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其在二维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的制作流程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二维测量

如何进行二维测量

如何进行二维测量二维测量是在平面上进行的测量活动,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地理、制图等领域。

准确的二维测量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帮助我们进行设计、规划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二维测量的步骤和常用工具,以及注意事项和技巧。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二维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比如直尺、量角器和三角板等。

其次,确定参考坐标系或基准线,在测量过程中作为参照。

最后,清理场地,确保测量区域干净整洁,以避免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测量步骤1. 标定尺度:在进行二维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先标定尺度。

即通过已知长度的测量来确定测量工具的误差范围,并进行修正。

通常可以选取一条已知长度的直线,比如著名地标或标准尺,将其作为参考进行标定。

2. 确定基准线:基准线是进行测量的参考线,可以是水平线、垂直线或其他已知直线。

我们需要使用测量工具将基准线标出,并确保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保持不变。

3. 进行测量: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例如,使用直尺可以测量线段的长度,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角度的大小。

在操作时,需要保持工具与被测点的接触稳定,并尽量减小人为误差。

4. 记录和处理数据:在进行测量的同时,我们需要准确记录测量结果。

可以使用笔和纸,或者借助电子工具如平板电脑或手机等进行记录。

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和标注的清晰性。

完成测量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所需参数并生成相应的图表和图形。

三、常用工具1. 直尺:用于测量长度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2. 量角器:用于测量角度的大小。

3. 三角板:综合了直尺和量角器的功能,可以测量长度和角度。

4. 全站仪:用于精确测量和记录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

四、注意事项和技巧1. 保持工具和被测点的稳定性:在测量过程中,保持工具和被测点的接触稳定,以减小测量误差。

2.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变形测量方案

变形测量方案

变形测量方案引言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变形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评估物体在受力或受力前后的形状和尺寸变化。

变形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力学性质和材料的性能,从而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变形测量方案,以及一些常用的变形测量方法。

一、变形测量方案的基本原理在进行变形测量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变形测量方案。

变形测量方案通常包括测量设备的选择、测量方法的确定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变形测量方案的流程:1. 确定测量目的和要求:在选择变形测量方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

例如,我们是要测量物体的整体变形还是局部变形?需要测量的变形尺度有多大?2. 选择测量设备: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

常见的测量设备包括光学测量设备(如激光干涉仪、投影仪、立体视觉等)、机械测量设备(如应变计、应变片等)以及电子测量设备(如传感器、压力计等)等。

3. 确定测量方法:根据测量设备的选择,确定合适的测量方法。

不同的测量设备对应着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例如,激光干涉仪可以通过测量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干涉条纹来反推出物体的形变情况,应变计则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应变来推测材料的变形情况。

4. 进行实验测量:根据确定的方法和设备,进行实验测量。

重点在于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仪器的调校。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测量数据的校准、滤波、拟合等操作,并结合理论模型进行结果的分析和验证。

二、常用的变形测量方法1. 光学测量方法光学测量方法是一种常见的非接触式变形测量方法。

其中,激光干涉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测量设备。

激光干涉仪通过测量物体表面产生的干涉条纹,推导出物体的形变情况。

此外,还有投影仪、立体视觉等光学测量方法也可以用于变形测量。

2. 机械测量方法机械测量方法是通过使用机械测量设备进行变形测量的方法。

变形测量方案

变形测量方案

变形测量方案引言在工程领域中,变形测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用于测量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

变形测量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结构工程、材料研究和生物医学等,以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变形数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变形测量方案,包括测量原理、测量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

测量原理变形测量的原理是基于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时引起的各种物理量变化。

常见的变形测量原理有以下几种:1.光学测量:利用光学原理测量物体表面的形状和尺寸变化。

常用的光学测量方法包括干涉测量、相位测量和结构光测量等。

2.电子测量:利用电子传感器测量物体内部和外部的形变,包括电阻应变片、电容应变片和压力传感器等。

3.声学测量:利用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测量物体表面和内部的形变,包括声速测量、声强测量和声波衍射测量等。

4.机械测量:利用力学原理和机械传感器测量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变化,包括拉力计、压力计和位移计等。

不同的测量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测量原理可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测量设备根据不同的测量原理,变形测量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量设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设备:1.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是一种常用的光学测量设备,可以精确测量物体表面的形状和尺寸。

它利用激光束扫描物体表面,并通过接收激光的反射信号来获取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

2.应变计:应变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量设备,可测量物体内部和外部的形变。

常见的应变计包括电阻应变计和电容应变计,它们通过测量电阻或电容的变化来确定物体的应变情况。

3.声速计:声速计是一种常用的声学测量设备,可测量物体表面和内部的形变。

它利用声波传播时间和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确定物体的声速和形变情况。

4.位移计:位移计是一种常用的机械测量设备,可测量物体的位移和形变。

常见的位移计包括拉力计、压力计和位移计,它们通过测量力或位移的变化来确定物体的形变情况。

根据实际需求和测量要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进行变形测量。

三维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其在三维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的制作流程

三维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其在三维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其在三维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属于采矿工程中相似模拟实验技术领域。

主要结构包括地表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和用于盛放相似模拟材料的三维模拟实验台,地表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包括框架体、横向滑轨、测量头、无线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对地表移动变形测量系统的具体部件进行结构及位置的限定,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适时、真实准确、全方位的观测三维相似材料模型表面不同位置处的移动变形值,测量的数据实时传输给数据采集仪,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后,实时将地表移动变形值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本技术测量系统中,测量头的对准,数据的测量、传输和处理均自动同步进行,避免了人为误差。

技术要求1.一种用于三维相似模拟实验的三维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包括地表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和用于盛放相似模拟材料的三维模拟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似模拟材料逐层铺设在所述的三维模拟实验台内,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若干分层,在各分层相似模拟材料之间撒有云母粉;所述的地表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包括框架体、横向滑轨、测量头、无线数据采集仪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的框架体是由前框体、左框体、后框体和右框体依次连接而成的方形结构,在所述的框架体的四个顶角的下方对应连接有四根支撑腿;所述的框架体通过螺栓与所述的三维模拟实验台的四根立柱固定连接;位于所述三维模拟实验台右侧的两根立柱,其左侧外表面与所述的右框体的左表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位于所述三维模拟实验台前侧的两根立柱,其前侧外表面与所述的前框体的后表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的横向滑轨为方形杆件,其与所述的框架体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的测量头包括滑套、无线发射器、水准泡、一个竖直方向测距仪及两个水平方向测距仪,其中一个水平方向测距仪垂直于所述的右框体,另一个水平方向测距仪垂直于所述的前框体;所述的竖直方向测距仪垂直于所述框架体所在的水平面,其还具备对准功能,可辅助所述测量头自动对准测点;所述的一个竖直方向测距仪和所述的两个水平方向测距仪的轴线在空间交于一点;所述的水准泡固定于所述测量头的上表面;所述测量头通过所述滑套与所述横向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测量头测得的数据通过所述无线发射器传输给无线数据采集仪;所述无线数据采集仪的输出端通过USB接口与所述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连接。

变形测量技术方案

变形测量技术方案

变形测量技术方案一、方案概述在工程施工、地质勘探、加工制造等领域,对于材料或结构物的变形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种综合运用光学、电子、机械等多种测量技术的变形测量方案,用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变形情况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并提供数据分析和展示功能。

二、方案流程1.原始数据采集:运用多种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电阻应变计等,对目标物体进行原始数据采集,获取其变形情况的初始数据。

2.数据传输与存储: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传输方式,将原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或嵌入式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存储。

3.数据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滤波和校准等操作,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变形分析:基于数据处理结果,通过数学建模和算法分析,计算出目标物体的变形量及其变形特征,如变形形态、变形速度等。

5.数据展示与分析:将变形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提供数据分析和对比功能,通过界面友好的图表和曲线展示,直观地呈现目标物体的变形情况。

6.报警与控制:根据变形分析结果,设定一定的变形阈值,当目标物体的变形量超过阈值时,触发报警机制,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停工、调整施工参数等。

三、关键技术与装置1.光学测量技术:运用激光扫描和投影测量等技术,实现对目标物体表面形貌的三维测量和形变分析。

2.电子测量技术:运用电阻应变计、压电传感器等传感器,测量目标物体的应变和压力变化,获取其变形情况。

3.机械测量技术:运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装置,实现对目标物体位移和形变的测量。

4.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运用数学建模、信号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5.数据展示与分析软件:开发一款功能全面、界面友好的数据展示与分析软件,实现对变形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四、方案优势1.多技术综合应用:本方案综合运用光学、电子、机械等多种测量技术,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地获取目标物体的变形情况。

2.高精度和实时性:通过准确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算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变形情况的高精度测量和实时监测。

BOTDA在岩层移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BOTDA在岩层移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BOTDA在岩层移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中的应用柴敬;王正帅;袁强;李毅;王帅;李廷博【期刊名称】《煤炭科学技术》【年(卷),期】2015(043)001【摘要】为了研究岩层移动变形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过程,采用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BOTDA)对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进行分布式应变测量,在3 m平面应力模型内埋设2根传感光纤,对应位置布置百分表5个,对比分析岩层移动变形过程中的布里渊频移变化.试验结果表明: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现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分布式应变测量,不仅能很好地测量光纤沿线的岩层垮落情况,而且能够感知和反映某一点处岩层的移动变形特征,为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测试方法,对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测试技术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总页数】4页(P1-4)【作者】柴敬;王正帅;袁强;李毅;王帅;李廷博【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7;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325;TP212【相关文献】1.地下开采岩层变形相似材料模拟的数值试验 [J], 肖胜祥;陈清运2.电子经纬仪在底鼓控制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中应用 [J], 孙玉宁;周鸿超;周建荣3.基于FBG-BOTDA联合感测的岩层运动试验研究 [J], 柴敬;孙亚运;钱云云;宋军;马伟超;李毅4.潞安矿区综放与分层开采岩层移动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 [J], 崔希民;许家林;缪协兴;赵英利;金日平5.数字图像相关法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J], 陈荣华;王路珍;孔海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变形监测实验指导书

变形监测实验指导书

变形观测实验指导书(供测绘工程专业使用)测绘与城市信息系2009-9实验一 视准线法观测建筑物单向位移一、实验目的:了解视准线的布设方法和观测原理,利用视准线观测点的位移。

验证测小角法的精度。

二、仪器设备:全站仪、2个脚架(棱镜配一个脚架)、小钢尺、测钎2根等。

三、实验原理:测小角法(亦称测微器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如DJ 1型)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测站到观测点(P i )视线之间的微小夹角i α,并按下式计算偏离值:i i i s l ⋅=ρα 式中,i s ――端点A 至观测点P i 的距离;i αρ,520626''--''以秒计。

四、实验步骤及要点:1.方案设计:某基线端点相距200米,其中一变形点距基准点A100米左右,采用用测小角法观测,要求测定偏离值的精度要求为±0.6mm ,请设计采用DJ2经纬仪(望远镜放大倍数为30倍)观测的方法。

2.观测。

测角按照方案设计计算的测回数进行观测,要求上下半测回小于13秒,测回间小于9秒;量距采用普通钢尺或测距仪一次即可,但要保证正确,以后各个周期不再重量。

首先按照方案设计进行测角和量距作为首期观测,然后人为移动目标点1cm ,再按上述要求观测作为第二周期移动。

3. 计算。

按照实验原理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两个周期的偏移量,则实际误差=偏移量-1厘米。

五、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所得数据能否满足方案设计要求,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每人提交实验报告1份。

每组提交原始成果1份,要求原始数据不得涂改,如有错误可划掉重测。

实验二 前方交会法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一、实验目的:掌握测角和测距前方交会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方法。

比较测角与测距前方交会的差异。

二、仪器设备:全站仪、三棱镜、小钢尺等。

三、实验原理:已知: A(Xa,Ya) , B(Xb,Yb)观测值:两个已知点处的水平角α和β或距离Dap 和 Dbp 。

求: P 点的坐标Xp ,Yp余切公式:测角精度估算公式: 测边精度估算公式:四、实验方法及要点:1. 全站仪参数设置,包括棱镜常数、仪器常数、气象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其在二维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属于采矿工程中相似模拟实验技术领域。

其主要结构包括用于盛放相似模拟材料的二维模拟实验台及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包括框架体、竖向滑轨、测量头、无线数据采集仪及计算机处理系统,通过对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的具体部件进行结构及位置的限定,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适时、真实准确、全方位的观测二维相似材料模型不同位置处的移动变形值,测量的数据实时传输给采集仪,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完毕后,实时将岩层移动变形值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本技术测量系统中,测量头的对准,数据的测量、传输和处理均自动同步进行,避免了人为误差。

技术要求1.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包括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用于盛放相似模拟材料的二维模拟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似模拟材料逐层铺设在所述的二维模拟实验台内,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若干分层,在各分层相似模拟材料之间撒有云母粉;所述的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包括框架体、竖向滑轨、测量头、无线数据采集仪及计算机处理系统,所述的框架体是由左框体、上框体、右框体及下框体依次连接而成的方形结构,在所述的框架体的四个角上均安装有支座;所述的竖向滑轨为方形杆件,其与所述的框架体之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框架体通过螺栓与所述的二维模拟实验台的左立柱、右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左框体的右表面与所述二维模拟实验台的左立柱的内表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下框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二维模拟实验台的底座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测量头与所述的竖向滑轨之间通过滑套连接,所述的测量头包括竖直方向测距仪、水平方向测距仪、滑套、对准装置及无线发射器;所述水平方向测距仪垂直于所述的左框体,所述竖直方向测距仪垂直于所述的下框体;所述对准装置沿水平方向布置,并垂直于所述框架体所在的竖直平面;所述水平方向测距仪、竖直方向测距仪和对准装置的轴线在空间交于一点;所述测量头测得的数据通过所述的无线发射器传输给所述的无线数据采集仪;所述无线数据采集仪的输出端通过USB接口与所述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维模拟实验台整体呈一无上盖的长方体结构,其包括底座、左立柱、右立柱、活动挡板、反力架及千斤顶,所述的左立柱、右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左、右立柱均为顶角朝里的U型钢,所述U型钢的两外侧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的反力架连接在所述的左、右立柱的顶部;所述的千斤顶设置有若干个,其并列设置在所述的反力架的下方,所述的活动挡板设置有若干块,其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左、右立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块活动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通透孔,通过所述通透孔与螺栓配合将所述的活动挡板活动连接在左、右立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输入子系统,根据具体的实验布置人工输入各个测点的编号;管理子系统,对测量数据自动存储,并可以历史查询以及数据共享;分析子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输出子系统,在线动态显示测量数据,生成综合报表和移动变形曲线,并具有打印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框体和下框体内设置所述滑槽,所述的竖向滑轨在所述滑槽内可左右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套整体结构呈方形。

7.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所述的测量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自下而上,逐层安装活动挡板,并进行相似模拟材料的铺设,直至相似模拟材料全部铺设完毕;S2、待相似模拟材料固化至其性能指标达到回采要求后,将活动挡板全部拆除;S3、根据实验目的布置测线和测点;S4、将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二维模拟实验台上,并将设备调至工作状态,并对测点进行全面测量,作为初始值;S5、对相似模拟材料进行回采,对回采过程中各测点的位移情况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直至实验回采完毕,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导出所需要的实验数据和图像。

技术说明书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其在二维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采矿工程中相似模拟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岩层移动变形规律是采矿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因其研究对象具有隐蔽性,给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

相似模拟实验是在实验室内按相似原理制作与原模型相似的物理模型,在模型回采的同时通过测量岩层的位移、应力等指标,研究岩层的移动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可将回采过程中的岩层移动直观的呈现出来,为科研工作者研究岩层移动变形规律提供了便利,已成为矿业工程、岩土工程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

岩层移动包括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以往二维相似模拟实验岩层移动主要采用全站仪、拉线位移传感器和人工测量三种方式。

上述三种测量方式均存在不足:(1)全站仪测量为人工操作、费时、自动化程度低、具有人为误差;(2)拉线位移传感器测量方法是通过埋设于模型中的坚硬金属片带动连接线进而牵引拉线位移传感器读取器,实现对岩层沉降值的测量,该种方法仅能测量地表竖直方向的移动值,并且会对相似材料模型施加外力,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人工测量误差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目前还没有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非接触式的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非接触式的测量优势。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其包括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及用于盛放相似模拟材料的二维模拟实验台,所述的相似模拟材料逐层铺设在所述的二维模拟实验台内,并在竖直方向上形成若干分层,在各分层相似模拟材料之间撒有云母粉;所述的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包括框架体、竖向滑轨、测量头、无线数据采集仪及计算机处理系统,所述的框架体是由左框体、上框体、右框体及下框体依次连接而成的方形结构,在所述的框架体的四个角上均安装有支座;所述的竖向滑轨为方形杆件,其与所述的框架体之间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框架体通过螺栓与所述的二维模拟实验台的左立柱、右立柱固定连接;所述左框体的右表面与所述二维模拟实验台的左立柱的内表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下框体的上表面与所述二维模拟实验台的底座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测量头与所述的竖向滑轨之间通过滑套连接,所述的测量头包括竖直方向测距仪、水平方向测距仪、滑套、对准装置及无线发射器;所述水平方向测距仪垂直于所述的左框体,所述竖直方向测距仪垂直于所述的下框体;所述对准装置沿水平方向布置,并垂直于所述框架体所在的竖直平面;所述水平方向测距仪、竖直方向测距仪和对准装置的轴线在空间交于一点;所述测量头测得的数据通过所述的无线发射器传输给所述的无线数据采集仪;所述无线数据采集仪的输出端通过USB接口与所述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连接。

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上述的二维模拟实验台整体呈一无上盖的长方体结构,其包括底座、左立柱、右立柱、活动挡板、反力架及千斤顶,上述的左立柱、右立柱固定连接在上述的底座上,上述的左、右立柱均为顶角朝里的U型钢,上述U型钢的两外侧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螺孔,上述的反力架连接在上述的左、右立柱的顶部;上述的千斤顶设置有若干个,其并列设置在上述的反力架的下方,上述的活动挡板设置有若干块,其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在上述的左、右立柱上。

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每块活动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通透孔,通过上述通透孔与螺栓配合将上述的活动挡板活动连接在左、右立柱上。

进一步的,上述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输入子系统,根据具体的实验布置人工输入各个测点的编号;管理子系统,对测量数据自动存储,并可以历史查询以及数据共享;分析子系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输出子系统,在线动态显示测量数据,生成综合报表和移动变形曲线,并具有打印功能。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上框体和下框体内设置上述滑槽,上述的竖向滑轨在上述滑槽内可左右滑动;进一步的,上述的滑套整体结构呈方形。

上述测量系统中,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布设于二维相似材料模型外侧,实验过程中,可以适时、真实准确、全方位的观测二维相似模型不同位置处的移动变形值,测量的数据实时传输给无线数据采集仪,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完毕后,实时将岩层移动变形值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在实验过程中与测量对象(二维相似材料模型)不接触,不会对测量对象(二维相似材料模型)施加任何的外力,因而进一步保证了观测结果的准确性;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系统,测量头的对准,数据的测量、传输和处理均自动同步进行,完全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了人为误差。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二维相似模拟实验的平面移动变形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自下而上,逐层安装活动挡板,并进行相似模拟材料的铺设,直至相似模拟材料全部铺设完毕;S2、待相似模拟材料固化至其性能指标达到回采要求后,将活动挡板全部拆除;S3、根据实验目的布置测线和测点;S4、将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二维模拟实验台上,并将设备调至工作状态,并对测点进行全面测量,作为初始值;S5、对相似模拟材料进行回采,对回采过程中对各测点的位移情况进行测量和数据采集,直至实验回采完毕,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导出所需要的实验数据和图像。

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技术效果是,操作步骤简单、控制简便,实验结果真实、准确,且直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带来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结构简单、合理,实验结果真实准确、系统误差小;(2)测量头的对准,数据的测量、传输和处理均自动同步进行,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自动测量及数据分析,完全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测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二维模拟实验台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框架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竖向滑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测量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二维模拟实验台,11、底座,12、立柱,13、反力架,14、活动挡板,15、液压千斤顶,2、岩层移动变形测量系统,21、框架体,22、竖向滑轨,23、测量头,24、无线数据采集仪,25、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211、左框体,212、上框体,213、右框体,214、下框体,215、滑槽,216、支座,231、无线发射器,232、竖直方向测距仪,233、水平方向测距仪,234、滑套,235、对准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