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综合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2012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一、课标解读:

根据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2012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缤纷舞曲”。舞曲是中外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体裁,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本单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大时代分析:当下,许多年轻人受“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的影响,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超越自己。

区域分析:身处特区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包容性强,喜欢现代流行歌曲和港台歌星,面对各种音乐充斥耳边,可能出现对音乐审美的片面与迷茫。

身心特点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需要慢慢适应,他们渴望音乐的熏陶,渴望从音乐中找到共鸣。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有多年教龄的音乐老师,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自然清新、活泼新颖是我的教学风格,我希望学生能通过感受、体验、探究音乐等方式,让音乐回归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中之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能熟悉并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分析复三部曲式结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听觉,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内容及意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和器乐独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

五、教学重点:

聆听琵琶独奏《彝族舞曲》,哼唱舞曲主题旋律,感受音乐要素在不同主题音乐上的丰富表现,体验彝族舞曲音乐。

六、教学难点:

分析乐曲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七、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情境创设法为主要的教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音乐。

2、学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法是参与体验、小组合作。

八、教学用具

琵琶、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九、教学过程:

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彝族民俗和音乐的资料,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感知民族舞曲体裁)

1、播放彝族舞蹈《烟盒舞》,创设情境,师生随音乐拍二拍子为舞蹈伴奏,让学生感受到独特鲜明的彝族音乐风格。(设计意图:从而起到凝神、激趣、点题的作用。)

2、“彝族民俗知多少?”环节,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纷纷发言,引出火把节的三个活动:对唱曲子、跳弦、款白话。(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民族舞曲体裁,认识到艺术来

源于生活。)

(二)、欣赏乐曲(体验彝族舞曲音乐)(重点)

1、首先初听音乐,说想象的场景和感受。(完整体验)

①同学们各抒己见,谈想象的场景和内容、谈感受。

②教师评价归纳(表扬、肯定学生),适时引导,让学生从速度、情绪等方面去感受,引入到彝族人们庆祝火把节的故事上来。(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建立音乐整体印象。)

2、分段赏析音乐。

①首先赏析引子部分。(想象体验)

在欣赏引子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听乐曲的速度(由慢到快)、情绪(优美恬静),琵琶低音区的音色(在低音区模拟葫芦丝的音响),想象村寨迷人的夜景。

②然后赏析乐曲的A段。(模唱体验)

★欣赏A乐段,回答问题:“乐段A包含有几个主题?有没有重复的主题?”“音乐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出示曲谱,聆听对比,通过师生合作的形式依次将表格中每个主题的音乐要素补充完整,从而得知:A段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结构,主题a与 b间形成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有机联系。★指导学生带着优美、抒情的情绪,随琴哼唱主题旋律,a主题用“lu”哼唱,b主题用“la”哼唱;

★在学生较为熟悉a与b主题旋律后,出示《新彝族舞曲》主题歌词,请学生跟随主题a旋律演唱。再次感受音乐主题,加深主题印象。

歌词:我亲爱的索玛妹妹,我懂你的手中口弦,

银河山岗的月琴声声,撒做夜空繁星点点;

将熊熊的篝火点燃,对着月亮跳起圆圈,自由的灵魂没有界限。

③接下来赏析乐曲的B段。(律动体验)

★依次欣赏乐段B中的主题c、d、e、f,回答问题:“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是怎样的?琵琶用了哪些演奏手法表现主题?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

★出示曲谱,聆听对比,将全班分4个小组,用讨论、合作的形式,每个组选派一个学生依次将表格中cdef四个主题的音乐要素补充完整,体验四个情境。(阿黑哥欢舞、阿诗玛漫舞、男女群舞、互诉衷肠)。

比较表格的音乐要素得知:B段是一个多段体结构,是舞曲的高潮部分,乐段B是乐段A 的主题变奏。琵琶用扫弦、轮指、推挽的手法充分表现了四个主题不同的情境。音乐速度的变化会导致整个乐曲情绪的变化,可见音乐要素是影响音乐作品民族性的关键。

★男女生小组合作,创编律动,体验音乐情感。老师引导学生,尝试用身体随B乐段四个不同的音乐主题创编四个不同的律动。(如老师引导,男生听到主题c时可模拟琵琶中的扫弦动作;女生听到主题d时可以模拟拿着长裙跳舞等)

④、最后赏析乐曲的A’段。(再现体验)

播放A’段部分,请学生找出与之相似的主题旋律,总结出:乐段A’是乐段A的主题再现。

(在分段赏析中的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模唱、律动、对比等方式多方位体验彝族舞曲风格,突出教学重点,实现能力目标中的体验与探究。)

3、分析曲式结构。(难点)(综合体验)

①、第二次欣赏全曲,随着音乐的播放,彝族人庆祝火把节的故事开始展开。代表每个主题的图片依次出现。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乐段中选出与之对应的火把节活动情节,按照之前创编的律动,随不同的音乐主题做不同的律动动作,全班一起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