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
我国兽医制度的现状

我国兽医制度的现状中国的兽医制度是为了保障动物健康、防治动物疾病、提高动物福利而建立的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
以下是其现状的详细介绍:1. 兽医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兽医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为兽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兽医行政管理体系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
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兽医政策、规划、计划和标准,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 兽医教育体系我国的兽医教育体系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多个层次的教育。
同时,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为兽医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4. 兽医诊疗体系我国的兽医诊疗体系包括动物医院、动物诊所、动物防疫站等多种形式的诊疗机构。
这些机构为广大养殖户和宠物主人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动物医疗服务。
5. 兽医实验室体系我国的兽医实验室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实验室网络。
各级实验室负责开展动物疫病诊断、监测、预警和防控研究等工作,为动物疫病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持。
6.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我国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级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为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7. 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我国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8. 兽药行业监管体系我国的兽药行业监管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兽药监管机构。
各级兽药监管机构负责开展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工作,保障兽药质量和动物用药安全。
9. 动物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我国的动物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管理部门。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动物卫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兽医工作室规章制度

兽医工作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兽医工作室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兽医工作室的正常运营,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兽医工作室是指提供兽医服务的机构,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宠物医疗、兽药销售等。
第三条兽医工作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保障兽医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条兽医工作室的规章制度是兽医工作室对其员工行为、服务项目、管理规定等方面的规范和约束。
第五条兽医工作室的规章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兽医、兽药销售人员等。
第二章岗位职责第六条兽医工作室的兽医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培训证书,能够熟练进行宠物诊疗工作。
第七条兽医应当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为宠物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并确保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第八条兽药销售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好兽药销售工作,并进行合理使用指导。
第九条兽医工作室的管理人员应当负责监督员工的工作表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兽医工作室的正常运营。
第十条兽医工作室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三章服务规范第十一条兽医工作室应当保持宠物住所干净整洁,保证医疗设备的良好状态。
第十二条兽医工作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宠物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治。
第十三条兽医工作室应当切实履行《兽医执业标准》,保障宠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十四条兽医应当倡导科学养宠理念,为宠物主人提供科学的喂养和护理建议。
第十五条兽药销售人员应当按规定配药,不得私自处方或销售未经批准的兽药。
第四章行为规范第十六条兽医工作室的员工应当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等。
第十七条兽医工作室的员工应当保守宠物主人的隐私,不得泄露宠物主人的个人信息。
第十八条兽医工作室的员工应当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宠物主人和同事,不得有损工作室形象的行为。
第十九条兽医工作室的员工不得接受宠物主人的贿赂,不得从事与工作室业务无关的活动。
第二十条兽医工作室的员工应当按规定佩戴工作证件,服从工作安排,保障兽医工作室的正常运转。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证兽医实验室的安全运行,防范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制定本管理制度。
适用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兽医实验室。
二、实验室管理1.实验室应有明确的实验室管理负责人,负责兽医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2.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确保科研项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4.实验室应定期开展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实验室应有充足的防护设施和器材,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保障员工的安全。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严格实行进出管理制度,只允许经过安全培训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外来人员需经过核实和登记。
2.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出入口的安全设施,如指纹、卡片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
3.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实验室的门窗、防护设施的完好情况,及时处理损坏的设施。
4.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实验室内的疫病防控设施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如紫外线灯、消毒设备等。
5.实验室应做好实验室内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四、生物安全管理1.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制度,明确各级生物安全防护区的范围和要求。
2.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疫病防控措施和紧急处理预案,确保实验室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处置和控制。
3.实验室应规范实验操作流程,做到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减少操作风险。
4.实验室应定期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5.实验室应严格控制实验材料和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确保避免生物物质泄漏和传播。
五、紧急事件处理1.实验室应建立紧急事件处理的报告和处置流程,确保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够及时报告和迅速应对。
2.实验室应定期开展紧急事件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实验室应配备相应的紧急处置设备和药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灭菌。
六、违规处理对于严重违反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职、开除等。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VETERINARY LABORATORY BIOSAFETY GUIDELINES(农业部 2003 年 10 月 15 日发布)本规范规定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的分级、各级实验室的基本 要求和管理。
本规范为最低要求。
本规范合用于各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中的条款作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规范。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合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1995)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1 国务院 304 号令)《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1996 农业部 7 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1988 国家科委 2 号令)GB 14925-2001GB/T 15481-2000 GB/T 16803-1997 GB/T 14295-93 GB/13554-92 GB 50155-92 GBJ19-87 WS 233-2002 OIE 2002 JCJ 71-90 NF EN 12022 实验动物 环境与设施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空气过滤器 高效空气过滤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国际动物卫生法典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可呼吸空气生产标准本规范采用下列定义::一切从事兽医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研究与使用,以及兽医临床诊疗和疫病检疫监测的实验室。
:本规范涉及的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其他动物。
:一切能引起动物传染病或者人畜共患病的细 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
:可以由动物传播给人并引起人类发病的传染性疾病。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安全操作程序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安全操作程序1 目的规范对病原微生物的操作程序,防止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感染、泄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病原微生物的操作。
3 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原微生物材料时均应严格按本程序执行,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进行监督。
4 过程要求4.1实验人员在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操作之前,必须向生物安全负责人报告,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4.2 在处理、检验和处置病原微生物材料时应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按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实验活动的内容在规定的区域和防护条件下开展工作;4.3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以尽可能降低污染人和周围环境为标准,正确穿着个人防护装备,合理使用防护屏障,预防个人暴露。
4.4 实验室样本的接收按《样本的交接程序》来进行。
若收到的样本包装容器有损坏或泄漏,由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的专业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样本以防止漏出或产生气溶胶。
如果污染严重或认为样本有不可接受的损坏,则将样本安全地销毁而勿开启。
4.5 禁止用嘴吹吸移液。
4.6 实验室工作人员经过安全操作尖利器具及其装置的培训。
4.7实验室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尽量使用替代品。
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进行直接操作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
4.8 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等利器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
尖利物容器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4.9 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都被假定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
4.10 所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样本对待。
4.11 实验室内操作全过程穿戴个人防护服或工作服。
4.12 在生物安全柜内或生物隔离器内操作实验动物,穿戴耐抓咬、防水的个人防护服和手套;戴适当的面部、眼部防护装置。
4.13 摘除手套后彻底洗手消毒。
5 相关记录HXYK-P1JL003-2010 违反生物安全工作登记表。
进一步加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4562023进一步加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黄新平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平和363700摘要文中从完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防护措施落实等方面,就进一步加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级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对策建议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23)06-0059-02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动物疫病的检测、预警、预报、血清学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学宣传;指导全县兽医实验室建设和培训。
主要分为综合实验室、接样室、病原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解剖室、档案室、消毒洗涤室等七个功能区,实验室总面积不少于200m2。
能检测的主要项目有: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非洲猪瘟病原学检测等。
为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风险管理,排除实验室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
现就进一步加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时调整充实人员,完善组织机构,配齐配强队伍。
成立一支专门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实验室人员配置的要求,指定一名有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全面负责生物安全工作;任命具有扎实理论和技术过硬的同志为实验室人员。
坚持做到领导重视、明确分工、责任到位、细化工作职责,实验室管理责任人落实到位,层层抓落实。
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要有:准入制度、消毒制度、废弃物处理制度、安全操作制度、病原微生物管理制度、意外事故处理制度、培训制度、生物安全检查制度等。
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以及考核细则表

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兽医实验室是指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并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的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省级兽医实验室、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
第三条国家实行兽医实验室考核制度。
兽医实验室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
兽医实验室考核不合格、未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该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应当委托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承担。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和省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具体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第五条兽医实验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能力承担本行政区域及授权范围内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技术工作,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二)实验室建设符合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三)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四)从事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活动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五)建立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六)近两年内完成上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八)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第六条具备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兽医实验室,可以向农业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兽医实验室考核。
动物疫病实验室规章制度

动物疫病实验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动物疫病实验室的管理,保障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动物疫病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第三条所有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动物疫病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动物传染病的检测、鉴定和研究。
实验室所用动物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不得私自拥有和使用动物,严禁私自进口未经检疫的动物。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五条实验室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内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如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处理或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六条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药品和试剂应按照规定储存,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严禁使用过期药品。
第七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掌握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第八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具,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
第三章管理规定第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验操作,不得私自修改实验方案或数据。
第十条实验室内所有实验记录应详尽完整,做好实验数据的备份和存档工作。
第十一条实验室内不得吸烟、饮食,严禁私自带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
第十二条实验室内禁止无关人员随意接触实验动物,保障动物的安全和健康。
第四章卫生管理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清新。
第十五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内的卫生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整洁。
第五章备品备件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室内备品备件的管理应按照规定进行,确保备品备件的充足。
第十七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合理使用备品备件,避免浪费。
第六章惩戒措施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实验室将按照相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严肃处理。
第十九条实验室的主管单位应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管理情况,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
第七章其它规定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的修订应经实验室主管单位审批,遵循程序和原则。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人员进出实验室程序

实验室人员进出实验室程序
1 目的
制定实验室人员进出的标准操作程序,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BSL-1实验室人员进出程序。
3 职责
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本程序的规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 规程要求
4.1进入程序
4.1.1 实验室人员需将外衣挂在办公室内,避免外衣与工作服混放。
4.1.2 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告知实验室工勤人员或其他工作人员自己将要达到的位置。
4.1.3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BSL-1更衣室,从鞋架内取出工作鞋,脱掉自已所穿鞋并放入鞋架内,转向内侧换上工作鞋。
4.1.4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更衣室,穿上医用白大褂或连体工作服。
按要求戴手套、口罩、鞋套等防护用品。
4.2 退出程序
4.2.1 试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脱掉一次性口罩、一次性乳胶手套,装入高压灭菌袋中。
4.2.2实验室工作人员先用用消毒巾擦拭面部,用碘伏或0.5%新洁尔灭消毒双手,再用消毒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洗。
4.2.3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脱掉工作鞋,放入内侧鞋柜,转向外侧,从外侧鞋柜中取出自己所穿鞋。
4.2.4实验室工作人员退出实验室,将BSL-1实验室入口门关好,离开实验室。
兽医实验室考核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兽医实验室考核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提高兽医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兽医实验室的考核管理工作。
第三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应注重结果导向和问题导向,以推动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第五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应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规模,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
第六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应定期进行,结果及时公布,并及时进行跟进和改进。
第二章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第七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指标应包括以下方面:(一)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完好程度;(二)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三)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四)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贡献;(五)实验室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第八条兽医实验室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实验室的不同特点和规模,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第九条兽医实验室的评价标准应量化、可操作,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第十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应经过实验室的评审和审批,确保其科学、合理和可行。
第三章考核程序和流程第十一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应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或委员会,负责具体的考核事务。
第十二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应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规模,制定相应的考核程序和流程。
第十三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程序和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一)考核目标的确定: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考核目标。
(二)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的制定: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规模,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
(三)考核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考核材料应包括相关的实验室资料、实验室人员的资料、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资料等。
(四)考核结果的评定:根据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实验室进行评定。
(五)考核结果的公布和反馈:考核结果应及时公布,并向实验室反馈。
(六)考核结果的跟进和改进: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跟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兽医实验室的考核工作应定期进行,具体的考核频次和间隔由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12年1月1日发布 2012年1月1日实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批准根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对照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及农业部相关管理规定,我实验室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编制了《___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本手册具体描述了我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是实验室做好生物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本手册现已批准,并予发布,自发布之日实施。
实验室全体成员及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实验室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都有效控制,防止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
主任:2012年1月1日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生物安全方针与目标第三章术语与定义第四章组织第五章管理体系第六章文件第七章安全计划第九章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第十章纠正措施第十一章预防措施第十二章持续改进第十三章内部审核第十四章管理评审第十五章人员管理第十六章材料管理第十七章活动管理第十八章内务管理第十九章设施设备第二十章废物处置第二十一章危险材料运输第二十二章应急措施第二十三章消防安全第二十四章事故报告修订页发放控制本手册共印制8本,实际发放5本,报省疫控中心1本,剩下2本由--负责保管。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是受控文件,手册和电子档的持有人、保管人有责任妥善保管,除监督评审部门检查外,未经实验室主任许可不得将手册(或电子档)外借和赠送非本实验室人员。
发放人名单第一章前言1.1 简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心)是依法成立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
主要职责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组织实施全区动物防疫工作,调查动物疫情并组织实时控制和扑灭工作;负责全区动物疫病的实验室检测工作;负责全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工作等。
中心现有技术人员3名,其中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3名,兽医师1名,助理兽医师1名,实验员1名;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设置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存室、档案资料室、洗涤消毒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共7个功能实验室(具体位置见实验室平面图);拥有生物安全柜等各类仪器设备38台套。
兽医实验室工作方案(最新)

兽医实验室工作方案兽医实验室现场工作方案【1】1)实验室是否具有文件控制和管理程序,有关的内容和环节是否齐全,规定是否合理且具可操作性。
2)实验室内部文件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现场使用的各种文件是否标识清晰。
3)实验室现场是否使用失效或废止的文件;是否存在一个文件出现不同版本的问题。
4)实验室受控文件是否定期审核,必要时进行修订,更改的文件是否经过再批准,并加以说明。
5. 是否规定了所有的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所有的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是否明确本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关键人员是否明确了代理人。
6. 审阅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以及对照体系建立依据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评判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验室自身状况的适应性和实际运行的有效性。
7.是否建立了质量、生物安全管理上的方针和目标;方针是否适宜;目标是否可测量和可操作。
8.文件控制9.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1)实验室是否制定了服务和供用品的选择、购买和验收、储存的相关管理程序文件。
2)实验室是否对服务和供应方进行了评价,是否建立了服务方/供应方的名单。
3)实验室已发生的采购是否受控,是否正确选择具备资格的供应方。
4)实验室是否已规定了对采购品的验收要求,对供应品、试剂和消耗性材料是否经过验收。
10.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1)实验室是否编制了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对不符合工作予以及时处理。
2)实验室是否编制了纠正措施程序,在“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时,执行纠正措施程序。
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分析程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实验室对出现的不符合工作或对潜在造成不符合的原因,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4)实验室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结果是进行了验证。
11. 记录1)实验室是否编制了记录管理程序,内容是否齐全、合理。
2)实验室的管理记录和技术记录的信息是否“足够”,是否能够“复现”管理和技术活动。
3)实验室的各种记录填写和更改是否正确、完整、清晰、明了。
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工作制度

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保护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动物疫病防控机构(以下简称防控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监测、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等工作的专业机构。
第三条防控机构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全面履行职责,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第四条防控机构应设立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五条防控机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开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三)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免疫接种和疫病监测计划;(四)开展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疫情处理;(五)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六)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工作。
三、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第六条防控机构应制定和实施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包括疫苗接种、消毒、生物安全等措施。
第七条防控机构应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并根据疫情特点和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八条防控机构应指导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动物疫情报告与处理第九条防控机构应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明确疫情报告的程序、时间和责任人。
第十条发现疑似疫情或确诊疫情时,防控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第十一条防控机构应组织专家对疫情进行评估,制定疫情处理方案,并协助有关部门实施。
五、实验室建设与质量管理第十二条防控机构应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开展疫病检测和诊断工作。
第十三条防控机构应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第十四条防控机构应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动物防疫管理制度范本(2篇)

动物防疫管理制度范本(一)免疫制度1、遵守《动物防疫法》,按市级兽医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和要求,认真做好免疫工作。
2、严格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免疫操作规程,确保免疫质量。
3、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使用来自于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4、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
5、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照要求贮运疫苗,确保药苗的有效性。
6、废弃疫苗按照国家规定无害化处理,不乱丢乱弃疫苗及疫苗包袋物。
7、疫苗接种及反应处置由取得合法资质的兽医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8、遵守操作规程、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并严格消毒,防止带毒或交叉感染9、疫苗接种后,按规定佩戴免疫标识,并详细记入免疫档案。
10、免疫接种人员按国家规定作好个人防护。
11、定期对主要病种进行免疫效价监测,及时改进免疫计划,完善免疫程序,使本场的免疫工作更科学更实效。
(二)用药制度1、场内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必须由兽医决定,其它人员不得擅自使用。
2、兽医使用兽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非法产品。
3、必须遵守国家关于休药期的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畜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
4、树立合理科学用药观念,不乱用药。
5、不擅自改变给药途径、投药方法及使用时间等。
6、做好用药记录,包括:动物品种、年龄、性别、用药时间、药品名称、-----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用药原因、疗程、反应及休药期。
必要时应付医嘱:用药动物种类、休药期及医嘱等。
7、做好添加剂、药物等材料的采购和保管记录。
(三)检疫申报制度1、本场饲养的畜禽水产在地区出售或迁移,提前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派出的报检点申报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本场饲养的畜禽水产迁移出市外,应将畜禽水产运至指定地点,向____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派出的换证处申报,并取得《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2012年1月1日发布2012年1月1日实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批 准根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对照国家标准《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及农业部相关管理规定,我实验室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编制了《___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本手册具体描述了我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是实验室做好生物安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本手册现已批准,并予发布,自发布之日实施。
实验室全体成员及相关人员应认真学习,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实验室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都有效控制,防止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
主任:2012年1月1日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生物安全方针与目标第三章术语与定义第四章组织第五章管理体系第六章文件第七章安全计划第九章不符合项的识别和控制第十章纠正措施第十一章预防措施第十二章持续改进第十三章内部审核第十四章管理评审第十五章人员管理第十六章材料管理第十七章活动管理第十八章内务管理第十九章设施设备第二十章废物处置第二十一章危险材料运输第二十二章应急措施第二十三章消防安全第二十四章事故报告订页发放控制本手册共印制8本,实际发放5本,报省疫控中心1本,剩下2本由--负责保管。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是受控文件,手册和电子档的持有人、保管人有责任妥善保管,除监督评审部门检查外,未经实验室主任许可不得将手册(或电子档)外借和赠送非本实验室人员。
发放人名单第一章前言1.1 简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心)是依法成立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
主要职责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组织实施全区动物防疫工作,调查动物疫情并组织实时控制和扑灭工作;负责全区动物疫病的实验室检测工作;负责全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工作等。
中心现有技术人员3名,其中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3名,兽医师1名,助理兽医师1名,实验员1名;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设置解剖室、接样室、样品保存室、档案资料室、洗涤消毒室、血清学检测室、病原学检测室、共7个功能实验室(具体位置见实验室平面图);拥有生物安全柜等各类仪器设备38台套。
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

农业部关于印发《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日期:2009-09-20 10:25文号:农医发〔2009〕15号来源:【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加强兽医系统实验室管理,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我部制定了《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
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一日附件: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提高兽医实验室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兽医实验室是指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并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的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省级兽医实验室、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
第三条国家实行兽医实验室考核制度。
兽医实验室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方可承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
兽医实验室考核不合格、未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该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等任务应当委托取得兽医实验室考核合格证的兽医实验室承担。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国家级区域兽医实验室和省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具体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市)级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第五条兽医实验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能力承担本行政区域及授权范围内的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他与动物防疫相关的技术工作,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二)实验室建设符合兽医实验室建设标准,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100%;(三)具有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得少于80%;(四)从事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检测活动的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培训合格;(五)建立与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运行正常;(六)近两年内完成上级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诊断、监测和检测任务;(七)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程序文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开展检测工作,实验室记录和检测报告统一规范;(八)建立健全实验活动原始记录,实验档案管理规范,整理成卷,统一归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2012年8月目录一、实验室岗位责任制 (4)1.1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中心主任 (4)1.2 实验室主任 (4)1.3 实验室副主任 (5)1.4 技术负责人 (5)1.5 质量负责人 (6)1.6 质量监督员 (6)1.7 内审员 (7)1.8 实验室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职能职责 (7)1.8.1 洗涤室 (7)1.8.2 仪器室 (7)1.8.3 接样及样品保存室 (8)1.8.4 血清室 (9)1.8.5 病原学检测室 (9)1.8.6 档案室 (10)1.8.7 解剖室 (11)二、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12)2.1 记录的填写与更改 (12)2.2 记录档案归档手续 (13)2.3 记录档案的保管 (13)2.4 保密制度 (14)2.5 记录档案的利用和借阅 (14)三、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15)3.1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调研、计划、购置) (15)3.2安装、调试、验收 (15)3.3使用 (16)3.4维护、保养 (16)3.5维修 (17)3.6报废和事故的处理 (17)3.7仪器设备档案、台帐 (17)3.8标识 (18)四、药品试剂管理制度 (18)4.1 试剂的购买 (18)4.2 试剂的保管 (18)4.3 试剂的领用以及无害化处理 (19)五、病料采集、保存及运输制度 (20)5.1 病料的采集 (20)5.2 病料的保存 (20)5.3 病料的运输 (21)六、实验室卫生安全制度 (21)6.1 实验室卫生制度 (21)6.2 实验室安全制度 (22)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2)7.1 人员进入规定 (22)7.2 实验人员着装要求: (23)7.3 实验人员保护: (23)7.4 操作准则 (24)7.5 实验室工作区 (25)7.6 实验室中标本的安全操作 (25)7.7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26)7.8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与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26)7.9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27)7.10 实验室设备的生物安全使用 (27)7.10.1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27)7.10.2 离心机的使用 (28)7.10.3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29)7.11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 (30)7.11.1 刺伤、切割伤或擦伤 (30)7.11.2 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30)7.11.3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 (31)7.11.4 火灾和自然灾害 (31)八、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32)8.1 样品的接收与保存 (32)8.2 样品的备份与处理 (32)九、实验纪录、检验报告审核制度 (33)9.1 实验记录的填写: (33)9.2 检验报告的填写: (33)9.3 相关审核制度: (33)9.4 归档: (34)十、实验室剧毒药品管理领取使用制度 (34)10.1 实验室剧毒药品的领取: (34)10.2 实验室剧毒药品的使用及管理: (34)十一、实验室废弃物及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35)11.1 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35)11.2 无害化处理方法: (36)11.3 包装运输到暂时存储地点: (36)11.4 分类存放: (37)11.5 交由医疗废物处理单位 (38)一、实验室岗位责任制1.1 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中心主任主要职责和权限:1.1.1 确定实验室组织机构的设置及资源配置;1.1.2 确定各室的职责、权力委派及各室关键岗位人员的任命;1.1.3 负责实验室报告/证书的最终审核和签发,对签发的结果承担技术和法律责任。
1.1.4 负责实验室组织和管理等宏观协调工作。
1.1.5 确保管理人员、技术质保人员、技术人员有职权资源、识别预防减少偏离。
1.2 实验室主任主要职责与权限:1.2.1 贯彻执行国家法令、法规、政策,领导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2.2 负责实验室的行政、业务管理工作。
1.2.3 负责实验室组织、建设工作。
1.2.4 负责组织开展实验室的科研工作。
1.2.5 保障实验室检验公正性、独立性、诚实性。
1.3 实验室副主任主要职责与权限:1.3.1 在主任领导下,组织实施实验室工作,协助实验室主任抓好各项工作。
1.3.2 协助负责实验室的行政、业务管理工作。
1.3.3 协助修订、完善实验室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组织落实。
1.3.4 实验室主任不在时,代理主任行使职权,做好实验室组织和管理工作。
1.3.5 负责各室的协调工作。
1.3.6 完成主任交办的其他任务。
1.4 技术负责人主要职责与权限:1.4.1 负责实验室技术管理工作,组织研究解决检验工作中的技术问题。
1.4.2 负责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和实施,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水平。
1.4.3 负责具体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保证各室负责人具有履行其职责所需的权利和资源。
1.4.4 全面负责所要进行的检验技术工作,组织制定检验方法。
遵从检验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标准操作,如有修改,记录修改内容及原因。
1.4.5 记录在检验工作中所得的所有原始资料。
1.4.6 检验结束时要把检验计划,最终报告及辅助原始资料、样品、幻灯片等存档。
1.5 质量负责人主要职责与权限:1.5.1 负责组织机构设置及各机构人员组成的策划;1.5.2 负责推荐各室负责人及室的职责;1.5.3 负责各室负责人及质量监督人员职权的协调工作;1.5.4 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并以插入标样或“密码样”的方式随时对检测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以保证检测工作质量;1.5.5 负责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编制、审核和发放。
1.6 质量监督员主要职责和权限:1.6.1 负责监督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室人员是否严格按规定执行检测任务。
1.7 内审员主要职责和权限:1.7.1 按《内审程序》要求,对质量体系实施不连续的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
1.7.2 对审核结果进行评价,并向质量体系评审会议报告审核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
1.8 实验室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职能职责1.8.1 洗涤室主要岗位职责:1.8.1.1 根据有关国家标准配制标准溶液、认真做好记录。
实验室及器材消毒和实验室准备工作。
1.8.1.2 保持洗涤消毒室清洁、整齐,要符合标准溶液配制和存放条件。
1.8.1.3 承办实验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1.8.2 仪器室主要岗位职责:1.8.2.1 负责整个实验室有关物资试剂、劳保用品的供应。
1.8.2.2 严格执行物资器材管理制度,掌握所管器材和各类物资性质、用途及保管注意事项。
1.8.2.3 验收核对入库器材、药品试剂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严格领用手续、分类记帐、定期盘点;库房内的器材、药品试剂应分类摆放整齐,搞好库房内卫生,注意防水、防盗、防潮、防火和通风。
1.8.2.4 要有试剂器材详细清单,做到一目了然。
1.8.2.5 负责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检定、维护和保养。
1.8.2.6 承办实验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1.8.3 接样及样品保存室主要岗位职责:1.8.3.1 负责样品抽取(接收),核算收费额度,样品登记编号、传递,及时下达检验任务。
1.8.3.2 样品送达后应立即登记,并把样品分为“正样”和“副样”。
正样按测试要求进行处理,副样以原始状态入库保存。
1.8.3.3 样品应分类管理,退库样品与副样编目清楚,保存样品环境条件应符合其贮存要求,不使样品污染、发霉或变质。
1.8.3.4 入库样品的存放时间,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质量确定,原则上应尽可能长。
1.8.3.5 超过保存期的样品,应及时处理,将处理时间、所用方法和结果记录在案。
1.8.3.6 坚守岗位,热情待客,做到优质文明服务。
1.8.3.7 承办实验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1.8.4 血清室主要岗位职责:1.8.4.1 准备好检验用器材、药品、符合规范的原始记录纸等。
1.8.4.2 检查仪器设备,器具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
1.8.4.3 检查被检样品的状况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1.8.4.4 开始检验工作前,应作好各项准备工作,熟悉被检样品的检测技术。
1.8.4.5 结果判定应按现行技术标准,有关技术文件、合同和协议进行。
1.8.4.6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客观性,送检样品均按“盲样”处理,检验人员无需知道样品来源。
1.8.4.7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1.8.4.8 承办实验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1.8.5 病原学检测室主要岗位职责:1.8.5.1 准备好检验用器材、药品、符合规范的原始记录纸等。
1.8.5.2 检查仪器设备,器具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水、电、气等是否正常。
1.8.5.3 检查被检样品的状况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1.8.5.4 开始检验工作前,应作好各项准备工作,熟悉被检样品的检测技术。
1.8.5.5 结果判定应按现行技术标准,有关技术文件、合同和协议进行。
1.8.5.6 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客观性,送检样品均按“盲样”处理,检验人员无需知道样品来源。
1.8.5.7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1.8.5.8 承办实验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1.8.6 档案室主要岗位职责:1.8.6.1 负责各类档案应按时归档,编目清楚,管理规范,查阅方便,严格执行管理及保密制度,要搞好防火、防盗、防虫、防霉。
1.8.6.2 技术资料档案未经中心主任同意,不得外借、复制、更不准涂改和损坏。
1.8.6.3 失去保管价值或超过保管期的档案,要定期检查清理,经中心主任批准后予以销毁。
销毁时要登记注册,并有注销人签字。
1.8.6.4 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档案室,档案管理人员要随时关好门窗。
1.8.6.5 承办实验室交办的其它工作。
1.8.7 解剖室主要岗位职责:1.8.7.1.全面负责解剖室的管理工作:1.8.7.2 对解剖室的仪器、设施及水、电使用安全负责。
1.8.7.3 仪器、器械摆放整齐,有明显标记,应定期对仪器、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填写仪器维护记录表,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解除故障,以保证仪器、设施的正常运转。
1.8.7.4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
1.8.7.5 根据试验内容要求准备解剖所需的物品,包括解剖器械、固定瓶、固定瓶标签、固定液、天平、校正砝码、解剖服等。
1.8.7.6 解剖结束后对使用过的解剖器械及时进行清洗、消毒,若发现解剖器械有磨损,应及时报废并申购。
1.8.7.7 对解剖产生的医用垃圾、动物尸体、废弃液等应分类收集并与有关部门责任人取得联系,及时进行处理。
1.8.7.8 承办实验室交办的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