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8-11-19T11:37:39.86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作者:周佳祺

[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又对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深圳易境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生态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风景园林的生态规划,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动城市生态规划的向前进步和发展,不同时期的风景园林生态规划的规划方法也不同。所以,有必要对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并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故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又对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园林和城市生态规划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并能为城市规化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历程;探索

前言:风景园林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空气质量,为人居生活提供最佳的生活环境。基于风景园林规划方法不同的特点。相关人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最终让我国风景园林生态规划的方法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在优质的环境中健康的生活。

1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

1.1基本价值与理念形成阶段

生态规划的基本价值和理念是深刻认识土地资源在景观生态和美学层面的内在特征,并且科学合理的运用景观。在这一阶段,生态规划没有严谨的辩论原则,而且实践经验也不足,多数理念和经验的获得使通过对失败的探索取得的。在此阶段,一些专业人士在进行生态规划时开始倡导要与自然相结合,同时让人和自然有效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态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以自然生态影响为主导的规划方法阶段

此阶段,大部分的生态规划方法都依赖于自然特征,所以现阶段的生态规划的环境适应性较为良好,然而在此阶段的生态规划中却忽略了人文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大量的资源进行开发,使很多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这时,人们开始关注生态规划方法,并将生态规划与自然生态因素结合起来。尽管一些生态规划对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考虑,但是仍缺乏全面,并且并没有一套完善的规范准则在这个阶段进行建立。

1.3注重人为因素影响的生态规划方法阶段

由于人们对自然因素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越发知道单纯对自然因素进行依赖,对生态规划不太有帮助。所以,一些生态规划者对人的因素的影响开始重视,并结合自然和人文因素来对生态进行规划。此阶段,人们对社会文化信息的应用开始逐渐重视,并对应用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使对风景园林景观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人为因素融入生态规划做出了更好的准备。而人的因素有很多方面,经分析研究认为,人文生态规划已经走向了成熟,相关的生态规划者对生态规划的方法做了更多的研究,并对后期的生态规划很有利。

1.4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规划方法

这一阶段的生态规划是把土地资源上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整体,并对土地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规划,而生态系统法和景观生态法是此阶段的主要生态规划方法。此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能更有效地完成和保护规划,保证了规划的有效实施。而这一阶段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是人文生态的主要特性,这说明了这一时期的生态规划方法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趋势

2.1生态网络与设施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网络是由各种生态功能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组成的生物种群间互利共生的复合网络。网络节点和网络连接空间在生态网络系统中,属性较多,是自然生态空间,又是历史文化空间,构成了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相融合的网络系统。生态网络规划是系统学原理的生态因素相互作用的计划。体现了城市网络中的生态要素,是多种生态恢复的特殊方式。绿道和绿道网络作为一个线性元素组成的土地网络,是一些为了多种用途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同的生态、文化、美学、休闲等而设计、管理和规划的。

2.2生态恢复方法与系统整体性规划发展趋势

由于城市化步伐在不断加快,在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中,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问题日趋突出。生态规划师要对城市废弃地资源的利用进行重视,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城市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全面系统地实施生态规划,这体现了生态规划的意义。

2.3建设与非建设空间的生态管控与“四规合一”的发展趋势

非建设用地主要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空白”或“绿色”区域。它是景观游憩品质的重要塑造者,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承载者,是城镇生产、生活空间的提供者,是城市扩张空间的支撑者。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镇空间急剧增长态势和建设用地紧张,致使大量改造利用成本低、管理主体多样性以及利益诉求模糊的非建设性用地被不断的侵占。导致以自然生态因素为主的理性主义和生态至上的纯粹生态保护规划实施困难。在严峻的保护和利用压力前,通过划分生产建设用地、生活用地,非建设用地的生态环境用地,严格界定边界,建立空间的准入机制,对各地区空间开发建设实行控制、引导,这是保护公众利益、控制私开发,避免城镇无序蔓延的重要手段。通过生态干扰评价、生态因子识别、生态适宜性评价等方法,对生态因子、生态过程和生态后果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空间控制的要求为核心,以生态格局构建为目标,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准入机制的非建设性土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技术路线和方法,使“四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和方法成功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管控主要有:

2.3.1用地的管控

对非建设性用地进行加强管控,并合理规划非建设性用,使其能够被合理利用,在进行实际的管控时,要以保护生态为基础,对生态维护和发展的功能加以明确,精心管控每一空间,使得生态规划可以顺利实施。

2.3.2容量管控

容量管理和控制主要的管控那些禁止建设和限制建设的空间。对不符合容量管控的建设项目进行一定的改造或拆除,使得城市中的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