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心理需要与心理反应
心理支持如何为病人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心理支持如何为病人提供情绪上的支持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不仅对身体造成了压力和损伤,还对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病人需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情绪上的支持。
心理支持能够帮助病人积极应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探讨如何为病人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1. 倾听和理解在提供心理支持时,倾听和理解是最基本的要素。
病人需要有人倾听他们的内心痛苦、焦虑和恐惧。
通过积极倾听,并体会他们的感受,我们可以让病人感受到关怀和安慰。
在与病人交谈时,要保持非判断和不偏见的态度,让病人觉得他们可以敞开心扉,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提供情绪上的支持情绪上的支持是指帮助病人缓解焦虑、恐惧和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供情绪上的支持:(1)鼓励积极的态度:通过鼓励积极的态度,我们可以帮助病人更加乐观地看待疾病和康复过程。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许多人成功地战胜了类似的疾病,他们也能够克服困难,重拾健康。
(2)提供希望:对于病情严重的病人,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实事求是的信息,让他们了解到治疗的进展和可行的治疗方案,从而给他们带来希望。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享一些康复的案例,让他们知道仍然有机会恢复健康。
(3)安抚病人的情绪:疾病会带来许多不良的情绪,如焦虑、恐惧和抑郁。
在与病人互动时,我们要试着帮助他们缓解这些情绪。
有时,只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真诚的微笑或者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足以让病人感到安慰和支持。
3. 提供信息和教育疾病对病人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他们可能对治疗过程和可能的副作用一无所知。
在这个时候,提供信息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信息和治疗的过程,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情况,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此外,我们还应提供有关支持资源的信息,例如支持小组或心理咨询服务,以便病人在需要时获得更专业的帮助。
4. 建立支持系统在病人康复的过程中,建立支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就医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析
就医患者的心理需求分析1、求高效时间就是金钱,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希望尽早治愈疾患而不愿长时间卧床,比如各种治疗、康复、体检,在对外宣传上就要突出这一点。
2、求安全任何患者(含疗养)都不希望旧病未愈又添新病,困此他们选择完全陌生的一个地方有迟疑的态度,这需要对外宣传以及对病人的咨询中反复强调治疗方法及疗养环境的安全性。
3、求便利总的来说,患者在日常求医的过程中,同类型和档次的医疗机构的选择中,大多数不会就近治疗,便于多方面的?,所以医院附近的人群是我们下力气去争取的对象。
4、重价格大多数患者不论支付能力如何,都会不约不而同的在意价格的多少,总会做一些比较,同样会出现为了省一毛钱而步行数公里的现象。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让患者有比其他医院贵的感觉。
5、接受“关系营销”老百姓普遍接受“关系”就医,总觉得有熟人在里面有一种安全感,这一点在东北三省更显得明显,所以我们要动员所有医护人员不失时机地对患者进行宣传。
6、健康体检人群。
7、康复人群。
妇科门诊与其他科门诊有所不同。
因为妇产门诊病史涉及到生殖器与性方面的话题,许多患者觉得羞于启齿,不便详谈或不愿公之于众,不能正确联系症状叙述疾病的经过及月经史等。
这样就会增加诊治工作的难度[1]。
另一方面,患者在挂号、候诊及医生的检查、治疗等过程中易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
任何一种不良的刺激均可使患者情绪变化,甚至发生病情突变[2]。
笔者在门诊工作多时,深感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门诊护士应力求为患者创造一个主动接受诊查,配合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以便顺利完成就诊。
1 分析患者心理状态的方法1.1 掌握一般情况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
例如掌握患者突然闭经是由于高考引起高度疲劳的结果,便可对症处理。
1.2 家庭背景分析调查包括患者在家中的地位,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等。
如果患者情绪波动起伏是受其亲属所左右,就首先做好亲属的工作,以便从根本上稳定患者的情绪。
医学心理学 第9章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病人心理(病人心理概述)
五、病人的遵医行为
1、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
(1)医患关系 (2)认知偏差 (3)疗效不佳 (4)以往的治疗经验 (5)经济原因 (6)继发获益
五、病人的遵医行为
2、提高遵医率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用病人能够听得懂的方式,耐心说明 医嘱,讲清楚不及时治疗的后果。 (3)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在不违背治疗原则 的前提下,考虑病人的经济能力。 (4)必要时同病人订立口头或书面的协议, 要求病人家属协助监督医嘱的执行情况。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社会知觉偏差
3、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亦称“第 一印象效应”。指第一次交往中形成的印象 对以后的交往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即心理 学上所讲的前摄作用。
首因效应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dins,1957) 他编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 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 并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 内向的人。例如: 第一段中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走在 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 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第二段中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 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他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 子打招呼等。
四、病人的求医行为
求医行为是指个体感到不适、发现 自己具有疾病症状而向医疗机构或医务 人员寻求帮助的行为。
四、病人的求医行为
1、导致求医行为原因
(1)躯体原因。当自我感觉不适或病痛影响社 会生活,个人无法解除; (2)心理原因。现实生活中受到某种精神刺激, 产生心理反应,导致求医行为; (3)社会原因。一些社会公害病、传染病等对 社会人群的保健产生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 或出于自身保健的需要而导致求医行为。
护理心理学-患者心理
病人角色(权力和义务)
权利:
免除通常承担的社会责任
患者不必为其疾病负责
义务:
有使自己尽可能快地好转的动机
看病前
必须寻求技术上使自己复原的帮助
必须与医务人员合作
取得病人身份后
如果能恢复健康,就必须愿意重新担负起非病
人的社会责任
二、患者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就医行为:指个体感到身体不适,有病感或出现某种 症状,主动请求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给予帮助的行为。
Abraham Maslow (1908-1970)
自我实现 自尊需求 归属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11
健康需要
安 全 需 要
适 应 需 要
军人角色
患者角色
归 属 需 要
安 抚 需 要
信息需要
刺 激 需 要
尊 重 需 要
四、患者心反应及其规律
患者心理反应,亦称患者心理现象或患者 心理活动。一般指个体在取得患者身份期间, 围绕着“患者”这个特定概念及其周围事物而 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判断是否为病人的三个概念
疾病(disease):一种负面的躯体状态,是存在于个 体的生理学功能异常。
病感(illness):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心理感觉自 己的偏离健康状态,并因此修正自己的行为。
病态(sickness):一种社会状态,主要表现在由于疾 病削弱了病患者的社会角色。
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同时存在病感和疾病
病人类型 有疾病而无病感 有病感无疾病 疾病与病感同时存在 无病感也无疾病
范例
癌症早期 无症状时
疑病症的病人
临床上大多数就诊的病 人 体检、正常分娩
病人角色:被期待为应当按照医务人员的吩咐行事,接受
病人对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的心理反应
对医院环境的心理反应病人人院后,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打乱了原有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既无熟悉的人,又饱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有陌生感、孤独感,需要面对病房管理制度、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医护人员的态度等。
由于疾病的影响,病人的整个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疾病上,此阶段病人对医院环境的反应是以是否利于疾病康复这一标准而产生的。
急重症病人对治疗、饮食、制度、医护人员的技术较重视,而慢性病人及康复期病人不仅对以上方面重视,还重视医院的制度、服务态度等。
病人新入院时由于环境陌生,又受疾病煎熬,因此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忧心仲仲。
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尽快帮助其熟悉环境及分管的医护人员,了解有关的制度规定,使其配合治疗护理。
对医护人员及医疗服务的心理反应病人入院后天天与医护人员接触,医护人员的言行及服务态度对病人影响很大。
若病人首次入院,对所息疾病不了解,环境不熟悉,出现紧张、焦虑、敏感,特别在意医护人员的言行、态度,医护人员不经意的言辞都会引起病人心理变化,此时应给予及时的健康教育。
护士服务应周到、恰当,医护人员的答案尽可能一致,以免引起病人的疑虑。
和蔼耐心的态度会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里,尤其是首次就诊病人更为有效。
而且越是抱有紧张害怕心理的病人,他的要求和批评也越多,这时护士的责任就是协助病人减少害怕心理。
当护士的态度温和而且尊重病人时,就会使病人在医疗环境中感到舒服愉快。
住院期间,病人注意力多集中在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及产生痛苦的自身感受上,希望尽可能快地从医护人员口中得到答案,护士应主动给病人讲解检查、治疗的主要过程、步骤,一般反应,大概住院时间及病人如何配合等,以打消病人顾虑,解除不必要的担心。
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担心自己的饮食习惯影响病情,特别是需饮食疗法的病人,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指导,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讲解。
出院时病人及家属往往担心回家后,离开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病情会加重,或担心工作、生活适应不了等,护士应做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代复查的时间等等,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担心。
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
内疚和自责
病人可能感到内疚和自责,表现为对家人或亲友感到愧 疚、对自己感到自责等。
社会适应不良
病人可能表现出适应不良、行为异常和社会交往困难, 表现为对治疗手段的抵触、对医护人员的敌对态度等。
02
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焦虑和恐惧
01
焦虑和恐惧是病人中常见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不安、忧虑、担 心和恐惧等。
02
焦虑和恐惧可能来源于疾病本身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以及
对治疗结果的未知和不确定性。
焦虑和恐惧可能干扰病人的日常生活,影响睡眠、食欲和社交
03
活动等。
孤独和无助感
孤独和无助感是病人中常见的情感反应,表现 为感到孤立、无助和无依无靠等。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 病人的影响
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对病 人的影响,并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
要点二
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
医护人员需要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病人的心理社 会反应。
要点三
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
医护人员需要与心理学家、社工等专 业人员建立多学科合作模式,共同为 病人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常见类型及表现
焦虑和恐惧
病人可能感到不安、紧张、担心和害怕,表现为容易惊 慌、担心未来、情绪不稳定等。
抑郁和悲伤
病人可能感到沮丧、无助、失望和悲伤,表现为失去兴 趣、疲倦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等。
孤独和隔离感
病人可能感到被孤立、疏远和排斥,表现为社交活动减 少、不愿意交流等。
自我否定和无助感
THANKS
感谢观看
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可能与其他疾病或药物治疗的反应混淆,导 致识别困难。
病人心理特征范文
病人心理特征范文病人心理特征是医学领域研究的一部分,指的是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
病人的心理特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本身、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程、患者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等。
以下是常见的病人心理特征的一些描述和解释。
1.焦虑和恐惧:很多病人在面对健康问题时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对疾病的发展和治疗结果感到担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
这种焦虑和恐惧可能会导致病人产生消极情绪、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心理和生理反应。
2.自卑和自怜:一些病人可能会因为疾病导致身体功能的减退或外貌的变化而感到自卑和自怜。
他们将自己与健康的人进行比较,感到自己不如他人,并且对自己的状况感到悲伤和失望。
3.愤怒和敌对:当疾病威胁到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认同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愤怒和敌对的情绪。
他们可能对医生和家人产生情绪上的压力,并表现出抵抗和反抗的态度。
4.哀伤和丧失: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产生了重大的改变,这可能导致病人感到哀伤和丧失。
他们可能会为自己失去的东西感到内心痛苦,并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无助。
5.压力和紧张:身体状况的不稳定和治疗的压力可能导致病人感到紧张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面临着生活、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压力,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适应疾病的要求。
6.抑郁和绝望:长期的疾病或身体痛苦可能导致病人感到抑郁和绝望。
他们可能对生活失去兴趣,感到无助和绝望,并且可能出现自杀的念头。
7.不接受和逃避:一些病人可能会试图逃避或否认他们的疾病。
他们可能拒绝接受治疗、忽视医生的建议,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8.依赖和需求:病人可能会对医生和护理人员产生依赖和需求。
他们需要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心和帮助,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和不安。
10.希望和积极性:尽管病人可能会表现出许多负面情绪,但他们也可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希望和积极性。
他们可能会寻求和接受治疗,积极面对疾病,并尝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之,病人心理特征是多样化的,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反应和表现。
医患关系中的病人心理需求
医患关系中的病人心理需求在医患关系中,病人的心理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且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
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医生给予专业治疗,更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
因此,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是医生们必须要重视并具备的能力。
首先,病人在医患关系中对于信息的需求非常重要。
在面对疾病或诊断结果时,病人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渴望获得准确和详尽的医疗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
医生在面对病人时,应该尽可能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向病人解释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
适度使用术语和图表,加强沟通,以便病人能够更好地参与决策和治疗过程。
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对于满足病人心理需求也至关重要。
医生应该以关怀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
当病人陈述病情或诉说不适时,医生应该倾听并表达对病人感受的理解和同情。
适时地给予鼓励和安慰,让病人感受到关怀与支持。
此外,在医患交流中,医生应该适度调整自己的语言和口吻,避免使用太过冷漠或专业术语密集的语言,以确保病人能够理解和接受所传递的信息。
病人在面对疾病时,往往会有种种的恐惧和焦虑。
因此,对病人提供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供支持。
首先,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询问或聊天了解病人的痛苦和困惑,以便更好地给予心理疏导和建议。
其次,医生可以引导病人参加相关的心理辅导或支持小组,以便更好地与其他病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此外,医生还可以鼓励病人与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保持密切联系,以便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鼓励。
在医生的协助下,病人也可以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和康复过程。
医生可以帮助病人制定个人的康复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病人在医患关系中的心理需求也包括自主决策和知情同意。
医生应该尊重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意见和选择,并提供充足的信息,使病人能够做出理性和明智的决策。
病人在医患关系中的心理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疾病治疗中的病人心理健康和心理支持如何重视
疾病治疗中的病人心理健康和心理支持如何重视在疾病治疗中,病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支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会给病人的心理状态带来困扰和影响。
因此,对于病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心理支持的提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疾病治疗中病人心理健康的重视与心理支持的方式。
一、重视病人心理健康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病人心理健康应得到足够重视。
病人在面对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以及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不便时,常常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些情绪的存在不仅会加重病人的痛苦,还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舒缓情绪。
二、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为了确保病人的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应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首先,医务人员应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痛苦和需求,给予他们关怀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这样可以帮助病人了解和接受自己的疾病状况,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另外,医疗机构还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给病人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这可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增强他们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组织病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找到心灵上的慰藉和支持。
三、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在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以并行。
药物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人的生理机制,缓解疼痛和不适,但对于病人的心理健康作用有限。
因此,心理治疗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增强自信心,调整心态,促进病情好转。
四、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除了病人本身,疾病治疗中的心理支持也需要延伸到病人的家属。
家属常常是在治疗过程中照顾病人、提供支持的人,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极为重要。
疾病的发生会给家属带来焦虑和恐惧,甚至会给家庭关系带来压力。
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足时的应对措施
寻求专业帮助
当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不足以满 足病人的需求时,可以寻求专 业的帮助和支持,如心理咨询
、社工服务等。
加入病友社群
病人可以加入相应的病友社群,与 其他病友交流、分享经验和互相支 持。
放松技巧:教导病人使用深呼吸、放松肌肉和冥 想等技巧来减轻焦虑和紧张。
案例二:癌症病人的家庭支持与心理干预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 人和家庭都可能面临巨大的 心理压力和情感挑战。家庭 支持和心理干预对于提高病 人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提供信息和教育:向病人和 家庭提供关于癌症和治疗的 信息,帮助他们了解病情和 治疗方案。
4. 参加支持小组
让病人参加心脏病支持小组,与经历相似的病友相互交流、分享经 验,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
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及干预
适应障碍
慢性病病人需要长期面对疾病和治 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疼痛,容易产 生适应障碍。
情绪波动
慢性病可能导致病人的情绪波动, 包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应对策略
针对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可 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心脏病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及干预
焦虑和恐惧
心脏病病人常常面临突发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容易产生焦虑和恐 惧情绪。
自责和愧疚
病人可能因病情而感到自责和愧疚,认为自己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了 负担。
情绪低落
心脏病可能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心理社会反应及干预
社会隔离
由于病情需要,病人可能需要长时间休息和避免剧烈运动 ,与家人和朋友的活动减少,导致社交隔离。
案例一: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干预
病人常见的心理情绪反应
病人常见的心理情绪反应病人常见的心理情绪反应病人常见的情绪反应:(一)焦虑和恐惧病人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和预后担忧。
会对某些检查和治疗产生焦虑和恐惧。
他们希望对疾病做深入调查,但又怕出现可怕的后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但又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病人会表现为为一点小事吵吵嚷嚷或抑郁哭泣。
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动辄生气。
也会有些反常行为,如有的人突然梳洗打扮,有的挥笔大量写信,有的玩命吃东西,有的长时间向外眺望,有的蒙头大睡等。
(二)否认和怀疑临床经常会看到有的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尤其是一些预后不良的疾病,自我否认是一种自我防卫方式,可以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大多数病人否认过程会逐渐消失而适应。
怀疑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异常敏感,如怀疑疾病的诊断是否准确、药物是否对症、怕别人有事隐瞒或没给他最好的治疗,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医疗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在自己身上。
身体上某一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乱猜测。
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治疗。
(三)抑郁患病意味着失去健康,同时还可能失去身体器官的完整性、姣好的容颜和身体形象、独立、隐私医学|教育网搜集,还有前程、工作、爱情和经济上的损失等。
而抑郁往往与诸多的丧失有关,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
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有的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有的哭泣不语;有的则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四)卑微和孤独病人因体力下降、不能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而感到不受重视、低人一等或因必须受人照顾而失去尊严。
这种卑微感加上社会信息的剥夺及与亲人的分离会使病人感到孤独。
(五)退化和依赖病人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多产生依赖心理。
因为一个人得了病之后,自然会受到家人的照顾和周围同志的关心,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
只要亲人在场,本来自己能干的事也让别人干;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去;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重塑健康心态》
心理健康对于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疾病除了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外,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病人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至关重要。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促进康复。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将引导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接受现实的情况,并学会如何面对和处理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病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疾病,知道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减少对疾病的恐惧感。
其次,病人需要学会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例如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通过倾诉、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等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
最后,病人需要学会积极应对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者的指导,也需要患者本人和家庭成员的配合和支持。
患者需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更好地参与康复治疗。
家庭成员则需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度过艰难的康复期。
总之,病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它不仅可
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减轻心理负担,更可以促进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家庭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创造健康的生活。
病人的心理反应
病人的心理反应病人患病期间的心理需要1.生理需要:病人的饮食、呼吸、排泄、睡眠、躯体舒适等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受到障碍或威胁,不仅直接影响生理功能,对情绪也有极大影响。
2.剌激需要:寻求新鲜感,探索和动手操作等需要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
患病时满足这些需求的条件受到限制。
可导致病人厌烦和抑郁。
3.安全需要:许多疾病本身就是对安全需要的威胁,患病时日常生活秩序受到干扰也会产生不安全感,从而体验到深深的孤独,热切期盼亲人的呵护。
病人患病期间的心理需要4.爱与归属需要:不仅是指男女之爱,而是包含了情感,关怀、仁慈、亲密以及理解,缺少了会造成不愉快的情绪。
患病住院后进入陌生环境,归属的需要也特别迫切。
5.尊重需要:疾病可以干扰尊重需要的满足。
患病常使自尊心降低,因而对尊重需要会强于健康人。
6.自我成就需要:这种需要是指①表达个人的个性,②发展个人的能力。
而患病使人感到力不从心,有些意外事故致残者其自我成就需要受挫更严重。
病人的心理反应焦虑一个人感受到威胁时而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焦虑的生理基础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可表现出心慌、出汗及呼吸加速。
产生焦虑的原因 1)患病本身就容易形成不良心境,让人心烦意乱,而出现焦虑。
2)对疾病的担心,对病因、转归、预后不明确。
3)对有威胁性的特殊检查怀疑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治疗手段的必要性不理解,常引起强烈的焦虑。
4)手术所致的焦虑 5)医院陌生环境或监护室的紧张氛围期待性焦虑分离性焦虑阉割性焦虑抑郁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孤独感患病使人离开熟悉环境,在医院的陌生环境中接触陌生的人,这本身就使病人产生孤独感被动依赖心理一旦进入病人角色,部分病人变提顺从、被动、依赖、自我中心、情绪脆弱和行为退化甚至带有幼稚色彩,希望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关心、照顾和探望。
主观感觉异常对躯体的感受性提高时间、空间及知觉异常病人的认识与心理反应病人的认识特点一定程度上决定各种心理反应的程度和内容。
CCU病房病人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CCU病房病人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ccu就是专门对重症冠心病而设的,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ccu患者大多数起病急,病情为重且变化复杂,伴随生理改变而出现心理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资料表明ccu约有50%危重患者有不良心理反应[1],因此针对这些不良心理反应通过多方面给予心理护理。
关键词:CCU病房病人;心理分析;应对措施一、患者心理分析1、焦虑与恐惧患者入住ccu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并且发现其他患者大多都有监护、吸氧、血氧、多重液路,自然意识到自己受到威胁,或因其他病人的呻吟声,或因抢救时紧张的气氛,医护大声讨论病情,或因各种仪器设备的报警声,都会在心理上极度不安,极易产生焦虑与恐惧。
2、独孤感CCU是心脏病重症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患者大多病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原则上是不允许家属陪护的,实行隔离探视,患者置身予陌生环境,缺少家属呵护,患者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会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加上患病以后对亲情的渴望及依赖,使患者产生了强烈的孤单害怕的心理[2]。
这样容易使患者产生陌生、恐惧、无助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治疗效果[3]。
此外,医护人员有时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予患者的的沟通交流,更增加了患者的孤独感。
3、沮丧忧郁患者住院后,由于疾病或手术伤口疼痛的原因,生活不能自理,一切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易产生消极被动情绪,从而产生消极意念,很多病人由于文化程度或相关知识缺乏,对疾病认识有限,对治疗心中没底,于是忧郁苦闷、忧心忡忡,如果监护室内有因病去世或抢救无效去世的病人更会加深病人的恐惧、悲观、消沉的负面情绪。
4、暴躁、烦躁患者在生病后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事业、生活受到了影响,心理发生改变,易导致情绪不稳、冲动、暴躁、逆反心理、不配合治疗、或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在监护室大多数患者会进行监护、吸氧、血氧饱和度监测、身上有许多电极线和多路液体,手臂还会有袖带监测血压,这样可能会觉得肢体受到束缚,不自在,或因医护人员的频繁走动、通宵照明、时间感丧失,缺乏时间感和昼夜节律感都会加重病人的烦躁感。
患者心理及应对措施
案例分析
20
17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精神支持疗法 纠正消极的认知结构 积极从事体育锻炼 争取社会支持
18
对患者心理问题的一般干预措施
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采光、色泽、音乐、优 美的环境等。
尊重个体的尊严与人格:与患者平等交往。 倾听与交流。 挖掘患者的积极因素:使病人对康复充满信心
并尽量自我护理。
8
分析一下图片中患者有哪些心理反应?
9
特殊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Hale Waihona Puke 10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1)危急重症病人的一般心理表现:烦躁、 焦虑、抑郁、激惹性增高、敏感多疑、谈 吐犹豫、心慌意乱,或故作镇静以掩盖焦 虑。偶可见幻听、妄想及萌发轻生的念头。
2)濒死病人心理活动分期:濒死病人心理 活动一般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 抑郁期和接受期5期。
1
病人角色的基本特征 社会角色退化 自控能力下降 求助愿望强烈 合作意愿增强
2
病人角色适应问题 病人角色冲突 病人角色强化 病人角色缺如 病人角色消退 病人角色恐惧 病人角色隐瞒 1. 病人角色假冒
3
病人的认知特征 1)感知觉特征: ①躯体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②时空知觉异常 ③幻觉或错觉 2)记忆特征:许多病人有程度不等的记忆减退,不
11
危急重症病人的心理支持
①沉着稳重、分秒必争; ②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③做好心理支持和调适(给病人恰当的安慰和耐
心的心理指导,从而缓解病人紧张、恐惧、焦虑 等情绪反应;充分理解危急重症病人的过激行为; 运用认知疗法,改变病人的错误认知和不良情绪; 尽量创造舒适、安全、优美的治疗环境,支持鼓 励病人,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了解病 人的心理问题,满足其合理要求)。
护理学中的病人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
护理学中的病人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除了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身心的双重困扰,因此,对于护士而言,提供病人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中的病人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实践方法。
一、病人情绪支持的重要性在疾病的困扰下,病人往往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绪,例如焦虑、恐惧、沮丧等。
这些负面情绪会对病人的康复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护士的情绪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情绪支持能够缓解病人的焦虑。
在医院环境中,病人往往会感到陌生和不安。
护士可以通过倾听和关怀,指导病人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其次,情绪支持可以减轻病人的恐惧感。
面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治疗的风险,病人往往会感到恐惧。
护士可以通过耐心解释治疗过程、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病人更好地面对恐惧,并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信心。
最后,情绪支持有助于提升病人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护士可以教给病人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使他们学会自我应对和释放压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病人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的实践方法1. 倾听和关怀:护士应该倾听病人的需求和顾虑,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理解。
在与病人交流时,护士可以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支持,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2. 提供必要的信息:护士应该向病人提供与治疗相关的必要信息,如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等。
通过详细的讲解,病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和治疗情况,减轻他们的不安和恐惧。
3. 培养积极态度:护士应该引导病人培养积极的心态。
通过鼓励病人积极面对困难,提醒他们关注治疗的正面效果,可以帮助病人化解负面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可以利用各种心理支持技巧,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术等,帮助病人调整情绪。
病人心理
角色适应:病人基本上已与病人角色的“指定 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相符合。 冷静、客观面对、关注、遵行、主动。 病人角色适应的结果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的。
角色行为缺如:多发生在常态角色向病人 角色转化时,或发生在疾病突然加重时 意识不到自己有病;否认自己病情的严重 程度; 不愿意
角色行为冲突:个体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 其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使病人焦虑 不安、烦恼,甚至痛苦。
病人角色(权力和义务)
权利: 免除通常承担的社会责任 患者不必为其疾病负责 义务: 有使自己尽可能快地好转的动机 必须寻求技术上使自己复原的帮助 必须与医务人员合作 如果能恢复健康,就必须愿意重新担负起非病 人的社会责任
进入病人角色意味着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改变
脱离原有社会角色,既免除原有的社会责任或义务, 又失去原有的社会权利 改变原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 要重新学会病人角色所应具备的行为模式,如休息、 就诊、接受检查、治疗等 疾病康复时由病人角色转变为健康人的角色
心身疾病定位示意图
(四) 心身疾病的范围和发病率:
Alexander最早提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是: 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局 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 支气管哮喘。 国内外报导心身疾病约占门诊与住院病人 的1/3。 心身疾病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因心理社会 因素与医学临床的相关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重视。近年来有逐渐淡化心身疾病诊断 的倾 向,代之以从心身相关的角度来考虑临床疾病
1.
常见的几种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人的90%,成年人10%左右 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遗传:双亲之一——子女28%; 双亲均患——子女45% 摄盐量高 肥胖 2、社会心理因素 (1)社会因素: 战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 (2)心理因素: 情绪因素: 隔离鼠>群养鼠 工作压力: 人格特征:A型行为、敌意、焦虑与抑郁等。
病人常见心理变化和心理需要
病人的心理需要一、需要尊重作为“弱者”,病人往往自我评价较低,对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极为敏感,自尊心易受伤害,希望得到他人尤其是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和破格对待尊重的需要若不能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无助感,或者变为不满和愤怒二、需要接纳和关心病人入院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需要尽快地熟悉环境,被新的群体接纳;需要与病友沟通,在情感上被接纳三、需要信息病人入院后在适应新环境中需要大量信息首先需要了解有关医院和自身疾病的相关信息其次需要得知家庭的信息此外还需要得到关于工作单位的信息四、需要安全安全感是病人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因为病人受到疾病的威胁易产生不安全感病人把安全感和早日康复视为求医的最终目的病人常见心理变化和心理问题一、常见的心理变化(一)认知功能的变化表现为主观感觉异常,记忆和思维能力也可受到损害二)情绪活动的变化1、情绪活动的强度的变化:多数情况下病人对消极情绪刺激的反应强度大于正常人少数病人情绪反应减弱,甚至对多数刺激无动于衷,这意味着病人可能病情严重或有严重心理障碍2、情绪活动的稳定性:病人大多情绪不稳,表现为易激惹,易气愤争吵或悲伤哭泣三)人格变化和意志行为变化有些人患病后变得过分依赖和易激惹,可以说他们的人格变得较依赖,易感情用事,性情不稳定;有些病人表现为要求过分或过多,可以说他们的人格变得自我中心,自我放纵,意志的自制力下降二、常见心理问题(一)焦虑心理病人焦虑的三种类型1、期待性焦虑:即感到事件将发生,但又未能确定的重大事件时的不安反应2、分离性焦虑:病人住院不得不与亲人和熟悉的环境分离时产生的心理反应3、阉割性焦虑:是一种自我完整性受破坏和威胁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特别是需要手术的病人最易产生引起焦虑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抑郁
因患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疾病导致了形象变化,病 人情绪变得异常悲观,少 言寡语,对外界事物不感 兴趣;哭泣不语或叫苦连 天;有的病人自暴自弃、 放弃治疗,甚至有轻生的 念头。
(9)孤独、寂寞
孤独感也称社会隔离。病 人从原来熟悉的环境突 然转移到一个陌生的环 境,在忍受疾病的同时, 还要与陌生的医护人员、 病友沟通,过着单调刻 板的生活,特别是长期 住院的病人,更是会有 度日如年的感觉,还可 能会使老年人变得冷漠 退缩。
(2)情绪不稳、易激惹、愤怒
患病后病人常常给人一种脾气不好的感觉,变 得好挑剔,稍有不顺就会大发雷霆,有时候将 怒火发泄于自身,自罪自责。
(3)感觉过敏、异常感觉增多
患病后病人社会活动大大 减少,注意力从外部转向 自身,从而使感觉过程增 强。 个别病人还会出现幻觉、 错觉。
(4)记忆减退
除了脑补疾病引起的记忆减 退之外,许多躯体性疾病 同样会引起记忆减退。
Hale Waihona Puke 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 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 重要。
——希波克拉底
病人的心理需要
1、被认识和被接纳的需要 2、接受信息刺激的需要 3、安全与早日康复的需要 4、关心、体贴、尊重的需要
病人的心理需要
1、被认识和被接纳的需要
认识医护人员、认识同室室友。
2、接受信息刺激的需要
关于自身疾病的信息 了解医院的信息 了解院外信息
病人的心理需要
3、安全与早日康复的需要
和蔼可亲的态度
体贴细微的服务
耐心细致的解释
准确轻柔的操作
病人的心理需要
4、关心、体贴、尊重的需要
疾病对病人的尊严造成了威胁,病人 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较低,但对别人的态度 极为敏感,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医务人 员和亲友应注意到病人的尊重的需要,如 病人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一 系列的不良情绪反应。
是每天就知道坐在电脑前,用搜索引擎搜集 糖尿病的资料,但是我看到的消息都是悲观 的,这样更使我自暴自弃。我常常想,我才 三十几岁就患上这种可怕的疾病,真不知道 我还能活几年?尽管我知道糖尿病患者由于 血糖高,往往会出现焦虑。在强烈的应激状 态下,焦虑和紧张时人体出现的正常生理反 应,如果长期的焦虑会影响血糖的控制,造 成恶性循环。可是我仍然不能控制我的悲观 想法。有时候想我是不是应该尽快解脱,到 另一个世界去。”
影响病人心理反应的因素
(1)对疾病的认知评价 (2)心身障碍 (3)性格特征 (4)人际关系 (5)强化因素
11级 11级预防一班
11级预防一班 韩阳 肖宗湘 卢盛 黄芬
患者,女性,32岁,怀孕后第20周查体时被 告知血糖偏高,足月顺产后,血糖依旧很高。 自此,患者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激惹。自 述从知道自己血糖高后,她就从来没有快乐 过,甚至从来没有平静过。她说“我不知道, 血糖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否和我抑郁 绝望的心理有关,反正从知道自己血糖高后 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就感觉血糖就像洪水猛 兽一样穷追不舍,我越害怕,它越肆无忌惮。 我天生就是个不爱运动的人,现在更
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
(1)行为退化、依赖性增强 (7)焦虑 (2)情绪不稳、易激惹、愤怒 (8)抑郁 (3)感觉过敏、异常感觉增多 (9)孤独、寂寞 (10)失助感 (4)记忆减退 (11)自我概念变 (5)疑心加重 化与混乱 (6)紧张、恐惧
(1)行为退化、依赖性增强
病人的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往往很幼稚,表现得 像孩童。明明可以忍受痛苦,但还要呻吟、哭 泣,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唤起关心和同情。
(5)疑心加重
特别是急重病人和久治不 愈的病人容易盲目猜疑, 对他人的表情、行为等 特别敏感多疑。
(6)紧张、恐惧
这是患病初期的普遍现象,病人表现为紧张不 安、不思进食、夜不能寐,严重时还会出现肌 肉紧张、血压升高等情况,干扰诊治过程。
(7)焦虑
对即将来临的事件(潜在的, 可能的威胁)紧张不 安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生理反应 (植物神经 活动增强)
(10)失助感
当病人感到病势凶猛、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可 能会对疾病完全失去信心,自我价值感丧失, 对前途感到绝望,自己认为已经无力回天,陷 入深深的失助状态中。这是一种被动情绪回应。
(11)自我概念变化与混乱
自我概念是人格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自我认 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人生在重大变故都 会导致个体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最终使 自我概念发生改变,如恶性肿瘤、难以治愈的 慢性疾病等。可能会降低病人原有学习、工作、 生活能力,病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许多活动计 划,不得不自我重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