人心。
他们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抒发心境与乡愁等方式来展现他们对自由、狂欢以及反抗命运束缚等主题的关注。
婉约派婉约派起源于宋代,以李清照、晏殊为代表。
婉约派的诗人们注重细腻、柔美的诗歌表达方式,他们追求的是文字温柔细腻、意境唯美而含蓄的优雅风格。
婉约派的创作风格给人以安静、舒缓的感受。
婉约派追求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通常以抒发个人感情和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作为主题。
他们一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描写自然景物,并借景抒发自己对爱情、离别以及生活之美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
对比分析•诗歌风格:豪放派倾向于豪迈激昂、气势恢宏,喜欢使用夸张手法和辞章宏大。
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文字柔美、委婉曲折,多采用典型意象来构建清丽雅致的情境。
•创作思路:豪放派倡导直接而激烈地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观点,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抒发和思想启迪。
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心理的微妙感受,通过意境与情感相融合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
•情感表达:豪放派多情怀激昂,热衷于抒发自由、豪放、反叛等强烈情感。
而婉约派则强调细腻、含蓄,通过集中描述琐碎、平凡事物来揭示深层次的内心体验。
结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风格的诗歌流派,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
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境界。
这种对比与交织本身就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多元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朝词作的两大派,豪放派气象恢弘豪放,和豪放派相比,婉约派则更加偏向于儿女情长,重音律。
两者各有千秋,有许多佳作流传于世。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张孝祥、陈亮。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
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经典诗词: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意思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意思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文学中两个不同的风格派别。
婉约派是指一种含蓄、委婉、清新、柔美的文学风格,主张表现内心感受,追求精神上的净化和美好。
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婉约派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派别,出现在宋代。
豪放派是指一种豪放、狂妄、张扬、激昂的文学风格,主张表现个人感情,尊重个性和个体价值。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豪放派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派别,出现在宋代晚期。
总的来说,婉约派和豪放派是文学风格上的不同取向,表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鉴赏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定义在宋代文学中,豪放派和婉约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
豪放派注重个性张扬、情感宣泄,倾向于写实、奔放、豪情壮志;而婉约派则更加细腻、含蓄,注重修辞手法及意境营造,追求雅致之美。
豪放派纵横四海的豪情壮志宋代豪放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起源于苏轼的诗歌创作。
他们以自由强烈的个性为特征,笔锋犀利地抨击社会不公,表达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激情与坚定。
自然意象和形象描写豪放派喜欢使用丰富多样的自然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
他们常常运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并通过形象描写来赋予词句更加生动有力的感触。
借物言志及批判意识豪放派的作品往往通过借物来言志,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们善于利用具体的事物或比喻来突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满与关怀。
婉约派优雅和细腻的文学艺术表现婉约派在宋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注重修辞手法、形式美与意境营造。
他们将情感内敛、含蓄地表达出来,追求高雅、精巧的文学表达方式。
感伤与离别的主题婉约派词人常常以离别为主题,表达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伤之情。
他们通过细腻温柔的描写,展示出独特的情感美。
情爱之间微妙而纯粹的感受婉约派更加注重情感在爱情中的微妙变化,并通过细腻入微地描写情愫与心动来展现纯粹而深沉的爱情。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区别与联系虽然豪放派和婉约派有着不同的文学风格,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对立的关系。
实际上,豪放派词人也会运用婉约派的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作品;而婉约派词人在一些作品中也会包含一些豪放派的元素。
总体来说,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各自追求不同的美学境界,通过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照来展现独特魅力。
他们以自由张扬或内敛优雅的方式,赏析起来各具特色、发人深思。
豪放派诗人和婉约派诗人
婉约派诗人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有名的女词人)),豪放派诗人有(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陈亮)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硕了词的表现内容。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多以国度民族为题材,抒发大方激动的爱国之情。
张元干《贺新郎》等情调凄凉,风格豪放张孝祥《六州歌头》等风格濒临苏轼,悲壮悲凉,多表现不能光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
(少数词属于婉约派)婉约派:柳永《雨霖霖》语言明畅艰深,多用白话,感情凄婉,音律谐婉,但有些词比较俗气。
秦观《鹊桥仙》等风格柔柔,擅长描绘赫然的形象。
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等前期的词多表现安逸生活,妩媚风流,后期作品多抒发身世之感,感情凄苦消沉。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代,矗立着争雄对立、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号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感到应该留神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辟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
评估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情理的。
对于这句话的懂得,我很赞成中国迷信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撤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款式的体系和格律,而是象征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亮的出现和语言的革新。
”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打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含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浅显的剖析比较。
至于两派词人各本身世经历、才学性格等对其词风造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
五、体现在语言上
婉约派因为铺叙凄婉哀伤之景,抒发缠绵悱恻之 情,他们旳语言富于色彩感、形象感,显得清新、漂 亮、精致、典雅,音调比较低沉、悠缓,节奏较为缓 慢,在音韵上流转如珠而有泉水叮咚之美。如“绿肥 红瘦”、“红衰翠减”、“人比黄花瘦”、“一丝柳、 一寸柔情”、“凄凄惨惨戚戚”等;
豪放派因为以诗为词,好发议论,他们旳语言富 于政论性、生机感,显得精确、跳荡、质朴、洒脱, 音调比较高亢、昂扬,节奏较为急促,在音韵上敲金 戛玉而有金石铿锵之美。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肝胆皆冰玉”、“仰天长啸,壮怀剧烈”、“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语言风格旳差别就明显地 显示出了两派词风旳差别。
四、从体现手法上看
两派具有共同点,这就是,托物寄意,即小喻大,比兴 象征是他们常用旳体现手法.
从描写景物来看
婉约派多用细腻、优美、柔和旳笔调,白描旳手法, 尽情地描摹;
豪放派则是驰骋巨锋,从大处落笔,粗线条勾勒。
• 婉约派词中旳景物一般都是春花秋月、梧桐细雨、 斜阳薄雾、烟柳红楼,显得清淡雅致、迷朦凄婉, 给人以空灵隽幽之感;
嚣之病,筋爪毕露,面目可憎。王国维说:“东坡之 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 之效捧心也”,我深然其论。要想处理这个问题,还 是我那句老话:读书、养气!
婉约词以巧、以柔胜。若不能守度,则柔如无骨, 风格卑下,如寒虫之号于西风。 写婉约词,尤要戒之旳是:千万莫堕入轻薄之恶道! 婉约词多写子女情长,最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点到 而止,莫要放纵。莫叫那些不好旳东西玷污了神圣旳 诗词。
豪放词与婉约词区别
感性认识:
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 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
豪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婉约派 与 豪放派 的不同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 婉约, 派。婉约,即婉转含 蓄。其特点主要是内 容侧重儿女风情, 容侧重儿女风情,结 构深细缜密, 构深细缜密,音律婉 转和谐, 转和谐,语言圆润清 有一种柔婉之美。 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 李煜、柳永、晏殊、 李煜、柳永、晏殊、 欧阳修、秦观、 欧阳修、秦观、周邦 李清照( 彦、李清照(宋代最 著名的女词人) 著名的女词人)等。
两派区别
代表人物 题材范围 所表达的感 情 表达方式 冲口而出 对音律的 态度 敢于突破, 敢于突破, 不受束缚
豪放派:苏 豪放派: 轼、辛弃疾
爱国之情 大至国家兴衰, 大至国家兴衰, 小至个人理想 抱负。 抱负。 儿女之情、 男女恋情、离 儿女之情、 男女恋情、 别思乡、 别思乡、伤春 离别之思 感时
诗 意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 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的波浪冲洗掉了。 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 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 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 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 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 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 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 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 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 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 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 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 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 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 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 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 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 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 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 同饮共醉吧! 同饮共醉吧!
豪放派与婉约派对比
h
9
• 注意:
• 1、豪放词人也写婉约的作品,婉约词人也 会写豪放格的不同,没 有高下的区别。
• 沈去矜说:“词不在大小浅深,贵于移情, 晓风残月,大江东去,体制虽殊,读之皆 若身历其境,惝恍迷离,不能自主,文之 至也。”
一家”说。
h
7
小结
• 豪放派词: •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 词风:豪放、粗犷。 •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
豪杰、高山大江等。 •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
民疾苦、个人抱负等。
h
8
• 婉约派: • 代表人物: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 词风:婉约、柔美。 •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
h
5
•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 针对苏轼提出的“自是一家”说,李清照提出 词“别是一家”。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认为词 本是不同于诗歌的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不 注重特殊的格律、音韵和音乐要求,就会 失去其独立性,沦为“句读不葺之诗”,从而 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h
6
苏轼的“自是一家”
“自是一家“出自苏轼在其给朋友的一封信 《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 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文集》卷五三)。苏 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 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 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 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 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 发展方向。其后,受其影响,李清照提出了“别是
h
1
•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 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 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 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 之绝倒。”
宋词两大派别
宋词两大派别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璀璨的三颗明珠。
其中宋词始于南朝,形成于唐,极盛于宋。
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别: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大体是创作视野广阔,气势恢宏,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代表人物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重视音律,用词婉转柔美,代表人物:柳永,柳永:《雨霖铃》、《蝶恋花》,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词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907—960,繁荣于北宋(960—1127),派生于南宋(1127—1279)。
这样分期当然是极为简略粗疏的,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问题,不能不在历史的大墙上暂时插几个钩子,以便挂上一些史实,看清它的上下左右的关系,免得抽象设想,不易捉摸,甚至弄得时代错误,史实乖舛。
从词的兴起到北宋末年,大约在二个世纪之中,词作为一种民间爱好,文人竞写的文学作品,已经达到它的黄金时代。
也可以说,全部词中较好的那一半,产生在这一时期。
以后,即在南宋时期,尽管派别滋生,作者增加,但就总的质量而论,已不如南宋以前的作品。
那些作品及其作者,都是沿着自晚唐以来的一个传统而写作的。
这个传统简单明了,即是后世所谓的“小调”。
小调是民间里巷所唱的歌曲:其内容也颇为单纯,大都以有关男女相爱或咏赞当地风景习俗为主题。
这本来是《三百篇》以来几千年的老传统、旧题材,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魏乐府,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宋词与乐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宋人的词集有时就称为“乐府”,如《东山寓声乐府》、《东坡乐府》、《松隐乐府》、《诚斋乐府》等。
晏几道自称其词集为《补亡》,他自己解释道:“《补亡》一卷,补“乐府”之亡也。
”意思是说,他的词正是宋代的“乐府”。
但是从五代到北宋这一词的黄金时代中,虽然名家辈出,作品如云蒸霞蔚,却从来没有人把他们分派别,定名号,贴签条。
五代的作品,至少来自四个不同的区域:西蜀、荆楚、南唐、敦煌,但后来,也许为了讨论方便,提出了“花间派”这个名称,即用西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的名称来定派别,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此集所选的温庭筠与韦庄的作品就大不相同,他们二人中的任何一人与波斯血统的李珣的一些作品又很不相同。
但在北宋文人看来,《花间集》是当时这一文学新体裁的总集与范本,是填词家的标准与正宗。
一般称赞某人的词不离“花间”,为“本色”词,这是很高的评价①。
陈振孙称赞晏几道的词“在诸名胜中,独可追逼《花间》。
高处或过之”。
由此可见,南宋的鉴赏家、收藏家或目录学家以《花间》一集为词的正宗,词家以能上逮“花间”为正则。
“花间”作风成为衡量北宋词人作品的尺度,凡不及“花间”者殆不免“自郐以下”之讥。
事实上如何呢?我们看北宋几个大家,如欧阳修、范仲淹、晏氏父子、张先、贺铸、秦观、赵令畤、周邦彦其词作莫不如此。
柳永和他们稍稍不同,但他所不同者无非是写他个人羁旅离恨之感,而其所感者仍不脱闺友情妇。
对于这些作品,当时北宋南宋的词论家或批评家,谁也没有为它们分派别,只是寻章摘句,说说个人对某词某联的爱好欣赏而已。
北宋大词人的作风大都相象,这不稀奇,因为他们都是从《花间》一脉相承传下来的。
他们的作品相互之间可以“乱楮叶”(楮chǔ,语出《韩非子·喻老》篇,比喻模仿逼真),又可以和《花间》的作品乱楮叶,甚至可以和南唐的作品乱楮叶,因为南唐作家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情调趣味基本上和北宋作家相似,而所咏的题材又大致相类,封建文人的感情又相差不远,其表现方式也自不免相同,明显的例子是冯延巳《阳春集》中的十四首《鹊踏枝》(即《蝶恋花》),其中有回首②见于欧阳修《六一词》,改名《蝶恋花》③如除去这四首,则冯作只有十首了。
又如用《六一词》为核对的底本,则问题更多,集中“旧刻”《蝶峦花》二十二首,今汲古阁本只剩十七首。
毛晋在《蝶恋花》调名下注云:旧刻二十二首。
考“遥夜亭皋闲信步”是李中主作,“六曲阑干偎碧树”,又“帘幕风轻双语燕”俱见《珠玉词》。
“独倚危楼风细细”,又“帘下清歌帘外晏”俱见《乐章集》。
今俱删去。
这里毛晋指名删去的五首,尚有两首未点名。
另外,毛晋明知一词见于两本,但似乎不敢断定是谁作,他就录存原词,同时注明亦见他人集子中。
这种情形有四首:“庭院深深几许;一首,毛氏注云:“一见《阳春录》。
易安李氏称是《六一词》。
”说明他之所以认为这是欧阳修的作品,也有根据。
梨叶初红蝉韵歇”一首,题下注云:“一刻同叔(晏殊),一刻子瞻(苏轼)。
”“谁道闲情抛弃久”一首,注云:“亦载《阳春录》。
”“几日行云何处去”一首,题下注云:“亦载《阳春录》。
” 其他北宋人词同一首见于两三人的集子中者,还有许多,这里不必详记。
我举这些例子,并不是要考证这些词的作者,以便研究某人的作品价值。
而是为了说明一个历史现象:自唐五代到北宋,词的风格很相象,各人的作品相象到可以互“乱楮叶”,一个人的词掉在别人的集子里,简直不能分辨出来,所以也无法为他们分派别。
实际上北宋人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他的作品是属于哪一派,如果有人把他们分成派别,贴上签条,他们肯定会不高兴的。
笼统说来,北宋各家,凡是填得好词的都源于“花间”。
你说他们全部是“花间派”,倒没有什么不可,但也不必多此一举,因为这是当时知识分子人人皆知,视为当然之事,你要特别指出北宋某人作品近于“花间”,倒象说海水是咸的一样。
所以我们如果说,五代北宋没有词派,比硬指当时某人属于某派,更符合历史事实。
于是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了。
他们说:“明明北宋有“豪放派”、“婉约派”,苏东坡不是“豪放派”吗?几乎每一本文学史、词论,不都是这样说的吗?问题的要点是:他们这样说,有何根据?回答应该是他们的作品。
那末,第一个问题是,东坡有哪些“豪放”词?于是翻开每一本文学史或词论,照例举出了“大江东去”、“老夫聊发少年狂”、“明月几时有”等几首,这些词怎么能称为“豪放”?“豪放”作品的例子,在东坡以前有李白,在东坡以后有辛弃疾。
把这两个诗人的作品来比较东坡这几首经常为人引证的作品,便可看出东坡的这几首作品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
“豪放”之说不知起于何时。
陈登不理许汜,许汜说他“湖海之士,…豪气‟未除。
”显然说陈登傲慢,并非褒词。
“放”字则似乎起于魏晋间“放浪形骸之外”一语,结合“豪”与“放”为一词而成为豪放,大概起于唐朝,《唐书》称李邕为“豪放不能治细行”则是指其品行。
陆游为别人说东坡词“不能歌”辨护:“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
”也是说东坡为人性格“豪放”,不是说他的词属于豪放一派。
因为北宋的词人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派,也没有区别他们的作品为“婉约”、“豪放”两派。
当然,苏东坡有些长调,比起早期的欧、张、二晏来,题材的选择和表达的方式都有点不同,但这只能说苏东坡这位多产的诗人,除了写三百多首和“花间”词人同样的作品外,又写了少许和别的词人不同的作品。
我们可以说,在北宋词的宝库中,苏东坡贡献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
他的功绩是对词有所增加,而不是改变什么词坛风气。
除了增加一些不同内容的词以外,苏东坡并没有象胡寅说的“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这完全是信口开河。
《东坡乐府》三百四十多首词中,专写女性美的(即所谓“绮罗香泽”)不下五十多首,而集中最多的是送别朋友,应酬官场的近百首小令,几乎每一首都要称赞歌女舞伎(“佳人”),因为当时宴会照例有歌舞侑酒,有时出来歌舞的是主人的家伎(如《红楼梦》中唱戏的十二个女孩子)。
所以在东坡全部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词超过一半以上,其他咏物(尤其是咏花)也有三十多首,脑中如无对“佳人”的形象思维是写不出来的。
甚至连读书作画,也少不得要有“红袖添香”,说苏东坡这样一个风流才子,竟能在词中“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将谁欺,欺天乎?再以东坡毕生遭遇而论,他被环境所造成的性格才情,也只能是旷达而不是豪放。
东坡对于他所际遇的经验,可以使他悲愤,使他哀怨,使他旷达,使他慷慨,独不能使他“豪放”。
说东坡《念奴娇》“大江东去”这类吊古词是“豪放”词,是根本错误的。
东坡曾在被拘留中把陶渊明诗全部和作,又亲手写了陶的诗文全集。
陶诗本身炉火纯青,读陶而至于和陶,岂能不受其影响?能下这样功夫的人,早已收敛了“豪放”之气。
如果一个人的诗词中有豪放之气,他必有生活经验中可以骄傲的得意之笔,才发为豪放之气④,李白是一个豪放诗人,但他流夜郎回来以后,恐怕写不出“豪放”诗来了,何况东坡的遭遇比李白要坏得多!至于“婉约”一语则最早见于《国语·吴语》:“故婉约其词,以从逸王之志。
”意谓卑顺其辞。
古代女子以卑顺为德,故借为女子教育之一种方式。
《玉台新咏》序说:“阅诗敦礼,岂东邻之自媒;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
”《花间集》卷七孙光宪《浣溪沙》:“半踏长裙宛约行,晚帘疏处见分明,此时堪恨昧平生。
”又卷九毛熙震《浣溪沙》“佯不觑人空婉约,笑和娇语太猖狂。
忍教牵恨暗形相。
”同上《临江仙》:“纤腰婉约步金莲。
”从上面所举例子,可以看出这个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含义,但近人用为与“豪放”对立的状词,似乎专指所谓“绮罗香译”、旖旎风光的含蓄的有节制的表情。
一旦被用在与“豪放”词对比的地位,婉约词就被视作保守的、不进步的、墨守成规的。
有时甚至于说婉约词专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荒淫生活,甚至于说他们的思想是空虚的,苍白的等等。
很显然,这种机械的划分法并不符合北宋词坛的实际,很难自圆其说。
因此,有时也不能严格遵守这两派的门户界限,也不免有豪放派向婉约派乞灵的时候。
例如说:苏轼写传统的爱情题材,也以婉约见长。
但婉约派词人(按苏轼时尚无此名号)大抵着力于抒情的真挚和细腻,他的词在真挚和细腻之中格外显得凝重和淳厚,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 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⑤。
(见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594—595页)什么叫凝重,什么是淳厚,编者增字解经,却全不说何为凝重,何为淳厚,编者对于词中“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主要的句子,全没搞懂,只好拉清初的王士祯来解围。
但王也帮不了多少忙(因为他也不懂)只好顾左右而言他道:“只怕象柳永这样善做情诗的人也未必能超过这一句。
”而远远躲开“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关键性的主句。
这个例子很有意思,只要一说到苏轼,“豪放”论者就把所有的他认为可以证明苏轼是豪放派的全副仪仗全搬了出来,仿佛声势浩大,威仪堂堂。
其实是极少的人在导演,让苏轼这个无兵将军唱独角戏,连跑龙套的也没有。
碰着“红白喜事”(例如所谓“爱情题材”,又不得不向讨厌的婉约派小伙计通融了。
当然,我们说北宋没有豪放派,并不是说北宋就一定没有豪放词,少数格调比较昂扬,气魄比较恢宏的作品是有的,比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渔家傲》和苏东坡的“大江东去”。
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仅仅根据这几首词,就承认他们是一个“豪放派”。
又如有人说,苏轼词的用语“形成一种清新朴素、流利畅达的诗歌语言”,于是下结论道:“所有这些,都表现了豪放词派的特点。
”我看不出这两句话的逻辑关系。
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提到柳永,他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和“花间”传统的关系,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如果我们说,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增加了前人只用以写诗的文人情感,那是对的,但这也不是说他借此就可以成立一个“豪放派”或“反对派”或“旷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