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理论(代码647)考研真题及部分详解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47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印象管理
2.内化
3.结构性流动
4.初级越轨
5.文凭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简述科层组织中的彼得原理。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
三、论述题(24分)
用有关社会学原理,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期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联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第二部分西方社会学理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三阶段规律(孔德)
2.集体意识(涂尔干)
3.镜中我(库利)
4.理性命题(霍曼斯)
5.解构主义(德里达)
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简述马尔库塞关于资本主义“单向度”特征的基本观点。
2.简述福柯的系谱学特征。
三、论述题(24分)
米尔斯是如何区分新老中产阶级以及新中产阶级的地位?你是如何认识中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当今中国的中产阶级现象和发展。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47
科目名称:社会学理论
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第一部分社会学概论(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印象管理
答: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
2.内化
答: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它反映了将内
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人的一致性形象中。
3.结构性流动
答: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根据流动原因又可以将代际流动分为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科技发展减少了农业人口,增加了城市人口。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4.初级越轨
答:初次越轨是由标签理论学者提出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程度较轻的越轨行为。标签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法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他认为罪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后来,学者们又分析了初次越轨和再次越轨,以说明社会反应的意义,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越轨,但大多数是偶然的,程度也不严重。如果这种越轨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诸于众的话,他就会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这时他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可能从初次越轨变为再次越轨,由平常人变为一个经常有越轨倾向的危险人物,越轨者就可能成为他的身份。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为为越轨,并对他进行教导,此人就可能不再出现上述行为。
5.文凭主义
答:略。
二、简答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简述科层组织中的彼得原理。
答:(1)彼得原理的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2)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3)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4)彼得认为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二元社会结构?
答:(1)“二元”社会结构的含义:
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发展水平上的差别。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2)“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的原因:
①“早发”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一般是内部逐渐演变的结果,在这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制度结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甚至是大规模的社会冲突,但是,这些社会冲突是在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水平上发生的,因此,没有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