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60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60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 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 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 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
1、地壳物质组成 2、海陆分布 3、地形起伏 4、局部环流或洋流 5、地壳运动 6、局部水分变化 7、矿产资源的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2、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5、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1、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

受地形的阻挡
西侧迎风坡,降水多 东侧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 (阻挡、抬升) 非地带 性因素 洋流 (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为什么南半球缺失 了亚寒带针叶林带 和极地苔原带?
地形 (阻挡、抬升) 非地带 性因素 洋流 (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海陆分布 (自然带缺失)
鸣沙山和月牙泉
想一想:为 什么荒漠中 会有绿洲?
判断:以下现象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分布? 并说明形成原因
•南美洲西海岸自北向南气候依次为热带沙漠、地中 海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地带性】
•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垂直地带性】
•南美洲南部的西面是温带森林,东面是温带荒漠 【非地带性】 •青藏高原上的植被分布 【非地带性】 •青藏高原某一高山上的植被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 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分布,就是由 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地形) 。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 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 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 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岩浆岩
•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凝而成 •如花岗岩(侵入岩)和玄武岩(喷出岩) •矿物晶粒构造,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有气孔
沉积岩
•外力作用生成,如石灰岩 •有层理构造,常含化石
变质岩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片理构造
地形 (阻挡、抬升) 非地带 性因素 洋流 (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海陆分布 (自然带缺失) 高山地形,土壤和水分 表 现
பைடு நூலகம்
路南石林(石灰 岩)
黄山(花岗岩)
黄土高原(黄土)
地壳物质组成-岩石的化学性状

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

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使某些陆地自然
带的分布发生变化。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 带草原带、பைடு நூலகம்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 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由 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此地处 于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 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改变”
(2)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 草原带
3、“约束”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 区,各自然带狭长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 系的阻挡。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 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 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 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 寒流]的影响)
4、“块状”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 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分布:赤道附近的东非 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 温度低,蒸发(对流)弱, 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 带。
2、“改变”
(3)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带来大量的水汽;
水汽遇到山地抬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 增温增湿,因此形成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地带性现象是符合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现象。 地球表面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属于地带性的分布 规律,如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等, 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的因素,叫 做非地带性因素。它干扰或破坏了地带性分布 规律,造成地域分异的地方性差异,这种变化 叫做非地带性。
1、“缺失”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原因,使得某些地区 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上缺失亚寒 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原因是南半球相同纬度 绝大部分是海洋。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60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优秀课件】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60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优秀课件】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 、地势起 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异规律。海陆 分异,海底地貌分异,陆地上大至沿海-内陆间的分异、小至区 域地质、地貌、岩性分异,以及山地、高原的垂直分异,均属非 地带性分异范畴。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 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 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 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 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 山系的阻挡作用。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河流横截面及其两侧地质剖面示意图,两侧坡地均森林茂密,但 景观差异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该河谷南北两坡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岩性 D.蒸发 2.该区域 A.砂岩形成前持续发生沉积作用 B.侵蚀面伴随地壳抬升过程形成 C.砂岩形成后持续发生沉积作用 D.侵蚀面在流水侵蚀过程中消失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 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 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 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
1、地壳物质组成 2、海陆分布 3、地形起伏 4、局部环流或洋流 5、地壳运动 6、局部水分变化 7、矿产资源的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4、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知识梳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案例

专题: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专题: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4、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夏季盛行东北风,冬季盛行东南风,形 成季风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5、马达加斯加岛西部、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西侧:虽距海较 近,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但因受地形阻挡,位于山 脉的背风坡而降水少,因而形成背风坡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6、南美洲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 北部,赤道以南的西海岸、巴西高原内部:湿季来自热带海洋 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 流雨,气候湿热。干季受单一的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控制,干 燥少雨,因而形成热带锋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3)根据最热月均温判断和区分极地气候。最 热月均温>0℃,<15℃为苔原气候,最热月均 温<0℃为冰原气候。
(4)根据降水柱型中降水量突变特征区分热带 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风来临月降 水量显著增多的为热带季风气候。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气候类型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②根据地理位置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的 图式知识模型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 候因为距海洋远,受 海洋影响小,气候特 征表现为降水少,气 温日较差、年较差都 很大,主要分布在亚 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 部,但北美大陆东岸 该类型气候一直延伸 到沿海,是因为北美 大陆西部高山阻挡了 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 流,东岸拉布拉多寒 北美洲、欧洲西部高纬度地区本应属于 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 极地气候的地区,由于暖流对沿岸的增 湿作用。 温作用,因而仍然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1、气候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2)气候类型知识模型及其应用 ①根据气候要素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的知识模型 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特征判断气候 类型的主要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根据气温极值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最低、 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 北半球。若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则该地在 北半球。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专题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专题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专题(地域分异规律专题)一、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即自然带自低纬向高纬更替原因:热量——自低纬向高纬热量逐渐降低典型地区:低纬度地区如非洲2、经度地带性——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即自然带自东向西纬更替原因:水分——自东向西水分逐渐减少典型地区:中纬度大陆的东部和中部如我国3、垂直地带性——自然带自山麓到山顶的更替原因:自山麓到山顶热量、降水逐渐变化典型地区:高山地区,如喜马拉雅山4、规律:①山麓的自然带(基带)是该山脉所处气候下自然带②自然带多少:受海拔高低,纬度,相对高度等因素影响,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量越多③自然带更替:(垂直地带性最高级的变化形式)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灌木林带—草原带—草甸带—荒漠带—冰川总结:必然先经过森林——草原——草甸——荒漠——冰川④垂直地带性的自然带变化类似于从该山脉水平方向上向北(北半球)的自然带变化⑤某些自然带在水平地带性上存在,垂直地带性上就缺失,如苔原带⑥同一自然带,阳坡的高度高于阴坡⑦雪线:<1>雪线随着季节变化,夏季雪线上升,冬季下降<2>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才可能出现雪线<3>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4>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二、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自然带不成规律分布。

如绿洲、矿产资源1植被对环境的作用1吸烟除尘2净化大气3涵养水源4降低噪声5保持水土6减轻污染7防风固沙8美化环境2、土壤组成——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5%)、空气(25%)3、土壤的形成过程①裸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4.生物的改造作用5.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开垦、翻耕、施肥、灌溉可以使生土变成熟土,最后成为肥沃土壤不利:不合理使用,可能引起土地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导致土壤退化6、评价: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肥力高西北土壤:水分少,空气多,保温性差沼泽土:水分多,空气少,有机质高红壤:肥力较差,水分偏多,经改造形成肥力较高的水稻土。

非地带性规律-课件

非地带性规律-课件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
何谓非地带性:
在地带性变化规律或现象处出现了与之不相一致的现象或事 物 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因素有哪些?
(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分布区一: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 成因:1、东北信风或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 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厄加勒斯 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 峡东部的北赤道暖流及圭亚那暖流)。 分布区二: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 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 2、由于赤道逆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呈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 原因是由于秘鲁寒流延伸到赤 道附近,南北狭长的安第斯山脉阻 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 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 伸到33°N以北,是由于受加利 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三)热带沙漠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非洲大陆东岸索马里半岛的 沙漠的形成: 一是由于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 干燥少雨;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 件差
自然带 因素 地区 非地带 地带性 性分布 分布(理 (现实状 想状态) 况) 成 因
北半球 中高纬 度的大 陆东西 洋 两岸 北半球 流 中低纬 度大陆 东岸
北半球中高纬度, 东西两岸的 东岸向较低纬度 大陆东岸是寒流, 分布纬度应 延伸,西岸向较 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该大致相当 高纬度延伸 大陆西岸是暖流, 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东西两岸的 北半球中低纬度, 自然带向较高纬 分布纬度应 大陆东岸是暖流, 度延伸 该大致相当 西岸是寒流

高考地理微专题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汇集

高考地理微专题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汇集

高考地理微专题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汇集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分布区: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东部及西印度群岛北部、非洲西部15°N附近。

成因:1.纬度低,地处热带;2.东南信风或东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3.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4.赤道逆流(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中美地峡东部的赤道暖流及圭亚那暖流)。

非洲西部15°N附近成因:1.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2.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3.赤道逆流(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

(尤卡坦半岛、古巴岛为热带草原带而不是雨林带?地形平坦,不能产生地形雨)二、热带草原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分布区: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中东部、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墨西哥高原、澳大利亚北部、大分水岭西侧及南部等.1.东非高原: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使气温较低、上升气流不旺盛,降水较少。

2.南非高原中东部:湿季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越过暖流上空带来大量水汽,多雾、空气湿度大。

干季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影响该地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海拔较高,蒸发减弱。

没有形成沙漠气候)3.马达加斯加岛西部:该地虽受暖流影响,但因其在山脉的背风坡且干季受副高控制而降水少,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4.墨西哥高原:(依纬度,该地应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墨西哥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而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5.澳大利亚(1)澳大利亚北部:湿季是由于雨季(夏季)西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夏季风势力较弱,降水有限,故没有形成热带季雨林带)干季是因为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影响该地区,降水少。

(2)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湿季是由于夏季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干季是因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一侧(雨影效应区),降水少。

22版: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步步高)

22版: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步步高)
12345
3.比较图b中甲、乙两处的气温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判断
解析 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山体内 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可知,甲、 乙两处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结合图a 可知,甲处位于山体内部,气温较高,乙
处位于山体外部,气温较低。
12345
4.图b中造成甲、乙两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 因是 A.甲处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跟踪训练
天岳幕阜山主峰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境 内,峰峦延绵湘鄂赣三省,最高峰海拔1 596米,这里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山草坡(见右 图),是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的一部分。湖 南省地处亚热带,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是: 石山—苔藓地衣—草本—灌丛—针叶林— 落叶林—常绿林。据此完成1~2题。
12345
学以致用 夯基拔高
质量下降,A错误。
草山草坡可适当开发旅游业,C正确。
12345
(2020·山东济南模拟)林线、雪线的高 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被 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 山体造成的垂直自然界线(如林线、雪线 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山系中央与外围 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右图为地 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 脉沿39 °N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 度 示 意 图 ”( 图 a) 及 “ 沿 39°N 的 地 形 剖 面 图”(图b)。据此完成3~5题。
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
考点突破
重难剖析 总结提升
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 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及其成因
(1)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非地带性现象归纳总结

非地带性现象归纳总结

非地带性现象归纳总结非地带性现象是指在特定地区或区域内,某种地质或地貌现象不符合一般规律的现象。

这些现象往往违背传统地理学理论,具有独特性和突破性,给我们对地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带来了新的思考。

本文将对非地带性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其成因与影响。

一、非地带性现象的定义与特点非地带性现象通常指某个地区或区域内出现的与其它地区有明显差异的地理现象。

其特点在于不符合传统地理学的规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象、形态或规模。

例如,位于非极地地区的高山上出现冰川,或者在非沙漠地带的沙漠中发现草原等。

这些现象挑战了我们对地理现象的认知,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与进步。

二、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1. 极端气候条件:一些非地带性现象的形成与极端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例如,草原出现于非沙漠地带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导致植被的贫瘠,从而形成了类似于沙漠的环境。

2. 地质构造运动:地壳的抬升、下陷、断裂等地质构造运动也是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之一。

这些运动会导致地区地理形态的突变,从而使得该地区形成独特的地貌现象。

3. 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平衡是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而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可能与物质循环和能量平衡失衡有关。

例如,在非极地地区出现冰川可能是由于寒冷的气候条件和大量降水导致的。

三、非地带性现象的影响非地带性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地理学领域的一个研究课题,更是对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些现象的存在改变了我们对地理规律和模式的认知,推动了地理学理论的发展。

同时,非地带性现象也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了影响。

例如,在非沙漠地带出现的沙漠化现象,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而在非极地地区的冰川融化现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非地带性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具有独特性和突破性,对我们对地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带来了新的思考。

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各种因素密切相关,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成因与影响。

全球主要的非地带性及其原因

全球主要的非地带性及其原因

非地带性:1.海陆分布:南半球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2.地形起伏:如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科迪勒拉山系的西侧;东非高原;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 3.局部环流和洋流:北半球中低纬度、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欧洲西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的大陆西岸的沙漠气候4.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5.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6.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植被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7.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

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

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而南半球非地带性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故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分布。

地形起伏:巴塔哥尼亚沙漠。

局部环流和洋流如信风带大陆西岸,因受离岸风及沿岸寒流的影响,在海岸带形成沙漠。

又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到达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局部水分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内的绿洲;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大出现的碱蓬草地。

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非地带性特征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动都可以造成对地带性规律的改变等等。

关系1.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非地带性现象分布及影响因素2.地带性因素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如澳大利亚大陆,其东部受大分水岭的阻挡和沿岸暖流影响,分布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森林,但从整体讲,地带性因素起主导作用。

3.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前者因受东南季风影响,属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后者因受地形影响而成为高山植物区。

地表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所在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1.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纬60°附近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成因:南纬60°缺少大陆2.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沙漠中的绿洲成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3.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非地带性成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西的热带荒漠带纬度跨度大,由于大气环流[离岸东南信风]和沿岸寒流[秘鲁寒流]的影响)4.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成因:大陆东、西岸的洋流不同(西岸:北大西洋暖流东岸:千岛寒流)自然带(1)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草原带分布:0°附近的东非高原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对流)弱,降水少。

高考地理微专题十八 非地带性现象

高考地理微专题十八 非地带性现象

微专题十八非地带性现象【点拨高考】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常以某非地带性自然带分布为切入点,考查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现象及成因分析。

【知识梳理】一、非地带性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异规律。

海陆分异,海底地貌分异,陆地上大至沿海-内陆间的分异、小至区域地质、地貌、岩性分异,以及山地、高原的垂直分异,均属非地带性分异范畴。

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

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三、影响因素1.地壳物质组成岩石的物理性状对地貌和土壤的形成影响很大。

石灰岩、石英岩、页岩植物很难扎根,成活率低;花岗岩、片麻岩、砂岩、砾岩等山体植物容易扎根,成活率高,植被比较茂密。

岩石的化学性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石灰岩风化的山坡呈碱性,多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土壤为酸性,多长松树。

岩石的矿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四川的紫色土、华北、西北的黄土。

2.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因为该纬度缺少陆地。

3.地形起伏东非高原因地势高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青藏高原是高寒植被区;南美安第斯山西侧(40°S-60°S左右)迎风坡降水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海洋气候),东侧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景观(温带大陆气候)。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一、专题讲解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二、同步训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影响AB 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 大气环流B. 地形C. 海陆分布D. 洋流2. B 地的植被是()A. 温带落叶林B. 亚热带常绿林C. 荒漠D. 雨林3. A 地比 B 地气温气温年较差低的主要原因是()A. 地势高B. 洋流影响C. 植被覆盖率高D. 天气【答案】1. B 2. C 3. D【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AB处于西风带内,A为迎风地带,降水丰富;AB之间有安第斯山脉,受南北向高大地形的阻挡,处于背风地带的B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据此分析选B。

2.结合上题,B地为温带荒漠,故B地的植被是荒漠,选C。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地为西风迎风地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阴雨天气多,冬温夏凉,年较差小;B地则为温带荒漠气候,晴天多,冬冷夏热,气温的年较差相对较大,因此A地比B地气温气温年较差低的主要原因是天气不同造成的,其他因素都不是主因,据此选D。

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游览路径两侧的不同距离,生物多样性往往发生变化(图1所示)。

图2为某山地草甸(2 100~2 358 m)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随路径距离的变化情况示意图。

其中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读图,完成4~5题。

4.推测影响该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B.地势起伏C.坡面朝向D.人类活动5.该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

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 A.12 m处人类干扰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B.8 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C.4 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生命力较强植物优势较大D.0 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解析:4.D 5.A 第4题,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精辟、简洁)

气候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及成因分析(精辟、简洁)

地Hale Waihona Puke 起伏洋流影响自然带因受下垫面、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因素 影响而出现的不规则分布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布 。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最大的原因: 1、欧洲西部位于中纬度(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地 区,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湿润西风。2、沿岸有北大西洋暖 流流经,增温增湿,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扩展。3、欧 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使 西风可向东深入内陆。4、海岸线特别曲折,地中海、波 罗的海等深入内陆,使海洋性气候向东扩展。
北冰洋是海洋,地势低,极夜时间短,所以南极洲 比北冰洋寒冷。
例:下图为22°S纬线穿过的部分区域,试分析图中各点 气候的差异。
根据世界气候分布示意图可知图中各点的气候类型是:
甲、A、①三点:热带沙漠气候 乙、B、②三点:热带草原气候; 丙、C、③三点:热带雨林气候。
其中,丙、C、③三点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与气候 分布的一般规律不相符合,要原因是:其一,位于东 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其二,沿岸有暖流经 过,增温增湿。
20°
B
热带草原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10°
10°
A
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 及形成原因
(特殊的气候及成因分析)
形成原因特殊
世界气候分布图
沙漠中的绿洲
为什么非洲赤 道东部不是热 带雨林气候?
为什么该岛东 部出现热带雨
林气候?
为什么南半球 缺失针叶林和
苔原带?
非地带性分布
海陆分布
90°
L
80°
冰原气候
探究:认真看地图90° 册34页全球气候图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律一致,则热量是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练 右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 3 000米的山地,山地的某 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
回答7~8题。
7.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降水量在 400mm~500mm之间, 根据自然带实际分布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D )
A.地形
C.土壤
B.水分
D.热量
解析
由图中气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地形和洋流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 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 直变化现象。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 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① 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 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 带雨林 ② 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 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 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A.⑨—海陆位置
C.⑧—海陆分布
B.⑨—海陆分布
D.⑧—地形
解析
图中①是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季雨林带、③是绿阔叶林带、⑥是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⑧是温带荒漠带、⑨是亚
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由于相应纬度大部分是海洋分布而缺失亚
寒带针叶林带。
1
畜牧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
意图”,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甲植被最可能是( C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解析
D.温带草原
图中显示气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
5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
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
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C )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④温带荒漠带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解析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 ( 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
的比值 ) 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回
答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南半球缺失的植被类型序号及其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B )
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 形成温带荒漠带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 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温带草原带(中)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 温暖湿润
热带草原带
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巴西高原东南 澳大利亚东北 中美洲东侧沿海的热带雨林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 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天山、昆仑山 山麓的绿洲
由图示知从亚洲到欧洲沿途经历的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
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据此 判断所经过的自然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
是( D )
A.垂直地带性——气候
B.纬度地带性——热量 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 D.经度地带性——水分 解析 沿途由沿海经内陆再到沿海,经历的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由于
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顶夏季最高温度为0℃,根据该山地相对 高度为3 000米,可计算出山麓夏季最高气温应低于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图可知,该山地南坡雪线海拔低于北坡,说明南坡降水
量多于北坡,则南坡为迎风坡;又由于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
度高于南坡,说明北坡热量高于南坡,则北坡为向阳坡。
答案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麓气温 T(T冬、T夏分别表示冬、夏季 气温)应是( D ) A.T冬<18℃ C.T冬<10℃ 解析 B.T夏<20℃ D.T夏<1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关于北半球的植被类型⑥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农业类型主要为畜牧业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植被具有叶大、根深的特点
解析
依上题分析,⑥所在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
无高温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而有利于多汁牧场草生长,多发展
微专题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原因
原因:海陆分布、地形 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 1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南美大陆西岸3°S~30°S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形成原因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
理想状态地带性分布 热带雨林带(北) 热带草原带(中) 热带荒漠带(南)
形成原因 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 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理想状态地带性分布
热带草原带
相应纬度带没有陆地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 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 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尼罗河沿岸 形成“绿色长廊”
尼罗河水的灌溉
热带荒漠带
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规律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 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 天然白桦林。右图示意喇叭沟 门在北京的位置。喇叭沟门有 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