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3群落的演替学案人教版必修2.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1.教学背景分析在课标中,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出需构建的次位概念是“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1)通过弃耕农田与裸岩演替的实例分析,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生命观念)(2)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责任)2.2.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呈现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成果的对比图片,并对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提问:对此你能提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呢?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退耕还林背后的科学规律是什么?感知概念:子问题1:弃耕的农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呈现弃耕农田上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真实图片,学生提出猜想,对这些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提问:真的是按照我们排序的顺序进行的吗?呈现一个弃耕农田的演替和植物种数的变化的真实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证明或证伪自己的猜想。
思考与分析: 1.由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时,新出现的生物从何而来?2.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了吗,为什么?3.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吗?4.在不同阶段,动物也会有变化吗,为什么?有何证据?根据该案例,因此“群落演替”的含义。
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优势种取代。
子问题2:光裸的岩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介绍课本问题探讨中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案例,呈现演替不同阶段的示意图和真实图片。
思考与分析: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呢?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3.地衣阶段之后能直接跳过苔藓阶段,发展为草本植物阶段吗?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建构概念:子问题3:裸岩上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列表比较两者在起始条件、阶段、演替速度等方面的不同点以及演替方向的相同点。
第二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比较内容 起点 速度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
了的地方
地下茎)的地方
缓慢
较快
趋向
形成新群落
恢复原来的群落
经历的阶段的多 少
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
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2022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1.通过探究学习群落演替的过程,掌握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群落演替过程的能力, 提升科学思维素养并完善生命观念。
2.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 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学区 明确目标 课前准备
3.“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 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发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 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关于甲、乙两地 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即使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也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1)在从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2)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1)经历时间长且速度缓慢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2)经历时间短且速度较快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新教材)高中生物2.3群落的演替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2.3 群落的演替教案(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对比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辨析对比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及实例,比较二者的区别。
完成表格三、群落演替的原因任务4: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及实例分析问题: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1.内部因素(决定性因素)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人类活动等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演替的催化剂),生物入侵等。
(1)群落的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力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
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无论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还是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思考•讨论: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及实例分析】┋资料1┋我国的黄土高原历史上曾郁郁葱葱,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着温带落叶阔叶林、疏林灌丛草原、温带草原等。
然而,现在的黄土高原上,森林和草原的覆盖率比历史上大幅下降,很多黄土丘陵呈光秃状态。
除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地区出现濯濯童山的主要原因:自秦代以来,由于移民屯垦和大量砍伐森林,黄土高原的农业发展很快,环境却年复一年地遭到破坏,导致大片森林和草原消失。
┋资料2┋自20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
对该湖泊多种生物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详见p42页表)讨论1.上述资料中,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答案: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3)
1.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了解影响群落演 替的因素。4.关注我国关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的政策。 重难点:1.群落演替的过程。2.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 |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① 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② 代替 的 过程。 易错易混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 之”,即并非种群代替的过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 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解析 退耕还草工程是在具备一定土壤条件下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 误;农田以人们种植的农作物为主,草原以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因此群落 类型不同,B错误;实施退耕还草后,改善了环境,物种丰富度会增加,C正确;受气候 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恢复后的草原群落不一定会继续演替成森林群落,D错误。
2 |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 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生命活动造成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干扰。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条件,如气 候、地貌、土壤和自然灾害等为影响演替的重要条件。
某地区经过多次大规模垦荒,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但该地区沙漠化加剧,干 旱化加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实施退耕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农田和草原均以草本植物为主,因此群落类型相同 C.退耕还草过程中增加了物种丰富度 D.恢复后的群落将最终演替成森林群落
云杉是优要森林群落类型。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 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2-3 群落的演替(导学案)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导学案)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演替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叫作群落演替。
2.类型 (1)初生演替①概念⎩⎪⎨⎪⎧⎭⎪⎬⎪⎫a.b. 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③举例:沙丘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①概念⎩⎪⎨⎪⎧⎭⎪⎬⎪⎫a.b.⎩⎪⎨⎪⎧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阶段→多年生杂草阶段→灌木丛阶段→出现乔木→树林。
③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等。
(3)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生物的适入和迁出,群落内,。
4.演替的结果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16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17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最终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18相对稳定的状态。
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 方式⎩⎪⎨⎪⎧不合理:01砍伐森林、过度放牧、02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合理:03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2)结果: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04速度和方向进行。
(3)掌握群落演替规律的意义根据现有情况,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05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原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06水土流失,并且成为07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08可持续发展道路。
(3)措施①我国政府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09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②我国于2014年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02015年将这项工程列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11201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2-3 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2.3 群落的演替课程标准素养要求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生命观念:通过群落演替的形成过程建立进化和适应观。
2.科学思维:概括总结两种演替类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社会责任:认同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认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必要性。
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提醒]并不是所有群落都能演替到乔木阶段当气候条件适宜时,自然演替最终可形成森林;当气候条件不适宜,如干旱时,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1)外界环境的变化。
(2)生物的迁入和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
(3)人类活动等。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方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引入等均会使生物群落退化。
2.人类活动合理的方式: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等。
3.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原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措施:颁布《退耕还林条例》。
(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2)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3)次生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
()(4)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5)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不良的。
()答案:(1)×(2)×(3)√(4)√(5)×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类型和特点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过程举例裸岩上发生的演替:祼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林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速度缓慢较快时间与速度的差异分析所依托的基质极为贫瘠、环境极为严酷所依托的基质相对肥沃、环境比较温和,且可能存在原有群落留下来的大量有机质和繁殖体举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特点及阶段划分[温馨提示]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1)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3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案例描述:某湖泊周边原本为湿地,后来由于城市建设,湿地被填平,建成了公园。几年后,公园内逐渐出现了各种植物,其中包括一些水生植物。
答案示例:
演替过程:填平湿地后,原有水生植物消失,陆生植物逐渐侵入,形成新的植被。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适应湿润环境的植物重新出现。
3. 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第六环节:巩固提高
1. 让学生举例说明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及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2. 学生互相提问、解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
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群落演替的知识。
2. 教师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八环节:作业布置
1. 课后复习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群落的演替”的内容。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掌握了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基础知识,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群落演替奠定了基础。
2. 学生对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喜欢通过实例和图像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他们的学习风格偏向于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 在学习群落演替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群落演替类型的区分和辨别存在困难;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有一定难度;在分析实际生态问题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这些难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 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讲解区、讨论区及实验操作台,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实验环境。同时,布置相关学习海报或板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结构,谁能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有哪些结构特点?
2.3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2章第3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背景】通过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的学习,同学们建立起了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这是生态学的基础性内容。
本节内容是承接种群而来,对群落的结构、种类认识后的又一个关于群落的重要阐述,群落的演替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充分利用好教学素材,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的】本节课旨在使学生理解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等,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用科学知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思路】本节微课通过印尼的火山爆发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加以引入,引出群落演替的概念,进而用形象的图像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和特点、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等,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来阐明人类与自然对于演替的关系,从而引出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科学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经济的重要性,而这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阐述群落的演替及演替的种类。
2、简述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3、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对群落演替的学习,建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
【科学思维】归纳概括两种演替的过程,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社会责任】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在生产生活中加以应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模型建构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的演替及群落演替的种类难点: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2.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教学过程本课程首先通过对群落的演替的阶段的比较学习,使同学们形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基本概念,进而形成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进而通过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的分析入手,自然地过度到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那么,人类活动的影响究竟如何来进行的呢?通过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的例证和分析,通过学生的观察、交流与讨论,来正视当今社会现实情况,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2章 群落及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课堂·延伸提分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升集训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 配人教版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微思考 我国政府为什么明确提出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提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 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 还湖。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课堂·延伸提分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升集训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 配人教版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②特点:在演替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物种 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和系统稳定性逐步___提__高____,抵御环境变化的能 力逐步__增__强____。
③概念:指在一个__从__来__没__有__被__植__物__覆__盖___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___彻__底__消__灭__了____的地方(即原生裸地)发生的演替。例如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课堂·延伸提分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升集训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 配人教版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起点 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底消灭了的环境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课前·新知导学
课堂·素养初培
课堂·延伸提分
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升集训
生物学 选择性必修2 配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二章 第三节 群落的演替
[在深化中提能] 1.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一看起点 ②原有群落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二看时间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
2.群落演替中“四个量”的变化 (1)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和固定能量变化(如图)
[解析] 图中 a~f 演替过程开始于 10 万年前某水体,在没有生物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在 f 阶段将树木砍 伐,由于土壤中已经存在植物的根系等繁殖体,重新演替到 f 阶段所需的时 间较图示过程短;如果没有人的作用,由于气候条件,最后也会演替成荒漠, 只是人为因素加速了这一过程,人类的活动并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1)请分析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的原因。 提示:次生演替时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 (2)从演替的结果看,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示: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 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在应用中落实] 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解析: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 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 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 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灌木阶段的简 单;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 段创造适宜的环境。 答案: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教案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4章种群和群落的最后一节,承接前三节关于种群和群落结构等知识内容,体现了对于群落的认识从“什么样”到“怎么来”的逻辑顺序。
在内容上,本节课从印尼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实例开篇,给出群落演替的定义,然后通过图文叙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研究不同群落演替的大致阶段,并穿插介绍了群落演替的实质、规律、影响因素等知识,最后又结合实例从正反两方面叙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通过介绍国家相关举措和法律法规向学生传达关爱环境的急迫性和义务性。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紧密相联。
在课标中属于理解水平要求,并建议教学中设置探究活动。
本节课特别适合开发课程资源,把学生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引入课堂中来,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角色”的建设阶段,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之上对他们进行关爱生命,关心社会的教育是必要并且迫切的。
另外从认知特点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有限,认知活动倾向于直接经验,所以从他们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着手更容易引起注意,并更好地进行知识的顺应和同化。
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种群和群落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本课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把间接经验还原到具体情境之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并为接下来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研读教材,能够准确概括群落演替的概念。
2.通过对教材和具体事例的研究,能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和规律。
3.通过比较两种演替过程,能详细说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和规律以及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2.基本技能(通过对演替过程和规律的学习,能够对具体的人类活动进行简单评价);3.基本思想(关注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尊重演替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和科学探究的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认同演替是一个长期过程,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word示范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群落的演替》word示范教案镇定说课假如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
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复原相对稳固状态的方向进行。
在第4节“群落的演替”中,重点介绍了演替的两种重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以及描述初生演替的实例——在裸岩上发生演替的过程和次生演替的实例——在弃耕农田上发生演替的过程。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的活动是一个专门重要的阻碍因素,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为了走可连续进展的道路,我们国家也由原先的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活动转变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活动。
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印尼火山爆发文字资料、我国退耕还林举例)。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阻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4.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把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5.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以及进行实地观看,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阻碍。
6.通过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现在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进展情形。
7.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进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8.从往常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9.从生活中大伙儿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看、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适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关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样情形下,能够坚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固,处于一个动态平稳。
然而如此稳固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假如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现: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酷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
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
返回导航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RJ)
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群落__外__界__环__境___的变化。 (2)生物的__迁__入___、__迁__出___。 (3)群落内部__种__群__相__互__关__系___的发展变化。 (4)人类的活动。 4.规律:这些因素常常处于变化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 __增__长___或__得__以__维__持___,不适应的数量__减__少___甚至被__淘__汰___。
4.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 行。
返回导航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网络构建 夯基提能作业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RJ)
知识点一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返回导航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RJ)
教材梳理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__时__间___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__代__替___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是指在一个从来__没__有___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___被__彻__底__消__灭_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__地__衣___阶段→__苔__藓___ 阶段→__草__本__植__物___阶段→__灌__木___阶段→乔木阶段。 ③特点:经历时间长,速度缓慢。 ④举例:在__沙__丘___、火山岩、__冰__川__泥___上进行的演替。
返回导航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RJ)
(2)次生演替 ①概念:是指在__原__有__植__被___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土__壤__条__件___基本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种__子___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__杂__草___阶段→__灌__木___阶 段→__乔__木___阶段。 ③特点:经历时间较短,速度较快。 ④举例:在__火__灾__过__后___的草原、__过__量__砍__伐___的森林、__弃__耕___的 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 2 3 群落的演替 学案
第三节群落的演替知识点1.群落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的过程。
2.演替的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在优势种上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2.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3.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1)群落外界环境因素,环境的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了不利影响(2)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3)群落内部种群__________的发展变化群落外界环境因素、群落内部因素、人类的活动等常常处于变化过程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得以维持,不适应的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断地演替。
(4)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某一地区,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_____和_____内的_____共同作用而决定的,但_____________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因素的控制。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会使群落演替按照进行。
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种间关系更为复杂,食物网越来越_______,群落结构也越来越,分层现象更明显,总生产量越来越,稳定性越来越。
用曲线图表示如下:纵坐标为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种间关系、总生产量。
素养提升1.“三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2.群落演替的几个要点归纳(1)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及优势种的变化。
(2)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3)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
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4)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5)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
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2.3群落的演替学案
群落的演替〖基础知识梳理〗一.群落演替的类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实例:观察教材38-40页图片,完成以下内容(1)裸岩上的演替---------- 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地衣分泌有机酸可加速,和逐渐增多。
苔藓比地衣长得,更适应环境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土层,微生物草本阶段:草本较高竞争占,土壤中的有机质,透气性。
灌木在争夺阳光的竞争中更占优势;灌木为鸟类提供了和。
:灌木阶段乔木阶段(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
3.群落演替的类型总结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是:物种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生物总量由少到___,一般稳定在阶段,但并不是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成为森林如:〖合作探究〗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包含几种群落演替类型?请指出来。
提示:针阔叶混交林群落遭受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阔叶林群落经人工砍伐后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2.杂木植物群落演替成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两地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
3.在乱石窑裸地演替成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及群落的稳定性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有机物总量会逐渐增加,群落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物种丰富度会变得更大,群落的稳定性会变得更强。
4.一般情况下,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生物随着优势物种地位被取代,是否会灭绝?提示:不会,仅仅是优势物种的地位被取代。
〖归纳提升〗1.对群落演替的概念理解(1)群落的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2)群落演替的标志是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群落演替不是物种的取代,而是优势种群的变化。
2.群落演替的方向及相应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1)方向类型一方向简单→复杂→稳定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于稳定物质变化(2)方向类型二方向复杂→简单→稳定实例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能量变化减少并趋向于稳定物质变化3.群落演替的原因(1)外界环境因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基础梳理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时间短,速度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20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的活动(2)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原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措施:我国政府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深化探究探究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 (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答案] D[例2] 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灌木阶段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若一种新的优势种出现,则原有优势种消失[解题分析]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A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草本植物阶段,B错误;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C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的出现常取代原有优势种,但原有优势种并未消失,D错误。
[答案] C规律总结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探究点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问题思考]人类活动均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对吗?人类活动均使演替朝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对吗?提示:不对。
人类活动可能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能延缓群落演替的速度。
不对,人类活动也可能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典题分析题型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例3]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是人类活动影响了群落演替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解题分析]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A错误;披荆斩棘开出道路、化工厂污水的排放、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B、C、D正确。
[答案] A题型三群落演替趋势和规律[例4] (2018·吉林一模)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题分析]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①③答案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
[答案] B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
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替代的特点B.第5年至25年的变化说明群落乙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弱C.30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2.某森林曾被开垦用于种植农作物,后因产量不高而弃耕,若干年后又恢复到森林。
下列关于该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不变C.人为因素引发了该演替D.弃耕地中有种子等繁殖体3.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4.经过治沙人多年来的努力,库布齐沙漠已经拥有沙柳、沙鼠等多种动植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库布齐沙漠的植被简单,但仍然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调查沙鼠种群密度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分别采用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D.种群密度是库布齐沙漠沙柳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5.某草原生态系统失火后使原有的优势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被野燕麦、毛雀麦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所取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该草原生态系统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失火前后的优势种均为草本植物,故没有发生群落演替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6.北京南海子公园曾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处理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C.垃圾无害化处理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D.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7.种植抗旱的蒿类植物能有效治理局部沙化的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治沙植物应选用根系发达、叶小或退化且角质层发达的品种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D.在沙化环境中觅食的植食性动物之间只有竞争关系8.“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
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1)上图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
答案随堂训练1.答案:B解析:A项,同一地区不同海拔区域植被的差异反映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因为垂直结构的影响因素是光照,而不同海拔的影响因素是温度,故A项符合题意。
C项,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数,丰富度是同一环境下物种的数量,二者无直接关系。
所以30年后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但各种群密度却不一定达到最大,故C 项符合题意。
D项,由图可知,乙群落演替后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说明乙群落不具有大量物种替代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
B项,由图可知,第5年至25年中乙群落的下降幅度大于甲,说明乙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弱,故B项不符合题意。
2.答案:B解析:弃耕农田中留有大量有机质及有生活力的孢子和种子等,因此属于次生演替,A、D项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将发生改变,B项错误;该农田演替为森林群落是由人为弃耕而引发的,C项正确。
3.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项错误。
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B项错误。
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C项错误。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
4.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会对群落的演替有影响,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项正确;由题干信息知,库布齐沙漠已经拥有沙柳、沙鼠等多种动植物,不同的动植物会占据不同的位置和空间,故库布齐沙漠的群落仍然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应釆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C项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项正确。
5.答案:A解析: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因此,失火前后的草原生态系统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项正确;该草原生态系统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B项错误;失火前后的优势种虽然均为草本植物,但物种不同,故发生了群落演替,C项错误;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两个种群之间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