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大全
布病防治知识大全(转自布病专家萧展翼博客)(2012-04-22 17:19:42)转载▼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由来一。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
顾名思义,他们认为“布病”就是“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
目前也有很多人说到“布病”,仍然会认为没听说过这个病,所以人们对“布病”的整体概念都不是很清楚。
这是一种“顾名思义”的误解,说明人们对布病了解的太少了。
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
有的地方老百姓因患布病时间长而把布病称为“千日病”;有的地方根据布病的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症状,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还有的人们看到布病患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又把布病叫做“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革兰氏阴性球杆状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此菌是由英国军医Bruce首次在一个英国士兵的脾脏中发现的,所以把此菌就称为布鲁氏菌,同时被命名为布鲁氏菌病。
二.布鲁氏菌的发现1860年,Morston对本病做了系统的描述,并根据临床特点和尸体病理解剖所见,将本病作为临床上的一种独立的传染病,称之为“地中海弛张热”,后来又命名为“地中海间歇性胃热”。
1887年,大英帝国的远征军进驻到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某些岛国,驻扎在马尔他岛上的英国军队突然出现了大批发热的病人。
患病的士兵出现高烧、大汗、肝脾肿大等症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病,就按当地地名命名,称为“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等。
在发病的士兵中还不断出现死亡,当时既不知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疗,更不知怎样预防,在英国士兵和当地老百姓中形成了恐怖情绪。
后来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不仅看到脾脏肿大,用显微镜意外地看到有一种微小的细菌,他用培养基从脾脏中培养出很小的细菌,他将这种细菌命名为马尔他微球菌。
布病防治知识
畜产品产量下降
由于布病导致牲畜死亡和 生长发育受阻,畜产品产 量明显下降,影响畜牧业 的发展。
动物死亡率增加
急性死亡
布病可引起牲畜急性死亡,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慢性死亡
感染布病的牲畜长期处于带菌状态,不断排出病原体,导致其他健康牲畜感染, 形成恶性循环,使动物死亡率增加。
畜产品产量下降
牛奶产量下降
地方布病防治计划
各地根据国家布病防治规划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布 病防治计划,明确防治目标、策略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地方布病防治经费保障
各地政府应将布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的及 时投入和有效使用。
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
布病诊断标准
制定布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依据和诊断方法,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规范性。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宣传教育策略,提高宣传教育效果,有效降低布病的发病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三阴交等。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常用的推拿
按摩方法有推法、揉法等。
04
布病对畜牧业的影响
畜牧业发展受阻
01
02
03
牲畜繁殖障碍
布病可导致牲畜出现繁殖 障碍,如流产、死胎等, 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生长发育受阻
感染布病的牲畜生长发育 受阻,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影响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
对动物圈舍、饲料、饮水等进行定期 消毒,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阻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及时发现并隔离阳性病例,对病 畜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
散。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减 少病原体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
布病防护措施
布病防护措施
布病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传播途径:布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另外也可以通过接触病畜、人畜共居等途径传播,因此需要避免直接接触病畜和蜱虫。
2. 防蜱措施:在进入可能存在蜱虫的环境时,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和防蜱鞋袜,并使用防蜱剂进行喷洒,以减少叮咬。
3. 消灭蜱虫: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草地、树林等潮湿的地方,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减少蜱虫数量。
4. 隔离病畜:对于感染布病的动物,应尽快隔离,并配合兽医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5.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外出时避免进入野外草地和树林等可能存在蜱虫的地方,尽量穿长袖衣物、长裤,并使用防蜱剂进行喷洒。
回家后及时检查身体是否有蜱虫叮咬,并将蜱虫正确取出。
6. 定期体检:对于居住在布病高发地区的人群,可以定期进行布病相关的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布病感染。
7.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减少蟑螂、老鼠等可能携带布病病原体的害虫。
布鲁氏菌病防治培训资料全
引言概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现,如中国、美国和巴西等。
由于该病的传播途径及其危害性,对于布鲁氏菌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疾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手段、诊断方法以及控制措施等五个大点阐述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培训资料。
正文内容:1.布鲁氏菌病的基本知识1.1.病原体介绍:布鲁氏菌病由布鲁氏菌引起,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该菌的特点、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等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1.2.发病途径:病原体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食物及饮水感染、空气传播等,此处具体的感染途径和引起该病的常见源头。
1.3.病症表现:布鲁氏菌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炎、疲劳、头痛等。
此处详细介绍该病的病症表现及其病程。
2.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2.1.直接接触感染:包括与感染动物直接接触或处理感染动物及其组织时的感染途径。
此处详细介绍在畜牧业、养殖业及相关行业中的直接接触感染风险。
2.2.食物及饮水感染:食用未经熟煮或未经消毒的感染动物产品,或饮用感染物污染的水源会引起该病的传播。
此处详细介绍食物和饮水感染的途径及如何预防此类感染。
2.3.空气传播:在感染动物的排泄物中存在的布鲁氏菌可通过空气悬浮颗粒物传播。
此处详细介绍空气传播的机制和预防措施。
3.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手段3.1.畜牧管理:针对布鲁氏菌感染的动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兽医卫生防疫、隔离感染动物、合理使用动物疫苗等措施。
3.2.食品安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加强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卫生控制,包括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3.3.个人防护:通过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如手套、口罩等)和遵循卫生习惯来预防感染。
此处详细介绍个人防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4.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方法4.1.实验室诊断:通过采集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培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等。
4.2.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史,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临床诊断。
布病防治知识
八、易感人群
• 人们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 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 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 初或夏秋之间,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患 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 少见。
九、布病暴发
• 布病暴发疫情一般是指在一个最长潜伏期 内局部地区或一个单位内发生了3例以上病 人称为暴发。
• (2) 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 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两次 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 毫克,连服6周。
• (3) 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 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 以后每天2次。3周为一疗程,可治 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 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 2、症状及危害
•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 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 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 有的人体温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 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还有的体温忽 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 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 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发病初期不明显, 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 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如腰、骶、髋、肩、肘、膝等 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肝、脾肿大等。 •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布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二、如何杀灭布鲁氏菌布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该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10%~20%石灰乳或漂白粉乳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三、布病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具体来说,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小伤口或眼结膜受染;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可因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引发感染;苍蝇携带、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动物防疫和布病防治工作人员等是其高危人群;四、得了布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布病的潜伏期为1~3周,长至数月,平均两周;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多汗见于夜间或凌晨、游走性大关节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和淋巴结大;慢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且表现多样,主要为疲劳、全身不适、精神抑郁等;病例症状出现后1月以内,经正规、足疗程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五、如何预防布病1、防止经皮肤和粘膜感染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接羔助产人员,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禁止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要纠正人食用流产胎羔等不卫生习惯,不要用死羔犊喂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它用;流产胎儿落下和被羊水污染的场地如无消毒条件,可将杂草烧毁,被污染的地面泥土集中在一起埋入地下;2皮毛消毒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及时处理手上的伤口,工作场所应及时清扫、消毒;3防止经粘膜感染夫妻之间不论男女在布病急性期或亚急性期,都禁止发生性活动;2、防止经消化道感染搞好饮食、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各种奶及制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才能食用;消毒方法包括巴氏消毒70℃,30分钟和煮沸消毒;。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已被列入《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属于二类动物疫病。
二、布病传染源有哪些?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啮齿类动物。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其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
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
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
三、患病动物有哪些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生殖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
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
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严重病例可引起不育。
患畜常发生腕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肿胀、疼痛。
有关节炎时出现跛行,尤其是后肢多发。
四、布病有哪些危害?对畜牧业危害。
畜间布病对畜牧业安全生产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其直接损失主要表现为患病动物生产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母畜不孕、流产、产死胎,间接损失主要体现在影响消费者心理,造成恐慌心理,不敢或拒绝食用畜产品进而阻碍畜牧产业发展。
对人类健康危害。
畜间布病可以通过动物原性食品、传播媒介、污染的空气和水源等途径传给人类,布鲁氏杆菌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各器官组织发生病变,严重的可造成终身劳动力丧失。
五、如何预防控制布病?1、对饲养的牲畜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畜间布病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新引进的牲畜必须要上报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并隔离饲养一段时间。
隔离时间一般为45天。
3、注意个人防护。
饲喂牛羊、接羔、挤奶、清扫圈舍时必须穿工作服,佩戴乳胶手套、口罩等有效防护设备。
工作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1. 布病是一种由于暴露于布鼠粪便中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吸入空气中的细菌或食用被感染的食物等途径传播。
2. 布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肌肉疼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引发肺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 预防布病的关键是避免与可能感染布鼠粪便的环境接触,例如清理家中储藏食物的地方时要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
4. 在野外露营、探险等活动中,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携带防虫喷雾剂、露营地选择远离河流和灌木丛等布鼠密集地,避免食用没有经过充分烹饪的食物。
5. 在布病疫区,其他预防措施包括尽量不要使用被布鼠污染的杂草、草木作为饲料,及时处理垃圾,保持室内清洁等。
6. 布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需要及时就
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饮食和接触史。
7.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布病,但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 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政府和健康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9.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选择正规的餐馆和食品供应商,避免食用生肉、未经煮熟的食物等潜在的布病传播源。
10. 最重要的一点是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布病的症状,例如发热、肌肉疼痛等,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的病史和接触史,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布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布病是由于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让公众了解布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一、了解布病的基本知识1.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包括家畜、野生动物等。
2. 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途径传播,如饮用未经消毒的生牛奶、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等。
3. 布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头痛、乏力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脏、神经系统等器官损害。
二、预防布病的措施1. 饮食安全:饮用生牛奶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的感染风险,应选择经过高温处理或消毒的牛奶制品。
2. 动物管理:养殖户应加强动物的管理和饲养条件,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避免感染动物的分泌物。
3. 个人卫生: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后,及时洗手和消毒,避免将污染物接触到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黏膜部位。
4. 定期体检: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过布鲁氏菌,以便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
三、如何预防布病的传播1. 教育宣传:加强布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加强监测:建立布病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进行疫情分析和溯源调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个人防护:在接触动物或其分泌物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
4. 畜禽消毒: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减少感染风险。
5. 合理用药: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疫苗,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耐药性的产生。
四、布病的治疗和监测1. 治疗方法:布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链霉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病情监测: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以评估疗效和判断是否复发。
布病是一种潜伏期长、症状多样化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关键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汇报人:日期:•布病概述与危害•布病预防措施•布病治疗方法目录•布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建议•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布病防治工作展望与建议01布病概述与危害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布病定义布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和水传播。
传播途径布病定义及传播途径布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症状。
布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患者可能出现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情况,甚至导致不孕不育、丧失劳动能力等。
临床表现与危害危害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治疗布病患者,有助于控制疫情的传播。
控制疫情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布病的防治工作,可以保护广大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有效控制布病的传播,有助于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030201防治布病的重要性02布病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公众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布病防治宣传册、海报、宣传片等,向公众发放,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防范意识。
规范养殖行为,减少传染源建立养殖档案对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记录养殖品种、数量、免疫接种等信息,便于追溯和管理。
实施检疫和免疫接种对养殖动物实施检疫和免疫接种,确保动物健康,减少传染源。
规范养殖行为加强养殖场(户)的监管,规范养殖行为,防止动物粪便、尿液等污染环境,减少布病传播途径。
隔离治疗对感染动物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同时对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
定期检测对养殖动物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感染动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医疗救治对感染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隔离治疗。
定期检测与隔离治疗03布病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布病患者通常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链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布病概述•布病防治知识•布病防治政策与法规•布病防治的未来展望•布病防治典型案例分析目录01布病概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的侵袭力,可通过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
布病的定义布病的传播途径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或人直接接触,如拥抱、性接触等。
直接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皮肤传播食用未煮熟的肉、奶制品等,病原菌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吸入含有病原菌的空气、飞沫等。
皮肤伤口接触含有病原菌的液体、土壤等。
人类感染布病后,可引起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不孕不育、瘫痪等。
动物感染后,可引起流产、不育、死亡等症状,对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
布病的危害02布病防治知识1 2 3及时诊断和治疗布病患者,同时对可能传播布病的家畜进行隔离和检疫,以控制传染源的扩散。
控制传染源避免与感染布病的家畜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制品和水产品等,以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个人防护,如戴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以降低感染风险。
保护易感人群一旦出现布病症状,如发热、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及时就医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四环素、链霉素等,并按照医嘱规范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规范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如对症治疗、休息、饮食调理等,以促进康复。
辅助治疗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定期进行布病相关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定期复查03布病防治政策与法规国家布病防治政策建立国家布病监测系统通过设立监测点,及时掌握布病的疫情动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制定国家布病防治计划根据疫情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防治计划。
推广布病防治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布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布病防治知识精讲
contents •布病概述•布病防治知识•布病疫苗•布病防治政策与法规•布病防治宣传教育•布病防治案例分析目录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侵袭力,可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感染。
布病的定义布病的传播途径030201对人类的危害对动物的危害布病的危害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避免与感染布病的家畜接触,注意个人卫生,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制品和水产品等,以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治疗措施及时就医规范治疗辅助治疗定期复查布鲁氏菌病疫苗(Brucellosis vaccine)是一种预防布鲁氏菌病的疫苗,包括全细胞(walled)和无细胞(acellular)两种类型。
全细胞疫苗由布鲁氏菌培养液灭活后制成,含有细菌的所有成分,包括脂多糖(LPS)和蛋白质等。
无细胞疫苗仅由细菌的蛋白质成分制成,不含脂多糖。
布病疫苗的种类布病疫苗的接种对象布鲁氏菌病疫苗通常用于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如畜牧养殖者、屠宰场工人、兽医等。
对于与动物接触频繁的职业人群,如兽医、畜牧养殖者、屠宰场工人等,建议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以预防感染。
另外,对于有动物接触史的普通人,也可以考虑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布病疫苗的接种程序国家布病防治政策与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布病为乙类传染病,须及时上报并积极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定期召开布病防治工作会议,制定并实施国家布病防治计划。
建立国家级布病监测网络,定期发布布病疫情及防治信息。
地方布病防治政策与法规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布病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设立地方布病防治专业机构或指定定点医院,负责治疗患者的医疗机构须具备相应诊疗条件。
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布病防治法规,定期开展宣传教育。
企业布病防治责任与义务企业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避免接触感企业应当建立布病防治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布病防治1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23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加强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大众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患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患者表现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甚至可能转化为慢性病。
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因此,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布鲁氏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感染人体。
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触病畜、处理流产物、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感染。
消化道传染主要是通过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等途径感染。
呼吸道传播主要是吸入来自畜圈、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
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管理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及时扑杀病畜,深埋流产物及死畜,用漂白粉或石灰乳消毒污染的环境,煮沸消毒乳及其制品,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此外,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最后,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对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简称布病)。
布鲁氏菌病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 3%的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灭。
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的生存能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食品中可生存数周到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
二、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马、狗、鼠、家兔、猫等。
目前在我县主要以羊、牛为主要传染源。
三、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
流产胎儿应加生石灰深埋。
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病状消失。
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2、切断传染途径。
病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等畜产品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
保护水源。
3、保护易感人畜。
凡从事动物饲养、动物产品加工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及行为。
4、患者可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均可治愈,发病初期效果更佳。
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直到症状彻底消失痊愈,一旦耽误最佳治疗时期或变慢性后就成为终生携带病菌者,很难痊愈。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也称为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下是布病防治的一些知识:
1. 症状:人患布病后,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睾丸炎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风湿、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时,与家畜接触史或食用过病畜肉者,应及时就医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
2. 传播途径:布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如与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家畜密切接触,或者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或水。
此外,通过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感染。
3. 预防措施:
•加强病畜检疫、屠宰、隔离病畜。
•不吃不干净或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和奶,家庭食用畜肉应小块煮熟,生熟分放。
•减少人与牲畜的接触,与家畜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乳胶手套、口罩等。
•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家庭环境、物品、病畜粪便进行消毒处理。
4. 治疗措施:对于布病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正规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总之,布病是一种传染病,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传播。
如果您有任何与家畜接触的经历或在疫情高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请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接受检查。
同时,采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布病防控知识
1、什么是布病?
布病也称波状热。布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呈急性经过。病畜主要表现为流产、睾丸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人主要表现为多汗乏力和关节疼痛,如不及时诊治可转为慢性。
2、人感染布病后临床主要特征是什么?
人感染布病后,其临床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状,反复无常。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呈弛张性发热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居多。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男患者易出现睾丸肿大(单例),女患者可有月经不调,流产,白带过多等。
3、家畜感染布病后有何异常表现?
家畜感染布病后,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造成胎衣、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丸炎或关节炎。
4、布病有哪些危害?
布病的危害性:一方面,引起母畜流产或空胎,公畜出现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患病畜因影响品种改良,不能作种畜用,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感染人,引起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布病的基本信息•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布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布病的监测与评估•布病防治的未来展望•布病防治的案例分析01布病的基本信息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布病定义布鲁氏菌病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以牛、羊、猪、犬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人类接触感染后可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特点布病的定义与特点动物传播布鲁氏菌病可经由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人与人传播布鲁氏菌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较弱,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或污染的食物、水等。
布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典型的表现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等。
影响布鲁氏菌病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布鲁氏菌病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动物流产、死亡等。
布病的症状与影响02布病防治的重要性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控制布病疫情需要加强对传染源的控制,包括对患病动物和疑似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对可能接触动物的人员进行防护和监测。
传染源控制布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复发感染。
因此,预防和控制布病需要长期坚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卫生习惯养成等。
预防和控制布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动物健康布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患病动物会出现发热、流产、睾丸炎等症状,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畜牧业经济损失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布病导致的流产、死胎、不孕等问题,会使畜牧业遭受严重的损失。
布病对畜牧业的影响保障人民健康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布病的防治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会对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畜牧业是很多地区的支柱产业。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2、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人患布病表现为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该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跛足或后肢麻痹,以及睾丸炎等症。
3、人是怎样得上布病的?人主要是通过接触患病的动物及其分泌物,或接触被其污染的环境而感染上的。
我国患病的动物主要有羊、牛、猪、鹿、犬等。
人接触了患病的家畜及其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皮毛、尿、粪便及被其污染的土壤、水、饲草等都有可能发病。
4、哪些人易感染布病?一般来说,凡是接触患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或是生活在疫区与患病家畜污染的环境有接触的人,都有可能感染布病。
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等更容易感染布病。
5、怀疑患了布病怎么办?怀疑患了布病应尽快到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6、布病的愈后人患布病后,病程长短不一,以3-12个月者居多。
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力,一般愈后良好。
但有些患者如不及时治疗,易由急性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甚至终生不愈,严重影响劳动能力。
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死亡。
7、如何预防布病?(1)首先要做好传染源管理:提倡圈养,羊(牛)棚圈应远离住房,避开水源。
人畜分居,坚决不要在住房内产羔和卧室内养羔。
(2)要对家畜进行检疫,阳性病畜要由畜牧部门统一淘汰扑杀处理。
要对健康畜进行免疫。
(3)切断传播途径:在接羔、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和被狗吃掉引起布病传播。
(4)注意个人卫生防护。
不吃不清洁或被布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不喝生奶,吃生肉及生奶制品。
从事饲养、放牧、畜产品加工、兽医等人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挤奶、接羔、剪打羊毛、收购和从事乳肉加工、屠宰、病畜治疗时,均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等,工作后要洗净双手,清洗用具。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二.布病的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
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
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在一般情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他人或家畜.三.布病传播途径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
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四、人群易感性: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
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
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病防治知识
1、什么事布鲁氏菌病(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2、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对人的危害,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
布病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布病患者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3、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4、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有哪些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经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落胎)、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阴道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2)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食具后又污染食物。
(3)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
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
5、如何预防布病?
(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
病畜应及时扑杀。
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
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
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2)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
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
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
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和10%—20%漂白
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
6、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
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浪状热。
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
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
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
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
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
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7、对布病怎样治疗
由于布病症状多种多样,病期又长,治疗也较复杂,并有一定难度,应根据不同病期,不同症状体征性质调整治疗
方案。
大急性期时主要是采用抗菌疗不法,采用抗生素类药物。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为一疗程,可重复1-2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
第一疗程时并用链霉素。
成人每日1克,他两次肌肉注射。
(2)利福平,并用强力霉素治疗:利福平成人每天
600-900毫克,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强力霉素200毫克,连服6周。
(3)磺胺治疗: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连服2周,以后每天2次。
3周为一疗程,可治2-3个疗程,疗程间的间隔5-7天。
用此类药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
(4)对症治疗:除抗生素治疗外,应以对症治疗。
如失眠者可服用镇静药,关节痛、头痛等可服镇痛药,高烧者可辅以物理降温或服解热药等。
对慢性布病无特效药物治疗。
我国一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状复杂,不同人表现不同。
有的以过敏症状为主,有的以内分泌紊乱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
医生应依不同情况予以适当治疗。
8、家庭治疗与护理。
布病有两个特点适宜在家庭治疗:一是病期长,长达数月,在医院长期住院费用太高,在家中治疗可以节省一些;二是布病虽是传染病,但人不传人,在
家中治疗不必隔离,也不必担心被传染。
但是在家中治疗也有不利一面,这就是布病病情复杂,家庭治疗不易掌握,另外有的治疗需注射等也不方便。
在急性期时最好在医院治疗,如果进入慢性期或康复期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适当治疗与护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应注意:
(1)不同间隔时间到医院检查病情状态。
(2)注意适度休息与轻度活动,有利于康复。
(3)注意饮食调节与搭配。
病人庆注意营养,但防止大吃大喝,大鱼大肉。
多吃营养丰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类、豆类等。
多吃一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护理布病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增强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以治愈,而且也不会影响寿命。
9、控制、预防布病的消毒为预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项消毒,首先必须了解布氏菌对各种物理、化学、射线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种物质中的生存力方能执行好消毒措施。
消毒:
(1)洗手消毒:对手的消毒处理适用于各类人员,包括专业实验人员、兽医、牧工、挤奶工、屠宰工等职业人员,也适用于一般老百姓。
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来苏儿、新吉尔灭等,洗手用的浓度见表1。
(2)食品消毒:饮用奶应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或直接煮沸后饮用;肉类应烹调后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
(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晒1-3天。
环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300-400克/m3封闭空间。
也可用钴60照射。
(4)流产物消毒: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消毒,如无高压设备可用化学消毒法,用来苏儿(3%),或新洁尔灭(0.3%),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时后处理。
(5)畜圈、污染场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洒地,作用12小时后可达消毒目的。
(6)实验室、车间、厂房内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来苏儿喷雾消毒。
总之,布氏菌抵抗力并不强,常用消毒剂合理使用皆可达消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