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及其临时设施IBC的设计要点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会议中心及其临时设施IBC①的设计要点浅析

单位: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名:***

课题方向:规划设计

2009年 6 月 1 日

摘要

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的国家会议中心项目在奥运会期间为IBC、MPC、击剑馆等赛时功能提供临时使用场地,赛后通过改建恢复为国家会议中心,成为北京举行国际性会议、综合展示等活动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公共设施。IBC作为奥运会期间使用功能最复杂也最重要的设施,在奥运会期间为各国电视台、电台等转播机构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场所,其设计在国内尚无规范作

为设计依据,而国外历届奥运会中IBC的建设规模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笔者拟通过此文归纳总结出IBC在规划设计中的关键需求和要点——有效使用面积、物流交通、荷载、电磁干扰、噪声控制等,并结合投资对IBC的临时和永久建筑形式进行浅显的分析,以期对此类建筑在以后的规划设计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家会议中心,IBC,RHB区有效使用面积,电磁干扰,噪声控制

目录

摘要 (Ⅱ)

绪论 (1)

一、国家会议中心和IBC简介 (2)

1、国家会议中心赛后功能定位 (2)

2、IBC的赛时功能 (3)

二、国家会议中心与IBC相结合的规划设计 (3)

1、有效RHB区的面积计算规则.................................................... .. (4)

2、电磁干扰问题 (5)

3、制冷系统噪声控制 (6)

三、IBC永久建筑或临时建筑分析 (7)

绪论

由于IBC在国内尚无设计规范可以遵循,在历届奥运会中随着转播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转播设备的日益精密化,国际组织和各国电视转播机构对IBC的硬件设施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造成国家会议中心和临时设施IBC的建设过程中因需求不甚明确造成较多的拆改和资金投入。为了在今后此类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能有效的节约投资,避免拆改造成资金浪费,拟通过此文归纳总结出IBC建筑使用需求的通用需求和关键要点,对今后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

一、国家会议中心和IBC简介

要了解国家会议中心和IBC,就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国家会议中心的由来。国家会议中心在2001年的奥运总体规划中的前身为国家会展中心,由于中国贸促会深受现有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地理位置、交通、停车等问题的长期困扰,对奥林匹克公园周边的环境同样存在相同的质疑和顾虑,因此坚持将展览部分移至顺义天竺并获得了政府的批准。展览部分调整后,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就调整为以会议为主,以会带展的国家会议中心项目,原规划在会展中心内的众多比赛项目也调整到其他比赛场馆,仅剩击剑馆和现代五项的击剑、气手枪比赛场馆。

1、国家会议中心赛后功能定位

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02年通过法人招标取得了国家会议中心项目投资、建设、经营权。国家会议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22公顷,总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投资额约50亿人民币。国家会议中心分为主体和配套两部分,其中主体建筑27万平方米,以会议展览为主;配套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包括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写字楼及配套商业。由英国RMJM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立面取自中国古代建筑屋檐及其水中倒影的理念,同时寓意沟通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国家会议中心最具标志性的就是位于四层的6000人大会堂,规模为81米╳81米,可同时满足奥运会赛时击剑馆6000名观众的需求,此外还有一个位于首层的3000人宴会厅、20000平方米的展览厅以及分布在各层的60个规模大小不同的中小会议室,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1-1:

表1-1 国家会议中心赛后经济技术指标

IBC是国际广播中心,在奥运会比赛期间,是各国电视台和电台对奥运会的赛况进行实况录制,信号编辑处理以及通过卫星对世界各地进行实况转播和广播的工作场所。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作为第一次商业化转播开始,媒体登上奥运舞台逐渐成为奥运的重要角色,推动和促进着奥运会的发展,随着国际奥组委和2001年成立的国际奥委会主转播机构(OBS)的不懈改革和经营,电视转播权收入由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仅1.01亿美元逐年递增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14.769亿美元(来自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Marketing Report Athens 2004》),使得奥运转播权出售成为奥运会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盈利的重要支柱。同时,世界各地的观众从仅对奥运会比赛结果的了解到渴望24小时随时身临其境的多角度多场景观看比赛,使得转播设备的数量、仪器的复杂和精密程度不断提高,媒体和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IBC的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张。此外,IBC硬件设施能否满足媒体记者顺利舒心的播报赛事也成为奥运会是否成功举办的舆论关键——毕竟只有少数人能亲临赛场观看比赛。

二、国家会议中心与IBC相结合的规划设计

由于北京定位为会展经济带动的城市,需要一座国际标准的会议中心,为了节约投资,在项目法人招标时就明确在国家会议中心内临时放置击剑馆、IBC 和MPC。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我们曾对IBC、MPC和击剑馆进行了多达十几种方案布置,将三种功能都集中在会议中心内,然而随着对设计需求的不断深化理解和国际组织对面积要求的进一步扩张,MPC最终被移到了会议中心配套酒店和写字楼的裙房内,而IBC则占据了包括临时封闭的规划四路以北的地下和地上的全部空间,使得总建筑面积由规划设计大纲最初提出的8.35万平米扩展到14万平米。IBC面积相对于规划设计大纲近乎成倍的增加除了国际组织需求的变化,主要是最初大纲的需求不明确造成的,在最初规划设计时我们认为的有效面积实

际上根本不能满足BOB的需要,由于主体结构已经建成,很多变化只能依靠增加使用区域来补偿和消化。

IBC由几大核心区域构成,RHB③、BOB Tech④、BOB⑤、CSA⑥、STORAGE AREA⑦、北京奥组委工作区及卫星地面站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RHB区,是整个IBC占用面积最大,最为核心的区域,因为这是支付高昂转播权费用的各国电视台的工作区(2004年雅典奥运会美国广播联盟NBC支付了7.93亿美元),这些电视台对环境设施的要求达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经过这几年艰难的谈判到最后的无条件服从,我充分理解和认识到IBC的核心和关键就是设计好RHB区,RHB区的设计成功与否又取决于对有效使用面积、交通、荷载、电力、背景噪声等关键问题的处理,抓住这些关键点,可以少走些弯路,避免后期改造而追加投资,至于其他区域只要按现有大纲要求逐一落实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实现其功能需求。

下面就对我理解的几个关键设计条件在实际设计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逐一分析:

1、有效的RHB区面积计算规则

法人招标文件的设计大纲(参见附录)要求“供国际广播中心使用的空间净高为13 米至 16 米”,“IBC的建筑通常是利用大型展厅、多功能厅等现有设施,并做简易墙分割,房间净高3米”(大纲原文),从以上需求来看仅提到层高问题,要求很简单,但实际设计和操作时是难以实现的。由于IBC的租金很高,奥运期间的酒店租金价格也较高,因此各国电视台在主办城市的停留时间会尽可能缩短,在奥运会前一到两个月才会进驻现场,自行在RHB区内搭建演播室和安装设备,在这一两各月内,会有几百辆海运集装箱货车进出IBC的RHB区,一天高峰时会有几十辆货车停靠并装卸货物,因此,除了满足转播商需要的规整的可易于搭设演播厅的净高4.5米以上空间,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所有RHB区的出租空间应能让海运集装箱或大型叉车方便快捷的停靠和到达,因此,RHB区周边必须有宽度达到8米的通道,在一辆货车停靠时卸货时,其它货车应能顺利通过,这在大纲中并未提到,也是我们在规划设计之初有效面积无法满足需要的最大瓶颈。此外,各演播商为了尽可能有效的利用RHB区,需要方正的空间便于摆放设备,不规则的空间较难利用,不能被计入RHB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