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校企合作教学计划
吉伟煤化工有限公司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
吉伟煤化工有限公司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级技工)一、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造就本专业中级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各种变化,为学员顺利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高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的成长需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教学环节组织和设计方面,努力塑造工作岗位的情境和要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安全意识以及文明生产习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二、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一定的机械设计制造与电气自动控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中级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适应岗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生产与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修理与改造等工作。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知识结构(1)、在思想政治方面通过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使学员修身立德,遵纪守法。
(2)、在专业基础方面通过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工艺、公差配合、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电工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知识来充实专业内涵,为学好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够深刻领会并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人文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面向机电行业,从事机电等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一)知识结构1、基础知识政治理论与思想道德知识:懂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知识;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英语知识: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用英语进行一般会话与交际、有一定的阅读翻译能力。
计算机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汉字录入、Windows 系统等。
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普通话知识:具有普通信函、文件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普通话等。
2、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与CAD、电工与电子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一般专用设备设计应具备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CAD/CAM、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各种普通机床管理与维护以及电控线路设计应具备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机床电器控制等技术。
(二)能力结构1、通用能力(1)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能熟练地在因特网上检索、浏览信息、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
(2)外语应用能力: 可借助字典阅读英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具有初步的口头交际能力;(3)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针对不同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能有效运用信息撰写比较规范的常用应用文。
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研究论文及工作总结等,且书写工整;(4)自我管理能力:确定符合实际的个人发展方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安排并有效利用时间完成阶段工作任务和学习计划;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新的或变化着的环境;(5)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或毕业综合实践)中善于动脑,乐于探索,有一定的创新见解。
机电一体化初中三年教学计划{中技}
机电一体化初中三年教学计划{中技}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具备一定的跨领域学科知识和技能,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三、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
2.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3.专业实践课程机械加工实、电气控制实、机械设计实、机电一体化实、自动化控制实等。
4.专业选修课程汽车维修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航空航天技术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2.工作场景模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3.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如讲授、实验、实、案例分析、课外拓展等。
4.校企合作,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和管理,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评价方式1.定期考试,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实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3.课外拓展活动评价,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情况。
4.毕业设计,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形位公差及形位误差的检测,表面粗糙度和普通螺纹结合的公差等。
学生将通过本课程了解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语及其定义,熟悉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准和识读。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形位公差的基本内容,理解形位公差代号的含义,掌握形位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标准及基本检测方法,掌握表面粗糙符号代号的注法,了解普通螺纹公差的特点,理解螺纹公差的标记的组成及其含义,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计量器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和基本检测方法。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方案计划(预备技师)
|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高中毕业生,2年制)机电工程系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一、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本行业造就全面的高级技能人才。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体,按照职业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重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足进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试、技术升级带来的变化。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习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彻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程中强调任务导向、情景导向,加强知识与技能的一体化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维修电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能力,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的中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冲诚信、守纪律,自觉遵守公共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协作精神。
2. 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徐州机电工程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
湖南省机电一体化专业省级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sf/dz/details/d_34徐州机电工程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与管理人员。
毕业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主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分析、解决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中一般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获取本专业新技术、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初步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要求,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毕业生应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生活情趣,并能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一般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是: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管理和操作机电设备从事生产等工作,也可从事与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设计一般安装或修理的工艺装备和零件测绘。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知识结构1. 具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
3. 掌握机械、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调试和使用的基本知识。
4. 掌握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保养的基本知识。
5. 具有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初步知识。
6. 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7. 具有初步的设备技术经济分析及现代化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结构1. 具备机修钳工、维修电工必需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
3. 具备测绘并设计机械零件及简单部件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在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为此,制定一套合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对于培养高质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至关重要。
一、专业教学目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包括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2.熟悉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与维护等工作流程;3.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等任务;4.培养应用创新能力,能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等;2.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电机与变频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系统、PLC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3.实践课程:机械制图实习、电工电子技术实习、机电一体化实训、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教学:采用板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例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图、电气基础、自动控制等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题进行独立设计与实施,并撰写相应的毕业论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习与实践环节安排1.实习: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际应用能力;2.实训:设置机械制图实习、电工电子技术实习、机电一体化实训等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制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机电工程系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搞好我系专业的高职教育,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精神,结合我系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本系专业以生产、维修、维护为宗旨,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安装、调试、维护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我系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基本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提前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
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理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院讲座。
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了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组长:韩斌成员:化彦杰、王正伟、郑二杰、温琰。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方案与事实陈述 精品
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合作方案与事实陈述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校企合作、按需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项目驱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项目+公司”的专业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等各项改革,努力探索办学新机制。
以下就本专业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校外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三级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步骤、校企合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校企合作方案1、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建设过程中,在合作培养学生、产品协作加工、企业职工培训、技术服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与企业的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了稳定、长效、密切的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如下图一:图一校企合作联动机制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与企业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协作,建立更为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的部分产品引入到学生实训中,增强实训的“真实感”,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减少实训的消耗;为省内,尤其是长沙市内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及下岗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服务,全方位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参与多地经济大循环。
根据学院的教学情况和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工程实践,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深化校企合作。
2、校企合作校外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注重产学结合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本地区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实训室,使实训室成为教师掌握新技术的交流平台,成为生产企业的培训平台,成为公司的客户与员工的培训平台。
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实现学生“2+3+5”的校外顶岗实习方式:第一学年利用暑假进行二个月的职业岗位认识性顶岗实习、第二学年后利用暑假进行三个月的职业岗位生产性顶岗实习、利用“2.5+0.5”的最后半年进行五个月专业性顶岗就业实习。
机电一体化校企合作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 级)一、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二)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对机电产品进行结构设计和系统设计;熟练掌握机电产品常规制造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掌握数控设备的结构原理、加工程序的编制、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车间工艺员、零件质量检查员和设备管理员,机电产品调研员和设计员,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员、操作员及设备安装、调试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四、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要求(一)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5学时学分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该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法律素质的提高有机统一,突出本课程对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方面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在这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和阐释,以有利于养成和培养大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5学时学分3)本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整后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
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教学计划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及设备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机械产品的初步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互换性原理与测量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电子电工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C语言、自动控制系统、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可编运输控制、数控技术。
3、金工实习、制图测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4、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教学环节及教学进程见后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有关表格
表1 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表2 总周数分配表
表3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进度表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制: 三年学习形式:业余学习
层次:专科
说明:1、重庆市水平测试课程注明“*”符号。
2、考查课程注明“△”符号。
3、可与自考本科衔接的课程注明“★”符号。
中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中职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领域之一,其教学主题应以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二、活动安排1. 理论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旨在为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知识体系。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设备应配备齐全,并经常进行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课程安排需要与理论课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3. 项目实训项目实训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项目实训内容,如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调试、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编程调试等。
项目实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并学习先进企业的生产线,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课程设计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材使用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中的教材应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相匹配。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和使用教材:1. 教材选用可以选择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紧密相关的教材,如《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等经典教材,也可以选择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教材,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等。
2. 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讲解。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呈现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 自主学习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材料,如学习指南、在线学习平台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材料,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大专)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专业
二、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五年
四、培养目标
一年级:学习专业、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创业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年级:重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就业创业素养,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具有初等专业技术水平。
三年级:学习车、钳、焊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下一学年的技能培训奠定理论知识。
四年级:培养车、钳、焊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成为面向机电设备、自动化和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安装及维修(护)企事业单位的中等应用型人才。
五年级: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和生产线设备的制造、安装及维修(护)等工作、能够熟练进行车工、钳工、焊工操作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的电路维修、故障检测,机床的操作和维修以及车工、钳工、焊工等工作。
学生实习就业单位主要有:易因特电子、音索伊电子、科达电子、富士康科技集团、宝源有限公司、海尔工贸等。
六、专业资格证书
劳动职业鉴定车、钳、焊、维修电工,家电维修的资格证书,安检部门的电工、制冷、焊接安全上岗证书等、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七、专业(实训)课程
八、专业方向模块与学分、课时分配
注:本专业方向模块为四年级在实训基地实施。
九、课程设置
三、二连读大专课程设置
备注:( )内为学分
- 11 -。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概述:
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
学制:三年
层次:专科
招生面向:理科
招生对象:本专业招收应往届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习形式: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高级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利用、市场营销以及生产第一线的机电产品的规划购置、评估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更新改造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所取证书及就业方向
所取证书:本专业在学生毕业时经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校企合作陕鼓集团(风机,气轮机公司)及相应的企业,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轻工、交通、化工、冶金、农业等领域的生产及加工过程自动化设备与系统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及检修。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以中级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要求。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建设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机械加工技术和机械设备操作、保养与维护的中级技能人才。
1、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2、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机械类普通工艺学及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职业标准中规定的数控机床加工等高科技机械设备使用的中级操作技能;能够对本工种使用的主要设备进行调试和保养,熟悉安全生产知识,养成文明生产习惯。
3、专业理论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与所学专业(工种)操作技能相适应的理论知识,熟悉数控机床等常用高科技机械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护和调整方法,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具有配合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5、身心健康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
三、周数分配本计划适用校企合作,招收初中毕业学生,学制3年。
总周数156周,其中理论教学60周,实习教学72周,入学、毕业教育各1周,考试4周,公益劳动和机动4周,假期14周。
四、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公学年学期序号周数231政治1一1223323二423523三623课时合计290共课35789101112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业企业管理机械制图计算机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论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钳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车工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电工工艺学与技能训练可编程序控制器机电控制系统传感器企业顶岗实习职业指导每周理论课学时数总计226424周2周18462422周2周18224644周4周182664周4周4186464241602040808010080406012060060054030专业课1314151617181920选修课综合实践212223242523周23周1五、课程设置与要求1、政治通过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世界观和人生观、职业道德、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临其境心素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工作,还能从事技术引进、产品开发、试验研究及相应岗位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二、学制、学时、学分要求学制:标准学制三年学时:2570学分:161三、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通过系统的教学,要求学生在专业综合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达到: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健康的体魄,并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
2.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处理本专业的英文技术资料和文件。
3.系统地掌握工程图学、力学、机械学等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识图、制图能力;4.掌握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器控制及PLC等电子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般机电传动控制系统的使用、调试及维护的能力。
5.掌握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具有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绘图的能力;6.掌握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化机电设备的使用,具有很好的操作、编程、调试和维护的能力;7.接受良好的机电技术方面的操作技能训练,在及本专业相关的工种中,至少获得一个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书。
四、职业技能分析表五、岗位证书及就业要求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2.低压电工上岗证3.AutoCAD中级资格证书;4.中级车工或中级维修电工证书。
六、实习基地建设及办学社会化(一)专业指导委员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由4人组成。
其中校内专业教师3人,从企事业单位聘任1人,副教授1人。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市场对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及时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并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
一体化教学计划
一体化教学计划第1篇: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教学计划(专业代码:580201)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具有机械加工设备的应用能力,具有数控设备的操作和编程能力,具有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能力。
可从事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和管理、机电产品的质量检测以及售后服务、机电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1、德育和体育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专业业务方面:本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机械设计及制造、电子、计算机、设备控制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掌握数控机床初级操作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机械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基础、设计理论、人机工程、设计材料及加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较强的机械应用能力;(4)具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及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遵照“重视基础,强化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以及创造实际动手的各种条件,培养应用型机械类综合人才。
机电专业校企合作人培方案
机电专业校企合作人培方案
以下是一个机电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示例,方案内容超过了 400 字,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机电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
**二、培养内容**
1. 理论课程: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等机电专业核心课程。
2. 实践课程:在校内实验室和企业实习基地进行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等实践教学。
3. 企业实践:学生将在合作企业进行为期 X 个月的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和项目研发。
**三、培养方式**
1. 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2. 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3. 实践教学环节: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项目,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4. 职业素质培养:企业参与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包括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方面。
**四、考核与评价**
1. 学校考核:学生需通过学校组织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
2. 企业评价:企业将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评价,作为学生实践成绩的一部分。
3. 综合评价:根据学校考核和企业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学生的培养质量。
通过实施本方案,以期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机电专业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教学计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预备技师)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对象与学习年限1、培养对象:预备技师2、学习年限:5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A方向面向工业自动化行业,具有组织与培养维修电工的初、中、高级工,可编程序控制师初、中级工的能力,能独立处理和解决工程中复杂的技术问题,能对自动化控制工程进行设计、编程和改造,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组织指导他人开展自动化项目工作和进行技术管理的高技能复合型预备技师人才。
B方向面向三、培养规格1、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1)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关的知识,能根据现代办公需要,具有快速编辑排版、信息搜索、数据处理等能力;(2)能正确使用常见量具、量仪,掌握机械传动、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选择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3)能正确地阅读和绘制典型的机械零件图和电路图。
掌握常用机械零件配合关系,能查阅机械零件手册和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并学会尺寸、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等符号的标注方法。
熟练运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二维工程、电气图;(4)掌握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和启动、制动、调速的基本控制方法,会画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展开图;(5)掌握电气基础理论知识,能运用电气定律对复杂的直流电路进行分析;(6)能熟识电子元器件结构原理,能根据电子线路图制作、调试常见的电子电路;(7)掌握三菱FX2N系列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元器件特点,能使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和常见功能指令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程序的设计、调试等操作;(8)掌握西门子S7-200、300系列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元器件特点,能使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和常见功能指令对八站流水线进行控制程序设计、调试、故障分析、故障维修等操作;(9)熟悉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及现代电气自动化新技术知识,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电梯、立体仓库、数控机床等)的原理和构造,并能对其进行控制程序设计、制作、调试、故障分析、故障维修等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一、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二)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对机电产品进行结构设计和系统设计;熟练掌握机电产品常规制造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掌握数控设备的结构原理、加工程序的编制、操作和维护的生产第一线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车间工艺员、零件质量检查员和设备管理员,机电产品调研员和设计员,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员、操作员及设备安装、调试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岗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四、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要求(一)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5学时学分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该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法律素质的提高有机统一,突出本课程对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方面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在这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和阐释,以有利于养成和培养大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5学时学分3)本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整后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
这门课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门课程把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理论成果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将其融会贯通,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的实践所起的重大作用。
要求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原理,并且能够用这种理论去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3.大学英语(120学时学分8)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多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合作精神,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4.体育(120学时学分4)本课程分四个学期开设。
其任务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
我院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康第—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高等数学(60学时学分4 )系统介绍了微积分的基本内容,具体讲述了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等,要求对上述内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能力,并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其它专业的一些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实践,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6.计算机基础(60学时,实践学时30 学分4)讲授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常用中西文输入法、WINDOWS操作技能、常用办公软件及其它一些常用软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与上网浏览搜索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表格处理系统Excel、电子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与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并掌握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力。
(二)专业基础和专业课1.电工电子技术(学时90 实践学时18 学分6)主要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应用、集成运放及其基本应用、负反馈放大器、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等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制码制及转换、基本逻辑运算及常用逻辑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逻辑函数的化简、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555定时器的原理及应用、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论水平涵盖维修电工(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与电子技术内容相关的应知部分,技能水平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与电子技术内容相关的应会部分。
2.机械制图(学时90 实践学时18 学分6)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和国家制图标准的基本知识。
重点讲解三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绘图与识图,公差配合和国家标准知识。
强调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地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
掌握机械零件配合关系,能查阅机械设计手册和有关的国家标准,学会尺寸、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等符号的标注方法。
3.CAD(学时32 实践学时32 学分2)该课程是本专业后期课程的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图形、阅读图形、绘制图形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
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能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绘制一幅完整的三视图、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有关机械三维图。
4.金属工艺学(学时32 学分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具有选用金属材料的初步能力。
掌握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工艺知识、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初步能力。
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从而为其它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以后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5.机械制造基础(学时80 实践学时12 学分5)本课程是专业领域的重要职业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刀具、夹具、量具、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放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和加工方法上。
包括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适用场合与加工工艺性,热处理基础知识,典型零件结构工艺性和加工方法的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机床通用夹具的选用原则和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切削参数选用知识;各种常用量具、量仪的检定、调试和操作训练,掌握零件尺寸误差和主要形位误差的测量技能和评定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方法。
课程教学中,穿插安排12学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排、机械测量、材料等典型实验。
6.机械设计基础(学时80 实践学时12 学分5)本课程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内容优化组合。
工程力学部分重点讲授静力学,材料在拉、压、弯、扭、剪等典型变形下的力学性能及强度校核的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部分重点突出机构原理、运动分析,机械零件的结构要素、工艺要素、零件的强度概念等。
课程教学中,穿插安排20学时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力学课程典型实验和机械拆装、测绘和设计的技能实训。
7.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学时96 实践学时36 学分6)主要讲授交直流电动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原理与应用及典型的电机控制系统,使学生具有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电动机与变压器以及正确选择电力拖动方案的能力。
讲授变极、变压、变频等调速工作原理,常用低压电器、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知识, 典型常用机床、起重装置和电梯等的电气控制,使学生具有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并能设计改造、革新一般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的能力。
8.Ug(学时48 实践学时48 学分4)本课程是该专业领域方向的核心技能培训课程。
讲授CAD/CA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典型的CAD/CAM软件的使用方法,典型零件的三维造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刀具路径的生成,加工过程的刀具轨迹和实体仿真,刀具轨迹编辑与修改,后置处理器的合理选用与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使学生获得机械CAD/CAM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CAD/CAM系统硬件配置的一般原则;熟练掌握常用的CAD/CAM软件的应用方法,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三维造型,获得部级数控编程工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采用课程教学与2周实训交叉融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9.检测与转换技术(学时48 实践学时8 学分3)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相应的测量电路,该课程主要介绍:检测技术的一般概念和测量方法、误差分析;电阻式、变磁阻式、电容式、热电偶、霍尔、光电式及压电式等常用传感器;新型的光纤传感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用途的流量传感器;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技术,包括信号的放大、隔离、A/D转换及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并介绍了线性化处理的技术;集中列举了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实例;最后还安排了传感器的实验内容。
10.数控加工技术及编程(学时64 实践学时32 学分4)本课程是该专业领域方向的核心技能培训课程。
主要介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编程的基本知识,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与处理、数值计算、数控加工刀具选用、各种常用编程指令与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典型数控系统的操作,具有手工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设计、程序编制、刀具选择、对刀、试切调整、参数设置、运行报警识别处理等操作,独立完成零件加工全过程基本能力。
了解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操作与编程。
培养学生将工艺设计技术与数控系统功能有机结合的工作能力。